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五华区居民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方案

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统计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构建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死亡资料分析产生的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科学指标,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为规范我区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登记统计工作,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建立持续、高效的五华区居民死亡登记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系统。

2、开展死因监测工作,了解五华区居民病伤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3、分析、评价我区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疾病预防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监测工作机构建设

1、成立五华区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监督考核。

组长:郭亦兵区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罗燕平区卫生局防保科科长

张洁区疾控中心主任

成员:陈宇宁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蒋青区卫生局基层卫生科科长

江家云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周丽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防保科,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日常管理与组织实施。局属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本辖区死因监测工作。

三、死亡监测报告对象及职责主体

(一)监测报告对象

发生在五华区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具有五华区常住户籍的全部居民属于登记和统计对象。无论是否在本地办理暂住证或临时户口的流动人口,属于登记对象不属于统计对象。

(二)监测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监测报告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监测报告的责任单位。

2、监测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亡信息的报告人。

具有职业医师资格的医疗卫生人员方可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三、监测内容

以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规定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作为统计凭证;监测内容包括死者的年龄、性别、死亡地点、死亡原因、诊断级别、诊断医院等17项指标。

《死亡医学证明书》共分四联,由主管医生填写、签名,

并加盖单位公章。第一联为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由出证单位直接寄(送)至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凭据。

《死亡原因调查表》共分两联,由调查医生填写、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第一联为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由出证单位直接寄(送)至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死因监测报告程序

(一)死亡信息收集

1、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

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不明者必须将死亡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

(1)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天收集医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按照卫生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附件1)要求,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7日内完成死因编码和网络直报。同时,在每月10日前将上

月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报送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做好交接记录。

(2)县级以下医疗机构

对于发生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私营医院等)的死亡个案,由诊治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报送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做好交接记录。

(3)各级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进行报告。

(4)新生儿死亡,包括活产随即死亡的婴儿应由诊治医生或接生员(助产士)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2、家庭死亡个案

在家中死亡者,由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或承担该地区预防保健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如医院地段)的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填写《死亡原因调查表》,同时必须填写死亡调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致死疾病的全称、诊断单位、时间、依据),由家属签名,并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写完整的调查表上报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应定期向居委会(村委会)或消息灵通人士了解本社区居民死亡情况,补充死亡信息,及时进行入户调查,填写《死亡原因调查表》。

3、其他场所发生的正常死亡个案

由负责救治的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属于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死亡者,由救治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进行死因推断后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4、凡非正常死亡或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法医鉴定书》,卫生部门根据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鉴定书》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人口学信息的收集

出生信息的来源:户籍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居民的出生登记工作,是提供出生资料的法定部门;计划生育、妇幼保健部门掌握的出生资料是补充的来源。

人口信息的收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专人负责每年到当地公安部门和/或统计部门获得当年的分地区、分年龄、分性别人口资料,以及分地区、分性别的出生、死亡、迁入、迁出人口数。

每年3月1日前,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收集的上年

出生个案信息及人口资料上报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管理

1、归档管理:《死亡医学证明书》和《死亡原因调查表》第一联应由乡或乡级以上医院指定专人妥善保存,以备核实、查询;第二联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国家级档案管理,并按卫生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规定长期保存。

2、转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审核后,将非辖区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转往死者户籍地区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上报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数据审核、编码、录入和统计分析

(一)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资料的审核、分析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每个工作日上网审核辖区内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出的死亡病例信息质量(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死因编码等),对有疑问的卡片及时向报告单位查询核对,确认后的卡片参与进行统计汇总,按年进行动态分析。

(二)全部监测报告资料的审核、分析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人对收集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核实,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负责对辖区内收集的上月全部死亡个案进行编码,录入死亡报告信息管理

系统,并进行统计分析。

六、机构与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协调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计生、统计等相关部门,争取开展工作所需要的经费、政策及相关工作环境与条件,组织开展死因监测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死亡报告与死因统计工作的技术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死亡报告和死因统计工作的业务执行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该项工作。

(一)区卫生局

1、负责组织领导辖区内所有参加死因监测工作的医疗卫生单位和专业机构贯彻落实本方案,并将死因监测工作列入对所属医疗机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2、管理协调死因监测工作中各相关单位的协作关系,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掌握死因监测工作进展情况。

3、利用本区死因监测信息,有计划的制定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设立专门岗位,落实死因监测工作,负责本辖区死因监测工作的业务管理、人员培训和质量检查。

2、在每个工作日上网审核辖区内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出的死亡病例信息质量(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死因编码等),对有疑问的卡片及时向报告单位查询核对,确认后的卡片参与进行统计汇总,按年进行动态分析。

3、按月进行第二级质量复核,对存在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发质量复核通知,组织实施漏报调查。

4、在卫生局的领导下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5、定期对辖区死因监测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对辖区死因监测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

6、对死因进行ICD-10编码,建立计算机数据库,按月完成月报表,于每月15日前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度分析报告同时上报五华区卫生局及相关部门。

7、永久妥善保存所有死亡医学证明书,不得损毁或丢失。

(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1、明确职能部门,设立专门岗位,负责对本单位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和《死亡原因调查表》进行第一级质量审核,对存在问题者及时进行核查。

2、于每月5日前汇总本机构上月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

书》和《死亡原因调查表》报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同时应按照卫生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7日内完成死因编码和网络直报。

3、建立健全医院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对填报不合格或存在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核实并重新按要求填写上报。

4、基层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地段医院)同时负责本地区家庭死亡案例的入户调查和漏报死因的调查工作。

七、质量控制

(一)死亡信息核实

各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和《死亡原因调查表》进行第一次审核,避免出现漏项和错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对各医疗机构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和《死亡原因调查表》进行再次审核,对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的,返回医疗机构进行追踪和核实,对于通过核对仍然无法获得准确信息的,要求重新进行调查核实。

(二)死亡信息补报

基层卫生机构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到同级户籍管理、殡葬服务管理和妇幼部门核对出生、死亡信息。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应摘录相关信息,发放补充调查通知单,注明死亡信息来源,并要求辖区相应医疗机构进行补充调查。

(三)监督核查

1、现场督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现场督导,检查死因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记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及时将督导情况上报区卫生局,在卫生局的组织领导下对疑难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2、错误核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抽查、核对《死亡医学证明书》和《死亡原因调查表》填写质量和编码质量,要求项目填写错误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逻辑错误者的比例不超过5%;ICD—10编码错误的比例不超过5%。

3、漏报核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核对死亡信息,检查漏报情况。死亡数、婴儿死亡数不应少于公安部门、民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的报告数字,漏报率原则上应控制在5%以内。

4、死因不明核查:所上报死亡案例中,死因分类为诊断不明及其他原因的死亡个案占全部死亡个案的比例城市不超

过5%,农村不超过8%。

八、经费保障

争取政府的支持,将死因监测工作列入常规工作经费预算,解决常规监测工作经费。

五华区黑林铺海屯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死因监测

规范填写死因链,准确推断根本死因 ——2014年死因监测工作要求 一、重要概念 1、直接死因: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最主要、最严重的那个疾病、或身体损伤以及并发症。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 临死的表现形式: 呼吸衰竭 J96.9 来院已死 R99 循环衰竭 R57.9 猝死 R96.0 肾衰竭、尿毒症 N17-N19 酸碱失衡 E87.4 多脏器衰竭 R99 电解质紊乱 E87.8 全身衰竭 R53 肺性脑病 G93.1 不明 R99 肺部感染 J98.4 注意:以上临死表现不作为直接死因,不出现在死因链中,自然不能作为根本死因,应继续追溯到导致死亡的最早的原因填在死亡证上。 2、根本死因 (1)、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最早的那个疾病。 (2)、造成致命身体损伤的事故或中毒的情况(外部原因)。 直接死因: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最主要、最严重的那个疾病、或身体损伤以及并发症。 (3)最早发生的疾病引起其他疾病,有因果关系的,那个最早的疾病就是根本死因。 (4)是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带有根本性的疾病或损伤,由于它的存在,发生及发展,逐渐形成一连串的病态事件,并最终导致死亡。 (5)对疾病导致的死亡需一直报告到最早的那个疾病。 (6)对损伤中毒导致的死亡需报告导致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 3、根本死因与直接死因的区别: 根本死因目的和意义-----体现公共卫生以预防为主 尽可能从源头上找出引起死亡的最早疾病,采取相应措施中断死亡或疾病发生的链条,达到预防死亡和疾病的发生为目的,这是最有效的方式。 直接死因目的与意义 统计病人就诊(或入院)的主要疾病,它比较直观,医生习惯于报告这种死因,不强调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 二、死因链的规范填写 1、第Ⅰ部分(a )、(b )、(c )三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 (c)病(根本死因) (b )病(中介原因) (a)病(直接死因) 死亡 2、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 3、第Ⅱ部分,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无关的其他重要情况;内容如果没有,可以不填。 4、常常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 原发性疾病: 原发性恶性肿瘤 发展 导致 发展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一、死因监测领导小组 组长:孔西海(院长) 副组长:耿会卿(主管院长) 组员:许倩(体检科主任)刘艳铭(防保科主任) 信息科主任质控科主任 二、职责: 1、负责研究制定我院死因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协调各科工作。 2、体检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领用、发放、收集、登记工作。 3、防保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审核、网报、检查、奖惩工作。 4、病案室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疾病编码、病历及存根等原始资料的保存。

三、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1、例会制度 1)、每半年组织本院临床科室医生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2、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院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本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等工作。 2)、明确死因登记报告工作流程,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3)、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4)、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上交到县疾控中心. 5)、必须由执业医师负责死亡报告工作。 3、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4、档案管理制度 1)、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3)、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5、培训工作制度 1)、防保科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上级培训班。 6、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工作小结

2017年下半年度死因监测工作小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年初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书,开展好我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死亡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疾病的趋向,我卫生院认真开展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按照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要求和统计方法,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在我院死因监测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开展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关心、群众重视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在年初乡镇级卫生工作会中,主管卫生工作副院长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使得我院卫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在死因走访调查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村医,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众知晓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后,对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二、责任与目标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主要目的是调查好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注意和及时发现局部地区突然升高的死亡原因,发现和排除传染性疾病、工业污染环境导致相

关疾病,及时发现报告可能存在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寿命值。 三、具体调查方式方法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为进村入户调查,配合周围群众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死者生前生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乡村医生对以上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院防保组,卫生院防保组对乡村医生上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具体死因的判断并填写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四、居民死亡数据及死亡原因分析 (一)死亡数据 2017年我乡镇总人口数为15050人,7至11月死亡135人,其中男性死亡:92人,女性死亡:43人,儿童死亡:0人人口死亡率为‰。 (二)死亡原因分类 主要分为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 (三)死亡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乡镇主要死亡原因为高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占数庞大,这也为我镇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五、死因调查日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乡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对于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相对困难;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例会制度 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1、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 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医院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存储或光盘刻录等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3、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4、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培训工作制度 1、医院医务科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医院每两个月要开展对医生进行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死因监测方案

孝感市死因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一、死因监测目的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死因统计分析的指标可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评价当地居民健康的水平,确定不同时期疾病防治的重点及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又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 二、死因监测网 (一)死因监测行政管理:由孝感市及各县市区卫生局统一领导,协调公安、民政、统计部门组织、管理本辖区内的死因监测工作。 (二)死因监测网构成:死因监测网由孝感市及县(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辖区内各级各类哨点医疗机构组成。 三、死因监测网职责 (一)孝感市疾控中心职责 1、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湖北省的工作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督导、考核方案,组织县市区开展死因监测工作。 2、根据死因监测工作进展,针对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协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不定期组织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核实和校正死亡信息。 4、及时收集本市网络直报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定期分析本市的死亡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 (二)县市区疾控中心职责 1、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工作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考核方案,组织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2、根据本县市区实际情况,针对各級各类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审核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死亡病例,并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定期分析本县市区居民病伤死亡的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同时及时反馈给各乡镇防保站。 4、参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5、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死因监测工作常见死因链顺序和错误解析说明举例

死因监测工作常见死因链/顺序和错误解析 A死因链/顺序 一、只发生在男性/女性的死因 新生儿(围生儿)死因:吸入性肺炎、窒息、早产、先天性疾病 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肺炎、腹泻、营养不良 孕产妇死因:梗阻性分娩、妊高症、产后出血 老年人死因: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 中青年死因:损伤/中毒:机动车事故、工伤、自杀 二、常常不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 继发性疾病:继发性恶性肿瘤、继发性高血压 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早发生的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急性支气管炎 医疗操作并发症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临死前的症状:如呼衰、心衰 三、常常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 原发性疾病:原发性恶性肿瘤;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晚发生的疾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 严重危害健康的各类疾病;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还有糖尿病、精神病、孕产妇疾病、慢性疾病、慢性肾炎、慢性白血病、慢性支气管炎. 举例: 1、慢支30年→肺气肿10年→肺心病5年→死亡; 2、意外被撞(行人在道路上行走意外被卡车撞倒)1小时→颅骨骨折1小时→颅内损伤1小时→死亡; 3、(a) 脑梗死(b) 脑血管意外根本死因:脑梗死 4、(a) 三期梅毒(b) 初期梅毒根本死因:三期梅毒 5、(a) 慢性肾炎(b) 急性肾炎根本死因:未特指的慢性肾炎 6、(a) 肺纤维化(b) 陈旧性肺结核病根本死因:呼吸道结核病的后遗症 7、(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b)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肝硬变根本死因:肝硬变 8、(a)急性心肌梗死(b)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流行性感冒根本死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9、(a)心包炎(b)尿毒症和肺炎根本死因:尿毒症 10、(a)恶性贫血和足坏疽(b) 动脉粥样硬化根本死因:恶性贫血 11、(a)风湿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本死因:风湿性心脏病 12、(a)胰腺纤维囊性病(b)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根本死因:胰腺纤维囊性病 13、Ⅰ(a)支气管肺炎Ⅱ继发性贫血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根本死因: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14、(a)贫血(b)脾大根本死因:脾大性贫血 15、(a)心肌变性和肺气肿(b)衰老(R54) 根本死因:心肌变性 16、a)心源性休克b)心力衰竭c)心脏扩大根本死因:高血压心脏病伴有心衰 17、a) 肺部感染b)尿毒症c) 动脉硬化性肾病d)高心病根本死因: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肾衰竭 18、(a)风湿性心脏病(b)二尖瓣狭窄根本死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19、(a)脑膜炎(b) 结核病根本死因:结核性脑膜炎 20、Ⅰ(a)妊娠中严重的高血压Ⅱ子痫惊厥根本死因:妊娠子痫 21、(a) 脑干损伤功能衰竭(b) 脑挫裂伤(c) 前颅底骨折并颅内积气(d) 车祸伤根本死因:车祸伤 22、(a) 肺脓肿(b) 大叶性肺炎根本死因:大叶性肺炎 23、(a) 支气管肺炎(b) 脑梗死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根本死因:脑梗死 24、(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b)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肝硬变根本死因:肝硬变 25、(a) 多脏器功能衰竭(b) 慢性肺气肿(c) 慢性肾孟肾炎(d) 高血压性心脏病根本死因:慢性肺气肿 26、(a)衰老和坠积性肺炎(b)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本死因:类风湿性关节炎

2020年死因信息监测和网络报告工作计划

201年死因信息监测和网络报告工作计划 201*年死因信息监测和本人络报告工作计划 201*计划书年死因信息监测和本人络报告工作计划 按照《全国死因登本人信息本人络报告规》和额尔古纳市卫生局 二0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要点要求,死因信息登本人和本人络报为了推 动我市的死因监测和本人络上报工作,以及慢性病预防高血压控制工 作手册的规定,结核我院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二0年死因信息和本 人络报告工作计划: 基本工作 ()建立死因信息监测本人络上报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二)制定死因内部信息监测点,培训课程专业技术人员。(三)申请本人络直报系统,按照程序逐级审核上报。(四)按照工作规, 结合绩效考核进行督导检查。二、指标措施 ()机构队伍建设,成立领导本人组,建立专业技术队伍。(二)死因监测按照卫生系统统方案,开展培训,启动监测工作。 (三)开通死因资讯监测报告系统系统。及时、准确报告死亡信 息其他工作。 (四)做死因信息的资料抓取、整理与分析,并按档案管理要求 进行保存。 舍米耶昂安大林农垦医院 扩展阅读:马兰医院201*死因监测工作投资计划 马兰医院201*死因监测组织工作计划

为加大我院死因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误差提高报告质量减轻和报告及时性,查找和排除过程中导致不合格的原因以便及时纠正,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1*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1、建立健全相关其他工作制度 有领导分管,明确死亡病例监测本人络直报和专(兼)工作人员,落实相应的设备,物资,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上报并发症及监测工作的质量。2、信息收集 在我辖区以上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投资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治疗并作出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本人必须将死本人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辅助经过本人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核查本人录栏内,并做登本人,,登本人率达100%。3、本人络报告(1)死因重要信息报告方式 《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通过《中国疾病信息系统预防管控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全国死因登本人报告信息系统》进行本人络直报.(2)报告程序,时限 医院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并由医务科或防保科人员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本人络报告.本人络直报时,要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内部信息调查本人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或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本人码。 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按照《卫生部办厅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及县以上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所有关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3)信息管理 医院的失踪报告管理人员应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错项、漏项、逻本人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死因监测培训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死因监测培训计划 篇一:20XX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20XX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20XX 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无缺、漏项( 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

亡原因。 3.死亡病例无漏报,报告及时率100%。 4.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监测工作的质量。 (1)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半年举行一次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开展相关人员的常规业务及岗前培训。 (2)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原始资料和卡片 ―1― 等的管理工作。 (3)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规定的时限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录入、上报工作。 6.人员培训情况 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死因监测工作接受培训率达100%,培训内容主要为《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死因监测的相关知识。 网络直报人员应经过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并合格。 草桥防保站 20XX年1月 ―2―

篇二: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20XX3年全人群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计划全人群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全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臵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我县死亡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XX〕57号)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做好20XX年慢性病防控重点工作的通知》(川疾发〔20XX〕16号)有关精神及,特制定今年工作计划。 一、建立死因监测机构、明确职责 县疾控中心设立专门岗位落实死因监测工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编码、录入、整理、分析和上报,组织各类培训,对医院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开展具体工作为: 1.组织和指导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亡登记和报告。 2.负责收集全县医疗机构的死亡病例报告,负责审核、-1- 整理、编码录入、分析,并按国家规范统计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 3.开展死因核实、组织实施漏报调查。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五华区居民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方案 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统计工作是经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构建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死亡资料分析产生的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科学指标,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为规范我区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登记统计工作,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建立持续、高效的五华区居民死亡登记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系统。

2、开展死因监测工作,了解五华区居民病伤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3、分析、评价我区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疾病预防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监测工作机构建设 1、成立五华区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监督考核。 组长:郭亦兵区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罗燕平区卫生局防保科科长 张洁区疾控中心主任 成员:陈宇宁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蒋青区卫生局基层卫生科科长 江家云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周丽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防保科,负责全区死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报告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报告 制度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死亡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传染病管理科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 1、在医疗诊治过程中患者死亡后,处置医生须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指定专业人员按照ICD-10要求完成死因编码。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3篇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3篇 (546字) 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20xx 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 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

3.死亡病例无漏报,报告及时率100%。 4.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监测工作的质量。 (1)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半年举行一次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开展相关人员的常规业务及岗前培训。 (2)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原始资料和卡片等的管理工作。 (3)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规定的时限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录入、上报工作。 (893字) 按照《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规范》和陕西省二0

0一四 一、目标 全工作制度。 技 术人员。 二、指标措施 队伍。

(二)死因监测按照省厅统一方案设立市及以上医疗机构 (三)开通死因信息监测报告系统。及时、准确报告死 (四)做好死因信息的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并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保存。 (五)健康教育,利用有关慢性病的宣传日,如爱牙日、 性。启发群众积极参加的必要性。从而达到引起政府重视,职能部门参与,群众积极配合的目的。 三、检查评估 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应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 方案。按照《全国死因登记信息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一、背景 居民死亡资料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准确反映人民的健康状况,充分利用死因监测数据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死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其重要。而目前死因监测工作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如死因数据的缺漏报率较高,根本死因的确定和死因编码不准确等。 死因数据漏报的原因较多,如在外地死亡、死后不火化也不注销户口。错报则把没有死亡者报为死亡,或者把一个死亡案例报告了两次或更多次。这都将影响到对死亡率的准确估计。而死因诊断或死因推断由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临床医生做出或通过入户调查获得,根本死因判断和死因编码的由死因统计人员完成。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根本死因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死因数据的报告质量,现制定督导方案,对死因监测的相关单位开展质量督导,通过督导结果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质量。 二、督导目的 1、评估死因监测相关单位的工作质量; 2、通过督导信息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三、督导范围 督导工作包括对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的督导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督导。 全人群监测督导工作包括全国疾病监测点、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点,,其他开展死因监测的地区可参照执行。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督导工作适用于全国所有县区。 四、督导内容与方法 (一)督导内容 1.保障机制:政策、经费保障等。 2.组织管理:包括制度建设与落实、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等。 2.网络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报告覆盖率、直报账户的管理等。 3.人员培训:包括培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记录等。 4.报告质量:包括卡片填写质量、报告及时性、审核率和审核及时性、死因准确性、死亡漏报

死因监测工作相关制度

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一、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死因监测档案包括死亡报告卡片、登记册、报表等监测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 三、死因监测资料设专人负责监测档案的管理,科室人员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防鼠,保证档案的绝对安全。对有损坏的资料及时进行修复、复制。 五、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绝密档案专柜保管。计算机录入需保密的资料要加密保存。 六、借阅、抄录、复印、备份监测资料必须出具有关单位证明,并由疾控中心主任签字批准。发生失密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当事人和管理人员责任。 七、死因监测工作的原始记录要长期保存,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使用有效的方式备份保存,应有两套备份。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一、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采取逐级培训的形式,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对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培训,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内部及辖区村级医疗单位进行培训。 三、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每年举办一起死因监测工作培训班,对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和厂矿医院的死因监测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和防疫医生有针对性地业务知识培训。 五、各乡镇卫生院以举办学习班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对辖区从事监测的工作人员培训1次。 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科,派专业人员参加各乡镇的业务培训,对基层医生进行技术指导。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5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根据《*市慢病非传染性疾病死因报告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现制定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非传染病死因报告工作计划如下: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性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监测对象 中心门(急)诊的死亡病例。 三、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ICD-10编码。

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全镇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5%。 4.报告及时率(100%)。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送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县疾控机构完成录入、上报。 5.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监测工作的质量。 (1)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每月举行一次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开展相关人员的常规业务及岗前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业务培训活动。 (2)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原始资料和卡片等的管理工作。 (3)资料审核、编码制度:确定专(兼)人员负责《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副卡的错、缺、逻辑关系的审核,完成根本死因的确定和ICD-10编码。 (4)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规定的时限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副卡的录入、上报工作。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五华区居民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方案 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统计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构建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死亡资料分析产生的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科学指标,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为规范我区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登记统计工作,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建立持续、高效的五华区居民死亡登记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系统。 2、开展死因监测工作,了解五华区居民病伤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3、分析、评价我区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疾病预防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监测工作机构建设 1、成立五华区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监督考核。 组长:郭亦兵区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罗燕平区卫生局防保科科长 张洁区疾控中心主任 成员:陈宇宁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蒋青区卫生局基层卫生科科长 江家云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周丽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防保科,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日常管理与组织实施。局属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本辖区死因监测工作。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2014年上半年度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年初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书,开展好我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死亡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疾病的趋向,我乡认真开展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按照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要求和统计方法,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在我院死因监测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开展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关心、群众重视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在年初乡级卫生工作会中,主管卫生副乡长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使得我乡卫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在死因走访调查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众知晓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后,对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二、责任与目标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主要目的是调查好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注意和及时发现局部地区突然升高的死亡原因,发现和排除传染性疾病、工业污染环境导致相关疾病,及时发现报告可能存在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寿命值。 三、具体调查方式方法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为进村入户调查,配合周围群众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死者生前生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乡村医生对以上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院防保组,卫生院防保组对乡村医生上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具体死因的判断并填写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四、居民死亡数据及死亡原因分析 (一)死亡数据 2014年我乡人口数为68886人,一至6月死亡270人,其中男性死亡:158人,女性死亡:112人,儿童死亡:2人死亡率为4.25‰。 (二)死亡原因分类 感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5人:占死亡比例的(0.70‰)心血管系统疾病145人:占死亡比例的(0.45‰) 癌症37人:占死亡比例的(0.05‰) 损伤、中毒、和其他疾病2人:占死亡比例的(3.03‰) (三)死亡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乡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因为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正在成为危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另一个主要疾病。 五、死因调查日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乡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对于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相对困难; 2、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农村传统根深蒂固。死亡人员,特别是老年死亡人员,死前就诊基本不到医院,给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再就是死者家属对于死者生前所患疾病描述不够准确,容易造成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不准确。 六、建议 1、加强乡医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管理,健全居民死亡原因监测工作的保密制度,对死者及其家属的情况要保密; 2、加强乡村医生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培训,让乡村医生掌握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方式方法及

死因监测工作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例会制度 1、组织本院医生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卫生所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 3 天内,疫情管理人员(或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 7 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报告工作计划

死亡报告工作计划 篇一:XX年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计划 XX年内埠镇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计划 为了加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工作,为统计分析居民健康和人口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基本变化规律提供有效、准确的科学依据。我院在XX年持续做好死因登记报告,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按照其导致死亡的顺序(直接死因、间接死因)分别填写在第Ⅰ部分,其他重要医学情况填写在第Ⅱ部分。 二、医院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死亡报告卡,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络报告,保证死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加强死亡信息的审核,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应对收到的《死亡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报告卡》必须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内埠镇医院 XX年01月 篇二:XX年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计划 XX年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计划 为了加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工作,为统计分析居民健康和人口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基本变化规律提

供有效、准确的科学依据。我院在XX年持续做好死因登记报告,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按照其导致死亡的顺序(直接死因、间接死因)分别填写在第Ⅰ部分,其他重要医学情况填写在第Ⅱ部分。 二、医院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死亡医学证明书》,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络报告,保证死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加强死亡信息的审核,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应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XXX中医院 XX年01月 篇三: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按照《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络报告规范》和上级工作要求,加强我院死亡病历的监测工作,杜绝死亡病历的漏报、迟报现象,健全死亡病历报告制度,特制定XX年死因信息监测工作计划。 一、目标 (一)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死因络报告程序。

死因监测的考核细则

死因监测的考核细则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全部报告单位死因监测的考评至少半年一次,医疗机构内部至少每季度考评一次。所有考评均需有书面记录。考核内容如下: 一、组织管理 考核项目1有无死因网络报告工作领导机构(名单) 考核项目2常规制度是否健全与落实情况,制度如下: ●死亡监测工作例会制度: 1、市CDC每年召开年报会审会一次; 2、市CDC利用各种相关培训会传达或以会代训开展相关工作指导; 3、市CDC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 4、会议有会议记录,备查; 5、要求各医疗机构同样建立例会,作好会议记录备查; 6、各例会均要反复强调、强化死亡登记报告相关工作; 7、鼓励以会代训进行短期培训或指导; 8、例会实行分级管理,上级抽查核实制度。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指 定专门的科室或人员审核并按程序完成网络上报;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做好《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日常管理与原始凭证 保存; 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参加疾控中心召开的例会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 业务素质; 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协助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死因登记信息 的质量控制和相关调查;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对辖区内需要进行调查的死亡个案进行入户调查, 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6、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与公安、民政等管理部门核对

出生、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和错报,应及时组织进行入户调查,并及时按照程序补报和订正。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 审核过程中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办理。 2.对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1、定期与户籍管理部门核对数据,及时进行查漏补报; 2、定期与殡葬管理部门核对数据,及时进行查漏补报; 3、定期与妇幼管理部门核对数据,及时进行查漏补报; 4、每年对医疗机构进行死亡漏报调查,如发现漏报,及时进行查漏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 1、死亡卡片至少保存5年,尽可能长期保存; 2、各种纸质数据报表、分析长期保存; 3、电子数据(个案、报表、分析等)长期保存,并至少有两处备份; 4、所有发文、总结分析等均需向上级CDC(包括市、省级)报送一份, 自存留档至少一份; 5、有指定的安全可靠的地方保存文档和电子数据; 6、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私自向外提供数据; 7、涉及国家另有规定的内容时,按保密法执行管理; 8、管理做到科学、分类化管理。 9、实行分级指导,上级抽查指导制度。 ●培训工作制度: 1、市CDC 及时举办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班,有承担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工作 的义务; 2、全市实行分级负责培训制; 3、各级对新上岗人员实时进行培训或辅导,所有新参加工作人员或新替 换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或个别辅导; 4、鼓励在日常工作中以会代训,长抓不懈; 5、各基层单位有接受上级单位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