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一名基层干部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建言

湖北省兴山县立足山区县情分片连户自治,创新建立“两会两评”模式,好事联办、困难联帮、治安联防、文化连学

过去,社会管理的中心在城市,而当前,社会矛盾较多地集中在农村。农民增收难、农民土地权益被侵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突出、农村社会治安日益复杂等问题,给农村社会管理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由此显得异常迫切与重要。农村社会管理的状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需要怎样改进,如何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圆满完成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年多来,我立足本镇实际工作,全面了解全镇10村情况,并挂驻一个高山烟叶村-龙门河村。此外,利用党校学习、乡镇交流等机会深入我县多个乡镇和行政村实地考察,现就调研所获略谈山区县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问题及思考。

兴山县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现状

(一)创新“两会两评”模式

我县现有96个村(社区、居委会),每个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般为4至5人,需要面对600至2000余名群众,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但部分村存在挑“双岗”未履“双责”的现象,加上党员干部老化,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组织无财力,难于服务群众。面临这种窟境,我县立足山区县情分片连户自治,创新建立“两会两评”模式,好事联办、困难联帮、治安联防、文化连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一方平安。“党支部+关怀理事会”和“村委会+户联理事会”的成立,整合了留守人力资源,健全了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和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加快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南对河村的快速发展中,我们深深的认识到:“两会两评”机制,是教育党员、干部、理事的好手段,是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理事的好手段,更是增强党员、干部、理事履行职责动力、持续力、活力的好手段。

(二)以“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农业人口13.6万人,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如南阳镇两河村,古夫咸水村,水月寺镇梅坪村,榛子乡育林村,高桥乡双堰村等,他们自我发展能力差,且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生产生活条件急需改善。面对建设资金不足、发展相对滞后,而待建地区多的困境,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榛子乡共种植烤烟16000余亩、南阳镇共种植烤烟4000余亩,多年来和平村、龙门河村坚持将烟叶、蔬菜作为支柱产业发展,被确定为“全省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当地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基本实现了水、路、渠、电、网的“组组通”,成了改善农村环境的“金钥匙”,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10年全县已投资2860万元,完成全县8个乡镇130.1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投资2270万元,解决了8个乡镇85

个村5.86万人的饮水安全;新增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1.5万亩,使全县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44万亩,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三)推进“民生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经费“三个增长”逐年提高。2010年落实义务教育新机制保障资金1014万元(中央637万元,省级315万元、县172万元),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5%。卫生工作进一步提高,新建扩建乡镇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100所,全县农村参合人数131760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61%,基本建成农村卫生医疗体系。社会保障体系逐年完善,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600余个,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万人,

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数达5.9万人次。

(四)拓宽村民自治渠道

近年来,我县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完善县行政服务中心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各乡镇实际,分类稳步推进,合理设置服务机构,于去年底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全部建成运行。在村便民服务室的运行机制上,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将服务向群众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延伸,组建生产发展服务组、证照代办服务组、生活帮扶服务组、民事调解服务组等4个服务组。在村便民服务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整合关怀理事会和互联责任区的力量,由4个服务组及时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服务,做到“只要群众有需求,服务室就能提供服务”。到目前,全县乡村便民服务机构为群众办理各类审批事项、代办各类证照和提供各类服务共16500多项,便民服务平台的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山区县农村社会管理中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培育力度不够

调研发现,我县很多地方的建设陷入依靠资金推动发展的“路径依赖”:重物质资本投入,轻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建设的力气花的大,对文化生活的力气花的小。忽略了农村社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因素——人。一是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技能人才匮乏。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壳化现象严重,农村成为老人、妇女与儿童的留守地,大龄男光棍现象普遍,导致农村社会问题更加复杂,这些新问题也已成为引起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二是农村地区的社会组织程度越来越低,作为生活地点的吸引力越来越差,与城市相比发展速度不言而喻;三是农村文化生活“贫瘠”。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惠及面低,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多内容少,农家书屋建得多看得少,农民培训多实用少,民间协会多作用小。

(二)农村社会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

一是传统管理方式难以适应转型时期农村社会关系的发展需求;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带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力量强弱不均;三是农村社会管理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部分地区的村委会60%以上的日常工作是为境内的建设项目和工矿企业服务。

(三)农村社会综治联动不力,防范措施不完善

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社会综治工作总体上落实较好,但是一些工作制度坚持不够,突出表现在农村普法教育宣传不够,村级综治维稳服务室作用发挥不好,由于部分村缺乏法律明白人,多数矛盾要靠司法所和乡镇综治部门调解,台帐登记和跟踪回访制度落实不够,导致部分矛盾容易复发,农民法制意识不强,不能正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由于乡镇派出所警力有限,加上农村外出务工青年人员增多,大龄男女比例失调,导致治安联防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短板”问题突出

目前我县城乡二元分割分治局面尚未完全打破,各地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难平衡、难协调,农村与城镇之间差距依然存在、各镇村之间差距亦不可避免。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有所进展,但与其他县市的快速发展相比、与城市的社会建设相比、与农民的意愿和农村的需要相比,公共服务不足的“短板”问题更加突出。少数村卫生室“门庭若市”,多数却“门可罗雀”;部分农村土地征用领域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导致涉及农村土地问题的上访有明显上升趋势;部分农村便民利民的服务窗口、渠道不拓宽,村民反映“村里办不了,要到乡镇或者县里办事不方便,来回要折腾一两天”。

山区县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对策

从“如何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怎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怎么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三个关注点着手:

(一)全面落实社会责任,强化公众参与意识

一是村级党的组织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领导社会管理工作,提高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能力。切实落实责任制、严格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二是要以转变干部作风为契机,树立“服务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减少对下的各种创建达标、评比考核的任务部署,有效改善农村社会管理。三是要依靠公众参与,提高村民自治的能力,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以“新型农民”培育为重点,提高群众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对村民思想道德、法制意识、农业技术、职业教育等培训,合理界定村民自治与政府行政工作的范围、职责,让村民自治组织从“准行政组织”中脱离开来,赋予村民自治组织更多的自治与动力。

(二)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农村社会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以“七个体系”建设为依托,大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一是强化农村社会矛盾的调处,全力维护农村社会治安。通过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三是建立或明确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坚持统分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整合新农保、新农合、农村社会低保等机构职能,建立相对统一的管理机构,完善相关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四是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生产安全感和生活安全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三)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护航”农村社会管理

经济发展,尤其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可以为农村社会管理提供重要支撑。为“护航”农村社会管理,一是要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兴办公益事业的渠道,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二是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鼓励工业发展。走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新路。三是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在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县已经建立了一大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但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体系,作用发挥不充分,应在此基础上成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协会,建立同政府沟通的渠道以及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等。除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功能外,要充分发挥新经济组织的社会组织与管理等社会功能;要积极发展像红白事理事会、文化协会、村治调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等新社会性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四)大力发展村级公共事业,营造农村社会和谐氛围

村级公共事业既是村民感受党和政府温暖的体现,也是维护农村安定的基础。各级政府,包括村级组织要想方设法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这也是村民享受社会福利的体现。一是要不断探索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办法新举措,从而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提供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医疗卫生等便民公共服务,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改善农村文化设施;三是要注重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信仰、价值观、是非观、利益观的教育,各级党组织以及村民自治组织要加以引导与教育。

总之,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言:“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形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力。全面推进社会建设,让社会服务更加完善,社会管理更加科学,社会动员更加广

泛,社会环境更加文明,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兴山完全有能力走在全国山区县前列,为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山区特点、兴山特色的社会建设体系而不懈探索。(文:彭筠湖北省兴山县南阳镇)

关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及对策

关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及对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那么,山区农村社会管理的状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需要怎样改进,如何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完成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已经成为民政人必须研究的议题。为此,本人立足县情,略谈山区县域社会管理问题及思考。 农村社会管理,是指管理和规范农村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农村社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的利益关系,回应广大农民群众的诉求,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的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建设经济社会以及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核心指向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关健在于把握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活动轨迹的变化,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能力和科学化水平。所以,我县前些年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探索建立“五事”制度。我县位于鄂西北边远山区,境内有3369座山头,3193条沟壑,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省定国家级贫困县和湖北省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县,版土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61个村, 28.7万人。早在2002年,为改变农村“松散无序”治理状况,我们由加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化解农村“宗旨观念差,干群关系不融洽;法纪观念差,政策水平偏低;干部作风差,群众信任危机;团结协作差,班子力量涣散”等作风问题和困难难说、

事情难办等现实问题入手,探索实践“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的“五事”制度,正确引导基层干部深入农户,与群众面对面的交心谈心;用议事的方法促使干部尊重群众意愿,实事求是的作出决策;用党性的要求促使干部公开管理政务,自觉接受监督;通过“问、说、议、办、评”这种具体而实在的办法,着力疏通农村干部群众联系渠道,营造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的宽松环境,确保在干部问事中体察民情,在群众说事中解决民难,在定期评事中凝聚民心,使群众怨气、怒气有处可诉,急事难事有人解决,形成了干部与群众经常沟通的密切联系机制、群众议政参政的**管理机制、干部修正错误的整改机制、基层组织勤政为民的责任机制,化解了基层矛盾,创新了适合山区农村实际的基层**新路子。其经验在全国交流,项目被欧盟和国家民政部评为优秀奖、湖北省民政厅评为工作创新二等奖。 (二)创新实践“为民服务代理制”。由于山大人稀,山岭连绵,全县农村的5.265万户23.41万人分布在3200多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沟坡河谷之上。2005年,歇马镇长坡村一个特困户为了8株板栗树的所有权问题,到镇里、县里跑了19次,找了11个部门,历时8个多月才得以解决。此事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困难群众办事如此艰难,合法权益如何保障?**权利如何落实?民政部门该如何关爱弱势群体?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社会管理?于是,针对群众到镇上、到县城办事,出来一趟极不容易,有时为办一件事情,得跑好几趟、好几天,而困难问题仍得不到解决的现实问题。该县民政人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方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建设效能、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快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推进城西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根据平发()33号文件《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街道办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旅游名城”这一特色,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理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管理科学、高效,为平遥的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以项目建设为统领,按照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要求,经过网格建设、平台建设、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古城社会管理创新。在现有条件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经过整合资源、协同工作,实现无缝隙、无盲点的政民互动的管理模式,创立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创新举措及职责分工

贯彻中央和省市精神,按照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街办实际,以“三级网格”承载、“五大致系”建设为主要抓手,综合施措,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三级网格”承载。由街办牵头负责,各社区居委会、各有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全面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 1、一级网格。即街办级网格。组建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要对“三级网格”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理,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做好与县级网格的对接工作。 2、二级网格。即社区居委会网格。每个社区居委会为一个网格,共6个网格。各社区居委会主任为该区域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 3、三级网格。即基础网格。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以社区居委会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按照户数300-500户、人口1000-1500人左右设置。基础网格边界必须明确,确保不遗漏、不交叉。 (二)“五大致系”建设。经过五大致系建设,全面推进11项重点工作。 1、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创新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思考与举措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以志愿、自治、公益和非营利为主要特征的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并正以崭新、醒目的形象进入政府和公众的视线,越来越多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而青年作为社会创新的生力军,祖国发展的接棒人,未来希望的承载者,责无旁贷的成为了这支力量中的主力。与此同时,随着西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共青团主要工作对象的西城青年,其“社会人”特性正日益明显,流动性强、构成复杂、需求多样等特征不断凸显。因此,“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共青团引导青年投身区域发展,以及整合力量服务青年成长的必要工作。 20__年,为适应首都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西城团区委专门成立社会工作部,集中力量从零做起,全力打开了以“社区青年汇”建设为核心的社会领域工作新局面。并快速将09年以来,北京市首批公开招考社区专职工作者纳入视野,以他们为样本做了一份“青年社工工作与生活状况”摸底调研,通过对300余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广泛普查,以及30份个案访谈,团区委对社会领域建设工作以及社区工作者这一在社会工作领域中起着骨干作用的青年人群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我们发现,社会领域工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工作,因其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对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在贴近青年现实需求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社区工作者以及由他们衍生出的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这一群体自身,也面临着自我认同感缺失、专业知识储备欠缺等现实问题。 二、针对现实问题开展的具体工作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西城共青团提出了一延、一变、一过渡的工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一名基层干部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建言 湖北省兴山县立足山区县情分片连户自治,创新建立“两会两评”模式,好事联办、困难联帮、治安联防、文化连学 过去,社会管理的中心在城市,而当前,社会矛盾较多地集中在农村。农民增收难、农民土地权益被侵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突出、农村社会治安日益复杂等问题,给农村社会管理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由此显得异常迫切与重要。农村社会管理的状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需要怎样改进,如何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圆满完成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年多来,我立足本镇实际工作,全面了解全镇10村情况,并挂驻一个高山烟叶村-龙门河村。此外,利用党校学习、乡镇交流等机会深入我县多个乡镇和行政村实地考察,现就调研所获略谈山区县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问题及思考。 兴山县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现状 (一)创新“两会两评”模式 我县现有96个村(社区、居委会),每个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般为4至5人,需要面对600至2000余名群众,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但部分村存在挑“双岗”未履“双责”的现象,加上党员干部老化,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组织无财力,难于服务群众。面临这种窟境,我县立足山区县情分片连户自治,创新建立“两会两评”模式,好事联办、困难联帮、治安联防、文化连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一方平安。“党支部+关怀理事会”和“村委会+户联理事会”的成立,整合了留守人力资源,健全了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和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加快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南对河村的快速发展中,我们深深的认识到:“两会两评”机制,是教育党员、干部、理事的好手段,是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理事的好手段,更是增强党员、干部、理事履行职责动力、持续力、活力的好手段。 (二)以“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农业人口13.6万人,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如南阳镇两河村,古夫咸水村,水月寺镇梅坪村,榛子乡育林村,高桥乡双堰村等,他们自我发展能力差,且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生产生活条件急需改善。面对建设资金不足、发展相对滞后,而待建地区多的困境,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榛子乡共种植烤烟16000余亩、南阳镇共种植烤烟4000余亩,多年来和平村、龙门河村坚持将烟叶、蔬菜作为支柱产业发展,被确定为“全省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当地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基本实现了水、路、渠、电、网的“组组通”,成了改善农村环境的“金钥匙”,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10年全县已投资2860万元,完成全县8个乡镇130.1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投资2270万元,解决了8个乡镇85 个村5.86万人的饮水安全;新增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1.5万亩,使全县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44万亩,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三)推进“民生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经费“三个增长”逐年提高。2010年落实义务教育新机制保障资金1014万元(中央637万元,省级315万元、县172万元),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5%。卫生工作进一步提高,新建扩建乡镇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100所,全县农村参合人数131760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61%,基本建成农村卫生医疗体系。社会保障体系逐年完善,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600余个,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万人,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正式版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appeared or can be expected to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the record of the term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 案正式版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方案资料适用于某些已经出现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 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明文或条款的记录,加以有效的监督与执行,确保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定》和《xx 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为切实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灾后重建和重返县域经济“十强”的战略目标,立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机制,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水平,为

促进xx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二、目标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配合各牵头单位和其他部门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为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通过优质的服务,促进社会管理的管理更新、思路创新和体制机制革新。 三、主要措施。 (一)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通过参与市文明办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宣传,以提高职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为区域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区政协城乡建设、社会法制委员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注重和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重要内容写进“十二五”规划建议。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地做好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积极应对转型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为区域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当前我区社会管理的现状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建设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社会总体和谐稳定。但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 一是影响稳定的维权群体时有上访。据排查,我区目前有涉军群体、政改企人员、农村电影放映员、农村兽医、退职村干部、三峡库区移民以及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引起的失房、失地、失业、失利人员近10类维权群体。这些群体和人员为解决问题,经常集访闹访,少数上访群体为达到目的,采取封堵政府大门、堵塞交通要道等过激行为,向党委、政府施压,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是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亟待化解。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企业经营等民生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尤为突出。因征地拆迁安置问题到市、区两级集体上访,以及进京赴省越级个访多批次发生。还有通过省委书记、省长信箱和市委书记、市长信箱信访投诉。此类事件突发性强、组织化程度高,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合理因素与无理要求相互交织,给处置工作带来难度,稍有不慎就会酿成较大事端,直接危及社会政治稳定。 三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合力不够。人口信息输入不及时,鲜活度差,综合配套措施不多,表现为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够,未能形成合力,重复劳动多,资源浪费大,信息共享率低,尚未真正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在出租房屋管理中尚未完全达到“人户一致”的要求,仍然存在“死角”,一些流动人员抱团结伙,成为新的治安“乱点”。同时,对暂住人口和旅馆住宿人员信息的采集分析不能常态化,高危人群管控措施不配套,以致管理效果不理想。 四是特殊人群管理帮教有待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邪教重点对象等特殊群体,如果管理不好,极易引发犯罪。而目前对这些高危人群缺乏有效的帮教管控机制,相关的政策措施落实还不到位,缺少职业培训,就业困难,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五是社会治安形势不容麻痹。近期盗窃机动车、电瓶车、自行车以及农村家禽家畜等案件发生多起。此外,网络媒体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电脑、手机等新兴媒介的普及,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员、甚至是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利用,进行炒作,攻击党和政府,变相施加压力,企图制造混乱,给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 六是公共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我区涉爆涉毒单位较多,危险物品存储使用量大,而目前在危险物品管理使用中漏洞较多,少数单位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措施不落实,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消防形势总体平稳,但火灾时有发生。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随着人流、车流、物流大量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 二、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的建议 加强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必须在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工作机制等方面寻求新突破。 1.要树立社会管理新理念。一是社会化的理念。要依托新的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等管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肖家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社区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根据《建国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全面提升社区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针对社会管理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等工作,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理顺工作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对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和矛盾排查、化解的一体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我村成立由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村委会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四、主要内容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 1、创新和加强科学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1)建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矛盾化解、维护稳定四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实行集中办公。(2)在本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其职责范围,负责相关工作开展。 2、创新和加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制定治安重点地区整体发展规划,社区要把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特别是流动人口居住集中地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纳入辖区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具体规划方案。 (2)建立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治安突出问题滚动排查整治机制。定期开展治安隐患大排查,摸清底数,分析梳理治安突出问题,制定整治方案。 (3)加强公共突发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建设。建立完善应急处置队伍,防范处置预案和指挥机制。 (4)健全完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健全完善安全制度、措施和监管机制,抓好辖区各类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 (二)创新和加强规范化的重点人员管理体系,规范建立各级人口管理体系。

调研报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乡贤与现代乡村治理调研报告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乡贤与现代乡村治理调研报告 一、乡贤与新乡贤 乡贤是指在本土本乡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为当地民众所尊重的人,它还有一种名称叫“乡土精英”。乡贤的“乡”不是单指“乡村”而是有“本土”、“故乡”的意思。 在我国古代社会治理中,县以下的区域是没有国家权力组织的,从县衙到底层民众之间存在巨大权力真空,主要依靠一些特殊的管理人员来填补。地域性、知名度、道德观,是构成传统“乡贤”的三个基本要素。 现在人们说的“乡贤”,已不再局限于道德和声望层面,而是扩展到了包括在经济、人文、社会、科技等领域取得非凡业绩的精英名流。央视节目“走基层我眼中的乡贤”,当中的主角有回乡培育乡村文化的赤脚教授,有担任村第一书记调解村民纠纷的退休司令员,有散尽钱财为农民找井打井的退休地质专家,还有自造农民电影的文化站站长。从这些先进人物身上,我们会发现“乡贤”在今天的概念较传统意义上

有所变化。“新乡贤”主要指从乡村走出去的人才,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回乡后以他们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道德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当前,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正在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 二、乡贤参与现代乡村治理的前提 (弘利教育) 现代社会中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前提可分两方面来看,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能性。 (一)必要性:现代乡村治理模式面临的困境 1、“私”的观念抬头,“公”的问题涌现 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变迁,经历了传统社会的“县政绅治”、新中国成立初的“乡政权”模式、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以及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每家每户都是靠自己的本事来经营,不再是推行人民公社时期的平均主义。时间久了,“私”的观念逐渐抬头,公家的事情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去过问了。我们没有理由去指责村民中“私”的观念的出现,因为这种观念是人性与生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策略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策略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策略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定》和《xx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为切实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___”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灾后重建和重返县域经济“十强”的战略目标,立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机制,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水平,为促进xx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配合各牵头单位和其他部门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为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通过优质的服务,促进社会管理的管理更新、思路创新和体制机制革新。 (一)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通过参与市文明办组织的各项

活动,广泛宣传,以提高职工及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并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贯彻到招商引资业务工作中去。 (二)协助完善 ___预防和化解机制。 稳定工作涉及到社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要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发生,并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机制,畅通群众表达渠道,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加强对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对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落实组织的内部安全稳定法人责任制及其社会责任,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覆盖,推动在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加强对贯彻法律法规的检查,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 (四)通过招商引资业务工作,着力创新社会管理。 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招商引资软环境;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包装优势项目;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钣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思考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思考 近年来,大量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管理活动,对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完善社会组织的监管机制,改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标签:社会组织社会管理创新对策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组织逐步兴起,作用日益增强,社会组织大量的参加社会管理,对不断提高社会科学管理有重要作用。 一、要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保障。目前,迫切需要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的立法,研究并制定一部社会组织的基本法,将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置于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下,对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主体资格、登记成立、活动原则、经费来源、税收待遇、监督管理、内部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为制定相关的管理法规和政策等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通过调整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社会组织依法规范和健康发展。同时,要不断完善扶持政策,一是加大对社会组织的人才和税收的政策扶持。根据社会组织发展特点制定人才引进、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福利保障等政策,促进社会组织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二是建立政府奖励及资助制度。按照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在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和社区社会组织等近期重点发展领域的优先扶持项目中进行试点,设立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经费,用于社会组织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三是随着政府职能转移,急需制定政府职能转移配套政策。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授权和委托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 二、要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加强基层登记管理机构的建设。基层社会管理的工作量大、任务很重,社会组织管理力量最薄弱。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登记管理机构建设,充实基层登记管理力量,增加基层登记管理机关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其次,加强自律机制和诚信机制的建设。通过建立以章程自律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自律水平和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第三,通过合法的渠道参政议政,表达合理的组织利益诉求。有关部门在规划行业发展、制定行业标准、研究相关领域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时,要听取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决策。第四,加强社会组织的职业化建设。对各类行业协会、商会,要积极推行会长竞选上任、秘书长竞聘上岗,实行工作人员职业化。同时不断加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进入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期,全国不少地方将城乡一体化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结合整体推进,探索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创新,以社区为依托的城乡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创新,以电子信息为平台的城乡政务网络体系创新,以改善民生为方向的城乡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等。因此,从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出发,探索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关键。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创新 城乡二元结构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演变过程中,城市和农村不相对称、差距甚大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存在,主要表现为城乡间普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反差。 一、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变革过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变革过程。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社会管理需要摆脱传统思维,建设新的平台,创新形式和载体,增添新的内容。 (1)城乡一体化与市场化 建国初期的工业化,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进行的。高度集权造成经济效率损失,严重影响到工业化的活力和进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推进工业化发展。由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利益激励为动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在充分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创造财富活力的同时,历史基础的差异、区位的不同、资源禀赋的不均,加上人本身的因素,也出现了区域与人际之间的非均衡发展。社会结构产生分化,因利益关系引发的矛盾增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大量民工和创业人员涌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在二元户籍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产生了一系列管理上的难题。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跟不上市场化的步伐,买房难、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可能造成公众的焦虑甚至孕育社会危机。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还会导致利益至上和拜金主义行为并泛化至社会各个领域;这意味着,必须系统解决市场化引发的诸多矛盾与问题。 (2)城乡一体化与民主化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主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生活与行为方式的个性化,创新和多元成为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的积极动力,但与此同时,主流价值观不断遭到消解,社会动员力和凝聚力不断削弱。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审美被漠视,而审丑却异常活跃,恶搞无处不在。社会风气与道德状况也不容乐观。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道德标准和教育方法仍然主导着思想道德建设,

社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家家景园社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家家景园社区成立于2007年4月,社区范围以青阳路以西,史河路以南,淠和路以北,樊洼路以东,总面积约 1.15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有颐和花园、庐阳佳苑、理想年代、亲亲家园、家家景园等物业小区和安徽省地震局、省农机所等单位。辖区共有住宅楼182幢,共计 6978多户,总人口约13208人。社区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狠抓落实为居民服务的意识,把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将社区各项工作朝着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现就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蜀山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举措,明确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目标、新方向;判断改革新形势、新内容;探索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打造深化创新工作的新机制、新亮点。全面提升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科学化、人性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合肥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社区以此为契机,以解决当前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继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准则,着重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区服务管理、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管控、社会要素管理创新、社会治安重点工作、推进虚拟社会创新和“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八个方面,努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三)基本原则 本着党政主导、部门负责、社区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社会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141-55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调研报告(完 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综治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热门课题,社会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加强与创新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与“赶超进位、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由于社会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紧万象,涉及面广,现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择其重点开展调研,并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其成效 1、信息化建设,人性化关怀,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高效优质 ,石城县公安局牵头组织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

租赁房屋和暂住人口集中清理专项行动,按照“村不漏街,街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工作要求,共清理出租房屋1964户,清理暂住人员2529名,并全部完成了基本信息采取集与电脑建档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3297名外来流动人口的动态信息在电脑系统登记备案,并实现了暂住人员信息与在逃人员信息互动对比,“以房管人”和“以信息化管理人”工作模式初见成效。以来,在全县28家旅馆安装建设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公安部门信息平台联网,通过入住人口身份信息查验,抓获网上逃犯12名,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和流动人口社会治安防范能力。在流动人口服务方面,石城县教育行政部门以人为本出台新规,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凭用工单位证明免借读费进城就读,并可平等享受升学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困难,为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创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 2、无缝对接,分类帮教,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融入社会重新做人

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工会要当好“五器”——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是工会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客观需要,是工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工会构建科学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工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工会必须立足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从党政所愿、职工所盼、工会所能入手,主动有为的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中,工会要当好“五器”。 一、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工会要在塑造一流职工队伍上,当好企业文 化建设的“整流器” 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企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文化建设。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职工队伍,是时代赋予工会组织的历史使命。工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读书自学、女职工才艺展示等活动,用良好的精神塑造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一流的员工队伍。加强思想引导,提高职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把职工思想统一到地方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上来;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职工“学习道德模范,争做文明职工”。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发挥“职工书屋”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引导职工多读书,读好书,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激发创新智慧,努力建设一支创新型职工队伍。广泛开展“当先锋、促转型,我为‘十二五’做贡献”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创新型班组、创新型企业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术性、创新型职工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凝聚力量。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展示工人阶级时代风采。构建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努力营造“企业爱护员工、员工关心企业”的劳资互利共赢的企业文化环境,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塑造职工文化品牌,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展示职工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引导职工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职工巨大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关于加强及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贵阳市是中央明确、全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确保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现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提升我市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出发,从社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服务管理平台、夯实基层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适应时代发展、顺应人民期待,具有贵阳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二、创新群众工作领导体制 成立中共贵阳市委群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委群工委),作为负责统筹协调和推进全市群众工作的市委工作部门,属正县级单位。市委群工委书记由市委副书记兼任。 市委群工委在市委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执行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群众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部署决定;研究提出全市群众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重要政策;宏观指导、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法制室就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行了专题学习和调研。大家深刻认识到,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必须适应我国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全面深刻变革,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要有所作为,必须从维稳、防控、服务三方面力求突破。 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力求突破传统维稳工作模式 公安社会管理就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础的管理,提升社会维护稳定能力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变化,社会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处于高发期,传统的维稳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增加警力、高压控制、人文稳定的维稳做法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新时期维护稳定的最佳良方。新时期维护稳定工作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转变。一是要从强力控制型维稳向动态平衡型维稳转变。过去,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冲突不少靠外力强力控制、高压维稳的情况比较多,矛盾冲突暂时缓解,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冲突的根源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致使矛盾容易“复发”。动态平衡型维稳就是要从稳定与改革、发展动态平衡考虑,在发展中解决矛盾。我们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要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态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地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对于一些社会矛盾,要建立一个顺畅的上诉和解决的渠道,公安机关要通过情报信息系统及时发现

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及时向党委政府提供情报信息,尽量把矛盾化解在早期、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要从封闭型维稳向主导舆论型维稳转变。当前,一些社会矛盾及不稳定因素表现形式多样,有的借媒体和互联网炒作传播,这些新的动态提示我们,过去闭门处理矛盾的做法,在现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已经落伍。没有正确引导舆论,没有掌握舆论宣传主动权,无疑会增加处置难度和预料不到的后果。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那种封闭式处理群体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已不可行。面对社会矛盾,决不能掩盖矛盾,拖延问题;要敢于正视,勇揭盖子。特别是对大的可能引起媒体和网上炒作的突发性事件和社会矛盾,要把迅速掌握舆论主动权、抢得宣传制高点作为与现场处置一样重要的处置手段,及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把处置情况向社会公布,始终掌控舆论话语权,要以绝对优势的正面舆论引导压倒负面宣传,把我们依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以我们公正公平和开放的姿态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三是要从政策型维稳向法制型维稳转变。社会转型过程中,从政策性维稳走向法制维稳是维稳工作发展完善的必然趋势。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必将使一些利益群体受到影响,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国家必然会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措施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维护稳定的职能部门,一定要自觉主动执行党和国家的维稳政策。随着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的逐步完善,国家长期维护稳定政策经验的总结积累,必将

宁波市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宁波市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甬团〔2010〕42号 宁波市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综合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团委、直属单位团组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实施意见》(甬党[2010]15号)和全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动员大会的精神,更好地发挥全市各级共青团在促进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现就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凝聚强大合力、营造良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青团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目的在于建立富有我市特色的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党的助手作用,最大限度地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提升为目标,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探索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破解重点难点,切实在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青少年组织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青少年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夯实全市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近期要做到“整体工作有进展,重点项目有亮点,体制机制有创新,阶段性工作有成效”,力争在2010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2011年6月底完成重点推进项目。 三、实施项目 (一)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1、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网络。按照《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和省志工委要求,推动成立全市统一的志愿服务协调机构——宁波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建立和完善志工委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大力推动志工委向县(市)区延伸,加强基层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努力构筑起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责任部室:宣传部) 2、优化志愿服务制度环境。加强立法调研,争取修订出台《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在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志愿者激励维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顺平县白云乡党委书记刘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作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社会管理中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通过省委党校集中学习,我对创新社会管理和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结合本次学习,谈谈自己对创新社会管理肤浅认识和体会: 一、抓基层,打基础,夯实组织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重点是抓基层、打基础,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也是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程。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坚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创新组织设臵,健全组织网络,扩大组织覆盖,让基层组织体系覆盖社会管理创新的全过程,让基层组织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战斗堡垒。二是注重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把更多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最基层,壮大村级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抓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用转化”工作,让新农村服务中心成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发展、文化培育的中心。三是发挥组织功能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功能。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党

员承诺制,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在实施“一事一议”制度中发挥作用的新途径,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二、抓班子,带队伍,强化力量保证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面广量大,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一是着力抓好班子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为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领导力。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开展好在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中开展思想作风建设整顿活动,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二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有文化,办事公道、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发展为党员,让党员队伍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力军。三是注重提升能力素质。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采取党员分类定位管理、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等方式,实施“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党员队伍推动科学发展、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和群众内在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抓重点,拓领域,破解制约难题 当前,白云乡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基层党建工作破解制约社会管理领域的问题,关键是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和重点环节的党建工作。一是推进村党建工作。推进村党组织建设,努力实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场所议事。按照便于党员参与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全面大力推行落实村队建设网格化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在村队的全覆盖。二是抓好重点领域党建工作。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经济类、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