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也称Bell麻痹,是

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国外报道发病率在(11.5-53.3)/10万。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临床

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

识别的继发原因。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

减少并发症。

诊断

一、临床特点

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

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

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3)注意寻找是否存在

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特别是脑桥小脑角区和脑干),如眩晕、复视、

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听力下降、面部或肢体感觉减退;是否存在耳科疾病的

表现,如外耳道、腮腺、头面部、颊部皮肤有无疱疹、感染、外伤、溃疡、占

位性病变等;注意有无头痛、发热、呕吐。(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

1.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可以发现患侧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发病1-2

周后针极肌电图可见异常自发电位。面肌瘫痪较轻的患者,由于通常恢复较好,一般不必进行电生理检查。对于面肌完全瘫痪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行神

经电生理测定,在发病后1-2周进行测定时,可能会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指导

意义。当面神经传导测定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不足对侧10%,针极肌电图检

测不到自主收缩的电信号时,近半数患者恢复不佳。

三、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通常3d左右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

液分泌异常。

3.排除继发原因。

四、鉴别诊断

在所有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70%左右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左右为其

他病因所致,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结节病、Mobius综合征、糖

尿病周围神经病、脑炎(真菌、病毒、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莱姆病、中耳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梅毒、脑干卒中、面神经肿瘤、皮肤肿瘤、

腮腺肿瘤以及面神经外伤等。

对于急性起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瘫,在进行鉴别诊断时,主要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寻找有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典型的特点。当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发现可

疑的其他疾病线索时,需要根据临床表现评估实验室检查的价值,确定是否需

要开展相关针对性的检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典型表现包括:双侧周围性面瘫;既往有周围性面瘫史,再次发生同侧面瘫;只有面神经部分分支支配的肌

肉无力;伴有其他脑神经的受累或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对于发病3个月后面肌

无力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的患者,也有必要进行神经科或耳科专科的进一步评估,必要时行磁共振成像或高分辨率CT检查。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16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预后。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

尼松龙口服,30-60mg/d,连用5d,之后于5d内逐步减量至停用。发病3d后

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通常

较好,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对于面肌瘫痪严重者,可以根

据情况选择。

2.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

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获益,特别是对于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但不建

议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或伐西洛韦,如阿昔洛

韦口服每次0.2-0.4g,每日3-5次,或伐昔洛韦口服每次0.5-1.0g,每日2-3次;疗程7-10d。

3.神经营养剂:临床上通常给予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和维生素B1等。

二、眼部保护

当患者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时,应重视对患者眼部的保护。由于眼睑闭合不拢、瞬目无力或动作缓慢,导致异物容易进入眼部,泪液分泌减少,使得角膜损伤

或感染的风险增加,必要时应请眼科协助处理。建议根据情况选择滴眼液或膏

剂防止眼部干燥,合理使用眼罩保护,特别是在睡眠中眼睑闭合不拢时尤为重要。

三、外科手术减压

关于外科手术行面神经减压的效果,目前研究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有效,并且手术减压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减压的时机、适应证、风险和获益仍不明确。

四、神经康复治疗

可以尽早开展面部肌肉康复治疗。

五、其他

在国内临床上,经常采用针灸和理疗等方法来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但是不同的专家对针灸和理疗的疗效和时机尚持不同意见,还需要设计更加严格的大样本临床试验进行证实。

预后

大多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2-4周开始恢复,3-4个月后完全恢复。在面肌完全麻痹的患者,即使未接受任何治疗,仍有70%在发病6个月后也可以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可遗留面肌无力、面肌联带运动、面肌痉挛或鳄鱼泪现象。

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原因的分析与方法

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原因的分析与方法 [摘要]分析了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的原因;提出了可能导致面瘫后遗症的因素。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双侧取穴,注重手法,刺激适度,慎用激素等方面,对防治面瘫后遗症进行了探讨。 [主题词]面瘫/针灸疗法 面瘫又称“ 僻”“口眼歪斜”,相当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症。针灸治疗面瘫临 床报道很多,疗效亦比较确切,但也有一部分面瘫患者,不能完全恢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笔者就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的原因及如何提高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作一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1无效病例的原因分析 1.1病程较长 通过680例面瘫患者的病程与疗效关系分析,提示病程愈短,痊愈的希望愈大;病程愈长,则完全恢复的可能性愈小。将无效病例与痊愈病例的病程进行对照,用“大数定律”进行计算后,痊愈率随着病程的增长单调下降;而无效率随着病程的增长单调上升,说明了发病后就诊时间愈早、痊愈率越高。无效病例多与病程较长,或早期治疗不当,贻误了治疗时机有关[1]。对病程较长,但尚未出现口眼联动等后 遗症的患者,可采用双侧取穴施治;患侧酌情选取地仓、颊车、颧 、下关等穴透穴深刺,采用“拽拉行气”手法[2],可加速病情恢复。 1.2病情较重 根据发病程度、面肌静止时的张力及主动运动情况,分为重型、中型、轻型三类,通过临床分析表明[3],病情愈重,痊愈的可能性愈小;病情愈轻,痊愈的可能性愈大。病情的轻重,与病变损害部位有密切联系: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和以上部位,临床体征明显,多属重型;损害在镫骨肌或鼓索部位,多属中型;病变在茎乳孔以下,较为单纯的面神经炎,多属轻型。我们认为面神经麻痹起病的轻重,标志着面神经变性的程度。在发病时,面神经呈水肿状态,髓鞘或轴突已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在茎乳孔和鼓索部位的神经最为显著,部分病人乳突部和面神经管的骨细胞也有变

面瘫的穴位注射疗法

面瘫的穴位注射疗法 面瘫通常是指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损害,引起该侧面肌瘫痪。本病中医古代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歪嘴风”。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一取穴:合谷、下关、地仓、太阳、阳间、颊车、颧髎、外关。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2ml。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每次选4个穴,每个穴位注射0.5ml,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二取穴:患侧瞳子髎、地仓、颊车、下关及对侧合谷穴。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 (5ml)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1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1ml。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瞳子髎、地仓、颊车取斜刺法,下关、合谷直刺。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三取穴:患侧地仓、颊车、牵正、阳白、太阳及健侧合谷穴轮流。用药:复方牵正注射液(当归、全虫、白附子、僵蚕、蜈蚣)。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

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每日1次,每次3穴,每穴位注射0.6ml。面瘫穴位注射疗法四取穴:臼间穴(位于口腔内上下大臼齿间的后壁黏膜处)。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2ml,并据症加用:患侧乳突后自发性疼痛或压痛者发作期加入山茛菪碱注射液10mg,静止期加入加兰他敏注射液1~2mg;面肌抽搐连动者加入辅酶A100U。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针尖与耳垂平行,于“臼间”穴处刺入,深约1寸,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之后用乙醇棉球压迫,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继续第2疗程,隔日1次。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五取穴:穴位第一组阳白、攒竹、印堂、四白、太阳;第二组四白、迎香、颧髎;第三组地仓、颊车、大迎、承浆、人中。用药:地塞米松注射液1ml+维生素B12注射液1OOμg。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

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对于面瘫这一疾病,你应该不会陌生,那么周围性面瘫是什么呢?其实很容易就会让人想到应该就是属于面瘫的一种吧,没错,周围性面瘫就是面瘫的一种,既然名字都不相同,那么症状应该也是不一样的,周围性面瘫的症状都是有什么呢,下面听听有关专家对周围性面瘫的症状的讲解。 目前所知的面瘫的诱因主要有2个:1是疲劳,2是面部及耳后受凉后出现面神经麻痹。也有认为在于颈椎骨骼错位歪斜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痉挛而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还有病毒引起的神经病变。 由于颊肌的麻痹,食物贮留于颊肌与牙龈之间,以致患者必须用筷子将食物掏出。乳儿发生面神经麻痹时,吸吮受限,此为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面部无表情,双侧额纹消失,双眼不能闭严,贝尔氏征阳性。双侧鼻唇沟变浅,口唇不能闭严,口角漏水,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略含混不清,此为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1)眼球征:麻痹侧的眼球与健侧不在同一水平,较健侧上移,瞳孔水平也比健侧高,这种征象称为眼球征。

(2)唾液分泌障碍:麻痹侧唾液分泌减少,因为面神经分出的鼓索神经支配颌下腺与舌下腺,于此分支以下病变时可有唾液分泌减少,但临床上不容易被重视。 (3)反射:麻痹侧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恐吓瞬目反射、视反射低下。 (4)味觉障碍: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面部与黏膜的一般感觉是正常的,而在麻痹侧舌前2/3 味觉出现障碍;多数表现味觉减低,但也有时有味觉倒错。在鼓索分支以上病变有味觉障碍。有时,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耳廓周围有轻度感觉障碍。 (5)泪腺分泌障碍:中间神经自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分出,经由岩浅大神经、翼管神经、翼腭神经、上颌神经的眼支至泪腺,此种神经麻痹泪腺分泌减少至消失。可见于膝神经节以上病变。 (6)贝尔征:此征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重要体征。闭眼时,麻痹侧眼球上窜(或内转),于角膜下方露出马脚现巩膜。此种现象系为一种协调运动,本质属于一种生理现象;而当面神经麻痹时,此现象容易观察发现,正常人闭眼时,如扳翻其上睑,也可以见到贝尔现象。(7)舌的偏斜:多属错觉,与口唇位置不正有关,人为的将口角矫正之后,舌就无偏斜现象。但个别病例可见到舌的偏斜,如果有此种现象时,舌总是向健侧偏,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舌的偏斜恰好方向相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产生的舌的偏斜的解释是:受面神经支配的茎突舌肌和腭舌肌麻痹所致。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地仓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穴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印堂穴 阳白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 四白穴 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 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 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 承浆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颧髎穴 10翳风穴

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11合谷穴 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 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颜面上的病,项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但要注意 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 合谷穴。 1、参芪乌鸡汤 备党参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丝鸡四分之一只撤除 皮脂,生姜2片,煲汤饮食。本汤可以补虚扶正、祛痰纠中医彩信偏,适宜规复期气血较弱的患者利用。 2、防风粥 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参加药汁,煮成稀粥,温服。本方功 可祛风解表散寒,实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辛酸等。 3、姜糖苏叶饮 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以滚水浸泡5—10分钟。本方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效用。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 4、川芎白芷水炖鱼头 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晚食鱼喝汤。本方功 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5、大枣粥 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本方功效 补气养血,实用于气病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力者。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耳麻痹。临床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特点,部分患者可以自行缓解。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激发因素可能系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脱髓鞘,甚至轴突变性等。本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较多于女性,绝大多数为一侧性面部表情肌瘫痪,双侧者少见,仅为0.5%。面神经炎在中医临床中属“口僻”、“面瘫”、“吊线风”、“口眼喎斜”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一、中医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人中头面阳明脉络,使颜面一侧营卫不和,气血痹阻,经脉失养而发病。《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喎证》指出:“偏风口喎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边,是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令口喎僻也。”,说明本病是由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而得。风邪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风邪入中经络,易与寒、热、疾等邪为患,且久病致瘀,瘀血阻滞,病程迁延。此外,鉴于外风与内风之间常可相互影响,外风可引动内风,内风亦可兼夹外风,故内外合邪为患,亦是本病发生和转归又一病因病机特点。 二、西医 西医对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一部分病人因局部受风吹或着凉而起病,故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或因风湿性面神经炎、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神经麻痹。面神经从桥脑发出以后经内听道及岩骨中狭长的骨性管腔——面神经管,最后由茎乳突孔出颅腔,分布至面部表情肌。因此,无论是缺血或炎症所引起的局部神经组织水肿,都必然由此种局部解剖关系使神经受到更为严重压迫,促使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面肌瘫痪。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脱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明显。部分病人乳突和面神经管的骨细胞也有变性。 临床表现 一、症状及体征 本病通常呈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于几小时内达到顶峰。部分病人在起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的轻度疼痛,数日即消失。或压迫面神经可产生不适感觉。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面、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病倒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闭目时,则因眼球转向上、外方露出角膜下缘的巩膜。鼓颊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病侧的眼轮匝肌反射减弱或消失,眼睑震颤明显减弱。 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因在面神经管中的被侵部位不同而出现一些其他症状。如面神经受损在茎乳突孔以上而影响鼓索神经时,尚有病侧舌前2/3味觉障碍。如在发出镫骨肌分支以上处遭受损害,则尚有味觉损害和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被累及时,除有面神经麻痹、听觉过敏和舌前2/3的味觉障碍外,还有病侧乳突部疼痛,以及耳廓部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构成所谓亨特综合征。此外尚有病侧的泪液分泌减少,病侧面部出

面神经麻痹的症状有哪些

面神经麻痹的症状有哪些?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而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一定的增高。面神经麻痹会引起面部表情的不正常,对人的形象影响较大。那么面神经麻痹有哪些症状呢。 根据临床表现,面神经麻痹让患者的味觉有所影响,会导致人们的味觉障碍,唾液分泌障碍,泪腺分泌障碍。面神经麻痹患者还会出现味觉障碍,唾液分泌障碍,泪腺分泌障碍。这些症状往往不被人重视,但却是诊断面神经麻痹的有利证据,所以应该时刻注意检查自己的这些项是否正常。面神经麻痹给很多患者带去可很大的影响,但是很多患者因为对此病的不了解而产生了很大的恐慌心理。 下面由我们的乾正康专家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面神经麻痹的症状到底有哪些。 面神经麻痹的初期症状可以总结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眼球征:面神经麻痹患者会出现眼球征,眼球征就是指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两个眼球会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被麻痹的那一侧会比健康的一侧较高,还能发现患侧的瞳孔也会在健侧的水平线上方也是面神经麻痹症状。 二、颈阔肌征:面神经麻痹的初期症状会出现颈阔肌征,颈阔肌征就是指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头用力的前屈,一侧颈阔肌不收缩,而有一侧的的颈阔肌是收缩的,这种面神经麻痹症状一般是面神经麻痹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出现。 三、泪腺分泌障碍:面神经麻痹的初期症状会出现泪腺分泌障碍,主要是指面部神经麻痹的那一只眼睛的泪腺会分泌量过少,甚至有干涩的症状,但是另外的一侧却可以正常的分泌眼泪的面神经麻痹症状。 四、反射:面神经麻痹的初期症状有反射症状,尤其是因为面神经的麻痹,麻痹的一侧常会出现恐吓瞬目反射、视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低下的面神经麻痹症状。 五、唾液分泌障碍:唾液分泌障碍就是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一侧会出现唾液分泌量很少的症状,很多人都不太在意,实际上这是面神经麻痹症状,如果不能够引起你的重视,那么就有可能导致面神经麻痹的病情恶化,更加难以治疗。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面神经麻痹有了一定的认识,及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早点预防,早点医治,有什么不懂的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直接登陆乾正康官网,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免费为您解答。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面瘫\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 2009-03-04 22:23 面瘫又叫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就是面部肌肉瘫痪。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 面瘫的临床表现临床主要为双侧一重一轻型面肌瘫痪,表现为不能蹙额与皱眉,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及Bell现象。口角歪向较健侧,鼓腮时从重病侧漏气,漱口时从重病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于重病侧牙颊之间。单侧型面瘫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双侧一重一轻型相似。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像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如双侧同等程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则面无表情,不会笑,双眼不能闭严,口唇不能闭严,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不清。中医称之为全面瘫,俗称植物瘫、傻瘫。此三种周围性面瘫起病急,多数是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单侧型和双侧一重一轻型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轻重程度会相互转换;或原发病侧肌肉已萎缩,较健康一侧开始瘫痪。这就是常见的口角先歪向一侧,后来又歪向另一侧的道理。另外,还有慢性外中风,不属于周围性面瘫,面肌并不瘫痪,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现为头疼、头紧、耳后疼、耳后紧、颈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脚手发凉、背凉、半身凉、半身紧、面凉、面疼、面紧、面麻、面痒、面抽搐、面痉挛、怕凉、怕风等不适感。也属外中风范畴,要比急性面瘫好治的多,但如治疗不当会迁延多年不愈或导致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再次是七情过极(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如脑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如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族),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和正在大出汗时突然受凉。 1)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叫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是指病损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又称为核上性面神经麻痹。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2)面瘫手术监测效果更佳 人必须具备正常的面神经,才能够拥有各种表达内心感受的丰富表情。而发生面瘫则会令人额纹消失,不能或无力抬眉、闭眼,嘴角歪向一侧,说话不清晰,丧失表现表情的能力。据介绍,一部分面瘫经过药物治疗可以恢复,而另一部分面瘫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面瘫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在进行治疗前先使用面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术后功能进行评估,而通过面肌电图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可以较明确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手术,哪些病人需要服药保守治疗,而且在手术中也可以使用面神经监测来帮助施行相应的面神经手术。一般来说,如果早期经过正规治疗,几乎所有的面瘫病人均能够痊愈。

面瘫资料

面瘫症状、发病原因及护理 所谓面瘫,就是面部肌肉瘫痪。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 面瘫的临床表现临床主要为双侧一重一轻型面肌瘫痪,表现为不能蹙额与皱眉,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及Bell现象。口角歪向较健侧,鼓腮时从重病侧漏气,漱口时从重病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于重病侧牙颊之间。单侧型面瘫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双侧一重一轻型相似。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像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如双侧同等程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则面无表情,不会笑,双眼不能闭严,口唇不能闭严,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不清。中医称之为全面瘫,俗称植物瘫、傻瘫。此三种周围性面瘫起病急,多数是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单侧型和双侧一重一轻型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轻重程度会相互转换;或原发病侧肌肉已萎缩,较健康一侧开始瘫痪。这就是常见的口角先歪向一侧,后来又歪向另一侧的道理。另外,还有慢性外中风,不属于周围性面瘫,面肌并不瘫痪,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现为头疼、头紧、耳后疼、耳后紧、颈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脚手发凉、背凉、半身凉、半身紧、面凉、面疼、面紧、面麻、面痒、面抽搐、面痉挛、怕凉、怕风等不适感。也属外中风范畴,要比急性面瘫好治的多,但如治疗不当会迁延多年不愈或导致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再次是七情过极(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如脑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如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族),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和正在大出汗时突然受凉。 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叫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是指病损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又称为核上性面神经麻痹。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面瘫手术监测效果更佳 人必须具备正常的面神经,才能够拥有各种表达内心感受的丰富表情。而发生面瘫则会令人额纹消失,不能或无力抬眉、闭眼,嘴角歪向一侧,说话不清晰,丧失表现表情的能力。据介绍,一部分面瘫经过药物治疗可以恢复,而另一部分面瘫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面瘫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在进行治疗前先使用面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术后功能进行评估,而通过面肌电图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可以较明确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手术,哪些病人需要服药保守治疗,而且在手术中也可以使用面神经监测来帮助施行相应的面神经手术。一般来说,如果早期经过正规治疗,几乎所有的面瘫病人均能够痊愈。 如何做好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护理

治疗面瘫最好的办法

治疗面瘫最好的办法 【导读】: 压力过大是出现特发性面瘫的常见原因,所以,特发性面瘫的诊断预防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学会缓解心理压力,面对来自工作、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时,学会自我调节,保持愉悦的心情,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荤素搭配,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应季的水果,比如苹果、葡萄、梨、茄子、青椒,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因为饮食对特发性面瘫的诊断预防也很重要。 治疗面瘫最好的办法 我已经四十多岁了,患上三神经痛是在五、六年前,那种滋味真是痛苦不堪。我六年前毫无原因右侧面部开始疼痛,每天疼起来像被电击一般过十几秒后可以慢慢缓解,到医院确诊是三叉神经痛后,我每天吃上3片卡马西平起初效果还行每天疼痛时间和次数都有所减少,但是过了一阵子就不太管用了,慢慢的疼痛开始加剧,每天右边的脸也不敢洗,饭也不敢吃。吃起饭来,头几口还行!多吃上几口那就疼的张

不嘴了,每天只能吃点稀饭,太痛苦了!乾正康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真的吗?看着我每天这个样子,儿子女儿也心疼的不得了,一个个眉头紧锁,到处打听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去过几家医院,也试过很多的方法但是效果都不太明显,后来儿子上网时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了【乾正康】,就给我买了两个疗程,他说网上卖的很火,患者评价也很高,让我试试看,没想到用完后,疼痛的次数明显减少,,洗脸时也没那么痛了,感觉效果真的很好,儿子又买了一个疗程,说是咨询了专家,专家嘱咐让巩固一下效果,用完这一个疗程,疼痛消失了,面部恢复了正常,看着儿女们一个个笑逐颜开的模样,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以后再也不用受疼痛的折磨了。 幸福很近,带着淡淡地色彩染满整片天空,幸福很远,带着洁白的云彩消失在整个世界里。面瘫一定要选对正规的产品治疗,这样质量才有保证,效果才会更好。 治疗面瘫最好的办法 健康小常识: 一、对于面瘫的治疗患者要注意多食新鲜蔬菜、粗粮如黄豆制品,南瓜,玉米,洋葱,瘦肉,山楂,海带,大枣,

谈治疗面瘫的方法选择

谈治疗面瘫的方法选择 发表时间:2011-11-08T14:00:31.6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5期供稿作者:王绪立 [导读] 目的分析治疗面瘫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最佳选择。 王绪立(山东省临沭县医疗保险中心 276700) 【中图分类号】R6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5-0140-02 【摘要】目的分析治疗面瘫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最佳选择。方法根据临床经验,参考了10篇相关文献内容,从中西医不同角度研究分析面瘫的病因病症、面神经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辩证分型、治疗时机、治疗方法。结果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能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结论对临床治疗面瘫和科研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辩证分型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面神经麻痹/中西医结合疗法水针 SDUDY ON THE CHOICES OF METHODS TO TREAT THE FACIAL PARALYSIS AROUND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relevant influence factors of treating the facial paralysis,study the treatment method,offer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According to clinical experience,consulting the content of 10 relevant documents,I research and analyse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m medicine with different angles,degree of position and damage the facial nerve damaged,the dialectical dividing types,the treating opportunities,and the treatment methods. Results In different periods,facing different kinds of damage,choosing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we can shorte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cure rate. Conclusion There i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search work. 【Key words】Facial Paralysis/Dialectical dividing type Facial Paralysis/Acupuncture therapy Facial Paralysis/Chinese-Westem medical therapy hydro-acupuncture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称“口眼歪斜”。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选择治疗本病的方法不同,加之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临床效果产生一定差异,或延长病程,或导致不愈。近年来,这种状况引起了许多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关注。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谈谈治疗面瘫的方法选择。 1 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辩证分型 1.1 影响面瘫治疗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面瘫的症状轻重与面神经损害的部位、损伤程度是重要的内在因素。有研究表明[1],在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缺血、水肿、受压明显,以致髓鞘或轴突变性,因而病情多属重型,恢复慢、预后差、后遗症多。而茎乳孔以外的面神经水肿、变性坏死多不明显,病情较轻,恢复快,预后好。现代医学将此病分为Bell氏和Hunt氏面瘫[2]。Bell氏面瘫表现为一侧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或变浅,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Hunt氏面瘫因膝状神经节受损,除以上症状外,还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患侧乳突疼痛,耳道可出现疱疹。 1.2 中医学认为,面瘫的病因有内外之分[3],内因为正气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致卫表不固;外因为外感风邪、挟寒挟热挟湿,这两方面均会影响面瘫的恢复。外因风、寒、热而致病者,恢复较快;若挟湿明显,舌苔厚腻者,其病程较长,但预后尚可;内因正气不足、卫表不固,无力迅除外邪,致风、寒、湿、热,久滞经络者,恢复缓慢,中、后期如不加强扶正补虚,日久可能导致不愈。目前,有关证型的划分尚无统一认识。有报道,李氏[4]将面瘫划分为外邪壅络、肝胆湿热、瘀血阻络3个证型;何氏[5]等将面瘫分为风寒痹阻、风寒侵胃、肝胆湿热、肝肾亏虚4个证型;另有李氏[6]将面瘫归纳成为6个证型,即风寒阻络、内热侵袭、阳明热盛、肝胆火逆、气血亏虚、中气不足。吴氏[7]临床中将面瘫只分为寒症(患侧面部拘紧,眼睑闭合不全,流泪,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热证(患侧面部松驰,眼睑不能睁开,或眼睛干湿,耳后或耳内、耳廓疼痛,或外耳道、耳廓有疮疹,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紧或弦滑)。 1.3 面瘫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肿瘤、血管病变、外伤等)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治疗不当、年老体弱、未听从医嘱等因素,也都会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笔者临床工作中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深浅,临床表现症状轻重,全面考虑其它相关影响因素,将面瘫分为两个类型来治疗。即:一般型(面神经损伤在茎乳孔以外,症状较轻,无其它伴有病者);顽固型(面神经损伤在面神经管内的,症状重,病程长,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疾病者)。其实分几种类型不重要,关键是要客观地分析、认识临床资料的属性,研究、遴选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才是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 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复杂多变的[8],治疗方法的选择过程,是一个在充分考虑机体生理、病理学变量的基础上,把握不同机能状态下所反应出的不同特征,并将其有序组合的辩证思维过程。面瘫患者也是如此,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2.1 面瘫急性期的治疗很关键。由于面瘫初起[9],面神经正处于炎症水肿期,其损伤尚未终止,此时病情本身出现逐渐加重的趋势,应及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尽快消退,以减少对面神经的进一步损伤。这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为最佳,在针灸的基础上,并恰当地使用抗生素、激素、神经营养剂或血管扩张剂。①针刺采用浅刺、平刺,轻刺激手法。②中药用马钱子切片外敷。③西药可选用甲钴胺、地巴唑、VitB1等口服;或静脉注射无环鸟苷、病毒唑等;如乳突疼痛者可加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经过短期治疗,一般型患者即可较快恢复。 2.2 中、后期治疗的患者多是面神经损伤程度较深,临床表现症状较重者,其恢复迟缓。此时应首选针灸疗法:针刺应在辩证取穴配伍、正确运用补泻手法的基础上,加大刺激量,多用直刺或透刺,并灵活选用远端穴(如:合谷、曲池、足三里、太冲等)和健侧穴;也可选用远部温针灸、近部隔姜艾炷灸或艾条悬灸;针对具体情况用三棱针点刺、梅花针叩刺等方法也会收到良好效果。同时运用中药辩证施治:以牵正散祛风、化痰、通络,加当归、川芎、赤芍以养血行瘀,挟热加菊花、夏枯草;瘀阻加红花、桃仁;气虚加灸黄芪;肌肉牵痛加地龙干。另外加强物理疗法如TDP、低频穴位电疗仪、面部按摩、面肌功能锻炼,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暖、忌食辛辣食物等也都会对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有积极作用。 2.3 有研究表明[10],对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病变已经形成,治疗较为困难的面瘫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加传统针灸太阳、颊车、地仓、翳风、四白、下关等穴,可以给面神经一个良性刺激,使受压的面神经产生兴奋,增强肌纤维收缩,加速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的营养状况。这种疗法能增强针感,使针药穴协同发挥作用,疗效优于单纯传统针灸治疗。

(完整版)面瘫诊疗方案的优化、评估(2014-2016)

面瘫2014—2016年

目录 2014年 (3) 诊断 (3) 治疗 (3) 难点及解决措施 (4) 中医药特色 (4) 分析评估 (5) 2015年 (6) 诊断 (6) 治疗 (6) 难点及解决措施 (9) 中医药特色 (9) 分析评估 (9) 2016年 (11) 诊断 (11) 治疗 (13) 中医药特色 (17) 优化总结 (18)

面瘫(2014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

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14天; 2.中期(恢复期):15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 (1)风寒证 治法:疏风散寒,舒筋通络。 针灸处方:①急性期:风池、翳风、太阳、阳白、颊车、合谷、太冲,面部浅刺,针用泻法,留针15分钟。 ②恢复期:阳白、四白、下关、人中、头维、地仓、颊车、风池、牵正、合谷、足三里、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③联动期和痉挛期:阳白、四白、承浆、迎香、地仓、颊车、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长针透刺,留针30分钟,针用平补平泻法。 (2)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舒筋通络。 针灸处方:①急性期:风池、太阳、颊车、阳白、曲池、外关、合谷、太冲,面部浅刺,留针15分钟,针用泻法。 ②恢复期:阳白、太阳、四白、头维、地仓、颊车、牵正、合谷、足三里、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神经病学常考问答题-答案解析

西综复试系列|神经病学常考问答题(内附17套神经病学试题库) 一、总论 1.简述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 2.左侧额叶损害可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3.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4.交叉性麻痹。 5.分离性感觉障碍。 6.内囊损害的临床特点 7.何谓病理反射?常见的有哪些? 8.何谓Babinski征等位征?如何检查? 9.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 10.Gower征 11.脊髓休克 二、脑血管病 1.何谓腔隙性脑梗塞?有哪些常见临床类型? 2.简述TIA的临床特征和可能的发病机制。 3.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鉴别要点。 4.简述脑栓塞的临床特点。 5.脑梗塞超早期溶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6.脑叶出血的临床特点。 三、脊髓疾病

1.何谓Brown-Sequard综合征? 2.何谓脊髓疾病的纵定位和横定位 3.简述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 四、运动障碍性疾病 1.结合生化改变阐述Parkinson病的主要药物治疗机制。 2.简述帕金森病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3.帕金森病的“四主征”是什么? 五、肌肉疾病 1.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 2.何谓重症肌无力危象?分为几型?如何抢救? 六、周围神经疾病 1.简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uillain-Barre氏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 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 4.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特点 七、癫痫 1.癫痫 2.何谓癫痫持续状态?简述其抢救原则。 3.癫痫常见发作类型的首选药物。 八、痴呆

1.痴呆的定义 2.痴呆的“ABC”症状 3.痴呆常见的原因有哪些?各有何临床特点? 4.Alzheimer病的临床特点 5.Lewy小体痴呆的核心症状 九、脱髓鞘疾病 1.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特点 2.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 3.如何理解多发性硬化的空间多灶性和时间的多向性?

面瘫治疗偏方

面瘫治疗偏方[枝阳-收集集合] 关键词: 面瘫
鳝鱼血治疗面瘫方法
[此方法-枝阳-本人的父亲使用过有效] 鳝鱼血治疗面瘫,《世医得效方》以“大鳝鱼一条,以针刺头上血,左斜涂右,右斜涂左,以平正即洗去”的治法,说明 涂鳝鱼血是自古以来中医治疗面瘫的方法之一。 现代有人取鳝鱼血制成血膏,贴于患侧口角,3~5 天换药1次,一般一次而愈。注意:复原则当将血膏揭去,不可矫枉 过正。 直接涂血的方法: (1)、将鳝鱼血涂于患侧,30 分钟后洗去;3 天后再行第二次治疗。 (2)、先用面粉加水,调搓成面条,做成圆圈形,置于患侧面部,用消毒针头在面圈内地仓穴划 “+”字,渗血为度,最 后,取鳝鱼一条,切头,使血滴于面圈内。2天后擦去,每隔 2~5 天一次。 一般认为:鳝鱼血活血搜风通络,涂于局部,干燥后,能牵引面部肌群,刺激神经,促进瘫痪肌恢复功能。 [面瘫初期两周内可以用活鳝鱼横刨用鲜血肉敷于患处等到血干后取下。1 次三天后可见效,此偏方是我父亲下乡时候使用过 的并且有效。]
治疗面瘫的熏蒸疗法
方(1):
处方:药物:巴豆 3~5 粒 选穴:患侧劳宫 方法:巴豆研细末,放入铝壶或玻璃瓶中,加 55%酒精或烧酒 500ml,炖热,以面瘫侧手掌劳宫穴置于壶口上(或瓶口 上)熏。每次 1~2 小时,重者可治疗4小时,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时,药渐凉可再加热。本法记载于《太平圣惠 方》,有活血、通络、祛风之功效。
方(2):
处方 方法 透骨草 45g,防风 30g,芥穗 30g,白酒 250ml。 将上三味药共研细末,过 60 目筛,装瓶备用。第一次用 45 克,剩余 60 克分两次用。用时先将白酒倒入碗内,碗
放在盛有水的锅内,文火烧至酒热,把药倒入碗内,并将中药粉与酒精搅动,患侧面部距锅面约 20cm,对准药酒碗,热气熏 蒸,头面部及上胸部用被子覆盖,约 30~40 分钟,以上半身出透汗为止。治疗过程中,需定时向病人问话,以防虚脱。每日治 疗1次,3次为一疗程。心脏病及哮喘患者慎用。
芥末糊敷灸治面瘫法
先用 30%硼酸水(食盐亦可)含漱口腔后,于麻痹侧内牙合线上,相当于第2臼齿及其前后各 0.3~0.5cm 处选3个挑刺 点,及此 3 点上下各 0.5~1cm 左右平行线上各3点,由浅而深地每点啄挑刺 10~30 次,深度达粘膜下,挑刺后漱口。 然后,取芥末面 20~30g,以温水适量调成糊状,摊于纱布(油纸)中央,厚约 0.5cm,敷于患侧地仓、下关及颊车穴之 间,胶布固定。 视患者面部感受情况,敷数小时到数天后取下。1次不愈,3周后行第2次治疗。如局部起泡,可按烫伤处理。本法不足 之处是局部有色素沉着,但数天后可消退。

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详解

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详解 “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是上海复大医院面神经治疗中心的专家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的结晶。专家们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经验,创立了这套具有新、特、奇的“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主要治疗:面瘫、面神经麻痹、面肌萎缩、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面瘫治疗所留下的后遗症。这套疗法是属于复大医院专利治疗,具有权威性,能够弥补普通治疗方法带来的缺陷,并且能够治疗面瘫所留下的难以治疗的后遗症。 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三联是什么呢?1.辨证下药、2. 疏经活络、3. 系统的面部肌肉组织手法康复治疗。其舒经活络是指后期的面部肌肉功能锻炼,面部肌肉锻炼主要是抬眉、撅嘴、吹口哨、皱眉、抬额、闭眼、露齿、鼓腮等等。那么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有哪些呢?其疗法包括了1.超高的吸收:该疗法采取高端的纳米萃取技术,药效是普通药效的八倍以上。 2.超强的穿透:它有效成份颗粒只有原子般大小,轻易穿透免疫系统坚韧的包膜,使药物作用于病灶部位。 3.精准的给药:提高药物疗效,促进面容恢复造成肌肉的血液循环受阻,直接针对神经系统病灶部位精准靶向给药。那此疗法在治疗病症的时候有哪些特点和疗效呢?下面为您介绍一下,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作用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面部的肌肉的特殊性,相对的讲,肌肉小、薄、多,相互重叠,毛细血管丰富,神经末稍丰富,面部肌肉功能十分复杂,相互协调工作,来完成各种表情正因以上特点,所以面部不能进行创伤性的治疗。如面部针刺、割治、穴位注射、贴药等治疗。比如针刺,刚开始是会有些效果,但是到后期,针刺会给脸部带来后遗症,面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再次复发。 因此在面瘫、面神经炎后遗症、面肌痉挛进行创伤性治疗后,会造成面部肌肉群的损伤和破坏,治疗时间越长、损伤破坏越重,一般治疗3-6个月后,就会出现被损伤、破坏的部位纤维化,结巴、粘连、而使多块的肌肉粘连在一起。造成肌肉的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肌肉萎缩,联动和痉挛,甚至毁容。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创伤治疗20天至一个月者百分之百有后遗症的出现,这是我们独特的理论。 而“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则是用中医经络穴位疗法和中药牵正汤内外兼治巧妙组合,不针灸、不手术。无论得病时间长短,均可治疗,此疗法主要是针对性强,治疗手段独特,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其次能全面改善病灶部位的毛细血管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通,使有足够的血液营养神经根激活神经元,促进损伤的面神经修复、再生。全面激活神经细胞,恢复面神经的正常传

面 神 经 炎 针灸疗法

面神经炎 一.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①.常规针刺疗法: Ⅰ.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筋经。 Ⅱ.针灸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阳白、下关、迎香、翳风、合谷、曲池,颊车透地仓,阳白透鱼腰、四白透迎香, Ⅲ.随证加减:风寒证加风池、外关;风热证加风池、曲池;抬 眉困难加攒竹;体虚者加足三里、三阴交;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Ⅳ.针刺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面部穴位多取透穴刺法,初期面部穴位不宜过重,多轻刺浅刺;恢复期可加灸法。 ②.其他针灸疗法: Ⅰ.皮肤针法:取患侧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地仓、颊车、牵正,用轻叩法,以局部微红为度。后期可使轻微出血,再用小火罐吸拔5~10分钟,至局部皮肤微紫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适用于各型各期。 Ⅱ.温针灸法:适用于风寒型及气血不足型。取颧髎、下关、曲池、三里、外关等穴,加艾灸行温针灸。或悬灸面部。注意防烫伤。 Ⅲ.拔罐疗法:适用于风寒型和气血不足型。用小号火罐行面部闪罐。 不要刺激太强,以温热舒适、不留罐印为度。注意防烫伤。 Ⅳ.穴位注射:取患侧阳白、四白、颊车、地仓,太阳、牵正、下关、翳风及双侧曲池、足三里,选维生素B12或兰他敏注射液,面穴0.2 -0.3ml/穴,体穴1~2ml/穴。每次取3~4穴注射,隔日一次。适用于各型各期。 Ⅴ.敷贴疗法:取患则太阳、颊车、地仓、颧髎、牵正、下关、阳白等穴,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1~2分,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麝香少许,取绿豆粒大一团,

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适用于早期或恢复期。 Ⅵ.电针疗法:颊车与地仓、阳白与四白各为一组,各接电极一头,以断续波刺激10~20min,通电15分钟,通电量以面部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电针宜于后期使用,急性期多不宜使用。适用于恢复期及发病时间较长者。 ③针灸推广技术—“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急性期是否针刺在学术界有较大争议,西医学认为早期不宜针刺,若针刺会加重局部水肿。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早期针灸介入对于促进病情好转,预防慢性致残很有帮助,所以一旦发病可立即应用“经筋刺法”进行治疗。该法适应于各期周围性面瘫神经麻痹。无特殊禁忌症。Ⅰ.治法:疏调经筋 Ⅱ.针灸取穴:主穴:阳白四透、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颧髎、太阳透地仓。配穴:闭目露睛加四白两透、睛明;口歪甚者加下关; 面瘫初起加风池、翳风、对侧合谷。 Ⅲ.针刺体位:基本要求是穴位充分暴露,肌肉充分放松,体位舒适安稳,且能持久保持。本针刺法取穴方便,坐卧位均可。建议初次针刺者选用卧位,以防精神紧张、晕针等。 Ⅳ.针刺操作:以上诸穴均每日针刺一次,留针20分钟。 主穴:阳白四透:采用一穴四针,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针 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进针1寸,施捻转泻法。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指两穴之间按照阳明经筋循行,采取多针浅刺(以进入皮内为度)、排刺,每隔0.5寸1针,施捻转泻法。颧髎:直刺0.5寸,施捻转泻法。太阳透地仓:太阳向下穿颧弓透向地仓,进针2.5寸,施捻转泻法。 配穴:四白两透:采用一穴两针,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针向目内眦、目外眦,进针1寸,施捻转泻法,睛明:直刺0.5寸,不施手法。下关:直刺1寸,施平补平泻手法。风池:进针1寸, 施捻转泻法;翳风、合谷均直刺1寸,施捻转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