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

影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
影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

影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旨在就影

响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各种因素,为高职院校发展创新教育改革之路指明方向。

【关键词】创新能力;高职教育;影响因素

创新能力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涉及到一个人的多

种能力,如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

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等,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

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科学而完整地阐述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成

效的各种因素,是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过程中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既包括大学生自身因素,也包括

教师、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能力差,课堂上只是单纯的接受,不能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与探索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2-03-06T10:00:25.730Z 来源:《赤子》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陈志佳 [导读] 结束语: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陈志佳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新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未来,高职院校需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研究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高新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往、学习和工作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知识经济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过去高职院校旧的教育模式、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不强。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往往仅满足于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或是考取专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在大学阶段,他们几乎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课本知识,完全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对自己创新能力的锻炼。(2)创新思维和创新经验不足。由于大学生知识面较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即便想创新,也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他们的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3)创新技术和创新灵感不够。学生们缺少创新的技能,部分学生即使有创新意识,却又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往往不能把握本专业最新发展的动态,他们也不去向知识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不重视相关学科的知识迁移,这些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受制约的因素 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适应。。当前,一些院校的领导、教师由于自身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致使在教学内容上仍坚持以知识学习作为主要内容,缺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缺乏新意。在这种教学状态中,学生的学习缺少主动性,积极性不高。(2)专业范围狭窄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不适应。目前,高职专业设置,对培养专门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知识面的狭窄也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活动大多是在本专业范围内展开,没有时间和条件学习相邻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3)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不适应。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高职教育中,教师操纵、控制着学生的学习,决定着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这种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挥;同时,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察方式单一,习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数量作为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是一味地以学生考试取得分数的高低论成败,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没有把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创新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与探索 主动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需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职教育工作应该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体制向复杂的网络化方向发展。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可以实行学习过程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允许未毕业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为他们保留一定时间的学籍,激励那些敢于创新的学生脱颖而出,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当代教育思想,内容要新颖、有趣。针对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通过组织分级教学和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培养创新精神。(2)设置创新情景,培养创新技能。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尽可能设置创新情景,并且这个环境尽力与社会现实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学生日后顺利地进入角色,开展创新活动。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给学生多说的权力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使学生自己提出疑难、设计假设、进行推断,形成“面临的实际→提出问题→分析、寻求解决途径→提出解决方案→验证、修正”系列创造过程;让学生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发展他们运用各种理论、规律、原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3)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采取自主控制的个别化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它把学习的控制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使用信息,选择自己的认知环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学术和教学民主观念,倡导创造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4)强化技能训练。丰富多彩的技能训练,不仅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使高职学生技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高职教育就是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必须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和知识,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设必要的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实验、实习、实践环节的力度,把职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潜移默化地融为一体。这样既缩短教与学、学与用的距离,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5)突出创新能力的考查内容。建立新的考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更要突出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考试方式上,学校可以进行适量的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学生带课本、笔记等资料,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那些有创造性见解的答卷要给予鼓励,力争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来。在考试内容上,应尽量减少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要点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要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内容简介: 要点一: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要点二:继承前人知识,鼓励学生质疑。要点三:结合实际,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要点四:创设和谐气氛,师生共同协作。要点五: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要点六:根据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应该做好下面的几点工作: 一、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技巧,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意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他们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例如:在有关”磁铁”的教学中学生对磁铁能吸铁感到很新奇,特别对隔着木板都能把铁吸住很感兴趣。于是就让学生去想:这个特性可以应用到那些方面?经过引导和辅导,学生就发明了加装在玻璃黑板上方便挂图的”黑板挂图磁块导轨”。参加了佛山市青少年创新大赛。 二、继承前人知识,鼓励学生质疑。 真理的相对性,知识的局限性是不

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前人思维的结果会因为当时历史环境的束缚而不适应现代的今天。让学生以审察的态度去认识前人总结的知识,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发现不足,去大胆质疑,这是成功地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基础。但是这种质疑不是对前人的思维结果简单的粗暴的否认,而是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科学方法,现代的眼光,更深更广地认识前人发现的真理,前人总结的知识。能做到这一点的学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有进一步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的需求。就能塑造出敢于探索真理、勇于献身真理的品格。就容易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创新性行动。就能进而达到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结果。 例如:自然教材中《叶的光合作用》这课书里学生知道了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课后曾指导学生通过收集水底植物苦草在阳光照射下能放出氧气的实验。实验后就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措施 发表时间:2012-06-27T11:25:27.967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5月中旬刊供稿作者:王丽芳[导读] 如何加强项目实践,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 王丽芳广东省岭南职业技术学院510663 摘要:创新型人才,首先是成“人”,其次是成“才”。学校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积极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至关重要。在分析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供实践平台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措施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1.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低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导致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缺乏养成自主创新的习惯。虽然当代大学生具有创新潜能,但表现出创新意识、创新欲望与创新能力的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社会的信息化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影视等传播激发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学生带着相当敏捷思维去思考、参与创新各项科研创新活动,但是往往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很难全面性、灵活性和深层次去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 3.学生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能力较国外学生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却远远弱于外国学生。 4.学生的创新能力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的协作精神很大程度影响着创造潜力的发挥。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6+1”家庭出来的孩子,其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主动与他人合作、分享,缺乏团队协助精神;缺乏吃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缺乏冒险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根据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找准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研究制定相应的培养措施 1.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合理、全面地把各科知识的结构进行整合,发挥他们网络状的思维方式。同时还需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强调不同领域知识的沉淀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厚积薄发,也是理论知识、技能技巧指导实践的体现。 2.现阶段高职院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及其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创新的困难,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3.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清原因的主次,寻找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所在,研究相应的对策,为建立新的培养模式找准切入点,突出培养的实效性。 4.结合当代高职学生特点和学校教学模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效性研究。转变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更为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传统的知识传授向重点培养创新能力的转变。 5.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利弊,研究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造成的影响。以专业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借助这样的渠道,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各同年级,各专业方向的教学重心,在理论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建立系统的创新意识。 6.在专业教学、实践应用、学习考核、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目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7.如何加强项目实践,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以社会实践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这一类校外活动,学校组织、教师指导至关重要,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投入社会实践,老师在学生撰写方案和实施过程中给予指导,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方案、活动的实施等都由学生亲自去设计和参与到其中,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并利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亲身实践进行解决遇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社会价值。 8.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实现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实训基地的完善有密切的联系。加大教师专业系统的培训,实现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有效对接;要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除了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之外,学校还需要为教师们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积极鼓励新教师参与各类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 9.重视课程的建设。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建设精品课程,高职院校逐步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随着高职系列的专门教材相继出版。例如: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1世纪高职系列专门教材的出版等,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部分实践课程,寻求更加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特点的课程模式。现在有部分学校也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教材,根据不同专业类别,制定教学大纲,针对学生的接受知识的水平,这样既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J].求是,2007(21):10。 [2]湖南省“十一五”规划2008年课题《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接的二维体系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XJK08CZC046。 [3]詹振权研究性学习:高职教学改革中的新亮点[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4]董瑜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2,(2):37。

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

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因此,应充分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剖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彻底打破了毕业生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出现了“双向选择找市场,立足市场靠竞争,竞争制胜靠实力”的局面,大学生无疑将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刚毕业的大学生因其尚未具备适应社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心态,对于“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的职业发展如何?”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激烈,学生在大学阶段迫切需要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职业能力的定义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应注重以学生为本。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培养与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应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身价值进行准确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盲目就业的现象。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增强社会竞争力传统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共性的发展,忽略学生个性的发挥,因而造成大量高文凭、低能力的“人才”充斥企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导致学生缺乏适应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掌握知识与能力,提高素质,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衔接,缩短职业适应期职业能力培养应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人才市场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设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双轮驱动的教育教学机制,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职业适应期。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效能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正确的择业观应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择业观,正确定位,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更加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与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主要问题 学校的重视程度尚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尚待解决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要。有关部门曾针对“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毕业生的是什么”的问题做过调查统计,在十项因素中排在前五位的是:就业指导不够,对社会缺乏了解,

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课题

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 《平阳少艺校教导处》作者:陈碎林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受到教育界有关人士的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第三次全教人开幕式上,江总书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把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使命,任务交给了教育。在这之前,江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江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直截了当地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呆板的教学制度。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创新,在于创造性的劳动。大家知道,我国的学生在校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非常强,无论在国内或是国际的各项比赛中,成绩都非常出色,同样一类题目,中国学生已经做过成百上千道了,而外国学生才只知道一些皮毛。但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博士在比较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不同之时,也曾发现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这种现象在我们温州地区的学生中,也常有发现,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对于我们小学常识课上的手工制作,科技制作小组等等活动中,如果老师没有讲到的,学生不知如何入手,主动学习,实践的能力不强,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的教育往往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针对实际,在校领导的关心下,组成课题组,集中了我校的精兵强将,对其做更进一步的探索。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前提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问题。因此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并使之不断完善,所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的探索,必然会有力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其次,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索,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着重要影响。美国科学家认为,有着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型的人才的新发现、新发现、新成果,对整个美国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泰勒( C?W?Taylor)提出,创造的劳动不但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的创造性(creatirity),那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培养具有21世纪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我们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存着重大的意义。 最后,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的人才也是我们素质教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 调查目的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前职业教育开展的基本方向。如今的职业教育已经由片面追求职业技能的提高转变为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使其能够更好的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本文对为推进高职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融合,创造出完整衔接、富有特色、能够进行动态化调整的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塑造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新常态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调查报告 一、高职工商管理人才产学一体化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职业核心能力这一名词是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梅腾斯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所创立的,主要包括有别于工作岗位所特定的职业能力的、在所有的岗位和行业中都能够用到的,同时在从业过程中占有主导与支配地位的职业能力,这种能力有着广泛应用性,并且能够在不同职业中进行转移。在当前,对基于产学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式的探讨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其原因就是许多国家都把产学一体化视为本国技术能力创新的主要途径,产学一体化已与全球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关系到了本国的国计民生。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

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也是高职教育的最显著特色之一。但在实施该模式的过程中碰到企业参与动力不足、学校资金有限等诸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将学生的过去的消耗性实训转变为在创造企业管理价值中培育职业核心能力这样一个产学一体化的新思路。这一模式满足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面的需求,师生在帮助企业实现经济价值。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第一,调查对象。本调查研究的的对象主要是以广州为核心珠三角企业界中、高层管理人士;珠三角地区各高职院校工商管理院(系)的中层领导和专业教师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人员119人,高职院校教师75人,高职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721人。 第二,调查方法。 其一,访谈法。笔者的课题小组选择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管理学院等高职院校;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广州世联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东莞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康年广告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访谈,了解兄弟院校领导和教师,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士对产学一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前景的看法,并探讨进一步深化校企产学一体化合作的可行性,共同学习探索最新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方法并研究和探询存在的问题; 其二,问卷调查法。问卷1:高职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问题调查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 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呢?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整合资源、配合教学;激发兴趣、科学探究;鼓励创新、活动开路;创设和谐,共同合作。 [正文]: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他们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科技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容的,它还包括电视、电影、录音、幻灯等多媒体,还有实验教学。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实验室建设也比较规;有的则缺这少那,特别是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大多不到位;有的资源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设备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技辅导员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制订好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 其次是抓好资源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取舍、维修,对新添的资源建设要有系统的“管理使用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体系。

第三,抓好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课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激发兴趣、科学探究 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1、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如在教“周长和面积”的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即教师买了一套住房(多媒体展示高楼大厦),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忙解决。问题一:计算出这套房子的总面积;问题二:用边长5分米的石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石售价8元,需要多少钱?学生听后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2、引发科学探究。小学生对上科学课普遍很感兴趣,都能自发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对事物观察后所产生的科学问题。他们想了解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要比较出水的多少,不能只从容器的大小,液面的高低来确定,而是要综合地考虑到多种因素,液面虽高,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底面积)小,所以所装的水不一定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此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亲身探究一

浅析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95209793.html, 浅析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作者:罗辉徐凤刘秭岑 来源:《成长》2020年第02期 摘要:本文旨在对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各专业通过创新培养环境、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学生在创新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我系创新培养现状为出发点,为今后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指明方向。力争探索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培养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能力;现状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现开设有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和工业机器人专业四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专业已建设成为四川省示范专业。在相关政策文件的号召和指引下,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系部及各专业教研室在学生的创新培养中均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各专业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差异较大,本文将从培养环境、师资、课程和学生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1 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综合实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为大力开展创新培养,从国家层面到各级主管部门均针对创新培养下发了政策文件。因此,积极响应,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将技术技能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应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工作目标。 2 当前机械工程系各专业的创新培养教育现状 2.1 学院和系部创新培养环境方面的现状 为有序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首先,自2016年起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创培养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双创”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其次,为参赛学生提供了专门的经费支持,解决学生的经费顾虑;再次,为获奖学生在评优评先方面适当倾斜,激发学生兴趣;最后,为指导获奖的“双创”指导教师在职 称评定、年度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教师热情。 机械工程系也开展包括培养双创导师、建设创新创业理实一体教室、成立发明创新部、系部举办创新发明类比赛等大量工作。据统计,自2012年来,我系学生在“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官美菊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官美菊 发表时间:2015-05-13T09:18:53.4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4月总第152期供稿作者:官美菊 [导读]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 ◆官美菊山东青岛平度市云山小学266700 摘要: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所需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就要从实践中学习、积累、探索。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教育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人们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才会产生好奇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创新这种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合作关系 要教育和引导教师打破传统的角色定位,树立一种合作、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观念。如何在师生关系中把握平等、合作关系?首先,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尝试从学生的角度体验课堂教学,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感受,使教学成为对话交流和知识创新的活动。这样,师生之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关系,而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索与交流的平等关系。因此,教师应考虑几个问题:1.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一节课里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么他的课就功了一半。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创新的先决条件,这一点是很重要的。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是远远不够的,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意识。4.在课堂上改进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所学知识多样化,不要太传统观念的教法,知识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慢慢积累。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加以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观念上的转变至关重要。我们的教师必须做到,不仅能够找出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的弱点,还能够发现所谓的“差”学生的闪光点。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出发,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在现代教学中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的重要指标。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自由、民主的秩序,使学生在这种秩序中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 四、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重要方面,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他们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五、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学习,但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而且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随时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慢慢理解,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来发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求知欲是创新的意向和行动,有好奇心就会主动地去探知,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凡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维。所以,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用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

金山小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录 第一部分:摘要 (3) 第二部分:引言 (4) 第三部分:正文 (5) 一:论创新精神 (5) (一):重视高职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

(二):立全面的教育价值观 (5) (三):营造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5) 二:基本要求 (6) (一):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 (二):改进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 (6) (三):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参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 (四):励学生质疑 (6) 三:基本方法 (7) (一):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 (7) (二):究的事物要有怀疑态度 (7) (三):究的事物要追求创新的欲望 (7) (四): 研究的事物要有冒险精神 (8) 四:结论 (8)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 (9) 摘要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涵。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人才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树立全新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创造教育 ,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

条件 ,营造科技文化氛围 ,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经济涵、管理模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践表明,创新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乃至命运,创新是当前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继续蓬勃发展的核心和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涵。能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也已成为评价一所高职院校地位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人才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培养创业型人才,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