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种的选育方法及程序

玉米育种的选育方法及程序
玉米育种的选育方法及程序

玉米育种的选育方法及程序

玉米属于异花授粉作物,易于进行杂交,生产上应用的玉米良种多为杂交种。玉米杂交种是由2个或2个以上相异类型的亲本杂交育成的。按其亲本类型、数量不同,可分为品种间杂交种、品种与自交系间杂交种、自交系间杂交种以及综合杂交种4种。

1 育种的特点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自交系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2 自交系的选育方法

2.1 常规选育法

这种选育方法就是在分离的原始群体中选择个体自交系,经若干世代按目测自交选择之后,进行配合力的测定,最终选出优良的自交系。在育种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常规选

育法,更多地依靠育种者的经验。

2.2 单倍体选系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自然或人工的诱发、培育的单倍体植株经过人工的染色体加倍或自然加倍获得纯合的二倍体,然后再从中选育优良的单株,成为自交系。单倍体育种一般只需2年就能获得纯合的自交系,比常规方法缩短了育种的周期,对育种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2.3 辐射与化学诱变选系法

此种方法的诱变机理主要以损伤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发现有利的变异,因而在选择原始材料上要兼顾遗传基础丰富和抗损伤能力强,在选系过程中要注意淘汰各种畸形株和不利变异,选择突变性状明显的健康的植株。

2.4 分子选系法

所谓分子选系法是在DNA水平上开展的自交系选育,包括转基因选系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系法。转基因选系就是借助遗传转化技术,将一些其他动植物有利的外源基因导人自交系或杂交种内,育成有外源基因控制性状的优良自交系,这种方法对于改造玉米基因库中不具备的某些目标性状是致关重要的。

2.5 自交系的改良

改良自交系最常用的方法是回交转育法。回交转育法就是以被改良的自交系为轮回亲本,以目的基因供体亲本为非

轮回亲本,经过5代以上的回交改良和1~2代的自交稳定后,就可以育成新的改良自交系。回交效果的好坏同目标性状的遗传方式有关,一般回交法对简单性状或单基因控制的性状以及细胞质遗传性状最有效,对复杂性状效果差。

3 杂交种的选育

3.1 杂交种的自交系选育

自交系的选育已经为杂交种选育提供了大量资料和信息。在应用优良自交系选育杂交种之前,需要对所使用的亲本有较详细的了解,并遵照某些原则在亲本间组配。亲缘关系远,地理差异大,例如采用国外系x国内系的组配模式已经被国内育种家广泛认识;类型有差异,性状要互补,类型间的差异通常反应了基因型的差异,性状互补更加重要,特别是重要的抗性性状,至少在亲本之一中要存在;农艺性状和种子生产性能好,这对于新杂交种的应用极为重要;配合力要高,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特别是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要高。

3.2 杂交种的选育技术简单

单交种的组配除了育种者根据自己的经验选配亲本之外,通常采用最多的方法有2种:一是轮配法,单交组合数=P(P-1)/2,其中的P为亲本数;二是骨干系法,单交组合数;M×N,即将自交系分为M、N两组。在组间做可能的杂交,其中一组为骨干自交系组成,另一组为新自交系组成。

这种方法通常最为有效。

4 杂交育种程序

4.1 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

原始材料圃种植从国内外搜集来的原始材料,分类型种植,每份种几十株。应该不断引入新的种质,丰富育种材料的基因库。有目的地引进具有丰产、抗倒伏、抗病虫害和优质等特性的材料。要严防不同材料间发生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保持原始材料的典型性和一致性。对所有材料定期进行观察记载。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材料进行重点研究,以便选作杂交亲本。

从原始材料圃中每年选出合乎杂交育种目的的材料作

为亲本,种于亲本圃。杂交亲本应分期播种,以便花期相遇;并适当加大行株距,便于进行杂交。

4.2 选种圃

种植杂交组合各世代群体的地段称选种圃,有时也将种植F1、F2的地段称杂种圃。采用系谱法时,在选种圃内连续选择单株,直到选出优良一致的品系升级为止。F1、F2

按组合混种,点播稀植,肥力宜高。从F2开始,当选单株种成株行,小株作物每10~20行,中株作物每5~10行种一行对照。必要时,可在每一组合的前后种植亲本。杂种株行或株系在选种圃的年限,因性状稳定所需的世代而不同。

4.3 鉴定圃

主要种植从选种圃升级的新品系。条播,种植密度接近大田生产,进行初步的产量比较试验及性状的进一步评定。由于升级的品系数目很多,而每一晶系的种子数量较少,所以鉴定圃的小区面积较小,重复2―3次。多采用顺序排列,每隔4区或9区种一对照区。每一品系一般试验1~2年。产量超过对照品种并达一定标准的优良一致晶系升级至品

种比较试验,少数再试验一年,其余淘汰。

4.4 品种比较试验

种植由鉴定圃升级的晶系,或继续进行试验的优良品种。品种数目相对较少,小区面积较大,重复4~5次。在较大面积上对品种的产量、生育期、抗性等进行更精确和详细的考察。小区排列宜用随机区组设计,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20、马齿型玉米: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21、硬粒型玉米: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22、甜玉米: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 2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自交系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的某一性状所产生的平均影响。 24、特殊配合力:是指亲本自交系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产生偏离的情况. 25、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26、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

浅谈玉米育种的途径和方法

一、玉米育种的特点 玉米最主要的特征是天然异花传粉,天然授粉群体的田间组成处于高度的异质状态,个体的基因型处于高度的杂合状态,这决定了在玉米天然授粉的群体中,株间表现型比较意义不大,必须通过一定的基因型选择过程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同时,由于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造成表型选择不可靠,必须对大量个体做测交或后代鉴定,才能确认表型是否真实遗传。由于这些原因,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多代的选择比较才能育成新的自交系或品种。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自交系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的选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可偏废。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二、玉米自交系的选育 1.农艺性状好。植株性状:主要包括株型和抗倒性。植株性状一般根据穗上部叶片伸展的姿态分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平展型;根据株高分为高秆、中秆、矮秆、半矮秆等。 穗部性状:穗部性状一般由穗型、粒型、穗行数等构成。穗型的划分有很多种,最明显的是长穗型、粗穗型、筒型、锥型、纺锤型等;粒型分为马齿型和硬粒型及其各种过渡类型。自交系选育中最好兼顾长穗型和粗穗型的选择。长穗型的行粒数较多,但粒行数较少;粗穗型的粒行数较多,但行粒数不可能很多。自交系的粒行数一般10~20行。12~14行的比较适中。粒型的选择要根据育种目标确定,一般偏硬粒型的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商品性好,偏马齿容易组配出的杂交种产量和淀粉含量比较高。此外,籽粒的大小、粒重和粒色的一致性也需要考虑。 抗逆性:对主要的玉米病害和自然灾害性条件要有一定的抗性或耐受性,以确保种子生产的稳定性和杂种优势的稳定发挥。整齐一致性:要求农艺性状在外

玉米育种的选育方法及程序

玉米育种的选育方法及程序 玉米属于异花授粉作物,易于进行杂交,生产上应用的玉米良种多为杂交种。玉米杂交种是由2个或2个以上相异类型的亲本杂交育成的。按其亲本类型、数量不同,可分为品种间杂交种、品种与自交系间杂交种、自交系间杂交种以及综合杂交种4种。 1 育种的特点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自交系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2 自交系的选育方法 2.1 常规选育法 这种选育方法就是在分离的原始群体中选择个体自交系,经若干世代按目测自交选择之后,进行配合力的测定,最终选出优良的自交系。在育种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常规选

育法,更多地依靠育种者的经验。 2.2 单倍体选系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自然或人工的诱发、培育的单倍体植株经过人工的染色体加倍或自然加倍获得纯合的二倍体,然后再从中选育优良的单株,成为自交系。单倍体育种一般只需2年就能获得纯合的自交系,比常规方法缩短了育种的周期,对育种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2.3 辐射与化学诱变选系法 此种方法的诱变机理主要以损伤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发现有利的变异,因而在选择原始材料上要兼顾遗传基础丰富和抗损伤能力强,在选系过程中要注意淘汰各种畸形株和不利变异,选择突变性状明显的健康的植株。 2.4 分子选系法 所谓分子选系法是在DNA水平上开展的自交系选育,包括转基因选系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系法。转基因选系就是借助遗传转化技术,将一些其他动植物有利的外源基因导人自交系或杂交种内,育成有外源基因控制性状的优良自交系,这种方法对于改造玉米基因库中不具备的某些目标性状是致关重要的。 2.5 自交系的改良 改良自交系最常用的方法是回交转育法。回交转育法就是以被改良的自交系为轮回亲本,以目的基因供体亲本为非

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战略

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战略 摘要 种子产业技术进步涉及知识创新、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还包括少量制度创新。不同性质的机构在这个产业技术链条中的位置决定了在改革中的走向。目前,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玉米种业技术发展的焦点问题。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暴露出我国种子产业创新能力薄弱,关键就在于种质创新缺位,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则受制于落后的育种思路,因而降低了投资效率。玉米商业育种的实践基础是简化、统一的杂种优势模式。施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将激化产业内部矛盾,促进种业内部科技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一、玉米种业和种业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机遇 加入WTO以后,玉米育种研究体系的各个环节就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产业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种子产业技术大体包括三个层次: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基础研究,以种质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特点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以产品创新为目标的应用研究。这些都纳入产业技术的范畴,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因此,我们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了解产业技术链中每个环节的未来走向。这是研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演变的基本考虑,也是技术创新的立脚点。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历史时期,这个系统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就玉米育种来说,我国在五十年代那样贫穷落后的经济条件下成功地研发和推广杂交种,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后来只用了十年多一点的时间,便从双交种过渡到更先进的单交种选育技术。七十至八十年代,我国科技人员在李竞雄教授的带领下自主攻克了玉米抗病育种技术难关,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玉米产量提高了将近4倍。但是,进入八十年代后期,玉米育种技术进入缓慢发展阶段。实际上,发达国家当时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同样的发展需求。 西方发达国家依靠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通过抗逆育种途径持续提高玉米产量,有效地解决了产量爬坡问题。然后又投资生物技术,提高种子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这些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遗传增益。当西方国家解决面临的技术挑战时,我们恰恰进入理论与技术的停滞状态。究其原因是产业技术的发展思路出了偏差。

玉米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

玉米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内容、结构与发展方向产生越来越强烈的积极影响。 1 玉米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 1.1 加强种质资源研究 以玉米生产为例,从1949~1996年,我国玉米年产量增加8.88倍,这期间播种面积增长1.25倍,而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3.29倍。玉米产量的提高与普遍使用杂交种有直接关系,至少40%的增产因素应归于品种改良。而增施化肥、合理密植和提高复种指数都与使用杂交种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杂交种普及率已达到90%,其中绝大部分是增产潜力很高的单交种。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正积极推广玉米杂交种,预计本世纪末杂交种普及率将达到50%左右。但我们还应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即现代科学技术也有其局限性。如果对现代技术寄予过高的期望而忽视其局限性,就难免会产生负效应。40年前,我国农民在1000万/hm2玉米面积上至少种植了12000个遗传基础较复杂的地方农家品种;今天,玉米面积增加了一倍多,达到2350万hm2,可是我们只有160~190个遗传基础狭窄的杂交种。其中推广面积前五位的品种是掖单13(14.9%)、丹玉13(12.5%)、中单2号(10.9%)、掖单2号(9.6%)和掖单12(5.1%)。在1995年,全国有53%的玉米面积种植这5个杂交种。更为严重的是,60%以上的玉米生产面积仅仅依赖Mo17(21.2%)、478(12.8%)、黄早四(10%)、丹340(8.8%)和E28(7.9%)这5个自交系。现代技术在提高产量潜力的同时,也把农业生产置于脆弱地位,使数千万公顷作物生产依赖狭窄的遗传基础对付遗传基础广泛的多种病虫害。品种单一化是使病原菌和害虫生理小种发生变异、累积、爆发和流行的诱导因素。这就必然发生遗传脆弱性的威胁。由少数自交系和杂交种控制全国大面积玉米生产的危险局面,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没有大的改变。这要从多方面去寻找原因,让我们首先看一看育种研究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一个国家的植物育种项目通常由四个基本因素构成:一是基本研究队伍,即一大批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二是正确的基本理论,即现代遗传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三是基本育种方法,要保持先进性和完整性;四是充足有效的基础材料。不难看出,对一个国家来说,前三个基本条件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逐渐予以提高,唯有第四个基本条件是限制因素,只能通过引进多样性中心的种质资源,才能拓宽作物育种的遗传基础。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种质资源状况令人忧虑。水稻的多样性中心一半在中国,一半在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总的来说我国的水稻资源还算丰富。小麦的多样性中心在地中海沿岸的西亚和北非地区,但小麦传入我国较早,在我国复杂的自然气候条件下,群体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形成了许多特殊的种质类型,成为小麦的次生多样性中心;但总的来说,种质资源明显不足。玉米的多样性中心在中南美洲,直到15世纪才有一小部分玉

玉米育种基本知识点-参考模板

玉米育种学的基本知识点 1、玉米的生物学基本特性 玉米是禾本科玉米族玉米属作物,雌雄同株异花,雌花着生在植株中部的叶腋中,是肉穗花序;雄花位于植株的顶部,是圆锥花序,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95%以上。 根据玉米籽粒的形状、胚乳中淀粉的性质、籽粒表面有无稃片,可将玉米分为:马齿型、硬粒型、中间型(半马齿型、半硬粒型)、甜玉米、糯玉米、爆裂型、粉质型和有稃型; 2、全世界及全国玉米生产概况 全世界玉米的种植面积约22亿亩,美国是世界上种植玉米最多的国家,年种植面积约5亿亩,平均亩产约650公斤左右;中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仅次于美国,近几年来的年种植面积4.5-5亿亩,平均亩产350公斤左右。 3、生产上玉米的类型及特点 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可分为:普通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爆裂玉米等类型。 普通玉米即常见的食用玉米(作为口粮)或饲用玉米(作为禽畜的饲料)甜玉米可分为普通甜玉米(由隐性的su1或su2基因控制)和超甜玉米(由隐性的sh2基因控制)两种类型,普通甜玉米乳熟后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为8-12%,超甜玉米则为16%以上,主要用于鲜食或制成罐头,籽粒的颜色主要是白色;成熟后的甜玉米籽粒干瘪、皱缩,我国华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 糯玉米(由隐性的wx基因控制)籽粒的颜色有白色、黄色、紫色或杂色(通常白中带紫色),主要用于鲜食,我国江、浙、沪及以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 高油玉米:籽粒中油份含量一般在7%以上(目前种植面积不大); 高赖氨酸玉米:籽粒中赖氨酸的含量一般可达0.4%以上(目前种植面积不大); 爆裂玉米籽粒小、爆裂性强,通常制成爆玉米花作休闲食品。 4、生产上玉米品种的主要特点 玉米果穗上的籽粒行数在8-24行之间,目前生产上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的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 A. 遗传 B. 变异 C. 选择 D. 漂变 2.作物育种的实质: ( ) A. 遗传 B. 作物的进化 C. 选择 D. 作物的人工进化 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 B. 生物学 C. 植物学 D. 生物进化论 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 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 B. 地理型 C. 地域型 D. 生态型 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 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 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 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 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 二、填空: 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 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 四、名词解释 1.作物育种; 2.作物育种学; 3.品种。 五、问答题 1.简述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2. 优良品种在农业作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玉米育种的基本思路

玉米育种的基本思路—记住五句话 张世煌 最近,网友询问玉米育种的基本思路是哪5句话,还有人问循环育种怎么做,我只好复述如下,包括历史经验的总结、理论铺垫和改造我们的育种技术。 一、理论误区和历史教训 在中国现代玉米育种历程中发生过两个重要的历史教训:“狗熊掰棒子”(抛弃优良种质,或喜新厌旧)和“走猫步”(技术错乱)。前者是理论和技术上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对于把握大量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的能力缺乏信心和能力。后者源于一种灵活多变而看似有效的传统人文精神,但在现代育种技术面前,却忽视了数量遗传学原理,表现出明显的理论幼稚病。这两个现象合在一起,便折射出以经验为主体的育种技术特征。其后果便是理论模糊,思路混乱,技术跟着感觉走。在做了许多调研和参加了一些会议之后,我发现这就是当前很多人对育种技术的理解。包括一些专家教授竟也如此。 玉米育种陷入理论误区,其后果很矛盾,一方面从事育种的人力资源丰富,育成品种数量非常多,另一方面,生产上缺乏优良品种,玉米产量增长缓慢,甚至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了近50年来增长最缓慢的时期。 比较中国与美国玉米生产的差距,不难看出,中国使用了相当于美国86% 的土地面积和2.3倍的化肥,生产了49%的玉米,产量水平相当于美国的55%。大家都意识到,只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止住下滑趋势,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全面提高生产水平。 我国育种者曾经面临生物逆境的巨大压力,当时很强调种质基础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育种技术的导向性和能动性。今天,当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认识到不能没有种质改良和种质创新,但也不能忽视育种技术的改进。今后,要尽快地使玉米育种完成从经验到科学的跨越,这取决于我们对数量遗传学知识的把握。除了种质基础和育种技术,还需要一点人文智慧。三者结合才能促进玉米育种技术从经验向科学的转变。 以往的问题出在哪里?育种目标和育种技术方面有过3个理论误区:⑴什么是产量?⑵产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⑶如何通过自交系提高杂交种的产量?第三个问题的另一种解释(更科学的诠释)即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CA)对杂交种产量的相对贡献。这些理论问题决定了育种目标、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合理性。 我们首先要明确,产量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也不仅仅是试验田里玉米果穗的重量,而是如何排除或抗衡农民生产田间限制产量和产量稳定性的那些障碍因素。因此,Duvick把产量解释为抗逆性,品种必须有一定的抗灾减灾,首先是耐密植抗倒伏的能力,然后是耐旱、耐低氮和耐低温或高温的能力。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有耐湿和耐渍的能力。抗生物逆境也属此范畴,但育种家通常并不忽视对病虫害的抗性。 第二要明确,玉米产量的继续增长与提高杂种优势无关。相反,在过去八十多年里,美国的玉米杂种优势强度在逐渐下降,即玉米产量的进一步增长不取决于杂种优势的增长,而取决于非杂种优势的遗传原因,特别是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或耐性。这就提示我们,如果在试验田里把育种的注意力放在提高新组合的杂种优势上,可能会在生产上降低投入产出效率,使提高产量变得非常困难或者代价过高。种子公司也不欢迎这类杂种优势很强的杂交种。 根据上面这两条原理不难得出结论,提高杂交种产量的主要途径是不断提高自交系的GCA,而不是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农技校讲课稿】 第一课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第一讲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玉米从出苗至成书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读等有关。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播种期 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迟的生育期短;温度高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生育期就长 (二)生育时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2)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 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

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 (3)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4)散粉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5)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6)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育种学各论玉米复习

1.玉米育种目标的重要性:A、是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最基本环节B、育种目标制定的 正确与否是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C、它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显示育种工作者战略性和前瞻性能力的重要环节D、是选择鉴定的依据和预期的育种成果 2.育种目标制定原则和依据:A、当前农业生产对玉米品种性状的要求,高产、优质、多 抗、适应范围广、生育期适宜B、根据所在地具体生态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目前品种的利用情况、所拥有的种质资源、掌握的技术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进行综合考虑 C、既要着眼于现实,又要放眼于未来 3.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 4.具体育种目标 A、因地制宜,选育适宜株型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普通玉米杂交种;技术指标: 比现主推品种增产8%——10%以上或产量相当,但具有特殊的优良性状;稳定性 好;高抗或抗当地主要病虫害;DNA检测达标 B、选育优良的特用或专用型玉米杂交种:高赖氨酸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0.4%)、 高油玉米、甜玉米、青贮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等。 C、选育生育期适宜的杂交种。原则: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 D、选育“双高”玉米杂交种。“双高”指杂交种本身产量高,制种产量高,而且要求 父母本抗病、抗倒、耐密、生育期相近,父本雄花发达、花粉量大、耐高温。 5.玉米的遗传性状有质量性状(籽粒类型、胚乳品质、籽粒和植株色泽等)和数量性状(产 量、株型、配合力等)。质量性状的遗传受效应较强的主效基因控制,杂种后代按一定比例分离,具有明显的质的差别。控制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有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三种,显性和上位性效应都会随着基因的分离和重组而改变,统称为非加性效应。 6.加性效应: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效应具有简单的可加性,基因的共 同效应是每个基因对该性状单独性状的总和,可在上下代间固定遗传。遗传特点:F1的杂种优势不明显,F2的变异范围小,遗传力低,遗传较稳定,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其起主导作用的性状如穗行数、单株果穗数、叶片数等可通过亲本选择来进行改良。 7.显性效应:同一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8.上位性效应:不同基因位点内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9.在育种上,想获得较早熟的杂交种,双亲生育期差异应小些,也比较好制种;选育晚熟 品种,双亲生育期差异可大些,制种时要注意花期调节。 10.若想获得糯(甜)玉米杂交种,要求双亲都是糯(甜)质的,这是因为除普通玉米呈显 性遗传外,其它类型均呈隐形遗传,普通玉米与其杂交时,由于胚乳直感,杂交当代果穗为普通非糯(甜)玉米,F1子粒呈现3普通非糯(甜):1糯(甜)的分离比例。11.子粒色泽受果皮、糊粉层和淀粉层3个部分影响。果皮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果皮色基 因P和p与褐色果皮基因Bp和bp所控制。果皮颜色有红色、花斑色、棕色、白色,属两对基因的遗传,属母体组织。糊粉层有紫、红、白等颜色,主要为7对基因所控制,其显隐关系为紫>红>白。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有黄色胚乳与白色胚乳,为一对基因所控制,黄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糊粉层和淀粉层均有花粉直感现象,但必须是父本为显性性状时才能表现出来,如黄胚乳×白胚乳的F1代植株的果穗上即可分离出黄白粒。 12.我国地方品种资源有硬粒型品种、马齿型品种、中间型品种、糯玉米品种、爆裂玉米、 甜玉米。 13.外来玉米种质资源有:温带的种质资源,包括来自美国、欧洲及其他温带国家的玉米种 质;热带和亚热带的外来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2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 3

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遗传育种学》简答问答计算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3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遗传育种学》简答问答计算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36) 盗传必究 一、简答题 1.玉米籽粒的有色与白色皱皮种子与饱满种子由两对基因C和c、Sh和sh决定。用纯合的有色皱皮品系(CCshsh)与纯合的白色饱满品系(eSshSh)杂交,得杂合的有色饱满F,F与纯合隐性白色皱皮品系回交,得下列子代: 有色皱皮21 379 白色饱满21096 有色饱满638 白色皱皮672 问这两个基因的重组率是多少? 答:重组率为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即: (638 + 672)/(21379 + 21096 + 638 + 672) = 1310/43785=0.0299=2.99%(15分) 2.请说明自交的遗传效应。 答:(1)杂合体连续自交可以导致后代纯合基因型比例迅速增加;(5分) (2)杂合体通过自交,必然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而使隐性有害的性状表现出来。从而可以淘汰有害隐性个体,改良群体的遗传组成。(5分) (3)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使遗传性状重组和稳定,使同一群体内出现多个不同组合的纯合基因型。(5分) 3.简要介绍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 答:目前认为真核基因的调控至少存在对DNA转录的调控和翻译的调控。 (1)转录的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首先发生在转录水平上。通过控制转录形成mRNA的速度,来调控基因的表达。转录速度差别很大,含量高的蛋白质的基因以极高的速度转录,而一些稀有蛋白的基因则以极低的速度转录。(4分) (2)翻译的调控真核生物在翻译水平上的调控主要是控制mRNA的稳定性,调节mRNA 翻译的起始。这是--种快速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具有普遍意义。(4分) 4.某品种鸡有3种羽色:黑色、青色和白花。已知它们的基因型分别是BB、Bb和bb。大群调查结果,黑羽鸡占0.5,青羽鸡占0.4,白花鸡占0.1。写出计算公式并计算B和b基因频率。 答:p=D+1/2H(2分)q=R+1/2H(2分) p=0.5+1/2(0. 4)=0.7 q=0.1 +1/2(0.4)=0. 3 B基因频率为0.7,(2分)b基因的频率为0.3。(2 分) 5.已知玉米中非甜玉米(Su)为甜玉米(su)的显性,今有一-粒非甜种子,试问用什么方法证明它是非甜纯合体(SuSu)或非甜杂合体(Susu)? 答:将这粒种子种下后人工自交(2分),如果果穗上结的种子全为非甜种子,证明这粒非甜种子是纯合体(SuSu);(3分)如果结的种子出现了甜与非甜的分离,表明这粒非甜种子是杂合体(Susu)。(3分)

作物遗传育种试题

判断题 1、采用F2与回交群体测算遗传力时,最好不要用自交系作亲本材料。() 答案:_ 2、植物上下代传递的是基因,而不是基因型。()答案:x 3、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答案:x 4、作物品种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作用。()答案:x 5、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成败的首要关键。()答案:x 6、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决定于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增长。()答案:+ 7、优质就是提高品种的蛋白质含量。()答案:- 8、当地的主栽品种是育种的基本材料。()答案:+ 9、温光条件是农作物引种时唯一考虑的因素。()答案:- 10、作物育种中,选择效率的提高主要决定于鉴定效率的提高。()答案:+ 11、集团混合选择法一般用于异花授粉作物的育种工作。()答案:+ 12、杂交育种能创造新的种质资源,具有重大的创造性意义。()答案:+ 13、玉米单交种是最好的杂交种。()答案:- 14、种子生产程序,我国一般分为原原种、原种、良种三个阶段。()答案:+ 15、玉米杂交制种,母本去雄适期是:雄穗主轴顶端抽出顶叶达1/3的高度。() 答案:+

选择题 1、豌豆红花是白花的显性,杂合体红花自交后代是()。 A、红花 B、白花 C、红花和白花 D、红花或白花答案:C 2、孟德尔发现的是() A、分离规律 B、自由组合规律 C、连锁互换规律 D、分离规律和 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D 3、油菜品种退化常表现()。 A、花期缩短 B、着果较多 C、结实率低 D、抗逆性强答案:C 4、水稻柱头生活力在一般情况下可维持()。 A、6-7小时 B、6-7分钟 C、6-7天 D、2-3天答案:C 5、玉米花粉生活力,在一般情况下能维持()。 A、5分钟 B、1天 C、1小时 D、5小时答案:B 6、父、母本生育期基本相同的玉米杂交组合,制种地播种时要求() A、先播母本9-10天,后播父本 B、同期播种 C、先播父本4-5天,后播母本 D、先播母本4-5天,后播父本 答案:D 7、杂交水稻制种田采用生育期隔离,要求父、母本开花期和周围其他水稻品种开花期错开()天以上。 A、10天 B、20天 C、5天 D、8天答案:B 8、玉米制种田采用空间隔离,要求()米以内不得种其他玉米品种。 A、100 B、200 C、400 D、500 答案:D 19、基因主要存在于()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染色体答案:D 10、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发现于() A、1800年 B、1886年 C、1900年 D、1953年答案:C

玉米育种的策略规划精修订

玉米育种的策略规划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玉米育种的策略 1 认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 玉米的天然异花授粉习性与遗传基础的杂合性,以及因此产生的利用自交系间F,代的杂种优势的育种程序,形成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 (1)育种过程较长。它包含分离筛选自交系和组配鉴定杂交种两个步骤。要使众多杂合的基因位点,经过自交分离和选择获得大多数有利基因位点达到纯合或基本纯合的自交系,通常需要6~8代。要对杂交种的生产力和适应性作出较为准确的鉴定,一般需要3~4年。 (2)从大量材料中分离筛选。几乎没有例外,任何一个成功的玉米育种家和研究所,都是从丰富的原始材料或种质库中分离大量的自交系,又组配大量的杂交组合进行试验,最后只选出个别优异的杂交种投入生产利用。因为优异的自交系和突出的杂交组合出现的机率都极低。当l个位点杂合时,自交后代出现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的频率为1/4,当n个位点时,自交后代出现全部位点基因纯合个体的频率为(1/4)n,位点越多,自交后代出现全部位点基因纯合的个体越低。假设显性基因为有利基因,隐性基因为不利基因。当等位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或显、隐性基因紧密连锁,以致隐性基因不可能被淘汰掉,因此很难筛选出大多数位点都是显性纯合的优异自交系。国内外选育自交系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现在用于配制大量杂交种

的亲本自交系不过20多个,美国也是如此,能大量利用的亲本自交系也不过40个,它们都是从数量庞大的穗行中筛选出来的,仅美国先锋种子公司每年大约要进行7000份新系的筛选,安排15000份杂交组合的鉴定,约在250个不同地点种植450000个小区,通过所有这些试验,在正常年景每年可提出7~10个商品杂交种。由此可见,玉米育种的巨大工作量。虽然对这些优良亲本自交系的当选机率难以作出精确统计,但粗略估计,大约只是万分之儿。杂交种的情况也差不多,每个玉米育种家和研究所,每年配出数百个或上千个组合,而最后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良杂交种却寥寥无几。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多数杂交组合主要反映了亲本系间一般配合力效应,缺乏或具有很低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只有极少的组合同时具有高-般配合力和高特殊配合力效应,即在加性效应基础上加上了上位性和显性效应,才能表现很高的生产力和适应性。概括地说,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分离大量的自交系,配制大量的杂合组合,经认真地鉴定筛选,育成少数优异的自交系和强优势的杂交种,是国内外玉米育种共同的经验,指望从少数材料中筛选出优异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是不现实的。 当育成优良的杂交种后,必须建立商品种子生产体系,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是玉米育种后续性的研究课题。不解决这一问题,育种成果将束之高阁,形同废品。必须从生产技术、生产基地、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考虑,因地制宜地建立玉米种

玉米育种试题库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自交系: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并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2、一环系:从品种或品种间杂交种中选出的自交系称为一环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选育出来的自交系称二环系 4、顶交种 5、三交种 6、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 8、T型雄性不育系 9、C型雄性不育系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 12、测验种:用来测定自交系配合力的品种、自交系、单交种等,统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 14、轮回选择 15、糯玉米 16、甜玉米 17、超甜玉米 18、杂种优势群: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有较多的特殊的有利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合力(GCA)的种质优良的育种基础群体,是在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的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

质互渗形成的 19、杂交种 20、马齿型玉米 21、硬粒型玉米 22、普通甜玉米 23、一般配合力 24、特殊配合力 25、雄性不育系 26、雄性不育恢复系 27、雄性不育保持系 二、填空题 育种目标 1、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大幅度提高产量、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适应机械化需要生育期适宜、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2、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 、 、 。 3、我国普通甜玉米的育种目标是: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超甜玉米的育种目标是: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穗长,亩产鲜果穗。

4、我国高赖氨酸玉米的育种目标是:籽粒中赖氨酸含量,产量,不发生,抗,胚乳最好为。 5、我国高油玉米的育种目标是:籽粒中含油量,产量,抗病性。 主要性状 一、产量结构因子(数量遗传性状) 果穗长度(每穗粒数):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所占的比重较小。其平均遗传率较低。穗粒行数: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在育种工作中,如要选育出穗粒行数较多的杂交种,则双亲自交系的籽粒行数必须较多,否则难以奏效。 粒重:加性效应在粒重的遗传中占主导地位,但显性效应也明显,粒重的遗传率中等。 单株果穗数:基本上不表现杂种优势,其遗传主要取决于基因的加性效应。 二、籽粒类型及色泽 6、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甜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普通非甜玉米,杂种F2代呈3普通非甜∶1甜的分离比例分离比例。 7、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普通非糯玉米,杂种F2代呈3非糯∶1糯分离比例。 8、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杂种F2代呈 比例。 9、目前育种工作中所选育普通甜玉米主要是由su1su1 基因或su2su2 基因所控制的,超甜玉米主要是由sh2sh2 基因所控制的,加甜基因se必须是在su1 基因的遗传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 色泽(玉米籽粒的色泽受果皮、糊粉层和淀粉层三部分的影响) 9、玉米果皮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紫色基因P和p基因与褐色基因Bp和bp 基因所控制,果皮属于母体组织组织,故果皮色泽决定于母本基因型。果皮颜色有红色、花斑色(一般为白底红条纹)、棕色、白色,属于两对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育种工作大致要经历种质资源(基础材料)收集整理、基础材料创新、创新材料加代选择、稳定材料测配、测配试验筛选、标准品比试验、海南组配、品种报区域试验、品种报审与审定等几个过程。这些过程都是连续性非常强的过程。如果中间出现断档,将严重影响育种进程。如果连续到海南加代育种,将提高育种速度一倍以上。 一、玉米育种的基本过程 1、种质资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育种的基础材料的重要性自然就非常明显了。收集育种基础材料是育种工作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要通过科技交流掌握育种前沿,根据育种动态时刻更新材料,就能够使育种工作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基础材料的创新工作 只有基础材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基础材料进行整理、归类、通过自交授粉保存、通过杂交创新。创新是选育新品种的最重要基础。由于育种基础材料来源比较复杂,创新工作就最具挑战性。要按照不同的血缘关系、不同的生长性状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 3、创新材料的加代选择 创新以后的材料,不能直接用于组配新组合。需要经过6-7代的连续自交选择的过程,最后才能形成可以称为“自交系”的重要材料。在选择的过程中,育种人要充分运用掌握的育种理论和丰富的育种实践经验,对后代分离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这既是艰辛漫长、又是充满挑战的过程。如果能够到海南加代,时间一般是3年左右。如果没有海南加代机会,时间是整整的6-7年时光。海南育种是提高世代进程的最重要手段。 4、稳定材料的测配工作 当经过创新的材料自交到第5代以后,一般就可以进行测配了。测配的目的就是通过已知的材料,测定创新的材料后代是否具有可靠的杂种优势。在这里,测配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用性状比较稳定的已经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优秀自交系做测配种。也有用育种材料直接进行测配的。 5、测配筛选试验 顾名思义,所谓筛选试验就是在所组配的最新组合中筛选在抗病性、丰产性、品质方面具有优势的杂交组合。由于材料众多,筛选试验多数采取间比法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要得出所有组合是否增产的数字结论。为进一步组配和试验提供数字支持。 6、标准的品比试验 所有经过测配试验选出的优秀杂交组合,都要再在场内经历一次标准的品比试验过程。要求是:4-8米行长、5-6行区、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标准试验得出的增产、抗病结论,一般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特点。得到的数据是参加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的重要技术指标。 7、品种报区域试验 根据目前辽宁省和国家的有关品种试验的规定,玉米杂交种的试验程序是:首先要经过预备试验,预备试验属于初选阶段。辽宁省的玉米晚熟预备试验已经达到每年400左右份,基本上是从中选择40份组合进入正式试验;正式试验的第一年,要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正式试验的第二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9-17T11:28:34.0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作者:朱艺 [导读] 为确定春玉米最佳肥料施加方式,本文以常规春玉米施肥模式为参照,综合分析了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钾肥穴施、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加等方式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干物质积累)、产量的影响。 茂名市茂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为确定春玉米最佳肥料施加方式,本文以常规春玉米施肥模式为参照,综合分析了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钾肥穴施、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加等方式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干物质积累)、产量的影响。最终结果得出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苗期、拔节期、成熟期、抽雄期春玉米植株茎叶干重及产量。 关键词:施肥模式;春玉米;生物学特性;产量 前言 春玉米主要指春季播种的玉米,又可称之为早玉米。春玉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及西南丘陵山区,具有苗期生长缓慢、穗位低、基部节间较短、植株强壮、抗倒伏能力强、单株产量高、果穗大等优良特点。为获得较高的春玉米品质及产量,除选配良种以外,采用合理的肥料施加方式也非常重要。因此,本文探究了不同肥料施加方式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产量影响。具体如下: 1 基于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肥料施加试验设计 1.1试验地区概述 本次试验与2019年在茂名市茂南区某镇进行,土壤为黑色土壤。试验前期耕作层土壤基础养分性状为速效氮82.5mg/kg、有效磷 5.25mg/kg、有机质2.25g/kg、速效钾49.8mg/kg[1]。耕作层PH值为5.8。试验地属于干燥性大陆季风干燥气候,年均温在12.7℃~13.7℃之间,全年可照时数在4432h左右,无霜期为200天,年均降水量为581.1~693.1mm,年蒸发总量为1927.3mm。全面受高空气流影响,平均风速为1.70m/s~3.50m/s。 1.2试验过程设计 本次试验设置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为常规施肥+有机肥模式;第二个模块为常规施肥+钾肥模式;第三个模块为常规施肥(即华北当地施肥)模式;第四个模块为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穴施模式。试验用玉米品种为天塔212,于当年03月28日播种,每一个试验模块设置九十八个穴,每一个穴播种两粒玉米种子。在玉米种子出苗之后选择一株进行定苗处理。 2 基于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肥料施加试验过程 2.1施肥操作 首先,在常规施肥+有机肥模式中,选择磷、钾、氮复合肥(25/25/50)与土杂肥。每千克土杂肥内含有氮元素0.56g,磷元素0.45g及有机质4.23g、钾元素0.76g。每公顷需施加肥料量为2250kg。整地前一次性施加完毕,整地后均匀开穴撒施[2]。 其次,在常规施肥+钾肥模式中,选择磷、钾、氮复合肥(25/25/50)与氯化钾肥料,每公顷施加肥料量为225.0kg,整地前一次性施加,整地后均匀开穴撒施。 再次,在常规施肥模式中,主要采用磷、钾、氮复合肥,三者比例为 25/25/50,每公顷施肥量为750.0kg。全地层均匀撒施。 最后,在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穴施模式中,选择磷、钾、氮复合肥(25/25/50)与“长缘”生物肥。每克长缘生物肥含有0.20*108个活菌,有机质含量占330.0%,氮磷钾总养分含量在8.2%左右。每公顷肥料施加量为5210kg。整地前一次性施加基肥,整地后采用穴施法,一次性施加。随后进行播种。 在上述肥料施加方式应用基础上,在05月20日,每公顷追施145kg尿素。其余栽培管理方式与对照组不变。 2.2结果测定 本次结果测定主要包括株高测量、籽粒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叶面积及干物质测定三个模块。首先,在株高测量时,随机选择苗期、抽雄期、拔节期、成熟期12株春玉米,对其株高进行测量,并计算株高均值[3]。 其次,在籽粒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时,主要是在春玉米籽粒成熟期,统计上述四个处理模块春玉米植株数量,对其穗位高度进行测量。并随机抽取12穗,在室内试验环境中对穗粗、穗长、穗行数、穗粒数、秃尖长度、籽粒干重等数据进行进一步测量。 最后,在上述各模块处理区域内随机抽取三株植株,对春玉米植株单株叶长、宽进行计算。并对叶面积进行计算(即长、宽、0.75乘积)。随后将试验样品植株划分为叶片、根系、茎部等几个模块。在105℃下进行0.5h杀青处理。随后在80.0℃下烘干至恒定重量,对试验样品单株干物质累积量进行测定。 3 基于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肥料施加试验结果分析 3.1不同施肥方式对春玉米株高影响 通过对上述四个模块处理方式下春玉米株高进行分析,可得出在各处理方式在春玉米植株出苗时期、拔节时期无显著差异。而在抽雄时期,常规施肥+有机肥处理模式(255.63cm)明显高于其他肥料施加模式,其次为常规施肥+钾肥(252.32cm)、常规施肥+生物肥(250.00cm),而常规施肥模式下春玉米植株高度为201.32cm。表明常规施肥+肥料穴施加方式远高于常规施肥方式[4]。同理,在成熟期对春玉米植株高度进行分析,得出成熟期常规施肥+有机肥穴施模式高于其他处理模式11.86cm。 3.2不同施肥方式对春玉米植株产量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