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剂生产技术.总结

颗粒剂生产技术.总结
颗粒剂生产技术.总结

颗粒剂生产技术.总结

任务

三、颗粒剂的制备任务目标

1、认识颗粒剂

2、知道颗粒剂制粒目的和方法

3、会根据处方和制法制备合格的颗粒剂

一、认识颗粒剂知识链接颗粒剂的发展简史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糖浆剂和酒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剂型,1990年版《中国药典》称为冲剂,1995年版改称为颗粒剂。随着提取、纯化、制粒技术与设备的进步及新辅料、包装材料的应用,中药颗粒剂的质量与药效有了较大改善,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剂型之一。《中国药典》xx年版(一部)收载了51种,占总成方制剂的9%。剂型之一。颗粒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颗粒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称为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等。混悬颗粒系指难溶性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剂,临用前加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 泡腾颗粒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放出大量气体而呈泡腾状的颗粒剂。泡腾颗粒中的原料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能溶解。有机酸一般用枸櫞酸、酒石酸等;肠溶颗粒系指采用肠溶材料包裹颗粒或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颗粒剂,肠溶颗粒耐胃酸而

在肠液中释放活性成分或控制药物在肠道内定位释放,可防止药物在胃内分解失效,避免对胃的刺激;缓释颗粒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颗粒剂;控释颗粒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的颗粒剂。

二、制备技术

1、颗粒剂制备的工艺流程备料→粉碎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整粒→质检→包装。

2、颗粒剂制备的常用设备滚压制粒机、挤压式制粒机、高速搅拌制粒机、流化制粒机、喷雾制粒机。

3、颗粒剂制备方法及特点(一)备料中药颗粒剂的原料必须根据药材及其有效成分的性质、制备的颗粒剂的种类要求进行预处理。

1、水溶性颗粒剂原料的处理多采用煎煮法提取,对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常用“双提法”。为了保证制剂的溶解性,减少颗粒剂的服用量和降低引湿性,常用水提醇沉法、吸附澄清法、超速离心法或超滤法除去大分子杂质。其中吸附澄清、超速离心、超滤技术的应用,使成分保留较为完全,有利于保证药效,提高制剂质量。同时,为防止有效成分受热破坏和适应制粒工艺的要求,纯化后的药液常用减压或薄膜浓缩工艺浓缩成清膏,清膏的相对密度一般控制在

1、10~

1、35(50~60℃);或者采用减压干燥、喷雾干燥或远红外干燥技术制成干浸膏备用。

2、酒溶性颗粒剂原料的处理为了使颗粒剂溶于白酒后保持澄明,应选择与欲饮白酒含醇量相同的乙醇为提取溶剂。多采用渗漉法、浸渍法或回流法进行提取,所得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浓缩成清膏。常用糖或其他可溶性矫味物质作赋形剂,以使其能溶于白酒中。

3、混悬型颗粒剂原料的处理混悬性颗粒剂通常将处方中含挥发性或热敏性成分的药材、贵重药材粉碎成细粉。

4、泡腾性颗粒剂原料的处理药材按水溶性颗粒剂原料处理方法进行提取、纯化与浓缩,将制成的清膏或干浸膏粉分成二份,一份加入有机酸制成酸性颗粒,另一份加入弱碱制成碱性颗粒,分别干燥,混匀,包装,即得。制粒所用辅料应经过粉碎、过筛处理,粒度要求一般控制在80-120目之间。

(二)制粒制粒是把粉末、熔融液、水溶液等状态的物料经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与大小粒状物的操作(又称成粒操作),是使细小物料聚集成较大粒度产品的加工过程。制粒几乎与所有固体制剂相关,在颗粒剂的生产中经包装即可直接得到成品,而在片剂生产中颗粒作为中间体,通过制粒改善流动性,以减少片剂的重量差异,保证颗粒的压缩成形性。制粒的目的在于:①改善流动性。粉末制成颗粒后,粒径增大,减少粒子间的黏附性、凝集性,从而大大改善颗粒的流动性。②防止各成分的离析。由

于处方中各成分的粒度、密度存在差异时容易出现离析现象,混合后制粒或制粒后混合可有效地防止离析。③防止粉末飞扬及器壁上黏附。通过制粒,克服了粉末飞扬及黏附性,防止环境污染及原料的损失,达到GMP要求。④调整堆密度,改善溶解性能。

⑤改善片剂生产中压力的均匀传递。⑥便于服用,携带方便,提高商品价值等。制粒方法有多种,同一处方,制备方法不同时,所制得颗粒的形状、大小、强度不同,崩解性、溶水性也不同。因此,制粒时应根据颗粒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制粒方法。在药品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有:干法制粒、湿法制粒、流化制粒和喷雾制粒。

1、干法制粒系把药物粉末(干燥浸膏粉末)加入适宜的辅料(如干黏合剂)混匀,直接加压压缩成较大片剂或片状物后,重新粉碎成所需大小颗粒的方法。该法不加入任何液体,依靠压缩力的作用,使粒子间产生结合力。(1)干法制粒的类型:根据压制大片剂或片状物时采用的设备不同,干法制粒可分为以下两种:①重压法制粒:亦称为压片法制粒,系利用重型压片机将物料压制成直径20~50mm的胚片,然后粉碎成一定大小颗粒的方法。该法的优点在于可使物料免受湿润及温度的影响、所得颗粒密度高;但具有产量小、生产效率低、工艺可控性差等缺点。②滚压法制粒:系利用转速相同的两个滚动轮之间的缝隙,将物料粉末滚压成板状物,然后破碎成一定大小颗粒的方法。滚压法制粒与重压法制粒相比,具有生产能力大、工艺可操作性强、润滑剂使

用量较小等优点,使其成为一种较为常用的干法制粒方法。(2)影响干法制粒的因素与质量控制要点:浸膏粉的含水量、辅料的种类和用量、制粒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均可能对干法制粒产生影响。但由于中药物料性质比较复杂,成粒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最佳干法制粒工艺条件往往需要通过试验才能确定。(3)干法制粒的特点:干法制粒工艺不受溶剂和温度的影响,易于成型,所制颗粒均匀、崩解性与溶出性良好、质量稳定,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遇水易分解药物及易压缩成型药物的制粒,方法简单、效率高,操作过程可实现自动化。但干法制粒设备结构复杂,转动部件多,维修护理工作量大,造价较高。

2、湿法制粒系在混合均匀的物料中加入润湿剂或液态黏合剂进行制粒的方法,此法在药品生产企业应用最为广泛。根据制粒所用的设备不同,湿法制粒有以下几种:(1)挤压制粒:系先将处方中原辅料经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后,加入黏合剂或润湿剂,制成软材,然后将软材挤压通过一定大小的筛孔而成粒,湿粒经干燥、整粒而制得所需的颗粒。影响挤压制粒的因素与质量控制要点:①黏合剂(或润湿剂)的选择与用量,是影响软材质量的关键。如黏合剂过多,软材太湿,制成的颗粒过硬,且多长条;黏合剂太少,则细粉多,导致颗粒的粒度不合格。正常的软材在混合机中能“翻滚成浪”,并“握之成团,触之即散”。软材的干湿度可增减黏合剂浓度、用量或加入适量“粉头”进行调

节和控制。②揉混强度、混合时间也对颗粒质量产生影响,揉混强度越大、混合时间越长,物料的黏性越大,制成的颗粒越硬。

③筛网规格的选择直接影响颗粒的粒度,应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宜的筛网,以保证粒径范围符合要求。④加料量和筛网安装的松紧直接影响湿粒质量。加料斗中加料量多而筛网夹得较松时,制得的颗粒粗且紧密,反之,则制得颗粒粒子细且松软。增加软材通过筛网的次数,能使制得的颗粒完整、坚硬。⑤及时更换筛网。挤压制粒的特点:①颗粒的粒度由筛网的孔径大小调节,粒子形状为圆柱形,粒度分布较窄。②挤压压力不大,可制成松软颗粒,较适合压片。③制粒过程经过混合、制软材等过程,程序较多、劳动强度大。④软材质量需要由熟练技术人员或熟练工人的经验来控制,其可靠性与重现性较差。(2)高速搅拌制粒:系将经粉碎与过筛后的药料、辅料以及黏合剂(或润湿剂)置于密闭的制粒容器内,利用高速旋转的搅拌桨与制粒刀的切割作用,使物料混合、制软材、切割制粒与滚圆一次完成的制粒方法。影响高速搅拌制粒的因素与质量控制要点:①黏合剂种类的选择是制粒操作的关键,应根据对药物粉末的润湿性、溶解性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溶解性适宜物料制粒效果较好,但溶解性过高时,制粒过程中容易产生“软糖”状态。此时可在物料中加入不溶性辅料或对物料溶解性小的液体以缓和其溶解性能。②黏合剂的加入量对颗粒的粉体性质及收率影响比操作条件影响更大,实际生产中,黏合剂的恰当用量需要在生产实践中摸索。③黏合剂

的加入方法:黏合剂可一次加入或分次加入;既可以溶液状态加入(液体黏合剂),也可呈粉末状态加入(固体黏合剂)。把黏合剂溶液分批加入或喷雾加入,有利于核粒子的形成,可得到均匀的粒子。④物料的粒度:原料粉粒越小,越有利于制粒,特别是结晶性的物料。⑤搅拌速度:物料加入黏合剂后,开始以中、高速搅拌,制粒后期可用低速搅拌。也可以根据情况同一速度进行到底。搅拌速度大,粒度分布均匀,但平均粒径有增大的趋势。速度过大容易使物料黏壁。⑥)搅拌器的形状与角度、切割刀的位置:这些因素在制粒过程中影响对颗粒的外加力,影响颗粒质量。故安装时应注意调整。⑦投料量的控制:一般投料量为混合槽总容量的二分之一左右。高速搅拌制粒的特点:①与传统的挤压制粒相比较,具有省工序、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②通过改变搅拌桨的结构、调节黏合剂用量及操作时间,可制得致密、强度高的适合用于胶囊剂的颗粒,也可制成松软的适合压片的颗粒。③制备过程密闭、污染小。④物料混合均匀,制成的颗粒圆整均匀,流动性好。本法制备的颗粒比较适合于胶囊剂、片剂制粒要求。(3)转动制粒:系将经粉碎、过筛后的物料混合均匀,置于转动制粒机内,加入一定的黏合剂或润湿剂,在转动、摇动、搅拌作用下,使粉末聚结成球形粒子的方法。转动制粒过程分为母核形成、母核长大及压实等三个阶段:①母核形成阶段。将少量粉末置于转动制粒机中,喷入少量黏合剂或润湿剂使其润湿,在滚动和搓动作用下使粉末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量母核。在中

药制剂生产中称为起模。②母核长大阶段。母核在滚动时进一步压实,并在转动过程中往母核表面均匀喷入黏合剂或润湿剂和撒入药粉,使其继续长大,如此反复多次,即可得到一定大小的药丸。在中药生产中称为泛制。③压实阶段。在此阶段停止加料,在继续转动、滚动过程中多余的液体被挤出而吸收到未被充分润湿的层粒中,从而压实形成一定机械强度的颗粒。影响转动制粒的因素与质量控制要点:转动制粒的关键是喷入黏合剂或润湿剂的流量和撒入药粉的速率,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随时调节并保持合理的配比,使物料达到最佳润湿程度。因喷入液体流量过快,则物料过湿,颗粒易黏连、变形,干燥后颗粒过硬;喷入液体流速过慢,物料不能充分润湿,造成颗粒大小不

一、色泽不匀、易碎、细粉过多等。转动制粒的特点:所制得的颗粒均匀、圆整,但操作时间长、效率较低。

3、流化制粒(沸腾制粒)系将经粉碎、过筛后的物料置于流化床内,在自下而上通过的热空气作用下,使物料粉末保持流化状态的同时,喷入润湿剂或液体黏合剂,使粉末相互接触结聚成粒。经反复喷雾、结聚与干燥而制成一定规格的颗粒。影响流化制粒的因素与质量控制要点:①物料的粒度控制在80目以上,以保证颗粒色泽、大小的均匀。②制粒机内物料量必须充足,以保证形成良好的流化状态。③黏合剂的种类。可选用一种或几种黏合剂的混合液,也可以将适宜浓度的流浸膏作为黏合剂直接喷入。④黏合剂的浓度控制。黏合剂浓度越大,所制得的颗粒脆性

越小,粒径变大,均匀度降低;黏合剂浓度较低时,颗粒粒度变小,因此,有必要对黏合剂的浓度进行筛选,以确保制成的颗粒粒度符合规定。⑤喷雾速率的控制。喷雾速度太快,物料不能及时干燥,使物料不能成流化状态;喷雾速度过慢,颗粒粒径小,细粉多,而且雾滴粒径的大小也会影响颗粒的质量,故除选择适当喷雾速度外,还应使雾滴粒径大小适中。⑥进风量大小的控制。生产中要根据物料的流化状态和物料的温度来调节进风风量大小。⑦进风温度与出风温度控制:如果进风温度过高,黏合剂无法浸透进入物料颗粒内部,影响颗粒的形成,并由于颗粒表面的水分蒸发过快,易产生里湿外干的现象。如果进风温度过低,则黏合剂溶液蒸发较慢,颗粒的粒径太大,细粉不能继续保持流化,有时甚至于造成“塌床”。因此,在制粒开始阶段,应采取较低的进风温度,干燥一定时间后,再将进风温度升高,通常制粒时进风温度控制在55~70℃为宜,干燥时,则设定在80℃。流化制粒的特点:①在同一设备内可实现混合、制粒、干燥和包衣等多种操作,生产效率高。②产品的粒度分布较窄,颗粒均匀,颗粒间色差小,流动性和可压性好,颗粒疏松多孔。③制备过程在密闭制粒机内完成,生产过程不易被污染。知识拓展“塌床”原因与处理原则流化制粒应用于中药生产时,由于中药处方的复杂性和中药成分的特殊性,尤其是黏性成分和引湿性成分的影响,在制粒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粘筛或大面积结块现象,称为“塌床”,导致生产效率低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生产,许多中药生产企

业虽购买有沸腾制粒机,但多数因此而难以投入大生产。一般来讲,产生“塌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中药干浸膏粉多数黏性太大,流动性较差,因而不易“流化”。②中药干浸膏引湿性较强,在制备和储存过程中含水量易升高,生产中一遇热风,其中所含的易溶成分即产生溶化,使粉料软化结块,在沸腾床上无法沸腾,未喷雾前即已“塌床”。③操作中风温、风速过低,或物料干燥速率太慢,或黏合剂雾化液滴过大,或喷雾频率过高等,致使制粒机系统中相对湿度过高,粉粒返潮软化而黏结。④工艺设计不合理。“塌床”处理原则:①尽量降低干浸膏粉的黏性和引湿性。②合理选择操作参数。③合理设计制粒工艺。

4、喷雾制粒系将药物溶液或混悬液用雾化器喷雾于干燥室的热气流中,使水分迅速蒸发以直接制成干燥颗粒的方法。该法可在数秒中完成药液的浓缩与干燥、制粒过程,制得的颗粒呈球状。原料液的含水量可达70%~80%以上,并能连续操作。如以干燥为目的时称为喷雾干燥,以制粒为目的称为喷雾制粒。影响喷雾制粒的因素与质量控制要点:①应根据物料的性质和不同制粒目的选择雾化器。②中药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在对中药浓缩液进行喷雾制粒时,如相对密度过低,会使制粒速度减慢,能耗增加,而相对密度过高,又会使其黏性增加,易造成粘壁等现象,一般而言,中药浓缩液在进行喷雾制粒时,相对密度控制在

1、05~

1、15(80℃测定)效果较好。③中药浓缩液的温度。浓缩液的温度越高,喷雾制粒的雾化速度也越快,因此,在生产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适当升高浓缩液的温度,可加快喷雾制粒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④中药浓缩液的黏度。浓缩液黏度过大时,不但对雾化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也容易产生粘壁现象。如生地、熟地、麦冬、大枣、枸杞、黄精等药材所制得的中药浓缩液,由于含糖量较高,在进行喷雾制粒时容易造成粘壁。可以采用加入适量β一环糊精、可溶性淀粉、糊精等辅料,制成混悬液,或升高温度,降低黏度,消除粘壁现象。

三、颗粒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一)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生产环境必须符合GMP的相关要求,尤其要考虑药物的吸湿性可能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颗粒剂分剂量与包装岗位的相对湿度应严格控制。

2、清膏是中药颗粒剂的主要半成品,其质量直接影响颗粒剂质量。必须根据处方中药材有效成分的不同,按具体品种规定的工艺与方法提取、浓缩,并控制清膏的相对密度在

1、30~

1、40之间(80℃)。

3、在产生过程中应按规定进行半成品含量、均匀度、粒度等项目的检验。

4、颗粒水分的控制:一般应控制水分在2%以内。

(二)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按照中国译典第三部制剂通则)根据《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有关规定,颗粒剂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观性状颗粒剂应干燥,粒径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2、粒度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30g,称定重量,置规定的药筛中,保持水平状态过筛,左右往返,边筛动边轻叩3min。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5%。

3、水分按照《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附录水分测定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

6、0%。

4、溶化性取供试品1袋(多剂量包装取10g),加热水

200ml,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可溶性颗粒剂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混悬颗粒剂应能混悬均匀。泡腾颗粒检查法取供试品3袋,置于盛有200ml水的烧杯中,水温为15~25℃,应迅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呈泡腾状,5min内颗粒应完全分散或溶解在水中。颗粒剂均不得有焦屑等异物。

5、装量差异单剂量分装的颗粒剂,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比较,按表3-3-1中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装量差异限度1倍。凡规定检

查含量均匀度的颗粒剂,可不再进行装量差异的检查。表3-3-1 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标示装量(g)装量差异限度(%)

1、0 g及

1、0g以下10%

1、0g以上至

1、5g8%

1、5g以上至

6、0g7%

6、0g以上5%

6、装量多剂量包装的颗粒剂,按照《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附录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按照《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四、实例分析六味地黄颗粒

【处方】

熟地黄320g 山茱萸(制)160g 牡丹皮120g 山药160g 茯苓120g 泽泻120 g

【制法】

取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出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

1、32~

1、35(80℃),备用;另取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缩液混合,加糊精适量和甜蜜素溶液适量,加入75%乙醇适量,制颗、干燥,制得成品1000 g。

【功能与主治】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口干口渴。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2次。

【处方工艺分析】

(1)处方中熟地黄、茯苓和泽泻主要含有苷类及多糖等水溶性有效成分,采用煎煮法提取可提高药效。山药属粉性药材,所含山药多糖如经炮制其含量降低,故应以生品入药;山茱萸含熊果酸等成分难溶于水;牡丹皮中的活性成分丹皮酚具有挥发性,故此三种药材以细粉入药。(2)本方药物含有大量多糖,具有较强的吸湿性,选用糊精为填充剂,可降低制剂吸湿性。

【制备过程注意事项】

(1)注意控制清膏的相对密度为

1、32~

1、35(80℃)。(2)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并过筛。(3)制粒所用乙醇浓度较高,易挥发,应快速制颗。(4)按规定采用TLC鉴别牡丹皮;并以HPLC测定丹皮酚、熊果酸含量。本品每袋含牡丹皮按丹皮酚(C9H100。)计,不得少于

6、0 mg;每袋含山茱萸按熊果酸(C30H4803)计,不得少于

1、2 mg。实践实训八颗粒剂的制备◎实践实训目的

1、能熟练运用沸腾制粒进行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

2、能对颗粒剂的质量作出评价。

3、能按清场规程进行清场工作。◎实践实训条件

1、实训场地实验室、实训车间

2、实训仪器与设备16目筛、60目筛、天平、槽形混合机、沸腾制粒机等。

3、实训材料板蓝根清膏

1、0kg、糖粉

15、0kg~

16、0kg、50%乙醇适量◎实践实训内容和步骤实验内容板蓝根颗粒

【处方】

板蓝根清膏

1、0kg 糖粉

15、0kg~

16、0kg50%乙醇适量

【制法】

取板蓝根清膏置槽形混合机内,加入适量蔗糖粉混合均匀,用沸腾制粒法制颗粒,干粒用16目和60目振动分筛机整粒,颗粒送检合格后,包装即得。

【质量检查】

按《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有关规定,对板蓝根颗粒进行外观性状、粒度、溶化性、装量差异检查,应符合规定。表3-3-2 颗粒剂模拟实训操作技能评定考核表班级:姓名:学号:

考核内容实训考核点分值实得分实训前准备(分值10%)着装及个人卫生符合规定5检查确认实训仪器和设备性能良好5制备操作(分值60%)称量操作按处方正确称量3做到双人复核3配料按《槽形混合机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5辅料加入量适当2正确处理出现的质量问题2物料质量好2制粒正确喷枪并调节雾形4按《沸腾制粒机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15随时进行外观检查(颜色、粒度、松紧度)2颗粒合格率检查(98%-100%)2整粒正确选择与安装整粒筛网4 按《振动分筛机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5包装包装操作规范2 装量准确、定时抽查装量2质检检验方法正确、操作规范4 会进行结果判断3实训结束清场(分值15%)实训场地、仪器和设备清洁10实训清场记录填写准确完整5其他(分值15%)正确回答考核人员提出的问题15合计100考核教师:

考核时间:

年月日岗位对接中药冲剂工颗粒剂生产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一)湿法制粒标准操作规程

1、准备工作

1、1 检查清场合格证、设备清洁合格证、设备完好证,生产和更换品种前应取得清场合格证。

1、2 做好生产用具的清洁及消毒等预处理工作。

1、3、按生产指令领取、称量处方药品,要核对名称、用量、批号、规格及检验合格证。

2、操作

2、1制软材将清膏(相对密度一般控制在50~60℃时

1、10~

1、35 )投入槽形混合机中后,再将饮片细粉、糖粉、糊精等辅料分次加入,按《槽形混合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混合操作,制成“握之成团,触之即散”的软材,可通过加入适量乙醇调节软材的干湿度。

2、2制湿颗粒按《摇摆式颗粒机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制粒随时检查筛网有无穿漏及湿颗粒质量,要求颗粒大小均匀、松散适宜,无长条、结块现象。

2、3干燥湿粒制得后应立即干燥,并控制干燥温度在70℃左右。采用烘箱干燥时,待基本干燥后翻动,以提高干燥效率,使含水量在1%。

2、4整粒总混干颗粒加入制粒机中,分别用10目和60目筛网整粒,使不能通过一号筛和五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15%,收集好颗粒并注明品名、批号、数量。

3、清场

3、1 工作结束或更换品种时,严格按本岗清场SOP进行清场。经质监员检查合格后,挂标示牌。

(二)沸腾制粒标准操作规程

1、准备工作

1、1检查工房、设备及容器的清洁状态,检查清场合格证,核对其有效期,取下标示牌,按生产部门标识管理规定进行定置管理。

1、2配制班长按生产指令填写工作状态,挂生产标示牌于指定位置。

1、3将所需用到的设备、工具和容器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制粒

2、1按处方工艺及粘合剂配制标准操作程序配制粘合剂。

2、2将称量好的原辅料装入原料容器,将粘合剂过滤后装入小车盛液桶内,按工艺要求和沸腾制粒干燥器操作规程进行预混、沸腾制粒和沸腾干燥操作。

2、3操作过程中,必须调整好物料沸腾状态和粘合剂雾化状态,严格控制喷速、加浆量、制粒时间、成粒率、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使制出颗粒符合规定指标。

2、4操作完毕,放出物料于已清洁过的衬袋桶内,称量、记录,贴在产物品标签,盖上桶盖,在产物标签桶内、外各一张。

2、5生产完毕,将颗粒转移至整粒总混间办理交接,填写生产记录,取下状态标示牌。

3、清场

3、1挂清场牌,按清场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清场、清洁。

3、2清场完毕,填写清场记录,报质监员检查。检查合格,发清场合格证,挂已清场牌。目标检测〖想一想〗

1、制粒的目的是什么?

2、制备软材应注意哪些事项?〖做一做〗

1、单项选择题(1)关于中药颗粒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收快、作用迅速

B、服用方便

C、无吸湿性,易于保存

D、质量较液体制剂稳定(2)制粒工艺不受溶剂和温度的影响的是()。

A、干法制粒

B、湿法制粒

C、流化制粒

D、喷雾制粒(3)不是流化喷雾制粒的影响因素的是()。

A、粘合剂的种类

B、原料粒度

C、空气湿度

D、操作条件(4)流化制粒机内能完成的工序顺序正确的是()。

A、混合→制粒→干燥

B、过筛→混合→制粒→干燥

C、制粒→混合→干燥

D、粉碎→混合→干燥→制粒(5)颗粒剂的粒度检查结果要求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

A、15%

B、5%

C、7%

D、8%

2、多项选择题(1)有关制粒叙述正确的是()。

A、制粒几乎与所有固体制剂有关

B、胶囊剂中的药物可制成颗粒

C、颗粒是片剂生产中的中间体

D、制粒可改善粉末的流动性

E、制粒可防止粉尘飞扬及对器壁的粘附(2)下列哪项是影响干法制粒的因素()。

A、浸膏粉的含水量

B、辅料的种类和用量

C、制粒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D、制粒方法与设备

E、润湿剂的用量(3)关于影响流化制粒因素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料的粒度控制在80目以上

B、制粒机内物料量必须充足,以保证形成良好的流化状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