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巴洛克音乐——巴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巴洛克音乐——巴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巴洛克音乐——巴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巴洛克音乐——巴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按照巴赫创作的三个时期详细感受和学习巴赫的音乐,总结巴赫的创作风格,巩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掌握复调音乐与十二平均律两个音乐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感受、体验、比较、探究等多样性活动,提高学生对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鉴赏辨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感受巴洛克音乐的宗教性、复杂性,体会巴洛克音乐独特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掌握巴赫音乐的总体风格,继而巩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2、掌握复调音乐、十二平均律的概念。

3、通过聆听、感受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总体风格。

三、教学策略

1、现代化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相关音、视频,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体验。

2、鉴赏作品、解释音乐概念的时候,通过亲身示范,带动学生参与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接受的过程中轻松掌握知识,同时印象深刻。

3、启发学生通过探究、分析、比较,体验等方法,潜移默化的获取并掌握新知识。

四、教学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课前复习回顾巴洛克音乐第一课时的内容,回忆这个时期音乐的一般特点,提前进入巴洛克音乐时期的氛围,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的教学准备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分配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布置好学生的探究内容,搜集整理并制作好课堂所需的多媒体课件,音视频素材等。

五、教学用具:

教材、电脑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概况,请大家一起快速的回顾:这个时期音乐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带领学生通过关键词记忆来巩固巴洛克音乐特点,PPT同步呈现这个时期的音乐特点】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回顾巴洛克音乐时期的第一课时,可以很快进入到这个时期的音乐氛围,当学生复习了巴洛克音乐的一般特点后,再去了解巴赫的音乐风格,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另外对于引荐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巴赫,也是非常自然和流畅的设计。

师:到了巴洛克晚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无论是音乐特点还是音乐形式都逐渐趋向成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人,他将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总结归纳到自己的作品中,继承了巴洛克光辉古老的传统,同时又为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被人们尊称为“欧洲近代音乐之父”,而他的去世也标志着巴洛克音乐时期的终结,这个人就是巴赫。

(二)教授新课

生平简介

师:巴赫出生在德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兄长学习音乐,常抄写和改编前辈作曲家的作品,通过这个方式学习作曲,这个习惯坚持了一生。巴赫酷爱音乐创作,他的作品数量有上千首之多,在这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几乎涉及到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而他的创作也大都由他一生中三个重要职位决定的,根据这一点,江巴赫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设计意图}:

对巴赫的一生先做简短介绍,使学生在学习初期对巴赫建立印象,生平简介后意在引出对于这节课的授课思路和角度,即以巴赫一生的三个职位为依据的三个重要创作时期为构架,将知识点穿插其中。

1、魏玛时期

师:在巴赫23岁那年,他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职位,即担任魏玛宫廷教堂的管风琴师。管风琴师巴赫最擅长的乐器,他在那里写了很多他最好的管风琴作品。很快,巴赫就成为了德国最有名的管风琴师,并且他在管风琴上的即兴演奏成为了当时的传奇。而他最初的创作就是从即兴演奏开始的。在他为自己最钟爱的乐器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一类重要的形式——托卡塔与赋格。

【以《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为例介绍这两个体裁】

(1)托卡塔

师:这个词来自意大利文,原意是“碰触”,是一种快速的触键技巧的乐曲,它的音乐风格自由奔放,热情激昂,带有狂想的色彩。正如巴赫所说,他写托卡塔的目的在于使演奏者通过弹奏活动手指,起到热身的作用。完整欣赏《d小调托卡塔》,体会它的风格,尤其是速度上的特点【结合PPT放视频】

学生通过聆听能轻松扑捉到速度整体偏快,但是中间穿插多处慢速

钢琴示范,重点处分析:

开头引子,慢速下行旋律,饱满有力。紧接着出现了音响宏大的和弦,为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示范,学生再次聆听体会】

接下来自由的快速跑动,强弱对比明显,随即又是一串响亮的和弦。而主题部分又恢复快速,带有明显的戏剧性的成分。【示范,让学生将文字的描述和聆听到的乐句相结合,更容易理解】

{设计意图}:

介绍托卡塔这个体裁,意在让学生掌握它的音乐风格和特点。选取了巴赫最有代表性的《d小调托卡塔》,让学生先完整听完,利用第一印象先把握它的整体风格,这里选取了最好扑捉的速度要素,由易到难,带领学生逐渐深入。之后教师亲自钢琴示范,对于其中的关键乐句做细致的鉴赏,学生通过现场聆听再次体会和感受音乐特点,加深理解。

(2)赋格

师:托卡塔主题结束后,赋格的主题在高声部出现了。什么是赋格?这个词来自拉丁语,是“逃走,追逐”的意思。一种多声部音乐。通常以一个主旋律为基础,在一个声部陈述完后,然后“走开”,接下来在其他声部依次加以模仿。表现赋格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一个合唱队或唱诗班,可以是一个乐队,甚至是一种可以

演奏多声部的乐器。比如管风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管风琴至少有两个手键盘和一个脚键盘组成,而且每组键盘的音色各有不同,特别适合演奏这种多线条的音乐,而且耳朵能够很容易听出每个线条是如何进行的。仍然以《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为例,感受赋格的特点。

【先要了解这首赋格曲的主旋律是什么?钢琴示范多次,学生现场聆听记忆,并带着这个记忆聆听接下来的选段,数出这个主旋律以不同的形式先后出现几次。】师:通过聆听,耳朵更容易去扑捉,主旋律以不同的音高和时间相继进入,相互交织缠绕并向前发展,通过这种“潜逃后追”的形式,是音乐有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音响效果。

20世纪初,德国艺术家约瑟夫.艾伯斯曾以《赋格》为题创作了一副作品,我国当代画家翁己化也以其为题出了一套画集【PPT呈现两位画家的作品,让学生用直观的方式加深理解】

都是抽象作品,和音乐中的“赋格”不谋而合。画面中的线条,不管是平行交织,还是横竖交错,都表现了丰富的层次感,从每一条线条的流动,仿佛可以听见音乐的旋律在不停的涌动,交织,展开,并且伴随着温暖、和谐的回味。

{设计意图}:

在介绍赋格这种体裁时,语言的解释虽不难理解但难以深化,所以设计了一个较有挑战性提问环节,即先让学生现场去记忆主旋律,并带着这个记忆有目的的聆听选段,数出主旋律出现的次数,这样一来,学生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的去欣赏接下来的这段音乐,也更能体会这种体裁的风格和特点。

师:赋格在巴赫的笔下经过巩固和发展,成为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音乐体裁,同时也是典型的复调音乐。

【教学重点: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可以区分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是相对于主调音乐而言的,如何区分这两个概念?

这里设计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播放微课程《节奏》让学生回顾高一的音乐基本要素的知识。本节课采取了现场带领学生回顾的方法,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师:节奏分两个构成——音的长短和音的强弱。简谱中长音怎么表示?击掌一次,

用叉号表示,记作一拍。两拍在叉号后面加短横线,一条短横线表示增加一拍,以此类推。短音怎么表示?叉号下面加短横线,一条短横线表示减少一半,以此类推。这是音的长短。音的强弱有规律的交替形成节拍,如何击拍?空中竖直方向均匀画英文字母“V”,记作一拍。可分为手落下的前半拍和手抬起的后半拍。接下来可以击打音值组合了【黑板书写,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随机写出几个音值组合,考察学生掌握程度】

【PPT中完整的节奏学生即可轻松击打,为接下来的互动奠定基础】

音乐互动:二声部和声训练

教师与学生一个声部,视频中的美国当代音乐大师BOBBY一个声部,全班参与完成。通过这个互动,学生能够很容易的用两个线条表示自己的声部和BOBBY的声部,也能清晰的分出这两个声部的主次。所以这种音乐就是典型的主调音乐。师:【进一步解释】顾名思义,在这种音乐中,只有一条主要的曲调(主调),它是独立完整的,横向发展的,其他声部作为伴奏,支撑和衬托主旋律,更注重纵向的和声效果。复调音乐就不难理解了,即这种音乐中有多条曲调(复调),每一条都具有独立的意义,彼此相互对比补充,注重横向发展。【PPT用图示直观展示】,接下来,同样聆听一个二声部音乐,看看两个声部单独的特点,合在一处又有什么不同。【教师与BOBBY合作完成,学生聆听体会】

{设计意图}:

理解并区分主、复调音乐是本节课设计的重点与难点。主要通过了一种对比的手法让学生从根本理解这两个概念,继而在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来加深印象,并能在今后的音乐鉴赏中学会运用。

师:教师演唱的部分来自法国作曲家古诺的《圣母颂》,是根据BOBBY演唱的旋律创作的,BOBBY演唱的部分取自巴赫第二时期的一套作品集的第一首前奏曲。这套作品集是《平均律钢琴曲集》。

2、科藤时期

【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十二平均律】

师:巴赫创作这套曲集的根据是一个重要的律制——十二平均律【PPT展示钢琴一个八度内的键盘】,以此为例,解释概念。音乐中有七个音:dol,re,mi,fa,sol,la,si。和钢琴键盘对应,音音之间的关系,只有mi,fa是真

正意义的相邻,关系是最小音程关系半音,其他看似相邻的白键都是全音关系,需要加入黑键将其对半分开,在这个八度音域里就平均分成了相等的十二份。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就是分别以这十二个音作为大调和小调的主音创作了一首前奏曲和赋格。此时巴赫离开魏玛,来到科滕的原因也很单纯,他有了家庭,是4个孩子的父亲,为了使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应聘了科滕宫廷乐长一职,并成功获得了这份工作。从此巴赫的创作方向发生了变化,以前是为教堂创作宗教音乐,这时主要为了教学或者宫廷、家庭娱乐创作世俗性音乐。其中有首作品不得不提:《G弦上的咏叹调》。巴赫少有的一首主调音乐。旋律优美,富有诗意。来自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播放视频,学生完整欣赏】

师:音乐宁静,古朴,纯洁,仿佛置身于典雅的教堂氛围,这些特点在巴赫所有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因为巴赫的家乡是信奉路德教的地区,巴赫作为一名虔诚的教徒,他认为自己创作音乐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上帝。这个观点在他晚年的创作中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表达。

{设计意图}:巴赫的第二个时期,在设计上重点是解释十二平均律这个概念,同样用直观的方式,通俗的语言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选取《G弦上的咏叹调》有两个原因,第一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通俗作品,如今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它的身影,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也能体会到与巴赫第一时期作品风格的差别。第二就是可让学生通过聆听巩固主调音乐的知识。

3、莱比锡时期

师:巴赫在科滕生活了六年后,前往莱比锡,在那里度过了他最后的也是最辉煌的27年。作为莱比锡音乐学院的音乐指导,大部分的精力又投入到宗教音乐的创作上来。而此时的他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比如两部代表作品《马太受难乐》和《约翰受难乐》,都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详细的表现了耶稣受难的整个过程。学生课下可选取片段结合圣经描述,感受巴赫晚年音乐的深刻内涵。

{设计意图}:简介巴赫晚年的创作方向,代表作品,意在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设想在课下结合课堂内容去进一步感受巴赫作品的深刻内涵,体会到音乐深层次的意义以及巴赫的伟大。

总结巴赫创作风格:

在巴赫一生的创作中,虽然没有创新,却对音乐前辈所建立的那些东西进行了很好的精炼和提高。他的音乐始终渗透对上帝的崇敬赞美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以及那不可抑制的乐观与活力。同时,作为一个德国人,巴赫将自己民族优良的传统和精神通过音乐表达出来,比如虽复杂却严谨的构架,赋予理性的音乐气质,这些也正是巴赫音乐的灵魂所在。

4、巴赫复兴

师:尽管如此,巴赫在世时,他的作品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即使去世后,他的音乐也在他的学生和亲友这种小范围内流传,直到1829年,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在柏林成功指挥上演了巴赫的《马太受难乐》,这个事件就标志着巴赫复兴运动的开始,从此,巴赫的名字又回归到了人们的视线中,人们也开始大量演奏和研究巴赫的作品,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愈发的感受到巴赫的音乐不仅是巴洛克时期的宝贵财富,,更是后来整个欧洲音乐发展和进步取之不尽的伟大源泉。

{设计意图}:三个重要时期展现了巴赫较完整的人生,用总结性的话语来归纳巴赫的创作风格,本节课得到了很好的提炼和整合。而对于巴赫复兴的介绍也再次强调了巴赫在欧洲音乐史的地位。

(三)拓展延伸

师:最后,以一个巴赫作品的串烧结束今天的课程。这个作品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来表现,并且用《d小调托卡塔》贯穿始末,中间以巴赫其他的代表作品串联,同时,歌词诙谐幽默,仿佛再现了巴赫创作《d小调赋格》的心路历程。【播放视频,学生完整欣赏】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选取这首作品起到了很好的总结整合的作用。首先,作品的主题在课上给学生单独详细鉴赏过,学生非常熟悉,而课上欣赏的其他作品,在这段音乐里也相继出现,学生有共鸣,最重要的是在介绍作品时,特别强调了歌词,学生在观看时就会有意识的注意歌词,高中生的英文能力对于理解歌词毫无难处。这也是知识的一个大融合的过程,学生乐于去接受。而音乐编排的幽默效果也让课堂氛围直到最后都轻松愉悦。

(四)总结性的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对巴赫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些知识对于同学们今后西方音乐的鉴赏将会大有益处。

《巴洛克音乐——巴赫》学情分析

如今可以获取音乐的途径广泛了,但是大部分的高中生音乐欣赏面还是比较狭窄的,学生们爱听的音乐主要是流行音乐,对于古典音乐,特别是西方专业音乐知识了解不多,也缺乏一定的兴趣。所以为了能将课程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需要结合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实际音乐素养,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环节,加深学生对于巴洛克音乐风格的整体感受,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并结合自己喜爱的音乐,通过对比,找到共性与差异,拉近与巴洛克音乐的距离,使学生通过感受体验巴洛克音乐的艺术魅力,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

《巴洛克音乐——巴赫》课堂效果分析

一、导入环节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首先使学生在回顾和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的同时,提前进入到巴洛克音乐时期的氛围中,为后来巴赫音乐风格的体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一步巩固了巴洛克音乐的一般特点,在鉴赏巴赫的音乐时,学生会很自然的在聆听的过程中去寻找这些特点的影子,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时期音乐的灵敏度。

二、新课环节

1、魏玛时期

介绍托卡塔音乐体裁的部分,这个设计环节,学生在整体聆听时,对于音乐速度的把握能够很轻松的感受出来,接下来,现场聆听具体的乐句时,通过文字的描述和所听到的音响相结合,更容易去理解和掌握这种体裁的风格和特点。介绍赋格音乐体裁的部分,这个设计环节,是让学生先现场记忆主旋律,并且带着这个记忆聆听选段,试着数出主旋律出现的次数。对于这种有挑战的问题,学生一般兴趣高涨,往往在调动了他们的情绪后,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另外,这里还展示了两位画家的同名作品,用更直观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理解并区分主、复调音乐是本节课设计的重点与难点。主要通过了一种对比的手法让学生从根本理解这两个概念,继而在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来加深印象,并能在今后的音乐鉴赏中学会运用。在实际的课堂上,这个环节还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主调音乐环节,全班的音乐互动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学生参与性很积极主动。接下来教师展示环节,学生也能比较专注的去聆听对比,比较难理解的两个概念性的知识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轻松掌握。

2、科藤时期

巴赫的第二个时期,在设计上重点是解释十二平均律这个概念,同样用直观的方式,通俗的语言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选取《G弦上的咏叹调》有两个原因,第一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通俗作品,如今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它的身影,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也能体会到与巴赫第一时期作品风格的差别。第二就是可让学生通过聆听巩固主调音乐的知识。在实际授课时,学生有了前面较好的音乐知识的基础,在理解十二平均律的概念时,很容易就领悟了,另外,学生在聆听《G弦上的咏叹调》时,熟悉的曲调引起了共鸣,音乐表达的情绪也能有更好的体会。

3、莱比锡时期

这个时期在设计时,特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作为课下延伸的引导,简介巴赫晚年的创作方向,代表作品,意在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设想在课下结合课堂内容去进一步感受巴赫作品的深刻内涵,体会到音乐深层次的意义以及巴赫的伟大。学生在接受任务时,有了前面知识的衔接和铺垫,也更乐意去尝试和挑战。同时由于对巴赫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也好奇他晚年作品在风格和内容上如何深化和升华的。

4、拓展环节

这个环节选取这首作品起到了很好的总结整合的作用。首先,作品的主题在课上给学生单独详细鉴赏过,学生非常熟悉,而课上欣赏的其他作品,在这段音乐里也相继出现,学生有共鸣,最重要的是在介绍作品时,特别强调了歌词,学生在观看时就会有意识的注意歌词,高中生的英文能力对于理解歌词毫无难处。这也是知识的一个大融合的过程,学生乐于去接受。而音乐编排的幽默效果也让课堂氛围直到最后都轻松愉悦。

《巴洛克音乐——巴赫》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七单元中的内容。教材的原标题是《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并且以巴赫的代表作《马太受难乐》为主要教学内容。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根据实际可优化组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自本单元开始,教材的顺序是按照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顺序来编排,所以将这个单元分成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概况,这其中包括这个时期的主要风格,音乐形式,重要的作曲家及代表作等;而第二课时则重点介绍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巴赫。

所以本节课就是第二课时的内容。另外,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记住巴赫并理解他的作品,本节课并没有以《马太受难乐》作为主要的鉴赏内容,毕竟作品的长度和深度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故选择了巴赫的一生,即从他这一生中三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入手,带领学生了解巴赫,理解他的创作风格,并将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两个知识点——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十二平均律融合其中。

《巴洛克音乐——巴赫》评测练习

1、聆听下面一段音乐,这是一首主调音乐还是一首复调音乐?(《卡农》复调音

乐)

2、聆听下面一段音乐,这是一首主调音乐还是一首复调音乐?(海顿《小夜曲》

主调音乐)

3、聆听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中的赋格部分,主旋律以不同的形式一共

出现了几次?

《巴洛克音乐——巴赫》课后反思

整节课完整流畅,教学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课上,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学生能够专注的感受体验,同时教学时间也把握合理,使得整堂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现将反思的几点内容记录如下:

首先,优选教学内容是这节课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的原标题是《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教学内容也以《马太受难乐》为主,但是这首作品篇幅庞大,内容是对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较沉重压抑,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可能因为不能理解巴赫创作意图而缺乏对作品的兴趣。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一些相关知识的分支也较多较杂,所以将这个单元分成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重点介绍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概况,包括巴洛克一词的由来,这个时期重要的音乐形式,体裁,作曲家及代表作等,意在通过这些介绍总结巴洛克音乐的一般特点,这些对进一步学习巴赫有很重要的作用。本堂课则是这个单元的第二课时,经过第一课时的铺垫,学生在理解音乐风格,或是遇到重要的专业名词时也不会觉得陌生,同时课上也不用耗时去单独解释。另外单独将巴赫作为一个课时来讲,可以有多种思路,本节课的切入点和授课角度是以巴赫一生中三个重要的职位作为节点来相互衔接,并且将知识点穿插其中。对于音乐的选择上,既选取了巴赫最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和体裁,也囊括了他最为人所知的作品,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巴洛克时期的距离,使学生对巴洛克音乐产生了亲近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是本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的保证。音乐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从这点出

发,本节课重在以学生的体验为主轴,力求在每个环节都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去掌握概念和知识点,并加深理解和熟练运用。所以主要通过展示交流,启发引导,听辨赏析,互动体验,直观结合对比等方式达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巩固知识的目的,充分展现了“以学习为本”的音乐教学观。

最后,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的互动交流是本节课充满活力的体现。好的环节设计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将其实现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节课,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态度积极,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交流愉快流畅,在知识讲解和音乐互动环节都配合的默契十足,这些亮点都是本节课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也成为专有的特色所在。

当然,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也有一些遗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课堂伊始,学生在面对镜头的时候难免会有些许紧张,所以在回答问题时总会表现出不自信,声音不够坚定洪亮。教师的神情也较严肃如果更放松,在声情并茂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效果会更好。范唱环节,由于客观原因嗓子状态较疲惫,再加上主观上没有调整好气息,致使高音处偏低,也是一个遗憾。最后有些地方语言还可更精炼些,这样让整个授课环节更从容的话,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授课效果。总之,整堂课从准备到最后的完整呈现,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改进的方向。

《巴洛克音乐——巴赫》课标分析

音乐课程总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以此课程标准为依据,本节课做了相关设计:

首先,感受与鉴赏作为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仍然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以一个作品的一部分作为详细分析的案例,可以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思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具体会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诸多要素的敏锐程度,比如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等。

第二,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更好的运用到音乐鉴赏中,设计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通过表现巩固知识,是十分有效的学习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同样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音乐要素,这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音乐鉴赏的基础,同时通过反复接触运用这些要素,使学生更自如的结合这些要素去进行音乐鉴赏。

最后,学以致用,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是本节课程的最终目标,不仅学生可以根据音乐风格判定所属时期,而且也可将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同自己喜爱的音乐风格进行对比,寻找共性与差异。这个过程,也是无形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提高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小班音乐小星星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小星星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小星星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课后反思等内容,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小星星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 2、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 3、激发幼儿对歌唱表现的兴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在听音乐打节奏时示范和指导,在表演合唱中要将“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唱出来,在用手作“闪”的动作时注意合拍和跟节奏。 活动准备 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一个;《小星星》磁带、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及感受4|4拍音乐节奏,欣赏《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师一起随着节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节奏。 二、图片引入主题,欣赏歌曲:每当天黑了,天空中就会出现许多许多的小星星,你们见过他们吗? 1、你觉得小星星在天空中像什么? 2、欣赏歌曲《小星星》;“星星宝宝快乐的唱起了歌。听——” 3、歌曲里的小星星像什么?为什么说小星星像眼睛? 三、再次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第二次欣赏歌曲《小星星》:“听听小星星在天空中,是怎样的?” 小结:一闪一闪、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进一步熟悉歌词。 2、“怎样唱出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唱出“一闪一闪”的跳跃的感觉; ★运用手势配合唱出“一闪一闪”的跳跃感; 四、和老师一起运用跟着录音带学唱; 1、运用歌曲图谱,结合手势动作,提示幼儿说歌词; 2、运用歌曲图谱,结合手势动作,鼓励幼儿大胆的跟着录音唱; 3、看着图谱和老师一起唱; 4、请个别幼儿唱,老师和其他幼儿随着节奏做动作; 5、请幼儿来当星星宝宝唱歌,老师当月亮妈妈表演动作; 6老师扮演月亮妈妈,幼儿扮演星星宝宝一起边唱边随歌曲有节奏的做动作;结束。 节奏——角落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乐曲、表现乐曲 1.角落活动中熟悉乐曲、感受乐曲节奏、尝试表现乐曲。 (1)听赏乐曲,感受乐曲的优美,激发幼儿对乐曲的兴趣。 说明:在角落活动中引导幼儿花几分钟的时间听一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优美。此内容可延续4-5天。 (2)听赏乐曲、感受乐曲,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方法尝试表现乐曲。如幼儿可以用舞蹈动作表现乐曲,幼儿也可以借助各种打击乐器表现乐曲。 说明:这一阶段幼儿在角落里玩的时间可以有10天左右。教师指导的重点是不断挖掘幼儿的闪光点,譬如幼儿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乐曲、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乐曲等。最主要的是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以及幼儿初步的4/4节奏感。这里要提醒的是4/4节奏也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型,如X———|X——|;如:—X—|X—X—|;如:XXXX|XXXX|;又如XXXXXXXX|XXXXXXXX|。教师可通过每次角落游戏的讲评让幼儿体会角落活动中的成功和愉悦。 (3)注意生活中引导幼儿多感受不同4/4节奏, 如XXXX|如XXXX|XXXXXXX|又如:XXXXX|XXXXX| 请你过来!我们都是我们都是好朋友我呀长大了,你也长大了! 集体活动中大胆表现音乐、表现音乐节奏 2.集体活动中大胆表现音乐、表现音乐节奏 老师和幼儿共同听赏乐曲,感受乐曲优美,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小星星”,讲的是小星星的故事。 A.游戏“快乐大转盘”。 游戏玩法:老师扮演月亮姐姐,小朋友是满天的星星。星星围成大圈,月亮姐姐在中央。音乐前奏起月亮姐姐转圈;星星跟着音乐拍手。前奏结束前月亮姐姐要点到一颗小星星,小星星就马上起来,跟着音乐做动作(如眨眼、睡觉、或者跳舞)。其他小星星和月亮姐姐都必须马上跟着他(她)一起有节奏地动作,直至乐曲结束。待到间奏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分析 三明市实验小学李薇 教学总思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科书以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导向~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性发展,既提倡学科综合~又鼓励音乐创造,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理解了多元文化,既重视了音乐实践~又完善了评价机制。 教学总内容: 本册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块组成~即演唱、演奏、欣赏、活动。其中歌曲有首~欣赏曲目有首~活动内容有。本册教材分为八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林中的鸟声”,第二单元“绿水江南”,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五单元“环球采风”,第六单元“中国功夫”,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剧”,第八单元“花的旋律”。 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曲目特点: 1( 歌曲篇幅比以前长~难点多~变化大。 2( 音乐知识和音乐记号增加了~如: 3( 合唱曲目增加~如 四年级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延音线~学习四三拍的指挥手势~能在歌曲中运用。 ,2,认识乐器唢呐、竹笛~以及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并了解其音色。

,3,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 ,4,能创编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舞。 ,5,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的小知识。 2、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来有感情地进行歌唱。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培养学生能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的能力。 ,3,通过音乐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自创打击乐~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对策: 1( 重、难点要明确突出。 2( 难度大的歌曲要弱化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要熟读教材。 3( 音乐知识、音乐记号要融入到歌曲中讲解。 4( 合唱歌曲可多花一个课时完成。 本册教学重点: 1、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2、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小班音乐小娃娃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小娃娃教案反思小班音乐小娃娃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欣赏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欢美丽可爱的小娃娃,萌发爱心,体验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发展美感,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小娃娃教案吧。活动目标: 1、欣赏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欢美丽可爱的小娃娃,萌发爱心。 2、体验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发展美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请家中有玩具娃娃的幼儿带娃娃来园;不同造型,不同颜色的玩具娃娃若干。 2、《小娃娃》歌曲录音带和录音机。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欣赏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欢美丽可爱的小娃娃,萌发爱心 活动难点: 体验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发展美感。

活动过程: 1、教师用玩具娃娃的口吻,引出内容。 2、让幼儿自选娃娃。 将幼儿家中带来的和教师准备的玩具娃娃摆放在幼儿的前面,鼓励幼儿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娃娃。 3、听音乐、边欣赏音乐、边欣赏手中的玩具娃娃。 提问: (1)小娃娃长得怎么样? (2)你喜欢小娃娃的什么?(如眼睛、头发等)让幼儿用手指着玩具娃娃说。 4、边听音乐、边指娃娃相应部位。 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拍娃娃睡觉。 6、带娃娃去散步。教师边哼唱歌曲,边带幼儿抱着娃娃去散步。 活动反思: 《小娃娃》是托班宝宝第一次接触听旋律进行的律动活动,此活动如果一下子就请宝宝听音乐或模仿老师抱着娃娃做动作,宝宝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在一开始教师富有童趣的讲述律动所表现的内容相关的故事就是激发幼儿兴趣拓展的好办法,当宝宝被故事的小娃娃吸引后,请宝宝们以小娃娃的角色来和老师一起进行表演,宝宝们就会自然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抱着小娃娃做抱着娃娃转个圈、双手送给别人的动作,等宝宝都愉悦地进入表演的状态后再加入小娃娃的旋律带领宝宝们表演,宝宝们自然会体验音乐的快乐和旋律的美,宝宝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都十三、四岁了,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一种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是六年级上册,本册教材的内容都明显的很有深度,首先从欣赏上说,全册共有六单元,1、“我的祖国”2、“美丽的草原”3、“星空畅想”4、“外国影视音乐”5、“八音盒”6、“奥林匹克风” 四、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①.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②.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③.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④.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⑤.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⑥.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五、教学内容: 1、歌唱部分: 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 ①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初中音乐公开课龙船调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音乐公开课《龙船调》教学设计 与反思 【歌曲分析】 《龙船调》最早流传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柏杨镇一带,是划采莲船的唱腔。歌曲特色浓郁,意境明丽,歌中的土家妹娃与艄公两个艺术形象栩栩如生;词句质朴通俗,朗朗上口,衬词很多,有着诙谐幽默的特点;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而高亢婉转,其抒情性与民间情感十分突出。《龙船调》之所以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是由于它词曲都很有特色。歌词通俗又冼炼,以浅显质朴的歌词成功地塑造艺术形象。歌中描绘了一幅以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为内容的鲜明生动的画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特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注重培养学生感受长江两岸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龙船调》地方风格。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演唱三首歌曲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浙江民歌《采茶舞曲》云南民歌《绣荷包》请同学猜一猜,它是哪个地方的歌曲? 讲述:刚才我欣赏到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四川、浙江、云南的民歌,这三个省都是长江流经的省份,长江流经很多省份,今天老师带大家走其中包括具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湖北省,一起欣赏最能代表湖北民歌特色的歌曲《龙船调》。 2、播放歌曲《龙船调》。 二、新课教学 1、简介湖北利川土家族的风土人情。(背景音乐) 师:《龙船调》是在湖北利川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利川是民歌的海洋,被世人誉为“歌舞之乡”。

利川土家族人的生活离不了歌:下田要唱薅秧歌,上山要唱砍柴歌,开山要唱打石歌,下河要唱捕鱼歌,“见物有歌,即兴起舞”。吊脚楼前、水塘池边、竹林深处、田边地角……处处都能听到他们的歌声。现在,很多的人都喜欢到利川去,他们两眼欣赏着清江两岸那郁郁葱葱,秀色可餐的景色;两耳聆听着利川土家人那醉人的民歌,犹如进入了世外桃源,置身于琼瑶仙境之中。 2、再次聆听《龙船调》,让学生从MTV中欣赏湖北利川土家族美丽的风土人情。 师:接下来让我们坐上竹筏,也去听听土家人那醉人的歌声。 播放《龙船调》MTV。 3、歌曲分析。 (1)提问:这首歌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山歌) 师: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想对答,传递情意唱的歌。特点:1、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2、歌词为即兴创作,使用很多的语气衬词;3、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歌曲教案及反思-迎春花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歌曲教案及反思:迎 春花 1、初步学唱歌曲,学习用轻快的歌声表现蜜蜂可爱的形象。 2、体验与教师接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教师事先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到来,寻找春天的秘密。并使幼儿置身于春天的环境中。 2、实物准备:迎春花、教育挂图《迎春花》 活动指导: 一、律动入室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做动作进行律动入室。

二、综合训练 1、连声训练 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要求幼儿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2、节奏训练 A、XX XX XX X | XX XX X ―| B、X X X X| X X X ―| 三、学习新歌 1、激趣引题: (出示迎春花)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向幼儿简单介绍迎春花的名称、颜色、大小及花瓣的形状。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一边,幼儿欣赏。 3、幼儿学习歌词,幼儿学看图谱熟记歌词。 4、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教师重点指导“开在大路旁”和“蜜蜂嗡嗡唱”这两句,因为这句歌词以2和4为主,音较不稳定 5、教师弹琴,幼儿演唱歌曲。 四、处理歌曲,进行歌表演 让幼儿为歌曲自由编动作进行歌表演,鼓励编得较好的幼儿,并将幼儿所编的动作串起来供大家学习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由编组进行表演并进行比赛 活动反思: 迎春花,春天来临的最基本的象征,在孩子们的眼里,迎春花又象是春天的使者悄悄地开放,美丽但不娇艳。《迎春花》这首歌曲篇幅短小,但旋律较多变化,再加上用了2和4的音调使整首歌曲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有些幼儿唱不准4的音,因此我在“开在大路旁”和“蜜蜂嗡嗡唱”这两句加大练习的力度,使幼儿较快的学会了唱准这两句歌词。另外再将歌曲进行歌表演,使得这首歌曲更富有趣味性和艺术性。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18个学生,他们大都活泼可爱,并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与唱游,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声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本年级对识谱与欣赏是弱项,只有及少数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总之,三年级的孩子就像是一张雪白的纸,等着师生共同去描绘五彩缤纷的画卷,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将会不断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养学生的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除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本教材采用的是“单元”的形式。各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各单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他们熟悉和理解。教材将评价机制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有兴趣学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乐曲,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二、全册教学要求: 1、学唱歌曲。背唱4-6首。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学习用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的唱法。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3、培养独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赏优秀的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欣赏优秀器乐曲,简介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中的表现的作用。 6、学习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阶排列的顺序。感受并认识2/4、3/4、4/4及其强弱规律。学习连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的练习。 7、随着音乐进行有表情的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学做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分析 今年我县开展中小学全面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工作,通过几年的实验基本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如何对新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正确理解每单元的教学主题,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最大困惑,也是当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难题,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供老师们参考。 、课标理念 在《实验通讯》第一期上刊登的金亚文老师的一篇文章,对音乐课程理的阐述非常值得学习,现将有关内容摘录,供老师们学习探讨。 新课标强调“人本位”的课程观,对人的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是《标准》的基本精神之一。如《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所表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因而,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标准》所阐述的10 个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族音乐;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评价机制。 因此,可以认为:新课程带给音乐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要是学这样的目标,音乐教材呈现方式和音乐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必须,而且至关重要。 二、教学特点: 在正确理解每单元的教学主题,首先要了解教学的特点,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育编辑室编印的《实验通讯》第一期介绍的教材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充分重视各年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要求,切实体现“课本是学生读本”的原则,可读,可学,可看,可听四为一体。 2、教材内容主要从学生生活和实际出发所血案音乐作品在注重艺术性、代性、趣味性的同时,特别重视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音乐密切结合,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并力求动听、好唱、易记。如小学的《拉勾勾》、《捉迷藏》、《动物说话》,中学的《东方之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

本教材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的课程理念,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体现“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的课程价值,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由演唱歌曲、欣赏歌曲、演奏、配乐诗朗诵四个部分组成,力求突出“中学时代”这一主题,体现21世纪中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探索的精神。第二单元在选材上结合的时间大约在国庆节前后,以歌唱祖国为中心。选材思路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的安排紧扣课程标准,涉及“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三个方面;第二,材料的选择紧扣中心——歌唱祖国;第三,内容丰富,有中外音乐作品;第四,体裁形式多样,有不同的声乐、器乐作品。第三单元根据秋天的季节特点,通过综合性、人文性的主题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来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而且能从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特点的对比、参照中,了解其学科特征及相互关系。第四单元所选的教材力求突出草原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教科书中呈现的曲谱、歌谱、音响以及精美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立体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加深对我国草原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第五单元通过图文、曲谱、音响相结合的形式,形成生动直观的亚洲主要国家的音乐教材内容。以知识讲授、唱歌、欣赏结合的形式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音乐。 第六单元对本册教科书的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为学生的艺术表演创设活动空间或舞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小班音乐活动我的身体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我的身体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我的身体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在重复体会乐曲的前提上,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懂得唱这一首歌曲,愿意参与Music教学,并体会到Music教学过程内的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我的身体教案吧。 设计思路: 在《小孩子》的主题开展过程内,我发觉孩子对自个儿身体的各个部位拥有浓浓的兴致。在做游戏时百玩不厌,所以我设计了这一次教学,在本教学中涉及到了语言、认识和感知、点数等各领域的知识,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推动孩子各方面进一步提高。 活动目标: 1、在重复体会乐曲的前提上,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懂得唱这一首歌曲。 2、愿意参与Music教学,并体会到Music教学过程内的快乐。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愿意参与Music教学,并体会到Music教学过程内的快乐。 难点:在重复体会乐曲的前提上,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懂得唱这一首歌曲。

活动准备: 玩具猫2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温习 1、温习乐曲《大猫与小猫咪》展示玩具猫,它们是哪个?长得一样吗?(一個大,一個小)它们最喜爱唱K啦,我们一块儿唱。(集体唱〈大猫与小猫咪〉) 教师师指导个别孩子留意控制声音。 2、练节拍 (1)师以大猫小猫咪的语气讲,你们唱得好好听,但是小手本事大还是小呀?会干啥?(孩子自由回答) (2)我们的小手还会做游戏啦,拍一拍手,拍一拍我的·;·;(孩子自由练习) (3)以开火车的模式做游戏“拍一拍手”,师指导个别有艰难孩子,勉励其余孩子帮忙。 (二)、新授 1、师以大猫的语气讲,我会把孩子拍的这一些部位唱出来。(放录音,师边唱边做动作) 小猫咪讲我亦会唱这一首歌。(放录音2遍) 2、孩子回想歌词:它们刚唱了啥?(孩子回答师唱) 协助孩子理解歌词,例如我的腰在哪儿?一块儿来弯弯腰;有几个手指头?一块儿来点数等。 3、这一首歌好好听,是否想再听1遍?(师清唱,孩子轻轻跟唱) 4、师幼一块儿唱,边做动作,叮嘱个别孩子轻声唱。

小学音乐三年级教材分析

小学音乐三年级第6册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由我来作一下小学音乐教材第6册的教材分析,和大家共同研讨。 一、教材内容方面 本册教材共10个单元,19首演唱歌曲,24首欣赏作品每单元均有编创活动 本学期实际有效的教学时间有16周,因此,教学内容各位老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教学节奏,作适当的删减,以保证完成好本册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的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每个单元的知识点,确立好各单元的教学目标。目标应确立的切实可行有效,不能大而空,落实不下去。 2、认真解读单元教学问题设计的用意,这些问题往往就是需要老师们在单元中要解决的重难点和知识点。 3、要紧紧围绕单元的音乐要素,开展唱歌,表演和技能活动的训练。 4、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把握好学生的活动,注意发挥好活动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动静有机结合。 5、教材研读,教案的准备把握好几个原则: ⑴以审美为核心 ⑵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 ⑶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发展 ⑷重视参与实践,鼓励探究与创造 ⑸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 ⑹提倡学科综合,改善评价机制 具体教学时,各位老师主要要参见教师用书的使用说明,把握好教案设计的

方向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段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四、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绐终。 五、教学目的要求: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情绪。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听辨音的高低并会模唱,能进行即兴表演。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编故事,编舞蹈,发展想象力。唱准音高及音的长短。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画图形谱,会编新歌词。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从演唱作品中体现。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学习休止符,会做音乐情境表演。 6、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会进行歌曲轮唱。 8、通过演唱,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联想。 下面具体来说下每个单元的教学要求重难点及相应的教学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单元春天之歌 本单元紧紧围绕“春天”的主题,通过聆听歌曲,即兴创作等活动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目标和重难点要抓住以下几点来设计: 1、认真聆听,感受音乐是怎样表达描绘春天的 2、在聆听的基础上,用声响效果这种较简单直接的方式即兴创作,这种创作没有统一的正确答案,给学生充分活动时间,体现即兴。 3、演唱歌曲要设计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4、在演唱中感知认识后十六分音符是值得长短,并与原来的四分、八分、二分音符进行比较。 教学上应注意的问题: ⑴在欣赏中,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并用动作模仿。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娃娃》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娃娃》 活动目标: 1、欣赏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欢美丽可爱的小娃娃,萌发爱心。 2、体验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发展美感。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请家中有玩具娃娃的幼儿带娃娃来园;不同造型,不同颜色的玩具娃娃若干。 2、《小娃娃》歌曲录音带和录音机。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欢美丽可爱的小娃娃,萌发爱心

难点:体验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发展美感。 活动过程: 1、教师用玩具娃娃的口吻,引出内容。 2、让幼儿自选娃娃。 将幼儿家中带来的和教师准备的玩具娃娃摆放在幼儿的前面,鼓励幼儿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娃娃。 3、听音乐、边欣赏音乐、边欣赏手中的玩具娃娃。 提问: (1)小娃娃长得怎么样? (2)你喜欢小娃娃的什么?(如眼睛、头发等)让幼儿用手指着玩具娃娃说。 4、边听音乐、边指娃娃相应部位。 【小班音乐教案/xiaoban/yinyue/】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拍娃娃睡觉。 6、带娃娃去散步。教师边哼唱歌曲,边带幼儿抱着娃娃去散步。

活动反思: 《小娃娃》是托班宝宝第一次接触听旋律进行的律动活动,此活 动如果一下子就请宝宝听音乐或模仿老师抱着娃娃做动作,(.教 案网出处)宝宝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在一开始教师富有童趣的 讲述律动所表现的内容相关的故事就是激发幼儿兴趣拓展的好办法,当宝宝被故事的小娃娃吸引后,请宝宝们以小娃娃的角色来 和老师一起进行表演,宝宝们就会自然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抱 着小娃娃做抱着娃娃转个圈、双手送给别人的动作,等宝宝都愉 悦地进入表演的状态后再加入小娃娃的旋律带领宝宝们表演,宝 宝们自然会体验音乐的快乐和旋律的美,宝宝们随着音乐在涌动 成了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在反复的表演中宝宝似乎听懂了音乐,随后的活动就开展的很顺利,虽然有些宝宝还不能做到手口一致,做了动作就忘了唱歌,唱了歌就不做动作,这可能是有些宝宝的 年龄偏小,动手能力弱的缘故吧,相信以后会改变的。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大都活泼可爱,并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与唱游。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声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本年级对识谱与欣赏是弱项,只有及少数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总之,三年级的孩子就像是一张雪白的纸,等着师生共同去描绘五彩缤纷的画卷,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将会不断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养学生的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除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本教材采用的是“单元”的形式。各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各单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他们熟悉和理解。教材将评价机制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有兴趣学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乐曲,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三、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学习用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的唱法。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3、培养独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赏优秀的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欣赏优秀器乐曲,简介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中的表现的作用。 6、学习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阶排列的顺序。感受并认识2/4、3/4、4/4及其强弱规律。学习连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的练习。 7、随着音乐进行有表情的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学做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四、教学措施: 1、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共同感受、共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总结和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形成“学习——实践——反思”良性循环的路子。 3、教学研究,特别是适合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以及教法与学法的研究。 4、加强自身的基本功的训练,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五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五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一、《课标》学年段学习要求: 学段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一)感受与鉴赏 【内容】音乐表现要素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内容】音乐情绪与情感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内容】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

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内容】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内容】演唱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内容】演奏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种子发芽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种子发芽》教案 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听音乐,感知种子发芽的生长过程。 2、学习音乐的变化学习用动作来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 【活动准备】 1、种子发芽的图片。 2、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了解生活经验,引出主题。 1、教师引导 教师提问:你知道种子是什么样的吗?请你动作把它表现出啦。 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树是怎么生长的吗?你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小树生长。 我们用身体来表现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二、出示图式,幼儿观察。 1、春天到了,许多树长出了绿色的叶子,真漂亮。那种子发芽和你们说的一样吗? 2、师:种子发芽是怎样长成一棵小树的? 三、倾听、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提问,幼儿倾听表达:听了这段音乐,你们听到前后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猜猜“哪一段是种子生长?哪一段是种子破土而出?” 2、幼儿第二次完整欣赏、感受音乐。 3、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形象并创编种子的生长过程。 请幼儿做小种子,来表现种子的生长过程。 请幼儿想象各种不同的种子,并提醒幼儿调整幼儿自己的动作幅度。 再次引导幼儿小树生长、摇动的动作表现。 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讨论不同的种子生长的过程。 师幼共同表演。 【活动反思】 先通过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种子是什么样子的,从而了

解幼儿原先对种子概念的意识。再通过再次提问小树的生长,为幼儿后面了解小树的生长做个铺垫。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幼儿又原先头脑中的图样变为直观式的图样,原先知道的幼儿再次重现表象,不知道的幼儿重新习得表象,接着通过幼儿引导观察种子发芽是怎样的一个连贯性过程。从视觉上加深印象。为下文听音乐做动作铺垫。 音乐环节,先听音乐,欣赏、熟悉音乐的优美、动听。让幼儿通过感知辨别音乐的不同,请幼儿表现听到不同音乐时自己想做的动作是什么,想象一下发芽可以用怎样的动作表示,大多数的幼儿都做了类似的动作,直接往上,个别幼儿的创造力还是比较丰富的,愿意多变化的表演。教师在这里可以多些动作让幼儿参考,在用言语提示,激发幼儿表现的兴趣,让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最后让幼儿表演的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听着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尝试自己做动作。在此环节,教师还是要事先与幼儿做几遍,让幼儿模仿后才可以做得更好,之前熟悉的音乐幼儿也会辨析的清楚,只有个别幼儿听音乐的步骤需要平时多加强。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精编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 本教材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的课程理念,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体现“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的课程价值,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由演唱歌曲、欣赏歌曲、演奏、配乐诗朗诵四个部分组成,力求突出“中学时代”这一主题,体现21世纪中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探索的精神。第二单元在选材上结合的时间大约在国庆节前后,以歌唱祖国为中心。选材思路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的安排紧扣课程标准,涉及“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三个方面;第二,材料的选择紧扣中心——歌唱祖国;第三,内容丰富,有中外音乐作品;第四,体裁形式多样,有不同的声乐、器乐作品。第三单元根据秋天的季节特点,通过综合性、人文性的主题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来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而且能从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特点的对比、参照中,了解其学科特征及相互关系。第四单元所选的教材力求突出草原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教科书中呈现的曲谱、歌谱、音响以及精美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立体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加深对我国草原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第五单元通过图文、曲谱、音响相结合的形式,形成生动直观的亚洲主要国家的音乐教材内容。以知识讲授、唱歌、欣赏结合的形式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音乐。 第六单元对本册教科书的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为学生的艺术表演创设活动空间或舞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单元的重点是: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难点是:节奏X XX 0 | ( XXXX ) 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第二单元的重点是:学会并能背唱《歌唱祖国》;在音乐欣赏课中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热情。难点是:学唱歌曲时,要有唱谱练习;音乐欣赏的曲目比较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听辩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第三单元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指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难点是: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艺术的的表现特点。 第四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单元的重点是:指导学生了解亚洲各国的音乐特征。难点是:指导学

高中音乐鉴赏《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和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 1、指导思想: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为了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教材选编了《华夏音乐之光》的教学内容安排。“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以“中国古代音乐”为主题展开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拓展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内容选择 我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为了能更多的欣赏与了解古代音乐,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部分音响和介绍古代的乐器“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另外,补充介绍古琴曲《流水》,更换书本原有的文套曲《湘妃泪》为武套曲《十面埋伏》。古琴演奏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在中国传统乐坛上,琴被视为“八音之首”,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琵琶被誉为“民乐之王”,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为了更好的感受国乐的影响力,还选用了视频《花好月圆》。 3、学情分析 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或热爱了。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

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因此,在备课中教师需要精心的准备,钻研教材,扩大视野,要逐步引导学生从不知—知—了解—喜爱。特别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从人文的角度去考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我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太大,重点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4、资源开发与运用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千年的发展史要在一课当中让学生有所了解比较困难。仅利用目前课本所提供的资源是不够的,为此还要去开发和运用更多的教学资源。(1)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教师的自己的表演等。 (2)开发学生的资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架构,让学生思考解答跟本课有关的知识。 (3)教师准备图片、音响、音像等有关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并采用通过聆听、观看、模仿等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方法,感受、体验古代音乐,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传统名曲,体会名曲的神韵。了解一种中国传统乐器的形制、演奏技法。 2、在初步了解了古代乐器分类及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测试基本掌握古代音乐的知识及古代乐器的分类和音色的分辨。 3、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音乐、诗歌的综合认识与理解,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大西瓜》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大西瓜》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中的愉悦情感。 2.发展音乐感受力和节奏感。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尝试创编歌曲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唱准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具:音乐光盘《大西瓜》、西瓜皮等。心理准备:有过吃西瓜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谜语导入,引起兴趣。(身穿绿衣裳,肚里【小班教案/xiaoban/】水汪汪,吃完红瓤瓤,吐出黑籽籽。) 二、展开 1.发声练习。《西瓜歌》 2.出示半圆形的瓜皮,引导幼儿通过谈话理解歌词内容。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它的样子像什么? (2)西瓜形状是圆圆的,(文.章出自教.案网)怎么变成半圆的了? 进行歌词理解,引导幼儿进行猜测,教师用歌词进行总结。 3.通过提问引出歌曲《大西瓜》,教师进行歌曲范唱 (1)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西瓜吗?老师把大西瓜编成了一首有趣的歌,我们一起听一下吧。 (2)教师范唱歌曲1:2遍,请幼儿说一说听到了什么。 4.引导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教师进行评价。

(1)引导幼儿理解并熟悉歌词内容,跟随教师打节奏学歌词。 (2)请幼儿跟唱2:3遍,并通过分组、集体等方式进行练习。 (3)教师及时评价,鼓励幼儿用自然的声音进行歌唱。 5.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动作创编。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中的有趣情节,启发幼儿带着喜悦的情感演唱歌曲。 (2)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动作创编,播放音乐,进行集体表演。 三、结束 教师总结,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像音乐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另外要想让小班幼儿欣赏音乐,首先要考虑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那么选材就显得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