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下数学: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下数学: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下数学: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第一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8页例1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2、3题。

“用7、8的口诀求商”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部分的知识领域。《课程标准》要求: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混合运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时,首先将第一组学生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现出来,为学生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支撑;用乘法算式表征一共有多少面旗子,激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积的已有知识,确定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最后,呈现了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求商的计算,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3个算式的道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二)核心能力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通过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和方法经验,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说出用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3道算式,并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五)学习难点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升运算能力。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口算。

7×4=8×2=8×6=

2.填出括号内的数,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3×()=21 ()×6=48

12÷6=()24÷4=()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引入。

(出示主题图:欢乐的节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布置着教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准备吧!

思考1: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与准备工作有关的数学信息?

活动1:学生从主题图中找信息,并描述出来:做了一些小旗要挂在教室里;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

思考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活动2:学生依据主题图中找出相关信息,可能提出以下问题:①一共做了多少面小旗?②平均每组几颗星星?

思考3:要解决“一共做了多少面小旗?”的问题需要哪些信息?请看画面。(出示小旗矩阵图)

活动3:学生从小旗矩阵模型中找出相关信息,有8行旗子,每行7面。

师:怎样解决“一共做了多少面小旗”呢?

生列出算式解答。如:7×8=56或8×7=56。

师:你为什么用乘法解决?想一想,解决时用了哪句口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生活的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

力以及根据问题找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2.自主探究。

(1)探究56÷8=?

师:做了56面旗子,如果要挂8行,每行挂几面呢?请你独立思考,并把解答的想法记录在练习纸上。

师:你是如何思考并解答的?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思考?

师:为什么用除法算式解决?你是怎么想的?(56÷8)

师:为什么想到“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每行7面进行验证。

(2)探究56÷7=?

师:做了56面旗子,如果每行挂7面,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要解决可以挂几行的问题你又是怎么思考的呢?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内容为: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用到哪句口诀?为什么?

(3)比较

师:对比两个问题的解决,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都是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解决的,在解决商是几的问题时,先看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如56÷7=?除数是7,就想七的乘法口诀,因为被除数是56,所以就想七()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8。“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可以计算3道算式的结果,看来乘法口诀真的很厉害啊!

(3)解决“星星”的问题

师:刚才大家还提到了关于星星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回到这幅主题图来看一看,这个问题你会独立解决吗?请你列式算一算。

课件出示: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分了多少颗?

师:谁愿意先来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和结果?

师:为什么也用除法算呢?用的是哪句口诀?

师:为什么这句口诀只能解决一道除法算式?

小结:在计算除法的时候,要先看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就想哪句乘法口诀。

师:还有哪些乘法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主题图中的三个情境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体会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多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进行迁移、类比、独立思考探究。】

3.巩固练习。

①运用规律,巧计算。(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7×4=8×2=8×6=

28÷4=16÷2=48÷6=

28÷7=16÷8=48÷8=

②填一填,说一说你用的哪个口诀。(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5×□=35 6×□=42 49÷7=□

32÷8=□24÷8=□8×□=64

③小海狮顶球。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在游戏中理解。巩固求商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

4.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的时候,先看的是除数,除数是几,再看被除数是几,就想哪句乘法口诀,这就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些乘法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因为写出的除数和商相同。

(三)课时作业

1.口算小达人。

7÷7=32÷8=48÷8=56÷7=

64÷8=21÷7=49÷7=40÷8=

【答案】1、4、6、8

8、3、7、5

【解析】考查目标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解决问题。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2。此题是直接用除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学生在具体的、熟悉的情境中对比分析,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进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七”嘴“八”舌,填一填。

【答案】答案不唯一。

【解析】考查目标1、2。此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先让学生随意填,再建立乘法和除法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达到不重不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乘数与积,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变化情况。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数学全册教案

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 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2课时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练习第3课时总序第教案课型:练习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1)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体会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 ①记录数据有哪几种方法? ②对数据进行整理有哪几种方式? 二、练习 1.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电子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 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 课时 2.练习???????????????1 课时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 页的例1 和练习一的第1、2 小题 教学目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西师版二下数学教案---(新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数数(一)(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第3~4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点评:既让学生感知生活中万以内的数,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又让学生体验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 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1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全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根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编写 教案 +配套ppt课件,见尾页免费获取 注:配套课件需要见教案尾页免费 获取,会有专门的客户为你服务。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本教案有原生适配ppt课件,教到哪里点哪里,无缝衔接教学实况,为你的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全新修订版 (WORD可修改,可直接实用) 全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课件) 尽力满足教师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信息教学资源,打造最佳教学模式 编辑:周国年,校对:邹垚娟

获取以上全部资源,请见尾页!

1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统计表。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制作、分析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统计表。 2.初步掌握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指导】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素材,同时让学生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预测。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1)…………………………………………………1课时 2.数据收集整理(2)…………………………………………………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1)(教材第2页例1,第4~5页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参与意识。 【重点难点】 1.认识统计表并能正确填写。 2.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景导入】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衣服,选哪种颜色合适? 生1:红色 生2:黄色 生3:蓝色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那么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这堂课将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授】 师:我们要怎么样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1: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 生2: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3:可以先在班里调查。 师: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在班里调查一下。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的红色的请举手。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学情分析: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解决措施: 在数学情境中学习,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参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知识体系与课时分配:解决问题 -----------------------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注意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较多的生活实践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第一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

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学情分析: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动手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体系与课时分配: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注意问题: 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还要合理组织教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从而初步了解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用统计表呈现数据。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学校要给同学们订校服,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四种校服。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校服? 指名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要订哪种颜色的呢?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一)确定方案 1.选择哪种颜色合适? 同桌交流后汇报:应该选择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2.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生1:可以在全校调查。 生2:可以先在每个班调查。 3.怎样在班里调查。 师: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在班里调查? 指名说一说 生1:举手表示。 生2:起立表示。 生3:投票。 师:同学们想的方式很多,哪种又快又简捷呢? 生:举手。 师:在举手表示时应注意什么? 生1:每人只能举一次。 生2:不能都不举手。 师:在统计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每人只能举一次。 (二)统计数据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教师边说边出示统计表:现在把统计的数据填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主持:喜欢红色的同学请举手,台上的学生数出人数,下面的同学帮助确认这个同学数的对不对。确认后老师把数据填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三)观察统计结果 师:我们把统计的数据都填在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四)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1.全班共有()人。 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就是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个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全校选蓝色做校服合适吗?这个问题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生: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4.从这个表中,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五)小结 通过刚才同学们自己的统计,确定了我们班最喜欢的颜色,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目标检测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投票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统计表中。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了解了统计的含义。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2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

201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下册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2例1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 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或4支、5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10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 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已经知道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已经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的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多少或分成了几份。现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案 (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学科数学教案 二年班执教者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 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出示情景图,谈话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看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 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汇报。

(2)如果要求“至少需要几条船?”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估计有的学生采用分步计算,有的采用综合算式计算) 2.组织学生想一想。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讨论“29+25÷9,这样列式,对吗?”,进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几条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号才能先算。 教师小结:因为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让学生独立计算: (29+25)÷9 请三位学生板演,引导说说算法。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讨论“29+25÷9,这样列式,对吗?”,进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几条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号才能先算。

教师小结:因为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让学生独立计算: (29+25)÷9 请三位学生板演,引导说说算法。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出示练习题,组织学生完成。 1. 比一比,算一算。 16+24÷8 18-9×2 30-6÷3 (16+24)÷8 (18-9)×2 2. 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1 7×9-7〇7×7+7 30÷5+1〇30÷(5+1) 9-2×4〇(9-2)×4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今天,我们帮助笑笑他们解决了坐船过河的问题,回想一下,你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