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Nyt 一、简介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描述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饱受压迫,社会生产与消费不相协调,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的状况的,认为无产阶级最终要消灭其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状态的,并且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宣言。其描述的除了阶级斗争以外,还包含了人的异化,资产阶级统治过度膨胀以致本末倒置的一系列问题,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指导性。

二、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

宣言首先描述的是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的问题。其认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和新的斗争形势代替了旧的”。这种状况宣言中看的确如此,资产阶级灭亡了封建社会,在使自己成为新的统治阶级的同时又创造了无产阶级这一新的被压迫的阶级,而最后却同样遭受被无产阶级革命的威胁。如此看来,阶级斗争似乎是没有消停的一天。但是作者在著作中有提到,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消灭阶级的对立,只要阶级对立被消灭了,那么就不会再有压迫,不会继续有冲突与革命产生。无产阶级将会是最后一个被剥削的人类阶级。

只是,文章后面说到的一段话却为这“最后一个被剥削的阶级”的美好愿望埋下了阴霾。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一方面,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人类从劳动生产中解放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从这句话看来,机器带来的革命似乎能够预示社会发展最终目的实现的可能。只是,机器把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人也会变得越来越自由而空闲,这种空闲若果不加以引导的话,会不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后果呢?另一方面,从这句话中多少可以看到,作为新一代的生产工具,机器似乎会变成新一代的被剥削的阶级。虽然当时的机器仅仅是作为一种无自我意识的工具而工作的,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一旦机器出现了自我意识,谁又能保证其不会像电影《黑客帝国》一样进行革命把人类社会扑灭呢?若这样子进行推理,则阶

级斗争还不能像马克思认为的一样会有消停的一天。看来马克思主义似乎还是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三、关于启蒙与解放的一些讨论

《共产党宣言》给我的另外一个印象就是关于启蒙与解放的问题,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扩张从而导致世界开始变得同一的过程,还是无产阶级逐步消灭城乡等对立的过程,无一不充斥着启蒙与解放的身影。虽说这种启蒙与解放在当时乃至现今看来,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从现今的种种社会现象来看,这些“启蒙”与“解放”所导致的商业化与环境的剧烈变化往往令我不得不去思考:这样以“发展”为由去强行“启蒙”与“解放”周遭的环境,入侵他人生活,从而强行改造他人的世界观,真的好吗?

引起我这样思考的首先是一篇讲述厦门鼓浪屿的变化的文章。文章提到,现在被成为文艺与小资的鼓浪屿早已不是以前那个悠闲而有内涵的鼓浪屿了。现在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有KFC麦当劳的鼓浪屿早已经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商业复制品。纵使现在鼓浪屿自身居民以及登上鼓浪屿的游客的眼光早已开阔,但当年的鼓浪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商业利益而以“启蒙”与“解放”之名改造鼓浪屿,使鼓浪屿之真名与历史不复存在,如此看来“启蒙”与“解放”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情。

另外一件令我思考的事是以“启蒙”与“解放”之名把农业工业化、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过程。以“为了生产力发展,为了使农村人民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为由强行把现代科技、现代的物质生活方式带到农村,从而打乱农村生活的作息甚至改造农村人民的世界观,这种方法看上去多少有点粗暴。想起前不久看的《庄子》中提到,“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既不是农村人民,若以自己的角度来看,认为农村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不是幸福的自由的生活,那农村人民认为的自己的生活,就不是幸福的自由的生活了吗?为什么非得告诉他们外面世界的缤纷从而使他们为了追求进一步的物质精神发展而徒生纠结呢?当然了,这样说多少有点闭关自首自欺欺人的意味,毕竟要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面临一定的磨难,说不定磨难过后,获得的,就是更高水平的幸福与自由。

四、一些补充

除却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启蒙与解放这两个主题外,《共产党宣言》中还有一些地方值得讨论。

首先是儿童教育的问题。《宣言》中提到,“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我认为这点非常必要。儿童从来就不是一个应该被剥削的群体,而且从发展心理上看,儿童要接受适当的教育才能更好地长大成人。当然了这又可以回归到启蒙问题,这种启蒙是好是坏?应当接受何种教育?一旦教育的层次过高而忽略了底层建筑(如生产技能等)的教育,那么高层次的教育还有意义,还能继续下去吗?

另外就是关于个人自由的问题。《宣言》中无产阶级革命对个人自由的影响是这样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是,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多少会以牺牲另外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代价,谁能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不会成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障碍呢?这样子的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应该怎样去维持?

最后不能不说的就是实事求是的问题。《宣言》认为,法国的文献在德国的条件下失去了直接实践的意义。法国的情况与德国不同,因此法国的理论在德国中便不能真正实行。要把理论便为有实践意义的工具,就必须实事求是,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不断修正中把理论与真理的价值发挥出来。由此看来,在本文中提到的一切疑问,在不进行实事求是的实践之前,总归只能停留才疑问本身,因此,唯有去实践,才能得出些所以然来。

五、总结

总的来说,《共产党宣言》虽然有着其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其不但指明了历史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指出了社会发展应该走的道路,还号召通过革命把大部分被异化成工具的人类解放了出来,而且其所蕴含的理论还在不断地通过实践在自我修正,又再次成功地运用于实践当中,因此不失为一本经典的马克思理论著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