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考真题答案

2008年国考行测真题答案与解析

1.【B】解析:主旨概括题,材料首句点题,然后娓娓道来,通过孔子以及古典音乐的例子来论述作者的观点。所以主旨句是“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的同义替换,选B。

2.【A】解析:材料首句是引领句,开始对“黑马”的词义的起源进行说明。中间一句“原指…后指…”阐明了“黑马”的词义演变,为下面对词义的起源的进一步说明做铺垫。最后,承接上文,以一个小故事引出“黑马”一词的真正源头。

3.【C】解析:材料首句点题。然后进一步展开,从南极洲谈到阿塔卡马沙漠,说明二者不是理想的实验场所,从而突出了中国沙漠的“极端”特征,点明了中国沙漠在生命研究中的特殊意义。

4.【D】解析:材料以阴阳历差异问题开始,一句“怎么办呢?”,语气强烈,突出问题的棘手,然后阐明中国古人对此的解决方法,“巧妙”一词更是显出中国古人在此问题上的智慧。最后通过与西方的对比,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

5.【D】解析:材料开头介绍湿地的功能,然后以1998年长江大洪水为教训,指出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在抵御洪水方面的作用。接着指出人们以前对湿地认识不足,使得遇到洪水便无能为力。文段主要说明应该进一步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

6.【C】解析:材料欲抑先扬,开头介绍“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它的重要性,紧接一个“但”字,说明“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警示人们,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7.【D】解析:材料以能源价格高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益为切入点,通过“实际上”一词作转折,进行假设推论,把话题落到了“价格杠杆”对能源利用的好处上,说明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能源流向的作用。本题考生容易误选A。A选项偷换概念,文中说的是改进机制,而不是“改革体制”。

8.【C】解析:材料第一句“但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点题,然后反面论证。选择C。选项D是干扰项,“尽量强调”一词与“广告在创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关联性”相冲突,选项D错误。

9.【C】解析:“硬币”指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硬币”前有指示代词“这”,根据代词的就近原则,指代前面的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另一面是“中国居民负债率很低”,这一面决定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潜力。

10.【B】解析:“像压缩饼干似的,卡路里倒是足够,滋味却没有了”,这句话点出了“枯燥无味”。“对一次性的短暂人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句话亮明了作者的态度。C选项错误,文中是有意将精神性的水分一点点挤出去,而不是忽略过程的享受。故不能选C选项。

11.【D】解析:②与④相连,把话题引到“揣度自己”上。⑥与③紧随其后,进一步说明“作者的回顾”也“是值得怀疑的”。符合②④⑥③排列的只有D。

考点点拨:作答语句排序题时,考生可从微观入手,确定特殊句子、个别句子的顺序,然后用排除法作答。

12.【B】解析:“这是个魔鬼!”,这句话对帕格尼尼的概括绝伦。选项D是干扰项,“表演”一词欠妥,排除。

13.【A】解析:“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是“自知之明”的内容;“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是“自知之明”的目的和作用。选项A“更为可控”与“自主能力”相对应,概括准确。选项B是干扰项,“适应”为被动状态,欠妥。

14.【C】解析:材料为寓言故事类。避免就事论事,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这种类型题目的不二法门。材料强调了年轻人对待自己“错误”的谦虚态度,颇似“朝闻道,夕可死”。选项B为干扰项,其一“更”字不妥,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比较的意味;其二,B选项就事论事,内涵不深刻;其三,“态度”究竟是何态度,没有概括出来。

15.【C】解析:材料起首说明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域的不同影响,然后一个转折,从全球的高度总结,“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选项B是干扰项,但材料强调的是“弊”而非“利”,排除。

16.【B】解析:“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这句话放之四海皆准,非独适合于气象工作,它告诉人们要时刻注意防止出现差错。D为干扰项,墙上名言对任何工作都适用,因此不是气象部门所独有的。

17.【C】解析:此段材料来源于科普图书《自私的基因》。材料开头以思想家对于黑猩猩的错误认识为引子,通过“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把话题自然过渡到“自然选择”上来。B为干扰项,属于引申过度。

18.【C】解析:其他学生给我的印象是“形象”而其他顽童留给我的却是“故事”,说明顽童留给我的印象更为生动,材料结尾“他们所占据的老师‘内存’实在是比其他孩子要大得多”,一语点题。B为干扰项,文中通过其他孩子与顽童的对比,来说明我对顽童印象更深刻,故B排除。

19.【C】解析:材料结尾“汽车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才是长久之策”,一语点题。D为强干扰项,如果大概浏览一下前面的内容,就会知道,这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脉络。前面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汽车企业的发展与充分重视环保之间存在矛盾,如果不解决这个矛盾,那么让汽车企业没有利润来做环保是不现实的,也不会持久。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在发展的同时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因此,采取“新的技术措施”才使解决汽车企业发展与重视环保的矛盾冲突的方法和关键。因此应该选C。

20.【A】解析:材料先谈了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的防洪理念,然后谈了60年代以后的防洪思路。选项B是干扰项,如果是“途径”就应该在文段表述很明确,但材料仅泛泛谈到“洪水预警、灾情评估、洪灾保险”等非工程措施,概括不恰当,排除。

21.【B】解析:轻重缓急是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选项C为干扰项,“孰轻孰重”含有比较意味,但句子的后半部分没有比较的意思,排除。选项D的干扰性比较弱,“问题”没有标志,很难分清“先后次序”,排除。

22.【A】解析:“砍综述、删注释”对应“削足”,“版面限制”对应“适履”,选项A十分恰当。

23.【A】前文表明中华民族“一直”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新的历史时期则需要进一步“增强”,形成前后呼应;后一横线处填“要求”更明确强烈,且与后文的“呼唤”感情色彩相一致。

24.【D】从第一空可马上排除A和B,D“一次同余论”的研究属于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是相对的,在别人没有研究出更好的成果之前,目前的成果是有它明显的独创性和继承性的,但不能说是绝对的独创性和继承性。进一步考虑作者的意图,作者是想说明中国数学家对“一次同余论”的研究及其成果在世界数学史上的有着勿庸置疑的地位,所以第二空应填入“怀疑”。故选D。

25.【A】解析:排除法。“影响”对应前面的“影响力”,“引领”程度太深,“控制”和“干扰”语体色彩不正确。

26.【C】解析:“三个阶段”对应“三个时期”,因此第一个空格应与“融合”相对

应。与“结合”相比,“渗透”的程度更深,与“融合”所表达的互相影响、不分彼此的意思更贴近,据此可首先排除B、D。第二空中,分号前后的句子分别说明了两种错误倾向造成的后果。由“过分强调人文教育会带来对科技的漠视”可知,过分强调科学教育同样也会造成对人文的漠视,C项中的“轻视”与“漠视”的含义最贴近,故本题选C。

27.【B】解析:第一空根据前文赞助“滚滚而来”带来的是水平和速度提升很快,因此选“闪电”;第二空根据后面“慢下来”表明赛车过快影响车手的安全,因此选“危险”。正确答案选B。

28.【A】解析:对问题没有确定答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最贴切的是“无所适从”, 与“时机”搭配最恰当的是“贻误”。正确答案选A。

29.【B】解析:材料并没有绝对化地说股市都是投机者,因此第一空用“基本”上;“在泡沫和负泡沫之间来回奔波”并不仅仅说股票价格不稳定,更指其价格与正常价值关系失衡,因此用“均衡”。正确答案选B。

30. 【C】解析:第一空排除B和D,“详细”对应“重视”。故答案选C。

31.【C】解析:从第一空应排除A和D。“入乡随俗”对应“尽快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故答案选C。

32.【B】解析:排除法。“扭曲”对应“供应紧张”,且与“市场”为习惯搭配。

33.【A】解析:突破点在第三空。把粘稠的蓝藻称为“海油”,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述,因此答案选B 。选项A 中的“亲切”和选项D 中的“幽默”与材料感情色彩不符;选项C “生动”与句意不符。

34.【D】解析:“资本”用“雄厚”形容比较恰当;“走”在发展的(队伍)的“前列”; “人力资本”依靠的是“积聚”。因此正确答案选D 。

35.【C】解析:选项A、B很容易可以排除,A项中建立污水回收系统肯定不可能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B项“既然”搭配不当,根据“仅凭”与“直觉”搭配较合适,可以排除D。

36.【A】解析:排除法。“一蹴而就”对应“捷径”。

37.【C】解析:第一空区别度不大,从第三空入手,从“似乎”和“仍让人”等词排除语气过重的“谈虎色变”和“不寒而栗”,“扼腕叹息”语意不合文意。“历历在目”对应“痛楚和无奈”,“演变”对应“矫正”和“危机”,“心存余悸”对应“痛楚和无奈”。

考点点拨:成语和实词杂糅,一般从成语入手,原因是成语的含义相对固定。

38.【B】解析:固定搭配。“集中”对应“精力”,“差别”对应“内容”,“明确”对应“目标”。

39.【D】解析:本题考到了虚词辨析。第三空是关键,根据语气可以判断这是一种不可能的假设,只能选“除非”,因此正确答案选D。此外,把握句子意思,“消化”对应“库存”,“拖延时间”对应“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40.【答案】A。解析:“明察秋毫”对应“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周密”对应“细致”。“威慑力”对应“使每个员工不敢马虎”。“搪塞”对应“马虎”。

41.【D】解析:乘积数列。157=65×2+27,65=27×2+11,27=11×2+5,11=5×2+(1)。

42.【C】解析:三角形数字推理。(7+8-2)×2=26,(3+6-4)×2=10,(9+2-3)×2=16。

43.【D】解析:分数数列。前一个数的分子分母之和为下一个数的分子,前一个数的分子与分母的2倍之和等于下一个数的分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