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复习讲义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复习讲义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复习讲义

第一章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也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2)信息的基本特征

①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载体依附性;

③价值性;

④时效性;

⑤共享性;

⑥真伪性。

2.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的概念

就技术的本质意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具体而言,信息技术被定义为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2)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①感测技术;

②通信技术;

③计算机和智能技术;

④控制技术。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①为集体、祖国与人类社社会造福。

②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③抵制不良信息。

④批评与抵制不道德的信息行为。

⑤不损害他人利益。

⑥不随意发布信息。

⑦培养合作精神。

⑧倡导道德自律。

2.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2)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3)树立信息化社会中健康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如下: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标准及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2.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4.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5.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6.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7.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8.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2.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1)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2)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①身体方面的发展,即身体要健康;

②智力方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技巧等;

③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包括情感、兴趣、态度、意志及性格等。

(3)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

选定调查对象——编写调查提纲——设计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活动——处理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反馈←

↓↓↓↓↑

学习者教学

学习→特征分析教学教学教学设计

需要→目标→策略→媒体→成果

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选择选择评价

分析↑↓

←←反馈←←

(二)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1.思维能力方面

①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相对优势,但思维过程中需要直观形象或经验的支持,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

②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有时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辩证思维还有待发展。

2.观察能力方面

初中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有所增强,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仍然容易受到新奇事物刺激的干扰。

3.记忆力方面

①形象记忆仍起作用,但逐步向抽象逻辑记忆发展。学生记忆的目的性已得到加强,但有时仍受情绪的影响,感兴趣的事物会记得更牢。

②记忆的方法比较灵活多样,能够根据事物内部联系、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

(三)测定学习风格的方法

1.观察法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观察来确定。

2.问卷法

按照学习风格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调查量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填写。

3.征答法

让学生自己来陈述自己的学习风格。

一般情况下,在一门课程中,各教学内容之间的顺序有三种形式。

1.并列型结构

各单元相对独立,各单元在顺序上可以互换位置,先学习哪一单元或后学习哪一单元都可以。2.顺序型结构

各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顺序是固定的,前一单元的学习将构成后一单元的基础。

3.综合型结构

兼有并列型和顺序型特点。

(一)广义的知识分类

广义的知识分类可将知识分为两大类和三亚类,两大类即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三亚类是将陈述性知识划为一类,另外在程序性知识中再划分出一类特殊的,即策略性知识。1.陈述性知识

①定义:陈述性知识又称语义性知识或言语信息,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②本质:陈述性知识的本质是外界输入的信息在人脑中形成命题(或意义)的网络。命题及命题网络被认为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最主要形式。

2.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指一套操作程序,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从事并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通过完成各种操作步骤来表现,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

3.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以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1)识记

(2)领会

(3)运用

(4)分析

(5)综合

(6)评价

2.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辛普森等人提出了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层次。

(1)感知

(2)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应

(6)适应

(7)创新

3.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1)接受或注意

(2)反应

(3)评价

(4)组织

(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二)三维目标体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第一维)

(1)知识目标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2)技能目标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2.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二维)

(1)过程目标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2)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三维)

(1)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情绪、热情、兴趣、动机、求知欲和道德体验及美的体验。

(2)态度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3)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①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②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③不仅

强调人类

的价值,

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二维层次模型共有15种关系,每一个小格均为内容和目标的结合体,说明了每一类内容应达到的目标层次:

1.事实类内容应达到知道的目标层次;

2.概念类内容应达到理解的层次;

3.技能类内容则要达到应用的层次;

4.原理类内容应达到分析的层次;

5.问题解决类内容应达到综合评价的层次。

(三)二维层次模型是阶梯式的递进关系,说明学习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二维层次模型直观地显示了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层次。

(三)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各要素分析和设计的外化成果,通常包括课程标题、计划学时、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要素。

2.如何促进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

(1)异质分组是实现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基础

实现学生之间有效互动就是要把学生分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若干个小组,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2)组内明确分工、各自承担角色并互相依赖

(3)通过交往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4)教师积极参与合作过程,重建师生关系,促进有效互动

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积极参与合作,深入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和特点,及时对合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控,使合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5)进行恰当的合作评价,注重以评价促合作、促发展

2.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1)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可分为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

(2)按照师生交往的程度划分,可分为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和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3)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课堂教学、网上课堂、课外活动等。

3.常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

①定义

班级授课是指把学生按照年龄或在某科目上的大体程度分成若干个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所有学生每次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及采用的教学行为都是一样的。

②优点

可使教师同时为许多学生提供教育,不必将同样的内容和问题重复若干遍,从而提高了效率,而且增加了学生“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机会。

③缺点

班级授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难以适应学生在学习速度、学习方式和个性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2)小组教学

①定义

小组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或学习的各种需要,把全班学生再细分成若干个人数较少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他们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

②优点及局限性

这种组织形式更加个别化,又不重复共同的问题,还可能增强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互相激励的能力。同时,由于小组中各个学生的情况依然不完全相同,这种组织形式依然存在不一定适合个别人需要的局限性。

(3)个别教学

①定义

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学材料发生接触,并辅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个别教学不等于个别辅导。

②优点

这种形式允许学生有比班级授课和小组教学形式更灵活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安排。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需要或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范围和进度,并提供各种材料,给予反馈和评定。

4.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

(1)对于基础性的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可以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

(2)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

(3)对于一些优秀学生,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和条件,给予专门指导。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优势资源,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

(二)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策略

1.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重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3.信息技术的教学需拉近学生生活距离

4.将信息技术学习融入教学过程中

(1)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内容的整合

(2)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教学

(三)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突发事件的处理

1.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1)课堂教学中设备突然发生故障;

(2)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

(3)课堂纪律比较糟糕;

(4)学生差异性较大;

(5)面对一些抽象的概念;

(6)教学交互占用时间较多。

2.应对偶发事件的方法策略

(1)放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合理运用错误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研究品质

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来说,错误信息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因为教师往往需要根据这个错误信息来调整操作。

(3)查明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4)理性看待学生的差异

对于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教师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的策略:

①教师教学态度上要承认、尊重和欢迎差异。

②调查研究,适当补课,缩小差异。

③行政班级与教学班级适当分离,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小班制,以培优补差、因材施教。

④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要适应学生的差异性。

(5)通过例子,变抽象为形象

(6)合理地交互,保证目标实现

①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应该是与课堂的后续内容有密切联系、课堂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②互动与讲授结合使用。用讲授为互动做知识和技术准备,用互动对讲授内容内化后的表达进行巩固和深化认识。

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交互。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平台,让学生讨论、交流和进行协同学习,让所有信息得以通过一种抽象意义的平台被融为一体。

④教师、学生都要有交互的准备,包括课前的知识准备、课中交互前的思考空间等。

⑤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互动形式,组织形式运用不当,也会影响交互面和学习进度。

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调控的方法

(一)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调控的方法

1.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2.协调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关系

3.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立多级目标

(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调控的方法

1.教学内容的生成

2.教学内容的预设

3.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任务,使用不同软件工具

(三)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调控的方法

1.从“教”到“学”的方法的过渡

2.方法要有针对性

3.方法应灵活多样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环节

1.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把握好两个原则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按照这一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先学后教”的科学方法。

②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按照这一原则,要按照认识论和学习的规律安排教学。

(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构的阶段

①组织上课

②检查复习

③讲授新教材

④巩固新教材

⑤布置课外作业

2.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即“上课”,只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是中心环节。

上课本身又有若干环节构成,一般是:

复习—提出新课(导入)一新课内容—小结—作业等。

(二)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采用正确巧妙的导入方法,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一种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1)对比导入

(2)成果导入

(3)生活导入

(4)情感导入

(5)任务导入

(6)本能导入

(7)资源导入

2.归纳总结技能

归纳总结是在学生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引申拓展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五种:

(1)归纳式

(2)比较式

(3)活动式

(4)练习式

(5)拓展延伸式

3.说明技能

说明是通过对知识的分析,揭示事物及其构成要素、发展过程,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说明技能一般有以下三类:

(1)事实的说明

(2)论证性说明

主要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归纳法

②演绎法

(3)启发性说明

4.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是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提问技能一般有以下六种类型:

(1)回忆提问

(2)理解提问

(3)运用提问

(4)分析提问

(5)综合提问

(6)评价提问

5.强化技能

强化技能是指能够帮助学生把某一行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技能,也是使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化的技能。强化的类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

(1)语言强化

(2)符号强化

(3)动作强化

(4)活动强化

6.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对学生不同刺激的变化来引导学生的注意,生动地传递知识和情感的交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1)教态的变化

(2)教学媒体的变化

(3)学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一)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作用(功能)

1.信息技术实践是信息技术理论到应用的桥梁;

2.信息技术实践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3.信息技术实践能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4.信息技术实践可以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

5.信息技术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

1.信息技术实践的基本要求(特点?)

(1)要有教育价值,能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

(2)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实践的方法,了解信息技术实践在信息技术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实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与课堂教学等形式互相配合,给学生提供应用、验证和巩固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境,促进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

(5)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精神。

(6)实践前要求学生理解并熟悉计算机实践的内容、要求、规则和步骤,实践内容必须科学、准确,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实践步骤必须明确、具体。

3.信息技术实践的组织实施要求(方法?)

(1)选择好实验项目。

(2)布置交代清楚实验项目和实验要求。

(3)设计实践过程。

(4)根据需要进行分级。

(5)做好计算机设备及相关软件的准备。

(6)实践过程中,要加强指导与启发,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结果或实验报告。

(7)做好实验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实践结束后,应关闭计算机及电源,检查设备材料是否损坏丢失,然后清理桌面,板凳归位,一切复原,关闭门窗。

2.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般原则

(1)探索性原则

先探索后指导,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困难所在,然后给予指导,学生就会有深刻的印象从而获得实际的帮助。

(2)示范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示范,可以呈现某种技能的全过程,克服盲目的尝试和猜测。学生通过观察范例,获得较明确的观察印象,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和步骤。

(3)针对性原则

针对学习者本身的特点和条件,即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态度、知识经验、准备状况和努力程度,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确定分量的多少及详略程度。

(4)迁移性原则

技能是一系列行动方式的概括,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常把个别特殊事例概括为一般原则、方法,并把一般原则、方法运用到特殊事例中,纵横引申,多向联系,促进概括能力的形成,使他们的技能得到广泛的迁移。

3.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1)多种方法同时使用

同一任务应从不同角度加以展现,以达到传授学习方法和培养发散思维的目的。

(2)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

任何一项操作总可以分为几个简单的局部操作,即可以进行单项的分步练习。对每一步,教师要逐一讲解操作要领并做好示范。对于综合性的复杂操作,应分解成多个基本操作。(3)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相结合

一般地说,适度的分散练习比过于集中好。这不仅在实践上较经济合理,而且还能提高每次练习的效果,在技能的保持上也较好。

三、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

(一)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

1.典型性原则

2.生活性原则

3.多维性原则

4.适应性原则

5.合作性原则

6.动态性原则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内容有七个方面

1.教材内部资源的整合

2.学科内部资源的整合

3.跨学科资源的整合

4.师生资源的整合

5.校际资源的整合

6.教材内外资源的整合

7.素材性与条件性资源的整合

(三)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途径

1.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

(1)添加与删减

①添加是指补充更多的材料,其基本方法有两种——延伸和拓展。

a.延伸是指提供更多同类型的材料,因而它主要是数量的变化;

b.扩展则是指增加不同的材料,重在挖掘对学生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因而它主要是质量上的变化。

②删减包括材料数量和质量的缩减。在质量上对教学资源进行增减时,还应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即调整教学要求。

(2)完善与简化

可以将教学活动与学生自身的背景和兴趣联系起来,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的真实的语言,或设计更多地解决问题的任务,或将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简化。

(3)顺序的调整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教学资源(特别是教材)中的各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排序。但要指出的是,这种调整应有一定的幅度和频度的限制。

2.教学资源整合的途径

教学资源应用的方式主要有:课堂演示、个别化学习、模拟实验、训练复习、教学游戏、资料、工具、网络课程等,

其整合运用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充分研读教材,以便整合教材内部资源;

(2)广泛接触各类资源,阅读浏览各种文本和网络资源;

(3)积极开展科组间、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整合师生资源与校际资源;

(4)学习现代教学手段,以便整合网络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资源;

(5)学会归库建档,以便随时快速调用资源。

一、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一)基本理念

1.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2.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3.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三)过程性评价的指导思想

1.知识与技能评价

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随时诊断、及时获得反馈,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问题、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给予正确的引导,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调控作用。

2.过程与方法评价

对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结果,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也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一)学习评价的类型

1.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评价

①定义

相对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得出这个被评价对象相对于基准的位置,也可用某种方法将被评价对象排列出等级顺序。

②优点

相对评价适应性强,应用面广,只要有多个被评价对象的集合形成,就可以进行相对评价。相对评价能比较清晰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距离,排出顺序则可明显地看出个体在集体中的位置,能激励竞争意识。

(2)绝对评价

①优点

绝对评价的评价基准不是在被评价对象中产生的,是由评价者根据教育目标制定的,它可以独立地存在。通过绝对评价,可以明确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的差距,激励被评价者积极上进。

②缺点

绝对评价的标准很难制定,对评价的目标分类及评价标准等难以做到真正合理、客观。(3)个体内差异评价

①定义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的过去为基准,与现在相比较;或者以评价对象具有的几个方面中一个方面为基准,与其他方面进行比较。

②优点

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个体特点,有利于找出薄弱环节,并且,由于评价在个体内进行,可以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鼓励进步,弥补不足,便于自我调控。

2.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

(1)自我评价

①定义

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根据评价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价。

②优点

这种评价简便易行,有利于激发被评价者的自信心。但是,自评主观性比较大,易出现评价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2)外部评价

①定义

外部评价是指被评价者之外的其他人或组织对被评价者进行的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视导评价,督导系统的督导评价,以及专家、同行的评价,学校管理层面对教师、学生的评价等,都属于外部评价。

②优缺点

与自我评价相比较,外部评价要客观些,但一般来讲,外部评价的组织比较困难,花费的人力、物力多。

3.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1)定量评价

①定义

定量评价是将评价对象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从而判断出它的价值。

②优点与局限

它可以使一些概念精确化,加强评价的区分度,降低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增加评价的说服力。但也有局限性,因为有些指标无法进行定量评价,不应强求每一项评价或条目都要量化。

(2)定性评价

①定义

定性评价是将评价对象作概念、程度上的质的规定,然后进行分析评定,以说明评价对象的性质或程度。

②优点与局限

这种评价简便易行,但不如定量评价精确具体。不过,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定性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在复杂的教育现象中,有些可以量化,有些不能量化或不易量化,所以应该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4.测验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

(1)测验性评价

①定义

测验性评价是一种人工处理过的标准化的、统一化的场所,某些需要实际操作的题目仅仅让学生将步骤写清楚,而不是实际操作。

②局限

书面测验因为与实际任务没有紧密联系,往往脱离获取知识的现实性背景,因此很难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效果给予准确的评判。

(2)真实性评价

真实性评价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评价方法,它采用多种方法,在真实的情景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与传统测验不同,真实性评价要求学生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它关注的不是学生记忆的准确性,而是在复杂性问题面前学生的信心、解决途径等。

5.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活动进行之前,通过对评价对象的主要要素进行测验,对他们的问题及发展情况在价值上给予判断,为改进和提高下一步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一个教育活动阶段的中间进行的教育评价。它具有问题的诊断、信息反馈、计划调节的作用。一般说来,形成性评价不太强调鉴定的作用。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以对一个阶段工作作出总结为目标,主要用途是对被评价对象作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等。

(二)学习评价的原则

1.评价标准多维化

2.评价主体多元化

3.评价方法多样化

4.评价内容全面化

三、学习评价活动

(一)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研究是为评价对象提出一个合适的价值标准。教学评价观的发展就是价值标准研究的动态过程。

1.学习评价标准

(1)效能标准

效能标准包括效果标准和效率标准两大部分:

①效果标准:从学习效果的角度确定的评价标准。

②效率标准:根据“出产”与“投入”的比例来衡量学习成果。

③两者的区别

效率标准与效果标准有相近之处,但两者又有区别。效果标准是根据预期的教学目标考察学习成果;效率标准是把精力和时间的投入与成果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可以将效果标准作为绝对的成绩,效率标准作为相对的成绩。

(2)任务标准

主要是从评定对象所应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定。平时,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否按要求完成,作业质量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在测验和考试时,学生是否能够顺利通过,是否能取得好成绩。(3)素质标准

素质标准,是从学生完成学习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例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及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应具备相应的先决知识,即应具有良好的内部条件等。

(二)信息收集方法

1.测验法

2.观察法

3.调查法

(三)价值判断方法

1.标准化考试

2.表现性评价

3.档案袋评价

4.学习契约

(一)教学评价的内涵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收集教学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并按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1.教学评价的标准

(1)教育目标是否全面实现

(2)教学任务是否全面完成

(3)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2.教学评价的范围

(1)评价教学环节

①备课

对教学大纲、教材钻研的是否深入,对学生的实际是否了解,教材的组织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等。

②上课

教学目的是否明确、具体,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教学组织的是否合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否好等。

③作业批改

作业设计是否科学、习题典型、质量高,作业的数量是否适当,作业批改是否及时、细致、认真讲评等。

④辅导

是否能够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进行辅导,效果好,是否能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活动质量高。

⑤学习成绩考查

命题是否科学、合理,评分是否公平、公正,是否能够认真讲评考察结果等。

(2)评价教师的教学素质

①教学水平

是否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知识,是否具有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学是否具有创造性等。

②教学态度

是否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职业,是否爱学生,教学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

③思想修养

是否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否善于以身作则、结合教学内容教书育人等。

3.教学评价的途径与方法

(1)看教案,了解备课情况

(2)听课,了解教学情况

(3)查阅学生作业,了解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情况

(4)同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意见

(5)搞好考试分析,了解教学效果

(6)量化指标,分项评分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

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借此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

2.反馈功能

通过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和学生知道教学过程的结果,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3.激励功能

通过正确的、公平合理的评价可以证明教师教的成败得失。评价证明了的成功的学习,同样会给学生带来满意与愉快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

反馈信息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1)教师获得评价的反馈信息,能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教学工作,能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组织中的某些不足,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2)可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实现的程度,明白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3)学生获得反馈信息,能加深对自己当前学习状况的了解,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

(三)教学评价功能的实现

1.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2.注重过程性评价和鼓励性用语

3.注重教学反思

二、教学反思及其意义

(一)教学反思的定义

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是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来反思和检验已有的教育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以自己已有的教育理论来反思检验新的教育理论的真理性和合理性。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

2.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

3.教育教学知识内容方面的反思

4.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的反思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

1.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3.改进职业生存方式

4.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一)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

1.具体经验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2.观察分析阶段

该阶段教师将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对问题情境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3.重新概括阶段

此阶段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积极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1.教育日志

2.教育案例

3.教育叙事

4.教学后记(也称授课心得)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复习讲义

第一章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也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2)信息的基本特征 ①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载体依附性; ③价值性; ④时效性; ⑤共享性; ⑥真伪性。 2.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的概念 就技术的本质意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具体而言,信息技术被定义为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2)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①感测技术; ②通信技术; ③计算机和智能技术; ④控制技术。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①为集体、祖国与人类社社会造福。 ②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③抵制不良信息。 ④批评与抵制不道德的信息行为。 ⑤不损害他人利益。 ⑥不随意发布信息。 ⑦培养合作精神。 ⑧倡导道德自律。 2.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2)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3)树立信息化社会中健康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如下: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标准及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2.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4.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5.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6.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7.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8.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2.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1)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2)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①身体方面的发展,即身体要健康; ②智力方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技巧等; ③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包括情感、兴趣、态度、意志及性格等。 (3)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 选定调查对象——编写调查提纲——设计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活动——处理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总汇

1、选择题——理解意思 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中心,书本的东西 活动课程——做中学,玩游戏 分科课程——语、数、英…… 综合课程——两个学科领域组成课程。如:品德与社会 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 地方课程——某地的特殊情况开发的课程,二级课程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为主,三级课程 基础型课程——培养每个学生都会三基(读、写、算) 拓展型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艺术团队活动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必修课程——国家、地方、学校规定要学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显性课程——公开课程,直接的看到的明显的。如:课程表 隐型课程——潜在的形式,校风,环境,制度,看不到形式 知识中心课程论—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论—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核心 社会中心课程论——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上 CIPP评价模式——评价的特别全面 目的游离模式——不按规矩来,中途可能会改 档案袋评价设计——学生的作品 纵向组织——由易到繁,从已知到未知,先后顺序,侧重知识的方面对应学科课程 横向组织——以问题为核心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对应综合课程 直线式——安排过的内容不再重复,一条线前进 螺旋式——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及时间分 课程标准——编教材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教材——广义:有关教学的都是。侠义:教科书、课本 感觉——刚出生的孩子,感觉世界;对客观事物。当前直接发生的事。对个体事物的反应感受性——感受能力的强和弱 感觉阈限——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绝对感受性—把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 差别感觉阈限—慢反应, 差别绝对性—快反应 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电影院凑出去大街,刺眼睛 暗适应——由明到暗,白天进电影院,过了一会就看得见 听觉适应——工厂强烈的机器声,听久了就觉得不吵了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闻久了旧习惯了 继时对比——吃完糖吃橘子感觉橘子很酸,吃完中药喝白开水感觉水很甜 同时对比——两个灰色的图形,在黑背景的没有白背景白 联觉—看红黄橙感觉暖,蓝绿感觉冷。割玻璃声音感觉寒冷 感觉补偿——某种感官系统坏了其他感官补上 知觉——直觉是人脑对当前某个物体的整体反应,如看到一个完整的事物—苹果,就是知觉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模块二: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国家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数学学科内涵: (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相关的数学思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社会发展现状: (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合打印版)

简答简述题(教学法) 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 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1发展性2情感性3主体性4多样性5技术性 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2依据教材内容和学习性质、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学原则5依据教师的素质条件6依据教学目标7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8依据教学实践和效率的要求 简要回答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趋势:1由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位中心2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3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1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2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3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4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5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6注意学生的内部动机。7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 简述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一堂设计完成的启发式教学课应该包含连续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1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2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3理论知足起主导作用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2“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学目标3建立新型 师生关系4“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过程观 简答教学模式的功能1构造 功能2解释功能3启发功能4 推断功能 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 的问题是什么?1综合性2 发展性3递补性 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 循的基本原则。1创新的原则 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 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4突 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的原 则6实践探究原则 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 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1 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 题情境2尝试——探究知识 的尝试3归纳——归纳结论, 纳入知识系统4变式——变 式练习的尝试5回授——回 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 解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 的回授调节 简要回答暗示教学模式的教 学策略。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 部环境2学前动员3采用各 种暗示手段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 些?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 的教学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 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 为主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 些?1读书学习法2讨论学习 法3调研学习法4实践学习 法5循环学习法 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有哪 些?1读书要明确目的2读书 要学会使用工具书3读书要 动脑筋4读书要不耻下问5 读书要学用一致5读书要有 创造 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 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进行 体育锻炼)2心理调节的方法 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 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 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概要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 念1互动观2目标观3师生 观4形式观5情境观 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 哪些方面1课前准备(用品、 知识、体力、心理)2专心听 3仔细看4善于想5敢于问6 勤于解7重点记 简要回答教学技能的特点1 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2 教学技能的形式是以知识经 验为基础3教学技能是学习 与训练的结果4教学技能具 有可操作性 备课包括哪些内容?备课的 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 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 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 法。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 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 划、课时计划。 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 内容?1通过整个课程标准, 保证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2 了解相关的课程标准,了解 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3精 度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 么?1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 明确,切忌空洞抽象。2有创 造性,即依据教科书。3要反 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 则?1目标性原则2启发性原 则3明确性原则4适宜性原 则5多样性原则6普遍性原 则 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 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1在 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 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 围2引出部分答案3提供与 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4指 明思考问题的方向5把一个 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 的问题6从难度较大的问题 退回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等 方法进行提示 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与 作用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 化、条理化2具有强化主题, 明确要旨的作用 3能使学 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 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5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训练 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中学基本的评价方法有哪 些?1纸笔测验2课堂观察3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1 体现多维目标2适当确定各 学习领域的比例3试题选择 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 哪些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 态2学生的交往状态3学生 的思维状态4学生的情绪状 态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如何实施课堂观察?1明确 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2确定 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 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 基本步骤1确定评价目的和 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3收 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 形成性反馈 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 要趋势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 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 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 系。教学日益多煤化、综合 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 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 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 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交互 性强3共享性好 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2 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 材中的难点和重点3网络教 学促进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 构的变革4网络教学可以节 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综合应用题(教学法) 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 小学教学改革的新要求。1 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坚 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的要求来选用和设计教学方 法,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 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2强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汇总

20202上小学科二简答题汇总 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3. 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4.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5.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 6.(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7.简述课题选择原则 (1)教育性 (2)实践性 (3)可行性 (4)适宜性 (5)伦理性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 8.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记忆口诀:顺逆查文综 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9. 昆体良 40位著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 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 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科目二 1. 孔子 2. 孟子 3. 荀子 4. 朋. 了 5. 朱熹 6. 苏格拉底 7. 柏拉图 8. 亚里士多德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9. 昆体良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 弗洛伊德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综合素质 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三种类型。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单项选择题:29道每题分值:2分总分:58分 材料分析题:3道每题分值:14分总分:42分 写作题:1道每题分值:50分总分:50分 合计: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主要考察教育理念、法律知识、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知识和能力。各个模块题量基本稳定,其中职业理念4道左右,教育法律法规8道左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道左右,文化素养9道,教师基本能力4道。单项选择题稳定在29道,总分值58分,约占总分值的39%。 1.职业理念模块(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2.教育法律法规模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学 生权利保护)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行为) 4.文化素养模块(历史文化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 文学素养、艺术素养) 5.基本能力模块(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在历年综合素质真题中,材料分析题稳定在3道,其中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题,教师职业道德1题,阅读理解能力1题。总分值42分,约占总分值的28%。 1.职业理念模块:从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的 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给出一段教学情景,让考生从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或给教师的行为提出合理建议。 3.基本能力模块:阅读材料一般是从一些教育杂志或者名人名家 的作品中选取一篇或节选600-700字的小散文或议论文片段形成题干的材料部分,问题一般设置两个小题,主要从对文中重要概念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对文中观点、态度的理解两个角度来设置题目。 (三)写作题 在综合素质考试中,写作题为必考科目。一般情况下阅读所 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值为50 分,约占总分值的33%。 综合素质(小学) 考试目标: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材料

心理学 一、填空题或选择题 1.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2.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3. 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 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经验论 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白板说”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称为一门 5.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内省法,意识元素、意识经验; 机能主义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心理机能。 行为主义美华生,后期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整体”、“完型”。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无意识。(分辨学派与代表人物) 6. 认知心理学 1967年美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以人为本,反对行为主义。 7.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8. 《教育心理学》是奠基人 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9.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口头、书面);4.个案法。 10. 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这被称之为角色期望。 11.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有声的言教,无声的身教)。 12.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赏识教育) 13. 效能感指认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否成功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 效能感和 外部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 4.动作技能 5.态度。 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 .“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22. 动机有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 23. 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一)文本解读 答题角度: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句(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通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论述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某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拼音)准确认读书写……等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了解理解……等重点词句的意义;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背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合作阅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探讨分享经验)……的形式,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与人分享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低年级) ()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中语言的优美 ()乐于与他人分享与交流阅读感受 ()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方法: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情景导入、提问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 .新授课 阅读课: ()初读课文(泛读),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精读),深入领悟 ()熟读回顾(研读),迁移运用 识字课: ()提出生字 ()教学生字 ()复习巩固 ()运用生字 写作课: ()写作前指导写什么 ()写作中指导怎么写 ()写作后指导怎么样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中学综合素质教师资格证历年真题: 2011-2015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题,每小题 2 分,共 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邱老师经常梳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成因,寻找解决策略,邱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D?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1. 【答案】 A。 答题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为教师的职业角色,题干中指出该老师经常梳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刻苦钻研,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角色。 2. 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 “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B?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2. 【答案】 A。 答题解析:本题考察教师某项教学行为的优点,答题的关键点是能找出“运用……的情境”,当看到此时,大致可以判断出该教学行为是帮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3. 期末考试要到了,数学老师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吴老师把课时让给他上数学课,吴老师欣然同意。他们的做法 A?合理。体现了教师双方的意愿 B.不台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C?台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D.不合理。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要求 3. 【答案】 B。 答题解析:该考题通过常规行为判断应为错误行为,排除选项A、C。剩B、D两个选项 再进行二次辨析。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本的社会实践课程被数学课所剥夺,也就是单纯的以学 科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故选择B。因D选项为体现出团结合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备复习提纲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备复习提纲目录 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 第一节教育观 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 第三节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 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 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 三种题型: 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 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 3作文

模块一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概述 (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 (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 ???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 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 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 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 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 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 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

第二章学生观 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 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 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③不均衡性:一是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均衡;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均衡性。 应对:适时而教,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注重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口诀:顺阶不平衡,互补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 教师考试材料分析题 1.某校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 (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答案要点】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科目二 【40位著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1.孔子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教资考试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评价观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现代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 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现代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三爱二人一终生)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 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通过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或技能缺陷,加以纠正,并做出评价,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设;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备上作业,辅导检查) 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简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教学过程的结构 1.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效果。 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8.量力性原则。(直启系巩,理因思量) 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 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谈话法的实施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1.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 2.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 3.升学就业指导教育。(一安四生) 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疏导性原则; 2.方向性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 6.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7.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8.长善救

教师资格证 科目一模板+科目二知识点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知识点 一.教育知识与能力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合打印版

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 教学观: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 哪些方面1课前准备(用品、 知识、体力、心理)2专心 听3仔细看4善于想5敢于 问6勤于解7重点记 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 哪些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 态2学生的交往状态3学生 的思维状态4学生的情绪状 态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如何实施课堂观察?1明确 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2确定 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 简答简述题(教学法) 1·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教学方法影响 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简答教学模式的功能1构造 功能2解释功能3启发功能 4推断功能 简要回答教学技能的特点1 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2 教学技能的形式是以知识经 验为基础3教学技能是学习 与训练的结果4教学技能具 有可操作性 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 的问题是什么?1综合性2 发展性3递补性 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 基本步骤1确定评价目的和 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3收 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 形成性反馈 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1发展性2情感性3主 体性4多样性5技术性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 循的基本原则。1创新的原 则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 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 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 的原则6实践探究原则 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 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1诱导——启发诱导,创设 问题情境2尝试——探究知 识的尝试3归纳——归纳结 论,纳入知识系统4变式— —变式练习的尝试5回授— —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 和讲解6调节——单元教学 结果的回授调节 备课包括哪些内容?备课的 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 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 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 法。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 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 划、课时计划。 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 要趋势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 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 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 教学日益多煤化、综合化, 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种媒 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高教 学的效率和效益。 3·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 与任务2依据教材内容和学 习性质、特点3依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4依据教学原则5 依据教师的素质条件6依据教学目标7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8依据教学实践和效率的要求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 内容?1通过整个课程标准, 保证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2 了解相关的课程标准,了解 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3精 度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 么?1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 明确,切忌空洞抽象。2有 创造性,即依据教科书。3 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 则?1目标性原则2启发性 原则3明确性原则4适宜性 原则5多样性原则6普遍性 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 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交 互性强3共享性好 简要回答教学方法发展的基 本趋势:1由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位中心2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3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2 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 材中的难点和重点3网络教 学促进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 构的变革4网络教学可以节 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简要回答暗示教学模式的教 学策略。1创设优雅的教学 外部环境2学前动员3采用 各种暗示手段 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1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 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2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3要让学生 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4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5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 6注意学生的内部动机。7 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 些?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 的教学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 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 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 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1在 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 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 围2引出部分答案3提供与 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4指 明思考问题的方向5把一个 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 的问题6从难度较大的问题 退回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等 方法进行提示 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 些?1读书学习法2讨论学 习法3调研学习法4实践学 习法5循环学习法 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有哪 些?1读书要明确目的2读 书要学会使用工具书3读书 要动脑筋4读书要不耻下问 5读书要学用一致5读书要 有创造 简述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一堂设计完成的启发式教学课应该包含连续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温故 导新,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与 作用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 化、条理化2具有强化主题,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 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进行 体育锻炼)2心理调节的方 法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 导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 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 导 明确要旨的作用3能使学 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 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5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训练 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1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2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3理 论知足起主导作用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 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中学基本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1纸笔测验2课堂观察3学 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概要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 念1互动观2目标观3师生 观4形式观5情境观 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1 体现多维目标2适当确定各 学习领域的比例3试题选择 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