(完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整理与经典例题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二、全等三角形

注意:(1)两个三角形全等,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能够完全重合”是指在一定的叠放下,能够完全重合。

△ABC与△A′B′C′全等记作△ABC≌△A′B′C′,“≌”读作“全等于”。

注意:(1)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对应的两个字母为端点的线段是对应边;对应的三个字母表示的角是对应角(若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角亦是如此)。

(2)对应角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的夹角是对应角。

(3)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的,指两条边、两个角的关系,而对边、对角是指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的位置关系,对边是与角相对的边,对角是与边相对的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和“SSS”。

(2)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和“SAS”。

(3)两角和他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和“ASA”。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和“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和“HL”。

注意:SSA、AAA不能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如果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找夹角——SAS

(1)已知两边都是直角三角形——HL

找另一边——SSS

找边的对角——AAS

(2)已知一边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SAS

找夹边的另一角——ASA

(3)已知两角找夹边——ASA

找其他任意一边——AAS

一个图形与另一个图形的形状一样,大小相等,只是位置不同,我们称这个图形是另一个图形的全等变换,三种基本全等变换:(1)旋转;(2)翻折;(3)平移。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注意:(1)定理作用:a.证明线段相等;b.为证明三角形全等准备条件。

(2)点到直线的距离,即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2、逆定理: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3、三角形的内心

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以导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说明:(1)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两个外角的角平分线也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边所在的直线的距离相等。

(3)三角形外角角平分线的交点共有3个,所以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的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共有4个。

基础训练

一.判断

(1)边长相等的正方形都是全等图形;( )

(2) 同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4个小五角星都是全等图形. ( ) (3)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 (4)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 (5) 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全等图形. ( ) 二、选择题:

1、在ΔABC 中,∠A=50°,BO 、CO 分别是∠B 、∠C 的平分线,交点是O ,则∠BOC 的度数是( ) A. 600 B. 1000 C. 1150 D. 1300

2、下列所说的三角形中,必定全等的是( ) A. 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 两个等边三角形

C. 各有一个角是45°,腰长都是3cm 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 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3、在ABC ?和C B A '''?中,B A AB ''=,A A '∠=∠,若证C B A ABC '''???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

C

D

E 3

A

D

B

C

E

132

A

B C

D

A. 一定全等

B. 一定不全等

C. 不一定全等

D. 面积相等

10. 如图△ABC 中,AD ⊥BC ,D 为BC 中点,则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ΔABD ≌ΔACD B.∠B=∠C

C. AD 是∠A 的平分线

D. ΔABC 是等边三角形

三. 解答题:

2、 已知:如图,点B,E,C,F 在同一直线上,AB ∥DE,且AB=DE,BE=CF. 求证:AC ∥DF .

3. 已知:如图,AD 是BC 上的中线 ,且DF=DE .求证:BE ∥CF .

4、如图点A 、

B 、

C 、

D 在同一直线上,AD A

E ⊥,AD FD ⊥,垂足分别为A 、D ,AE=D

F ,AC=BD ,求证:BE=CF 。

5、如图ABD ?和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求证:DC=BE 。

6、如图,已知∠1=∠2,∠3=∠4,EC=AD ,求证:AB=BE 。

7、已知:如图 , AB=CD , AD=BC ,O为BD中点 , 过O作直线分别与DA、BC的延长线交于E、F.求证:

OE=OF

第十二章轴对称

一、知识整理

(一)基本概念

1.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轴对称变换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4.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5.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二)主要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者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垂直平分钱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对称点的坐标规律

(1)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2)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4)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中线分别相等,两底角的平分线也相等.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平分线平行于这个三角形的底边.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共有三条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每边上的中线、高和该边所对内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三)有关判定

1.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基础训练

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5,一边等于12,则它的周长为( )

A.22

B.29

C.22或29

D.17

2.如图14-110所示,图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3.在△ABC中,∠A和∠B的度数如下,其中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A.∠A=50°,∠B=70°

B.∠A=70°,∠B=40°

C.∠A=30°,∠B=90°

D.∠A=80°,∠B=60°

4.如图14-111所示,在△ABC中,AB=AC,BD是角平分线,

若∠BDC=69°,则∠A等于( )

A.32°

B.36°

C.48°

D.52°

5. 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其中∠A=30°,点D是斜梁AB的中点,

BC、DE垂直于横梁AC,AB=16m,则DE的长为()

A.8 m

B.4 m

C.2 m

D.6 m

6. 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7.在△ABC中,AB=AC,∠A+∠B=140°,则∠A= .

8. 如图,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

则∠DBC=_______

9、(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30°,则其余两个角分别为;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70°,则其余两个角分别为 .

10、分别写出下列各点关于x轴及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2,6)(1,—3)(—5,—12)(6,—1)(0,10)(12,0)

关于x轴对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y轴对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尺规作图

11、如图,△ABC和△A′B′C′成轴对称图形,试作出对称轴

A

B

C C′

A

B′

12、作出下面图形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

13、在右图中找出点P,使它到M,N两点的距离相等,并且到OH,OF的距离相等。

14、如下图(左),某地由于居民增多,要在直线公路上建一个公共汽车站,A、B为居民区,要求汽车站到两个居民区的距离相等,请找出汽车站应该建在哪里?

15、在下图(右)直线上找到一点M,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和最小。

16、如右图,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为A(—5,1),B(—1,1), C(—1,6),D(—5,4),

请分别作出四边形ABCD关于x轴及y轴的对称图形,并写出坐标。

17、某班举行文艺晚会,桌子摆成两直条(如图中的AO,BO),

AO桌面上摆满了桔子,BO桌面上摆满了糖果,

坐在C处的学生小明先拿桔子再拿糖果,然后回到座位。

请你帮助他设计一条行走路线,使其所走的总路程最短?

四、应用提高

18、在△ABC,BC=BA,点D在AB上,且AC=CD=DB,求△ABC各角度数。

19、△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5cm,△CBD的周长为24cm,

求△ABC的周长。

20、如图,AD=AE,BD=CE,求证:AB=AC

2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a,b,满足5

3

2+

-b

a+(2a+3b-13)2=0,求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22、如图14-106所示,在△ABC中,D在BC上,若AD=BD,AB=AC=CD,求

∠BAC的度数.

23、如图14-104所示,已知∠ACB=90°,CD是高,∠A=30°.求证BD=

4

1

AB.

24、如图14-109所示,在△ABC中,∠B=60°,AB=4,BC=2.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第十三章实数

◆本章总结归纳

互为逆运算

开平方

开立方

平方根

立方根

如果x2=a,那么x=±a.其中a

是a的算数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

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

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平方根等

于本身的只有0.

如果x3=a,那么x=3a.正数的立方

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

立方根是负数.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有

±1和0.

有理数

无理数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叫做有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1)无限不循环小数;(2)所有开不尽的方根;(3)π及含π的式子

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 1.一般的,如果一个________的平方等于a ,即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______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______,a 叫做___________.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2.一般的,如果______,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这就是说,如果______,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a 的平方根记为______.

3.求一个数a 的______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4.一个正数有______个平方根,它们______;0的平方根是______;负数______. 5.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__是9的平方根;16的平方根是______. 6.计算:(1)=121______;(2)=-256______;(3)=±212______;

(4)=43______;(5)=-2)3(______;(6)=-4

1

2

______. 二、选择题

7.下列各数中没有平方根的是( )

A .(-3)

2

B .0

C .8

1

D .-63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9的平方根是13

B .1.69的平方根是±1.3

C .(-13)2

的平方根是-13 D .-(-13)没有平方根 三、解答题

9.求下列等式中的x :

(1)若x 2=1.21,则x =______; (2)x 2

=169,则x =______;

(3)若,4

92=x ,则x =______; (4)若x 2=(-2)2

,则x =______. 10.要切一块面积为16cm 2

的正方形钢板,它的边长是多少?

11.25

11

1

的平方根是______;0.0001算术平方根是______:0的平方根是______. 12.2)4(-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81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是______. 13.一个数的平方根是±2,则这个数的平方是______. 14.3表示3的______;3±表示3的______.

15.如果-x 2

有平方根,那么x 的值为______.

16.如果一个数的负平方根是-2,则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这个数的平方是_____. 17.若a 有意义,则a 满足______;若a --有意义,则a 满足______. 18.若3x 2

-27=0,则x =______.

四、判断正误

19.3是9的算术平方根.( ) 20.3是9的一个平方根.( ) 21.9的平方根是-3.( )

22.(-4)2

没有平方根.( )

23.-42

的平方根是2和-2.( ) 五、选择题

24.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

A .0的平方根是0

B .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C .-22的平方根是±2

D .a 是a 2

的一个平方根 25.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 ,则比这个数大8数是( )

A .a +8

B .a -4

C .a 2-8

D .a 2

+8 六、解答题

26.求下列各式的值:

(1)325 (2)3681+ (3)25.004.0- (4)121

436.0?

27.要在一块长方形的土地上做田间试验,其长是宽的3倍,面积是1323平方米.求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七、选择题

1.在3.14,

22

7

,,π这五个数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2.一个数的平方是4,这个数的立方是 ( )

A .8

B .-8

C .8或-8

D .4或-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827

的立方根是±2

3 B .-125没有立方根 C .0的立方根是0 D .4=

3.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是1

23

-,则这个数是 ( )

A .97

B .493

C .949

D .499

4.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有 ( )

5112

=; ±

4=; 2-; 113424=+=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的平方根是 ( )

A .25

B .5

C .±5

D .±25

6.若,则a 的值是 ( ) A .78 B .-78 C .±78

D .-343512

7.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将点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然后向上平移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B,则点B的坐标是()

A.( B.3, C.3,- D.(3,

八、填空题

8的平方根是

90

=,则x= ;y=

10a,小数部分为b,则a= ,b=

第二章一次函数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奇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函数值是指自变量在数值范围内取某个值时,因变量与之对应的确定的值

例如: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中,若a=2;则S=4;若a=3,则S=9,这说明4是当a=2时的函数值,9是当a=3时的函数值

(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呈上升趋势,即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呈下降趋势,即y随着 x的增大而减小。

“k ”表示直线y=kx+b(k 0)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夹角的大小,即直线倾斜的程度,叫“斜率”;

“b ”表示直线y=kx+b (k ≠0)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

一次函数y=kx+b (k ≠0)的图象,当b>0时,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即y 轴的正半轴;

当b<0时,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下方,即y 轴的负半轴。 两直线y= k 1x+ b 1(k ≠0)的图象与y= k 2x+ b 2(k ≠0)的位置关系: (1) 当k 1= k 2时,且b 1≠b 2时,两直线平行 (2) 当k 1= k 2时,且b 1=b 2时,两直线重合 (3) 当k 1≠k 2时,两直线相交

(4) 当k 1≠k 2时,且b 1=b 2时,两直线交于y 轴上一点(0,b 1)或(0,b 2)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2)会求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 y=k1x+b1

y =k2x+b2

(3)会利用图形求交点坐标

(4)会把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结合求函数的某个量的解集

基础训练 一.函数的概念

1.矩形的面积为S ,则长a 和宽b 之间的关系为S = ,当长一定时, 是常量, 是变量

2.下列:①2y x =;②21y x =+;③2

2(0)y x x =≥;④0)y x =≥,具有函数关系(自变量为x )

的是

3.齿轮每分钟120转,如果n 表示转数,t 表示转动时间,那么用n 表示t 的关系是 ,其中 为变量, 为常量 4.摄氏温度C 与华氏温度F 之间的对应关系为)32(9

5

-=F C ℃,则其中的变量是 ,常量是

5.在⊿ABC 中,它的底边是a ,底边上的高是h ,则三角形的面积 ah S 2

1

=

,当底边a 的长一定时,在关系式中的常量是 ,变量是

6.全年级每个同学需要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为6元,则总金额y (元)与学生数n (个)的关系是 。其中 是 的函数, 是自变量

7.学校计划购买50元的乒乓球,则所购买的乒乓球总数y (个)与单价x (元)的函数关系式是 ;其中 是 的函数, 是自变量

8.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 )

A 、沙漠

B 、体温

C 、时间

D 、骆驼 9.在圆的周长R c π2=中,常量与变量分别是( )

(A) 2是常量,c 、π、R 是变量 (B)2π是常量,c 、R 是变量 (B) (C) c 、2是常量,R 是变量 (D)2是常量,c 、R 是变量

10.以固定的速度0v (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 (米)与小球的运动的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

是2

09.4t t v h -=,在这个关系式中,常量、变量分别为( )

(A) 4.9是常量,t 、h 是变量 (B)0v 是常量,t 、h 是变量

(C) 0v 、9.4-是常量,t 、h 是变量 (D) 4.9是常量,0v 、t 、h 是变量 二.自变量取值范围

1.n 边形的内角和(2)180s n =-o

g

,其中自变量n 的取值范围是( ) A .全体实数 B .全体整数

C .3n ≥

D .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三.函数的图象

1.如图1是襄樊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中:

(1)气温T (℃) (填“是”或“不是”)时间t (时)的函数 (2) 时气温最高, 时气温最低,最高汽温是 ℃,最低气温是 ℃

(3)10时的气温是 ℃.(4) 时气温是4℃

(5) 时间内,气温不断上升.(6) 时间内,气温持续不变 2.下图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0 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 (1)8时、12时、20时的气温各是多少? (2)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各是多少? (3)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 3.下列各图给出了变量x 与y 之间的函数是:( )

四.函数值

1.函数21y x =-中,当4x =-时,y = ,当4y =时,x = 2.点(1)A m ,在函数2y x =的图象上,则点A 的坐标是

3.在一次函数35-=x y 中,已知0=x ,则=y ;若已知2=y ,则=x 4.已知点P (a ,4)在函数3+=x y 的图象上,则=a

5.下列有序实数对中,是函数21y x =-中自变量x 与函数值y 的一对对应值的是( ) A .( 2.54)-,

B .(0.250.5)-,

C .(13),

D .(2.54),

6. 点A (1,m )在函数y =2x 的图象上,则m 的值是 ( ) A.1 B.2 C.2

1

D.0 五.函数解析式

1.飞船每分钟转30转,用函数解析式表示转数n 和时间t 之间的关系式是

2.油箱中有油20升,油从管道中匀速流出,100分钟流完.油箱中剩油量Q (升)与流出的时间t (分)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A .205Q t =- B .1205Q t =

+ C .1205

Q t =- D .15Q t =

24681012141618202224

O 2

468101214

t(时)

T(C)

x y o A

x y o B

x

y

o

D

x y o

3.如果每盒圆珠笔有12支,售价为18元,那么圆珠笔的售价y (元)与支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A .3

2

y x = B .2

3

y x =

C .12y x =

D .18y x =

4

六.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4),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2.已知y+2和x 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

3.函数)0(≠=k kx y 的图象过P(4,6) ,则=k 函数)0(≠=k kx y 的图象过P(-6,-14) ,则=k

函数)0(≠=k kx y 的图象过P(2,5) ,则=k 函数)0(≠=k kx y 的图象过P(-3,18) ,则=k 4. 若函数(1)3y m x =++图象经过点(1,2),则m =

5.若函数y= -2x m+2

是正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已知函数y=(k –3)x k -8

是正比例函数,则k=________

6.若函数y = -2x m +2

+n -2正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n 的值为________ 7.已知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点(-1,2),则k= ;已知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点(-1,9),则k= 。

8.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A) x

y 3=

(B) 4x y -= (C)93+=x y (D)22x y =

9.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A )4x y =

. (B )4y x

=. (C )53y x =-. (D )2

621y x x =-- 10.若23y x b =+-是正比例函数,则b 的值是 ( ) A.0 B.

23 C.23- D.3

2

- 11.下列函数(1)y=πx (2)y=2x-1 (3)y=1x (4)y=2-3x (5)y=x 2

-1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七.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 函数)0(≠=k kx y 的图象过P(-3,7) ,则=k ,图象经过 象限

2.正比例函数(35)y m x =+,当m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正比例函数(35)y m x =+,当m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少

3.对于函数x y 3-=的两个确定的值1x 、2x 来说,当21x x <时,对应的函数值1y 与2y 的关系是( ) (A) 21y y < (B) 21y y = (C) 21y y > (D) 无法确定 4.点A (5,y 1)和B (2,y 2)都在直线y =-x 上,则y 1与y 2的关系是( )

A 、y 1≥ y 2

B 、 y 1= y 2

C 、 y 1 <y 2

D 、 y 1 >y 2 5.点A (5,y 1)和B (2,y 2)都在直线y =x 上,则y 1与y 2的关系是( )

A 、y 1≥ y 2

B 、 y 1= y 2

C 、 y 1 <y 2

D 、 y 1 >y 2 6.在下列各图象中,表示函数)0(<-=k kx y 的图象是( )

7.下列函数,y 随x 增大而减小的是( ) A .y=x B .y=x

–1 C .y=x+1 D .y=–x+1

八.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b 的符号是( )

2.直线y=kx+b 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则( )

A 、1,12k b =-=-

B 、1,12k b =-=

C 、1,12k b ==-

D 、1

,12

k b ==

3.将直线x y 2=向上平移两个单位,所得的直线是( )

A

.22+=x y B .22-=x y C .)2(2-=x y D .)2(2+=x y 4.若把一次函数y=2x -3,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图象解析式是( )

(A)y=2x (B) y=2x -6 (C ) y=5x -3 (D )y=-x -3 5.下面函数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的为 ( )

(A) y=3x+2 (B) y=3x -2 (C) y=-3x+2 (D) y=-3x -2 6.过第三象限的直线是( )

A 、y=-3x+4

B 、

y=-3x C 、y=-3x-3 D 、y=-3x+7 7.已知一次函数y=3x -b 的图象经过点P(1,1),则该函数图象必经过点( )

A.(-1,1)

B.(2,2)

C.(-2,2)

D.(2,-2) 8.如图,直线b kx y +=经过A(0,2)和B(3,0)两点,那么这个一次函数关系式是( ) A.32+=x y B.23

2

+-

=x y C.23+=x y D.1-=x y 9.函数y=(m+1)x-(4m-3)的图象在第一、二、四象限,那么m 的取值范是( ) A 、34

m <

B 、3

14

m -<< C 、1m <- D 、1m >- 10.函数y = k (x – k )(k <0)的图象不经过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1.若一个函数b kx y +=中,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且0

(A) ( B) ( C) (D)

x x x

x

12.直线y=4x -6与x 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与y 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_,图象经过第________象限,y 随x 增大而_________

13.已知一次函数y=kx-k+4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0,-2),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14.已知一次函数1)2(++=x m y ,函数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取值范围是 15.已知一次函数y=2x+4的图像经过点(m ,8),则m =________

16.若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经过(-2,-1)和点(1,2),则这个函数的图像不经过 象限 17.若函数y=mx -(4m -4)的图象过原点,则m=_______,此时函数是__ _ ___?函数 18.若函数y=mx -(4m -4)的图象经过(1,3)点,则m=____,此时函数是__ __函数 19.若直线y=kx+b 平行直线y=5x+3,且过点(2,-1),则k=______ ,b=______ .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1. 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3, 5)和(-4,-9)两点,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 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3 , 5) , (–4,–9)两点.(1)求一次函数解析式.(2)求图象和坐标轴围成

三角形面积

3.已知3-y 与x 成正比例,且2=x 时,7=y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当2

1

-=x 时,求y 的值

4. 已知y 与x 2

成正比例,且x=-2时y=12.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总结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完整版)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详解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Λ. 请读者分析下面的证法: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那么当n =k +1时,有: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 ??+-++??? ??+--++??? ??-+??? ??-+??? ? ?-=3211211211217151513131121k k k k Λ 322221321121++?=??? ??+-=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评述:上面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的方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假证,假就假在没有利用归纳假设n =k 这一步,当n =k +1时,而是用拆项法推出来的,这样归纳假设起到作用,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要求. 正确方法是: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例2.是否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使得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先令n =1,2,3时找出来{a n },然后再证明一般性. 解:将n =1,2,3分别代入等式得方程组. ?????=++=+=603224 26321 211a a a a a a , 解得a 1=6,a 2=9,a 3=12,则d =3. 故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当n =1,2,3时,已知等式成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大于3的自然数,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都成立. 因为起始值已证,可证第二步骤. 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a 1+2a 2+3a 3+…+ka k =k (k +1)(k +2) 那么当n =k +1时, a 1+2a 2+3a 3+…+ka k +(k +1)a k +1 = k (k +1)(k +2)+ (k +1)[3(k +1)+3] =(k +1)(k 2+2k +3k +6) =(k +1)(k +2)(k +3) =(k +1)[(k +1)+1][(k +1)+2] 这就是说,当n =k +1时,也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使a 1+2a 2+3a 3+…+na n =n (n +1)(n +2)成立. 综合上述,可知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a 1+2a 2+3a 3+…+na n =n (n +1)(n +2)都成立. 例3.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Λ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 注意点: (1)三条线段(2)不在同一直线上(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记作“△ ABC ”, 读作“三角形ABC ”,除此△ ABC 还可记作△BCA, △ CAB, △ ACB 等.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 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在做题时,不仅要考虑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必须考虑到两边之差小 直角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于第三边.) 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边的高,简称三角形的高。 1、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三条高都在 三角形的内部。 2、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3、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 直线交于一点。 总结: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高在三角形内部的数量 3 1 1 高所在的直线是否相交 相交 相交 相交 高之间是否相交 相交 相交 不相交 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的位置 三角形内部 直角顶点 三角形外部 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 做这个三角形这边的中线. 三角形中线的符号语言: ∵AD 是△ABC 的中线 ∴BD=CD =1/2 BC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AD 是 △ ABC 的角平分线 ∴∠BAD = ∠CAD =1/2∠BA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 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①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二章实数 1、认识无理数 ①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平方根 ①算数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 ②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数平方根是0 ③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④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⑤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a的算数平方,另一个是—,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记作± ⑥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a叫做被开方数 3、立方根

①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 ②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a叫做被开方数 4、估算 ①估算,一般结果是相对复杂的小数,估算有精确位数 5、用计算机开平方 6、实数 ①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②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永远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7、二次根式 ①含义:一般地,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 ②=(a≥0,b≥0),=(a≥0,b>0) ③最简二次根式: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④化简时,通常要求最终结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时最简二次根式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①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完整版)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及答案(2)

数学归纳法(2016.4.21) 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步骤是: (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如01n =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0(N ,)n k k k n *=∈≥ 时结论正确,证明1n k =+时结论也正确. 综合(1)、(2),…… 注意:数学归纳法使用要点: 两步骤,一结论。 二、题型归纳: 题型1.证明代数恒等式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Λ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题型2.证明不等式 例2.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Λ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k k 2131211<++++ Λ. 那么当n =k +1时, 11 1 31 21 1++++++k k Λ 1 1 1211 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n-·180°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条对角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数学归纳法典型例习题

欢迎阅读数学归纳法典型例题 一. 教学内容: 高三复习专题:数学归纳法 二. 教学目的 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应用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四. ??? ??? (1 ??? (2()时命题成立,证明当时命题也成立。???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 即只 称为数学归纳法,这两步各司其职,缺一不可,特别指出的是,第二步不是判断命题的真伪,而是证明命题是否具有传递性,如果没有第一步,而仅有第二步成立,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要点解析】 ?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问题的关键在第二步,即n=k+1时为什么成立,n=k+1时成立是利用假设n=k时成立,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时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否则n=k+1时也成假设了,命题并没有得到证明。 ??? 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有关的正整数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正整数问题都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学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易犯的错误 ??? (1)对项数估算的错误,特别是寻找n=k与n=k+1的关系时,项数发生什么变化被弄错。 ??? (2)没有利用归纳假设:归纳假设是必须要用的,假设是起桥梁作用的,桥梁断了就通不过去了。 ??? (3)关键步骤含糊不清,“假设n=k时结论成立,利用此假设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一步,也是证明问题最重要的环节,对推导的过程要把步骤写完整,注意证明过程的严谨性、规范性。 ? 例1. 时,。 ,右边,左边 时等式成立,即有,则当时,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等式都成立。 的取值是否有关,由到时 (2 到 本题证明时若利用数列求和中的拆项相消法,即 ,则这不是归纳假设,这是套用数学归纳法的一种伪证。 (3)在步骤②的证明过程中,突出了两个凑字,一“凑”假设,二“凑”结论,关键是明确 时证明的目标,充分考虑由到时,命题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好的

设计者:方礼花 使用班级:初二一班 姓名: 寄语: 同学们一定要努力,争取期末取得优异的成绩 ! 第十一章 三角形 (共5页,每页61份)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可以判断三边是否能够成三角形) 3.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两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直角三角形交于直角顶点处,钝角三角形交于外部一点)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其交点称为重心。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运用于未安装好的窗户加一条木条)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经常用于角度计算中)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经常用于证明两个角度比较大小)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6)正多边形每个内角度数:用(2)n -·180°除以n,每个外角度数:360°除以n 。

实用文库汇编之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及答案

*实用文库汇编之数学归纳法(2016.4.21)* 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步骤是: (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如01n =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0(N ,)n k k k n *=∈≥ 时结论正确,证明1n k =+时结论也正确. 综合(1)、(2),…… 注意:数学归纳法使用要点: 两步骤,一结论。 二、题型归纳: 题型1.证明代数恒等式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 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题型2.证明不等式 例2.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k k 2131211<++++ . 那么当n =k +1时, 11 1 31 21 1++++++k k 1 1 1211 2+++=++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三角形》知识归纳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①边③角:(2) ①??????等边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角形按边)(②?? ??????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角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角角平分线的 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 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4)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 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 a c a c b c b a >+>+>+,, ②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 c b c b a b a c <-<-<-,, (5)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了,这个性质叫 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2)三角形的外角及外角和 ①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②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 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 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 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B.n 边形共有2 )3(-n n 条对角线。 (4)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 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 ≥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 叠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全等三角形 知识梳理 一、知识网络 ??????????→?????????????? ???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 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 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幕 . 注意公式:a+b=b+a ; a-b=-(b-a); (a-b)2=(b-a)2; (a-b)3=-(b-a)3. 4 ?因式分解的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2-b2= (a+ b ) (a- b ); ⑵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 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 6 ?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 )提负号; (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 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 x2+px+q , 有“ x2+px+q 是完全平方式二 2 ” . 分式 A 1 ?分式:一般地,用 A 、B 表示两个整式,A - B 就可以表示为B 的形式,如 A 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叫做分式. 3. 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 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 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有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整式 分式

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及答案精品

【关键字】认识、问题、要点 数学归纳法( 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步骤是: (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如01n =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0(N ,)n k k k n *=∈≥ 时结论正确,证明1n k =+时结论也正确. 综合(1)、(2),…… 注意:数学归纳法使用要点: 两步骤,一结论。 二、题型归纳: 题型1.证明代数恒等式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 当n =k +1时.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题型2.证明不等式 例2.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k k 2131211<++++ . 那么当n =k +1时, 这就是说,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 由①、②可知,原不等式对任意自然数n 都成立. 说明:这里要注意,当n =k +1时,要证的目标是 1211 1 31 21 1+<++++++k k k ,当代入归纳假设后,就是要证明:

1211 2+<++k k k . 认识了这个目标,于是就可朝这个目标证下去,并进行有关的变形,达到这个目标. 题型3.证明数列问题 例3 (x +1)n =a 0+a 1(x -1)+a 2(x -1)2+a 3(x -1)3+…+a n (x -1)n (n ≥2,n ∈N *). (1)当n =5时,求a 0+a 1+a 2+a 3+a 4+a 5的值. (2)设b n = a 22n -3,T n = b 2+b 3+b 4+…+b n .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2时,T n =n (n +1)(n -1)3 . 解: (1)当n =5时, 原等式变为(x +1)5=a 0+a 1(x -1)+a 2(x -1)2+a 3(x -1)3+a 4(x -1)4+a 5(x -1)5 令x =2得a 0+a 1+a 2+a 3+a 4+a 5=35=243. (2)因为(x +1)n =[2+(x -1)]n ,所以a 2=C n 2·2n -2 b n =a 22 n -3=2C n 2=n (n -1)(n ≥2) ①当n =2时.左边=T 2=b 2=2, 右边=2(2+1)(2-1)3 =2,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2,k ∈N *)时,等式成立, 即T k =k (k +1)(k -1)3 成立 那么,当n =k +1时, 左边=T k +b k +1=k (k +1)(k -1)3+(k +1)[(k +1)-1]=k (k +1)(k -1)3 +k (k +1) =k (k +1)?? ??k -13+1=k (k +1)(k +2)3 =(k +1)[(k +1)+1][(k +1)-1]3 =右边. 故当n =k +1时,等式成立. 综上①②,当n ≥2时,T n =n (n +1)(n -1)3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清单: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用符号“△”加顶点字母表示,如“△ABC ”(读作“三角形ABC ”). 2.三角形(按边)分类 ?? ??????等边三角形三角形腰与底边不相等的等腰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 3.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三条高或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5.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6.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之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 7.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边长度固定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固定不变,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所有的多边形中,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8. 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也称为三角形的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

(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 三角形的外角:由三角形的一条边和相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为360°. 三角形外角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 (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10.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n 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叫做n 边形. 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1.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和为 .1802n ??-)( 12.多边形的外角:由多边形的一条边和它的相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外角和定理:n 边形的n 个外角的和为360°. 13.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n 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 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14..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也称为平面的密铺.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清单: 1.全等图形与全等三角形: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上)(含思维导图)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

(2)提负号; (3)全变号; (4)换元; (5)配方; (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 (7)灵活分组; (8)提取分数系数; (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 (10)拆项或补项.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详解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分析角平分线的性质,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改正,引导学生在观察图形的同时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对初三的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建议课时2-3课时。 3.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4.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教学建议:12.1和12.2可以和在一起教学,给出一些学生知道的几何图形和其他图形,即课本中的“试一试” 然后将对称物体抽象成图形,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且自己动手折一折,来发现这些物体是对称的,揭示出“完全重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多边形 非正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