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编制说明

一、《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的深化、细化和系统化,是一项专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筑城市发展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区域,明确城市生态安全隔离空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纲要》是在原建设部2002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家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及我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对1998年颁布的《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和规范,更加突出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与统一,如指标体系、规划范围、层次等,增加了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绿地系统特色景观规划、绿道绿廊规划、植物多样

-1-

性规划、绿线规划、节约型园林绿化实施措施等章节,强化了规划基础材料汇编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要求。

四、绿地分类以《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为依据。

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分期规划一般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层次一般为市(县)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现状指标体系宜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指标相衔接,与城市建设统计年报的规定和口径相协调。

六、针对我省城市自然资源丰富的地貌特征及历史悠久人文丰厚的特点,增加了特色景观规划的专项章节;根据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状况,将公园绿地规划、道路附属绿地规划、城市水系景观规划、防灾避险绿地规划等内容进行加强。

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基础资料汇编等四部分。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规划文本

-2-

第一章总则

包括规划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与规模等。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第三章市(县)域绿地系统规划

包括市(县)域绿地系统规划的结构、布局及规划要求;生态绿地规划、城镇绿地控制规划、绿道绿廊规划等。

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规划

阐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结构、布局及规划要求。

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阐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

第六章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

阐述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体系的规划布局及重要防灾避险点的规划。包括规划原则、布局、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等规划要点及规划指标。

第七章城市绿地系统特色景观规划

阐述绿地系统中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地景观规划结构、布局及规划要点,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范围的特色景观、生态控制区保护利用。

第八章城市绿道绿廊规划

阐述城市绿道绿廊的原则、布局、分类分级、线路及控制宽度、组成内容等。

-3-

第九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阐述生物(重点是植物)多样性的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对策与措施;城市绿化植物规划与技术指标等。

第十章植物风景与树种规划

植物风景规划、树种规划与技术经济指标。

第十一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古树名木数量、品种、生长状况和保护措施等。

第十二章绿线规划

包括绿线规划原则、控制内容、控制层次,划定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和古树名木保护绿线等控制线,划定城市永久性绿地保护控制线,制定保护措施,未划定绿线的街旁绿地、附属绿地制定技术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十三章分期建设规划

阐述分期规划的实施目标、要点及措施,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

从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方面阐述实施措施,重点对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提出实施目标及措施。

第十五章附则

规划说明书

-4-

第一章城市及绿地现状

第一节城市概况

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应有当地易发生的灾害类型、城市地震烈度等级、防洪设防等级。

第二节城市绿地现状

一、城市自然风景资源、文物古迹、地域风貌、文化艺术、社会经济等城市特色景观资源及可利用程度;

二、城市各类绿地现状和系统布局特点。包括各类绿地现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城市永久性绿地面积、比例、分布及控制措施,能够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的绿地实际面积、容量、分布以及防灾避险设施的配套建设状况等。

第三节城市各类绿地和系统布局综合分析

一、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主要污染源分析;

二、城市绿地布局、绿地数量、景观质量、生态效应、系统性等方面分析;

三、城市绿地系统综合分析评价。

第二章相关规划有关内容及分析

一、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内容;

二、上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重点及要求;

三、上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价;

四、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第三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与意义;

-5-

二、规划依据;

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四、规划期限、范围与规模。

第四章规划目标

一、规划目标;

二、规划指标;

3.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一览表

项目现状近期中期远期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km2)

城市人口(万人)

绿地总面积(hm2)

绿化覆盖率(%)

绿地率(%)

人均绿地面积(m2/人)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

中心区公园绿地面积(m2)

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

人均防灾避险绿地面积(m2/人)

注:现状指标的用地统计范围为城市建设用地,与建设统计年报可作对照说明。

3.2城市各类绿地规划一览表

名称绿地面积(hm2)在绿地总量中比例(%)

-6-

现状近期中期远期现状近期中期远期

公园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

其他绿地

总计

三、与城市总体规划中相关指标的衔接和说明。

第五章市(县)域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规划布局与结构

第二节分类发展规划

第三节生态绿地控制区保护利用规划

第六章城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规划范围

第二节规划结构

第三节规划布局

第七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第一节城市绿地分类说明

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对各类绿地进行分类。分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要点)和规划指标并确定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

第二节公园绿地规划

-7-

包括规划原则、规划指标、公园绿地结构、布局、服务范围分析、各类公园绿地规划、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指引及对城市绿地系统特色景观形成有重要作用的公园绿地建设要求等。

第三节生产绿地规划

包括规划原则、规划指标,重点对城市绿化乡土、适生植物及其繁育、科研的苗木基地进行规划指引。

第四节防护绿地规划

包括规划原则、规划指标、类型、规模、分布及种植结构等。

第五节附属绿地规划

一、单位附属绿地

1、单位附属绿地规划指标

2、单位附属绿地分类控制指标(按照地段、单位性质确定控制指标)

二、居住绿地

1、居住绿地规划指标

2、居住区绿地控制指标(按地段、规模、小区类型等确定控制指标)

三、道路附属绿地

1、规划指标

2、建设发展的控制要求

3、行道树规划

4、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指引

第六节其他绿地规划

-8-

重点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人居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其他绿地,通过对绿地功能性质及作用的分析,确定发展方向,提出分类指导意见;可按比例计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绿地单独说明。

第八章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

第一节绿地防灾避险现状及能力分析

第二节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目标

第三节防灾避险绿地布局规划

一、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二、防灾避险区、隔离缓冲绿带规划

三、防灾避险通道规划

第四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要求

第五节避险公园绿地设计导则

第六节防灾避险绿地管理措施

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特色景观规划

第一节规划目标

第二节规划结构及布局

第三节城市特色景观规划

根据城市空间景观及生态功能的要求,结合道路、水系的功能性质,确定绿化指标及绿地功能,形成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及绿地系统的绿色骨架。

第十章城市绿道绿廊规划

阐述城市绿道绿廊的原则、布局、分类分级、组成内容、节

-9-

点系统、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基础设施等。

第十一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第一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城市植物多样性规划,包括城市所处的气候带与植被类型、城市绿化植物现状的优缺点分析、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含物种、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规划)、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城市绿化应用植物的多样性规划、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及古树名木、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等内容。

第二节动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对现状、保护措施及发展目标进行简述,对城市的生物的栖息地及迁徙通道进行分析。

第十二章植物风景与树种规划

包括植物风景规划、规划绿化骨干基调树种及特色景观植物的选定、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市树市花的选择及建议等。

第十三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古树名木数量、树种、生长状况和保护措施。

第十四章绿线规划

包括绿线规划原则、控制内容、控制层次,划定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和古树名木保护绿线等控制线,对未划定绿线的街旁绿地、附属绿地确定控制指标。

对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居民生活等有重要意义的大型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划定永久绿线,制定保护措施。

-10-

第十五章分期建设规划

第一节分期建设规划

规划目标、规划重点,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估算,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实现的生态、环境、景观、社会服务等综合效益分析。

第二节近期建设规划

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概算等,并简要阐述其综合效益。

第十六章规划保障措施

第一节实施措施

按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进行论述。如依法管理、落实资金、加强宣传、培养人才、活化机制等。

第二节节约型园林绿化实施措施

重点从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结构、规模、类型及综合服务功能等方面阐述实施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思路及方法,并对建设及管理提出指导性建议。

第十七章附录、附件

规划图则

一、城市区位关系图

二、《城市总体规划》的现状图、远期土地利用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文物古迹分布图、空间景观规划图、近期建设规

-11-

划图。

三、城市主要污染源分布图

四、城市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分布图

五、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

六、公园绿地现状分析图

七、生产、防护绿地现状分析图

八、水系及其他绿地现状分析图

九、道路、对外交通绿地现状分析图

十、居住绿地现状分析图

十一、防灾避险绿地现状图

十二、市域绿地规划图

十三、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图

十四、城市绿地规划结构图

十五、城市绿地总体规划图

十六、公园绿地规划图

十七、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分析图

十八、生产、防护、其他绿地规划图

十九、道路附属绿地规划图

二十、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图

二十一、绿地景观规划图

二十二、绿线规划图

二十三、绿地近期建设规划图

二十四、公园绿地建设指引图

-12-

注:图件比例尺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对应;四至十项可视情况合并绘制。

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节自然状况

一、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13-

二、气候条件

三、自然灾害情况

四、土壤与水文

五、自然植被与主要动、植物概况

第二节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

一、城市性质

二、城市规模

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及城市各类用地状况

四、城市发展前景

第三节环境保护

一、城市环境状况

二、城市主要污染源及重污染分布区

三、对生物、水体、土壤、大气污染程度

四、污染治理情况

第二章城市绿化现状

第一节城市各类绿地现状

一、城市绿化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城市绿地总面积、各类绿地面积、各类绿地在绿地总面积中的比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中心区(老城区)公园绿地面积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现状年的绿化三项指标如与建设统计年报不符,应做出说明)

二、公园绿地现状:包括总面积、各区(指省辖市)分布情况、各类公园绿地明细表、服务范围情况及主要公园、街头游园

-14-

绿地日常和节假日的客流量情况;

三、生产绿地现状:包括面积、苗木总量、种类(其中乡土、适生种类情况)、规格,乡土、适生苗木研究繁育情况,引种、选育苗木情况;

四、防护绿地现状:包括总面积、各类型防护绿地分布及明细表;

五、附属绿地现状:包括单位、居住区、道路绿地总面积、各类附属绿地明细表、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情况;

六、其它绿地现状: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林地等情况;

七、古树名木数量、位置、名称、树龄、生长状况、养护责任人等情况一览表,近五年移植(包括从外地移植)的古树名木情况一览表。

第二节与园林绿化相关的其它资料(本部分资料可附加现状图,比例与总规衔接)

一、名胜古迹、革命旧址、历史名人故址、各种纪念地、文物保护单位的位置、范围、面积、性质及可利用程度;

二、各类水域的位置、流量、流向、宽度、深度、水质及功能性质(包括通航、泄洪、景观等)。作为城市生态或景观用地的可能性、必要性及景观开发利用价值;

三、山体、林地、园地及城市弃置地的现状及功能性质,作为城市生态或景观用地的可能性、必要性及景观开发利用价值;

四、城市地形地貌及历史文化特征、特色概述。

-15-

第三节城市绿化植物资料

一、城市绿化植物应用状况,包括常绿与落叶的比例(种类及数量)、乔灌草比例(面积)、主要乔灌草植物名录。

二、城市绿地系统中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道路绿化主要植物现状;

三、乡土植物资源应用现状及发展潜力;

四、近五年引进的园林植物应用及生长状况;

五、主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情况。

第三章管理资料

第一节管理机构

机构设置、编制人员、行业职能(包括建设、管理模式,行业管理情况等)。

第二节管理制度

法制建设和执法管理情况。

第三节资金投入

规划建设管理资金来源,近三年全社会和政府财政对建设、管养的资金投入情况。

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

一、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包括现状、近期及远期);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三、与城市绿地系统有关联的相关规划文本,如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市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城市空间景观规划、城

-16-

市抗震减灾等公共安全规划等。

-17-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页面功能[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推荐] [投稿]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编辑: cbsky ] 浏览3565 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投”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划文本

一、总则 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 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五、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 六、树种规划 规划绿化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 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与对策 八、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 九、分期建设规划 分近、中、远三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 十、规划买施措施 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 十一、附录 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 一、概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 二、绿地现状与分析。包括各类绿地现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 ·古代城市绿地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Part1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规划层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 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

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 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 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1:5000~1:25000 3.分区规划——定量1:5000 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1:1000~1:2000 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1:500~1:2000 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分区(期)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 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 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 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 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 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要求(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技术规定以《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法规和国家标准作指导,旨在加强和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水平,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第二条本技术规定适用于XX各城市(镇)园林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两个层次。分区规划适用于主城各区。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分区规划是在XX主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主城各区结合本区实际编制的较为深入的对绿地详细规划有指导作用的绿地系统规划。分区规划属于总体规划X畴。 第四条规划原则: (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并结合其它专业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的原则; (二)形成城市及园林绿化风格,突出特色,体现地方文化,注重区域特色性的原则; (三)既要有远景目标,又要有近期安排,做到远近结合的原则; (四)绿地分布合理,结构科学,要形成完整、统一、有机的绿地系统,坚持科学合理性的原则; (五)规划要突出时代性的原则; (六)规划要坚持生态优先性的原则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五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任务: (一)切实保证纳入城市用地平衡的四类绿地(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总面积要达到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15%;风景游览城市和绿化条件较好的城市,其比例应予提高; (二)提出城市园林绿化分期实施方案和分项目标; (三)规划若干环状、带状、楔状绿地穿插市区内外,使绿地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包围和镶嵌城市。在城市外围规划宽阔的绿化带,形成良好的大环境绿化圈。按城市规划要求协调好城市近郊的风景区、森林公园、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旅游、休疗养等部门用地; (四)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充实、提高意见,必要时对重点公共绿地提出规划方案或实施计划,作为该项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五)总结分析并规划好主要的绿化树种,特别是行道树种、基调树种、骨干树种; (六)提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规划。 第六条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其它有关标准、规X的规定。 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一)自然资料 1.城市概况: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其对外交通情况; 2.气象资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风力、霜冻期等; 3.土壤资料。包括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同土壤分布情况、地下水位情况等; 4.历年自然灾害资料。包括地震、暴雨、冰雹、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寒潮等; 5.自然植被与其他主要植物、动物情况。 (二)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资料 1.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城市发展前景; 3.人口资料; 4.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文件、图纸及上级有关文件。 (三)环境保护资料 主要的污染源位置、影响X围、污染成分、污染程度,各种污染分布区、现有防护和治理措施、生态功能分区与其他环保材料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问题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a6029227.html,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问题的思考 作者:杨丽君 来源:《硅谷》2009年第04期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并将会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结合自己工作,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规划需要研究的重点以及检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效果等问题进行探讨,不断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范围指标绿线管制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092-01 一、确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法规依据。这项工作体现民心,顺应民意,对城市园林绿化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建设都具有牵引和拉动作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联系点和结合部,对提高城市品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现阶段,根据学习和落实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制定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尤其重要。 (一)法规层面 如果把城市总体规划看成是“依法用地”的过程,那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是一种“合法用地”的行为。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安徽省人大常委颁布的《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中,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各项专业规划的合法地位。因此,编制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贯彻法规的要求。 (二)政策层面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城市绿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绿化政策,对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明确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而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则完全是城市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其次,对城市绿化的载体(主要是指城市绿化用地)作出了明确规定,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给城市绿

(完整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 1、开放空间(open space) 指“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庭园或者休憩活动场所、建筑物覆盖率不超过1/20的土地,和没有建筑物的未利用土地”。(1906《开放空间法》) 开放空间的特性: ?使用目的为娱乐休息的空地 ?使用者为公众,即具有公众性 ?由自治体或国家进行管理,对开放空间的设施维护也由自治体或者国家保证其财政来源。 2、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作品 背景: ?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 ?知识分子团体宣扬公园对于城市的意义 ?公园墓地运动提升了人们对公园的兴趣; ?政府领导人认识到必须通过城市公园的建设来推动纽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美国历史上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851第一部《公园法》通过(美国) 代表作品: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in New York ) ?弗雷德里奇﹒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与沃克斯(Vaux) ?第33号方案——“绿色草原(Greensward Plan)” ?特点: 1、公园绿地的建设走上了法律的轨道。 2、通过政府发行“公园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3、公园建设与城市化同步进行。 布鲁克林市的希望公园(1876) 波士顿富兰克林公园(1886) 3、公园系统及代表作品 美国的公园系统(Park System)指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Parkway)所组成的系统。 公园路的思想源于奥姆斯特德等先驱设计的林荫道或有公园状人行道的车道,作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公园路(Parkway)的特征: ?有两个地方车道绕山分成了不同的高度,这一做法后来成了技术标准。 ?尽量加大公园路的宽度,以防止两侧出现广告牌。 ?公园路延伸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在道路两侧采用大量乡土植物材料间或夹杂着成片的野生花卉,整体效 果就是要尽量减少任何公园路与周围地形的可见边界,从视觉上让人感到公园路就是乡村景观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点。 ?拥有不同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采用纵向上的视觉阻挡来有效地防眩。 ?由多家工程公司通力合作。 代表作品: 芝加哥公园系统 意义: ?芝加哥公园系统由于被分割成三个独立的公园区分别进行建设,管理主体分散而且协调不够,没有能够建

建设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200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字体:【大】【中】【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 建城[2002]240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规划委(局)、园林局,深圳市城管办,新疆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 为更好地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我部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 请在今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按照执行。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告我部城建司。 附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二年十月十六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试行)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 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 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兽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 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 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划文本 一、总则 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 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生态建设 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生态网络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 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 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 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6、生态农业区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 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报批稿)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

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3、规划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7)《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02年) (8)《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9)《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0)《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综合规划(1998-2002年)》 (11)《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2010年)》 (12)武汉市相关专业部门(园林、林业、水务等)规划或计划 4、规划范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主城区功能布局,按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主城区三个层次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安排。 市域即武汉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主城区和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六个远城区。在市域范围内结合市郊风景区、森林公园、林业用地、农田林网以及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大环境绿化。市域总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主城区、外围城关镇、重点镇(新城)、风景区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主要规划范围是城镇地区,即在主城区外围、主城区和重点镇(新城)之间,控制绿化和生态空间,以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生态系统框架和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加粗的是老师划的重点)

“绿地”包括三层含义:①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②人工栽植或自然植被条件优越的地段,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③农业、林业生产用地。 城市绿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两部分:(1)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的土地,如公园绿地绿化(2)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如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 城市绿地系统: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是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组成的绿色有机整体。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1)在充分认识城市自然条件、地貌特点、自然植被及地方性园林植物特点等的基础上2)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情况确定的标准3)将各级各类绿地按合理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结构形式进行布置,形成完整的系统4)以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以生态学的观念,从城市整体空间体系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功能。(2)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3)结合当地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进行。(4)城市绿地均衡分布,有合理的服务半径,满足全体市民的休闲需要。(5)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期实施,保证各阶段绿化的效果和质量。(6)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经营管理中,除要充分发挥其环境、社会效益外,还可结合生产、创造经济价值。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1)确定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及原则2)研究城市绿地地建设的发展速度及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3)合理布局各类绿地,确定其性质、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形成合理系统。4)提吃各类绿地调整改造意见,进行树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分期建设及实施措施及计划5)编制城市绿地系统的图纸及文件6)对重点公园绿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提出重点地段绿地设计任务书以备详细规划使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1)广度上的拓展,从城市规拓展到区域规划的范畴。2)研究深度上的拓展,从土地和植物拓展到水文、大气、微生物、能源和城市废弃物处理等。3)新技术的运用,红外遥感,GIS。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地形地貌、城市水体、气候条件、地质灾害;社会因素:城市性质、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条件、城市文化。 1903年,世界上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 三大绿地指标: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 城市绿的的三大功能: 生态功能:1)保护城市环境(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改善城市气候;降低城市噪声)2)减灾防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御放射性污染,有利备战放空) 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 使用功能:1)日常休息娱乐活动2)观光及旅游3)修养基地4)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 美化功能:1)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2)美化城市3)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4)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 城市用地:1)城乡用地2)城市建设用地3)人均绿地4)人均公园绿地5)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doc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 一、基本概念 1、城市绿地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市民生活的环境载体。绿地一词的定义和范围,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称为开敞空间。城市中的绿地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城市的有几座城部分。 我国现行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2、绿地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整体性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同的绿地类型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绿地类型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绿地系统发挥更多的综合功效。 (2)层次性特征现代城市绿地系统都具有一定完的内部也随着时间、季节的更替转换,发生着变化,导致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整的层次结构体系,按照规模及精细程度可以从大到小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3)互动性特征包括绿地系统各层次、要素内部的互动和绿地系统与城市其他系统间的互动。 (4)时间性特征绿地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系统。根据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植物景观会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绿地系统的时间性演变特征。 (5)开放性特征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中唯一有生命的面向每一个居民的市政基础服务设施,是向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 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提供生态产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重要的 生态产品生产者。 (1)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城市低空范围内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缓解和消除局部缺氧,以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 质量。 (2)长沙市绿地具有提供清洁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3)城市绿地具有明显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作用。 (4)城市绿地可以结合观赏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既可以售出又可以丰富人们生活。 2、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 生活空间,另外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3、防灾减灾合理布置尘世绿地可以增强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 衡。 (1)植物群落通过降低风速二起到减尘作用,并可有效地减少地面尘土进入空气。(2)植物可以降低沙尘暴对城市的影响。

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编制说明 一、《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的深化、细化和系统化,是一项专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筑城市发展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区域,明确城市生态安全隔离空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纲要》是在原建设部2002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家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及我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对1998年颁布的《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和规范,更加突出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与统一,如指标体系、规划范围、层次等,增加了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绿地系统特色景观规划、绿道绿廊规划、植物多样 -1-

性规划、绿线规划、节约型园林绿化实施措施等章节,强化了规划基础材料汇编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要求。 四、绿地分类以《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为依据。 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分期规划一般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层次一般为市(县)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现状指标体系宜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指标相衔接,与城市建设统计年报的规定和口径相协调。 六、针对我省城市自然资源丰富的地貌特征及历史悠久人文丰厚的特点,增加了特色景观规划的专项章节;根据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状况,将公园绿地规划、道路附属绿地规划、城市水系景观规划、防灾避险绿地规划等内容进行加强。 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基础资料汇编等四部分。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规划文本 -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A卷答案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开卷考试(A)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为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理论上每人所需要面积为 平方米的树林或面积为平方米的草坪绿地。(10/25) 2.研究证实乔、灌、草结构的绿地空气湿度可以增加,一般森林的湿度比城市高,公园的湿度比城市其他地区 高。(10-20%/36%/27%) 3.武昌江滩公园属于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的类绿地,代码是;黄鹤楼公园属于类绿地,代码是;东湖风景名胜区属于类绿地,代码是。 (带状公园、G14;历史名园,G134;其他绿地,G5) 4.一般而言,城市的园林绿地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及相关规划资料向政府的获取;林业普查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园林局/国土局/林业局) 5.依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年版)》,在人均建设用地小于80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要达到以上,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为以上。 (7.5/5平方米) 6.某市级综合性公园的面积为24公顷,其合理的游人容量为人。(4000) 7.110KV高压线走廊的绿带宽度为米;防风林每条林带宽度不应小于米,林带与林带间距离为米。 (15-25/10/300-600) 8.国家二级古树指树龄年的树木。 (300-499) 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方式有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请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四种主要模式的优缺点。 答:以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带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楔形绿地为主的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 答全以上4种绿地的优点给1分,缺点给1分,答对一部分则给0.5分。 2.请对比分析新、旧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在城市绿地方面的差异,并阐述 其改进理由。 答:生产绿地G2在新版中没有了(2分);增加广场绿地G3(2分) 以上2点分别阐述理由较好2分,一般1分,无理由0分。 3.道路绿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2分)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其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比较经济,管理方便。但在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板三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1条绿带分隔开。(2分) 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但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2分) 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2分) 这种道路分割可以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分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但用地面积较大,其中绿带可考虑用栏杆代替,以节约城市用地,此种还是可行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汇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 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 A绿地 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 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 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 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 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 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 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 公园绿地 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 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 防护用地 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 某些夏季炎热的城市,应考虑设置通风绿带,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可结合水系),形成透风走廊,使季风吹到建成区内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

随着工业时代的过去,在工业时代的城市建设、环境改造中,人们所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当时,社会环境状况极差,大量人口死于瘟疫、居住环境恶劣、自然灾害日益频繁。人们渐渐开始觉醒,开始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不能只是一味的肆意改造环境。 人们渐渐意识到,自从人类远古时期开始为自己建造栖息地、建造生活的洞穴开始,到现在摩天楼林立、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甚至是到了社会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的发展、建筑的发展始终是和人类所处的整个自然环境紧密的关联在一起的。 在自学完教材第五章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之后,我对于园林绿地的规划、环境与建筑关系的设计、创作手法等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同时,还对于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的一些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也知道了一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大概的历史过程。而这也是我在整个章节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不思考清楚历史,就没法更好的生活于当下,也就不能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建设,正如李世民所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教材上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人类依附自然;人类脱离自然;人类破坏自然;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城市建设、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的话,我觉得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人类依附于自然。在这个阶段,人们生活在山洞等自然营造的场所中,每天靠打猎为生,几乎完全被自然所控制着。人们的力量太过渺小,对于周围的环境基本没有什么改造能力,也没脱离开自然的食物链。(附图1) 在这个时期,人类智力水平还比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继续,人类也在慢慢进步。 2,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个时期很长,从一开始聚落的出现,到后来工业革命之前,都大致可以归为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在为生存奋斗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如何改善自我的生存环境,使之满足生存安全等需要。但是,由于人们的力量还是有限,能改造自然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人们会尽量去思考如何和自然更好的共存,如当时世界各地原始群居地点的选择和居民点的选址,都会尽量利用有利地形,建在近水、向阳、避风的地段。(附图2) 当时中国还发展出了很多经典的理论著作,如伍子胥提出了“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管子》中记载的:“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古典园林的规划模式,江南园林的兴起;甚至包括法国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改造自然似的建设。都可以从中看出,人们在这个阶段,都在努力的和自然和谐共存,选择更好的选址、更自然的规划模式,更加的喜爱自然之美。(附图3)不过,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摘要:本文是在对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绿地系统在承担游憩功能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将游憩功能概念引入绿地系统规划,补充以功能为导向的子系统规划,拓展了规划层次。 关键词:绿地系统,游憩,功能导向,子系统,规划层次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in the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in bear recreation faced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recreation ideas into the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dded to function as the direction the subsystem of the planning and expand the planning level. Keywords: green space system, recreation, function orientation, subsystem, the planning level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简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防护、景观和游憩等功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下的专项规划,其地位和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重视。 1.1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功能 作为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绿地系统承载着许多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作用: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使人们意识到绿地系统生态格局稳定性的重要;90年代城市改造大潮造成“千城一面”的局面,引发了人们对塑造特色城市形象的思考,对打造标志性景观的重视;汶川地震后,人们对防灾避难绿地有了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目前,中国已进跨入休闲经济时代,城市居民对于日常休闲娱乐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体闲游憩已成为普遍的大众需求。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室外休闲活动的载体,其发挥游憩功能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1.2城市绿地系统的游憩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城市居民对于日常休闲娱乐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体闲游憩已成为普遍的大众需求。城市体闲游憩的发展已进入了空前活跃的阶段,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