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琵琶教学

浅谈幼儿琵琶教学
浅谈幼儿琵琶教学

浅谈幼儿琵琶教学

琵琶是我国古典的民族乐器,它古朴、典雅,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群众性。琵琶教学目前在幼儿园还是一个新课题。在近几年的琵琶教学中,我经过大胆尝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幼儿的琵琶教学法,促进了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和琴艺水平的提高。

一、创设意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学习琵琶对幼儿益处很多,不仅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而且能使他们手指灵巧,胆大心细。但幼儿学习琵琶并不那么简单,要使他们持之以恒就更不容易了。每次上课前,我演奏一段幼儿熟悉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曲子让他们欣赏,从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乐曲的意境之中。如每次给新生上第一课,我都演奏《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曲子。小朋友们听到熟悉的曲调后,都和着拍子轻轻地哼唱。弹完后,我就启发他们:要是这么美妙的乐曲,能由你们自己的小手弹出来,该多好!一下子,幼儿对琵琶就产生了兴趣。

我又带着幼儿从玩开始,了解琵琶。如认识四根弦的高低音时,我模仿鸟鸣、牛叫声,让幼儿辨别。“鸟叫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是细细的、高高的。”“牛叫的声音是什么样

的?”“是粗粗的、低低的。”幼儿从玩中记住了四根弦的音高和位置。学习音阶练习时,我又跟他们玩上楼梯游戏。这样从玩开始,幼儿就不会把学琵琶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于接受

的游戏。当他们在游戏中发现自己也能弹出好听的乐曲后,兴趣就会巩固并增强。

二、情感交融,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音乐感受力,是指幼儿在听音乐时,不仅能感受音的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情感,并由此产生共鸣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情感交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让幼儿体验音乐,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琵琶弹奏技能。如我在示范演奏《小放牛》这首曲子时,就将放牛娃的童稚、顽皮,尽情地表现在脸上。演奏完后,我把乐曲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然后对照乐曲,告诉他们哪段是表现放牛娃可爱的,哪段是表现放牛娃顽皮的,让幼儿真正地理解曲子,并将这些感情融入到他们的演奏中。在《小猫钓鱼》的演奏中,我还因势利导,启发幼儿:学琵琶也跟钓鱼一样,如果三心二意,就永远没有收获。这样,幼儿不仅从演奏中了解了音乐,也学会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因人制宜,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

幼儿在学习琵琶的过程中,由于各自的天赋不同,对琵琶技能技巧的掌握也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进步很快,有的感到吃力。为了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我把他们按学习情况分成三个组,因人施教,并与家长密切配合,给每个幼儿制定了总的培养目标和各阶段具体目标。为了配合教学,我还编写了一本《少儿琵琶入门》教材,选编的练习曲目都是幼儿常听

易记的,还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编配了难易程度不同的曲目,使弹得好的幼儿能“吃得饱”,因而进步更快;对中下水平的幼儿,布置适当、适量的作业,使他们既消化得了,又有新长进。

此外,我还注意培养幼儿的舞台实践经验,定时召集家长举办一些小型的学习汇报演奏会,增强幼儿的表演意识,并让他们在表演中给自己找差距,从而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同时,在幼儿园和其他一些单位举办文艺演出会之际,我也要求幼儿积极报名,使他们从小树立竞争意识。

通过学习琵琶,不仅提高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音乐素质,而且陶冶了他们的性情,使其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对《琵琶行》的赏析

对《琵琶行》的赏析 琵琶行 赏析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深秋。白居易 时年四十五岁,在江州任司马。州司马是州刺史的佐官,掌管军事,但白居 易此时是有虚职而无实权。白居易无辜遭贬江州司马后,开始还恬然自安,与三 五知己登山游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浔阳江头,他遇到一位来自京都、漂泊江 湖的琵琶女,往还之际,顿生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感。这首长篇叙事诗,正是有感 而发。正如《唐宋诗醇》所说:“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 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情哀以思,其辞丽以则。” 读这首叙事诗,不能忽略序言。序言不仅交代了时间、背景和写作原因,而 且巧妙地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为我们准确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起到了提示作用。 序云:“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船中夜弹琵 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 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 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 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实际 上,这首长诗共六百一十六个字,“二”当为“六”字的传刻之误。宋人戴复古 在《石屏詩集》卷一《琵琶行》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百十六字。” 诗题又作《琵琶引》。琵琶,弹拨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 传入中国。 发展到隋唐, 已成为非常流行的乐器, 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 都常有它。作为文化范畴内的琵琶,从它问世之日起,就往往与伤悲事件相联。 “行”和“引”,都是古乐府的诗体,与“歌”体相近,故常称歌行体。 句解: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开篇首句, 只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时间(夜)、事件 (送客)全部概括其中,言简而意明。后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 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矣”,在这里,秋夜 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从景中委婉传出。“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一
1 / 12

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1).

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1) 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舞蹈动作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如古语所谓“心声”、“心华”,佛语所谓“心水”、“心波”所构成的心貌、心境,传介于艺术化了的形体动作,便成之为人类艺术思想及其情感内涵的载体——舞蹈。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作为一名少儿舞蹈的教育及创作工作者,笔者认为: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这就需要儿童舞蹈创作者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一、童心纯真,富于幻想唐代刘长卿有诗句云:“心镜万象生”;即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生存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天生的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景物。儿童清新烂漫,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爱天空中游弋飞翔的小鸟、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帆影,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等等特点。因此儿童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是创作儿童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努力把握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析儿童微妙的心灵内涵,儿童舞蹈创作者便会得到无竭的启示,便会从在成人看来无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儿童情趣的舞蹈形象来。二、夸张与变形的舞蹈语言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启迪,但它所提供的艺术图景却远比生活更突出,更鲜明、更感人。美学家朱彤说:“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在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与夸张,正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基于这一特征,儿童舞蹈的创作,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显现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艺术境界。“夸张是创作的基本法则”(高尔基语)。只有创作者真正走进孩子们那极富感染力的内心世界,才会凝炼成在美好生活基础上夸张变形的属于少年儿童心花吐绽的少儿舞蹈语言。但夸张与变形不能忽略形象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所要达到的艺术形象。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将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变形,从对逻辑规定的质实的超越达到形象神

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教育学部09级学前教育专业姓名:赵玉婷222009305210065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国《幼儿教育纲要》指出:教育者根据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在受教育的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对儿童施加各种有益的影响,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二)、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 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三)、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着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摘自百度百科]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原理对小朋友进行的潜能开发课程。其中包括:音乐聆听游戏、音乐语言游戏、音乐节奏快车、音乐小舞曲、音乐热身游戏、音乐歌唱游戏、乐器玩玩看、音乐律动游戏、音乐回声游戏等众多奥尔夫音乐经典内容。幼师们再也不用担心如何去上奥尔夫课了。 教案具体活动样本如下: 小班音乐活动一《粉刷匠》 老师接待工作: 课前两分钟接待小朋友进入活动室,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及家长。配课教师负责接待,主课教师引导小朋友进入活动室做准备活动。 音乐活动环节: 一.音乐活动名称:《粉刷匠》 二.音乐教学目标: 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三.音乐教学重点: 1.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四.音乐教具准备: :《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再见歌》 2.乐器:节奏棒 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 五.音乐教学内容: 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5分) 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 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 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 B.音乐聆听游戏(10分) 1.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应例如:(老师)××××│×××(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 贝贝贝贝在哪里 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 2.音乐问候 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 例如:(老师)唱:1 23 4︱5-︱5 43 2︱1-‖ 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们好

浅谈幼儿琵琶教学

浅谈幼儿琵琶教学 琵琶是我国古典的民族乐器,它古朴、典雅,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群众性。琵琶教学目前在幼儿园还是一个新课题。在近几年的琵琶教学中,我经过大胆尝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幼儿的琵琶教学法,促进了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和琴艺水平的提高。 一、创设意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学习琵琶对幼儿益处很多,不仅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而且能使他们手指灵巧,胆大心细。但幼儿学习琵琶并不那么简单,要使他们持之以恒就更不容易了。每次上课前,我演奏一段幼儿熟悉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曲子让他们欣赏,从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乐曲的意境之中。如每次给新生上第一课,我都演奏《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曲子。小朋友们听到熟悉的曲调后,都和着拍子轻轻地哼唱。弹完后,我就启发他们:要是这么美妙的乐曲,能由你们自己的小手弹出来,该多好!一下子,幼儿对琵琶就产生了兴趣。我又带着幼儿从玩开始,了解琵琶。如认识四根弦的高低音时,我模仿鸟鸣、牛叫声,让幼儿辨别。“鸟叫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是细细的、高高的。”“牛叫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是粗粗的、低低的。”幼儿从玩中记住了四根弦的音高和位置。学习音阶练习时,我又跟他们玩上楼梯游戏。这样从玩开始,幼儿就不会把学琵琶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于接受的游戏。当他们在游戏中发现自己也能弹出好听的乐曲后,兴趣就会巩固并增强。 二、情感交融,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音乐感受力,是指幼儿在听音乐时,不仅能感受音的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情感,并由此产生共鸣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情感交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让幼儿体验音乐,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琵琶弹奏技能。如我在示范演奏《小放牛》这首曲子时,就将放牛娃的童稚、顽皮,尽情地表现在脸上。演奏完后,我把乐曲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然后对照乐曲,告诉他们哪段是表现放牛娃可爱的,哪段是表现放牛娃顽皮的,让幼儿真正地理解曲子,并将这些感情融入到他们的演奏中。在《小猫钓鱼》的演奏中,我还因势利导,启发幼儿:学琵琶也跟钓鱼一样,如果三心二意,就永远没有收获。这样,幼儿不仅从演奏中了解了音乐,也学会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因人制宜,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 幼儿在学习琵琶的过程中,由于各自的天赋不同,对琵琶技能技巧的掌握也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进步很快,有的感到吃力。为了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我把他们按学习情况分成三个组,因人施教,并与家长密切配合,给每个幼儿制定了总的培养目标和各阶段具体目标。为了配合教学,我还编写了一本《少儿琵琶入门》教材,选编的练习曲目都是幼儿常听易记的,还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编配了难易程度不同的曲目,使弹得好的幼儿能“吃得饱”,因而进步更快;对中下水平的幼儿,布置适当、适量的作业,使他们既消化得了,又有新长进。 此外,我还注意培养幼儿的舞台实践经验,定时召集家长举办一些小型的学习汇报演奏会,增强幼儿的表演意识,并让他们在表演中给自己找差距,从而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同时,在幼儿园和其他一些单位举办文艺演出会之际,我也要求幼儿积极报名,使他们从小树立竞争意识。 通过学习琵琶,不仅提高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音乐素质,而且陶冶了他们的性情,使其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2019-2020学年

教育总结_浅谈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教育总结:浅谈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教育总结:浅谈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我们实施《指南》的过程中,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孩子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保持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从而为孩子一生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极其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兴趣是孩子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也是孩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乐于去做、去探索、去发现、去钻研,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孩子感兴趣的事,只要不危及孩子的安全、健康、不违法,就要让孩子大胆地去做,并积极地加以引导、鼓励和支持。 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我们应从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那种单纯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发生在同事身边的真实事例,使我感触颇深:同事的外甥小的时侯是个能说会道、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可是由于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对于孩子的要求、兴趣不能加以正确地引导、支持和鼓励,而是让孩子根据家长的意愿,沿着家长铺设的道路前进,否则就轻则呵斥,重则打骂。致使孩子长大后成了一个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愿表达自己、凡事沉默以对的人,父母后悔莫及…… 孩子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正是因为父母漠视于孩子的兴趣、要求,孩子的请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而是被一次又一次地抹杀,长此以往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愿望说出来也没有用,不但得不到满足,反而会换来父母的呵斥、责怪,因此拒绝和父母沟通。错误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致使孩子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而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也要时刻反省自己,找出自己在教育中的欠缺与不足,不断充实自己,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孩子茁壮成长。 二、从一日生活的环节出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我们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幼儿自主参与、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1、合理利用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孩子们自由创作、自由发挥、自由探索、自由发现的小天地,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又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各种区域活动材料以其丰富多彩、直观、形象、富于操作性而深受各年龄段孩子的喜爱。 因此,教师要抓住幼儿这一特点,从幼儿实际出发,设定一些直观、新颖、安全、简便、又易于幼儿操作的区域活动项目。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在区域活动中养成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例如:通过积塑区的拼插活动,可培养孩子大胆想象和创造的能力;通过图书区可培养孩子安静看书、认真专注的良好习惯;

《琵琶行》网上教学心得

《琵琶行》网上教学心得 诗文,尤其是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思、中华精神的体现。字不虚设,句有章法,学习古诗文不仅是文学样本的借鉴,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的吸取,更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这些诗文以优秀的文化的传承塑造着国人的品格。 然而由于字词的艰涩,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脱离,大量的背诵和机械的翻译,让学生常常对古诗文敬而远之。 这次疫情所迫,网上授课成了一种普遍形式,网络的便捷和资料的丰富,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改进的契机。高一语文组合作交流探讨,积极适应新形势,大家由不会直播到熟练运用,由单方面的老师传授到活跃的师生互动,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我们对《琵琶行》这首古诗教学也有了新的尝试。 利用进直播间候课的时间,我给学生们放了去年网络上十分火爆的,由奇然、沈谧仁改编的高考必备篇目《琵琶行》歌曲,优美时尚的旋律一下吸引了学生,其实我放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换一种形式,容易背诵。下课我又顺势留了一个作业:把自己录好的歌传给各位老师,下次上课时全年级直播分享。 我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靠传承,一个学校的文化也要传承。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氛围,要由一代一代的学生传承下来,才能形成一个学科乃至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出于这个目的,下课后我收集了上届毕业生马伯昊和化美琪的作品,准备用它们示范激趣。

而这届00 后也真的让我有些刮目相看,他们自信,敢于表现自己,晚上我便收到了学生们用” 全民K 歌”配音演唱的作品,很用心,也很有水准。 这些回馈让我认识到,学生们不是不喜欢诗文,而是对传统的死板的学习形式没有兴趣,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些形式来接触这些经典的诗文呢? 记得原先抖音上看过一些 《琵琶行》舞蹈视频,非常的优美古典,于是我去搜集。事情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汪洋的网上视频,想要找出唯美的,时长合适的,适合学生的,能够下载的视频太难了,一两个小时过去,可能也只能找到一两个能用的。但在学生认可的那一瞬,我觉得这都很值得。 我还认为诗歌的学习是日夜浸淫,熏陶渐染的。平时我就让儿子背些古诗文,让他感受古典文化优美的韵律和如画的语言。在学《琵琶行》前,我让他利用三天背诵了全文,所以我灵机一动准备了两个视频,一个是我任教的 2 班的背诵小达人张文润的2 分19 秒的背诵视频,一个是由我9 岁儿子当天录制的 2 分20 秒的背诵视频,我要让它们激发高一全体学生来速背挑战,以此来完成诗文教学的另一个目标 背诵 第二节课上课前,我把学长学姐以及同学们的作品和两个视频展示给同学们,学生们果然兴趣大增。对话面板上是学生们打上来的一行行的字,有的说:牛啊!好听! 有的说:我们班的。我也想试试! 有的说:我都念不溜,怎么那么快呀?我老了,现

浅谈幼儿园舞蹈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98465583.html, 浅谈幼儿园舞蹈教学 作者:刘莉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1年第07期 摘要: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围绕幼儿兴趣、音乐、教师素质等因素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在幼儿园如何更好地开展舞蹈教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兴趣;音乐;教师素质;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7-0199-02 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件好的舞蹈作品,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与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现结合近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兴趣”“音乐”“教师”等因素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兴趣是前提 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它要求舞者有良好的体形和必要的舞蹈条件,这样就势必要坚持练功,而舞蹈基训又是那么乏味、单调、枯燥,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远离了舞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应注重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幼儿,兴趣更是可以吸引他们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幼儿集中注意,在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帮助幼儿踏上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幼儿铺下这块奠基石,和孩子们共同打造这把成功之门的钥匙,让他们走向成功、体验快乐。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舞蹈的潜力,如幼儿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听到进行曲马上会学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起步来。幼儿对常接触的熟悉的形象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这种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欲望不持久易转移,所以老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创造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地发展。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教他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花开》、《树叶飘飘》、《小鸟飞》、《小蜜蜂忙采蜜》等。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浅谈韵律活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韵律活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颍上县古城镇樊马小学:绳娟 “动作”是婴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在音乐活动中,要感受音乐的节奏,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更是离不开动作韵律活动,也就是各种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这正是幼儿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它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一、增强节奏感 要培养、发展、增强幼儿的节奏感离不开身体动作。韵律活动是增强节奏感的一条重要途径。 讲到音乐中的节奏,也就是自然含有流动、起伏的意思。音乐中的节奏总是和节拍并存、密不可分的。音乐中正因为有节拍,声音才有强弱之分,正由于有节奏,声音才有长短之分。因此,一般讲到音乐的节奏也就是指音乐的声音是在强弱轮流交替中平稳而又有起伏地向前流动。讲到音乐的节奏感,也就不是指一般的感觉,正如有人总结出的,这就是指对音乐中声音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等抑扬缓急的音乐表现手段的感受能力与表达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之一。人类最原始的一些音乐活动就是从节奏活动开始的。人们拍手、踏脚或用棍子打击木头弄出一些有规律的声音使跳舞的人动作协调、情绪更高。以后棍子与木头由打击乐器所代替。随着旋律的不断发展、复杂,才逐渐出现了管乐器、弦乐器,以及和声的理论。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有人说“如果旋律是音乐的血液,节奏则是心脏的跳动或是脉搏,它推动着血液的运转。”可见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它是音乐的核心,没有节奏也就不可能有音乐。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节奏感的培养应放在重要地位。节奏感强的幼儿无论学唱歌、舞蹈、打击乐或倾听音乐都会更为有利。 如何比较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呢?通过身体动作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音乐会上,无论是听众或是演唱者,都会有一些外部动作,如点头、摇动身体、轻叩手指、脚打拍子等,显示出他正在感受着音乐的节奏,即使在一些极其安静严肃的场合中欣赏音乐,不宜作

奥尔夫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并不是我的目的,音乐是我达到散发心灵力量的一个手段罢了!”《纲要》精神告诉我们:“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由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形成与发展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以歌唱、吟唱童谣、拍手、跺脚、舞蹈与游戏等来知道孩子对音乐的了解与喜欢,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它的主要形式有:语调节奏、歌唱、身体乐器、即兴创作。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对孩子内心世界发展的关注,在轻松的学习中,孩子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的行为、语言、器材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那么对于乐感、表演及语言文化就能够更轻松自然地掌握,并且牢牢记住。在课堂上,孩子用小鼓模仿夏天的雷声,用碰铃击打出春天的细雨,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演绎节奏。奥尔夫音乐给孩子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有趣的奥尔夫音乐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乐趣。 二、音乐活动选材应贴近幼儿生活 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天性”“儿童是音乐活动的源头,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的建构应充分尊重幼儿,促进幼儿个性的自主发展。幼儿教师必须研究和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将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和内容纳入到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去。实践证明:奥尔夫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在上课时进行,也可以在幼儿进园后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使幼儿经常生活在音乐环境之中,通过合理地安排,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还有利于各个活动环节过渡紧凑,避免教师过多的说教,同时能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 三、音乐活动组织应渗透幼儿一日生活 在如今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一般传统模式都是把一节音乐课的内容局限于一节或者两节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既浪费时间,也无法真正让幼儿记住学会。其实,音乐可以贯穿于生活的每个环节,打破音乐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将这些教学内容分散到一日活动中去,在各个环节中渗透音乐内容,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1. 奥尔夫音乐与区域活动相结合,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要将奥尔夫音乐与幼儿的区域活动相结合。区域活动中心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小舞台,教师可以在小舞台里播放奥尔夫音乐,让孩子们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古诗内涵及绘本故事内容,并在活动中将它们表现出来,体验音乐旋律的无限乐趣。教师还可以提供奥尔夫音乐活动中的图谱、图片、节奏卡,向幼儿展示,以巩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这样,孩子们不但在音乐区感受到音乐的欢乐,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 奥尔夫音乐与早操、户外活动的完美结合 现在大多数幼儿园的早操音乐都是比较符合大众口味的节奏欢快的流行音乐或者儿童歌曲,如将奥尔夫音乐融入幼儿的体操锻炼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蝴蝶与毛毛虫》的音乐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在音乐形象中,幼儿从一条条毛毛虫变化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蝴蝶,他们挥舞着美丽的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我国幼儿劳动教育浅析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我国幼儿劳动教育浅析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作为创造世界、创造未来的根本,教育更应与其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希望孩子能出类拔萃、成龙成凤夙愿地驱动下,很多家长都日趋重视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往往忽视了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 蒙特梭利教育体系认为: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代替、限制动作技能的发展不利于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实践也证明了在幼儿期适时开展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锻炼,不但能促进幼儿肌肉、骨骼等发育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而且还能将在动手、动脑的反复实践中所获得知识、成功体验等“迁移”到其它教育领域,从而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能干、懂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关幼教专家也认为,3-6岁幼儿天生具有学习出初步知识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们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由此可见,幼儿劳动教育在幼儿初步知识教育阶段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据调查,在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中,尤其是农村幼儿基础教育过程中,由于长期忽视幼儿劳动教育,大多数幼儿普遍存在以下

几方面缺陷:首先、劳动意识薄弱;其次、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弱;第三、个人行为习惯混乱;第四、情商意识薄弱等。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均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动手能力等教育。这对我们而言,无疑是提出了挑战。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我们的孩子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如何加强幼儿劳动教育才能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 为此,本人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结合农村基础教育实际及幼儿身心特点,针对幼儿劳动教育课特整理提出以下观点。 一、劳动教育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前幼儿不仅是一个整体,而且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整体,是需要发展的人。对幼儿来说,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独立性、探索性。而人的主体性是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幼儿的活动无非是动手操作和与人的交往,劳动教育充分体现了这两种活动的特征。如幼儿通过穿衣穿鞋、整理东西等劳动,满足了幼儿的自身需要,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外出参观、参加社会劳动等都能使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发展。 2、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学习要适合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顺序。瑞士教育

幼儿舞蹈教学的指导方法

幼儿舞蹈教学的指导方法 【摘要】舞蹈是幼儿园艺术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一种形式。幼儿受到自身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知识经验等的制约,需要成人通过游戏等多种方式使其初步体验舞蹈。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艺术教育指导方法 舞蹈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国伟大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大凡健康的幼儿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学习,他们本能地会唱唱歌,会表现舞蹈的韵律,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随机性地去观察、引导孩子,这样来自于大自然、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孩子才会表现出特殊的兴趣与情感,从而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提高能力,丰富孩子的生活。那该如何使得幼儿舞蹈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注重活动的过程,强调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舞蹈教育向积极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角度出发呢?我在实践中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理解、感受舞蹈作品 1.1 理解、感受舞蹈作品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因此理解、感受舞蹈作品必须以感性认识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更多地依赖于直观的、生动的、鲜明的形象。而教材中有的舞蹈,如《采茶》等只有曲调,没有歌词,只有笼统的标题,幼儿不理解动作代表的意思,以及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比较孤立、缺乏趣味性,幼儿不易记住动作顺序。幼儿学习时只会模仿地做出一个个动作,思维、想象不活跃,面部表情僵硬,不知道所表达的内容。这样的舞蹈作品在幼儿眼前不是直观可见的实物形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想办法,让幼儿通过视觉直观和听觉直观的共同感知活动,伴随着启发性、形象性的语言,为幼儿提供想象的内容,让幼儿感知、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形象。这样幼儿才能逐步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才能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感受作品,幼儿的感受力提高了就会表现舞蹈内容了。 在引导幼儿感知舞蹈作品时要注意,要充分利用幼儿观察的敏锐性。老师提的问题要有目的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敏锐性。每次让幼儿感受都需要有要求,而且只能有一个要求,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紧张的状态中。开始提的问题要提笼统的大问题,逐步提小的问题,因幼儿感受力发展的规律是对作品先有一个笼统的整体的感受,反复的欣赏就能有进一步的感受,欣赏越多,感受得越细微、越深入、越全面。如:《新疆舞》时,开始的第一、二次欣赏老师的表演后,我便开始提问:“你看到老师做了什么动作?”第三、四次欣赏又再次提问:“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是怎么做的?”第五、六次欣赏后又提问:“什么时候变成双圈?什么时候又回到原位?怎么变的?用什么动作变的?”同时提的问题更要精确。只有这样,通过我们的引导孩子的表现才会是准确的、丰富的。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398465583.html,)/论文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小编收集了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一】【摘要】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也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音乐氛围方法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增强幼 儿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表现“美”的内涵,从而使幼儿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之美”。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和体会音乐之“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所以,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就幼儿音乐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幼儿的音乐情趣 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

情趣。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小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如《走路》。中大班可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做游戏,如《谁的尾巴灵》。幼儿 在听听、动动、说说中,培养和发展了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另外,在选取音乐教材时,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 二、选择适当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因此,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教材的趣味性,如《大马告诉我》、《郊游》、《加油干》这些有趣的教材,幼儿特别喜欢;其次考虑的是教材的多样性,有民族风味的《北京的金山上》、《小牧民》、《送你一朵玫瑰花》、《瑶族舞曲》,有地方风味 的《小看戏》、《喜洋洋》、《拔根芦柴花》,有外国风味的《土耳其进行曲》、《水仙花圆舞曲》,最后考虑的是教材的难易度,也就是说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教材,如果教材太难,幼儿学习困难,必然会失去参与活动的信心和兴趣;反之,幼儿一学就会,就感到没劲。所以,每次制定教学计划我们都遵循这几个原则,让幼儿由易到难逐步增强对打击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幼儿园音乐教学对于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开放性与先进性对幼儿园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借鉴,可以很好地激发起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幼儿园教学;应用 幼儿园是一个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机会的空间,是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与思想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指导者。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强调对学习者的情感培养,以及对创造能力的挖掘,从而使感性与理性平衡地发展。本文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内涵的分析,对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 1.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育理念 原本性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应该与动作、语言紧密地结合,而不是单纯的音乐本身。原始的音乐需要人作为演奏者的

参与,而不是作为听众。原本的音乐更加地贴近自然,可以充分地使人体验与学习音乐,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儿童。通过对儿童进行原本音乐的教育,来达到综合提高儿童音乐、舞蹈、语言的目的。 2.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与语言结合、教学与动作结合以及运用奥尔夫乐器进行教学。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定的标志。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将语言教学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语言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及创造力,对于音乐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动作的教学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也有很多的体现,通过舞蹈或声势与音乐的结合来对幼儿的节奏感以及音乐欣赏能力进行提高,同时还能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与反应力。另外奥尔夫教学法中奥尔夫乐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操作简单的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可以充分地激发起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3.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育特色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学应从游戏中入手,通过即兴的教学来引导幼儿对音乐做出反应,通过即兴的节奏来培养幼儿的听力和音乐创造力。实践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通过幼儿亲自实践来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浅谈幼儿的合作与分享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浅谈幼儿的合作与分享 小表弟维维在玩水枪,小外甥阿俊来了。阿俊也想玩水枪,说:“小舅舅,让我玩一会儿吧!”谁知小表弟高高地举着水枪,说:“不行,这是我的,我不让你玩。”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有些家长不当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从而使大部分的孩子养成了那种自私、专横、不谦让等不良情感。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与分享,为什么要合作与分享。其实,合作与分享是儿童社会交往中的一种重要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座里程碑,如何让幼儿学会合作与分享呢,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同伴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们引导孩子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协调配合,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合作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如:大部分的幼儿都喜欢荡秋千,有一次,小静争着不让其它小朋友荡,我说:“小静,你喜欢荡秋千吗?明天还想不想再荡秋千呀?”她弯着头开心地说:

“想呀!”“那你今天不让小朋友们荡,明天小朋友也不会给你荡的呀,那样好不好?”“不好!”“所以大家要轮起来荡,每人荡十五下好吗?”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通过合作,分享到了快乐。又如:幼儿经常会带许多的水果和面包饼干等在园里吃,没带的小朋友看见别人吃有时会很想吃,这时,我对小朋友们说:“你的东西好吃吗?”“好吃!”那让喜欢你的东西的好朋友也一起来分享它的美味,让她下次也带好吃的东西给你吃,好吗?“幼儿都非常乐意把自己的”好东西“分给旁边的小朋友。这样久而久之,使孩子们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 二、在师生互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小班幼儿喜欢具体、生动色彩鲜明的形象,老师布置教室的时候,他们都喜欢围者看,好奇的用小手摸摸,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我尊重了他们的选择,让他们排好队看,但要与老师合作,要求每个小朋友在规定的地方看,不能走近去摸,幼儿见老师允许他看了,虽然有规定,但还是很开心地说说笑笑。又如:墙面布置中”镜子里的我“,师生通过画画、贴贴、剪剪、印手印等共同创作完成了一片美丽的”小手大树“,而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有关的物品来,如:照片、

少儿琵琶入门兴趣的培养

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其丰富的演奏技巧与表现力,被誉为弹拨乐之“王”。它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技法繁多,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广泛应用于专业民族管弦乐队及群众自娱自乐的业余活动中。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琵琶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工具也越来越普及。 一、少儿学习琵琶存在的难点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及影响力的推广,很多家长从孩子的学龄期开始培养孩子的艺术素质,不少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学习琵琶,开始学习时,往往受好奇心的影响,对乐器的形状、结构、音色、演奏方法等处处感觉新鲜,学习兴趣很高。但这种兴趣只能是昙花一现,不能持久。坚持不懈地练琴,这不仅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毅力,更要有一定的耐力,很多学生往往因为坚持不下去而自己淘汰自己。加之琵琶左右手技法繁多,特别是右手“弹、挑、轮指”等指法很难使学生对指法中“放松与用力”①熟练掌握。以及多数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不了解等问题,因此,要想让少儿坚持并喜欢学习琵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如何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方法培养孩子喜欢学习琵琶,并对其产生兴趣,至关重要。 二、了解少儿心理,通过具体方法培养其学习琵琶的兴趣 (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我们今天所谈到的少儿琵琶入门也就是琵琶的启蒙教学,它是琵琶的基础教育。启蒙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启蒙时的基础教学至关重要。②首先,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并具有较正确的演奏方法,不然会“误人子弟”和“谬种误传”。第二,要有耐心,教师所面对的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孩子们在这一时期所听到的和学过的语言及知识是极其有限的,而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及阅历是远远大于孩子们的,所以教师再讲授这些最基础的知识时面对孩子一定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有耐心地讲解给学生。第三,教师要有赤子之心。“③赤子”即初生的婴儿。赤子 在这里就是形容那些活得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童心的人。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让自己的心简单些,年轻些,融入到孩子们中。所以说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丰富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精神力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的投入,即使有过硬的演奏技能,也很难打动学生的心。课上要忘掉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是他们的朋友、他们中的一员、他们的小伙伴。学生对你没有一种敬畏,而是亲近,他们自然地牵着你的手,对你撒娇,下课时对你依依不舍,可见情感是教育与被教育者心灵的桥梁。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诚,以激动人心的情感投入时,才能真正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达到“动之以情,以情激趣”的效果。另外,尝试与他们重新“开始”一起学习,重新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发现新问题,即所谓的“教学相长”,教师也得到了长进。第四,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及音乐教学理论修养,可以更准确、生动的结合各种知识,表达自己的教学内容。 (二)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琵琶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学生对音乐是否有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趣。要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音 乐的兴趣,就要使“趣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参与中寻得乐趣。 (三)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艺术教育是具有审美功能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生理的特征,大量收集孩子们喜欢的儿童歌曲,如《小星星》、《铃儿响叮当》、《蜗牛与黄鹂鸟》等,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很多孩子也喜欢上流行歌曲,可以把它们改编成用琵琶指法演奏的乐曲,让孩子们在即爱听的同时又喜欢演奏。 (四)教学语言要生动 琵琶的教学语言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学性语言,第二类艺术性语言,第三类感觉性语言。 ④ 我们通常对孩子 们采取的是艺术性语言和感觉性语言。例如:“在讲解‘弹' 浅谈少儿琵琶入门兴趣的培养 张琳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摘要: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在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史上,琵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琵琶入门学习演奏技法的重点在于右手的指法,右手演奏时如何放松,用力更是其难点。由于“琵琶上手难”以及琴童低龄化的特点,少儿入门学习存在不少困难,通过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激发少儿学习琵琶的兴趣,并使孩子们从学习琵琶的过程中带给他们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培养;少儿心理;审美;趣味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1-0264-02 Vol.33No.1 Jan.2012 第33卷第1期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2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