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伯牙绝弦2-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伯牙绝弦2-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伯牙绝弦2-有答案

六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伯牙绝弦2(人教新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gǔqínzhīyīn

juéxián

2.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画“√”。

伯.牙(bó bái) 钟.子期(hōng ōng)

善哉.(āi ǎi) 峨峨兮.(fēn ī)

3.辨字组词。

峨( ) 弦( ) 谓( )

娥( ) 眩( ) 渭( )

蛾( ) 舷( ) 猬( )

泰( )

秦( )

奏( )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善:①擅长,长于;②善良,慈善;③容易,易于;④办好,弄好;⑤熟悉。

(1)伯牙善鼓琴。( )

(2)这个叔叔很面善。( )

(3)心怀不善。( )

(4)他这个人狡猾善变。( )

(5)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 )

5.将字或词语与其正确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绝弹峨峨认为

鼓擅长洋洋好像

日断绝若高

善说谓广大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很会______,钟子期能______他的琴意。钟子期死后,伯牙非常______,所以______。

(2)伯牙终身不复鼓表明他与钟子期之间______。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_____,用______比喻______难觅或乐曲高妙。

7.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伯牙善鼓琴 __________

②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

③洋洋兮若江河 __________

④乃破琴绝弦 __________

(2)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对于钟子期的死,伯牙__________。

(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歌女韩娥

春秋时期,韩国有一个民间女歌手,人们都称她韩娥。韩娥不但人长得漂亮、嗓音优美,而且她在歌声中倾注着全部感情,因此她的歌声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她唱起欢快的歌,人们跟她一起高兴;她唱起悲伤的歌,人们跟她一起落泪。

一次,韩娥从韩国来到齐国,在经过齐国都城临淄时,她带的干粮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门卖唱求食。她那动听的歌声吸引来了一大批听众,人们把她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个听得出了神。韩娥唱罢,人们纷纷解囊。韩娥用卖唱的钱买了吃的,填饱了肚子便离开了。但听过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她那动听的歌声还在梁间回绕,一连好几天都没消失。

当天,韩娥住进附近一家旅馆,旅馆中有人欺侮她。她便拖着长声哀哀地哭,哭声似泣似诉,附近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一片悲苦,相对流泪,吃不下饭。他们发现韩娥已经走了,急忙把她追回来,一起谴责了那个欺负她的人,并要她再为大家唱几支歌。韩娥推却不过雍门居民们的盛情,就为大家引吭高歌。男女老少听了,都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跳起舞来,把先前的悲哀忘得一干二净。韩娥唱完歌,雍门的居民们凑了不少路费,送韩娥上路。

后来,雍门的人就经常唱韩娥唱的那几支歌,天长日久,雍门的人就越来越喜欢唱歌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水泄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_____自然段具体表现了韩娥歌声强烈的感染力。

(4)从写法上看,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

10.古今有关交友的名句有很多,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除了这些,你还能再写出几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鼓琴知音绝弦

2.bó hōng āi ī

3.略

4.(1)① (2)⑤ (3)② (4)③ (5)④

5.略

6.(1)鼓琴听懂伤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友谊深厚知音高山流水知音

7.(1)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弦扯断,不再弹琴。

8.(1)①擅长。②山高峻的样子。③广大。④于是。断绝。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伤心难过,悲痛欲绝

9.(1)略 (2)余音绕梁 (3)3 (4)夸张

10.“君子之交淡如水”“士为知己者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已千杯少”等。

人教统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识字(二)第6课《画》同步练习C卷

人教统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识字(二)第6课《画》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达标 (共8题;共44分) 1. (6分)看拼音写词语。 zuòwúxūxíjīng xīn dòng pòmùbùzhuǎn jī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分)读拼音,写词语。 yòu huòɡǔlìwū yán dào qièbào jǐnɡshuāi lǎ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6分)我会填 ①裙的部首是________,共________画。 ②窝是________结构的字,共________画 4. (7分) (2019二上·汕头期末) 我会照样子写字、写词、写句。 (1)木:楼棉 冖:________ ________ 犭:________ ________ 穴:________ ________ (2)加偏旁组成不同的字并组词。 合________________见________________各________________皮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色:雪白米白 黄色:________ 红色:________

(4)(弹)钢琴 ________京戏 ________手工 ________围棋 ________国旗 (5)(蓝蓝的)天空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 ①________森林中生活着许多________动物。 ②________夜空中有无数________星星。 ③________姐姐有________头发。 (6)“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 ________好像________。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________,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5. (4分)在广告、招牌中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字或者是一些商家有意做成的错别字,请将它们都复原纠正一下。 一“明”惊人________ “咳”不容缓________ “鸡”不可失________ “鳖”来无恙________ 默默无“蚊”________随心所“浴”________ 6. (6分)给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讨:①招惹②研究、推求③求,请求④索取⑤查究,处治 (1)小明在班会上做检讨。________ (2)这只猫非常讨人喜欢。________ (3)明天去省会参加语文研讨会。________ (4)你去把那本书讨要回来。________ (5)李老师,有个问题想讨教一下。________ 7. (7分)课题《伯牙绝弦》的意思:________。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弦:xián) 2、“绝”是什么意思?“绝弦”就是(把琴弦弄断),意味着什么?(以后 再也不弹琴了) 是谁把琴弦弄断?(伯牙)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一名顶尖的宫廷乐师,琴技非 常高超,被人们誉为琴仙,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要把琴弦弄断,再也不弹琴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读占鳌头,读通读顺。 (一)一读,读得正确流利。 1、打开书,把课文大声地读两遍,要求读正确、通顺。 2、指名读全文,正音。 3、全班齐读。 (二)二读,读出节奏韵味。 1、读古文光正确流利还不行,还要有停顿、有韵味。瞧,老师给你们画好节奏,这样就能读得更好了。自由练读。 2、师生分角色配合读。 3、全班齐读。 三、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读到这,你知道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的故事吗?(板书两人名)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他们的关系?(知音)我们先来看看伯牙、子期是何许人也? 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在你眼前时,你有什么疑问?

是呀,这样两个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人,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了知音?(琴、音乐)他们一个善于弹琴,一个善于听琴。也就是文中的哪句话?(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齐读一遍。 哪些句子能让我们具体感受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汇报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①这句中有两个“善”,和前面的“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 ②“善哉”是钟子期对伯牙由衷地赞叹。如果是你,听到一个人弹琴弹得非常好,你会怎样赞叹?(弹得真好啊!真好听啊!)在古代就化作两个字:善哉。 ③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是怎样赞叹?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④当你读着“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把这种画面读出来。男生齐读。 ⑤第二句谁来读。谁知道在古代,江河具体指什么?(长江、黄河),想到长江黄河,你脑中立刻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诗句?读出这种气势。 ⑥拓展: 是啊!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就是钟子期,看你们是否能听出伯牙心里所想。说话训练: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清风徐徐、白雪皑皑 不论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够懂得,这就是文中写的,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 3、两个人之间的这种默契我们可以用哪种成语来说?(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人,才可以叫做自己的(知音)(板书),如果你是伯牙,终于得到这样一位知音,心情如何? 4、(配乐《高山流水》)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必得之。” 5、同学们,刚才的琴声,就是伯牙创作的《高山流水》片断,相传《高山流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出示字幕、录音) 相传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但缺少神韵。于是他的老师把他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鸟鸣深涧.十多日后,这些景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志向像泰山一样高远,胸怀像江河一样宽广,伯牙把这些融于创作中,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6、读了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你知道伯牙想通过琴声表达怎样的志向、怎样的胸怀吗? 5、伯牙的这种志向、这种胸怀那些达官贵人能得之?(不能)唯有谁能得之?(钟子期)唯有谁必得之?(钟子期)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1、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钟子期相见恨晚、欣喜若狂,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终于,约定的日子到了,伯牙兴致勃勃地赶来与子期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同步练习B卷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作业 (共6题;共35分) 1. (8分)看拼音,写词语。 hán cháo tā xiàn biān yuán téng kōng ér q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ìxùkuò dà zhǎo zéáng shǒu tǐng xiō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分)把笔画相同的字写在一起。 叶江鸟用我在早来 五画________ 六画________ 七画________ 3. (4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连续不断。________ ②指乘船到很远很远的外国去。________ ③侨居国外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人。________ ④指拖延了时间。________ 4.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歇________ 莺________ 嗓________ 桶________ 句________ 喝________ 英________ 澡 ________ 痛________ 甸________ 5. (2分)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之间。________ ②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的庞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________ 6. (8分) (2019五下·沂源期末)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信的结尾应该按照先写信人,再写信日期的顺序写。 (2)“花生吃完了,但父亲的教诲却深深镌刻在我心里。”镌刻用在这句话中是合适的。 (3)《伯牙绝弦》和《月光曲》这两篇故事都与知音有关。 (4)“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有人为了过节,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这句话是比喻句。 二、阅读提高 (共1题;共13分) 7. (13分)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词语并写出后面两句诗的意思 篱落:________。疏疏:________。 未:________。阴:________。 诗意:________。 (3)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之情。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练习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25课《伯牙绝 弦》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gǔ qín shàn tīng shàn zā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ài shān liú shuǐ zhīyī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形近字组词

峨________秦________渭________弦________善________娥________泰________谓________眩________喜________ 3.查字典填空。 (1) “谓”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 ________,组词________ (2) “琴”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 ________,组词________ 4.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善:A.擅长,长于 B.好,表示赞同 C.言行、品质好 D.容易,易于 E.办好,弄好 F.熟悉 ①伯牙善鼓琴。 ________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________ ③这个叔叔很面善。________ ④心怀不善。 ________ ⑤他这个人狡猾善变。________ ⑥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 ________ 5.《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________。 A . 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 . 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能力。 C . 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6.补写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1) 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 (2) ________,皆兄弟也。 (3) 四海之内存知己,________。 (4) 相识满天下,________。 (5) ________,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莫逆之交 二、阅读理解 7.理解运用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______!”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______ ,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1) 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小密半迳小学廖云辉设计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教学目标 (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意,在此基础上背诵记忆。 教学难点 品味文言文语言魅力,接受古典审美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有一篇文章只用了77 个

字,讲述了这个流芳百世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故事——《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4、其实,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 / ”画出停顿。让我们大家一起来齐读这篇文言文,看看效果? 三、理解文言文意思,初解绝弦 1、请问同学们,你是怎么理解课题《伯牙绝弦》的?请你说,(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两个人再也不来往了,称为绝交;作家再也不写东西了,称为封笔;电影演员在也不演电影了,称为息影;我们可以用同义词来理解词语,这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2、古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3、你能将文言文翻译得这么流利,有什么学习经验或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4、伯牙为谁而绝弦? 5、全班汇报: A、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燕子》同步练习B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燕子》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42分) 1. (6分)看拼音,写汉字。 chūn tiān péi bàn gào biéxùn l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0分)给多音字组词。 兴xīng ________ xìng ________ 3. (5分)比一比,组词。 铃________ 陪________ 捎________ 遍________ 邻________ 培________ 梢________ 编________ 4. (6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切事物或景象都焕然一新。________ (2)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________ (3)(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________ 5. (8分) (2019一上·通榆期末) 连一连。 金色的笑着 雪白的肚皮 快活的孩子

绿绿的太阳 哈哈地小草 6. (2分) (2018六上·抚宁期末) 课文回访。 (1)《怀念母亲》一文的作者是著名文学家________。作者借助________和________中摘抄的句段,描绘了身在异国留学中的“我”对母亲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________》,文中回忆了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________、海边拾贝、________、观看跳鱼。其中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刻画出闰土________的特点。 (3)《伯牙绝弦》讲述了俞伯牙和________成为知音的传说。其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让我们感受到二人的情投意合,互为知音。 (4)《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其中,嘎羧________的场景历历在目,我能想象当时嘎羧的内心世界:________。 (5)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组成的重要内容,一个小小的符号蕴含作者的情感。请根据下面的语句,判断“省略号”在句子中的作用:①表示话未说完;②表示例举的省略;③表示语意的跳跃;④表明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________ “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________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________ 7. (5分) (2019五上·本溪期中) 句型演练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又是________。(补充比喻句)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缩句) (3)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去掉问号,使句意不变) (4)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用句子中的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 (5)阅读民间故事会让我们受益无穷:阅读民间故事,既可以积累知识,又能提升素养;阅读民间故事,既可以丰富情感,又能够陶冶情操。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xx绝弦》 教案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体验、读中感受、读中理解。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组合阅读,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自读自悟中,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通过组合阅读①,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触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课外资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义。

教师准备:相应课件,组合文本。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体会知音情深 1.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知音深情: (1)学生自由读。 (2)创设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知音”内涵。 (1)知志。 出示: 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吕氏春秋》(2)指导读出伯牙、子期的志向。(3)师生对读,烘托情感: 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4)课文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发现? (5)再次创设情景引读,感受生命之交。 师读: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已听不到子期说──生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读: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已听不到── 生读:善哉,xx兮若xx! 4.读写结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掌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 填空:,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 桃花潭水深千尺, ,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 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 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 二、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生:伯牙绝弦。(师适时评价、纠正。再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把自己认为 难度较大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懂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 生1:读,生2:读。 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声音哄亮,读得很有感情,读出古文 的味道)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该停顿的地 方要停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现在老师也想读一读怎 么样啊师:范读 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 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2课《传统节日》同步练习A卷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2课《传统节日》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填空题 (共6题;共35分) 1. (6分)看拼音,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分)比一比,再组词。 根________ 搬________ 卖________ 蛙________ 跟________ 般________ 买________ 娃________ 3. (9分)多音字组词。 据:jū________转:zhuǎn________ jù________zhuàn________ 4. (3分)连一连。 ①百尺竿头________ 后人乘凉 ②前人栽树________ 寸金难买寸光阴 ③千里之行________ 更进一步 ④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____ 始于足下 ⑤一年之计在于春________ 一日之计在于晨

5. (6分)“石猴”后来又有了很多称谓,你知道吗? ________----发现水帘洞后 ________-----西天取经路上 ________ -----花果山上 ________------大闹蟠桃会期间 6. (5分)我知道。 一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季节。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6分) 7. (10分) (2017六上·罗湖期末) 课内阅读选文: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志在高山________ A.记 B.记号 C.志向 D.心情 ②伯牙谓世再无知音________ A.告诉 B.说 C.称为 D.认为 (2)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正确的是()。 A . 伯牙想要什么,钟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 B .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C . 伯牙每次想到钟子期,钟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 D . 不管伯牙念什么,钟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四、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乐曲,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就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千古流传的关于他俩友情的故事,题目叫——(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题) 2、板书课题,读题。 3、释题。(“绝”是什么意思?“绝弦”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想知道吗?请打开书本把课文读一遍。(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受。 3、指名读。(师评价:很好,第一次读文言文就读得如此的流利,不简单了。但是,文言文可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我们要读出它的韵味。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后评价,总结读文言文的方法。 5、学生按照方法再读。 6、指名读。 7、教师指导读“哉”“兮”两个语气词。(师: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 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8、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出示句子:“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理解“谓”“世”分别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知道这是两个词,应该要稍停顿一下。 9、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品味知音之情。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课文的意思。 2、汇报学习情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刚才的这首曲子叫《高山流水》,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了,在他背后,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故事,体会它的荡气回肠。谁来读课题。 “伯牙绝弦“什么意思。绝?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题目与内容连接起来了。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 字里。 二、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都能够读正确了。谁来试试?谁想试试?--纠正字音 生:读 解决难点一: 师:“谓”的意思是? 生:认为,以为。 那这句话的意思是--- 再读-- 解决难点二: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应该在哪里停顿? 生:在“兮、哉”字后边做停顿 出示--去掉“兮、哉”,比较读什么感觉? 生:借助注释知道,这个“兮”“哉”是什么词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 (生齐读这一句话) 师:真好,师:古文有属于它自己的美丽,也就是它的独特韵味,让我们放慢节奏再读一遍。越来越有滋味了,

三、高山流水明知音 师: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 的善听呢?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说说你的理解?(提醒可借助注释) 师:他在理解这两句话的时候,有注释的就借助注释,没注释的就联系着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补充,这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师: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当中“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善长 师:你会联系上下文学,真好。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这里的“善哉”是子期听了伯牙琴声后一种由衷的称赞。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生:好啊,真美妙啊! 师:在古代就说成—— 生:(齐答)善哉! 1、峨峨兮若泰山 师:读着这个“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 师:巍峨高耸的泰山,请你再读,读出这种画面来。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耸入云的、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 师:体会得真好,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同步练习1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善哉.(zhāi zāi)峨峨兮.(xī kuī) 绝弦.(xuán xián)破.琴(pè pò)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伯牙善鼓.琴 鼓: 2.洋洋 ..兮若.江河 洋洋:若: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 谓:知音: 4.乃.破琴绝弦 乃: 三、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伯牙绝弦: 2.知音: 四、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志:A.志向。 B.记。 C.记号。 (1)志.在高山 ( ) (2)永志.不忘 ( ) 2.复:A.重复。B.转过去或转回来。C.再、重新。 (1)终身不复.鼓 ( )

(2)翻来复.去 ( ) 3.绝:A.断绝。B.完了,穷尽。 C.极,非常。 (1)伯牙绝.琴 ( ) (2)聪明绝.顶 ( ) 五、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伯牙善,钟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伯牙所念,。子期死,伯牙谓,乃,终身不复鼓。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下列句子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4.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示峨峨高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 什么动人场景呢?仿写句子。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参考答案 一、zāi xī xián pò 二、1.弹 2.广大像 3.认为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4.于是 三、1.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 比喻知已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2.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四、1.A B 2.C B 3.A C 五、1.略。 2.(1)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3.A 4.明月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绝弦》同步练习2 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 弦()兮()哉()谓()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培养基础写作能力。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8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认识有关地点的词语。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学会根据句意猜测理解句中词语意思。 5.能够在写话中熟练运用疑问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6.学习古诗《悯农》。 7.学习“我爱阅读”中《最大的“书”》,普及有关地质方面的小知识。 【学习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学会不用词典的情况下理解词语。 2.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3.学习并积累古诗。 4.培养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能正确解读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5.锻炼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能正确无误且恰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思。 6.积累生活常识。 【学前准备】 1.预习字词,搜集描写农民、养蚕人等底层人民生活的古诗句;搜集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师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点的词语?比如教育局、法院、学校、医院等等。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主题(地点名称)扩展词语,比比谁写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字词运用。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观察所列字的偏旁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3)小组比赛认字写字,看谁写的字既准确又美观。 (4)引导学生观察易错字,再举出其它一些易错字。 2.词句运用 (1)试读句子,体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在不借助词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根据句意大胆猜想词语意思。(2)在词典或教师的引导下,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各词语的特征及与句意的关系。 第二课时 (写话展示台) 一、写话 1.情境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月亮为什么有时候是圆的而有时候是船形的呢?为什么动物要冬眠呢?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呢……我想同学们心中也会有很多自己不知道

六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伯牙绝弦1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伯牙绝弦1(人教新课标)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伯牙绝.弦( ) (2)伯牙善.鼓琴( ) (3)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 )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2.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善:①善良;②擅长,善于;③好,表示赞同;④熟悉;⑤容易。 (1)伯牙善.鼓琴。( )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3)我看这位老太太很面善.。( ) (4)李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 3.给下面的字换偏旁,变成新字,并各组一个词语。 江(江水)弦() 红(红色)____() 破()峨() ____() ____() 4.看拼音组词。 ()合情() ()约纯() ()肢总() jié ()净调() ()力豪() ()出敏() ()活欺() ()件风() ()空机() líng()铛年() ()园冰激() ()俐小巧()珑 5.解释加点的词。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 (2)子朝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6.填空。 (1)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______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______》《______》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2)由于《伯牙绝弦》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7.仿写句子。 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1)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 (2)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 (3)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 8.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朋友,这里有两则交友的名言,读后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1)你不要选择与你没有共同之处的人做朋友。 (2)谁要求没有缺点的朋友,谁就没有朋友。 你还能搜集一些这样的名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精彩文段感悟。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志在__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__________。 (1)把文段内容补充完整。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前,肯定会有很多人赞赏他。可是,他为什么偏偏说钟子期是知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摔琴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一些听众简直惊呆了。为了看看这价格昂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他们在演出那一天蜂拥而至。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音乐,使听众如醉如痴……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5伯牙绝弦

25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篇文言文,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钟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个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勃勃。 教学文本,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感受朋友间相互欣赏,理解纯真友情。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重点】 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朋友间相互欣赏,理解纯真友情。 3.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难点】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师准备】 《高山流水》音乐或视频;PPT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伯牙、子期相关资料及伯牙绝弦的故事。搜集写景的ABCC式词语及描写高山、江水的词语或诗歌。 2课时 第课时 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重点】 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意味。 【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伯牙绝弦2-有答案

六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伯牙绝弦2(人教新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gǔqínzhīyīn juéxián 2.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画“√”。 伯.牙(bó bái) 钟.子期(hōng ōng) 善哉.(āi ǎi) 峨峨兮.(fēn ī) 3.辨字组词。 峨( ) 弦( ) 谓( ) 娥( ) 眩( ) 渭( ) 蛾( ) 舷( ) 猬( ) 泰( ) 秦( ) 奏( )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善:①擅长,长于;②善良,慈善;③容易,易于;④办好,弄好;⑤熟悉。 (1)伯牙善鼓琴。( ) (2)这个叔叔很面善。( ) (3)心怀不善。( ) (4)他这个人狡猾善变。( ) (5)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 ) 5.将字或词语与其正确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绝弹峨峨认为 鼓擅长洋洋好像 日断绝若高

善说谓广大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很会______,钟子期能______他的琴意。钟子期死后,伯牙非常______,所以______。 (2)伯牙终身不复鼓表明他与钟子期之间______。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_____,用______比喻______难觅或乐曲高妙。 7.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伯牙善鼓琴 __________ ②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 ③洋洋兮若江河 __________ ④乃破琴绝弦 __________ (2)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对于钟子期的死,伯牙__________。 (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歌女韩娥 春秋时期,韩国有一个民间女歌手,人们都称她韩娥。韩娥不但人长得漂亮、嗓音优美,而且她在歌声中倾注着全部感情,因此她的歌声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她唱起欢快的歌,人们跟她一起高兴;她唱起悲伤的歌,人们跟她一起落泪。

[荐]2021人教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1课《伯牙鼓琴》同步练习 基础百花园 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 弦( ) 兮( ) 哉( ) 巍(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弦()巍() 娥()眩()魏() 蛾()舷()愧() 三、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A.打击乐器 B.膨胀 C.发动 D.弹 1.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2.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3.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4.老师鼓.励我们坚持练字。() 提升训练营 四、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巍巍乎若太山。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俞伯牙把锺子期看作知音,仅仅是因为锺子期能听出他弹奏高山和流水的曲子吗? 2.锺子期死后,俞伯牙为什么把琴摔坏,终身不想再弹琴呢? 思维大练兵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友谊 泥泞中 一只扶持的手

岔道口 一个引导的箭头 挫折时 一句温暖的话 迷惑时 一个肯定的回答 干渴时 一杯清凉的水 倦怠时 一声惊蛰的春雷 纯洁的友谊 高山上的白雪 生命的蜜和盐 森林中的松柏 1.这首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友谊。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 ______、 _____ ,这是写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______ 、______。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 、 ______ ,这是写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友谊能______。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 ______ 这是写当我们处于烦躁消沉时,友谊能______。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______ ,“生命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______ ,“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____。 2.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仿照第一节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