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写对联 可以这么玩

书法写对联 可以这么玩
书法写对联 可以这么玩

书法写对联可以这么玩

一、总叙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包括笔法、墨法、章法等几种。笔法指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含执笔法和用笔法;墨法指用墨的浓淡枯润,聚散洇凝;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续、呼应、照顾等关系,以及通篇的疏密虚实变化,亦即作品的布白(相似于绘画构图)。笔法是书法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法,贯穿于所有书写过程;墨法视书写工具、材料及作品用途的差异而灵活掌握运用,如熟纸不宜用涨墨,碑石书丹可求墨色枯润,而无须浓淡变化,等等。

对联作为特殊样式的古文体,千百年来被广泛书写,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书写对联之于笔法、墨法的要求与书写诗文等一致,章法上却有着自身的特定要求,其幅式、章法受着文体特性和实用功能的双重制约。书法作品意义上的对联,既包含文体及内容,也指其书写形式——区别于中堂、条幅、条屏、斗方、扇面、册页等的特定款式。

作为古文体的对联,源于汉语的对偶修辞,由上古的对偶语演化为对句,随着对仗的完善,从古代骈赋和格律诗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特的文学形式。而以书法为载体的对联(对联书法作品),一方面承载并传达文句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点

画、字形、章法所构成的笔墨图像完成自身艺术创造的同时,还必须从外观形式上体现对仗这一文体特征,即求得书写形式上的整齐美、对称美、和谐美,而这一任务便主要通过书写章法的规定性来实现。从而,联文的对仗与书法图像的对称均衡有机结合,互为表里,融为和谐统一、独具一格的对联书法艺术。另一方面,对联的诞生即伴随着实用,并与书法紧密结缘,或者说因为实用产生了对联和对联书法。

古代诗歌、民谣、典籍中均不乏对偶语,律诗中不乏对仗工稳的联句,但书写它们和写其他文字内容在形式、章法上无二致。而五代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句一面世即成为“有史第一联”,原因就在于它独立为用,并贴于门坊、楹柱这种对称建筑物上,成为形式对称整齐,章法独特,文意完整的对联书法作品。二、对联书法的基本章法对联书法的对称性可称为“双边对称”,因为它不同于人或动物(或一栋对称建筑),后者每一个体是不可分割的左右对称统一体。对联则由上、下两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合的单联组成。书法对联的传统形式,要求竖排,上、下联左右分列,两行(或两片、两幅)字体相同,字数、字径、幅面尺寸相等,黑白空间分布基本均衡。

基于字数及尺幅,书写形式可分为两行对与“龙门对”两类。两行对单边一行,一般用于中、短联,上联排列在右,下联在左。长联文字多,单联需竖排两行或更多,上联自右向左

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此视书体、风格而定,下文将谈及)。由于两支单联相向相隔,相互对称,形同一道双扇门,故俗称“龙门对”。

上述两种形式为对联的基本形式,也可称基本章法。然而书体及联文内容、艺术风格等因素也会影响对联书法的章法布局,使其在规整、单调的形式中产生一定变化,创作出一些新的格局,这也是繁荣发展联艺、书艺所应了解和追求的。玆分门别类进行分析探讨。三、不同书体的章法中国书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隶(汉碑及秦汉简帛书)、楷、行、草(章草、今草)五种书体,它们都可用来书写对联,进行再创作。鉴于对联书法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往往融为一体,为便于观者识读联文,其中楷、隶、行三种字体被书者普遍采用。由于不同书体具有各自的美学特征,本文探讨对联书法的章法,便要了解各种书体的体势特征。

1、楷书

主要指唐楷和魏碑(另有晋人小楷、写经体等),属于规范、整齐、静态的书体。书写对联时,字占一格,一般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但字形大小基本一致。若取纵势,则可加大行距,缩短字距,令行气紧凑。也可放宽行距、字距,以求通篇布局疏朗匀停。

2、隶书

成熟定型的汉碑隶书也属整齐、静态的书体,字形多呈扁方,书写对联字占一格,不论正方格还是长方格,都使联文自然成横势,即竖排行间紧密,而字距较大,横列明显,这是隶书特有的章法形式,也可字占扁方格,使竖、横间距基本相等,形成横竖均匀的布局。汉简、帛书字形长短不一,大小参差,有的竖、撇、捺恣纵奇肆,则宜取纵势作书,不求横列整齐,但需上下联行数相等,行距一致,起收基本平齐对称。

3、行书

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糅入一些草书的写法,化繁为简,点画萦带,字势连绵,笔意活泼,字形大小可随势伸缩,形成美观易识,书写流便,颇具实用与鉴赏价值的书体。因其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体势的动静、流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故又有行楷与行草之分。唐书论家张怀瓘对其作了划分:“兼真者谓之真行”,即现在所称的“行楷”,趋于静态;“带草者谓之行草”,趋于流动。若以行楷为联,可参照楷书章法,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求其行气紧凑。还可横、竖间距同时适当放宽,章法疏朗萧散,别具一格。行草对联则可利用字势连绵,结体自由活泼的特点,章法上只求上、下联整体均衡,气韵贯通,彼此照应,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对称,以便在整体基本对称中尽可能形成参差、错综的章法变化,更好地发挥行草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但要

注意上、下联起头平齐,收尾基本一致,不应轻重、疏密、长短过分失衡,致彼此相隔相悖,风格不一,杂乱无章,破坏了对称统一的基本要求。

4、草书

包括章草和今草。章草是汉隶的草书化,书法史上的章草名作有三国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等。其体势特点字字区别,布列整齐,字距均匀,字与字不相连属,体型化扁为方,点画出现圆转、萦带,捺画及部分横画保留波磔,体势静中有动,动静相生。章草写联,章法可参照行楷书为之。

今草承章草遗绪,通过对笔画的简省、连结、形变、偏旁部首符号化等手法变化今楷的体势,略具其形而不失其字。晋代二王父子为行书及今草宗师。今草可每字独立,也可连绵牵带,一笔而贯数字。各种书体中,今草最为简捷流动,最富体势变化。按其书写速度、体势腾挪开合的变化程度,又有小草、大草、狂草之谓。前文谈到书法对联应保持形式上的对称性,故而一般不宜用放纵不羁的狂草书联。小草(包括于右任先生创造的标准草书)每字独立,动中寓静,用以书联,则可参照章草章法为之。若以连绵流贯、起伏迭宕的草书为联,则可参照行草章法,在保持上、下联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发挥草书艺术特色,以求体势的错落开合、节奏的疾徐起伏等变化。

5、篆书

不论甲骨文还是大、小篆,都是各自独立,不相牵连,属于静态书体。其中小篆字形偏长,石鼓文偏方,但字形均大小整齐均匀。甲骨及钟鼎等字与字则有大小、长扁、欹正的差异。其书联可分别参照楷、隶章法为之。四、款识、题跋、钤印款识、题跋不属对联正文,但对联书法作品中少不了落款。从内容看,下款落书联者或撰者名,上款一般题受联者或撰者、联文出处、年月等内容。题跋文字内容往往包含联文简要背景材料或必要的说明补充,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从书法角度看,题款本是作品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会起到协调、丰富、完善整体章法的作用。故不能因其不属正文而忽略它,而应将其纳入对联整体章法的创作构思。尽管如此,款题毕竟不属正文,书写对联应主次分明:一是款题字径应明显小于联文;二是书体不能与联文冲突。如联文是楷、隶、篆等静态庄重的书体,则款题除用同书体外,欲追求书意的丰富、变化,最好选用流便的行草书;如联文为行草,则款题一般不宜用篆、隶、楷书。当然,艺事“法无定法”,有时少字的草书联文题以楷、隶小字为款跋,形成大小、疏密、动静对比,亦可达到主次分明,美观醒目的艺术效果。

款题视文字多少而布局。字少者,上款题于上联右侧上部,下款落于下联左侧下部,当代书法家追求作品虚灵与动感,

喜将书者落款位置提高到下联左侧上半部;为追求简洁,可不落上款,只于下联落书者名即可(名款可简至1-2字,称为“寒款”)。题跋文字少者可照上述落款位置书之,字多者可题于上、下联文左右两侧;联文字少而幅长者,为避免字距过大章法松散,可题款于上、下联联文下部进行补救。书写龙门对应在上、下联末行下部留足空白,以便落款或题跋,并视字数多少,跋语可一行至数行不等。若空白不够,也可题跋于上联左侧及下联右侧。

篆刻艺术同属国粹,钤印是书法作品不可或缺的形式。对联书法作品中的铃印也属整体章法的组成部分,常常起到调整和完善布白的功能。一般说来,下款钤书者姓名印,还可加盖闲章,可一方、两方,多至三方,首方钤在下款尾部空一字的位置。如下款位置较低,可钤于紧靠款字的左侧。上联右上侧钤引首闲章,如已题上款,则不宜再钤印于款字上方,而可钤于联文右侧下部,位置宜低,不宜与下款姓名左右齐平。印章直径不应大于款字。五、对联书作章法举异前面简单分析介绍了各种书体对联的不同章法,据所闻所见及自身创作实践,也有采用特殊款式、章法书写联文的尝试。举例如下:

有龙门对,下联同于上联,从右往左竖行书写,排列一顺风,相互不尽对称;

有名胜联改竖行为横排,上、下联反向书写,如双横匾式左

右悬挂,呈横向对称;

笔者自撰警世趣联:“天下为公,切勿睁只眼闭只眼;眼前是福,岂能过一天算一天。”因非实用联,便采用环式特异章法为之,使联文的顶针、回环修辞趋于形式感、形象化;另撰《〈义勇军进行曲〉赞》联,摘引国歌词语,因系白话,便按新诗竖排,每句一行,构成新章法。

以上属章法变格的探索之作,能否成立让读者认可,自待物议。另有以条幅、斗方、扇面等款式按诗文章法(即竖排从右至左,从头到尾连续书写,不分上、下联)书录对联全文或节录者,以其失去上下联相互对称的基本要求,只能称之“联文条幅”、“联句斗方”、“联语扇面”之类,而非对联书法也。六、联书合璧相映生辉中国书法艺术在三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总结出了一整套宝贵的艺术法则和审鉴标准,它们深刻地反映了民族哲学思想、文化精神和审美理念。这些法则、标准一方面促进和维护了书法艺术的规范化、精准化,但同时也给书法家的艺术创造和个性发挥以制约。因而人们将书法创作比喻为“带着镣铐跳舞”。而对联书法形式上所要求的整齐与对称,造成了书写章法上的重重局限,这不啻给书者又加上了一副沉重的“镣铐”。这就要求书法家在尊重对联文体特征的前提下,机动把握对联书写章法规定的“度”。

任何事物都有其质的规定性,文体的规定性就是体现文体本

质属性的格式和规则。对联如果不成对仗,不讲声律,就成了散文句;对联书法失去形式上的“双边对称”,就成了条幅、斗方……上文所谓“度”,就是指对联书写章法体现“双边对称”所容许的伸缩范围。因而,既不能因墨守对联章法而扼杀书法自身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不能为发挥书法的艺术性而破坏对联的基本章法,而应当在求得对联双边总体对称的前提下,积极调动书法艺术手段,于严整单调的形式中求变化,在矛盾对立中求和谐统一,力求使联文内容与书艺表现形式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联书合璧,相得益彰。此外,实用对联的不同用场、联文内容及感情色彩、语言风格等因素,为书体的选择,章法的调整提供了创作构思的余地,也为化解“联、书矛盾”,扩大局限空间创造了条件。这一切有待于书法家的不断探索、实践、创造,为对联书法苑结出更多鲜美的硕果而共同努力!【摘】

(完整版)硬笔书法课教案

硬笔书法课教案 左窄右宽字的指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清字的间架结构、字形规律; 2、指导学生认识左右结构的字中“左窄右宽”一类字的特点和规律; 3、指导学生规范、端正地书写例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情、积、校、铸、渡、待、河、神,教师教给方法,学生自主写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配乐、名人书法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使用钢笔,你知道怎样保养它吗?学生交流。 1.同学们,你知道吗?每次我外出参加活动,当我提起鹿苑小学,他们一定会说:你们是书法特色学校,你们学校学生的字真漂亮。可事实怎样呢?大家有目共睹。所以我常说,我们可不能砸了这块牌子哈。 2.看图导入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握笔的要求:执笔歌 距离笔尖三厘米, 拇指食指相对夹。 中指首节垫笔杆, 无名小指自然弯。 写字的要求:大小匀称、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二、出示字例 今天我们要写的字有哪些呢? 1.出示字例,学生观察:情、积、校、铸、渡、待、河、神。 2.我们平时学习生字时都用到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后投影示:看字形、析结构、记位置、寻规律。 3.师:好,那么我们首先来看字形,按结构这些都是什么类型的字?学生观察生字结构特点。(左右结构) 三、指导书写 1.再细细分分类,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左窄右宽)。 2.今天我们主要来写写、写好这些左窄右宽的字。 △指导书写“情”。 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除了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什么? (左右紧凑、间距匀称、第三横画较长,注意穿插,右下跟“月”的写法不同,改撇为竖等)(1)师示范书写,并强调重点。 (2)学生临写。(音乐起。) (3)师生评议,表扬,有问题学生投影指正,学生再次临写、再评。 △指导书写“渡”。师边范书边指导。 “渡”:注意三点水不能写一条直线,“度”的长撇插到三点水提的下面,最后一笔捺是

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唐张怀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墨法】亦称“血法”。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

初中七年级写字课教案完整版

初中七年级写字课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七年级写字课教案内容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前五课笔画练习和第六、七课随形结字与横竖变化的基础上,来学习独体字结构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知识与书写技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独体字笔画虽然连接在一个单体,但笔画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应该对称均衡、重心平稳。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独体字笔画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书写技能。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比较、分析能力,以自主合作的方式习字方法。 4、体验汉字字形均匀平整之美,激发写字兴趣爱好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体验到独体字笔画虽然连接在一个单体,但笔画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应该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道理。 2、初步学会独体字笔画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书写技能。

教学难点:1、初步学会独体字笔画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书写技能。 2、针对提供内容运用书写规律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说明本课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体验:独体字笔画虽然连接在一个单体,但笔画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应该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道理。 1、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同一汉字不同字形的字(每字三种形态,分别是符合美学规范1种字形,不符合美学规范2种字形)。 火、央、乐、文、义、耳、内 2、指导学生逐个评议分析: ①你认为在一行字中,哪一个字最美为什么这样说 ②你认为在一行字中,哪一个字最不美为什么这样说怎样修改才能让他美起来 ③教师在黑板上逐条记录学生发现的美学规律。 3、教师总结: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规律。 ①火――左右对称 ②央――左右均衡

书法教学方法及基本要领

书法教学方法及基本要领 中国文字的形态千变万化,字数多达五万余个,但基本构件,不仅有点、横、竖、撇、捺、挑、钩、折八种,即所谓「永」字八法,来源说法有三如下: 一、崔瑗、锺繇、王羲之、所说。唐人张怀瓘「玉堂禁经」用笔法「云」八法起于隶字之 始,后汉崔子玉历锺、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 二、僧智永说。宋人陈思「书苑精华」,永字八法云:「隋僧智永,发其旨趣,授于虞秘 监世南,自芝兹传授遂广彰焉」。 三、张旭说。出自宋、朱长文「墨池编」张旭传永字八法,但也有人说,出自柳宗元,颜 真卿等,莫衷一是。 所谓「永字八法」是指永字包括了八种笔画;但永字是否包括所有汉字之笔画呢?也未必,如卧钩、竖 曲钩、斜钩、等:不在其内、不过永字奉为圭臬。使初学者懂得学习书法之要领。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1.点法 点,也就是“侧”。在书写时需要把毛笔的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点是汉字的根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 2.挑法 挑,形状像钝角三角形。“策”、“啄”、“”三者的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 3.横法 横,也就是“勒”。所谓“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横画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因此得名。 横有平横、凹横、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4.竖法 竖,也就是“努”。在书写时笔锋犹如拉弓射箭,因此得名。 竖有直竖、右弧竖、左弧竖、腰细竖、腰粗竖、上尖竖、下尖竖等。 5.撇法 撇,也就是“掠”。一般习惯称为“撇”。 撇有直撇、弧撇、腰细撇、腰粗撇、弯头撇、弯尾撇等

(完整word版)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捺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一)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如图: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三)撇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千、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四)捺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 (五〕点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

初中七年级书法教案下册

初中七年级书法教案下 册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2流畅活泼,潇洒自如。 二、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书法姿势得流畅活泼,潇洒自如,有一定的速度。 三、工作要点 1、进一步明确书法教学的重要性。 2、上好书法教学课。 3、加强检查监督 七年级下册书法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左右结构的行书写法(二) 第一周目字旁、月字旁字写法 第二周口字旁、日字旁字写法 第三周左耳旁、右耳旁字写法 第四周示字旁、衣字旁字写方法 第五周绞丝旁、言字旁字的写法 第六周米字旁、金字旁字的写法 第七周书法比赛 第八周书法比赛 第二单元左右结构的行书写法(三) 第九周女字旁、牛字旁字的写法

第十周车字旁、弓字旁的写法 第十一周子字旁、足字旁的写法 第十二周马字旁、食字旁的写法 第十三周石字旁、火字旁写法 第十四周反犬旁、舟字旁写法 第十五周 集字练习书法比赛 3 第1课时 目字旁、月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目字旁、月字旁结构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善于研究 教学准备 写有范字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言: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俗语说:字如其人。众所周知,一手好字,可以给人留下终身好印象。 当今社会中,钢笔书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无论是签合同、签协议、考职称等等,一手好字绝对能给人非常好的印象! 可现今,写一手漂亮字体的年轻人真如凤毛麟角一样稀少,老祖宗传下来的书法精髓被大多数年轻人抛在了脑后,令人扼腕痛心,所以这更显得难能可贵!

书法基础:基本技法 运笔的通常方法

书法基础:基本技法运笔的通常方法 1、起收 运笔的起与收,即书写开始和终止的运作,自然是运笔的首要方法,所谓“一画之法,妙在起止”,理应特别重视。起笔也称发笔、 落笔、下笔。起笔要意在笔前,“慎终于始”,要将笔提起,按照字 体幅度大小,先凌空活动作势;下笔折搭藏露,逆顺翻转,都要稳准果断,干净利落。如有不惬意处,可回笔或在下笔补救,而不能易笔重改,更不能笔卧纸上,失去活意.董其昌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 不使自僵,乃是千古不传语。”收笔的基本原则如米带所说的“无垂 不缩,无往不收”。还须注意虚实迟速,缓去疾回,回锋实抢,出锋 空抢。无论是存结下带,还是藏露出回,都要留得住笔,收得纵敛适度,虚实分明,气势恢弘,浑然天成。至于起收的具体方法,自当结 合一定的字体、书体研讨学习,以免误解错用。 2、阴阳 因为书法起源于象征哲理,又正好与太极图的黑白两色相对应, 所以书法圣贤都十分重视书法与阴阳的内在联系。蔡岂和王羲之都假 托神授书法,揭示书法达道通理的理法,即阴阳相生相克、互补互藏 的理法,并指明以“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的理法, “把笔抵锋”,实行书法写作,以体现其艺术特征。历代的书贤也都 认为,书法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因而,阴 阳相生相克的辩证理法,不但成为书法的重要范畴,而且也成了笔法 辩证运笔的主要因素。运笔的起收、顺逆、提按、迟速、藏露等方法,也都具有鲜明的辩证性质。这表明运笔的方法,不是机械的死法,而 是辩证的活法,也恰如书法圣贤阐明和体现的那样:“达险夷之情, 体权变之道。”“起不孤,伏不寡;面迎非近,背接非远。”“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可见研讨学用运笔方法,理应深切领悟阴阳辩证理法的意义和 作用,以便由写字上升至书法艺术的境界。如果仅从“阴为内,阳为

书法指导课教案

书法指导课教案 一、学情分析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三、教学目标 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2.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 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必有时日来保证。“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 1.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要天天坚持不懈,如同做事,要有始有终。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一点时间(三二十分)练习巩固自己所喜爱的书法。 2.开展书法兴趣活动,在活动中比进步,比质量,比速度,比特色,并将学生的书法作业进行展评,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可达到日久功成的目的。教诲学生:自古

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

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 一、从基本功入手 三个结合:临贴与创作结合、大字小字结合、楷书与行书结合。 三看:1、平时多看名帖、2、看书法展、3、看名家挥毫。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 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 二、推荐范本 “圣教序”、“书谱”、”自叙帖““、“研山铭”、“李太白忆旧游诗”、“花气诗”等。 三、三大创作原则 ★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体布局要点 1、一字不能成行。 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品。 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 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 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节奏、墨色、用笔。 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 五、十个书写关键词 1、八面出锋。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相济。刚力-----铁划银钩(粗):柔力-----行云流水(细)。 3、惜墨如金。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4、豁然开朗。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5、中侧并用。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中学书法教案

课题: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坐姿和执笔方法。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学习的小故事,教师出示坐姿挂图,让学生观察。 三、讲授新课 通过挂图,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坐姿,先板书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其它内容待挂图出示后再补上)。 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坐姿。 老师出示站姿挂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要领:头正、身直(稍前倾)、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老师出示执笔挂图,同时补课题:执笔方法。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执笔方法: (一)捏:大拇指和食指末节捏住笔管(虎口成圆形或扁圆形)。 (二)勾:中指勾住笔管,紧贴食指。 (三)顶:用无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向外顶住笔管。 (四)靠:小拇指靠着无名指,不接触笔管。 (五)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手腕要平。老师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边纠正。学生可能有些紧张,用力过大,老师要提醒。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再练习一下站姿。 四、巩固练习: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要求和字头像,老师巡视行间,纠正一些毛病。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练习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第二课米字格和笔画名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认识米字格和笔画名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米字格和笔画名称。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检查书写用具摆放的位置、坐姿、站姿和执笔。 三、讲授新课。老师:四四方方一座城,四条公路穿城中,两条最长,两条最短,看看四条公路组成一个什么字?黑板上贴有一张方白纸,标出中心,用四张红纸条,请同学贴出。老师出示挂图,同时板书:第二课:米字格(后半部分待讲到时再添上)。老师和同学一起给米字格起名:1.横竖中线;2.两条斜线; 3.左上格、坐下格; 4.右上格、右下格。老师可采用抢答方式,让同学说出米字格的各部名称。老师出示“永”字挂图,同时补课题。和同学一起按顺序说出它的名称(横画和挑画应适当加辅助虚线,帮助同学认识,如图)。为了使同学的思路清晰,先在图上表好数字: 1. 点2.横3.竖4.钩 5.挑 6.撇 7.短撇 8.捺老师可采用指哪个笔画让同学说哪个笔画,由慢到快,待同学熟悉后可进行比赛。 四、总结米字格和笔画名称,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可提出要求:1.临得像; 2.要有起笔和收笔; 3.捺要写得自然。学生书写时伴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发现优点,纠正错误,以利总结。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课下练习写字。

书法技巧术语一览表

执笔法 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压、钩、格、抵)。经历代书法家长期书写的实践,咸认为是符合生理 机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拨镫法 运笔的一种技法。镫一作灯,故亦有譬喻执笔运指如挑拔灯芯的。主要有二说。一、《书苑菁华》引晚唐林韫《拨镫序》语:“镫,马镫也,盖以笔管着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管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足踏马镫浅,则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于拨动矣。推、拖、撚、拽,诀尽于此。”二、《桃源手听》引北宋钱若水语:“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擫、压、钩、格、抵,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镫法。”但《唐诗纪事》及《宣和书谱》所记陆希声五字执笔法并无“拨镫法”字样。案林韫的运指四字诀和陆希声的执笔五字法系两种不同含 义的方法。不少学者对执笔法多主陆说。 双钩 书法术语。①复制法书的技法。法书上石,沿其笔面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为“双钩”,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陆游有“妙墨双钩帖”诗句。②一种书写“空心字”的技法。据载:宋代蒲元,尝以双钩字写河上公注《道德经》,笔墨精细,若游丝萦绕,孤烟袅风,连绵不断,或一笔而为数字,分布匀稳,风味有余。 ③执笔法的指法名称,与“单钩”相对。北宋黄庭坚论书:“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今以食指与中指上节、中节之间相叠,钩住笔管,称为“双 钩”。 单钩 书法术语。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因只以一食指主钩,故称“单钩”。与“双钩”相对。唐代韩方明称:“若篆书,则可多用单钩,取其圆直有准。”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亦称:“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即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不可意。”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称:“单钩者食指、中指参差不齐,食指钩向大指,中指钩向名指,此是单钩,” 世传北宋苏轼作书用此法,微偃其笔。 枕腕书法术语。写字时把左手掌背平垫于右手腕下,称为“枕腕”。多用于书写小字,也有使用臂搁(多 以竹、木制)等物代替左手垫于腕下的。 悬腕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手腕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凭空悬起,称为“悬腕”。写字仅仅堤腕还不能上下纵横自如地运笔。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由于无所罣碍,才得 集注毫端,点画方能劲健。 回腕法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腕掌弯回,手指相对胸前,故称。清代何绍基写字即采用此法,执笔时腕肘高悬,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违常人的生理机能,故一般多不采用。 腕平掌竖:书法术语。论述执笔时的腕掌关系。由“指实掌虚”引申而来。近人沈尹默称:“掌不但要虚,还得竖起来。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悬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竖掌”之说,乃书法界中对执笔法的一种论点。有人认为“竖掌”作书,书壁则可,俯桌书写, 易影响运笔的灵活。 凤眼 书法术语,执笔法的指法名称,握管时,大拇指节骨挺直,里侧呈微凸伏,与内弯的食指构成狭长形的缝隙,因美其名为“凤眼”。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圆者称“龙眼”,是另一种执笔法。 执使:书法术语。执笔和用笔的通称,唐代孙过庭《书谱》载:“今撰执使转用之由,执谓浅深长短之类;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明代张绅称,“执谓执笔,使谓运用。”参见“运笔”。 运笔书法术语。指字的点画书写之过程。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大抵执之欲紧,运上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提腕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指手腕不靠桌而提起者。其法以肘著案而虚提手腕,多用以写中等大小的字。由于腕虽提而肘部著案,不能尽全身之力,故为大多数书家所不取。

(完整word版)初级中学书法课教案

中学书法课教案 爱中华 -----------欧体短撇及其变化 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初级中学陈永湛 科目:书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初步学会短撇的写法、感知短撇的特点和变化。 3、初步学会“爱”、“中”、“华”三个字的写法。 4、通过对作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初步感知书法作品之美。 教学重点:学会短撇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会相关字的写法。 教学拓展:初步认知短撇的变化;学会简单书法作品的写法;得到思想道德教育;感受祖国传统高雅艺术的魅力。 教具准备:示范用笔、示范用纸、磁铁、墨汁、笔架、盘子、多媒体等。 学具准备:毛笔、练习纸、宣纸、墨汁、字帖、羊毛毡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书法作品欣赏 教师出示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给学生欣赏,激发兴趣, 树好榜样和威信。 2.导语 师:同学们,要练好书法,最好从楷书着手。今天我 们继续学习欧体楷书基本笔画。欧体特征:骨气劲峭,法

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二、新授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笔画,学习“短撇”。有同学要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笔画,怎么还学笔画?其实啊,练字呢,要从一笔一画练起,而做人呢,要一生一世做真人。 “一笔一画学写字,一生一世做真人”。 1.短撇 (1)、看短撇,并根据口诀进行 练习。 (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2. 短撇的意境 啄法,像匕首、鹤嘴、竹叶,也像小鱼的鱼鳍、尾巴等。 3. 教学范字“爱” “爱”字有几个短撇,这两个短撇有什么区别? 引出短撇的变化——平撇 (1)、练习平撇。 (2)、教师示范“爱”字。(拓展:“爱”字下面的两 个长撇也有变化。) (3)、学生练习。 4. 教学范字“中” 通过练习复习其中的悬针竖的写法。 (1)、悬针竖的收笔和短撇的收笔有什么联 系? (2)、写好一个字,除了写好笔画以外还要注意些什么?(结构:布白匀称) 短 撇 口 诀 起笔:逆锋起笔、右下作顿 运笔:中锋运笔、左下撇出 收笔:渐提渐行、力送笔尖 悬 针 竖 口 诀 起笔:逆锋起笔、右下作顿 运笔:中锋运笔、往下作竖 收笔:渐提渐行、力送笔尖

【免费下载】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一)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 ,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图: 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 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三)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 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 等字。如图: (四)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 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 方向行笔。如图: (五〕点。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 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如图

八年级书法课教案

八年级书法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书法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房四宝及书法习惯。 2.知道正确的握笔姿势及坐姿,并能体现在自己的书写过程中。 3.懂得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是写好字的首要条件,能在平时的书写中注意自己的书写姿势,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前准备: 1.正确坐姿、握笔姿势的图片。 2.铅笔、书法练习纸、字帖。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书法课程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 1.打开投影,欣赏书法作品。 2.要求:仔细地欣赏作品,看看书法有些什么特点? 二、组内交流 你从刚才的参观、欣赏中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硬笔书法?所谓硬笔书法,就是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竹片、塑头笔等为工具,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再抒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

2.硬笔书法及文房四宝有什么特点? 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而要体现其实用价值,就必须做到书写上的正确化、规范化、匀称化。 三、书法准备 “文房四宝”,既笔、墨、纸、砚。 笔:即指毛笔,由下端圆锥状的笔头和与之相接的笔杆两部分组成。关键是笔头,吸墨力强,含墨量多,能润能枯,能散能聚,或正或侧,或刚或柔,可八面出锋,变幻无尽。毛笔字笔画的各种形态,书法艺术中所有变幻莫测的线条,包括传统中国画中一切美妙的笔墨都是运用这“毛锥”创造出来的。毛笔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较为柔软的羊毫一类,较为劲挺的狼毫一类,介于二者之间的兼毫一类,各有特点,因不同用途而选购。作为初学,建议使用中等大小的兼毫,弹性和柔软适中即可。书法创作可视各人的习惯和实际需要选用适当大小和品质的毛笔。 墨:又称墨汁,纯黑色,含有一定量的胶质,书写在宣纸上干后水浸不化,亦有不少种类。作为习字,对墨的要求不高,一般文化用品商店出售的价格低廉的普通瓶装墨汁即可,书法创作对墨汁要求较高,另当别论。

书法欣赏课教案

书法欣赏课-----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 万寿中学陆林 首先, 写行书一定要有比较好的正书基础, 熟悉笔性,当你对结构、笔画、空白、造型都可以很好的掌握之后就有了条件了。练行书时,首先是临帖:不要写,先看,把一个字看透,就从上面说的那几个方面看,看好了,就丢开字帖,一气合成。注意:这里就关系的写行书最重要的东西了,就是连贯的气运,每个笔画一定要靠气运联系在一起,一个字才能很好的成为一个整体,不要停,不要填,还有就是笔触一定要”跳起来” 行书字才显的活;不然回很死板,可以从两个对称的点开始练,用弹跳的笔触练,找到感觉后开始写。 另外,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空白(重中之重)气运 这两点做好了,其他的东西比如如何造型、笔画的连接、都是比较灵活的,可以自己设计,单但毕竟写出来的一定还是字啊!不过练习时可以当作画来’画” 主要是练习笔画之间的关系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

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硬笔书法和基本常识

第一课钢笔书法及其基本知识书法,就是写字的技法。“书”有写字的意思;“法”就是方法、技法、法则,也就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高级艺术形式。 钢笔书法,就是用钢笔表现汉字的线条书写和造型艺术。其“线条书写”即用钢笔表现汉字的各种笔画的方法,其“造型”即汉字的结构和章法。因此。钢笔书法跟毛笔书法一样。由三个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组成,即:线条(笔画)、结构、章法,称为书法的三要素。 所谓线条(笔画),指汉字的第一笔画留在纸上的痕迹。同一笔画,不同水平的书写者写出来的面貌形象是大不相同的。 所谓结构,是指正确、巧妙地组织笔画,使每个汉字的所有笔画按规律布局合理,达到美观的要求。

所谓章法,是指篇章布局的方法,也就是使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美的技能和方法。它着重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协调、呼应、连贯、疏密与辉映,利用黑白的分布、字形的大小、字距的远近、字态的正奇等于段,使千姿百态的单字在合理而巧妙地布局下,形成一篇既和谐美观又辉映成趣的艺术作品。它能引发人们的美感。 写得一手正确、清楚、流畅、美观的好字。不但对工作和学习很有益处,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素养的体现,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书写工具 钢笔字书写工具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书写时 的效果,因此必须重视书写工具的选择与使用。书写钢笔字的工具有钢笔、墨水和纸张。 1、钢笔。钢笔的种类和型号很多,其区别主要在于笔尖的用料上。根据钢笔笔尖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金笔、铱金笔和普通钢笔三种。

挑选钢笔时,要看笔尖两片是否粗细均匀对称,顶端是否圆滑,书写是否流畅。试笔时,可书写“永”和“8”字多次。如笔尖不刮纸,出水均匀,书写圆滑流畅,那么笔尖就合乎使用要求。至于笔杆笔套是次要的。 钢笔的笔尖有粗细之分,练字适用笔尖稍粗一些的钢笔。 2、墨水。练字宜用蓝黑墨水和碳素墨水,尤以碳素墨水最佳。它有浓度,有光泽,写在纸上黑白分明,十分醒目。一支钢笔要使用同一颜色、同一牌号的墨水,不能混用。否则,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沉淀而影响书写流畅。若要换一种墨水使用,应先将笔尖、笔胆洗净、晾干,再吸入新的墨水。墨水用后应及时旋紧瓶盖,以防尘、防泼、防挥等。 3、纸张。练习钢笔字用纸一般以不洇不滑,略有涩感、吸墨性较强的60克至80克的书写纸、有光纸、复印纸为好。练习楷书字体时,最好在印有方格的纸上书写,以便安排字的大小、结构,增强练字的效果。

最新初中八年级书法教案

初中八年级书法教案 第课时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

边书写边讲解。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第课时 课题:书写练习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八年级上写字课教案

八年级上写字课教案 (钢笔字部分) 第一课小横折钩、大横折钩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横折钩、大横折钩的写法技巧,并将它们写美观。 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横折钩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方法。 (小横折钩,竖画左斜。) 二、学习左小右大、上小下大的例子 1、“的”的写法 2、“易”的写法 三、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而”、“物”、“钧”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四、观察大横折钩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 (大横折钩,竖画垂直。) 五、学习“司”“句”的写法 1、“司”的写法:第一笔行笔要直。 2、“句”的写法:第二笔行笔要开阔。 六、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习”、“菊”、“蜀”、“固”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七、作业点评。 1、优秀作业展示。 2、问题点拨。 第二课大小横折弯钩、小横折弯钩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横折弯钩、大横折弯钩的写法技巧,并将它们写美观。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教学过程: 二、观察大横折弯钩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方法。 (大横折弯钩,折后行笔略左斜,到适当处再向右弯。) 二、学习“九”与“势”的书写 1、“九”的写法:第二笔,折后行笔略左斜,紧靠竖中线。 2、“势”的写法:右上角的横折弯钩略斜。 三、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染”、“九”、“旭”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四、观察小横折弯钩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 (小横折弯钩,折后行笔向右下弯。) 五、学习“气”“筑”的写法 1、“气”的写法:最后一笔,要右下弯,写舒展。 2、“筑”的写法:最后一笔右下弯少收紧,写匀称。 六、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风”、“飞”、“凡”、“筑”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七、作业点评。 1、优秀作业展示。 2、问题点拨。 第三课左耳刀与右耳刀 教学目标: 1掌握左耳刀与右耳刀的写法技巧,并将它们写美观。 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教学过程: 一、观察左耳刀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方法。 (双耳刀在左,耳朵要写得小,竖画要用垂露竖。) 二、学习“陶”“院”的书写。 1、“陶”的写法:左小右宽大。 2、“院”的写法:左边窄小,右宽大,底部平齐。 三、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阶”、“陈”、“院”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四、观察双耳刀在右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 (双耳刀在右,耳朵要大,竖画垂直用悬针竖。) 五、学习“邻”“郭”的写法 1、“邻”的写法:左宽右窄,左边要舒展,右边稍长。 2、“郭”的写法:左宽右窄,左边要紧凑,右边稍长。 六、实践演练 1、临写、默写“郊”、“郁”、“邻”、“郭” 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七、作业点评。 1、优秀作业展示。 2、问题点拨。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技法与训练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 基本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大致可以分成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钩和折。每一种基本笔画有多种变化形态,虽然它们的写法大体相同,但亦有较细微的变化,在书写时应注意。基本笔画对于一个字而言如同建造房子的材料,材料不合格房子必然不牢固。要写好硬笔楷书必须熟悉和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才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大方,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训练材料 一点 姓名年班月日得分 1、右点:从左上方向右下起笔,起笔稍轻,行笔斜中略带弯曲,顿笔后向左上

回收。 2、左点:落笔稍轻,向左下渐重行笔,顿笔后向右上回收,犹如将要垂落之石。 3、挑点:起笔时向右下方顿一下,然后提笔向右上方向迅速挑出。 4、撇点:起笔顿笔,向左下方向迅速撇出,形如短撇。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训练材料 二横 姓名年班月日得分 1、长横:顿笔起笔,中间行笔稍快,要轻而略带弯度,至末尾顿笔回收。长横的写法总体来说是一个“重—轻—重”的过程。 2、中横:写法基本与长横相同,只是行笔速度较慢,长度比长横略短。

3、短横:起笔时要轻,由轻而重,收笔略顿或回锋收笔,略向上斜,形不宜长。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训练材料 三竖 姓名年班月日得分

1、悬针竖:起笔稍顿,再向下行笔,用力逐渐减轻,中间蓄势略慢,最后出锋直下。悬针竖的形状如一根悬挂着的针,故名。 2、垂露竖:起笔与悬针竖一样,起笔重顿,再向下行笔,回锋收笔,形如露滴下垂之势。 3、短竖:短竖的写法一般与垂露竖相同,只是稍短。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训练材料 四撇 姓名年班月日得分1、竖撇:起笔如同写竖画,略向左斜而后弯曲,末尾快速行笔出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