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2020-2021学年选修三专题4第二单元练习卷《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试卷)

2020-2021学年选修三专题4第二单元练习卷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

1.(改编)下列关于配合物()344Cu NH SO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344Cu NH SO ????配位数为4

B .()234Cu NH +

????和2-4SO 之间以离子键结合 C .2+Cu 和3NH 之间以离子键结合

D .()344Cu NH SO ????在水中电离成()234Cu NH +

????和2-4SO 2.(改编)下列微粒,能提供孤电子对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

①H 2O ②NH 3 ③F - ④CN - ⑤CO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3.(原创)下列物质不是配合物的是( )

A .[Co(NH 3)6]Cl 3

B .Cu 2(OH )2CO 3

C .[Cu (H 2O )4]SO 4

D .Fe (SCN )3

4.(改编)在CuSO 4·

5H 2O 晶体中( ) A .存在水分子 B .没有共价键

C .没有配位键

D .含有范德华力

5.(改编)下列各组微粒间不能形成配位键的是( )

A .Ag +和NH 3

B .Ag +和H +

C .H 2O 和H +

D .Co 3+和CO 6.(改编)下列关于[Cr(H 2O)4Cl 2]Cl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心原子的化合价为+2价

B .配体只有水分子,外界为Cl -

C .配位数是6

D .往其水溶液加入足量AgNO 3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

7.(改编)下列关于配位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配位化合物一定还有配位键,可能存在极性键

B.配位化合物中只能含有配位键

C.[Ag(NH3)2]2+中的Ag+提供空轨道,NH3中的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D.配位化合物在半导体等尖端技术、医学科学、催化反应和材料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8.(改编)Co3+的八面体配合物CoClx·y NH3如图所示,其中数字处的

小圆圈表示NH3分子或Cl?,Co3+位于八面体的中心。若1 mol配合物

与AgNO3作用生成2 mol AgCl沉淀,则y的值是()

A.3 B.4 C.5 D.6

9.(改编)某物质实验式为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溶液反应不产生沉淀,用强碱处理没有NH3放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与NO3-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B.配合物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4

C.PtCl4·2NH3的立体构型为正八面体形

D.Cl-和NH3分子均与中心离子Pt4+配位

10.(改编)液氨是富氢物质,是氢能的理想载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B.[Cu(NH3)4]2+中Cu2+与NH3形成离子键

C.NH与PH、C 2H2、BH互为等电子体

D.相同压强下,NH3的沸点比PH3的沸点低

11.(改编)硼砂是含结晶水的四硼酸钠,其阴离子X a-(含B、O、H三种元素)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 a-的化学式为B4O8H42-

B.硼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有sp2、sp3

C.配位键存在于4、6原子之间

D.硼砂晶体中只含离子键和配位键两种化学键

12.(改编)BF3与一定量水形成(H2O)2·BF3晶体Q,Q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R:

晶体Q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

...()

A.离子键B.共价键C.配位键D.氢键

13.(改编)H2O2在NH3和NH4Cl存在条件下,以活性炭为催化剂,氧化CoCl2溶液制备[Co(NH3)6]Cl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Co(NH3)6]Cl3中Co的化合价是+3

B.H2O2 的电子式:

C.NH3和NH4Cl化学键类型相同

D.中子数为32,质子数为27的钴原子:32

27

Co

14.(改编)[Zn(CN)4]2-在水溶液中与HCHO发生如下反应:4HCHO+[Zn(CN)4]2?+4H++4H2O= [Zn(H2O)4]2++4HOCH2CN,HOCH2CN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OCH2CN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

B.1mol HOCH2CN分子中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5mol

C.[Zn(CN)4]2-和[Zn(H2O)4]2+的中心原子配位数均为4

D.HOCH2CN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分别是sp3和sp杂化

15.(改编)[Zn(CN)4]2-在水溶液中可与HCHO发生反应生成[Zn(H2O)4]2+和HOCH2C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n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

B.1molHCHO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3mol

C.HOCH2CN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

D.[Zn(CN)4]2-中Zn2+与CN-的C原子形成配位键,结构可表示为

16.(改编)对下列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事实理论解释

A 深蓝色的[Cu(NH3)4]SO4溶液中加入

乙醇析出晶体

乙醇增强了溶剂的极性,降低晶体的溶

解度

B

用KSCN 检验溶液中的Fe 3+ Fe 3+遇SCN -生成血红色沉淀 C

CO 2熔点高于CH 4 碳氢键比碳氧键的键长短、键能大 D 氧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小于氮原子

氮原子2p 能级半充满 A .A B .B C .C D .D

17.(改编)二茂铁[(C 5H 5)2Fe]分子是一种金属有机配合物,是燃料油的添加剂,用以提高燃烧的效率和去烟,可作为导弹和卫星的涂料等。它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茂铁中Fe 2+与环戊二烯离子(C 5H 5-)之间为配位键

B .lmol 环戊二烯()中含有 键的数目为10N A

C .二茂铁分子中不存在π键

D .Fe 2+的电子排布式为ls 22s 22p 63s 23p 63d 44s 2

18.(改编)下列常见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滴入足量氨水,最后不生成沉淀的是( ) A .AlCl 3溶液 B .FeCl 3溶液

C .MgSO 4溶液

D .CuSO 4溶液

19.(改编)过氧化铬(CrO 5)的结构为:

,由此推知CrO 5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是( )

A .全部是-1价

B .5

4为-1价,51为-2价 C .全部是-2价 D .5

4为-2价,51为-1价 20.(改编)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空间利用率和配位数关系正确的是( )

A .钋Po ——简单立方堆积——52%——6

B .钠Na ——钾型——74%——8

C .锌Zn ——镁型——68%——12

D .银Ag ——铜型——74%——8

21.(改编)a 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 ),易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b 为EDTA 与Ca 2+形成的螯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b中的N原子均为sp3杂化

B.b中Ca2+的配位数为4

C.b含有分子内氢键

D.b含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配位键

22.(改编)下列关于分子性质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B.由于乳酸()中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导致该物质存在互为镜像的两个手性异构体

C.NH3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D.由右图可知酸性:H3PO4>HClO,因为H3PO4分子中有1

个非羟基氧原子

23.(改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

B.CaF2晶体的晶胞如图,每个CaF2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8个F-C.H原子的电子云图如图所示,H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

D.金属Cu中Cu原子堆积模型如图,为最密堆积,每个Cu原子的配位数均为12

二、填空题(共54分)

24.(原创)(8分)(1)写出配合物K4[Fe(CN)6]的配离子、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Ni(NH3)6]2+中,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配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

(3)配合物[Cr(H2O)4Br2]Br·2H2O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为______,配离子为__________。

锌是一种重要的金属,锌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

(1)葡萄糖酸锌[CH2OH(CHOH4COO)]2Zn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补锌剂。写出Zn2+基态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CH2OH(CHOH)4CHO]分子中碳原子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2)Zn2+也能与NH3形成配离子[Zn(NH3)4]2+。配位体NH3分

子空间构型为______;在[Zn(NH3)4]2+中,Zn2+位于正四面体中

心,N位于正四面体的顶点,试在图中表示[Zn(NH3)4]2+中Zn2+

与N之间的化学键_______。

(3)下图表示锌与某种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晶胞,其中

Zn和X通过共价键结合,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该化合物的晶体熔点比干冰高得多,原因是_____。

26、(14分)(改编)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某元素原子共有3个价电子,其中1个价电子位于第三能层d轨道,试回答:该元素核外价电子排布图__,电子排布式___ __。

(2)下列分子中若有手性原子,请用“*”标出其手性碳原子。

(3)在下列物质①CO2、②NH3、③CCl4、④BF3、⑤H2O、⑥SO2、⑦SO3、⑧PCl3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填序号)。

(4)试比较下列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填“>”、“<”或“=”):

H2SO4____H2SO3;HClO3____HClO4;H3PO4___H3PO3。

(5)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问题:

NH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杂化,VSEPR构型为__,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6)H2O的沸点(100℃)比H2S的沸点(-61℃)高,这是由于____。

臭氧(3O )在()2+

26Fe H O ????催化下能将烟气中的2SO 、x NO 分别氧化为2-4SO 和-3NO ,x NO ,也可在其他条件下被还原为2N 。

(1)2-4

SO 中心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3NO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用文字描述)。 (2)与3O 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3)2N 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n σn π=: __________。

(4)()2+26Fe H O ????与NO 反应生成的()2+25Fe(NO)H O ????中,NO 以N 原子与

2+Fe 形成配位键。请在()2+

25Fe(NO)H O ????结构示意图相应位置补填缺少的配体_________。

*28、(12分)(改编)(1、8班同学必做,其他同学选做)

Co 、Cu 、Zn 都是过渡元素,可作为中心原子形成多种配合物

(1)下列不能作为配合物配位体的是( )

A .H 2O

B .NH 3

C .CH 4

D .Cl -

(2)用氢键表示式写出氨水中NH 3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的可能存在的氢

键 。

(3)Cu 元素可形成[Cu(NH 3)4]SO 4,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 __(填序号)。 ①配位键 ②金属键 ③极性共价键 ④非极性共价键 ⑤离子键 ⑥氢键

(4)若[Cu(H 2O)4]2+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且当其中的两个NH 3被两个Cl -取代时,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H 2O 4]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填字母)。

a .平面正方形

b .正四面体

c .三角锥型

d .V 形

在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过量,先出现蓝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形成深蓝色的溶液。写出此蓝色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5)把CoCl 2溶解于水后加氨水直到先生成的Co(OH)2沉淀又溶解后,再继续加氨水,使之生成 [Co(NH 3)6]2+。此时向溶液中通入空气,得到的产物中有一种的组成可用CoCl 3·5NH 3表示,把分离出的CoCl 3·5NH 3溶于水后立即加硝酸银溶液,则析出AgCl 沉淀。经测定每1 mol CoCl 3·5NH 3只生成2 mol AgCl 。请写出表示此配合物结构的结构简式:_____ ____。

2020-2021学年选修三专题4第二单元练习卷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

1.C

【详解】

A. Cu2+是中心离子,与4个NH3形成配位键,A选项正确;

B. [Cu(NH3)2]2+和SO42-之间的作用力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即离子键,B选项正确;

C. 根据A选项可知,Cu2+和NH3之间以配位键结合,C选项错误;

D. [Cu(NH3)2]SO4是由[Cu(NH3)2]2+和SO42-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在水中电离

成[Cu(NH3)2]2+和SO42-,D选项正确;

2.D

【详解】

根据各微粒中各原子的成键情况,写出几种微粒的电子式,得出这几种微粒的路易斯结构式分别为:

,据此可知,这几种微粒都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

形成配位键,

3.B

【详解】

A.[Co(NH3)6]Cl3中的Co3+与6个NH3形成6个配位键,是配合物,故A项正确;

B. Cu2(OH)2CO3是盐,不存在配位键,不是配合物,故B项错误;

C.[Cu(H2O)4]SO4中的Cu2+与4个H2O形成4个配位键,是配合物,故C项

正确;

D. Fe3+与SCN-形成配位键,是配合物,故D项正确,本题选B。

4.A

【详解】

第9页,总10页

CuSO4·5H2O晶体结构是,有H2O分子存在,

Cu2+呈八面体配位,为四个H2O和两个O所围绕。第五个H2O与Cu八面体中的两个H2O和[SO4]中的两个O连接,呈四面体状,在结构中起缓冲作用。在CuSO4·5H2O晶体中,存在Cu2+和SO42-间的离子键,还有SO42-内部S和O之间以及水分子内部H和O之间的共价键,没有范德华力。故选A。

5.B

【解析】

A、Ag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d10 5s1,失去一个电子后变为Ag+,5s轨道为空轨道,NH3分子中,N原子有孤电子对,Ag+和NH3能形成配位键,A错误。

B、Ag+有空轨道无孤电子对,H+有空轨道,不含孤电子对,两者不能形成配位键,B正确。

C、H+有空轨道,H2O分子中氧原子含有孤电子对,两者可形成配位键,C错误。

D、Co3+有空轨道,CO中碳和氧均含孤电子对,可形成配位键,D错误。正确答案为B

6.C

【解析】

A、[Cr(H2O)4Cl2]Cl中阴离子是氯离子,氯离子的化合价是-1价,所以铬离子的化合价是+3价,故A错误;B. [Cr(H2O)4Cl2]Cl中配体为水分子和氯离子,外界为Cl-,故B错误;C、中心原子铬离子配位数是6,含有6个σ键,所以铬离子采用d2sp3杂化,故C正确;D. [Cr(H2O)4Cl2]Cl的外界为Cl-,在其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C。

7.B

【解析】

A、配位化合物中中心原子(离子)与配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而配体如NH3分子本身含有极性键,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配位化合物配体一般含有共价键,B错误符合题意。

C、Ag+存在空轨道,NH3分子中N原子可以提供孤对电子,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配位化合物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D 正确

答案第10页,总10页

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B。

8.C

【详解】

由1 mol配合物生成2 mol AgCl可知1 mol配合物电离出2 mol Cl?即配离子显+2价,外界有2个Cl?。因为Co显+3价,所以[CoCl x?2·yNH3]2+中有1个Cl?,又因为该配合物的空间构型是八面体,所以y=6?1=5。

9.D

【解析】

A.NH3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3+531

2

-?

=4,NO3-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

对数=3+5132

2

+-?

=3,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故A错误;

B.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电荷数为4,配位数为6,故B错误;

C.该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6,应是八面体结构,Pt与6个配体成键,但不是正八面体,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Cl-和NH3分子均与Pt4+配位,形成的配合物为[PtCl4(NH3)2],故D正确;

10.D

【详解】

A.氨气分子中氮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1/2×(5-3×1)=4,所以N原子采用sp3杂化,故A不正确;

B.在[Cu(NH3)4]2+离子中,Cu2+提供空轨道,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两者形成配位键,故B不正确;

C.等电子体为原子数相等和价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团,NH4+与PH4+、BH-4均含有5个原子,且价电子均为8,为等电子体,C2H2原子数为4个,故C不正确;

D.NH3和PH3结构相似且都属于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随着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氢键能增大物质的沸点,氨气存在分子间氢键,所以相同压强时,NH3和PH3比较,氨气沸点高,故D错误。

11.B

【详解】

第9页,总10页

A.观察模型,1,3,5,6代表氧原子,2,4代表B原子,可知X a-是(H4B4O9)a-,依据化合价H为+1,B为+3,O为-2,可得a=2,则X a-的化学式为:(H4B4O9)2-,故A错误;

B.根据图知,B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的采用sp2杂化、是4的采用sp3杂化,故B正确;

C.含有空轨道的原子和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之间易形成配位键,B原子含有空轨道、O原子含有孤电子对,4,5(或5,4)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故C错误;

D.硼砂晶体中有离子键、配位键和共价键三种化学键,故D错误;12.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Q个结构式可知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B与O之间存在配位键,H与O以及B与F之间还存在共价键,不存在离子键,答案选A。13.A

【详解】

A项、[Co(NH3)6]Cl3是由[Co(NH3)6]3+和Cl—构成的配位化合物,由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Co的化合价是+3价,故A正确;

B项、H2O2 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B错误;

C项、NH3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NH4Cl为离子化合物,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

Co,D项、中子数为32,质子数为27的钴原子的质量数为59,原子符号为59

27

故D错误;

14.B

【详解】

A. HOCH2CN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是不饱和碳原子,1个碳原子连两个H原子,故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故A正确;

B. HOCH2CN分子中有1个,2个C-H键,1个C-C键,1个C-O键,1个H-O键,单键都是σ键,三键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故1mol HOCH2CN 分子中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6mol,故B错误;

答案第10页,总10页

C. [Zn(CN)4]2-和[Zn(H2O)4]2+的中心原子配位数均为4,故C正确;

D. HOCH2CN分子中其中与羟基(-OH)相连的一个碳为饱和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4+0=4,杂化轨道类型为sp3,另外一碳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碳氮三键,三键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价层电子对数为2,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故D正确;

15.C

【详解】

A. Zn原子序数为30,位于ⅡB族,所以,Zn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A选项正确;

B. 1分子HCHO含2个C-H键和1个C=O键,共有3个σ键,所以,1molHCHO 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3mol,B选项正确;

C. HOCH2CN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C为sp3杂化,-CN(-C≡N)中的C为sp

杂化,C选项错误;

D. [Zn(CN)4]2-中Zn2+与CN-的C原子形成配位键,Zn为sp3杂化,配位原子

形成正四面体,所以,[Zn(CN)4]2-结构可表示为,D正确;

16.D

【解析】

试题分析:A.[Cu(NH3)4]SO4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加入乙醇的目的是降低溶剂的极性,促使[Cu(NH3)4]SO4晶体析出,A错误;B.Fe3+遇SCN-生成血红色络合物而不是沉淀,B错误;C.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共价键无关,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C错误;D.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全空、半满、全满时最稳定,氮原子2p能级半充满,则氮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原子,D正确;答案选D。

17.A

【详解】

A.含有孤电子对和空轨道的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所以二茂铁中Fe2+与环戊二烯离子(C5H5-)之间为配位键,故A正确;

第9页,总10页

B.一个环戊二烯()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11,则lmol环戊二烯()中含有 键的数目为11N A,故B不正确;

C.碳碳双键之间存在π键,所以该分子中存在π键,故C不正确;

D. Fe的原子序数为26,亚铁离子的核外有24个电子,所以Fe2+的电子排布式为ls 22s 22p63s23p63d54s1,半满为稳定结构,故D错误。

18.D

【解析】

AlCl3溶液滴入足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A错误;FeCl3溶液滴入足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B错误;MgSO4溶液滴入足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C错误;CuSO4溶液滴入足量氨水,生成〔Cu(NH3)4〕2+,故D正确。19.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化合物中个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即其中有1个-2价氧,4个-1价氧,答案选B。

20.A

【解析】

A、金属晶体中原子堆积模型以及各种堆积的典型代表金属、空间利用率以及相应的配位数都对应,选项A正确;

B、体心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为68%,配位数为8,选项B错误;

C、Zn为六方最密堆积,空间利用率为74%,配位数为12,选项C错误;

D、配位数应为6,选项D错误。答案选A。

21.A

【详解】

A.a中N原子形成3个σ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而b中N原子形成4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N原子杂化轨道数目均为4,N原子均采取sp3杂化,故A 正确;

B.b为配离子,钙离子与N、O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b中Ca2+的配位数为6,故B错误;

答案第10页,总10页

C.b中N原子、O原子均未与H原子形成共价键,b中没有分子内氢键,故C错误;

D.b为配离子,钙离子与N、O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其它原子之间形成

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D错误;

22.C

【详解】

A、碘单质、四氯化碳、甲烷都是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所以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满足相似相溶原理,选项

A正确;

B、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存在手性异构体,选项B正确;

C、化合物的稳定性与化学键强弱有关,氢键影响NH3的沸点但不影响NH3的稳定性,选项C错误;

D、H3PO4的非羟基氧原子数大于次氯酸的非羟基氧原子数,所以磷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选项D正确。

23.C

【详解】

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的配位数为4,配体是水,水中的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A正确;根据均摊法可知,在CaF2晶体的晶胞中,每个CaF2晶胞平均占有Ca2+个数为8×1/8+6×1/2=4,F-作为体心有8个,B正确;电

子云密度表示电子在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的多少,H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所以不存在大多数电子一说,只能说H原子的一个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出现的机

会较多,C错误;在金属晶体的最密堆积中,对于每个原子来说,在其周围的原子有与之同一层上有六个原子和上一层的三个及下一层的三个,故每个原子周围都有12个原子与之相连,对于铜原子也是如此,故D正确。

24.[Fe(CN)6]4-Fe2+CN- 6 6 正八面体+3 [Cr(H2O)4Br2]+【解析】本题考查配合物的组成,(1)根据配合物的构成,配离子是[Fe(CN)6]4-,中心离子为Fe2,配位体为CN-,配位数为6;(2)配位数为6,配离子的立体

构型为正八面体;(3)外界的Br显-1价,因此配离子整体显+1价,配离子

H2O整体显0价,2个Br整体显-2价,因此Cr显+3价,配离子是[Cr(H2O)4Br2]+。

第9页,总10页

答案第10页,总10页

熟悉配合物的组成,这样本题就简单多了。

25.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 sp 2、sp 3 三角锥形

ZnX

该化合物是原子晶体,而干冰是分子晶体

【详解】 (1)

Zn 元素是30号元素,Zn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故Zn 2+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葡萄糖分子中-CHO 中的C 原子成2个单键、1个C=O ,杂化轨道数为3,采取sp 2杂化,其它C 原子成4个单键,杂化轨道数为4,采取sp 3杂化;

(2)NH 3分子中N 原子成3个N-H 单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采取sp 3杂化,故NH 3分子为三角锥型,

[Zn (NH 3)4]2+中Zn 2+有空轨道,N 有孤对电子,Zn 2+与N 之间的化学键为配位键;

(3)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Zn 原子处于晶胞内部,晶胞中含有4个Zn

原子,X 原子处于顶点与面心,晶胞中X 原子数目为8×18+6×12

=4,故该化合物化学式为ZnX ,晶胞中Zn 和X 通过共价键结合,故该晶体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干冰属于分子晶体,故该化合物的熔点比干冰高。

26.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4s 2

① ③④⑦ > < > sp 3 正四面体形 三

角锥形 水分子之间除了有范德华力还有氢键,而硫化氢分子之间只有范德华力

【详解】

(1)某元素原子共有3个价电子,其中一个价电子位于第三能层d 轨道,则另外两个价电子位于第四能层的s 轨道,即价电子排布式为3d 14s 2,所以该元

第9页,总10页

素核外价电子排布图为

,电子排布式为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4s 2。 (2)手性碳原子是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在给出的羟基酸里,连接羟基和羧基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而在丙三醇里,三个碳原子都不符合手性碳原子的条件。故答案为:。

(3)非极性分子是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CO 2是直线形分子,两个氧原子在碳原子的两侧对称排列,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NH 3是三角锥形分子,氮原子在锥顶,3个氢原子在锥底,正电荷的中心在3个氢原子形成的三角形的中心,负电荷的中心即为氮原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CCl 4是正四面体,碳原子在正四面体的中心,氯原子在正四面体的顶点,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BF 3是平面三角形结构,B 在三角形的中心,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H 2O 是V 形分子,两个氢连线的中点是正电荷的中心,氧原子是负电荷的中心,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SO 2和水一样,是V 形分子,是极性分子;SO 3和BF 3一样,是平面三角形分子,是非极性分子;PCl 3和NH 3一样,是三角锥形分子,是极性分子,所以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①③④⑦。

(4)可以把含氧酸写成(HO)m RO n ,如果成酸元素相同,则n 值越大,R 的正电性越高,导致R —O —H 中的O 的电子向R 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容易电离出H +,所以酸性:H 2SO 4>H 2SO 3;HClO 3<HClO 4;H 3PO 4>H 3PO 3。

(5)NH 3中心原子N 的价层电子对为3+1/2(5-3×

1)=4,所以杂化方式为sp 3杂化,VSEPR 构型为正四面体,氮原子有一个孤电子对,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6)H 2O 的沸点(100℃)比H 2S 的沸点(-61℃)高,是由于水分子间除了有范德华力外,还存在氢键,而硫化氢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

27.3sp 平面(正)三角形 -2NO 1:2

答案第10页,总10页 【详解】

(1)2-4SO 中S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所以采取3sp 杂化。3NO -中氮原子上无孤对电子,成键电子对数为3,即N 采取2sp 杂化,3NO -

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故答案为:3sp ;平面(正)三角形;

(2)3O 与2NO -均为3原子、价电子数为18的粒子,故二者互为等电子体,故答案为:-2NO ;

(3)2N 分子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故答案为:1:2;

(4)()()225Fe NO H O +

????中N 原子与2Fe +形成配位键,故答案为:。

28.(1)C ; (2)N-H…O 、O-H…N ; (3)①③⑤;

(4)a ;Cu(OH)2+4NH 3.H 2O==[Cu(NH 3)4]2++4H 2O ;

(5)[Co(NH 3)5Cl]Cl 2

【解析】

试题分析:(1)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当共价键中共用的电子对是由其中一原子独自供应时,就称配位键.CH 4分子中没有原子可以提供共用的电子对,故它不适合做配体,答案选C ;(2)氨分子中的H 原子与水分子中的O 原子之间,水分子中的H 原子与氨分子中N 原子之间可能形成氢键,氢键N-H…O 、O-H…N ;(3)Cu 与NH 3之间形成的是配位键,[Cu(NH 3)4]2+与硫酸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N 和H 之间是共价键,故答案选①③⑤;(4)[Cu(H 2O)4]2+是平面四边形结构;(5)根据提示,1molCoCl 3·5NH 3只生成2molAgCl ,说明3个氯离子中有1个是配体,所以化学式为[Co(NH 3)5Cl]Cl 2。

高中政治选修3专题四试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选修3专题四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2.下列属于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④职工代表大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选举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联系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人民民主专政,并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决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D.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

5.《浙江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省人大会履行监督预算执行、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及省级决算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要替老百姓管好政府的“钱袋子”,这主要体现了它 享有() A.立法权 B.任免权 C.决定权 D.监督权 6.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大大超出当地人口。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参与务工 所在地地方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对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必须采 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 ①在权力机关中,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有自己的政治领导人②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③这有利于将人民群众 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集中到权力机关中来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 公民的法定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各级人大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监督职权:对本 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是()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 D.选举与被选举的关系 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这表明() ①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③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 活动的基本原则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 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试 题 篇一: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知识点 专题一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 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黏性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切开时,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平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是平整的,这样的切口叫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 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细胞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和答案

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默写 1、细胞工程是在或的操作 2、细胞工程按操作对象分为和 3、植物细胞工程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和 4、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 5、理论上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因为 6、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7、为什么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 8、植物组织培养的外界条件:, 内在原理是: 9、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经过形成 经由过程形成,最后移栽发育成。 10、是指已分化细胞经诱导,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变为未分 化细胞的过程。 11、是指由外植体长出来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 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 1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优势):。 13、去除细胞壁的常用方法:(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14、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物理法:等; 化学法: 15、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16、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包括:和。 17、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和

18、人工种子的特点是: 19、作物脱毒(1)材料: (2)脱毒苗: 20、单倍体育种:(1)方法: (2)优 点: ; 21、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基础)、、 、 22、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 23、用处理,一段 时间后获得单个细胞。 24、细胞贴壁: 25、细胞的接触抑制: 26、原代培养:,培养的第1代细胞与传10代 以内的细胞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将原代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用处理后配制成,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称为 27、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 28、细胞株:原代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细胞生长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 少数细胞存活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传代至50代后又出现细胞生长停滞状态,只有部分细胞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使其在培养条件下可以无限制传代,这种传代 细胞为细胞系。 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细胞系的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细胞的特点,失 去接触抑制,容易传代培养。 29、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 2. 3. (培养 液的Ph为7.2-7.4)4.

高中生物选修3基础知识复习提纲(最新详细)

高中生物选修3基础知识复习提纲(最新详细)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 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 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 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 Ca2+ 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 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杂交。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 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四)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转录翻译 专题2 细胞工程 (一)植物细胞工程 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试管苗―→植物体 (2)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高中化学选修三专题4测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专题4》测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解析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依次为109.5°、120°、180°。 答案A 2.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A.PH3B.CH4 C.BF3D.NF3 解析A、B、D分子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答案C 3.下列各组微粒中,都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NO、N2、CN- B.NO-2、N-3、OCN- C.BCl3、CO2-3、ClO-3 D.SiO4-4、SO2-4、PO3-4 解析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互为等电子体,只有D项符合。

答案D 4.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的是() ①SiCl4②CF4③C2H4④C2H2⑤SiH4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⑤D.②③⑤ 解析SiCl4、CF4、SiH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C2H4分子为平面形,C2H2分子为直线形。 答案C 5.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 C.sp2,氢键D.sp3,氢键 解析石墨晶体为层状结构,则一层上的碳原子形成平面六边形结构,因此C原子为sp2杂化,故B原子也为sp2杂化,但由于B(OH)3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羟基间能形成氢键,则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层间为范德华力。 答案C 6.下列分子中,具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组是() A.H2、NH3、H2S B.CS2、BF3、CO2 C.CH3Cl、CHCl3、CH4D.SO2、NO2、C2H2 解析NH3、H2S、CH3Cl、CHCl3、SO2、NO2均为极性分子。 答案B 7.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几何构型为四面体且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

生物选修3专题一知识点(详细)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基因工程的概念 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 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优点: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迅速培育出生物新品种 2、基因拼接的理论基础: (1)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3)双链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外源基因在受体内表达的理论基础: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独立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3)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一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原核生物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有特定的切割位点(专一性)。 (3)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3)结果:形成两种末端: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注意:用同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从而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起来 2?“分子缝合针” 一一DNA连接酶 ①作用:恢复磷酸二酯键。 ②种类: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连接黏性末端;

T4DNA连接酶:来源于噬菌体,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3. “分子运输车”--- 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常用的载体:细菌的质粒、入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天然质粒不能直接使用)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 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 方法: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方法:根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 基因翻译产物蛋白质等特性。)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适用于已知目的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③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适用于目的基因较小,或已知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 3. 基因组文库与cDNA文库的区别 4.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全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快速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 M制 (4)使用的前提:已知目的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5)条件:模板DNA、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 (6)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C DNA解链为单链,断裂氢键; 第二步:退火,冷却到55?60C,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形成局部双链DNA

生物人教版选修三专题一和专题二试卷及答案

镇巴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卷 (选修三专题一和专题二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卷后的答题卡内。共40题。1.5×40=60分。)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2.与“限制性内切酶”作用部位完全相同的酶是:() A.反转录酶 B.DNA连接酶 C.RNA聚合酶 D.解旋酶 3.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把DNA上某些化学键打断,一种能对GAATTC 专一识别的限制酶,打断的化学键是:() A.G与A之间的键 B.G与C之间的键 C.A与T之间的键 D.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键4.除下列哪一项外,转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保存 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C.具有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D.是环状形态的DNA分子 5.下列关于染色体和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质粒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中 B.在基因工程中染色体和质粒均可以作为运载体 C.染色体和质粒均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D.染色体和质粒的化学本质相同 6.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是否已表达,其检测方法是:()A.是否有抗生素抗性 B.是否能检测到标记基因 C.是否有相应的性状 D.是否能分离到目的基因 7.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A.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有病 D.不能确定

高中生物选修3高考知识点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拼接的理论基础 (1)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3)双链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外源基因在受体内表达的理论基础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独立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3)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 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 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入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和某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从基因文库中获取)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 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3)条件:模板,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中的最关键步骤)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高中物理选修3-4各章节专题解析练习题

专题:专题波振结合 题一 如图所示,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 象。已知这列波的频率为5Hz,此时x=1.5 m 的质点正向y轴正方向振动,可以推知这列 波正在沿x轴________(填“正”或“负”)方向传 播,波速大小为__________m/s 题二 某地发生了里氏7.4级大地震,已知地震的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分别为9.1km/s 和3.7km/s,在其中一个观测站,测得地震到达的时间差为5.4s,则该观测站距该地的距离为__________. 题三 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从t=0时刻开始向上做简谐振动,振动周期T。在t= 3T 4 时,波源突然停止 运动,则t=T时波的图像是() 题四

-5 一列波源在x=0处的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0.02s,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x=12cm处的质点P 恰好开始振动,则() A.质点P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B.波源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 C.此后一个周期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8cm D.这列波的波速为4.00m/s 题五 在O点有一波源,t=0时刻开始向上振动,形成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t1=4 s时,距离O 点为3 m的A点第一次达到波峰;t2=7 s时,距离O点为4 m的B点第一次达到波谷,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横波的波长为4 m B.该横波的周期为4 s C.该横波的波速为1 m/s D.距离O点为5 m的质点第一次开始向上振动的时刻为6 s末 题六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传到M点时波形如图所示,再经0.6 s,N点开始振动,则该波的振幅A和频率f为( )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知识点

专题一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黏性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切开时,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平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是平整的,这样的切口叫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 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 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 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生物选修三专题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四、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2)倒平板操作的步骤:

2.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 课题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二、统计菌落数目 (1)直接计数法:常用显微镜直接技术法,一般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菌体的计数。 (2)间接计数法:常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平板培养基上长出一个菌落就代表原待测样品中一个微生物个体。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 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此, 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采用此方法的注意事项:1.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三、设置对照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作用是比照试验组,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原因的干扰,证明确实是所测试的条件引起相应的结果。 四、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案,所需仪器、材料、用具和药品,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 四、疑难解答 (1)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 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注: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3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 值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 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E·coli DNA连接酶和TDNA连接酶(DNA连接酶)的比较: (1)两种4-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E·coli 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②区别:而T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4(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四和专题五

选修三专题 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时间:01—23 编号:43 课标点击: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Ⅰ) 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Ⅰ) 3.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Ⅰ)知识梳理: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 (1)目前对基因的结构、调控机制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有限。 (2)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3)外源基因往往是随机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 2、理性看待转基因生物 (1)转基因生物的优缺点 优点:①解决粮食短缺问题;②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③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值; ④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⑤提高生产效率,带动带动产业发展。 缺点:①可能产生新病毒或新过敏原;②可能产生抗除草剂的杂草;③可能使疾病的传播跨越 物种障碍;④可能会损害生物多样性;⑤可能干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对待转基因生物的正确态度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二、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1、克隆人(1)分类 类型 项目 治疗性克隆生殖性克隆 区别 目的治疗人类疾病用于生育,产生新个体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 联系都性无性繁殖,产生新个体,新组织,遗传信息相同。 (2)态度 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2、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 (1)试管婴儿是利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繁殖个体,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 (2)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相比需要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以筛选符合特殊 要求的胚胎,进而生出特定类型的婴儿。 3、基因检测 (1)概念:指通过基因芯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检测,分析邮被检测者所含的各种致病基因和疾病易感基因的情况的一种技术。 (2)争论焦点 ①基因检测能否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②是否引起基因歧视及其他危害。 三、生物武器 1、种类 种类例证 病菌炭疽杆菌 病毒天花病毒、动物痘病毒 生化毒剂肉毒杆菌毒素 经基因重组的致病菌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的蜡状杆菌、重组流感病毒 2、特点 (1)传染性强。(2)污染面广,危害时间长。直接喷洒的生物气溶胶,可随风飘到较远的地区,杀伤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在适宜条件下,生物战剂存活时间较长,不易被发现。 (3)难以防治。(4)具有一定的潜伏期。(5)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3、局限性 (1)生物武器主要指病原微生物,所以它们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3)生物武器使用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害本方安全。 选修三专题 5 生态工程

生物选修三 专题2测试题

专题2细胞工程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得基本过程,则制作人工种子,及生产治疗烫伤、割伤得药物——紫草素,应分别选用编号就是得 ( ) A.④② B.③② C.③④ D.④③ 2.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得有关内容, ?A 3.试管婴儿、试管苗、克隆羊三者均属于生物工程技术得杰出成果,下面对其 生物学原理及技术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A.都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性状B.都就是细胞工程得技术范围 ?C.都充分体现了体细胞得全能性 D.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与变异 4.两个亲本得基因型分别为AAbb与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得新品种,最简捷得方法就是?( ) A.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5.下列关于细胞工程得叙述中,错误得就是() A、植物细胞融合必须先制备原生质体 B、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两方面 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得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得遗传性状 D、用于培养得植物器官或组织属于外植体 6.下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无定形状态得薄壁细胞 B.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 C、融合植物叶肉细胞时,应先去掉细胞膜 D.叶肉细胞离体培养时,可以表现出全能性 7.关于单克隆抗体得不正确叙述就是( )?A、化学性质单一 B.用有性繁殖获得 C.特异性强 D.可用于治病、防病 8.下列关于细胞工程得有关叙述,不正确得就是( )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得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全)

选修 3 易考知识点背诵 专题 1 ?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 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 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 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 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分子缝合针”——DNA 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 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 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 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 率较低。 (2)与DNA 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 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 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 “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 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 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 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 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 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 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 法_和化学合成法_。 3.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 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 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 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 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第二步: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 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 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

生物选修3专题一知识点(详细)

选修3 专题1 基因工程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基因工程的概念 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优点: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迅速培育出生物新品种 2、基因拼接的理论基础: (1)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3)双链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外源基因在受体内表达的理论基础: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独立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3)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原核生物 &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有特定的切割位点(专一性)。 (3)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3)结果:形成两种末端: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注意:用同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从而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起来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①作用:恢复磷酸二酯键。 ②种类: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连接黏性末端; T4DNA连接酶:来源于噬菌体,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常用的载体:细菌的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天然质粒不能直接使用)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方法: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方法:根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基因翻译产物蛋白质等特性。)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适用于已知目的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 ③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适用于目的基因较小,或已知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 3.基因组文库与cDNA文库的区别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全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2)目的:快速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复制 (4)使用的前提:已知目的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5)条件:模板DNA、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 (6)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断裂氢键; — 第二步:退火,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形成局部双链DNA; 第三步:延伸,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7)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2)终止子:位于基因的尾端,使转录停止。

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一14导学案

课题: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课型:新授课课时:1 【学习目标】1.简述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2.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通过对前沿科技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难点预测】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自主预习1】(阅读教材,将空白处内容填写上,并在书中的相应位置用横线标注。) 一、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1、基因工程的实质:将一种生物的_____________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体内,后者生 产它不能产生的______________,进而表现出新性状。 2、蛋白质工程的目的:生产符合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并非自然界已存在的________。 【课内探究1】(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将不能完成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的结果整理在学案上。) 1、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在制造的蛋白质种类上的区别? 【自主预习2】(阅读教材,将空白处内容填写上,并在书中相应的位置用横线标注。) 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 1.目标:根据人们对__________功能的特定需求,对_____________进行分子设计。 2.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应有氨 基酸序列找到相应的______________序列(基因) 表达。 4.蛋白质工程是指以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 ,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者制造一种,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课内探究2】(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将不能完成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的结果整理在学案上。) 1、蛋白质工程的实质及本质上的改造对象分别是什么? 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操作思路与基因工程有何不同? 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我的疑惑1】 (将自己不理解 的问题用红色 笔写下来) 【学后反思1】 (回顾已学内容 并将重点问题 整理在学案上) 【我的疑惑2】 (将自己不理解 的问题用红色 笔写下来) 【学后反思2】 (回顾已学内容 并将重点问题 整理在学案上) 4、某多肽链的一段氨基酸序列是:…—甲硫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 (氨基酸及对应的密码子为:甲硫氨酸AUG,色氨酸UGG,苯丙氨酸UUU、UUC)。怎 样得出决定这一段肽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请把相应的碱基序列写出来。 【自主预习3】(阅读教材,将空白处内容填写上,并在书中相应的位置用横线标注。) 三、蛋白质工程的进展和前景 1.例如科学家通过对___________的改造,已使其成为速效性药品;用蛋白质工程方 法制成的电子元件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因此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蛋白质工程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程,目前成功的例子不多,主要因为蛋白质发挥功 能必需依赖于_______________,而这种_______________十分复杂,而目前科学家 对大多数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___了解还不够。 【课内探究3】(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将不能完成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并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的结果整理在学案上。) 1、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酶工程是蛋白质工程吗? 【课堂反馈】 1、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 ( ) A.改变氨基酸结构 B.改造蛋白质结构 C.改变肽链结构 D.改造基因结构 2、干扰素经过改造可长期储存,从蛋白质水平上应改变的是 ( ) A.光氨酸 B.精氨酸 C.谷氨酸 D.半光氨酸 3、蛋白质工程制造的蛋白质是 ( ) A.天然蛋白质 B.稀有蛋白质 C.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D.血红蛋白质 4、蛋白质工程的基础是 ( )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酶工程 D.发酵工程 【归纳总结】 【学后反思3】 (回顾已学内容 并将重点问题 整理在学案上) 设计分子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