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光强度检测模块设计

数字光强度检测模块设计
数字光强度检测模块设计

1 前言

1.1 设计选题

设计选题一:数字光强度检测模块设计

1.2 任务及要求

1.2.1 设计选题的任务

结合单片机最小电路和光敏电阻电路共同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数字光强度检测系统,用数码管显示光照强度。还可以设置多个不同方向的光敏电阻,通过计算它们的光照强度运用比较器以确定当前的光照方向。

(1)、实现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2)、焊接调试光敏电阻网络。

(3)、焊接调试AD电路,标定光照强度基本单位。

(4)、编写单片机程序,将获得的电信号转换成光照强度单位下的数值,并用数管显示。

(5)、通过比较不同方向测得的光强数值判断光照方向,在数码管上显示其方向。

1.2.2 设计选题的要求

(1)、无光照时数码管显示为零。

(2)、用数码管显示光照强度,误差范围为5~10LUX(以白天中午室内日光灯的光照强度

为标准定义为100 LUX )。

(3)、两个小数点具体显示光强方位(两个小数点分别单独亮和均不亮代表三个方位)。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设计方案的提出与论证

2.1.1 设计方案一

采用光敏电阻、二极管和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电路,利用多谐振荡电路的两个暂稳态输出由此产生矩形波脉冲信号。而光敏电阻阻值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多谐振荡电路的周期变化,其输出波形频率也随之改变。将其输出模拟信号波形输入到一个简易数字式频率计通过两位数码管显示出来,数字式频率计主要由时基电路、闸门电路计数器、锁存器、译码显示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组成。具体实现框图如下图2.1所示:

图2.1 设计方案一原理框图

光敏电阻阻值变化

多谐振荡器电路周期变化

简易数字频率计

时基电路

闸门电路

计数器

锁存器

译码显示器

逻辑控制电路

本方案采用性能稳定且便宜的光敏电阻作为光照传感器,通过光敏电阻值变化影响多谐振荡电路的周期而检测光强,性能较稳定一些,灵敏度也较高,但是电路结构比较复杂,所用元器件种类较多,实现和调试工作会比较困难,造价也较高,虽然能满足稳定性和灵敏度的要求,但不宜采用。 2.1.2 设计方案二

本方案采用光电二极管,利用其产生的电流随光照增强的线性特性输出模拟采样电压,并联三条光敏二极管和电阻支路,将这三路电压通过选通器循环输入到模数转换器ADC0804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通过通信模块输送给STC89C51单片机,通过比较后得出最大值,将最大值输出并利用两位数码管显示出来。具体框图如下图2.2所示:

图2.2 设计方案二原理框图

对于本方案,采用线性好,响应速度快的光敏二极管作为光照传感器,故电路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缺点是单独使用输出电流(或电压)很小,需要加放大电路将采样电压进一步放大,而加入运放环节会由于运放的零漂和易受温度影响使得电路稳定性降低,误差增大。另外限于实验元器件的供给,实验中也不采用本方案。 2.1.3 设计方案三

采用三路光敏电阻支路并联检测光照强度,通过每一路可以得到一个模拟采样电压,将这三路电压通过CD4051单8通道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循环输入到模数转换器ADC0804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通过通信模块输送给STC89C51单片机,通过比较后得出最大值,将最大值输出并利用两位数码管显示出来。对于光强的方位,则通过控制两位数码管的两个小数点的关断与否来显示出来,具体是两个小数点分别单独亮时对应两个方位,而两个小数点均不亮时对应另外一个方位。至此,可以将光照的强度以及光照的方位通过两位数码管显示出来,完成了本设计选题的任务及要求。具体框图如下图2.3所示:

89C51 单片机

光敏二极管接受光照

输出电流变化

采集电阻两端电压

运算放大器

两位数码 管显示

模数转换 ADC

图2.3 设计方案三原理框图

本方案采用性能稳定且便宜的光敏电阻作为光照传感器,STC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不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灵敏度也较高,但是由于光照传感器采用光敏电阻且为三条支路并联采集模拟电压信号,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总体上来说,本方案电路结构简单、所用元器件供给充足、成本造价低、性能稳定且误差范围也在设计选题的要求之内,能在简单低成本的基础上很好的完成设计选题的任务,故实验中采用本方案。

2.2 方案选择

通过以上三种方案的设计,方案一采用光敏电阻作为光照传感器,稳定性和灵敏度虽然都能满足设计选题的要求,但是电路结构过于复杂,实现和调试都比较困难,在实验中不采用;方案二采用光敏二极管作为光照传感器,线性度好,响应速度快,但是需要额外添加运放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和误差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另外限于元器件的供应,本实验中也不采用:而方案三采用光敏电阻作为光照传感器,进行模拟电压采样,通过ADC 数模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送到51单片机中,进而控制两位数码管显示具体数值和方位,简单可行,成本造价低,故在实验中采用本方案。

控 制 信 号

89C51 单片机

光敏电阻采集模拟电压

输出选择 模块

模数转换器ADC

通信模块

两位数码 管显示

3单元模块设计

3.1个单元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

3.1.1 光照强度检测电路的设计

对于最终采用的方案三,其光照强度检测电路如下图3.1所示:

图3.1 设计方案光强检测电路

如上图所示,采用三路光敏电阻支路并联,其中一路串联固定电阻,而另外两组分别串联一个电位器,均接在VCC和GND之间,采样电压为三个光敏电阻两端所加电压U1、U2、U3,对于这三路电压值比较后把最大值输送给ADC0804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其中两个电位器的作用是在后期的调试过程中,使得在外界给予三个方向的光敏电阻同样强度的光照时,通过调节电位器使得数码管显示光强数值相同。对于与两个采样电位器和采样固定电阻的选取,由数字式万用电表对光敏电阻在无光照和正常光照时进行测量,对应阻值

在2.1k欧姆—11.2k欧姆之间变化,故固定电阻R1选取5k欧姆左右,综合实验室的电阻元器件供给,本实验中选取4.7k欧姆;两个电位器则选择0-20k欧姆规格的灵敏电位器。

3.1.2 电压输出选择电路设计

输出选择模块采用CD4051芯片如下图3.2所示:

图3.2 设计方案输出模块CD4051芯片电路结构图

CD4051相当于一个单刀八掷开关,控制X0-X7八个通道的开通和关断,开关接通哪一通道,由输入的3位地址码ABC来决定。本设计方案中将三路模拟采样电压U1—U3分别接到X0-X2上,由单片机程序控制ABC管脚进行循环采样,进而控制采样电压的输出,通过X输出端传送给数模转换器ADC0804芯片。

3.1.3 数模转换模块电路设计

本方案中采用ADC0804芯片进行数模转换,其电路结构图如下图3.3所示。ADC0804模数转换器是用CMOS集成工艺制成的逐次比较型摸数转换芯片。分辨率8位,转换时间100μs,输入电压范围为0~5V,增加某些外部电路后,输入模拟电压可为5V。该芯片内有输出数据锁存器,当与计算机连接时,转换电路的输出可以直接连接在CPU数据总线上,无须附加逻辑接口电路。

图3.3 设计方案一数模转换模块电路结构图

在实验方案中,将CD4051循环输出的模拟电压接到ADC0804的6管脚输入,通过它转换为数值信号,通过八个管脚DB0—DB7通过通信模块传送给单片机,对单片机进行编程进而控制两位数码管的显示。

其外接电阻的阻值已经标注在电路结构图中。

对于ADC0804其接口时序及接口信号图如下图3.4所示:

图3.4 设计方案ADC0804接口时序及接口信号图

数据

CS

WR

INTR RD

DB

转换结束

时序图

3.1.4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电路设计

图3.5 设计方案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结构图

STC89C51功能强大、速度快、寿命长、价格低,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是主流,其外型有40个引脚,双列直插DIP-40。STC89C51可以完成ISP在线编程功能,而AT89C51则不能。将AT89C51中的程序直接烧录到STC89C51中后,STC89C51就可以代替AT89C51直接工作(一般都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即可正常工作)。因此本实验中采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其电路结构如上图3.5所示。

对于电路中注意单片机要使用P0端口,必须外加上拉电阻,本实验方案中采用10K欧姆排阻。电路中P10—P17管脚分别接到模数转换电路ADC0804电路的DB0—DB7管脚。另外其对应的通信系统电路图如下图3.6所示:

图3.6 设计方案通信模块电路结构图

3.1.5 数码管显示电路的设计

用一个两位数码管来具体显示光照强度的数值,两位数码管的两个小数点对应显示光强方位,主要由编程控制。数码管电路结构图具体如下图3.7所示:

图3.7 设计方案数码管显示电路结构图

3.1.6 系统其它部分

整个板子的电源由直流稳压电源供电,加5V 电压,由一六角自锁开关来控制通断;单片机程序编译软件由Keil uVision2完成,单片机复位由一个小按键来实现;单片机下载程序软件则为STC-ISP V29 Beta5来完成。

3.2 电路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

表1 元器件清单表

3.3 光照传感器及敏感元件概述

光照传感器是基于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其敏感元件是光电器件。光照传感器主要由光敏元件组成。目前光敏元件发展迅速、品种繁多、应用广泛。主要有光敏电阻器、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耦合器和光电池。

元器件名称型号

数量 万用板

单片机STC89C51

DIP40

六角自锁开关

四角按键 30pf 电容 12M 晶振 Max232芯片 DIP16插座 104电容

串口头

ADC0804 DIP20插座

电位器 LM358

DIP8插座

CD4051 两位数码管 三极管8550 光敏电阻

150pf 电容

1 1 1 1 1

2 1 1 2 5 1 1 1 2 1 1 1 1 2

3 1

3.3.1 光敏电阻器

1、光敏电阻原理

光敏电阻器由能透光的半导体光电晶体构成,因半导体光电晶体成分不同,又分为可见光光敏电阻(硫化镉晶体)、红外光光敏电阻(砷化镓晶体)、和紫外光光敏电阻(硫化锌晶体)。当敏感波长的光照半导体光电晶体表面,晶体内载流子增加,使其电导率增加(即电阻减小)。光敏电阻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光敏电阻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将光的变化转换为电的变化)。

2、光敏电阻的应用

光敏电阻器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控制电路(如自动照明灯控制电路、自动报警电路等)、家用电器(如电视机中的亮度自动调节,照相机中的自动曝光控制等)及各种测量仪器中。

3.3.2 光敏二极管

光敏二极管是一种将光能变换为电能的器件,它利用了半导体的光生伏特效应的原理。光敏二极管的优点是线性好,响应速度快,对宽范围波长的光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噪声低;缺点是单独使用输出电流(或电压)很小,需要加放大电路。

4软件设计

4.1说明软件设计原理及设计所用工具

本设计主要使用Protel以及ISIS软件,通过它可以进行原理图的绘制以及仿真。下面介绍一些前面板对象共用属性的用法。

1)Visible 选项:选中该项表示开启栅格的功能。当开启栅格显示功能的时候,原理图的图纸背景中会出现网格。该选项后面的编辑框用于输入显示栅格的大小,单位为mil。

2)Lib Ref编辑框:表示所要放置的元器件在元件库中的名称。Protel 99 SE就是根据这一名称在当前元件库中进行搜索,在用户确定之后再将其从库中调到工作区中的。

3)Designator 编辑框:表示所要放置的元器件在原理图中的元器件序号,每一个元器件都有一个唯一的元器件序号,它是元器件的唯一标识符。

4)Part Type编辑框:表示元器件的类型。默认情况下,它与Lib Ref的内容相同,也就是说,该元件的类型就是它在相应的元件库中的名称。

4.2画出软件设计结构图、说明其功能

本设计主要使用Protel及ISIS软件,来设计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本次设计数字光照强度检测模块设计必须有五个部分,即:1)照强度检测电路;2)电压输出选择电路;3)数模转换模块电路;4)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电路;5)数码管显示电路。各部分功能分别为:1)在后期的调试过程中,使得在外界给予三个方向的光敏电阻同样强度的光照时,通过调节电位器使得数码管显示光强数值相同;2)控制采样电压的输出,通过X输出端传送给数模转换器ADC0804芯片;3)将CD4051循环输出的模拟电压接到ADC0804的6管脚输入,通过它转换为数值信号,通过八个管脚DB0—DB7通过通信模块传送给单片机,对单片机进行编程进而控制两位数码管的显示;4)作为主控制器;5)用一个两位数码管来具体显示光照强度的数值,两位数码管的两个小数点对应显示光强方位。

5系统调试

5.1 电路板硬件焊接及调试

硬件的焊接工作是软件编程调试的基础,硬件焊接的质量对于一个系统的性能、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

5.1.1 准备工作

在进行焊接之前,我首先对拿到手的所有元器件进行测试以检查其是否还能正常工作。对于三个光敏电阻、普通电阻、两个三极管逐一测试,发现其中一个光敏电阻阻值基本不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又进行了调换。所有元器件基本测试完毕后,对其管脚进行镀锡,以保证电路可靠性和焊接质量。紧接着在焊之前对元器件的分布做一个大致的布局,在布局清晰的基础上开始硬件的焊接。

5.1.2 焊接工作

在焊接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元器件的装插焊接应遵循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先低后高,先里后外的原则;在瓷介电容、电解电容等元件立式安装时,引线不能太长,否则降低元器件的稳定性;但也不能过短,以免焊接时因过热损坏元器件;

2)、各元器件焊接在电路板上,焊盘上的元器件引脚不高出电路板面2mm,高出的部分用斜口钳或其它剪切工具剪下。焊点大小均匀整洁,焊锡适量,剪切高度一致,元器件摆放位置合适、整齐;

3)、对于集成电路的焊接:在焊接时,首先要弄清引线脚的排列顺序,并与线路板上的焊盘引脚对准,核对无误后在焊接,然后再重复检查,确认后再焊接其余脚位。由于集成电路引线脚较密,焊接完后要检查有无虚焊,连焊等现象,确保焊接质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对电路分块进行焊接。在分块焊接的过程中首先对电路中的插座进行了统一的焊接,再对电阻电容等小元器件进行焊接,所有元器件焊完后,把每一块内部需要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起来。这样在各大块完成的基础上,再将块与块之间的连线焊上。至此,所有硬件基本焊接完毕。

接下来对电路板的直流供电进行焊接,将所有需要接到VCC端的点连接到一起,再加上六角自锁开关。

最后将程序下载所需的串口焊接上,把过长的引线剪断并擦拭干净,至此硬件焊接工作基本完毕。

5.1.3 静态测试

将集成电路元器件对准方向装上后,进行硬件电路的检查,加上5V直流电源,在确保所有元器件没有过热的前提下,利用数字式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检测各节点(包括芯片的电源管脚,地管脚等)进行电压测量,都符合条件。最后检测光敏电阻支路节点电压是否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检测结果为:当无光照时电压在0.15V左右;而白天室内正常光照时,检测电压约为3.5V左右。静态测试符合要求,接下来进行下一步,即程序的调试。

5.2 数码管显示电路及程序调试

在进行数码管显示电路的过程中,首先遇到了硬件上的问题,在程序下载完毕后,数码管没有任何反应,根本不亮,在经过检查后,发现可能是两个三极管的问题,将三极管拆下来进行测试,发现已经损坏,再经过调换重新焊接后,硬件电路恢复正常了,数码管开始亮起来,但数字一直在闪和跳变,同时小数点也在跳变。

具体思考造成数码管闪动和数字跳变的原因,再经过老师答疑,认为是程序中对数据采样没有通过在一段时间内采样进而求平均值的方法来采集数据,致使显示数据随着外界的小干扰一直在跳变。而数码管在闪动则是因为延迟时间设置过长,超出了人的视觉暂留范围,使人感觉到数字在闪动。在明白了原因的基础上,对程序进一步修改和调试,最后数码管很稳定且灵敏度很高地显示出了检测到的光强值,且小数点与各个方位的对应关系也是正确的。至此,软件调试工作基本完毕,调试后的最终程序如下所示。

最终程序:

#include//单片机51头文件,存放着单片机的寄存器

#include //为了使用空指令加载的头文件

sbit smg2=P2^5;//数码管位addata选

sbit smg3=P2^4;//数码管位选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数码管段选显示0--9

unsigned char contrl;//小数点控制标志

sbit cs=P3^3;

sbit wr=P3^5;

sbit rd=P3^4; //AD控制管脚定义

sbit a=P2^0;

sbit b=P2^1;

sbit c=P2^2; // CD4051通道选择

sbit LP=P2^3; //左边小数点

sbit RP=P2^6; //右边小数点

void delay(uint count) //delay

{

uint i;

while(count)

{

i=5;

while(i>0)

i--;

count--;

}

}

void delay_n(uint count) //delay

{

uint i;

while(count)

{

i=1;

while(i>0)

i--;

count--;

}

}

/*************读AD0804子程序*******************************/ unsigned char adc0804( void ) //读AD0804子程序

{ unsigned char addata,i;

rd=1;wr=1;//int1=1; //读ADC0804前准备

P1=0xff; //P1全部置一准备

cs=0;wr=0;wr=1; //启动ADC0804开始测电压

rd=0; //开始读转换后数据

i=i; i=i; //无意义语句,用于延时等待ADC0804读数完毕

addata=P1;//读出的数据赋与addate

rd=1;cs=1;//读数完毕

addata=addata/2;

return(addata);//返回最后读出的数据

}

void display(int temp)

{ smg3=1;

P0=table[temp/10]; //显示十位

smg2=0;

delay(25);

smg2=1;

/****************************************************/ smg2=1;

P0=table[temp%10]; //显示个位

smg3=0;

delay(25);

smg3=1;

/****************************************************/ }

unsigned char select(void) //判断三个光照强度,输出最大的{

unsigned char right,mid,left,max;

/**************************************************/ a=0;

b=0;

c=0;

delay(2);

right=adc0804();

delay(6);

/**************************************************/ a=1;

b=0;

c=0;

delay(2);

mid=adc0804();

delay(6);

/**************************************************/

a=0;

b=1;

c=0;

delay(2);

left=adc0804();

delay(6);

/******************************************************/ if (right>=mid)

{

if(right>=left)

{

max= right;

contrl=1;

}

else

{

max=left;

contrl=3;

}

}

else

{

if(mid>=left)

{

max=mid;

contrl=2;

}

else

{

max=left;

contrl=3;

}

}

return (max);

}

unsigned char Filter (void) {

unsigned char i;

unsigned char value,sum1;

unsigned int sum;

sum=0;

for(i=0;i<3;i++)

{

sum1=select();

sum +=sum1 ;

delay_n(1);

}

value=sum/3;

if(value<15)

{

value=0 ;

contrl=4;

}

return(value);

}

void main()

{

uchar tt=0;

uchar xx=0;

while(1)

{

xx= Filter();

for(tt=0;tt<10;tt++)

{display(xx);

delay(100);

}

switch(contrl)

{

case 1: LP=1;RP=0; break;

case 2: LP=1;RP=1; break;

case 3: LP=0;RP=1; break;

case 4: LP=1;RP=1; break;

default:LP=1;RP=1; break;

}

for(tt=0;tt<5;tt++)

{

display(xx);

delay(100);

}

}

}

6系统功能、指标参数

6.1 测试方法

A、测试项目:在无光情况下观察数码管是否显示为00;在室内用三个方向的光敏电阻依次对着光入射的方向观测数码管显示值是否相等,以及是否是光从左侧入射时显示高位小数点、光从前侧入射时不显示小数点、光从右侧入射时显示低位小数点。

B、如何测试:用keil软件编程,程序说明如下:

【1】AD0804驱动子程序,根据ADC0804时序图编写;

unsigned char adc0804( void ) //读AD0804子程序

{ unsigned char addata,i;

rd=1;wr=1;//int1=1; //读ADC0804前准备

P1=0xff; //P1全部置一准备

cs=0;wr=0;wr=1; //启动ADC0804开始测电压

rd=0; //开始读转换后数据

i=i; i=i; //无意义语句,用于延时

//等待ADC0804读数完毕

addata=P1; //读出的数据赋与addate

rd=1;cs=1; //读数完毕

return(addata); //返回最后读出的数据

}

【2】显示子程序,依次显示十位、个位;

void display(int temp) //显示程序

{

ge=1;

delay(2);

P2=table[temp/10]; //显示十位

shi=0;

delay(2);

shi=1;

shi=1;

P2=table[temp%10]; //显示个位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光照强度监测系统设计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第一节课题背景与意义 (2) 第二节课题设计要求与指标 (2) 第二章系统方案选择与确定 (3) 第一节硬件系统方案选择 (3) 一、光照采集模块方案选择 (3) 二、无线传输模块方案选择 (3) 三、 LCD显示模块方案选择 (4) 四、 MCU模块方案选择 (4) 第二节软件系统方案选择 (4)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6) 第一节采集端硬件设计 (6) 一、光照采集模块设计 (7) 二、ATmega16L最小系统模块设计 (8) 三、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9) 第二节终端硬件设计 (10) 一、LCD显示模块设计 (11) 二、变压电路设计 (12)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13) 第一节程序整体设计 (13) 第二节光照采集与AD转换程序设计 (13) 第三节无线传输程序设计 (14) 第四节LCD显示程序设计 (16) 第五节程序下载 (17) 第四章测试结果及讨论 (18) 第一节LCD显示测试 (18) 第二节光照采集与显示测试 (19) 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一、器件清单 (23) 二、工具清单 (23) 三、实物图 (24) 四、程序代码 (24)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课题背景与意义 在现代农业和工业领域,经常需要对一些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以做出相应处理,确保设备和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基于传感器、单片机和无线通信芯片设计出一种无线环境参数监测系统十分的重要。 光照强度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参数,在工业和农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课程设计介绍一种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的无线光照强度监测系统,实现对环境中的光照强度进行实时采集处理、无线传输与显示的功能。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光照强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上,通过C语言编程对单片机进行控制,使单片机控制光照采集传感器、无线通信芯片和LCD,实现系统功能。在本课题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完成一个高速、方便、稳定的环境数据监测采集和传输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和工业领域。 第二节课题设计要求与指标 本系统以环境光照强度为研究对象,应满足的要求与指标为: 1、监测点光照强度测量精确,精度大于0.1lux; 2、将监测点的参数数据以无线方式发送至汇节点,并LCD显示,要求分立元件实现的无线传输距离大于20cm,无线传输模块实现的传输距离大于1km; 3、无线传输设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4、设备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5、设备功耗功耗较低。

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综合应用已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被测信号的提取、转换、处理的一次综合性设计实践。它的作用如下: 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查阅科技文献资料能力。 (2)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3)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拓展所学知识面。 (4)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二、课程设计时间 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为1周。 三、课程设计的任务 以任务书的形式给出。 任务书的主要内容有: (1)给予的对象; (2)设计题目; (3)设计要求; (4)撰写的设计报告要求; (5)时间安排。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目录,设计题目,前言,设计方案与设计工艺流程,各部分设计原理,设计计算及说明,器件、仪器设备的选择,设计图纸,参考文献,附录。设计图用专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打印。 四、课程设计报告的一般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包括封面、目录、绪论、主体部分、结尾部分。 1、绪论 主要说明设计的目的、设计的任务和要求等。 2、主体部分 (1)总体设计方案的设计

(2)软硬件电路的设计 (3)设计结果(实验数据等) (4)参考文献 2、结束语 阐述本次设计的收获与体会,课题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与意见。致谢等。如有附录可放在结尾处。

设计题目一电机自动监控系统设计 一、电机控制系统描述 电机作为一种拖动动力设备,在机床加工、运输、电力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保证电机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通过检测控制装置对它进行监控。重点监控的参数是电机 A、B、C三相线圈的温度、电机轴的径向振动振幅、电机轴的转速。 二、控制要求 上图为电机供电主电路。三相电经过空气开关KQ、交流接触器Z、热继电器PT,加到电机上,当接触器常开触点接通时,电机得电,运转。可以通过控制接触器线圈的方式控制接触器主常开触点的通断。正常接触器线圈得电,接触器主常开触点接通,异常接触器线圈断电,接触器主常开触点断开。 常规电机控制电路如图。 START STOP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章绪论 1.1 课程设计目的 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1.2课题介绍 本课设题目以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1.3 实验背景知识 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十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4 实验原理 1.4.1 检测方法 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 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 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和化学法。 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选择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1.4.2 热阻法原理简介 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f,污垢层平均厚度δf和污垢热阻Rf。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式表示: (1-1) 图1-1 清洁和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及热阻 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 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1a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 (1-2) 图1b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 (1-3)忽略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则可认为 (1-4)于是两式相减得: (1-5)该式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 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 (1-6) f f f f f f m Rδ λ λ ρ 1 = = c w c c R R R U 2 1 /1+ + = f f w f f f R R R R R U 2 2 1 1 /1+ + + + = f c f c R R R R 2 2 1 1 ,= = c f f f U U R R 1 1 2 1 - = + q T T R R R R U b f s f f w c f /) ( /1 ,1 2 1 - = + + + =

智能照明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名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本系统以光敏电阻的光强采集、A/D转换、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组成最小控制系统,并和高亮LED显示电路共同构成。外界光强的大小通过电压的线性转换,并用延时来控制灯亮度来体现。该系统能够随环境光强的变化或软件所设定的时间自动控制灯的亮灭;同时系统可以根据光线强度自动控制灯的亮度,也可以手动调节灯的亮度。 关键词:51学习板ADC0804 光敏电阻中断定时延时 目录 1方案设计与论证 (2) 1.1整体设计方比较和选择 (2) 2 系统设计 (4) 2.1 总体设计 (4) 2.2 各单元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 (5) 2.2.1光线采集模块 (5) 2.2.2模数转换模块 (5) 2.2.3 AT89C51单片机 (6) 2.2.4 LED显示模块 (6) 2.2.5电源模块 (7) 3 软件设计 (7)

4系统测试 (9) 4.1测试方案 (9) 4.2测试结果 (9) 4.3结果分析 (9) 5结语 (10) 附录: (11) 附1:元器件明细表 (11) 附2:电路图图纸及实物图 (11) 附3:程序清单 (12) 1方案设计与论证 1.1整体设计方比较和选择 本系统包括智能系统和照明系统。这两个部分的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所示: 智能系统是基于学习板上的51单片机,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故主要是软件程序的编写,其次是单片机的扩展口与A/D芯片和高亮发光二极管的连接。其有4个并行I/O端口,分别是P0、P1、P2和P3,每个端口都有双向I/O功能。P0口在学习板上控制数码管的显示,故在设计本系统时暂不考虑,P1口只能做 I/O口使用,且其内部有上拉电阻,因P1.0-P1.3控制数码管、按键和学习板上的灯的使能端,故只剩P1.4-P1.7口,不妨将P1.5与高亮发光二极管相连(因为P1口有上拉电阻故可直接相连),P1.7控制A/D的使能端;P2口与 A/D芯片的数字输出端相连,为单片机输入转化后的8位二进制;P3口实有特殊功能,直接与A/D芯片的RD W R和端口相连。 照明系统是基于光敏电阻的光线采集电路,光敏电阻器的阻值随入射光线

检测及仪表课程设计(DOC)

目录 1设计目的 (2) 2题目介绍 (2) 3 背景意义 (2) 3.1实验装置简介 (2) 3.2研究污垢传热的理论知识 (3) 4参数检测与控制 (5) 4.1进出口温度水浴温度测量 (5) 4.1.1 仪表种类选用及依据 (5) 4.1.2 注意事项 (6) 4.1.3 可能误差 (6) 4.2 实验管壁温测量 (7) 4.2.1 仪表种类选用及依据 (7) 4.2.2 可能误差 (7) 4.3 水位的测量 (7) 4.3.1 仪表种类选用及依据 (7) 4.3.2 注意事项 (8) 4.3.3 可能误差 (8) 4.4 实验管内流体流量的测量 (8) 4.4.1仪表种类选用与依据 (8) 4.4.2 可能误差 (10) 4.5 差压测量 (10) 4.5.1仪表种类选用与依据 (10) 4.5.2 可能误差 (11) 5.参考文献 (12)

第1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2题目介绍 本课设题目以一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检测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该实验装置上,需要检测和控制的参数主要有: 1、温度:包括实验管流体进口(20~40℃)、出口温度(20~80 ℃), 2、实验管壁温(20~80 ℃)以及水浴温度(20~80 ℃) 3、水位:补水箱上位安装,距地面2m,其水位要求测量并控制,以适应不同流速的需要,水位变动范围200mm~500mm 4、流量:实验管内流体流量需要测量,管径Φ25mm,流量范围0.5~4m3/h 5、差压:由于结垢导致管内流动阻力增大,需要测量流动压降,范围为0~50mm 水柱 3 背景意义 3.1实验装置简介 如图3—1所示的实验装置是东北电力大学节能与测控研究中心杨善让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基于测量新技术—软测量技术开发的多功能实验装置。 基于本实验装置,先后完成国家、东北电力公司、省、市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奖,鉴定结论为国际领先。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部分实验工作。

人脸识别课程设计论文(完美版)

前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的流动性,进而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使得安全方面的需求成为21世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不论是享受各项服务如网上冲浪、还是居家、办公等都涉及到安全,以往这些行为基本上是通过符号密码来进行安全保护,但是随着服务数量的不断增加,密码越来越多以致无法全部记住,而且密码有时也会被他人所窃取,各种密码被破解的概率越来越高,因为通常由于记忆的原因,人们经常会选用自己或亲人的生日、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并长期使用,这些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获取。可见在现代社会中,身份识别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人们乎时时刻刻都需要鉴别别人的身份和证明自己的身份,以获得对特定资源的使用权或者制权,同时防止这些权限被他人随意的取得。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主要基于身份标识物(如证件、卡片)和身份标识知识(如用户名、密码)来识别身份,这在很长一段时期是非常可靠和方便的识别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网络、通信、交通等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活动的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不断扩大,需要身份认证的场合也变得无不在。人们需要携带的身份标识物品越来越多,身份标识知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冗长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身份识别方式的弊端日益彰显。身份标识物品容易被丢失和伪造,份标识知识容易被遗忘、窃取和破解,而身份标识的重要性又使得一旦失去了身份标识会给标识的所有者甚至整个社会带来重大的甚至难以弥补的损失。在美国,每年约有上百万的福利款被人以假冒的身份领取;每年发生的信用卡、ATM、移动电话和冒领支票等成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2]。面临着这样的状况,人们对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可靠性、准确和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寻求身份识别的新途径。 于是,近年来人类生物特征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身份识别,而且生物特征可以更好的进行安全控制,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大力推进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与原有的人类身分识别技术(如:个人密码、磁卡、智能卡等)相比,基于人类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具有安全可靠、特征唯一、不易伪造、不可窃取等优点。人类本身具有很多相对独特的特征,如DNA、指纹、虹膜、语音、人脸等。基于这些相对独特的人类特征,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起众多的基于人类生物特征的人类身份识别技术,如DNA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和其他的生物识别比起来有以下几个优点:1、其他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都需要一些人为的行为配合,而人脸识别不需要。2、人脸识别可应用在远距离监控中。3、针一对现在的第一、二代身份证,每个身份证都有人脸的正面照片,也就是人脸库将是最完善的,包括人最多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库来更直观、更方便的核查该人的身份。 4、相对于其他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具有特征录入方一便,信息丰富,使用面广等优点,同时人脸识别系统更加直接友好。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

课程设计报告-车牌识别系统的设计

车牌识别系统的设计 一、摘要: 随这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车牌识别技术准确率越来越高,识别速度越来越快。无论何种形式的车牌识别系统,它们都是由触发、图像采集、图像识别模块、辅助光源和通信模块组成的。车牌识别系统涉及光学、电器、电子控制、数字图像处理、计算视觉、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触发模块负责在车辆到达合适位置时,给出触发信号,控制抓拍。辅助光源提供辅助照明,保证系统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能拍摄到高质量的图像。图像预处理程序对抓拍的图像进行处理,去除噪声,并进行参数调整。然后通过车牌定位、字符识别,最后将识别结果输出。 二、设计目的和意义: 设计目的: 1、让学生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潜能,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 设计意义: 车牌定位系统的目的在于正确获取整个图像中车牌的区域,并识别出车牌号。通过设计实现车牌识别系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设计原理: 牌照自动识别是一项利用车辆的动态视频或静态图像进行牌照号码、牌照颜色自动识别的模式识别技术。其硬件基础一般包括触发设备、摄像设备、照明设备、图像采集设备、识别车牌号码的处理机等,其软件核心包括车牌定位算法、车牌字符分割算法和光学字符识别算法等。某些牌照识别系统还具有通过视频图像判断车辆驶入视野的功能称之为视频车辆检测。一个完整的牌照识别系统应包括车辆检测、图像采集、牌照识别等几部分。当车辆检测部分检测到车辆到达时触发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的视频图像。牌照识别单元对图像进行处理,定位出牌照位置,再将牌照中的字符分割出来进行识别,然后组成牌照号码输出。 四、详细设计步骤:

10G XFP光模块设计

10G XFP光模块设计 文章介绍了应用于光网络系统的10 Gbit/s XFP(小型化可热插拔)光模块的基本原理以及光收发模块的设计,采用了CDR(时钟数据恢复)、A PC(自动功率控制)、LA(限幅放大器)和发射驱动集成的主芯片GN2010EA,与传统设计相比不仅降低了设计成本,而且降低了设计的复杂度。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在宽的温度范围内能保持稳定的光功率和消光比,并且指标满足ITU—T标准的要求,符合10 Gbit/s 光模块设计要求。 引言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实现光/电/光转换功能的光收发模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速率(40、100 Gbit/s)技术已经成为各大运营商关注的焦点,但10 Gbit/s技术仍然是当前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基于标准化的密集波分光通信模块成为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0 Gbit/s XFP(ds型化可热插拔)光模块以其价格低、体积小和应用环境广泛等优点,已经成为10 Gbit/s光模块的主流产品。 本文将介绍兼容40和80 km 的10 Gbit/sXFP光模块的基本原理、低成本的设计方案,以及相关的测试(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这种设计采用CDR(时钟数据恢复)、APC(自动功率控制)、LA(限幅放大器)和驱动器集成的主芯片GN2010EA,减少了器件的数量,降低了制作工艺难度,达到了低成本的目的。 1 10 Gbit/s XFP光模块的设计 1.1 模块功能框图 图1所示为10 Gbit/s XFP光模块的基本结构框图。模块的发射端(包括光发送子系统、主芯片、温控电路以及控制电路)采用输入均衡器、多速率CDR、EML(电吸收调制激光器)驱动器和APC集成的芯片驱动激光器实现电/光转换。接收端(包括光接收子系统、主芯片以及控制电路)则采用APD(雪崩光电二极管)将探测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放大整形后输出。模块中采用单片机控制发射驱动芯片,实现数字诊断功能。 1.2 发射部分 发射电信号由主芯片GN2010EA 的TXDIP脚和TXDIN脚进入,经过主芯片发射部分的均衡器、CDR和EML驱动器,再由TXDOP脚和TXDON脚输出,进入TOSA(光发送子系统)进行电信号到光信号的转换。内部APC电路控制激光器的偏置电流,由IBIAS脚输出到TOSA,控制TOSA 的光功率。 主芯片内部APC电路有两种方式对激光器偏置电流进行设置:(1)设置寄存器APC—REG5的第二位APCOVR,将APC环路旁路掉,这样可以直接通过寄存器设置IBIAS脚输出的电流值。(2)使用APC 环路形成一个闭环负反馈,将设置电压值与VPHOTO脚反馈的电压值(VPHOTO脚的电压与发射光功率成比例关系)进行比较,最后使得VPHOTO脚反馈的电压值稳定在设定值,即使发射光功率稳定在设定值。

光强检测系统设计报告

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训说明书 题目:光强检测系统设计 系部: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戴曰章 2010年12 月9 日

目录 1 引言 (1) 2 设计任务及要求 (1) 2.1基本要求 (1) 2.2主要器件及功能 (1) 3 总体框图及原理 (2) 4 电路原理 (3) 4.1电源电路 (3) 4.2最小系统电路 (3) 4.3显示电路 (5) 4.4检测电路 (6) 4.5数据传输电路 (7) 4.6A/D转换电路 (8) 4.7继电器控制电路 (9) 5 PCB版图设计 (11) 6 实训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工农业生产中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利用光照来提高生产,应精确的检测并控制光照的强度。本设计基于此目的,设计了简单的光强检测系统。 2 设计任务及要求 2.1 基本要求: 设计制作一套单片机光照强度控制系统,包括: (1)硬件原理图 (2)印制板PCB图 2.2 主要器件及功能

3 总体框图及原理 图3.1 总体框图 设计原理: 本设计采用了STC89C52单片机组成光照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光强的控制。光强传感器采用了光敏电阻,对光照强度进行实时采样。通过A/D转换模块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串行编程模块将其传入到单片机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数码管显示,用继电器控制光照,以此达到对光照强度的控制。

4 电路原理 4.1 电源电路 图4.1 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原理:本电路将USB电流作输入,通过滤波、稳压等将电流转换成稳定的电压给系统供电。 4.2 最小系统电路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1、1 课程设计目的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1、2课题介绍本课设题目以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1、3 实验背景知识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4 实验原理 1、4、1 检测方法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

和化学法。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选择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1、4、2 热阻法原理简介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f,污垢层平均厚度δf和污垢热阻Rf。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式表示: (1-1)图1-1 清洁和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及热阻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1a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 (1-2)图1b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 (1-3)忽略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则可认为(1-4)于是两式相减得: (1-5)该式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1-6)(1-7)若在结垢过程中,q、Tb均得持不变,且同样假定(1-8)则两式相减有: (1-9)这样,换热面有垢一侧的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测量清洁状态和污染状态下的壁温和热流而被间接测量出来。

光强检测(虚拟仪器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虚拟仪器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 光强检测与控制 实验时间: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 验 目 的: 1.掌握光强的微机控制与检测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LabView 程序设计,以及其硬件接口LabJack 的功能和使用 实 验 环 境: 测控试验箱;多功能数据采集控制器——Labjack ;计算机;labview 软件 实 验 内 容 及 步 骤: 实验原理: 当labjack 的AO1 端为5V 时,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当labjack 的AO1 端为0V 时,发光二极管发 光最亮,所发出的光经过光敏电阻接收,光敏电阻值与光强成反比。当光强增大时,光敏电阻阻值减 小;当光强减弱时,光敏电阻阻值增大。光敏电阻上产生变化的电压,该电压通过U41A LM358 输出。 实验原理图 实验内容: 使用Labview ,设计一光强检测与控制系统。其中,光强控制信号由LabJack 的D/A 提供,控制发光 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光强信号由光敏电阻采集,经由LabJack 的A/D 输入给微机显示。

实验步骤: 1.接线:将AO1 端与labjack 的AO1 端连接起来,将AI2 端与labjack 的AI2 端连接起来。 2.控制labjack 的AO1 端,使其输出0V 电压,发光二极管发光,通过屏幕观察通过AI2 端输入的光强信号波形。 3.结果:当发光二极管光强增大时,屏幕显示的光强信号增大,反之,屏幕显示的光强信号减小。 实验结果及分析: 结果:当发光二极管光强增大时,屏幕显示的光强信号增大,反之屏幕显示的光强信号减小; 分析:当A01输入为0v时,发光二极管两端压降最大,二极管完全导通,光强最大,被光敏电阻感应到的最多,由光敏电阻阻值与光强的关系可知等级最大电压输出就最大;A01输入5v时。发光二极管不通,光强等级仅为外界自然光的强度。 实验心得: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光强的微机控制与检测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同时熟悉LabView 程序设计,以及其硬件接口LabJack 的功能和使用

检测技术课程设计资料

课程设计报告 物位检测学院 学科专业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起止周次 提交日期

关键词:物位测量仪,原理,应用 简介:物位测量仪表按所使用的物理原理可分为直读式物位仪表、差压式物位仪表(包括压力式)、浮力式物位仪表、电测式(电阻式,电容式与电感式)物位仪表、超声式物位仪表、核辐射式物位仪表等。直读式物位仪表。从测量机构上可直接读出液位,玻璃管(或玻璃板)液位计就是利用连通器原理,用旁通玻璃管(或玻璃板)读数。根据测量要求,有透光式和反射式等型式。 浮力式物位仪表,利用液面上的浮子或沉浸在液体中浮筒(也称沉筒)受到浮力作用而工作。这类仪表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测量过程中浮力维持不变,如浮球液位计、浮标液位计,工作时浮标随液面高低变化,通过杠杆或钢丝绳等机构将浮标位移传递出去,再经电位器、数码盘等转换为模拟或数字信号;另一种是在测量过程中浮力发生变化,如浮筒式液位计,液位改变时浮筒在液体内浸没的程度不同,所受的浮力也不同,将浮力的变化量转换成差动变压器铁芯的位移,就可输出相应的电信号,供指示、记录、报警和调节之用,也可远距离传送。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测量液位、固体颗粒和粉粒位,以及液-液、液-固相界面位置的仪表。一般测量液体液面位置的称为液位计,测量固体、粉料位置的称为料位计,测量液-液、液固相界面位置的称为相界面计。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物位测量仪表,测量锅炉水位的液位计就是一例。发电厂大容量锅炉水位是十分重要的工艺参数,水位过高、过低都会引起严重安全事故,因此要求准确地测量和控制锅炉水位。水塔的水位、油罐的油液位、煤仓的煤块堆积高度、化工生产的反应塔溶液液位等,都需要采用物位测量仪表测量。

基于51单片机的光照强度检测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51单片机的光照强度

摘要 光敏电阻测光强度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光照强度的强弱并显示让人们知道此时光照强度的强弱。人们可以通过看此装置的显示了解现在的光照状态,做合理的光照调节。该设计可分为三部分:即光照检测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光强显示部分。还可加上照明部分。对于光照检测部分可利用光敏电阻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它可以完成从光强到电阻值的信号转换,再把电阻值转换为电信号就可以作为系统的输入信号。对输入信号处理后,就可以用来显示了。对于显示部分可利用数码管来显示,不同的光强对应于不同的数值,就能简单的显示出不同的光强了。本设计就是由单片机STC89C52RC芯片,AD采集模块,运算放大,和1602液晶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构成了一个单片机光照强度检测系统。该光照强度检测系统可以通过检测光照强度,使得光照在低于一定强度的时候让照明灯亮,是一种常用的测试仪器,它可以用在需要照明的各个地方,根据灯光的强弱,自动控制照明灯的开关,有力地节约了电力资源。 关键词:51单片机,,LM358,ADC0809,1602液晶,光敏电阻

目录 一、设计任务、要求 (3) 1.1 设计任务: (3) 1.2 设计要求: (3) 二、方案总体设计 (4) 2.1 方案一: (4) 2.2 方案二: (4) 2.3系统采用方案 (4) 三、硬件设计 (6)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6) 3.2 液晶显示模块 (6) 3.3 系统电源 (7) 3.4 整体电路 (8) 四、软件设计 (10) 4.1 keil软件介绍 (10) 4.2程序流程图 (10) 五、仿真与实现 (12) 5.1 proteus软件介绍 (12) 5.2 仿真过程 (12) 5.3 实物制作与调试 (14) 5.4 使用说明 (16) 六、总结 (17) 6.1设计总结: (17) 6.2经验总结: (18) 七、参考文献 (19)

最新昆明理工大学检测技术(光纤传感器)课程设计

精品文档 课程设计报告 光纤传感器原理、结构线路及其应用 学院: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陈焰 2014年12月25日

目录 摘要 (1) 1. 光纤传感器概述 (1) 1.1光纤传感器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2. 原理 (3) 2.1光导纤维导光的基本原理 (3) 2.1.1 斯乃尔定理(Snell's Law) (3) 2.1.2 光纤结构 (4) 2.1.3 光纤导光原理及数值孔径NA (5) 2.2光纤传感器结构原理 (6) 2.3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7) 2.3.1 根据光纤在传感器中的作用 (8) 2.3.2 根据光受被测对象的调制形式 (9) 3.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10) 3.1温度的检测 (10) 3.1.1 遮光式光纤温度计 (10) 3.1.2 透射型半导体光纤温度传感器 (11) 3.2压力的检测 (12) 3.2.1 采用弹性元件的光纤压力传感器 (12) 3.2.2 光弹性式光纤压力传感器 (14) 3.3液位的检测 (16) 3.3.1 球面光纤液位传感器 (16) 3.3.2 斜端面光纤液位传感器 (17) 3.3.3 单光纤液位传感器 (18) 3.4流量、流速的检测 (19) 3.4.1 光纤涡街流量计 (19) 3.4.2 光纤多普勒流速计 (20) 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摘要 光纤传感器(FOS Fiber Optical Sensor)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光导纤维的新型传感器。它是光纤和光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与以电为基础的传感器有本质区别。光纤传感器用光作为敏感信息的载体,用光纤作为传递敏感信息的媒质。因此,它同时具有光纤及光学测量的特点。近年来,传感器朝着灵敏、精确、适应性强、小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倍受青睐。光纤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例如:抗电磁干扰和原子辐射的性能,径细、质软、重量轻的机械性能;绝缘、无感应的电气性能;耐水、耐高温、耐腐蚀的化学性能等,它能够在人达不到的地方(如高温区或者对人有害的地区,如核辐射区),起到人的耳目作用,而且还能超越人的生理界限,接收人的感官所感受不到的外界信息。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测量结构原理应用 1. 光纤传感器概述 1.1 光纤传感器研究背景 近年来,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确、适应性强、小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倍受青睐。光纤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例如:抗电磁干扰和原子辐射的性能,径细、质软、重量轻的机械性能;绝缘、无感应的电气性能;耐水、耐高温、耐腐蚀的化学性能等,它能够在人达不到的地方(如高温区),或者对人有害的地区(如核辐射区),起到人的耳目的作用,而且还能超越人的生理界限,接收人的感官所感受不到的外界信息。 光纤光栅是利用光纤材料的光敏性,外界入射光子和纤芯内锗离子相互作用引起的折射率永久性变化,在纤芯内形成空间相位光栅,其作用的实质是在纤芯内形成,利用空间相位光栅的布拉格散射的波长特性,一个窄带的,投射或反射,滤光器或反射镜。 1978年加拿大通信研究中心的K O Hill及其合作者首次从接错光纤中观察到了光子诱导光栅。Hill的早期光纤是采用488nm可见光波长的氛离子激光器,通过增加或延长注入光纤芯中的光辐照时间而在纤芯中形成了光栅。后来Meltz 等人利用高强度紫外光源所形成的干涉条纹对光纤进行侧面横向曝光在该光纤芯中产生折射率调制或相位光栅。1989年第一支布拉格诺振波长位于通信波段的光纤光栅研制成功。 光纤传感就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化为光纤中传输光参数(如光强、波长、相位以及偏振态)的变化,通过测量光纤的输出光来确定被测量的大小。光纤传感技术在国际上是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而光纤传感器就是随光纤通

衍射光强分布的测实验报告

衍射光强分布的测量 1008406006 物理师范陈开玉 摘要:为了观察并验证单缝衍射和多缝衍射的图样以及它们的规律,本实验设计了基于水平光路的测量方法。运用自动光强记录仪来对衍射现象进行比较函数化的观察。实验观察到衍射条纹随着缝宽变窄而模糊和间距扩大,并且通过仪器对光强图样的位置定位和夫琅禾费光强的公式来计算单缝的缝宽。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条纹移动清晰。 关键词:衍射自动光强记录仪单缝多缝 一、引言 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表现,并在实际生活中有较多应用,如运用单缝衍射测量物体之间的微小间隔和位移,或者用于测量细微物体的尺寸等。本实验要求通过观察、测量夫琅禾费衍射光强分布,加深对光的衍射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理 1,衍射的定义: 波遇到障碍物或小孔后通过散射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而光也是波的一种, 光在传播路径中,遇到不透明或透明的障碍物或者小孔(窄缝),绕过障碍物,产生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衍射时产生的明暗条纹或光环,叫衍射图样2,光的衍射分为夫琅禾费衍射和菲涅尔衍射, 夫琅禾费衍射是指光源和观察点距障碍物为无限远,即平行光的衍射;而菲涅尔衍射是指光源和观察点距障碍物为有限远的衍射.本实验研究的只是夫琅禾费衍射.实际实验中只要满足光源与衍射体之间的距离u,衍射体至观察屏之间的距离v都远大于就满足了夫琅禾费衍射的条件,其中a为衍射物的孔径,λ为光源的波长. 3,单缝、单丝衍射原理:

如上图所示,a为单缝宽度,缝和屏之间的距离为v,为衍射角,其在观察屏上的位置为x,x离屏幕中心o的距离为OX=,设光源波长为λ,则有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光强公式为: 式中是中心处的光强,与缝宽的平方成正比。 若将所成衍射图样的光强画成函数图象在坐标系中,则所成函数图象大致如下 除主极强外,次极强出现在的位置,它们是超越方程的根,其数值为: 对应的值为 当角度很小时,满足,则OX可以近似为 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得出函数中次级强的峰值的横坐标只差来确定狭缝的宽度a 4,多缝衍射和干涉原理

自动检测课程设计

检测与变换技术苏州市职业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名称光敏百灵鸟电路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班级10电信2班 姓名刘小刚 学号107303237 系主任张红兵 教研室主任邓建平 指导教师殷伟义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1.1电路简略介绍 (3) 1.1.1双色闪光灯 (3) 1.1.2光敏百灵鸟 (4) 1.2.1双色闪光灯电路及其原理 (4) 1.2.2光敏百灵鸟电路及其原理 (5) 第二章元器件介绍以及测试 (6) 2.1电阻的测试 (6) 2.1.1碳膜电阻 (6) 2.1.2光敏电阻 (7) 2.2电容的测试 (8) 2.2.1陶瓷电容 (8) 2.2.2电解电容 (9) 2.3三极管的测试 (9) 2.4发光二极管 (10) 2.5555芯片 (10) 第三章制作与调试 (14) 3.1双色闪光的制作与调试 (14) 3.2光敏百灵鸟的制作与调试 (14) 第四章小结 (15) 附录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绪论 课程设计是检验我们本学期学习的情况的一项综合测试,要求我们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到实际,融会贯通的一项训练,是对我们能力的一项综合评定。它要求我们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开拓思路设计出合理的电路图。555定时器是一种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集成于一体的电子器件。用它可以构成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和施密特触发器等多种电路。 555定时器在工业控制、定时、检测、报警等方面有广泛应用。555集成定时器是模拟功能和数字逻辑功能相结合的一种双极型中规模集成器件。外加电阻、电容可以组成性能稳定而精确的多谐振荡器、单稳电路、施密特触发器等,应用十分广泛。它是由上、下两个电压比较器、三个5kΩ电阻、一个RS触发器、一个放电三极管 T以及功率输出级组成。比较器 C1的反相输入端5接到由三个5 kΩ电阻组成的分压网络的2/3Vcc处(5也称控制电压端),同相输入端6为阀值电压输入端。比较器C2的同相输入端接到分压电阻网络的1/3Vcc处,反相输入端2为触发电压输入端,用来启动电路。两个比较器的输出端控制RS触发器。RS触发器设置有复位端 4,当复位端处干低电平时,输出3为低电平。控制电压端5是比较器C1的基准电压端,通过外接元件或电压源可改变控制端的电压值,即可改变比较器C1、C2的参考电压。不用时可将它与地之间接一个O.01μF的电容,以防止干扰电压引入。555的电源电压范围是+4.5~+18V,输出电流可达100~200mA,能直接驱动小型电机、继电器和低阻抗扬声器。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可以巩固各课程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自动检测课程设计报告--湿度传感器及应用

课程设计报告湿度传感器及应用

摘要 在现代社会信息科技的不断迅速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高速更新,使得湿度的测量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随着2011年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传感器技术作为物联网的最前端—感知层,在其发展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湿度作为日常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的检测在各种环境,各个领域都对起了重要作用。 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物理量,湿度传感器是指检测外界环境湿度的传感器,它将所测环境湿度转换为便于处理、显示、记录的电(频率)信号等。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湿度的检测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生活等各个领域。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车间相对湿度低于30%时,容易产生静电感应而影响生产;粉尘大的车间由于湿度小产生静电易发生爆炸;纺织厂的湿度低于65~70%RH时会断线。它是一类重要的化学传感器,在仓贮、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环境监测、家用电器、气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测量电路由湿度传感器,差动放大器,同相加法放大器等主电路组成;为了实现温度补偿功能,选择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通过转换电桥和差动放大,输入同相加法器实现加法运算,补偿环境温度对湿度传感器的影响,其中转换电桥工作电压由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通过电压跟随器提供。 应用IH3605型温度传感器与集成运放设计测量湿度的电路,测量相对湿度(RH)的范围为0%~l00%,电路输出电压为0~10V。要求测量电路具有调零功能和温度补偿功能。使用环境温度为0℃~85℃。 本次设计的是湿度传感器,主要对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加以论述,并对其测量原理图进行分析,进而使我们能够更深层的对湿度传感器进行理解;除此之外,在本次设计中也简要介绍了湿度传感器的相关特性以及参数如何选择,以便于用户能够正确选用相应的种类和型号。 另外,我又结合了实际案例对湿度传感器的应用技术和应用领域加以分析,并概括了其日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作原理;组成结构;测量原理图;特性及参数选择;应用;发展趋势

超详细的光模块介绍

超详细的光模块介绍 光模块发展简述 光模块分类 按封装:1*9 、GBIC、SFF、SFP、XFP、SFP+、X2、XENPARK、300pin 等。 按速率:155M、622M、1.25G、2.5G、4.25G、10G、40G等。 按波长:常规波长、CWDM、DWDM等。 按模式:单模光纤(黄色)、多模光纤(橘红色)。 按使用性:热插拔(GBIC、SFP、XFP、XENPAK)和非热插拔(1*9、SFF)。 封装形式

光模块基本原理 光收发一体模块(Optical Transceiver) 光收发一体模块是光通信的核心器件,完成对光信号的光-电/电-光转换。由两部分组成:接收部分和发射部分。接收部分实现光-电变换,发射部分实现电-光变换。 发射部分: 输入一定码率的电信号经内部的驱动芯片处理后驱动半导体激光器(LD)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出相应速率的调制光信号,其内部带有光功率自动控制电路(APC),使输出的光信号功率保持稳定。 接收部分: 一定码率的光信号输入模块后由光探测二极管转换为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器后输出相应码率的电信号,输出的信号一般为PECL电平。同时在输入光功率小于一定值后会输出一个告警信号。

光模块的主要参数 1. 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指每秒传输比特数,单位Mb/s 或Gb/s。主要速率:百兆、千兆、2.5G、4.25G和万兆。 2.传输距离 光模块的传输距离分为短距、中距和长距三种。一般认为2km 及以下的为短距离,10~20km 的为中距离,30km、40km 及以上的为长距离。 ■光模块的传输距离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会有一定的损耗和色散。 注意: ? 损耗是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介质的吸收散射以及泄漏导致的光能量损失,这部分能量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以一定的比率耗散。

基于MATLAB的人体姿态的检测课程设计

基于视频的人体姿态检测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1.根据已知要求分析视频监控中行人站立和躺卧姿态检测的处理流程,确定视频监中行人的检测设计的方法,画出流程图,编写实现程序,并进行调试,录制实验视频,验证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完成系统软件设计。 2.基本教学要求:每人一台计算机,计算安装matlab、visio等软件。 二、设计原理 2.1图像分割中运动的运用(运动目标检测) 首先利用统计的方法得到背景模型,并实时地对背景模型进行更新以适应光线变化和场景本身的变化,用形态学方法和检测连通域面积进行后处理,消除噪声和背景扰动带来的影响,在HSV色度空间下检测阴影,得到准确的运动目标。 噪声的影响,会使检测结果中出现一些本身背景的区域像素点被检测成运动区域,也可能是运动目标内的部分区域被漏检。另外,背景的扰动,如树枝、树叶的轻微摇动,会使这部分也被误判断为运动目标,为了消除这些影响,首先对上一步的检测结果用形态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找出经过形态学处理的后的连通域,计算每个连通域中的面积,对于面积小于一定值的区域,将其抛弃,不看做是前景运动目标。 2.2 bwlabel函数 用法:L = bwlabel(BW,n) [L,num] = bwlabel(BW,n),这里num返回的就是BW中连通区域的个数。 返回一个和BW大小相同的L矩阵,包含了标记了BW中每个连通区域的类别标签,这些标签的值为1、2、num(连通区域的个数)。n的值为4或8,表示是按4连通寻找区域,还是8连通寻找,默认为8。 四连通或八连通是图像处理里的基本感念:8连通,是说一个像素,如果和其他像素在上、下、左、右、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或右下角连接着,则认为他们是联通的;4连通是指,如果像素的位置在其他像素相邻的上、下、左或右,则认为他们是连接着的,连通的,在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或右下角连接,则不认为他们连通。 2.3 regionprops统计被标记的区域的面积分布,显示区域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