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通信简介

雷达通信简介
雷达通信简介

雷达通信简介

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电磁波同声波一样,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波段的无线电波。

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以及其他军事目标,除了军事用途外,雷达在交通运输上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在天文学上可以用来研究星体,在气象上可以用来探测台风,雷雨,乌云。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的方向,被雷达天线获取;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可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并在显示器上表示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

1测量距离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至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即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

收机的传播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为:S=CT/2。

其中:S为目标距离,T为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的往返传播时间,C 为光速。

2确定方向

雷达测定目标的方向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的。两坐标雷达只能测定目标的方位角,三坐标雷达可以测定方位角和俯仰角。

3测定速度

测定目标的运动速度是雷达的一个重要功能,雷达测速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多普勒原理。当目标和雷达之间存在着相对位置运动时,目标回波的频率就会发生改变,频率的改变量称为多普勒频移,用于确定目标的相对径向速度。通常,具有测速能力的雷达,要比一般雷达复杂得多,例如脉冲多普勒雷达。

雷达技术发展简史

雷达技术首先在美国应用成功。美国在1922年利用连续波干涉雷达检测到木船,1933年6月利用连续波干涉雷达首次检测到飞机。该种雷达不能测距。1934年美国海军开始发展脉冲雷达。英国于1935年开始研究脉冲雷达,1937年4月成功验证了CH(Chain Home)雷达站,1938年大量的CH雷达站投入运行。英国于1939年发展飞机截击雷达。1940年由英国设计的10cm波长的磁控管由美国生产。磁控管的发展是实现微波雷达的最重要的贡献。1940年11月,美国开发微波雷达,在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生产出了10cm的SCR-584炮瞄雷达,使高射炮命中率

提高了十倍。二战中,俄、法、德、意、日等国都独立发展了雷达技术。但除美国、英国外,雷达频率都不超过600MHz。二战中,由于雷达的很大作用,产生了对雷达的电子对抗。研制了大量的对雷达的电子侦察与干扰设备,并成立了反雷达特种部队。

二战后,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由于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用雷达探测飞机、导弹、卫星、以及反洲际弹道导弹的需要,对雷达提出了远距离、高精度、高分辨率及多目标测量的要求,雷达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问题:脉冲压缩技术、单脉冲雷达技术、微波高功率管、脉冲多卜勒雷达、微波接收机低噪声放大器(低噪声行波管、量子、参量、隧首二极管放大器等)、相控阵雷达。七十至九十年代,由于发展反弹道导弹、空间卫星探测与监视、军用对地侦察、民用环境和资源勘测等的需要,推动了雷达的发展。出现了合成孔径雷达(SAR),高频超视距雷达(OTHR),双/多基地雷达,超宽带(UWB)雷达,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干涉仪合成孔径雷达(InSAR),综合脉冲与孔径雷达等新技术新体制。

雷达的应用

雷达不仅用于探测目标,并且成为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精确制导导弹)。雷达的军事用途简述如下:

1 搜索雷达和警戒雷达:作用距离400-600km,用于发现飞机。

2 预警雷达/超远程雷达:作用距离数千公里,用于发现战略轰炸机,洲际导弹。

3 引导指挥雷达(监视雷达),用于对歼击机的引导和指挥作战,机场

调度。机载预警雷达是当前一种重要雷达。

4 制导雷达:控制导弹去攻击飞机和/或导弹等目标。

5 战场监视雷达:用于发现坦克\军用车辆\人和其它在战场上的运动目标.

6 机载雷达:(截击、轰炸瞄准、护尾、导航雷达):现代战斗机上的雷达具有搜索、截获目标,空对空制导导弹,空对地观察地形和引导轰炸,敌我识别、地形跟随和回避等多种功能。

7 舰载雷达:搜索雷达、导航雷达、舰载多功能相控阵监视、预警雷达、侦察雷达、炮瞄雷达、导弹制导雷达等。

8 炮瞄雷达:自动控制火炮跟踪攻击目标。

9 炮兵雷达:炮兵部队使用的战场目标侦察雷达、战场炮位侦校雷达、对海侦校雷达、炮兵气象雷达、初速测量雷达、阵地标定雷达。

10 靶场测量雷达:测距、测速、精密定位、安全控制等单功能雷达。。

11 雷达导引头(寻的器)/雷达引信:装在导弹/炮弹上,末段制导导弹,精确命中目标。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已应用于导弹制导中。

虽然雷达面临隐身、电子对抗、反雷达导弹、低空/超低空的挑战,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但雷达具有全天候,并且不依赖于威胁目标的辐射,因此雷达仍是一种重要的探测手段。现代战争中雷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国防离不开雷达技术。

在民用雷达方面, 举出以下一些类型和应用#;

1 气象雷达这是观察气象的雷达, 用来测量暴风雨和云层的位置及其移动路线。

2 航行管制(空中交通)雷达航行管制雷达兼有警戒雷达和引导雷达的作用, 故有时也称为机场监视雷达, 它和二次雷达配合起来应用。这一雷达系统可以鉴定空中目标的高度、速度和属性, 用以识别目标。

3 宇宙航行中用雷达这种雷达用来控制飞船的交会和对接, 以及在月球上的着陆。某些地面上的雷达用来探测和跟踪人造卫星。

4 遥感设备安放在卫星或飞机上的某种雷达, 可以作为微波遥感设备。它主要感受地球物理方面的信息, 由于具有二维高分辨力而可对地形、地貌成像。雷达遥感也参与地球资源的勘探, 其中包括对海的情况、水资源、冰覆盖层、农业森林、地质结构及环境污染等进行测量和地图描绘。也曾利用此类雷达来探测月亮和行星(雷达天文学)。

此外,在飞机导航, 航道探测(用以保证航行安全), 公路上车速测量等方面, 雷达也在发挥其积极作用。为了满足多种用途不同的要求, 已研制了各雷达。例如, 按照雷达信号的形式分类,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脉冲雷达此类雷达发射的波形是矩形脉冲, 按一定的或交错的重复周期工作, 这是目前使用最广的。

2 连续波雷达此类雷达发射连续的正弦波, 主要用来测量目标的速度。如需同时测量目标的距离, 则往往需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 例如,对连续的正弦信号进行周期性的频率调制。

3 脉冲压缩雷达此类雷达发射宽的脉冲波, 在接收机中对收到的回

波信号加以压缩处理, 以便得到窄脉冲。目前实现脉冲压缩主要有两种。线性调频脉冲压缩处理和相位编码脉冲压缩处理。脉冲压缩能解决距离分辨力和作用距离之间的矛盾。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新型雷达绝大部分采用脉冲压缩的体制。

此外,还有脉冲多卜勒雷达、噪声雷达、频率捷变雷达等。

雷达技术发展展望

现代战争是陆、海、空、天的多维战场,信息战成为一种关键的作战样式。信息能力是衡量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能力是被摧毁的首要目标。雷达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装备。它面临电子侦察、电子干扰、隐身、反辐射导弹四大威胁。所以增进强雷达抗侦察、抗干扰、抗隐身(包括抗低空突防)、搞反辐射导弹的能力,是现代战争下雷达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雷达在现代战争下担负:目标的精确、实时、全天候侦察监视;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大规模破坏性武器的探测与跟踪;各种隐身目标的探测与识别;战斗杀伤效果判别和目标识别等任务。雷达还担任导弹制导和武器火控等任务。雷达为实现上述任务的关键技术是:相控阵雷达(PAR),超视距雷达(OHTR)、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干涉仪合成孔径雷达(InSAR)、毫米波雷达(MMW),双/多基地雷达;高速、实时信号/数据处理技术;雷达组网技术等。

1 相控阵雷达发展方向是:固态有源相相控阵,灵敏、宽带有源阵列,分布式有源相控阵,有源共形阵,自适应共形阵,超高频、低旁瓣相控阵天线,多波束相控阵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采用光电子技术的有源相控阵技术,数字组件相控阵技术,毫

米波空间监视相控阵雷达,反隐身相控阵雷达。

2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战场监视系统的发展方向。重点开发的内容是:宽带、超宽带SAR,探测叶簇、地表下的隐蔽目标,各种目标分类、识别;多功能、多模式,特别是将SAR与GMTI相结合。干涉仪合成孔径雷达(InSAR)可得到数字地形高程图;生成二维舰船目标图像,可用于船只分类;重点解决INSAR的雷达回波“实时”处理问题。高分辨、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卫星SAR/(INSAR)图像的解译技术。

3 超视距雷达(OHTR)发展重点是利用高频无线电波的电离层反射,扩大雷达的覆盖范围,提高分辨率;超视距雷达探测隐身飞机的机理和能力;电离层引起的相位畸变修正技术;非稳定性电离层条件下,低径向速度目标检测的信号处理技术;超视距雷达的外噪声自适应抑制技术。

4 毫米波雷达(MMW),重点发展毫米波导引头,用于精确制导导弹、灵巧炸弹;毫米波高分辨率目标识别雷达;模块化、积木式毫米波战场侦察雷达;毫米波雷达与红外(光学)传感器相结合的导引头、侦察系统;空间(卫星)毫米波相控阵雷达。

5 双/多基地雷达,重点发展反隐身目标的双/多基地雷达。重点解决双/多基地雷达的配置、布站技术;双/多基地雷达的检测、数据处理技术。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通信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地面业务通信 第二节场移动通信 第三节有线通信 第四节地空通信 第五节航务管理通信 第六节对空广播 第七节机要通信 第八节正常飞行的通信保障 第三章导航和雷达保障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机场导航、航路导航、监视雷达 第二节导航雷达设备的设置和使用 第三节正常飞行的导航雷达保障 第四章专机和特殊情况下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 第一节专机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 第二节特殊情况下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

第五章技术管理 第六章业务管理制度 第七章业务技术培训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是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的基本依据。民用航空各级领导、通信导航雷达部门的全体人员和使用通信导航雷达设施的人员都应当遵照执行。 第二条通信导航雷达工作是保障民用航空飞行安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方针,主动配合,密切协作,迅速、准确、可靠地为民用航空提供通信导航和雷达服务。 第三条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规划并组织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的建设。 (二)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地面之间、地空之间的通信保障。 (三)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无线电导航和雷达保障。 (四)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备的管理、运行和维修。 (五)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人员的在职业务训练。 ①根据民航局令第5号,1982年12月21日颁发的《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工作 条例》自施行之日起废止。——编者注第四条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一)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划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建设,制定统一的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章制度,规定通信导航和雷达台站人员定额和技术标准,编制全国的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的技术规和技术资料。 (二)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负责组织领导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组织本地区的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建设,制定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补充规定,编制和管理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技术资料。

通信导航与雷达-06B卷-参考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试题(卷) 2005 -2006 学年第 2 学期 开课学院 航空学院 课程 民机通信导航与雷达 学时 54 考试日期 2006-7-10 考试时间 2 小时 考试形式(闭开)(B A )卷

三、试画出两次变频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原理方框图(10分) Fi 高频放大器变频器I 中频放大器I 变频器II 中频放大器II 本振f1本振f1 监测器低通滤波器音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音响设备 四、试分析反向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15分)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产生的正极性AGC 电压,加到受控级的基极,以控制发射极电流e I 。当外来信号增强时,正的AGC 控制电压加大,受控极的基极-发射极正向偏置减小,使e I 减小,;反之,当信号减弱时,AGC 电压也减小,从而使e I 加大,达到控制增益的目的。 五、试画出甚高频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框图(10分)

六、参考题六图画出识别码为7162和7600的应答脉冲串图。(15分) 题六图 1、7162的应答脉冲串图: 7 1 6 2 A1 A2 A4 B1 B2 B4 C1 C2 C3 D1 D2 D4 1 1 1 1 0 0 0 1 1 0 1 0 F1A1C2A2C4A4X B1D1B2D2B4D4F2SPI 2、7600的应答脉冲串图: 7 1 6 2 A1 A2 A4 B1 B2 B4 C1 C2 C3 D1 D2 D4 1 1 1 0 1 1 0 0 0 0 0 0 F1C1A4C2A2C4A4X B1D1B2D2B4D4F2SPI 七、试说明频率合成器实现频率合成的方法。说明直接合成法与间接合成法各有什么特点(15分) 频率合成,就是设法把石英晶体震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准确度高的优点和LC震荡器改变工作频率方便的优点结合起来,利用合成的方法,形成高稳定度的频段信号源。 直接合成法的特点:具有输出频率稳定、可靠等优点,但电路要使用较多的混频器、分频器及滤波器,因而体积大,成本高,且使用较多的混频器容易影响频率

通信导航总结

第一章 模拟通信 通信方式:信号中某个参量连续变化 通信要求:高保真地复现信息 质量准则:信噪比 基本问题:参量估值方法 数字通信 通信方式:信号中某个参量离散取值 通信要求:正确判断离散值 质量准则:误码率 基本问题:统计判决理论 优点:抗干扰能力强、差错可控、易加密、易集成、便于存储和交换、提高信道利用率 信息及其度量 信息: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不同形式的消息,可以包含相同的信息。 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 底数a=2,则信息量单位比特(bit ); 底数a=e ,则信息量单位为奈特(nit ); 底数a=10,则信息量单位为哈特莱。 每个符号所包含信息量的统计平均值H(x),称为信息量的熵,其单位为bit/符号 传送等概率的二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为1b ,所以习惯把一个二进制码元称作1b 。同理,传送等概率的四进制波形之一(p=1/4)的信息量为2b ,这时每一个四进制波形需要用两个二进制脉冲表示,传送等概率的八进制波形之一(p=1/8)的信息量为3b ,这时至少需要三个二进制脉冲。综上,对于离散信源,M 个波形等概率(p=1/M )发送,且每一个波形的出现是独立的,则传送M 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为:Log2M ,如果M 是2的整幂次,M 等于2的k 次幂(k=1、2、3···)则I=k 概率相同可以达到最大信息量 Rb (bps )为信息率 RB (波特)为符号率 Rb=H(x)RB 差错率有两种表述方法:误码率和误信率 误码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送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即是码元在传输系统)(log )(1log x P x P I a a -==)(log )()(21i n i i x P x P x H ∑=-=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 【法规类别】通信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航局令第5号 【失效依据】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 【发布部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已撤销) 【发布日期】1990.02.03 【实施日期】1990.11.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 (民航局令第5号一九九0年二月三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通信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地面业务通信 第二节场内移动通信 第三节有线电话通信 第四节地空通信 第五节航务管理通信

第六节对空广播 第七节机要通信 第八节正常飞行的通信保障 第三章导航和雷达保障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机场导航、航路导航、监视雷达 第二节导航雷达设备的设置和使用 第三节正常飞行的导航雷达保障 第四章专机和特殊情况下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 第一节专机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 第二节特殊情况下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 第五章技术管理 第六章业务管理制度 第七章业务技术培训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是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的基本依据。民用航空各级领导、通信导航雷达部门的全体人员和使用通信导航雷达设施的人员都应当遵照执行。 第二条通信导航雷达工作是保障民用航空飞行安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方针,主动配合,密切协作,迅速、准确、可靠地为民用航空提供通信导航和雷达服务。 第三条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规划并组织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的建设。 (二)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地面之间、地空之间的通信保障。 (三)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无线电导航和雷达保障。 (四)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备的管理、运行和维修。 (五)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人员的在职业务训练。 第四条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一)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划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建设,制定统一的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章制度,规定通信导航和雷达台站人员定额和技术标准,编制全国的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资料。 (二)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负责组织领导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组织本地区的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建设,制定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补充规定,编制和管理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技术资料。 (三)各级航务管理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本中心(站)的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的建设、运行和飞行保障工作。 第五条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通信导航雷达部门是管理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技术业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各级航务管理中心(站)和民用航空企、事业单位的通信导航雷达部门是日常运行部门,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的通信导航雷达部门根据民航局的工作计划和要求,对他们实行技术业务管理。 第六条各级通信导航雷达部门应当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各级领导应当经常深入基层进行技术业务指导,以身作则并教育所属人员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和严格的工作作风,执行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热爱本职工作,爱护仪器设备,刻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