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复习题

地貌复习题
地貌复习题

第二章构造地貌

1、名词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主要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由于它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所以也称为内营力地貌。

海岭:海岭是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成,不包括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大洋中脊是一条纵观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山系,全长约80000km,通常位于大洋中部,但在太平洋洋脊则在大洋东侧。

2、简述构造地貌分哪几个级别。

全球构造地貌----大洋和底部;

大地构造地貌----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海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是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表现。

地质构造地貌-----指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形成的地貌。是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貌,有的是地质构造经外力剥蚀出露的产物。

3、简述洋底地貌类型与特征。

洋底的地貌类型:1 海岭,是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不包括大洋中脊的火山海岭,断裂海岭、陆壳海岭;

2 深海平原,是大洋盆地中被海岭分割开的低地,也称为海盆,大多水深5---6km,有巨厚的沉积层,平坦;

3 海沟,地球表面最低的地方,狭长槽状洼地。多分布在与大陆相接的地方并伴生一条与海沟相平行岛弧或沿岸山脉。

4 大洋中脊

4、根据新生代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可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大陆边缘可分为稳定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

稳定大陆边缘以大西洋西侧的美洲和欧洲、非洲大陆边缘比较典型,这种大陆边缘通常有几千米以上的中、新生代陆源碎屑沉积物,形成宽阔的大陆架没有活火

山,地震活动极少;

活动大陆边缘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周围,也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此外也分布于大西洋的西印度群岛、马来半岛。其结构比稳定大陆边缘复杂的多,是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板块边界,现代火山作用和地震活动相当普遍。

5、简述陆地板块边界活动带构造地貌类型与特征。

陆地板块边界活动带构造地貌类型分为新生代褶皱山带与大陆裂谷带。

新生代褶皱山带构造运动强烈,有频繁的地震,某些地段近期还有火山活动。板块的碰撞也使岩层受强大水平挤压力,造成巨大的深断裂、逆冲断裂、褶皱和倒转褶皱,是新生代地层可能被掩埋在古老地层之下,成为巨型褶皱推覆体构造山脉。

大陆裂谷带其地壳厚度一般不足30km,小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地震显著,裂谷底部有火山喷发和岩浆溢流活动。预示着新洋壳的生长。

6、陆地构造地貌类型与特征。

(一)山地特征:相对高度>200m,包括山岭、山脉、山系(<<<)

(二)高原与平原特征:地形平坦,略有波状起伏。平原海拔<200m,高平原可达几百米,高原海拔高于1000M,可分为堆积平原,构造平原,高平原,剥蚀平原

(三)盆地特征:是低于周围山地的负地形,按照成因不同可分为构造盆地,侵蚀盆地,堆积盆地。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一、名词解释

1、重力地貌:坡面上的风化碎屑和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2、蠕动:是指土层、岩层和其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发生的十分缓慢移动的现象。

3、倒石堆: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岩屑堆或岩堆)。

4、风化壳: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层。

二、问答题

1、简述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风化作用概念:出露地表的岩石为了适应地表常温、常压的新环境而必然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

物理风化作用(水分、温度、外力)

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碳酸盐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化学作用)

简述崩塌形成的条件和触发因素,崩塌堆积地貌的形态特征。

崩塌形成的条件:地貌----坡度对崩塌的影响最大,坡度越大,崩塌的可能性越大。大型崩塌主要发生在深切的高山峡谷区,濒临海蚀崖、湖蚀崖的山坡,或邻近骤水浸的水库岸的山坡等地貌部位。

地质----岩性的结构和构造结构致密有无裂隙的岩石不易发生崩塌,而结构疏松、破碎的岩石易发生崩塌。

气候----年、日温差大,易使岩石发生破碎等物理风化,在冻融过程强烈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易产生崩塌。

触发因素: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及人工开挖坡脚。暴雨增加岩体负荷,破坏岩体结构,软化黏土夹层,降低岩体之间的凝聚力,加大滑力使岩块发生崩塌。

地震及不适当的爆破破坏岩体结构,加大下滑力。人工坡脚改变斜坡外形,使上部岩体失去支撑。

崩塌堆积地貌的形态特征:倒石堆1正在发展中的倒石堆2趋于稳定的倒石堆3稳定的倒石堆

3、概述滑坡地貌的主要形态特征,滑坡形成的条件。

滑坡地貌的主要形态特征:滑坡体、滑动面或滑动带、滑坡后壁或滑坡台阶、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湖与滑坡洼地、滑坡裂缝。

滑坡形成的条件:1斜坡的地貌特征斜坡的高度、陡度和外形决定滑动力大小的主要因素。2斜坡的物质组成与地质结构黏土和松散堆积层浸水后,凝聚力骤降,3地下水的作用对上覆岩层产生托浮力,减低斜坡的抗剪强度。

第四章:流水地貌

名词:河流阶地: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气候巨变,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成为近似于阶梯状地形,即河流阶地。

河漫滩:河水泛滥时,除了河床外被淹没的河底滩。

侵蚀基准面:是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三角洲:是有河流补给的河泥沙沉积体系,分布于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地区。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与特征。

1不明显的冲刷带特征:位于坡地上部,接近分水岭的地带。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地势波状微缓,呈波状起伏,汇水量小,冲刷能力弱。

2冲刷带特征:位于斜坡中部,坡度较陡,冲刷强度大,横切面多呈V型,深度通常<0.5m

3淤积带特征:在坡麓地带,由于水流变缓,坡面径流流速减小,水流携带大量碎屑物在此堆积,围绕着坡地下部呈片状覆盖,形成坡积裙。

沟谷流水地貌发育的过程。

1切沟细沟不断侵蚀扩大发展成切沟,宽深1-2米,横剖面呈V形,沟缘较明显,沟底的纵剖面与沟身所在坡面大致平行。

2冲沟切沟进一步发育成冲沟,由于侧蚀作用,沟槽加宽,横剖面呈宽V形,沟底的纵剖面与沟身所在坡面不一致。沟底剖面呈凹弧曲线。

3坳沟冲沟发育而成坳沟,水流的侵蚀力减弱,不载加深沟底,纵剖面坡度相当平缓,河床上有沉积物覆盖,沟谷变得平缓。

洪积扇的特征。

形状是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面积可达数十至数千平方千米,扇顶与沟口相连,倾角>5°,坡度向边缘逐渐减小。

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大量因构造运动,地震活动,风化剥蚀,冰川活动等造成的碎屑物质,经过崩塌滑坡进入沟槽,为泥石流的发生奠定的物质基础。

暴雨和洪水: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受到暴雨的浸润,冲蚀,成为流塑状态,具有强大侵蚀和搬运能力的洪水进一步把它们转化为泥石流。

陡峭的沟谷:泥石流沟源多是环状洼地,利于碎屑物质的汇集,陡峭的沟谷和比

降较大的河床是泥石流形成的有利条件,会使其迅猛下泄。

河床地貌地主要类型。

沙坡、深槽和浅滩、石质浅滩、岩槛,虎穴

河漫滩形成与发展过程。

粗粒沉积物一般在河床上堆积,在河流的凸岸,由于流速减缓发生堆积,形成滨河床浅滩。

随着曲流的发展,浅滩展宽加高,在平水期出露形成河漫滩的雏形。

河谷继续拓宽,浅滩上水流流速减小,即使是在洪水时粗粒碎屑物也不会被带上滩地,只有较细的悬移质沉积在这里。形成具有二元结构的河漫滩沉积

河流阶地的成因与类型。

成因:宽广的谷底河流向下侵蚀河流下蚀原因1构造运动2气候变化3侵蚀基准面下降

类型:根据阶地的结构和形成作用性质-----1侵蚀阶地2堆积阶地

。根据阶地间接触关系及河流下切深度-1上叠阶地2内叠阶地3基座阶地4埋藏阶地

。由于河流及块体运动本身作用形成的非旋回性阶地--1构造阶地2河曲阶地3河流袭多阶地4冲击锥、冲积扇阶地5滑坡、泥流阶地

三角洲形成条件。

丰富的泥沙来源。

海洋较弱的侵蚀搬运能力,使得大量泥沙在河口区沉积。

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河流袭夺的概念及河流袭夺形成的地貌类型

河流袭夺的概念:由于分水岭两侧坡地的岩性坡角降水日照等的差别,会导致两侧剥蚀侵蚀速度的不同,从而促使分水岭向一侧移动,直至分水岭与河谷河流相连的地理现象。

地貌类型:袭夺河、被袭夺河、次成河、顺向河、袭夺湾。

第五章:喀斯特地貌

1.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喀斯特地貌:以地下水为主,地上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沉积、重力崩塌)为辅的可溶性岩石地貌。

喀斯特作用: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沉积、重力崩塌)为辅的破坏和改造的作用。

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卤盐类)

2岩石的透水性(裂隙度、空隙度)

3水的溶蚀力(CO2/温度、气压)

4水的流动性(增加溶蚀能力,机械侵蚀力,主要取决于气候如降雨量)

喀斯特水流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分为哪几个带?

1)垂直渗透带--该带位于地面以下至丰水期潜水面以上,水的流动方向是沿着重力方向,并受季节雨量的变化影响很大。

2)季节变动带--位于丰水期潜水面和枯水期潜水面之间的地带,受季节影响大,水流方向是由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两者交替进行。

3)水平流动带该带-水常年存在,水流总是排入河谷,流动方向接近水平,并具自由水面

4)深部滞留带----该带水流具有承压性,水流方向不受主河谷的影响。

3.地表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1)石芽和溶洞特征:石芽分为山脊式(高度不大,1-2m,呈尖刀状或小山峰状)石林式(比较高大,>10m,形态呈笋状、柱状、菌状,在高大的石芽间是深窄的溶沟和垂直的沟壁)车轨式,棋盘式(平行或方格状排列,是水流沿平行或者斜交的构造裂隙冲蚀而成,多分布在山坡上)

2)漏斗和落水洞特征:溶斗是一种蝶形,漏斗形,圆筒形的小型封闭式洼地,深度一般小于直径。分为塌陷漏斗(特征:多呈井状,底部有崩积物,斗壁陡峭,斗缘明显,深度比宽度大,外形呈筒状)和溶蚀漏斗(深度不大,陡壁和缓,斗缘不明显,外形多呈蝶状)

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特征:深度比宽度大得多,一般宽度<10m,但深度可达100m以上。分为裂隙式落水洞(形态狭长,呈一定倾斜和弯曲状向地下延伸)和井状落水洞(深度宽度都很大)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溶蚀洼地:四周多被峰林环绕,一般是多个漏斗连通而成,直径数百米至2000米不等,底部堆积着2-3m的红土层。

溶蚀谷地:平坦而开阔,谷底两侧多被峰林加峙,谷坡急陡,谷底平坦,横剖面如槽形,又称为槽谷,谷底内常有过境河穿过,在河流的作用下,谷底不仅迅速扩大,而且堆积了较厚的堆积物。

干谷、盲谷、地下河:

峰丛、峰林、孤峰特征:峰体尖锐,外形呈锥状,塔状、单斜状等,山坡四周陡峭,岩石裸露,地面坎坷不平,石芽溶沟纵横交错,分布着众多的漏斗,落水洞,峡谷等。

地下喀斯特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1溶洞地貌--①溶蚀地貌特征:洞顶平坦,向洞顶凹入②堆积地貌(石钟乳:悬垂于洞顶倒锥状、石笋:在洞底向上增高,石柱、石幔、边石堤)

简述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地貌特征)。

早期:覆盖在可溶性岩石上的非可溶性岩石被剥蚀,石灰岩体出露,地表水流占优势,出现溶沟,石芽,溶斗,落水洞等陷落地貌。

中期:地下喀斯特作用加强,地表水大部分转入地下,形成地下水系和洞穴系统,并广泛发育溶蚀洼地,干谷,盲谷,,地面切割破碎,形成许多溶蚀谷底,峰丛,峰林等地貌。地下水作用占优势。

晚期:地下河,溶洞大量崩塌,溶蚀谷底,洼地不断扩大,以及非可溶性出露,,地表水系发育起来,河流作用重新占上风,,此时期发育成溶蚀平原,孤峰,残丘。

第六章: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1.名词:风沙流:含沙的气流

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分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雅丹地貌:泛指发育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中,方向与主风向一致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

新月型沙丘:垂直于风向,有两个角向前延伸,迎风坡面凸而平缓,被风坡面凹入

而陡的形似新月的横向沙丘。

风成地貌分布区环境特点;

分布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大陆性冰川外缘、湿润区少植被的沙质海岸、

湖岸、河岸。环境特点: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盛行;降水少,变率大且集中,蒸发作用强,地表径流贫,流水作用弱;植被稀少,疏松沙质,地表裸露;风大且频繁。

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形态特征

1石窝是在陡峭的迎风岩壁上,经风蚀形成许多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又可细分为石格窗和风蚀壁龛

2风蚀蘑菇

在水平节理或裂隙上的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上硬下软的水平岩层,经长期的风蚀作用,形成顶部大、基部小的蘑菇状岩石。

3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后形成的孤立的柱状岩石

4风蚀谷干旱荒漠地区,因暴雨洪流的冲刷形成冲沟,在长期风蚀作用的改造下逐渐加深扩大成谷,沿主风向延伸。

5风蚀残丘基岩组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和暂时水流的冲刷,以及长期的风蚀作用后,残留下的孤立小丘。

6风蚀雅丹(风蚀垄槽)泛指发育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中,方向与主风向一致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

7风蚀洼地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长期吹蚀形成大小不同的以椭圆形为主的,沿主风向伸展的洼地称风蚀洼地。单纯由风蚀作用造成的洼地多为小而浅的蝶形洼地,若有水,则形成湖泊。

新月型沙丘的形态特征与形成过程;

△盾形沙堆: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时,沙粒就从气流中沉积下来形成一种较小的盾形沙堆。

△雏形新月形沙丘:盾形沙堆形成后,贴地层气流在沙堆的背风坡会发生分离,形成具有水平轴的涡旋,速度减弱,沙粒过丘顶后在背风坡沉积下来,并逐渐堆积增高,当坡度达到沙子的最大休止角(34°)时,形成小落沙坡,发育为雏形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沙丘的不断堆积增高,气流分离越来越厉害,小落沙坡不断扩大;同时,沿沙丘两侧绕过的气流,把沙子搬运到两侧的前方堆积,逐渐形成了两个顺着风向向前伸的兽角,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新月形沙丘。

黄土的特性

1质地均一,以粉沙(0.05~0.005毫米)为主,其含量可达60%以上;大于0.1毫米的细沙极少,小于0.005毫米的粘粒含量,一般在10%~25%之间。

成分复杂,富含碳酸钙

结构疏松,颗粒间孔隙较多(孔隙度一般在40~55%间),多孔性是黄土区别于别的土状堆积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无沉积层理,但是垂直节理发育

5.易湿陷,遇水侵湿后会发生可溶性盐类(主要是CaCO3 )的溶解和部分粘土及其他细颗粒物质的流失,这种作用也称黄土的潜蚀作用。

6.黄土风成说的内容、。

1.风成说内容认为亚洲中部(包括中国北部)地区的黄土,是由内陆干旱荒燥、半荒燥区强大的反气旋风从中部吹向外围,把大量黄土物质吹送到生长草本灌木的草原地带,逐渐堆积形成的。

依据:1黄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如中国北部、中亚的黄土)和古大陆冰盖外围(欧洲,北美);

2黄土矿物成分有高度一致性,但与所在区域下伏基岩没有多大联系;

3距沙漠越远,粒度成分有逐渐变细的趋势;

4黄土覆盖在起伏的古地面上,有随下伏地形起伏而变化的多层埋藏古土壤层;5黄土中含陆生草原动、植物化石;

6黄土披盖在不同成因,形态起伏显著的古地貌上并保持相近似的厚度。

黄土沟间地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形态特征;

1黄土塬是黄土堆积的高原面,四周为沟谷的沟头向源侵蚀,从平面上看,黄土塬常呈花瓣状。塬的顶面部分地势极平坦,坡度不到1°,塬的边缘地带的坡度可增至5°。黄土塬如受沟谷长期切割,面积逐渐缩小,这时就可能有两条冲沟的沟头向中心伸展而很接近,沟头之间剩下一条极窄的长脊,称为“崾崄”。

2黄土墚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根据黄土墚的形态可分为平顶墚和斜墚两种。黄土平顶墚的顶部较平坦,宽度不一,多数为400~500 m,长可达数公里。平顶墚的横剖面略呈穹形,坡度达1°~5°,沿分水线的纵向坡度只1°~3°。墚顶向下有明显的坡折,转而为坡长较短、坡度较大(一般在10°以上)的墚坡。3黄土峁是一种孤立的黄土丘,平面呈椭圆形或圆形,峁顶地形呈圆穹形。峁与峁之间为地势稍凹下的宽浅分水鞍部。

黄土潜蚀地貌的主要类型。

黄土碟

在平缓的黄土地面上,有一种碟形凹地,深数米,直径10~20 m,称为黄土碟。它是由于地表水下渗浸湿黄土后,在重力作用下黄土发生压缩或沉陷使地面陷落而成的。

陷穴(黄土溶斗)

黄土陷穴是黄土区地表的穴状洼地,它向下延伸可达10-20 m,常发育在地表水容易汇集的沟间地或谷坡上部和墚峁的边缘地带,由于地表水下渗进行潜蚀作用使黄土陷落而成。陷穴按形态可分为竖井状陷穴和漏斗状陷穴。有些陷穴成串珠状分布,下部有通道相连,它们多分布在坡面长或坡度大的墚峁斜坡上。串珠状陷穴的穴间孔道经长期潜蚀和崩塌可不断扩大,陷穴遭到破坏,使沟床加深并伸长。

黄土桥

两个或几个陷穴不断扩大,下部由地下水流串通不断扩大其间孔道,则在陷穴之间未崩塌的残留土体就形成黄土桥。

黄土柱

黄土柱是分布在沟边的柱状黄土体,它是由流水沿黄土垂直节理潜蚀和崩塌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黄土陡坡经崩塌残留的黄土部分。黄土柱可高达数米。

一、名词解释:

冰蚀作用:冰川所以具有侵蚀力、能侵蚀地表,主要靠冰中所含的岩石碎块(冰碛)。特别是冰川底部的石块突出时,就成为铁犁和锉刀一样的有力工具。冰川的侵蚀方式可分两种,即拔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冰斗:围椅状,由冰斗壁、盆底、冰斗出口处的冰坎组成,通过发展,在谷地源头多冰斗汇合,冰坎往往不明显或消失,此时,称为围谷或冰窖。

角峰:不同方向多个冰斗后壁后退,成棱角状陡峻山峰。由于坡陡,上部冰雪难停积,外力以冻融风化,雪崩,冰崩作用为主,陡直,中下部主要是冰川雪蚀霜冻作用,导致内凹。

刃脊斗壁后退,二个冰斗或冰川谷地间的岭脊不断下降,最终薄陡,刀刃状锯齿

形山脊。

羊背石:它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特别在大陆冰川区,石质小丘常成群分布,犹如羊群伏在地面,故称。羊背石表面常留下一些擦痕和磨光面。

冻土:是温度小于零度,含冰的土层或岩石。按其冻结时间长短,可分季节冻土(冬冻夏融)和多年冻土(常年不化)。

冻融作用:指冻土层中水分的冻结与融化,是冰缘地貌发育德最活跃因素。

二、简述题

1、冰川谷的特点。

冰川槽谷的横剖面近似U字形,谷底开阔平缓,两壁边坡陡峭(1)谷地两侧常有谷肩和冰川切削山嘴而成的三角面。(2)冰床上常有冰川差别侵蚀形成的冰坎与冰盆,这种差别侵蚀与冰床基岩的岩性、节理、构造及冰前期河床纵剖面的原始起伏有关。(3)在支冰川注入主冰川的汇合处,常在谷肩出现悬谷。

什么是冰碛物,有什么特点?

冰川运动过程中携带冰蚀作用产生的许多岩屑物质,接受周围山区因冻融风化、雪崩、泥石流等作用所造成的坠落堆积物,不加分选的随冰川运动而位移,这些被冰川搬运的大小不等的碎屑物质称冰碛物

特点:由砾、沙、粉砾、粘土物质组成的泥杂堆积、分选性差;砾石磨圆度比河流差,但侧碛与底碛会与两侧或底部磨擦。擦痕、磨光面、石英沙粒棱角尖锐,在冰川研磨下颗粒常具贝壳状断口;冰碛物里的矿物成分和冰川源头、冰川下覆基岩性质一致;一般缺乏层理构造。

冰碛地貌的类型与特征。

(一)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内碛和中碛都沉落到冰川谷底,和底碛一起统称基碛。这些冰碛物受冰川谷底地形起伏的影响或受冰面和冰内冰碛物分布的影响,堆积后形成波状起伏的丘陵,称冰碛丘陵或基碛丘陵。二)侧碛堤随冰川退却,原聚集于冰川两侧边缘的大量碎屑物质,出露地表,形成了与冰川流向平行的长条状冰碛堤岗,称之为多列式,冰川衰退的阶段性。(三)终碛垄分布于冰川前缘地带,由终碛组成的弧形垄状地形。内侧缓,外侧陡,相对高度因地而异

(四)鼓丘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陵,长轴方向平行于冰流方向。它的平面呈椭圆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纵剖面呈不对称的上凸形,迎冰面一坡陡,是基岩,背冰面一坡缓,是冰碛物。它的高度可达数十米。鼓丘分布在大陆冰川终碛堤以内的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范围内,常成群分布。山谷冰川终碛堤堤内也有鼓丘分布,但数量较少。鼓丘的成因是冰川在接近末端,底碛翻越凸起的基岩时,搬运能力减弱,发生堆积而形成的。

4、冰水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

(一)蛇形丘(Eskers)

蛇形丘是一种狭长而曲折的垄岗地形,由于它蜿蜒伸展如蛇,故称蛇形丘。它的长度约数公里至数十公里,高10~30m,有时可达70~80m,底宽几十米至几百米,丘顶较狭窄,仅数米宽,顶部平缓,两侧坡度约10~20°(图5-16)。蛇形丘的延伸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

(二)冰砾阜、冰砾阜阶地、锅穴

冰砾阜:

冰砾阜阶地:

锅穴:冰水平原上常有一种圆形洼地,深数米,直径十余米至数十米,称为锅穴。

冰水扇:冰水扇堆积物由分选中等的沙砾组成,含少量漂砾,向下游粒径明显变小,磨圆度显著变好,常有层理出现但极不规则。

冰水平原:几个冰水扇相互连接就成为冰水平原,又名外冲平原。

冰期划分的地貌依据。

冰碛物的岩性组成和风化程度1、冰碛物岩性组合。2、冰碛物的风化程度。

间冰期沉积

冰川堆积地貌

冰蚀地貌

6、冰缘地貌的主要类型。

(一)雪蚀洼地与山原阶地

(二)石海和石河

(三)多边形土和石环、石圈、石带

(四)热融地貌与融冻泥流地貌

(五)冰丘和冰锥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一( 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其中,谷底包括河漫滩和河床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阶地发育。 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3.在岩溶地貌中,溶蚀洼地是溶蚀漏斗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降水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活动层,下层叫永冻层。 6.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 7.荒漠地貌按地貌特征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将荒漠分为四种类型: 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 8.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 1/2 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两个波高处发生破碎。(P138,3.波浪破碎中的第2行) 9.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堡岛型,平原型和港湾型三种。 10.我国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和四川盆地。 11.我国三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 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弧内打?或?,每题0.5分,共10分) 1.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常见的河流堆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 ) 2. 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 ) 也可从源头开始或河口开始溯源侵蚀抑或以瀑布形式实现后退

3. 河流袭夺是冲积平原上自由河曲截弯取直(分水岭迁移或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 ) 4. 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分布在谷底、洪水期可被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 ) 见第四大题第六小题 5. 我国著名旅游胜地云南路南石林是白垩纪砂砾岩风化剥蚀(地表水溶蚀)形 成的地貌景 观。(× ) 6.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 ) 7. 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大陆冰盖地区(山地冰川的重要地貌)常见的冰蚀地貌类 型。( × ) 8. 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 9. 热喀斯特洼地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 ) 10. 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环状冻土地貌。( ? ) 11. 砾漠是在湿润气候区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 砾漠是由沉积物(洪积物、冰积物)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风化作 用下,细沙和粉砂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流动型)沙漠。(× ) 13.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 ) 14(大陆裂 谷是由于地幔对流上升、地壳拉张、岩石圈变薄陷落的结果。( ? ) 15. 海沟-岛弧地貌是两个海洋板块(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之间的辐合汇聚地带。(× ) 16. 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的山地。( ? ) 17. 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 ) 18. 断层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精选.)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A卷【第1页共2 页】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 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分析湖北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 图1滑坡纵切面示意图 A卷【第2页共2 页】

地貌学试题(资源)

一、选择题 1褶皱山系是重大的()的产物。 A地壳运动 B地质构造 C地槽回返 D流水作用 2绥化市域南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地貌 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3松嫩平原的地貌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4绥化市域中部地区的地貌类型属于()。 A波状漫岗平原 B坡度很小的平原 C一马平川 D以上答案都不对5平原多数为()。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冲积平原 6盆地和周围山地是()的产物。 A同一构造成因 B不同构造成因 C同一构造 D不同构造 7高原或台地,是地面()的水平岩层 构造地貌类型。 A只受到轻微侵蚀 B没有受到侵蚀 C受到强烈侵蚀 D以上答案都对 8大陆裂谷是()的产物。 A地幔物质上涌和 地壳拉张 B地槽下降 C流水侵蚀 D大陆分裂 9粤北仁化县的丹霞 山,是典型的 ()。 A方山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0桂林山水是() 地貌 A岩溶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1地球上巨型、大型的 地貌,主要是由 ()所造成的。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人力作用 D岩浆作用 12山脉大多是() 构造抬升运动和强 烈侵蚀切割的产物 A第三纪晚期以来 B第四纪晚期以来 C白垩纪以来 D第三纪以来 13在原来稳定的板块 内部,由于(), 使一些断块强烈上 升,从而形成了断块 山。 A新构造断裂活动 B老构造断裂活动 C新构造褶皱活动 D老构造褶皱活动 14地球表面形状,指的 就是地壳表面由 (),简称为“地 形”或“地貌”。 A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 B构造构成的起伏形态 C土地构成的起伏形态 D岩体构成的起伏形态 15外力作用包括()。 A岩石风化作用、块体运 动 B流水、冰川、风力、海 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 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C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作 用 D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 动 16气候(主要为温度和降水 量)决定着外力的性质和强 度,从而影响到其塑造的地 貌。()与气候关系强 烈。 A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 B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C冰川地貌、冻土地貌 D海岸地貌、重力地貌 17关于大陆与大洋形成的学 说很多,其中以()最 为重要。 A大陆漂移学说 B均衡说和海底扩张—板 块构造说 C灾变说 D收缩说 18地貌学是介于()之间 的一门边缘科学。 A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 B水文学和地质学 C自然地理学和水文学 D自然地理学与气象学 19高原往往是()的结果。 A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侵蚀切割微弱 B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无外力侵蚀 C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强烈侵蚀切割 D无大面积构造隆起也无 外力侵蚀 20湖南张家界天子山的黄狮 寨、顶天楼等方山,地貌类 型上属于()。 A水平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B褶皱构造地貌类型 C断层构造地貌类型 D直立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21松嫩平原构造沉降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拗陷形式,内部 ()。 A缺乏明显的断裂活动 B有明显的断裂活动 C无断裂活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2阿尔泰山、秦岭、阿巴拉契 亚山及乌拉尔山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3吐鲁番、哈密、艾丁湖、尤 尔都斯及焉耆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D断陷盆地。 24我国的太行山、吕梁山、恒 山、贺兰山、庐山和泰山等 均属()大陆构造地貌 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5汾、渭河谷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B断陷盆地。 C大陆裂谷 D断陷谷 26庐山的五老峰,在地貌上是 (),只有在单斜崖一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条痕:是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化石: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叫化石。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解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变质作用:岩石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填空) 简答 1、任意举出5种常见矿物并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归类。 (1)自然元素:如石墨、自然金; (2)硫化物: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4)含氧盐:可细分为硅酸盐类(如橄榄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类(如方解石)、硫酸盐类(如石膏); (5)卤化物:如萤石。

2、简述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地循环演化过程中,即: (1)在地下深部,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2)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可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3)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更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形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 3、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在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不同点: (1)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岩中则FeO略高于Fe2O3,这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有氧的条件下,大部分Fe2+被氧化为Fe3+所致。 (2)沉积岩中K2O>Na2O,而岩浆岩则相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岩浆岩风化分解后产生的Na2O常形成易溶性盐溶于海水中。而含钾矿物如白云母在表生条件下较稳定,粘土矿物又易于吸附钾,故母岩中的K2O大部分含在白云母碎屑和粘土吸附物中进入沉积岩。 (3)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这显然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表生条件下所致。 4、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5、黄土的主要特征。 (1)成分 ①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②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③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2、厚度

2018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测试题十二:外力作用与地貌(带答案)

2018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测试题十二:外力作用与地貌(带答案) 一、单选题(共28题;共66分) 1.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回答。 该河段的主航道经过()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2012年7月24日,我国最南端的地级市——三沙市(约16°50′N,ll2°20′E)在永兴岛正式成立,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据此回答下题。 三沙市管辖区域的珊瑚礁地貌景观非常典型,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海浪侵蚀 B. 流水堆积 C. 生物堆积 D. 生物风化 3.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被称为波浪岩。下图为美国的波浪谷景观图,该旅游区每天只发放20张进入许可证,我国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的靖边也有这种地貌分布。关于该地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形成该地层的时候气候湿热 B. 波浪谷是内力和外力作用的结果 C. 红黄相间的地层一般是海相沉积形成的 D. 美国限制进入人数,是由于景区开发的范围太小

4.下图为“某河流河弯曲处的示意图”。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 B. 此河流位于南半球 C.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F地 D. 此河流位于北半球 5.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塑造路南石林的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分别是() A. 风力侵蚀岩浆岩 B. 流水侵蚀沉积岩 C. 冰川侵蚀变质岩 D. 海浪侵蚀沉积岩 6.在我国西北天山、昆仑山等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常看到地表广泛分布着大量碎石的山体(见下图),该碎石的产生,最可能来自于() A. 流水侵蚀作用 B. 冰川侵蚀作用 C. 温差导致的风化作用 D. 人为破坏作用 7.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据图文资料回答: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A. 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 B. 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 C. 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 D. 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

张根寿_现代地貌学测试题B

现代地貌学测试题 B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0分) 1.地貌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貌学研究的任务是——————————————————————————————————————————————————————。 2.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 3.谷地由————,谷坡,————等要素组成。 4.山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阶梯状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变化来显示的。 5.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即山地,———,平原,———,———。 6.洋底是起伏不平的,地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中央海岭,深海(大洋)盆地,断裂谷,海底平顶山——--——,-——--——,--——————,——————————。 7.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 8.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和————,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 9.单斜构造地貌的独特地貌表现为————和——-——两种形态类型。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形,坡度等方面表现出来。11.大陆边缘是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由——--,和--——,大陆岛和大陆基四部分组成。12.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主要有崩塌、———、崩落、———等类型。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和————,角峰和刃脊。 二.概念题(共20分,选4题回答) 1.地貌图 2.数字高程模型 3.扇形地 4.河漫滩 5.峰林 三.简答题(共30分) 1.荒漠类型及其地貌特点 2.海岸类型(组成物质划分)及其地貌变现 3.黄土墚类型及其形态特点 4.地貌图类型(根据内容) 5.冲积平原(类型) 6.扇形地及其地貌形体特征 7.山岳冰川类型8.大陆边缘地貌及其地貌结构 四.论述题(20分) 1.河床的平面形态类型(10分) 2.褶皱断块山(10分) 现代地貌学自测题B参考答案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完整版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 卷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另一种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地形学复习题()

《军事地形学》复习题 一、理论复习题 1、什么是军事地形学? 军事地形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地形对军队战斗行动的影响,以及如何驾驭这些影响的军事课程。 2、军事地形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1)各种地形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2)在准备和实施战斗时,研究和评价地形战术性能的方法。 (3)根据地形图、特种地图和航空卫星相片在实地判定方位和实地测量的方法。 3、为什么要学习军事地形学? (1)熟知地图的特性,并能在战斗情况下,毫无差错地阅读及正确使用地图、航空相片和卫星相片。 (2)根据地图和相片快速地研究和评价地形的战术性能。 (3)能在生疏地形上,特别是在夜间通视条件受限并在急行军的条件下,有把握地判定方位。(4)用地图指挥所属分队行动,并指示目标。 (5)根据地图和相片准确算出被发现目标和其它地物的坐标。 (6)迅速准确地把战斗队形和侦察结果标绘在地图上。 (7)以必需的精度完成野外测量工作。 (8)在不同的地形上,组织和实施战术训练。 4、什么是地形?地貌?地物?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地物是指分布在地球表面上,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固定物体。

5、人们通常怎样划分地形的类别? 由于不同地貌与地物的错综结合,人们按照不同的需要将地形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 (1)按地貌分为平原(高原)、丘陵地、山地、水域。 (2)按地物的分布和土壤的性质,又可将平原(高原)分为水网稻田、麦田、高梁地、黄土地形、沙漠、戈壁、沼泽等等;将丘陵地分为高丘陵、低丘陵;将山地分为土山、石山、森林、荒山、梯田;将水域分为岛屿、海岸、礁石等等。 (3)按军事价值又可将以上地形分为开阔地、荫蔽地、断绝地。 6、地形在军事上有哪些作用? 地形对军事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隐蔽军队的行动 2、制约军队作用的发挥 (1)制约高技术武器作用的发挥 (2)、制约军队的机动 3、影响战术手段的运用 (1)地幅的大小,决定了战斗规模的不同 (2)地形的不同,决定了战斗样式的不同 (3)地形的复杂,决定了协同方式的多样性 7、什么叫山地?山地在全国总面积和福建省总面积中占的比例各是多少? 定义:地面起伏显着,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上的高地叫山。群山连绵交错的地区叫山地。 我国山地面积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福建省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5%。 8、我省的主要山脉有哪些?我省山区有什么特点? 我省主要山脉有武夷山、杉岭、鹫峰山、戴云山、玳瑁山、博平岭、太姥山。

高中地理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含答案)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 ℃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1~3题。 1.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A.500米以下B.1500~2000米 C.2500~3000米D.3500~4000米 2.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冻融堆积B.冻融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3.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A.南坡沟谷 B.北坡沟谷 C.南坡高地 D.北坡高地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 )

A.起伏和缓 B.陡峭高峻 C.低洼积水 D.平坦广阔 5.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 ) A.岩层性质差异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浆向上喷发 D.岩层挤压隆起 冰帽是一种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而穹形更为突出的覆盖型冰川。下图为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附近丘陵地貌(a~d)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丘陵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风化作用 7.丘陵地貌a~d( ) A.厚度由大到小 B.组成颗粒物由大到小 C.坡度由小到大 D.形成年代由新到老 8.冰帽附近丘陵地貌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 A.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 C.气候变湿D.气候变干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挪威,位于欧洲的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是北欧四国中海岸线最长、港口最多的一个国家。挪威的海岸线长度足足有2.1万公里,比海

中国农业大学地质与地貌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2012

(XXXX-XXXX)中国农业大学 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模拟试题 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洪积扇:洪流在山口或沟口的堆积物叫洪积物,洪积物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即为洪积扇。2.地质构造:岩石/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变形、变位的形迹。 3.岩性:三大类岩石由于形成环境与过程不同,所表现出他们各自在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方面不同的特征。 4.地下水:存在于地面以下沉积物孔隙或岩石裂隙、溶穴中的水。 5.自由曲流:指在冲积平原上发生的曲流,外形蜿蜒弯曲,河谷宽阔,河床不受河谷约束,能自由地迂回摆动,以裁弯取直的方式逐渐演变。 6.雪线:在地球某一海拔高度上, 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这一海拔高度就是雪线,也即每年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所在的大致相同的海拔高度。 二、填空题(共15分) 1.第四纪共划分为4个世,它们分别是(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1分) 2.岩溶水具有垂直分带性,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带:(包气或垂直循环带)带、季节变动带、(饱水或水平循环带)带和滞流带。(1分) 3.黄土中多层埋藏古土壤的存在常标志着(沉积间断或沉积速度减缓),说明在黄土沉积的漫长时期内气候有多次(干冷与温湿)的变化。(1分) 4.构造地貌有(断层三角面山)、(背斜谷)、(向斜山)、(断块山)等。(2分) 5.三角洲的结构分为(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1.5分) 6.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是指(上层的河漫滩相细粒物质,下层的河床相粗粒物质)。(1.5分) 7.岩层产状200?∠30?中,200?和30?分别表示岩层的(倾向)和(倾角)。(1分)8.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种。(1.5分) 9.地震发生时产生的三种主要地震波为(横波S )、(纵波P )和(面波或混合波)。(1分) 10.多年性冻土可分为上下2层:(活动层)和(永冻层)。 11.有一岩石,其矿物成分90%以上为石英,为砂质结构,硅质胶结,野外常见到层理,该岩石是(砂岩)岩;另一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也是石英,其为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则该岩石是(石英岩)岩。(1分)

地貌学 期末模拟试题 2套 原题+答案

地貌学考试样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外营力 2、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3、雪线 4、喀斯特作用 5、断层崖 二、判别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当稳定系数K<1时,岩土体处于稳定状态。() 当稳定系数K>1时,岩土体处于稳定状态。() 当斜坡坡度小于岩土体的内摩擦角时,坡面上的石块处于稳定状态。() 当斜坡坡度大于岩土体的内摩擦角时,坡面上的石块处于稳定状态。() 2、由于长期的气候干湿变化引起堆积、侵蚀交替作用,即形成埋藏阶地() 3、凡不被洪水淹没的谷底滩地,统称河漫滩。() 4、水中CO2的含量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 5、当波射线与海岸线斜交时,颗粒垂直于海岸线作横向移动。() 三、填空(每题4分,共20分) 1、基座阶地的形成是由于。 2、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条件:(1)(2)(3)。 3、热带喀斯特作用以为特点。 4、由海沟、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组成的东亚型大陆边缘按其地壳性质和位置分为、 和三种弧形构造地貌。 5、被大河深切的喀斯特地块,水的运动状况可分为四个带:(1)(2)(3) (4)。 四、回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分析侵蚀基准面变动对地貌发育的响。 2、试述中立线和海岸均衡剖面的形成。

地貌学考试样题(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外营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起的作用。 2、覆盖在粗颗粒河床相沉积之上的河漫滩相沉积与河床相沉积在垂直剖面上形成了下粗上细的特殊结构称为河漫滩二元结构。 3、雪线是常年结雪区的下限,是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4、凡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溶解和沉淀),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 5、断层崖是指断层一侧的地盘抬高后,沿断层线延伸的陡崖。 二、判别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当稳定系数K<1时,岩土体处于稳定状态。(错) 当稳定系数K>1时,岩土体处于稳定状态。(对) 当斜坡坡度小于岩土体的内摩擦角时,坡面上的石块处于稳定状态。(对) 当斜坡坡度大于岩土体的内摩擦角时,坡面上的石块处于稳定状态。(错) 2、由于长期的气候干湿变化引起堆积、侵蚀交替作用,即形成埋藏阶地(错) 3、凡不被洪水淹没的谷底滩地,统称河漫滩。(对) 4、水中CO2的含量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错) 5、当波射线与海岸线斜交时,颗粒垂直于海岸线作横向移动。(错) 三、填空(每题4分,共20分) 1、基座阶地的形成是由于构造上升,河流下切,并切过原先河谷的底部。 2、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条件:(1)丰富的泥沙;(2)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3)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 3、热带喀斯特作用以喀斯特作用强度大、速度快、地表和地下卡斯特作用都非常显著为特点。 4、由海沟、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组成的东亚型大陆边缘按其地壳性质和位置分为陆缘弧、边缘弧和洋内弧三种弧形构造地貌。 5、被大河深切的喀斯特地块,水的运动状况可分为四个带:(1)垂直渗透带;(2)季节变动带;(3)水平流动带;(4)深部滞留带。 四、回答题(选作两题,每题20分) 1、分析侵蚀基准面变动对地貌发育的响。 答题要点: (1)侵蚀基准面对地貌发育的控制性作用;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习题及答案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风化壳 2.地下水 3.石灰岩 4.断层三角面山 5.洪积扇 二、填空题(共15分) 1.百望山的岩性主要为()和();十渡峰丛地貌的岩性为();周口店采石场的岩性为()。(2分) 2.黄土中多层埋藏古土壤的存在常标志着(),说明在黄土沉积的漫长时期内气候有多次()的变化。(1.5分)3.下列各符号为地层代号,请写出各代号的中文名称:J2(),J x(), Q3(),Q b()。(1分) 4.地质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有长期持续缓慢进行的,如()、()、()等,有短暂而猛烈的,如()、()、()等。(2分) 5.岩层产状160?∠30?中,160?和30?分别表示岩层的()和()。(1分)6.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四个。(2分)7.根据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和形成过程把三角洲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分) 8.冲积平原是指()。(1.5分)9.根据河流阶地的构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5分) 10.全球地震分布具有规律性,主要集中在3个带,分别是()、 ()和()。(1.5分) 三、选择题(前10题单选,后10题多选,共20分,) 1.安山岩的矿物成分相似于()。 A、花岗岩 B、辉长岩 C、橄榄岩 D、闪长岩 2.在下列几种岩石中:玄武岩、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砂岩、页岩、片麻岩、石灰岩、石英岩,属于沉积岩的是(); A、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 B、石灰岩、页岩、砂岩 C、片麻岩、花岗闪长岩 D、玄武岩、安山岩、石英岩 3.河漫滩形成于河流的() A、凸岸 B、凹岸

地貌学试题答案 4

1简述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由于河流下切侵蚀,河床不断加深,原先的河漫滩地面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根据河流阶地的物质组成,将河流阶地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 河流阶地的形成原因: (1.气候变化 (2.基准面变化 (3.构造运动 2简述分化作用的类型和在不同气候类型区分化作用的方式:暴露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水和生物的作用,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各种岩屑、砂粒和粘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分化。 风化作用的类型: 物理风化:地表岩石由于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岩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它使岩石从比较完整固结的状态变为松散破碎状态,使岩石的孔隙度和表面积增大。这种只引起岩石物理性质变化的风化作用称为物理风化或机械风化。主要包括:热力风化、冻融风化。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与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它使岩石中可溶的矿物逐步溶蚀流失或渗到风化壳的下层,在新的环境下又可能重新沉积。化学风化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溶解作用、、结晶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过程 生物风化是指生物在其生长和分解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岩石矿物所起的物理的和化学的风化作用。生物的物理风化,如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根系对围岩产生的压力。生物的化学风化,是指生物代谢过程中分泌的各种化合物和微生物对岩石矿物的破坏作用。 由此可见,岩石的风化,实质上只有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类型,他们彼此互相联系。物理风化作用,加大岩石的空隙度,使岩石获得较好的通透性,这样就更有利于含水量、气体和微生物的侵入。岩石崩解为较小的颗粒,使表面积增加,更有利于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理风化是化学风化的前驱和必要条件。 3比较山麓剥蚀面和准平原的区别: 山麓面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而准平原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虽然它们都形成了接近平原的地面,但是它们形成的气候条件不同,山麓面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而准平原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另外作用力不同,山麓面是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而准平原是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 四、简述流水地貌发育过程: 根据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如果一个地区经过一段时间迅速抬升后,地壳长期保持稳定,流域地貌的演化可分为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阶段。 1.幼年期:顺向河沿着原始地面倾斜发育。某流域地壳抬升后的初期,地貌景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 第四纪沉积物的概念: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 第四纪沉积物特征:(1)松散性: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或固结的,如玄武岩掩盖下的变质残积物、泉华、钙板等。(2)可移动性: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后,不断进行着破坏、搬运、再沉积作用和各种各样的变化。(3)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如洪积扇,因而地层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4)成因多样(5)不同程度地风化(6)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 4. 地质作用结果:削高,补低。 5. 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1)沉积学标志A.岩性①砾石,②砂和粘土 B.结构(流动营力结构,非流动) C.沉积构造(层理,楔状体,结核,网纹) " D.产状 E.沉积体形状 (2)地貌标志 A.直接地貌标志河流阶地,洪积扇等… B.间接地貌标志 (3)环境标志A、有机环境标志 B、无机气候标志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概率积累曲线(细切点、粗切点) 一.名词概念解释: 1.】 2.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3.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4.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5.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6.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7.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 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8.夷平面: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为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以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如一个地区一系列的平坦 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包括 准平原、山麓面、刻蚀平原)

地貌学试题答案 7

一、名词解释(3′×10) 1.丹霞地貌:丹霞地貌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既是岩石地貌,又是造形地貌,这给判别丹霞地貌带来较大的操作上的难度。目前,它已被广泛接受为“红色陆相碎屑岩”的岩性基础,形态上以“赤璧丹崖”为特色,红层是形成丹霞地貌的必要条件之一,“所谓红层,应当指具有红色调的碎屑岩系,这样既包括紫红色砂砾岩,又包容虽夹有其它颜色,但以红色调为主的岩系,和以砂、砾岩为主夹有泥岩、化学岩、生物化学岩和火山碎屑岩等 2.季候泥:由冰水湖泊所形成的沉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天冰融水增多,携大颗粒碎屑入湖沉积,颜色较淡;秋季冰融水剧减,长久悬浮湖水中的粘土胶粒开始沉淀,颜色较深。这样就形成了季候泥,也叫纹泥。 3.崩塌:陡坡上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角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4.潮汐作用: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运动,它包括海面周期性的垂直升降和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前者称为潮汐,后者称为潮流。 5.背斜:褶曲的基本形态。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因此,从地形的原始形态看,背斜成为山岭。但是,由于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而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确定一个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而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 6.冻土:凡处于零温或负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岩),统称冻土。冻土按其冻结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 7.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或水平节理和裂隙发育的岩石,特别是下部岩性软于上部的岩石,受到长期的风蚀,易形成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的岩石,称风蚀蘑菇。 8.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平面形状如新月,故称新月形沙丘。它的高度不等,新月形沙丘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朝向风向的一坡称迎风坡,坡形微凸而缓,相反的一坡称背风坡,或叫落沙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 9.分水岭:分水岭是指河流之间、把相邻流域分隔开来的高地。在自然界,分水岭可以是山地、丘陵、高地等。多数情况下分水岭是不对称的 10.褶皱:由于水平力的挤压,使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 二、简答题:(8′×5) 1 简述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地表岩石由于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岩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它使岩石从比较完整固结的状态变为松散破碎状态,使岩石的孔隙度和表面积增大,包括热力风化.冻融风化 (2)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与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包括氧化过程,结晶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溶解作用 (3)生物风化:是指生物在其生长和分解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岩石矿物所起的物理的和化学的风化作用。2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流域内具备丰富的固体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是由崩塌、滑坡所造成。在构造破碎、地震活动、风化剥蚀或冰川活动强烈的沟谷流域,有大量的沙砾碎屑物质。 (2)充足的含水量条件:含水量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泥石流的搬运介质。暴雨和洪水是诱发泥石流的必备条件。 (3)比较大的沟床纵坡:有利于泥石流体推移下行。泥石流的源头多呈环型洼地,有利于松散固体物质与水流的聚集,是碎屑物质和水的主要供给区。陡峭的沟坡和比降大的沟床,使其快速形成泥石流。 3简述河流的侵蚀发育过程? (1)幼年期:顺向河沿着原始地面倾斜发育。某流域地壳抬升后的初期,地貌景观如同有轻度河流作用的高原,水系尚未充分发育,只有很稀疏的水文网,河谷不深,谷底狭窄,与坡顶和分水岭地面有一明显的坡

地貌学考试试题.3doc

一、名词解释 1、洪积扇:洪流在山口或沟口的堆积物叫洪积物,洪积物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即为洪积扇。 2、海岸带:现代海洋与陆地正相互作用的地带,由海岸、潮间带、水下岸坡3部分组成。 3、岩性:三大类岩石由于形成环境与过程不同,所表现出他们各自在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方面不同的特征。 4、地下水:存在于地面以下沉积物孔隙或岩石裂隙、溶穴中的水。 5、自由曲流:指在冲积平原上发生的曲流,外形蜿蜒弯曲,河谷宽阔,河床不受河谷约束,能自由地迂回摆动,以裁弯取直的方式逐渐演变。 6、河漫滩:河床两侧高出平均水位之上而又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 7、洪积扇:由暂时性的沟谷水流搬运的大量碎屑物质在沟谷出山口后,由于坡度的变化,水流的挟沙力降低而沉积下来形成的堆积物称为洪积物。形成的地貌多呈扇型,称为冲出堆和洪积扇。冲出堆和洪积扇在成因上没有什么重要差异,仅仅在规模和大小上有差异,小型的沟谷谷口堆积地貌体称为冲出堆,较大的称洪积扇。 8、冰丘:在冻土地区,由于冻结膨胀作用使土层产生局部隆起形成的丘状地形称为冰丘。 9、沙坡:在河床上由于河床泥沙颗粒的不均一性与水流的不稳定性综合产生的起伏不平的由沙组成的波状地形。 10、新月形沙丘:类型沙丘在平面上呈月牙形,交伸向前的两个角成为沙丘的两翼。两翼之间的夹角成为新月形沙丘的开张度,开张度的大小与风速的大小有关,风速越大,开张度越小。新月形沙丘在纵剖面上两坡呈不对称状,迎风坡较缓,坡度一般为5—20度,背风坡较陡,坡度在28—34度之间,相当于沙粒的休止角。这种沙丘一般不太大,多在3—8m,很少超过15m。典型的新月形沙丘多零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地区。 11、黄土梁:长条状的黄土丘陵,长几百米至数十公里,宽度仅几十米到数百米,其脊线起伏较小,横剖面成穹形,坡度为20度左右,梁的形成,或是基底控制,或是流水侵蚀。 12、断层崖:由断层错动直接形成的陡崖,它不一定就是断层面,断层崖的高度基本代表了断层垂直错动的距离。 13、断层线崖:当断层稳定相当一段时间时,由于断层两盘抗侵蚀能力的差异,造成上盘低,下盘高的倒置地貌,称为断层线崖。它是由剥蚀作用形成的,不是断层直接形成,仅受断层控制。 14、雅丹: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称为雅丹。 15、黄土陷穴:黄土陷穴是黄土区地表的穴状洼地,它向下延伸可达10-20m,常发育在地表水容易汇集的沟间地或谷坡上部和墚峁的边缘地带,由于地表水下渗进行潜蚀作用使黄土陷落而成。陷穴按形态可分为竖井状陷穴和漏斗状陷穴。有些陷穴成串珠状分布,下部有通道相连,它们多分布在坡面长或坡度大的墚峁斜坡上。串珠状陷穴的穴间孔道经长期潜蚀和崩塌可不断扩大,陷穴遭到破坏,使沟床加深并伸。 16、熔岩隧道:熔岩隧道是在熔岩内形成的窄长通道。当熔岩表层冷却开始固结时,便形成一层硬壳,流动速度减慢乃至停止,熔岩内部尚未固结的液态熔岩仍处在不断流动状态,当无新的熔岩流补充时,熔岩内部便形成空洞,称为熔岩隧道。 二、填空题 1、第四纪共划分为4个世,它们分别是(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1分)

地貌学试题答案 2

一.名词解释 1.倒石堆: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倒石堆的形态规模不等。结构松散、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无层理 2.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3.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4.峰林: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山峰基部分离或稍微相连。 5.槽谷:冰川作用大部分仍袭冰覆以前的河流切割的V形谷地,但与河谷却显然不同,冰川谷平直,宽阔谷地平缓,横剖面呈U型或槽型,故冰川谷又称U形谷和槽谷。 6.冻融作用: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由于温度周期性的正负变化,不断发生相变和迁移,于是土层经受反复的冻融并发生应力变形,产生冻涨、融陷、流变等一系列不同于非冻土区的力学表现。冻融反复交替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复杂过程,称为冻融作用。 7.雅丹:在极干旱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称为雅丹。 8.风棱石:戈壁砾石迎风面长期风蚀后被磨光磨平后在瞬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风面再次磨光磨平两个或多个迎风面间就形成风棱,即形成风棱石。 9.潟湖:某些被沙嘴和沙坝包围的部分海滨水体,形成潟湖。 10.常态侵蚀地貌:指湿润气候区的地貌,即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 二、简答(5’×8) 1.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许多巨大的地貌单元,如大陆、海洋、山地、平原、高原和盆地等,都是地壳变动形成的。反映内力作用的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的地貌,都称为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可划分为三个主要等级:第一级是大陆与海洋,第二级是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第三级是方山和单面山。第一级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是在宇宙性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因此称为星体地貌。第二级是在内力为主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动态构造(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积极表现者,称为大地构造地貌。第三级是迭加在第二级之上的,主要是地质构造被外力剥蚀的结果,是静态构造(岩性、产状、地质构造)的消极反映者,称为地质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貌主要有:水平岩层构造地貌、单斜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岩浆岩构造地貌 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气候因素:主要通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来实现。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有利于物理风化作用的进行。温度变化的频率比温度变化的幅度更为重要。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也大。降水量大小在化学风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地形因素:地形起伏、切割程度影响风化的强度、深度和保存风化物的厚度及分布情况。在地形高差很大的山区,一般风化的深度和强度大于平缓地区,但因斜坡上,岩石破碎后很易被剥落、冲刷而移离原地,所以风化层一般都很薄,颗粒较粗,粘粒很少;在平原或低缓的丘陵地区,由于坡度缓,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动都比较慢,风化层容易不被保存下来。 (3)地质因素: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直接影响风化的速度、深度和阶段。深色矿物比浅色矿物易风化;粗粒岩石比细粒岩石易风化;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比单矿物岩石易风化;粒度相差大的和有斑晶的比均粒的岩石易风化;有断裂、裂隙、节理、层理的岩石易风化。 3.什么是迭置谷,先成谷与迭置谷的区别是什么? 在一个构造较复杂的基岩古地面上,覆盖有一定厚度的松散堆积物,河流原先在松散堆积物上流动,后因流域内地壳整体上升,河流不断下切,并基本上保持原来的流路切入基岩之中,这种与基岩地质构造不相符合的河谷,是继承了发育在松散堆积物上的古河流的位置而刻蚀下来的,故称为迭置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