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勘察设计施工

港珠澳大桥勘察设计施工
港珠澳大桥勘察设计施工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难点和创新伙伴关系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

2019-**-**

1

主要内容

1.简介

2.港珠澳大桥及岛隧工程总体介绍

3.岛隧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难点及主要创新

4.项目管理和伙伴关系

2

1.

简介

TEC (岛隧设计与施工咨询)2008~2018

2003-2008 2009 2009~2010 2010~2017

3

4

岛隧工程主要参与方

业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设计施工总承包人:中交联合体(7家单位: 中交、公规院、

四航院、科威、上海隧道院、上海城建、艾意康)

设计和施工咨询:TEC 和GMDI (咨询联合体的两家)岛隧监理:中铁武汉大桥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联合体(3家单位)

施工质量管理顾问:Mott

(英国莫特公司)

我,TEC 和港珠澳大桥

前期

?2006

第一次知道港珠澳大桥?

2007~2008

跟踪参与前期准备工作

签订合同——岛隧工程

?2008,四部专用标准的审查(可研阶段)?2009,方案审查

?

2009~2018, 全过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咨询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巡查、培训等)

5

6

全过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咨询

2008正式合同

2018通车

超过10年的缘分>10years

TEC 在HZMB 的主要贡献

TEC 参与本项目员工达51 人,其中境外专家和技术人员达39

TEC 的主要工作

?

巨量的设计文件、图纸和主要施工文件审查?提交专业审查咨询报告632 份?图纸页签

7

8

TEC

的主要工作

?各种工作会议?大型评审会、?专家咨询会、?

技术专家组会等

现场正式会议350

TEC 的主要工作

?月度施工巡查

?

提交55

本施工巡查报告

9

10

TEC 的主要工作

审查专题研究,同时也执行平行专题研究

TEC 专家指导CPTU

实验室工作

TEC

的主要工作

在国内外提供培训

11

12

TEC 的荣誉

?

Hans de Wit:

港珠澳大桥十大建设功臣

?李英:港珠澳大桥百名建设标兵

2013、2015、2016

咨询“岛隧组”荣获三次

先进班组称号

(2019-11-12)颁奖大会

1.港珠澳大桥总体介绍

-项目特点和挑战

13

14

地理位置

30km

38km 15

16

17

18

19

20

6.7km 沉管隧道+ 两个625米海中人工岛

21

22

23

24

主要建设标准

?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

?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

?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并满足香港《道路及铁路结构设计手册》中的活载校核要求?结构防水等级:一级

?结构抗震设防烈度:VII 度

25

26

项目主要特点和挑战

?项目规模宏大:

–含主体工程(包括桥梁、海底隧道、海上人工岛)、三地口岸人工岛、三地连接线,总长55公里

?项目建设条件复杂: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跨海段全外海施工

–恶劣地质和海况、航运要求、防洪、航空限高、耐久性等方面

?建设标准要求高:

–三地标准“就高不就低”原则,适当吸纳香港及澳门合适的标准–不足之处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以BS 标准优先–120

年设计使用寿命(高于国内现有标准)

港珠澳大桥标准体系

51项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四项主要项目专用标准:?设计?施工

?质量验收评定?营运维护

涵盖桥梁、人工岛、隧道

中国公路学会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达成协议:

?将港珠澳大桥标准体系转化为中国公路学会标准

?

支撑我国交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际竞争

27

28

?技术难度大:

–工程种类多,综合难度大,首次外海修建大型沉管

?建、管、养模式独特,建设合同模式独特:

–“三地三检”

–桥梁(传统)和岛隧工程(设计与施工总承包)

?穿越伶仃主航道及多条航道,最大日流量超过4000艘次

项目主要特点和挑战(续)

环保要求高,尤其是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

–专门的白海豚保护团队、白海豚保护方案和系统措施、精细化设计和施工方案

–白海豚一直被视为我们项目的吉祥物

项目主要特点和挑战(续)

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试验区

缓冲区

核心区

珠海澳门

香港机场

大屿山

粤港分界线

29

30

中华白海豚的保护

?

通过野外观测积累白海豚观测大数据,绘制中华白海豚行为谱,探明了船舶航行和施工活动对其发声、行为及集群的影响规律,研发了施工过程中华白海豚的声学驱赶保护技术。

?

到目前为止,没有因施工引起的一起白海豚死亡事件,数量统计增加

施工现场的白海豚

项目位置处于非常严酷的海洋环境?高温、高湿、高盐度

?海水、海风、盐雾、干湿交替效应

设计使用寿命120年的耐久性挑战

31

32

项目主要特点和挑战(耐久性)

耐久性是一个长久和系统性工程(全寿命周期)

?

可靠的工程设计,参考欧洲DURACRETE 和

FIB (国际结构混凝土联合会

)“模式规范

”,开发本项目耐久性设计模型和方法?施工控制和质量保证

?

良好的维护方案、耐久性评估和再设计

《港珠澳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指南》《耐久性措施专项设计》

《港珠澳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港珠澳大桥运营及维护手册》

耐久性施工控制

?配置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可施工性等)?裂缝控制技术

?足尺模型试验?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理论与试验相互验证,施工质量的保证(4) Full-scale model experiment ??of standard section (total length of 22.5m)as experimental model

2.Strategies

Strategy 2:Control of durability in construction 33

34

耐久性维护

相同环境条件的西岛上设立了暴露试验站

–设置大气区、浪溅区、水变区和水下区,

–2014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总共放置了2000多组暴露样品–

建立耐久性档案,为运营期耐久性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耐久性维护

?《港珠澳大桥运营及维护手册》

–咨询单位牵头带领设计和施工团队共同编制(TEC 牵头岛隧)–建立全寿命周期的耐久性检测、维护、评估及再设计–重要构件在施工阶段埋设了耐久性监测元件和传感器等

耐久性初始评估,交工前的全面评估(项目的基准状态-零状态)

35

36

2.港珠澳大桥总体介绍

-项目进程

初步设计岛隧工程开工

桥梁开工

桥梁贯通隧道贯通

20092010

2012

2016.92017.6施工图设计

通车

2018.10

2009.12.152019.10.23

37

38

2011

年施工图设计,

2012年施工,2016年

9月海上桥梁结构贯通,

4

年结构施工

2017年全面完成铺装及其他安装工程

2017-07-27

39

40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施工技术

第1题 西人工岛隧道止推段结构采取分步分层浇筑工艺。模板均采用钢框木模,支架采用承插性盘扣式钢管支架。模板采用对拉系统与外部斜撑保持整体稳定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题 为了确保岛头钢圆筒拆除后岛内基坑仍处于干施工环境,钢圆筒拆除前需提前进行回水测试二次止水结构可靠性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3题 为了减小沉管隧道基础荷载,沉管顶部围护结构及岛头内部回填采用减载结构形式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4题 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桥隧的过渡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5题 在兼顾结构受力特点、防水要求及与现场实际情况前提下,西人工岛隧道止推段结构采取分步分层浇筑工艺。模板均采用钢框木模,支架采用承插性盘扣式钢管支架。模板采用对拉系统与外部斜撑保持整体稳定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6题

敞开段结构分两步进行浇筑。底板浇筑与暗埋段方法相同。墙体采用清水混凝土浇筑工艺进行施工。其中,中墙最高处高达15.5m,一次性整体浇筑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7题 西人工岛主体建筑与隧道暗埋段结构一体,包括地下两层,地上三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地面以上高度20m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8题 止推段结构和扶壁结构底部施打高压旋喷桩防渗墙。防渗墙中部人工凿出凹槽,以便和结构更好的连接,提高止水效果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港珠澳大桥你必须知道的10件事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24日正式通车运营!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正所谓“腾空跃起一巨龙,三地从此无西东”。 毫无疑问,这项“世纪工程”将会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港珠澳大桥 英文名: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全长:55公里 设计寿命:120年 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开工时间:2009年12月15日 通车时间:2018年10月24日 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 港珠澳大桥你必须知道的10件事 1、为什么要建港珠澳大桥?有何意义? 港珠澳大桥,首次实现了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极大地缩短了三地间的距离。 通车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这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特别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三地成功创立的完整的大桥工程决策体系,对未来大湾区整体基础设施建设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2、港珠澳大桥有何特别之处?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 其中,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由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和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两个人工岛隔海相对,中间海浪翻飞,气势壮阔。 3、为什么要建海底隧道,一桥到底不行吗? 港珠澳大桥的路线经过了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限定使得该区域无法实现大跨径、高塔结构物。

港珠澳大桥特点完整版

港珠澳大桥特点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港珠澳大桥 超级工程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会被我们的子孙后代所铭记。它们是为打破过去的记录而生的,它们都代表了最高层次的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它们代表着时代的进取精神,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港珠澳大桥,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全长接近50公里,主体工程长度约35公里,包含离岸人工岛及海底隧道,将会形成“三小时生活圈”,缩减穿越三地时间。大桥的设计寿命为120年,预计于2016年完工。大桥落成后,将会是世界上最长的六线行车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 港珠澳大桥项目一旦建成及投入使用后将是现代世界最瞩目的宏伟工程,大桥有如下几个亮点: 1、港珠澳大桥单列5000万元作为景观工程费,珠江口将增添一道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亮丽风景线,据悉其中转站也是艺术品--大桥工程通过填海建造两个人工岛,人工岛间通过海底隧道予以连接,隧道、桥梁间通过人工岛完美结合;

2、大桥主桥净跨幅度最大的青洲航道区段,主跨采用“双塔双索钢箱梁斜拉桥”、其整体造型及断面形式除能满足抗风、抗震等高要求外,其景观效果也更是一流,斜拉桥索塔造型像钻石,总高170.69米,建成后将成为大桥主桥型最突出养眼外貌; 3、人工岛将建设成为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和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岛内的绿化工程及岛上造型美观的建构筑物均能做到相得益彰,和谐之美、且在海景较美的地方打造世界一流观景平台; 4、由于大桥将穿越中华白海豚保护区,为提高游客对国家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以及便于游客的观赏、将设立白海豚观赏景区; 然而,要建造这样的工程却是困难重重。 第一个难题就是修建人工岛。恶劣的海上施工条件以及在软弱地层上填海造成的两个人工岛与隧道的复杂过渡段。一种方案是将建岛地点的淤泥挖掉,但要挖去800万的淤泥,却很困难,这些淤泥足以建造3座146m的胡夫金字塔;另一种方案是采用圆钢桶围岛,根据人工岛的面积将需要120个,每个直径为22.5m,高度为55m(18层楼高)重量达55吨(一架A380空中客车),但却没有如此大的模具可以建造圆钢桶,于是工程师们想到了将其分解为72个单元进行拼装,为了使误差不超过3cm,采用内胆拼装,建造这

港珠澳大桥有感

港珠澳大桥有感 >之班级:道路姓名:陈鹏飞学号: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 它主要包括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人工岛,全长为公里,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澳大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港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主要技术:根据外海厚软基桥隧转换人工岛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理论研制的砂桩船已在东人工岛区域完成了工艺性试验及典型施工,成功应用于大桥的岛隧工程。 港珠澳大桥技术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丰硕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采用两孔一管廊截面形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埋深最深规模最大单节管道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沉管全部采用工厂法流水预制,完成舾装后拖运至施工地点进行安装。 港珠澳大桥上世界埋深最深沉管开始预制。 大桥的主航道位置将采用隧道形式,并将修建两个人工岛提供桥隧转换设施,确保不影响前往广州和深圳港口主行道的通行来往。 特点:海中桥隧主体工程及珠海接线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公里。

并设计其使用寿命为年。 而且它的防撞,防台风,防地震能力也很强。 自身感受:对于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进步,特别是对于桥梁,隧道,人工岛等基础建设的重大进步,而也作为即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人员的我,应该以其为骄傲,以其为目标,并将建设更加完美的建设来服务人民。 正所谓路桥不分家,学习道路专业的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应该学习其中的技术,并努力超过,创造出更加先进的技术。 第二篇:港珠澳大桥字广东筹建深圳中山跨海大桥与平行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新通道任重而道远据南方日报报道,珠江口东西两岸正谋划建设新的战略通道。 省发改委透露,作为除虎门大桥之外的珠江口东西岸的陆路连接通道,深圳至中山战略通道已列为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重点项目。 据悉,作为联系珠江东西两岸的新的战略通道,深中通道项目早在年就列入《珠三角规划纲要》中的重点项目。 在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提出做好深圳中山跨珠江口通道的项目前期工作。 专家指出,深中通道将成为打破珠三角区域发展瓶颈的重要交通动脉,有利于推进珠江口东西岸的战略合作,促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实现珠江口东西岸优势互补,形成深港和东莞,经中山江门到粤西的产业辐射黄金走廊。

高中地理港珠澳大桥试题汇编

时事地理 | 地理视角下的港珠澳大桥 2017年7月7日,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贯通。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后,届时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陆路车程由3.5小时缩短为半小时。从1983年第一次提出港珠澳大桥构想,到2003年立项,再到2009年动工,至今已有34年。一桥飞架三地。“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古人的诗句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 1港珠澳大桥简介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新的公路运输通道。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整座大桥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沉管隧道,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长、埋深最深、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它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2修建中面临的困难 水文状况: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虽属弱潮河口,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涌浪是风停止后或风已削弱,改变了原来风向,在海面上留下的波浪。涌浪是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远处的风),或已经过去的风所引起的波浪。“无风三尺浪”指的就是涌浪。 风浪是由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涌浪与风浪的区别 气候:季风气候,多暴风雨,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地质: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对施工影响大; 其它: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 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横跨三个区域,协调困难等。 3大桥为何要用“桥隧'构造 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伶仃洋位于中国广东珠江口外,为一喇叭形河口湾。又称零丁洋、珠江口。其范围北起虎门,口宽约4千米,南达香港、澳门,半径60公里内有14个珠三角大中城市、7个机场。此地经过珠江主航道,经过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香港机场航线起落较多,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为了减少对海上航道、飞机起落和中华白海豚生存区域的干扰(海洋生态的保护),就在相应的区域采用了这种海底隧道+岛+桥的方式。 4大桥建成对三地的影响 大桥建成后可以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区域发展; 有利于珠港澳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规模扩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 有利于缩短三地间的行程,完善区域间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拓展城市经济腹地;促进旅游发展等。 5地理题中的港珠澳大桥 例1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 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 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 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2.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 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 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 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D. 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3. 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A.方便游人观景 B.方便旅客休息 C.抵御地震台风 D.利于桥隧转换 BCD 1、从图上可知,海底隧道并没有缩短通行距离,A错。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C错。图示隧道埋在海底,应不能欣赏水下风景,D错。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B 对。 2、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间距离,有利于促进三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澳门的物流业在区域中不占主导地位,香港占主导地位,大桥修通后澳门也不会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需要澳门自己的发展,AD 错;大桥建设对珠江口生态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B错。 3、人工岛建在桥隧交界处,并非主要目的地,为方便游人观景,建有观景台,并不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A错;隧道两侧的人工岛,从图上可知,是隧道的出入口,其主要功能是为桥隧转换提供必要的空间场所,D正确;该大桥通过时间短,旅客不下来休息,B错;整个大桥的桥岛隧都会考虑抵御地震或台风的影响,并非人工岛的主要功能,C错误。 例2港珠澳大桥工程浩大,是迄今行业内最大的投资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路、桥、隧、岛等多项工程。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的跨海通道。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港珠澳大桥修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结合区域位置,分析大桥建设过程中将成为施工障碍的自然条件。 (3)简述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意义。 (1)经济因素(分析:工程浩大,行内投资最大) (2)夏秋季节的台风,海上的风浪、潮汐;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岸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3)完善了粤港澳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使珠海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更加密切,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例3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 578公里,岛隧工程全长约7 440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示意图。

港珠澳大桥隧道沉管技术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新技术 姓名:x吉x 学号:616140xxxx 引言 随着陆上交通和内河、海洋航运事业的发展,对越江跨海通道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由于水上通行轮船的吨位和密度的增大,要求桥下通航净空越来越高,跨度越来越大,使得修建桥梁的成本和难度大增.同时,由于受到城市规划的限制,跨江越海桥梁的两岸接线条件随城市发展变得更为困难.因此,近十年来陆续出现了一批水下隧道,其断面不断增大水深不断加深,工程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目前修建水下隧道主要有矿山法、盾构法、围堰明挖法和沉管法.其中沉管法是20 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专门修建水下隧道的工法,至今已有100年历史,适用条件较为苛刻1,而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其适应性也越来越强.广州珠江和宁波甬江水下隧道的成功修建标志着我国沉管工法技术领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继丹麦—瑞典的厄勒松海峡沉管隧道和韩国釜山—巨济沉管隧道之后,我国正在珠江口伶仃洋30万t主航道上修建一座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该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关键性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双向6车道公路沉管隧道.为此,国内工程师们在实践过程中攻坚克难,借鉴国外技术与国内施工经验,自主创新,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在地质勘察、结构受力分析、耐久性设计、管节预制、地基与基础处理等方面发展了一些新技术. 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工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 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工程范围包括海中桥隧工程, 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人工岛, 以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工程总长49.968 km, 其中主体大桥工程全长约29.6 km, 海底隧道长约6 km, 海中部分采用桥隧组合方式.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连线工程(见图1). 图1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示意图 大桥及岛隧工程以公路桥隧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 以6车道高速公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人工岛总平面设计

General plane design of artificial islands of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 island and tunnel project HE Zu-lin,JIANG Li-de (CCCC-FHDI Engineering Co.,Ltd.,Guangzhou,Guangdong 510230,China ) Abstract :The general graphic design is the technical,functional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site design in engineering design.The general plan can reflect the functional use of the project and the spatial form of the entire site.We introduced the general plan design of the artificial islands of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and analyze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general plane design of the artificial islands,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general plan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artificial island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general plane design;artificial island;main building;spatial layout 摘 要:总平面设计是场地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技术性、功能性、工程性应用。从总平面设计图能够反映出项目的 功能使用情况以及整个场地的空间形态。文中介绍了港珠澳人工岛总平面设计,对人工岛总平面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为今后人工岛岛面总平面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关键词:总平面设计;人工岛;主体建筑;空间布局中图分类号:U655.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874(2019) 05-0060-04doi :10.7640/zggwjs201905014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人工岛总平面设计 何祖淋,姜立得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230) 收稿日期:2019-03-30 修回日期:2019-04-16 作者简介:何祖淋(1985—),男,福建福清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建 筑设计和项目设计管理工作。E-mail :379115747@https://www.360docs.net/doc/3b15832194.html, 中国港湾建设 第39卷第5期 2019年5月 Vol.39 No.5 May.2019 0引言 人工岛的建设在港珠澳大桥项目中是一大亮点,东、西人工岛作为港珠澳大桥项目海上桥隧的连接枢纽,不仅具有项目管理和养护救援功能,同时还具有旅游观光、环保安保和基础设施用房等其它功能。 东、西人工岛及岛上建筑的外观、造型以及材质,规划设计均十分慎重的考虑互相呼应、匹配,力求从远眺到近观都给人以气势磅礴感,宛如珠江口的两颗海上明珠。两岛接连蜿蜒的大桥,又如一对盘踞于汪洋的麒麟,守望着伶仃洋的百年沧桑,展望三地辉煌的明天[1]。因此安全,经济,美观,节能和环保的规划岛面布局成为港珠澳人 工岛岛面设计研究的关键。 1项目概况 1.1项目介绍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海通道,项目包括:从粤港分界线至珠海、澳门口岸的海中主体工程,总长约29.6km ,其中包括长5.99km 的海底隧道、两个长度均为625m 的海中人工岛以及长22.8km 的海中桥梁。为实现桥隧转换和设置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东人工岛东边缘距粤港分界线约366m ,西人工岛东边缘距伶仃西航道约2000m ,两人工岛最近边缘间距约5584m 。 东人工岛岛上建筑主要以旅游观光功能为主;西人工岛岛上建筑主要以管理功能为主。两岛的主体建筑造型力求简洁大方,形式追求统一,突

港珠澳大桥材料

5.港珠澳大桥将和内地的交通网络打通。到达珠海后,大桥以隧道从人工岛接入拱北,再由地 下穿拱北后通湾仔。之后再连接到珠海至广州、至粤西的高速公路,从而融入全国的高速公路 网络。 ◎设计寿命120年 ◎抗16级台风 ◎抗8级地震 ◎抵挡30万吨巨轮撞击 ◎规模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 ◎长度接近50公里,超越现时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用钢量相当于建11个“鸟巢” “港珠澳大桥多个动工建设方案已上报中央,其中首要推荐的工程建设方案为 “石湾(北线)-拱北/明珠”桥隧组合方案。”昨日港珠澳大桥有关人员向本报记 者证实,港珠澳大桥工程再往前推进了一步。 何为大桥首要推荐的工程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推荐方案”)?具体怎样又有何作用?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朱永泉告诉本报记者,这属于大桥 的前期工作,推荐方案作为工程建设重头戏,批准后才能进行正式的初步设计、 招标、开工等工作。除了证实推荐方案“双塔钢箱梁斜拉桥”等主题工程标志, 朱永泉还表示珠海口岸的桥头建观景台也确有研究“很多东西规划都有考虑,但 管理层面仍需三方协商,以最后的批准方案为准。” 6648米的“沉管隧道”、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用钢量相当于11个鸟巢、多项世界难题、珠海口岸桥头建观景台、澳门口岸设万位停车场……记者辗转获 悉推荐方案等多方消息,力图揭开港珠澳大桥初次青涩面纱。 本报讯 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 .578公里。以总长6648米的“沉管隧道”、主跨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成为大桥全貌最具特色的“标志”。有参与方案的专家指出,大桥连接内地与港澳,三地 技术标准存在差异,为把大桥建设成同时满足三地要求的工程,将采用最高标准 打造“世界级跨海通道、地标式建筑”,譬如设计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8 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等要求。珠海、澳门口岸将共建于拱北湾南侧的人工岛“同岛连接互通”连接大桥,填海总面积约216.43公顷。

港珠澳大桥预计在完工 外形像贝壳(图)

港珠澳大桥预计在2016年完工外形像贝壳(图) 资讯正文港珠澳大桥预计在2016年完工外形像贝壳(图)2012年3月6日17:06 法制晚报 沉入海底的钢圆筒围成一圈,港珠澳大桥的重点工程——西人工岛雏形显现昨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接,深化合作,支持港澳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港珠澳大桥是我国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成为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重大工程之后,又一项举世瞩目的工程。昨天下午,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广东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珠海市委书记李嘉表示,2016年完成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建设。除了港珠澳大桥,贵州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蛟龙号”将在今年探测海底7000米,海南文昌发射场也会在2013年底竣工并于次年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今年两会前期,法晚记者对那些在十二五期间开建或者竣工的重大工程进行探访,以制图、图片、文字等报道形式,为读者展示这些工程的重大性和平凡施工者默默奉献的精神。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大桥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式,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公里。法晚记者从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处了解到,工程之一的西人工岛,将在3月底完工。这个举世瞩目的工程中,建设者的辛苦不言而喻:每天缺少新鲜蔬菜,靠方便面度日,为了省燃油,供发电机发电,工程的建设者们甚至在炎热的夏天也不舍得开空调。工程进展年内开工建设海底隧道目前,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预计3月底前全部完成,4月启动堆载预压施工。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综合事务部负责新闻发布的刘旭丹介绍,大桥从珠海延伸到西岛后,在西小岛处下穿入海,和海底隧道对接。所以他们要在西小岛做59米长、与海底隧道一模一样的段落,与隧道管节对接。刘旭丹介绍,这个基坑要挖到-12.5米,等于在过去海底的深度基础上再挖深4.5米,然后对下面的地基进行荷载实验,对设计优化,预计到今年11月底可完成小岛沉管隧道结构施工。 据介绍,今年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就要进行首节隧道沉管施工,每节7.2万吨的管节被拖至西人工岛,沉到海底与人工岛接口对接。建设故事“停电”少蔬菜方便面度日2011 年5月,李凯和他的另外5个同事,乘坐“振驳”28号(该船基本功能之一是测量定位)离开了熟悉的上海,参加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人工岛建设。2011年5月8日,经过6天6夜航行,终于到了目的地——伶仃洋西人工岛。看不到繁华的香港,只有朦胧的大屿山和永不停息的海浪发出的涛声。当天上午10点多,振华港口作业轮船公司姚正华总指挥指导

港珠澳大桥 地理

一、大桥修建中面临的困难: 1、水文状况: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虽属弱潮河口,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涌浪是风停止后或风已削弱,改变了原来风向,在海面上留下的波浪。涌浪是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远处的风),或已经过去的风所引起的波浪。“无风三尺浪”指的就是涌浪。 风浪是由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涌浪与风浪的区 2、气候:季风气候,多暴风雨,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3、地质: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对施工影响大 4、其它: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横跨三个区域,协调困难等。二、大桥为何要用桥隧构造: 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伶仃洋位于中国广东珠江口外,为一喇叭形河口湾。又称零丁洋、珠江口。其范围北起虎门,口宽约4千米,南达香港、澳门,半径60公里内有14个珠三角大中城市、7个机场。 此地经过珠江主航道,经过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香港机场航线起落较多,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为了减少对海上航道、飞机起落和中华白海豚生存区域的干扰(海洋生态的保护),就在相应的区域采用了这种海底隧道+岛桥的方式。 三、大桥建成对三地的影响: 1、大桥建成后可以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区域发展; 2、有利于珠港澳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规模扩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

港珠澳大桥最全面的介绍

港珠澳大桥最全面的介绍 港珠澳大桥最全面的介绍 历史沿革 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同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前期规划 1983年,香港富商胡应湘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伶仃洋大桥。 1989年,珠海市政府首次公布伶仃洋大桥计划。 1992年,根据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制定,沿海高速公路衔接伶仃洋大桥。

1998年,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伶仃洋跨海大桥工程项目。 1999年至20XX年期间,伶仃洋大桥工程项目搁置。 20XX年,伶仃洋大桥项目被港珠澳大桥项目取代。 20XX年,港珠澳大桥前期协调小组成立,全面启动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 20XX年,港珠澳大桥确定采用Y型线路,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 20XX年,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完成环评。 20XX年,港珠澳大桥三地落点位置确定,分别为香港大屿山石散石湾、澳门明珠点和珠海拱北。 20XX年,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20XX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

●建设历程 20XX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20XX年8月3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抛石出水。 20XX年5月15日,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首个大型钢圆筒顺利振沉;同年9月22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人工岛首个钢圆筒成功振沉;同年12月7日,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主体结构工程完成。 20XX年12月16日,港珠澳大桥主桥墩开钻。 20XX年5月7日,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在水下对接人工岛端口;同年6月21日,港珠澳大桥首个整体埋置式墩台成功安装;同年12月03日,港珠澳大桥首片组合梁架设成功,桥梁施工由下部结构转向上部结构进行。 20XX年1月19日,港珠澳大桥深海区首跨钢箱梁架设成功;同年8月19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第12节海底隧道沉管安装成功,

港珠澳大桥外海人工岛HSE管理

1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其桥隧主体工程总长约36.3km ,采用桥隧组合方案。隧道长为5.99km ,位于伶仃西和铜鼓航道处,隧道出口与桥梁相接处修建东、西人工岛衔接。东人工岛靠近香港侧,西侧与隧道衔接,而东侧与桥衔接。 东人工岛平面呈椭圆形,长625m ,最宽处215m ,采用59个直径22m 的钢圆筒插入不透水层并在钢圆筒及围闭结构内回填中粗砂的快速成岛工艺。工程位置天然水深约10.0m ,人工岛内隧道分为暗埋段和敞开段,其中暗埋段长度为163m ,敞开段长度为330m ,岛内隧道纵向坡度为2.98%。 本工程规模宏大、内容多、专业广,施工所 需的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程建设周期长,HSE 管理难度大。因此要做好HSE 管理必须要有创新举措[1]。 2东人工岛施工作业管理 2.1实行一机一档、一人一档规范管理 东人工岛始终坚持以“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为工作指导,全力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采用一人一档管理方式来突出解决现场施工人员部分流失问题、施工面分散处理问题、管理层对问题缺乏综合分析等管理瓶颈。一人一档主要包含职工基础信息、人员教育信息、安全技术交底信息等。实施以来,有效解决了人员进退场数量多、繁杂琐碎、极易造成漏、错、乱等问题。 一机一档管理工作思路是以设备一机一档案为突破口,加强设备档案管理,规范设备管理的 第36卷第7期 2016年7月 HSE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 of offshore artificial island of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 XIAO Chuan-long,LI Xiao-qiang,YU Bo-shun (No.2Engineering Co.,Ltd.of CCCC Third Harbor Engineering Co.,Ltd.,Shanghai 200122,China )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features of the east artificial island of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a series of measures were taken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operations,safety management of vessels,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working in a civil manner,thus providing a safe and healthy enviro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ast artificial island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i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ast artificial island;HSE management;new ideas 摘要:针对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的特点,通过对施工作业管理、船舶安全管理、环保及文明施工管理落实一系列 举措,为东人工岛施工提供了安全健康的环境,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关键词:东人工岛;HSE 管理;新思路中图分类号:U61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2095-7874(2016)07-0122-03 doi :10.7640/zggwjs201607035 收稿日期:2016-05-23 作者简介:肖传龙(1988—),男,辽宁大连市人,助理工程师,安全 工程专业。E-mail :xiaochuanlonglove@https://www.360docs.net/doc/3b15832194.html, 港珠澳大桥外海人工岛HSE 管理 肖传龙,李晓强,俞博顺 (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122) Vol.36No.7 Jul.2016 中国港湾建设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施工技术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施工技术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施工技术单项选择题 第1题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基槽精挖采用()技术保证开挖的高程控制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A、声呐探测 B、定深平挖 C、钢桩定位 第2题港珠澳沉管隧道采用的梯形块整体预制安装最终接头,其本体结构形 式是 A、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 B、钢筋混凝土结构 C、钢结构 第3题沉管隧道一般由沉管段、()和敞开段三部分 组成 A、暗埋段 B、岸上段 C、水下段 第4题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采用了()技术进行块石基床的密实 工作 A、重锤夯实 B、爆夯 C、液压振动锤夯平 第5题下列哪一项不是管节浮运安装的工序 A、出坞浮运 B、系泊定位 C、沉放对接

D、贯通测量 E、覆盖回填 第6题管节按制作材料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分别为钢壳混凝土管 节和 A、钢筋混凝土管节 B、钢结构管节 C、混凝土管节 第7题下述哪一种不是管节制作常见的方法 A、船台法 B、干坞法 C、工厂法 D、挂篮悬浇法 第8题下述哪类施工方法不适用于在软土地质中修建水下 隧道 A、盾构法 B、沉管法 C、矿山法 第9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先铺法的优点 A、基础施工不在隧道施工关键线路上,能够节省工期 B、取消了本体结构中的预留孔洞,更有利于结构自防水的实现 C、取消了在基槽中提前设置的临时支撑结构,简化工序,提高了工效 D、需要特制的专用刮铺设备 第10题沉管隧道管节之间的柔性接头大多采用()防水体系 形式 A、GINA一道橡胶止水带 B、GINA和OMEGA两道橡胶止水带 C、OMEGA一道橡胶止水带

多项选择题 第11题沉管基槽开挖分为三个步骤完成,分 别是 A、基槽粗挖 B、边坡开挖 C、基槽清淤 D、基槽精挖 第12题沉管隧道施工所使用的沉放设备和方法, 包括 A、起重船吊沉法 B、浮箱吊沉法 C、双驳扛吊法 D、双体船杠吊法 E、自升式平台船骑吊法 第13题沉管隧道回填防护按照功能分为()三个组成 部分 A、锁定回填 B、一般回填 C、块石回填 D、护面层回填 第14题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在预制工厂需要完成的施工工序包括 A、管节起浮横移 B、一次舾装 C、管节系泊寄存 D、二次舾装 E、管节制作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美学考量

Aesthetic consideration of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 artificial islands project HAN Xiao-rui 1,XIAO Jia 2 (1.No.2Engineering Co.,Ltd.of CCCC First Harbor Engineering Co.,Ltd.,Qingdao,Shandong 266071,China; 2.School of Humanitie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aesthetic consideration of the Hongkong -Zhuhai -Macao Bridge artificial islands project,we fully demonstrated its functional beauty,artistic beauty,ecological beauty and humanistic beauty,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xemplary role of the aesthetics of the artificial island project.It will be useful to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aesthetic development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to provide aesthetic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China.Key words :artificial islands of Hongkong -Zhuhai -Macao Bridge;functional beauty;artistic beauty ;ecological beauty; humanistic beauty 摘 要:通过对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美学考量,充分展现出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的功能美、艺术美、生态美、 人文美,并以此最大程度地发挥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美学的示范作用,从而展望未来工程建设在美学发展的前景,希冀对我国工程建设提供美学参考。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功能美;艺术美;生态美;人文美中图分类号:U612.334;TU-8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874(2019)05-0081-04 doi :10.7640/zggwjs201905018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美学考量 韩小锐1,肖珈2 (1.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71;2.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9) 收稿日期:2019-04-20 作者简介:韩小锐(1988—),男,河北秦皇岛人,硕士,助理工程师, 水利工程专业。E-mail :857031349@https://www.360docs.net/doc/3b15832194.html, 中国港湾建设 第39卷第5期 2019年5月 Vol.39 No.5 May.2019 0引言 随着2018年1月1日大桥亮灯仪式的开启,伶仃洋上腾起的蛟龙———港珠澳大桥再次成为世人的焦点。这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在创造了多项世界工程建设奇迹的同时,也诠释了工程美,尤其在人工岛工程建设上,更是集功能美、艺术美、生态美、人文美于一身。1工程与工程美学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不仅孕育了璀璨丰富的中国工程文化,更锻造出一代又一代工程匠人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与建造智慧。工程建设发展直至今日,已不再满足于工程实施与工程构筑物功利实用性的实现,而逐步转向对美的追求。这 是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程是人类以一定的建造目的,运用一定的建造材料,通过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与美学“语汇”所开展的工程构筑物。概言之,工程是工程技术与审美艺术交织融合的产物。它作为客观存在的实用构造物,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空间领域与技术产品,以致它必将成为同人情感关系密切的审美对象,所以,任何人都会与工程进行审美关照。同时,工程也因其兼具的地域特色、传统文化而彰显出生机与活力。 广义而言,工程美属于社会美的范围,是社会美的一个特殊范畴。工程美是美学在工程科学中的应用,是科技工程与美学的结合。其主要是将工程构筑物的实用要求与审美要求统一起来,是集实用价值与欣赏价值于一体,融合了功能美、艺术美、生态美与人文美的科学。工程美学主要

港珠澳大桥工程概况和内容

港珠澳大桥工程概况和内容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在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的策略意义。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一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大桥投资超700亿元,约需6年建成。6648米的“沉管隧道”、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用钢量相当于11个鸟巢、多项世界难题、珠海口岸桥头建观景台、澳门口岸设万位停车场。港珠澳大桥全长为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 .578公里。以总长6648米的“沉管隧道”、主跨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成为大桥全貌最具特色的“标志”。大桥落成后,将会是世界上最长的六线行车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根据达成的共识,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粤港分界线至珠海和澳门口岸段,下同)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海中桥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止于粤港分界线,下同)、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建设。 海中桥隧工程采用石散石湾-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路线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穿(跨)越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公里,其中香港段长约6公里;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公里。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结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路段约公里采用桥梁方案。为实现桥隧转换和设置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东人工岛东边缘距粤港分界线约150米,西人工岛东边缘距伶仃西航道约1800米,两人工岛最近边缘间距约5250米。 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桥梁总宽米,隧道宽度采用2×米、净高采用米。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同时应满足香港《Structure Design Manual for Highways and Railways》中规定的活载要求,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其他技术标准应符合原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规定。通航标准按交通运输部《关于港珠澳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的批复》(交水发[2008]97号)执行。 口岸采用“三地三检”模式分别由各方建设、各自独立管辖,香港口岸区设置在香港境内;内地(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在澳门明珠点附近内地水域填海同岛设置。内地(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人工岛填海总面积约公顷,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包括: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管理区、珠海连接线衔接区、珠海口岸管理区以及澳门口岸管理区。 珠海连接线起自珠海口岸人工岛,经湾仔、珠海保税区北,止于珠海洪湾,接拟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珠海南屏至洪湾段,全长约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2米,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