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课程考核说明

教学论课程考核说明
教学论课程考核说明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考核说明

(2009修订)

一、课程考核有关说明

1.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核对象为参加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学习的全体学员,及其他各类别共用本课程进行学习的学员。

2.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学期内“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以中央电大统一征订的《形成性考核手册》为主要依据。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参加网络考核试点的学生,按照试点方案的要求完成五次形成性考核(网络),并选用网上终结性考试(开卷)或期末考试(半开卷笔试)。

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均以百分制计分,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期末半开卷考试和统一时间的终结性考试(网络)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的60%,两者合计即为课程学习成绩,总分达到60分为及格。

3.考核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分析与反思现实中的课程与教学问题。运用有关的课程与教学原理、规则和策略,分析现实的课程与教学问题,养成研究、反思的习惯。

形成性考核以中央电大统一制定的“形成性考核册”为依据,以四次计分作业为主,也要考查“学习笔记”和“学习总结”所反映的学习质量。评分标准由试点电大制定。

本课程期末考试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考核,也重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应用能力的考核。由中央电大和合作高校共同负责命题并制定评分标准。

考试标准参照教学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分析与应用三个层次。各层次的含义如下:识记:是指学习本课程后,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命题等基础知识能够准确地表述(或者辨别、再认)。

理解:是指对于学习的理论、原理、原则等深刻领会其含义,达到能够举例说明,能够归纳核心内容,能够正确阐释。

分析与应用:是指能够把学习的原理、原则、方法等运用到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运用学习的理论分析、说明、解决课程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考试命题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及多种导学、助学媒体内容制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5.命题原则

(1)本课程考试命题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2)考试命题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本课程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按照教材设计的基本结构分为几个部分。第一、二章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共同的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第三至第九章主要以课程开发为线索,即从设计、内容选择、实施到管理等,兼顾共同的教学问题如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等;第十章以后,主要是对几个重要的教学论问题如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艺术进行重新阐释。

试卷应包含识记、理解、分析与应用三个层次的题目,并强调对理解、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察。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分析与应用占40%。

6.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试卷可采用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或判断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或实例分析题)。各类题型分数的大体比例为:填空题占10%、单项选择题(或判断题)10%、简答题占30-50%、综合论述题(或实例分析题)占30-50%。

每次命题可以灵活组合试题类型。

7.期末考试答题时限

考试时限为90分钟。

二、考核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教学概念的掌握以及它们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的程度,对课程与教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课程、教学的概念

识记:

课程教学(广义、狭义)

理解:

课程概念的分析课程概念的不同层面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理解: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方法

识记

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理解

调查研究法的作用与程序观察研究的作用与程序实验研究法的作用与程序人种学研究法的作用与程序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影响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的理解,以及对影响课程、教学的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基本理论的掌握。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心理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识记:

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学习四规律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先行组织者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建构主义教学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

理解:

心理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影响课程、教学的心理学派别及主要观点

2.社会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识记:

影响课程、教学的社会学派别、代表人物

理解:

影响课程、教学的社会学派别的主要观点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3.哲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识记:

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理解:

哲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实用主义课程、教学观影响课程、教学的哲学派别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课程设计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把握当代课程设计发展趋势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课程设计的含义、基本要素及发展趋势

识记:

课程设计的基本含义课程设计中涉及的基本要素

理解:

课程设计中的课程目标要素当代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2.课程设计的取向

识记:

课程设计的六种取向

理解: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的含义和特点认知发展取向的含义和特点人本主义取向的含义和特点

应用:

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分析课程取向上的特点

3.课程设计的模式

识记:

课程设计模式的概念课程设计的四种典型的模式

理解:

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特点和评价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特点和评价集体审议模式的代表人物、基本特征和评价

4.我国课程设计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识记: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我国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特点我国现阶段课程设计取向上的特点我国现阶段课程设计体制、模式上的特点

理解:

我国课程设计的历史发展过程课程设计取向上表现出的增强课程适应性特点

应用:

运用课程设计的理论,分析现阶段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

第四章课程与教学目标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不同类型的特征及设计原则、方法的掌握,对新课程目标特征的理解,在新课程背景下把三种目标模式应用到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概念、类型、意义

识记: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类型

理解: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意义

2.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识记:

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倡导者泰勒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及两个“过滤”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三大领域及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目标表述的要素

理解:

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泰勒课程目标理论及评价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意义与弊端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3.生成性课程与教学目标

识记:

生成性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概念及倡导者

理解:

生成性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意义

4.表现性课程与教学目标

识记:

表现性课程与教学目标及倡导者

理解:

表现性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意义

5.我国新课程目标的特征

识记:

新课程培养目标

理解:

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征

第五章课程与教学内容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有关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和分析现有的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意义

识记: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种取向的名称

理解:

“课程与教学内容即教材”、“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含义和特点

2.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识记: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包括哪几个方面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遵循的原则理解: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内容本身的性质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应用:

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分析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3.教师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调适

识记:

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资源

理解:

课程标准的处理

应用:

教材的选择与研析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应用

第六章课程组织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组织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结构上的变化,以分析和指导课程实践。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课程组织概念、要素与原则

识记:

课程组织、课程要素的含义

理解:

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含义及特点

应用:

运用常见的课程组织要素,分析某门课程的某一单元的内容结构

2.课程类型及其特点

识记:

泰勒的课程分类分科课程的含义及特点综合课程的含义综合课程的分类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含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含义必修课程的含义选修课程的含义及分类显性课程的含义隐性课程的含义、特点及内容3.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识记:

课程的横向结构的概念科目整合理论的含义三种课程内容组织方式

理解:

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学科的比例关系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应用:

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课程的整合。

4.课程改革对课程类型与课程结构的调整

识记: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内容及其实施原则新课程结构调整的原则新课程结构及特点

理解:

新课程结构调整的诠释

应用: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

第七章课程实施

考核目的:

本章通过考核学生对有关课程实施及其研究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实施的不同层面和水平、策略以及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成效等问题的认识,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运用理论分析课程实施问题。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课程实施及其影响因素

识记:

课程实施的界定课程实施有哪几种取向影响课程实施有哪几类因素

理解:

课程实施三种取向的特点影响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

应用:

能够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2.课程实施的层面及水平

识记:

课程实施关注程度的7个层次课程使用的8个水平

理解:

课程实施工作五个层面的改变

3.课程实施策略

识记:

课程实施三种策略

理解:

课程实施的从下至上策略的特点

4.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分析

识记:

有效的课程实施必须具备的条件

理解:

认识课程实施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应用:

结合课程实施的理论与自己的实践工作,分析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初步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第八章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管理及课程管理模式、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的掌握程度,考核运用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和开发策略分析实例的情况。

考核要求:

1.课程管理及课程管理模式

识记:

课程管理概念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概念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概念

理解:

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混合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当前世界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应用:

运用课程管理的理论,结合自己身边的情况,分析我国现行课程管理状况

2.校本课程开发

识记:

校本课程开发概念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

理解: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

3.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识记:

参与者因素环境因素

理解:

理解教师、学校领导与管理者、课程专家因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理解软性环境因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应用:

参照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实例

4.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策略

识记:

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策略

理解:

如何运用政策支持策略如何运用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如何运用课程专家的支持策略

应用:

运用校本课程开发支持策略的有关理论分析某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第九章教学过程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动力、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分析实际教学过程的阶段的能力,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分析课堂教学的能力。

考核要求:

1.教学过程的意义

理解:研究教学过程对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过程的本质

识记:

记住对教学过程本质的几种认识

理解:

教学过程认识说的基本观点与意义教学过程发展说的基本观点与意义教学过程实践说

3.教学过程的功能

理解:

教学过程四种功能

4.教学过程的特点

理解:

教学过程三特点

5.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及其特征

识记:

教学过程中三种矛盾教学过程两种动力

理解

教学动力的特征

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识记:

教学过程有六阶段

理解:

如何理解感知知识阶段如何理解运用知识阶段

如何理解检查和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应用:

结合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分析课堂教学实例

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与原则

识记: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原则的含义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的含义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的含义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的含义

理解:

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

教与学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的主要观点

应用:

结合教学规律或教学原则分析教学实践,思考教学实践中遵循教学规律或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第十章教学模式与方法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及实践应用情况。

考核要求:

1.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识记:

教学模式概念教学方法概念教学模式结构五要素

理解:

教学模式的作用

2.国内教学模式及评价

识记: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概念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理解: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及评价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及评价

应用:

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片断分析所采用的教学模式

3.国外教学模式及评价

识记:

程序教学模式概念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概念“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概念

理解: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实现条件及评价

“合作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实现条件及评价

4.教学模式的改革趋势

理解:

教学模式改革的四种趋势

5.国内外的教学方法

识记:

国内常用教学方法分类

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

理解:

怎样理解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怎样理解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怎样理解发现式教学法怎样理解“掌握学习”教学法

应用:

分析实际课堂教学片断中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6.教学方法的选择

理解: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原则

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或提供一段材料要求考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理解:

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的主要观点

第十一章教学组织形式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组织形式概念,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课堂管理策略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策略的理论分析课堂教学实际的能力。

考核要求:

1.教学组织形式

识记:

教学组织形式概念

理解:

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

2.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阶段

识记:

教学组织形式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记住改造班级授课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至少四个)

理解:

怎样理解贝尔—兰卡斯特制怎样理解道尔顿制怎样理解分组教学制

3.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识记:

班级授课制概念个别辅导概念现场教学概念复式教学概念理解:

理解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和优缺点理解个别辅导的意义

理解现场教学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应用:

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4.课堂管理策略

识记:

课堂管理概念课堂管理三方面的策略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理解:

课堂时间的优化管理策略优化课堂气氛的基本方法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应用:

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有效课堂管理应具备哪些特点

第十二章教学手段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手段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的教学中创造性选择和应用一定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1.教学手段

识记:

教学手段的概念传统教学手段的类型现代教学手段的类型

理解:

理解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应用:

能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2.现代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应用

识记:

现代教学手段选择与应用的基本原则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特征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

理解:

现代教学手段的五种应用形式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模式基于因特网的四种教学模式

应用:

能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进行教学

能应用基于因特网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第十三章教学艺术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艺术的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情况,应用课堂教学艺术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1.教学艺术基本理论

识记:

教学艺术的概念教学艺术的特征传统的教学艺术功能观

理解:

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双向式教学艺术功能观

2.教学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表达艺术

识记:

教学语言艺术的类型叙述性语言的含义论证性语言的含义说明性语言的含义描述性语言的含义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教学非言语表达的含义非言语表达艺术的形式副语言的含义

理解:

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的具体含义教学非言语表达的作用应用:

应用教学语言与非语言表达的艺术指导教学工作

3.导课和结课的艺术

识记:

导课艺术的特点导课的方法结课的形式与方法

理解:

导课艺术特点的含义结课艺术的基本要求

应用:

应用导课方法改进教学的实例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理解结课艺术的应用4.板书的艺术

识记:

板书的种类

理解:

板书艺术的作用板书艺术的要求

应用:

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理解板书的艺术

第十四章课程与教学评价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

识记:

课程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概念诊断性评价的概念形成性评价的概念终结性评价的概念内部评价的概念外部评价的概念课程与教学评价主体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

理解: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内部与外部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应用:

应用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对象的理论分析实际的评价工作

应用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分类理论分析实际的评价工作

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与方法

识记:

课程评价基本模式测验的分类档案袋评价的概念课堂观察的概念课堂观察的特点课堂观察的类型自然观察的概念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的概念有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的概念完全观察与取样观察的概念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的概念

理解:

目标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测验的特点档案袋评价的功能与意义课堂观察的特点使用课堂观察应注意的问题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新课程关于评价的基本理念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应用:

应用CIPP评价模式分析新课程改革

应用测验、档案袋评价、课堂观察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应用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评价工作

附录

试题类型举例

一、填空题

1.20世纪70年代在自己的著作中系统地批判了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并相应地提出了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2.-----------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

1.下列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特征与趋势()

A民主化 B多元化 C规范化 D差异化

2.在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的想象,这属于。()

A悬念式结课B回味性结课C归纳式结课D自然式结课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填写“正”或者“误”)

1.人种学研究方法的特征之一是强调实地研究并强调“情意性”。()

2.在课程史上,“传统教育”主张以学科逻辑顺序组织课程内容。()

四、简答题

1.简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2.列举四种国外著名的教学模式。

五、论述题

1.运用所学理论阐述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

六、实例分析

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用学过的课程、教学原理、原则分析、评价该教师的行为,并为其设计处理办法。

[试题类型举例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斯坦豪斯2.观察研究

二、单项选择题

1.D 2. B

三、判断题

1.误

2.正

四、简答题

1.答: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课程改革本身的特征、实施改革的地方特征、课程改革的外部因素。课程改革本身的特征包括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实施改革的地方特征即学校特征包括学校教育改革的基础、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文化等,但其中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是重要的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包括社区与家长的影响,政府部门的影响以及社会团体的影响。

2.答:程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成许多小步子,系统地排列起来,学生对小步子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确认以后再进入下一步学习。

概念获得教学模式:也称“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创立的。“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这种教学活动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以此来设计教学行为,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我的主导意识。

五、论述题

1.答:(一)原有课程体系的弊端。1.全国实行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一套统编教材,与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很不适应。2.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为升学服务仍是现行课程体系的主要目标。首先,现行课程体系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实际上就是强调要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好基础,于是简单地用学科体系代替了教学体系,用学科的逻辑结构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其次这种以学科的逻辑结构为框架的课程,往往容易追求自身的学术性,难于简化、更新。3.课程内容的时代性表现不足。4.课程结构和教学要求比较单一。5.有些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和实际经验。

(二)新课程要具有以下特征:1、基础性。从保证和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人类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2.多元化和弹性。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区域的需要;课程还应具有差别性和选择性,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学生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现代化。内容编制依据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调整课程内容,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和选择、增加新内容;教学手段要采用新的教育技术。

4.开放性。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联系;课程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5.综合化。按照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课程,对学科设置及内容进行选择与组合,重视课程的综合化,设计体现课程的整体性。还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在课程编制和教学中,既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既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吸纳国外有益经验。

2.答:1.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发展过程、交往过程的统一。2.教学过程具有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这一基本功能。3.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在角色上实现这样几个转变: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六、实例分析

答: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从课程、教学原理和原则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

2.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

3.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处理策略: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此为契机与学生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的特点;运用教学的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 ?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 ?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 ?讲授法的类型()。 A .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 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 B.健体功能 C.美育功能 D.养德功能

5.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 B.双向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6. 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 .教师中心 B .学生中心 C .书本中心 D .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 B.中观结构 C.宏观结构 D.微观结构 8. 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 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 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 10. 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最新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1、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 2、课程内容:是指哥们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的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5、课程计划:是指学校关于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学习的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6、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7、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伴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形成的课程目标。 8、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 9、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的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宗旨10、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性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1、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12、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13、课程开发机制: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课程规划主题的认定以及课程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 14、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一种完美、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15、教学模式:实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和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16、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事物一种教学方式。 17、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是指叫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和。 18、讲授法:是指教师使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 2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结构。 22、班级授课制:通常是指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3、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纪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4、谈话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2 专业:教育管理(本) / 课程与教学论人气指数:18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2.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和————。 3.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 ——、——或设备。 4.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三种类型。 5.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一一——、手 势、面部表情、——和体态等来表达。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 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 ) 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 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隐性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是什么?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2.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试卷代号:1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共6小题,共lo分) 1.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2.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 3.工具媒体 4.对抗 5.功能目标 6.副语言眼神 二、判断题(共5小题,共10分) 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三、简答题(共4小题,共40分) 1.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汁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眼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4.教学艺术的特征 (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4)教学艺术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礼记》,)中的(《学记》)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军事)教育和雅典的(文雅)教育。 5.(布鲁纳)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课程》)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教学过程运行)和(发展)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C.多媒体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 3.讲授法的类型(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A.均衡性C.综合性D.选择

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A.教师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A.①②③④⑤)。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B.业务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 能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 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X(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答:.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 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

课程:课程是专指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实质就是学校组织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和制度化的学生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者获得一定水平的知识经验,达到特定的预期教育结果,并被授予社会承认的专门的资格证书。 教学: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专门环境特定文化为对象,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结构-定向教学理论:结构—定向教学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的简称。结构化教学和定向化教学是结构—定向教学思想的两个基本观点。中心思想就是指导人们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构建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双机制理论:是在综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它避免这两种理论各执一词、单方面解析人学习机能的观点,从更科学、更深刻的角度揭示人的学习本质 课程决策层次:一般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时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种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表意目标:源于美国学者艾斯纳(Eisner, E. W.)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是从事某种活动后所得的结果,而不是在活动之初预先规定的目标。 课程研制:是一种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文化选择、传递和创新活动过程。 课程变迁:变迁是指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迁移,实质上就是情况或阶段的变换。课程变迁可以定义为课程在教育哲学、价值观、目标、组织结构、材料、教授策略、学生经验、评估和学习结果等方面的任何变换。 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课程方案或课程计划:分为实际课程与虚拟课程,实际课程就是实际操作的计划安排;虚拟课程就是把将要做的任务安排记在头脑里,不一定要立即实行。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框架:是指同一套课程标准的具体格式,这主要是规范一个国家或地方的各个领域或各门课程在学生学习结果方面的陈述方式。 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 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的教育家是【】 A.查特斯 B.坦纳 C.泰罗 D.博比特 2.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加涅和【】 A.布里格斯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麦克尼尔 3.在第一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A.平等与共存的关系 B.主导与依附的关系 C.独立与对等的关系 D.对等与融合的关系 4.将课程各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进行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A.阶段性和顺序性 B.阶段性和连续性 C.阶段性和整合性 D.连续性和顺序性 5.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A.轮形课程 B.环境教育课程 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STS课程 6.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A.情感领域 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 D.思想领域 7.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 A.泰勒 B.博比特 C.查特斯 D.坦纳 8.以下主要“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9.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而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示范 B.呈示 C.展示 D.口述 10.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小步子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高难度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11.一些评价专家认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有效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达成模式 B.行为模式 C.差别模式 D.回应模式 12.德国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张把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观察和统计方法,从 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这种“科学的教育学”被称为【】 A.理性教育学 B.思辨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活动教育学 13.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课程与教学论-史上最全复习资料全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包括教的规律和学的规律 【研究对象】现象论活动论关系论、 规律论(前联和我国认可)、要素论(西方学者认可) 【研究任务】揭示问题;确立价值、观察现象;优化技术。【发展历史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1)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2)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发表,是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1)诞生:1918年,博比特《课程》发表。 (2)1949年,泰勒《课程与教学原理》发表。 【夸美纽斯教学思想】主要目的是“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该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其次,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要遵循知识本身的形成顺序,一步一步、由易到难地进行。(2)兴趣与自发原理: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自发学习。应当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来激发儿童对于知识和学习的强烈愿望。(3)活动原理: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4)直观性教学原则:要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确实的知识,必须由实际观察去获得。(5)“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删减不必要的、不合适的容,开设物理、地理、自然、历史等科,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教育(6)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提出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理论。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普通教育学》】 1教学心理化思想:【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其涵义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统觉】将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且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形成观念体系的过程称为统觉,统觉的进行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2注意、兴趣与统觉联系起来:注意也是观念的一种活动,是使现有观念扩大的一种努力。兴趣是教育的支柱,是传授知识、形成新观念的条件。 明了(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 【后人评价】由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建立的教学理论体系被称为传统教学论,传统教学论强调的“三中心”:教师为中心,系统书本知识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 【两个“三中心”的对立】教师中心和儿童中心的对立;系统书本知识中心和个人直接经验中心的对立;课堂教学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凯洛夫】概括出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1在教学目的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2在课程容上强调课程的基本结构3在教育时机上主早期教学“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4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认为“发现并不限于那种寻求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尽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适应关系平行关系超越关系 【西德根舍因的例教学理论】 ▲教学容上坚持三个特性:1是基本性,是强调教学容应该选择最基本的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规律,需少而精,反对多而杂; 2是基础性,要求教学容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经验水平。既反对过高过难,又反对过于容易。 3例性,是指教给学生的务必是经过精选的,能起例作用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实现迁移。基本性、基础性、例性 ▲教学程序遵循四个阶段:1例地阐明“个”的阶段。即由典型事例阐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2例地阐明“类”的阶段。即通过归类、推断,认识一类事物的普通特征。 3例地掌握规律的阶段。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 4例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的阶段。即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自觉性。 【教学目的的四个统一】1教育与德育的统一 2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 3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4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具体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理论法;行动研究法 【课程与教学论意义和方法】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意义:(1)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2)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方法:(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理论联系实际,一 . . . .

最新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一) 1选择题: (D )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_________ A.经济危机B.八年研究C.科学测验运动D.社会效率运动 ( D )2.美国教育学者_________的著作出版是独立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 A ) 3.作为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著作是_________ A.《课程》 B.《什么是课程》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理论》 ( B )4.博比特在1924年出版_________ A.《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成绩测验的编制》 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B )5. 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_________ A.过程分析B.活动分析C.目标分析D.工作分析 ( A )6.美国著名课程专家__________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 D )7.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 A.学生兴趣B.学科兴趣C.实践兴趣D.技术兴趣 ( D )8.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 A.泰勒B.费尼克斯C.布鲁纳D.施瓦布 ( C )9.“教师作为研究者”是________提出的著名观点。 A.泰勒B.施瓦布C.斯腾豪斯D.吉鲁 ( B )10.在西方,________最早提出了“课程”这个概念。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A )11. 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下面哪一项的叙述不准确? A.生活即教育 B.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 C.教育是社会的过程 D.教育即生长 ( C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 A.实践B.调查C.审议D.实验 (A )13.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是对_______的追求。 A.实践理性 B.学术理性 C.技术理性D经验理性. ( B )14._______是“概念重建主义”的代表。 A.博比特B.吉鲁C.施瓦布D.查特斯 ( C )1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对_________的追求。 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都不对 ( C )16.在教育史上,首位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________ A.泰勒B.斯腾豪斯C.拉特克D.夸美纽斯 ( A )17.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________ A.夸美纽斯B.拉特克C.赫尔巴特D.杜威 ( A )18.1632年,________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A.《大教学论》B.《爱弥儿》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 ( A )19.现代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是________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B )20.______在《爱弥儿》中明确提出了“儿童权利宣言”,确立了儿童在人类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A.赫尔巴特 B.卢梭 C.夸美纽斯 D.孟德斯鸠 二、填空题: 1.孔子定“六艺”以教学生,“六艺”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分科课程)的雏形。 2.(博比特)和查特斯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内涵 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些标志性的人物、事件、著作 古德莱德的五个课程实施层次:理想课程(观念层次)、正式课程(社会层次)、理解课程(学校层次)、正式课程(教师教学)、体验课程(学生) 第二章小学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关系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的内涵、课程内容螺旋式与直线式的内涵、优势与不足、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内涵 第三章小学课程类型及课程结构 课程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内涵、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综合课程的类型 隐性课程 新课改下小学课程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无 第五章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征、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内涵和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区别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学校总体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 第六章小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加涅 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够就一则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理解马杰的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目标表述法和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第七章小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国外常用的小学教学模式 国内主要的小学教学模式 第八章小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原则的内容 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教学要求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选用的依据 第九章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小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涵义、特点、优势和不足。 教案的类型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章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管理的内容 理解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考试题型为: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选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判断题(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7分)。 五、实例分析题(2小题,共21分)。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总结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总结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构成和核心构成。作为一名教育领域的未来工作者,对"课程与教学"进行深刻的了解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作为一名"教育技术"领域的学习者与研究者,则是尤其重要!现代教育技术学是以"教学设计"为核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由此我们可见"教育技术学"与"课程与教学"关系之密切!总之,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这门学科对于我以后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并且现阶段的学习仅仅是把我们引入对"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初步认识,我们也只是对这门学科有了一个概括的、相对较模糊的了解,并且大体知道了该领域的学习与研究的方法(我认为这一点对我们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利用现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在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更全面的后续学习和研究!现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中的收获 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我的主要收获有两方面的:对学科认识上的和学习方法上的。 (一)我们在学习中主要以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对该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及重要人物的课下个别化学习和课上讨论式共同学习,我主要掌握和了解了本学科的以下知识:1、了解了课程与教学的定义,知道了课程定义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对课程与教学定义的个人见解。在学习本课程以前对课程的理解相当片面,认为课程就是一门学科的知识或一本教材;现在则认为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动态作用下不断生成的,是与特定的教学联系在一起的。2、知道了课程与教学的六个转变。并且这六个转变是一个内在联系的、统一的整体。这些转变使我们的课程与教学变得更合理、更科学。由原来的"把教学看作对学生的控制过程"、"把学生看作掌握知识的工具"到现在的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把学生看作教学的出发点又把他作为教学的归宿,这就是所有转变的主要内涵。3、知道了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目标模式以泰勒为代表,它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实现与评价进行课程开发。过程模式以斯腾豪斯为代表,是在对目标模式的批判中产生的。他认为目标模式不合理性在于把教学过程和学生看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容()。A.全班上课B.班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个别教学2.教学媒体分为()。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3.讲授法的类型()。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可以归结为()。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 ③④⑤D.②③④⑤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三.判断题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六.材料题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案一.填空题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礼记》,《学记》3.《大教学论》4.军事,文雅5.布鲁纳6.《课程》7.理智训练的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二.选择题1.C2.ABC3.ABCD4.ABCD5.ACD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断正误1.√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4.√5.X (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四.简答题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性的统一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②以课程容或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仅供学习参考)(1)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第一章 1、多层面理解课程和教学的概念: 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学科本质观) 2.课程即学习经验(经验本质观) 3.课程即预定的教学计划(手段本质观) 4.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目标本质观) 1.教学即教授 2.教学即教学生学 3.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2、试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模式: (一)国外的三种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 2.包含模式 一是大教学小课程;二是大课程小教学。 3.循环模式 课程与教学是两种系统,虽相对独立,但存在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地对教学产生影响,反之亦然。 (二)我国的三种不同见解 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2.相互独立论 3.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3、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一)教学思想的孕育 二)课程思想的前期准备 二、建立阶段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一)系统教学理论的形成 二)系统课程理论的形成 三、繁荣发展阶段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一)现代教学理论的繁荣发展 二)现代课程理论的繁荣发展

4.你对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有怎样的认识? 一)掌握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二)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三)注意扩展学习 第二章 1、比较分析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 一)普遍性目标取向: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二)行为性目标取向:具体性、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适应性、生成性、过程性 四)表现性目标取向:开放性、差异性、和创造性 2、分析讨论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的三个来源 一)对学习者的研究 二)对社会的研究 三)对学科的研究 3、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目标分解 二)任务分析 三)起点确定 四)表述目标 第三章 1、分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三种取向: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科知识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经验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 2、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要注意基础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 (三)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 3、分析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 (1)学科课程:以本门科学的知识体系为中心 活动课程: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 综合课程: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B卷及答案

**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B卷)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考试类型:考试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作为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基本标志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2.下列哪部著作被西方社会认为是“课程论”诞生的标志。() A.《课程论》 B.《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C.《儿童与课程》 D.《理解课程》 3.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下面认知目标中属于最高层次的是()。 A.口头解释几何概念后,学生能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B.面对一份污染报告,学生能提出检验其中结论的方法 C.学生能推测出容器中的空气抽出后对容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D.学生阅读文章时,能区分出观点和事实 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具体是()。 A.专心审思练习巩固 B.预习学习练习复习 C.预习练习实践巩固 D.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5.为了使学生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许多学校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学科本位综合课程 B.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C.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D.成人本位综合课程

6.师生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业务关系 B.伦理关系 C.情感关系 D.管理关系 7.现代教学论所说的“三中心”不包括 ( )。 A.活动中心 B.经验中心 C.社会中心 D.儿童中心 8.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9.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读书指导法 B.发现法 C.暗示法 D.实习法 10.“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美国教育家()。 A .裴斯泰洛齐 B. 卢梭 C. 福禄倍尔 D. 杜威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课程与教学关系中,“包含模式”的情形有()。 A.大教学小课程 B.大课程小教学 C.两者相互交叉 D.两者循环联系 2.课程与教学的基础包括()。 A.历史基础 B.文化基础 C.社会基础 D.心理学基础 3.行为性目标的特点是( )。 A.目标明确、具体 B.可操作性强 C.容易评估 D.突出了课程目标体验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4.复述策略包括()。 A.画线 B.抄写 C.做记录 D.批注

课程与教学论整理笔记

教学的定义: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优化教学: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 1 .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个人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当前优化教学总的质量标准。 2.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3.真善美的过程标准。教学是否优化,还应从教学过程的角度进行评判,即考察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形式是否科学、道德和有艺术性。过程标准的核心和灵魂就是教学应体现真善美的精神. 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1遵循教学规律2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激励、标准。教学目标分类的意义: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局部,有利于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有利于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1.1956年出版专著《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奥苏泊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四种类型:1.抽象符号学习。主要词汇学习。2.概念学习。各层次学习的重要基础。3.命题学习。命题是以句子的形式阐释两个要素之间按的相互关系,4.发现学习。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整体性、科学性、灵活性。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

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1.教学模式的结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运用策略;评价体系。2.教学模式的特点: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性。1.制约模式选择和应用的因素第一,教学目标和任务。第二,具体学科的性质。第三,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第四,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风格。第五,教师自身的优势。第六,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2.选择和应用教学模式的过程第一个阶段: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教学模式。第二个阶段:对了解和掌握的各个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第三个阶段:实际的运用和改造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1.所谓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额探究与求索、总结与概括,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和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 2.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展学生主体性,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最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的总称。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指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小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直观形象性,讲授的时间,语言艺术2谈话法也称为问答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认任务和内容,向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