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木兰诗练习2(无答案) 新人教版

【配套K12】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木兰诗练习2(无答案) 新人教版
【配套K12】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木兰诗练习2(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8课木兰诗(第二课时)

一、前情回顾

1.按要求用原句填空。

(1)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诗句是:

(3)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2.翻译下列句子。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再读课文,探究人物

研读课文细节、分析人物描写的能力。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5.第五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情操?

6.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三、精读课文,读透技法

1.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

(1)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2)再读第四段和第六段,思考作品详略安排的用意。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1)仍以第三、六段为例,详写就是行文中大量运用铺陈、渲染、烘托等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

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加以详写的?

复沓:如“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八句。

排比:如“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六句。

互文:如“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以上修辞手法都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的效果。

(2)除了上述修辞手法以外,诗歌还运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请举例并赏析。

四、齐背课文,畅谈感悟

1.思考: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思考:学完本诗,我们应该从木兰身上学习什么?

五、个人反思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汗

..(kèhán)辔.头(pèi)鞍鞯.(jiān)

B.啾啾

..(jiūjiū)朔.气(suò)燕.山(yān)

C.云鬓.(bìn)金柝.(tuò)铠.甲(kǎi)

D.红妆.(zhuāng) 著.(zhuó)傍.地(bà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B.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市:买

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用:不愿做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

策勋

..十二转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偶手法的一项是( )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6.对第三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事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单元质量评估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屏障.(zhànɡ)澎湃.(pài)

哺.育(fǔ)狂澜.(lán)

B.嗥.鸣(háo)怪诞.(dàn)

默契.(qì)蚱.蜢(zhà)

C.祈.祷(qí)哽.住(gěnɡ)

劈.开(pī)宛.转(wǎn)

D.山巅.(diān)惩.罚(chéng)

老叟.(sǒu)污秽.(huì)

2.加点字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狂澜.(大波浪) 哽.住(声气阻塞)

亦复如是.(这样) 木兰当户.织(门)

B.阻抑.(控制) 亘.古(遥远)

出郭.相扶将(外城) 崎岖

..(形容山路不平)

C.挚.痛(热烈) 哺育

..(喂养)

旦.辞爷娘去(早晨) 关山度.若飞(过)

D.山巅.(山顶) 怪诞.(荒唐的)

愿为市.鞍马(买) 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

B.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

....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

....,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这几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B.《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人。

C.《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作者在文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木兰诗》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叙事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6.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A.①拟人②比喻③夸张④复沓

B.①互文、排比②对偶③比喻④对偶

C.①比喻②对偶③夸张④对偶

D.①互文、对偶②顶真③拟人④复沓

7.按要求填空。

(1)《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 , 。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诗句是: , 。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几句是:

, , ,

(3)《木兰诗》中说明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

(4)请写出两句描写黄河的古诗词。, 。

8.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材料一中欧各国的“文化年外交”已经进行了10年——包括“中法文化年”“西班牙文化年”“希腊文化年”“中意文化年”等活动。

材料二2004年1月24日是中国农历春节,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披上了“中国红装”。70多万法国民众涌上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争睹来自中国的万人盛装游行表演,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每年法国的国庆大游行。“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材料三2009年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和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活动成为两国文化生活中的标志性事件。中国22个省、市与23个联邦主体共举办500余项活动,上亿人次参与。在2009年10月中国“俄语年”闭幕式上,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亲自为“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获奖的中国小伙子颁奖。

问题:中外文化年的举办有怎样的意义?(至少写出三点)

二、阅读理解(共41分)

(一)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策.勋十二转

(2)赏赐百千强.

(3)对镜帖.花黄

(4)出郭相扶将

..

10.翻译句子。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 。

12.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13.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也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14.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我欣赏花木兰:

我还欣赏的巾帼英雄:

(二)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

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15.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 )

A.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

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

D.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

16.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 )

A.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B.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

C.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D.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17.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写?

18.“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金甲虫飞进来”这两个细节有什么作用?

19.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钥匙”比喻,全句的深刻含义是。

(三)枣核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她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20.“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这句话中的“家乡味道”指的是什么?

21.“家庭事业都如意”,句中的“如意”指什么?

22.最后一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3.“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句中“手栽”一词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感情?

24.仿例造句。

例句: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三、写作(共50分)

25.题目:这里也有乐趣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③不得抄袭。

西安市2019-2020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C卷

西安市2019-2020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组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B.《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是丹麦童话大师、作家。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2 .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 . 对下面语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①天空在草面前是屏息低眉的。②草原上天有多大,草就有多广。③天空像是草原的一件总不合体的蓝绸衣。草在长大在与天空赛跑,天空总是输。绸衣接了又接,还是捉襟见肘。④草愿意风和日丽,天就晴;草愿意雨雪风霜,天就阴;草什么也不愿意,天就只好走开,那是夜里。反正得由着草的性子来,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草才不把天看在眼里,它们讨好的是牛羊。 A.①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天空的渺小,赋予小草人的灵性。 B.②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草的旺盛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草的赞美之情。 C.③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原的辽阔,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D.④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无拘无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初中语文 木兰诗

《木兰诗》练习题 [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chí( ) 阿zǐ(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 戎( ) 傍( ) 折( ) 戍( ) 滂( ) 柝( ) 戊( ) 榜( ) 析( ) 戌( ) 谤(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 )我是雌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 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 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 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 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能力提升] (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 ⑴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与句式、 ⑵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与常用的修辞手法。 ⑶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与才能。 ⑷ 背诵全诗。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复述法:

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楚、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诗歌内容,便于背诵。 3、鉴赏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 注意发挥联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现实的估计性,鉴赏 诗歌有时要虚化,太实际的态度不利于鉴赏、 4、讨论探究法: 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网络搜索、调查访问、集体探究等渠道。 5、竞赛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花木兰画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歌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个体抽查、滚动式背诵、学生齐背。 二、研讨赏析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任选一个方面,讲讲它带给人们的美感。 学生自由发言。 2、归纳总结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的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的美。 活动成果展示: ⑴ 故事的传奇美: 本诗集中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与解甲还乡的故事、木兰在特别时期女扮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与才能,着实让人惊叹。 ⑵ 不朽的形象美: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 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性。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聪明机警又热爱与平,女儿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⑶ 凝练生动的语言美: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

人教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第8课《木兰诗》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1.《木兰诗》是我国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民歌,选自________(朝 代)________编的《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合称“乐府双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______) (2)昨夜见军帖 ..(______) (3)旦.辞爷娘去(______) (4)万里赴戎机 ..(______) (5)朔气 ..传金柝(______) (6)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 (7)出郭.相扶将(______) (8)出门看火伴 ..(______) 二、选择题 3.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军帖.(tiē) 可汗 ..(kè hán) 鞍鞯.(jiān) B.辔.头(pèi) 胡骑.(qí) 啾.啾(jiū) 霍.霍(huò) C.阿姊.(zǐ) 红妆.(zhuāng) 溅.溅(jiān) 戎.机(róng) D.金柝.(tuò) 云鬓.(bìn) 铠.甲(kǎi) 燕.山(yàn) 4.对《木兰诗》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5.对第三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事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三、其他

初中语文教案范例《木兰诗》

初中语文教案范例《木兰诗》 1. 题目:《木兰诗》 2. 内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基本要求 (1)朗读主要语句 (2)分析木兰人物形象 (3)配合板书讲授课程 《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划分课文结构并理解课文大意,学习互文的修辞手法,体会木兰的人物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木兰的人物特点,学习互文修辞,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木兰所代表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良质朴的优秀品质,体会诗歌所塑造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木兰的人物特点,学习互文修辞,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木兰的人物特点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课文层次),引出问题“木兰替父从军做了哪些准备”

引入教学内容,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木兰诗》 (二)新授课程 1、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归纳句段 提问方式:“请大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朗读课文:木兰替父从军做了哪些准备” (2)翻译对应句段,引入“互文”的修辞手法 提问方式:“我们都找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谁来翻译一下呢” (3)巩固提高,寻找同类语句 提问方式:“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文中多处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段,谁能找到呢?” 2、深入研读 (1)小组讨论,探究木兰形象 小组分享,有重点句段深挖人物形象特点 (2)教师总结,概括形象 教师评价小组讨论成果并归纳人物形象 (3)再读课文,深化主题 (三)巩固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升华情感 (四)作业布置 找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整理在一张纸上,下节课讨论。

《木兰诗》教学设计说明

18●《木兰诗》教学设计 莱芜市实验中学王沁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民歌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 2、通过探究讨论,了解人物的形象,领悟民歌的精髓。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第十八课《木兰诗》。主人公——“花木兰”,这是一个凝聚了千年传说的情感丰富的名字,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几乎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那么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一起到《木兰诗》这个流传千古的代父从军的故事中去感受一个奇女子的传奇人生。 二、查一查,积累一点民歌素材。 1、介绍《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关于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三、读一读,找回一点民歌的“味道”。 ( 一)读准字音 机杼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 hán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èi(缰绳)燕山:yān 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 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二)读出感情 (1)学生分步朗诵,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感情,互评得失优劣,并讨论归纳朗诵技巧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语调轻语速缓,体现忧心忡忡。问者急切,答者沉稳。语速语调逐渐加快加高,由沉思到下定决心,由轻缓到重快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由沉思到下定决心,由轻缓到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 唧(j 1 )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 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 e ),可汗(kè hán)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a 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 a n) ,南市买辔(pèi) 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 a n ji a 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 鸣啾啾(ji u ji u )。 万里赴戎(róng) 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 气传金柝(tuò)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 a ng);阿姊(z 1 )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 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zhuó) 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 (bìn),对镜帖(ti e )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bàng) 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词句注释 唧(j 1 )唧: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 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首句一作“唧唧何力力”。 当(d a 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机杼(zhù) 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 e ):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hán) :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

(暑期一日一练)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木兰诗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作者不详。《乐府诗集》是我国现存的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诗集,共100卷,12类,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乐府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比较深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反映的历史背景应该与北魏和柔然之间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关系。当时,柔然经常袭扰北魏。木兰出征,离家渡过黄河后,经过了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百里)、燕山(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这次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接着,431年灭夏国,436年来北燕,439年灭北凉。在北魏十多年的经营下,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的黄河流域的战乱,北部重新统一。木兰参加了这十多年的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袭扰者,胜利还乡。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统治者也可借此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人们把由乐府采集的歌谣称作“乐府”,“乐府”从官署名称转变为诗体名称。乐府诗中既有民间歌谣,也有文人诗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不知怎的)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

【段析】写木兰停织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译文】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我也没想什么,木兰我也没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愿意为此买马及马具,从此代替父亲出征。 【段析】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译文】到东边集市买骏马,到西边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到南边集市买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集市买长鞭。早晨告别父母离开,晚上住宿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的声响。早晨告别黄河离开,晚上到达黑山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胡马嘶叫声。 【段析】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将士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将士转战数载胜利归来。 【段析】概写木兰多年的征战生活。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译文】回来拜见可汗,可汗坐在明堂。(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财物。可汗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 【段析】写木兰还朝辞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译文】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互相搀扶着出城;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梳洗打扮;小弟听说姐姐回来,霍霍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脱掉我作战时的战袍,穿上我往日的衣裙。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照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出门去看同伍的士兵,同伴都很惊异:同行作战十几年,不知木兰是姑娘。

初中课文木兰诗

初中课文木兰诗 大家学过木兰诗吗?知道初中课文木兰诗背景资料吗?以下是初中课文木兰诗介绍,请参考!1、作家作品: 《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2、文学常识: 背诵、默写文言文,是很多同学尤其是初一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同学颇感头疼的一件事。那么如何背诵文言文才能更快呢? 首先,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文言文,这样才能记得又快又准。 其次,在背诵文言文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抓主要意思”的方法,即将课文按内在逻辑分成几部分,抓住每部分的基本意思,以便于记忆。如《木兰诗》,由于排列整齐,句式相似,其结构本身为背诵扫清了很多障碍。我们在背诵时只要按事情发展列出提纲: 木兰叹息;替父应征;准备出发;战罢归来;天子赏赐;家人团聚。 然后借助每层的主要意思去记忆,便不容易漏掉内容。 第三,对于“前背诵后忘记” 的情况,只要持之以恒地反复诵读,便会逐渐加深印象,以至长久不忘。 3、背景知识: 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其职责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称作乐府。《乐府诗集》是一部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民歌又按地域分为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是北方民族的民歌,其特点是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而质朴。 4、木兰诗全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木兰诗》知识点整理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 )。旦辞黄河去,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 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 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 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者介绍】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全文翻译】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 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 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 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 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 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 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面各句的朗读节奏(用“/”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 . 下列各句中不是比拟句的一项是()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入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 . 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女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 B.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遂用猖蹶(失败) C.马无故亡而入胡(死亡)卷卷有爷名(父亲) D.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若为佣耕(如果) 4 . 下面加点字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市:买B.赏赐百千强强:强盛 C.双兔傍地走走:跑D.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二、对比阅读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①,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②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③之。育将鬻④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①豕(shǐ):猪。②蒲:水杨树。③笞(chī):用竹板、荆条打。④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B.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 C.王育少孤贫孤独 D.育将鬻己以偿偿还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鲜肥滋味之享何陋之有(《陋室铭》) B.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令育与其子同学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

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园。详略叙述的恰当。 教学过程 1.(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到继续分析后文。 2.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部分后,引学生分析这个部分。 (1)这个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板书:夸张)。 (2)后四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板书: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板书:烘托),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板书:互渗):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板书:长期激战凯旋)。 3.指定学生朗读第四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个部分。 (1)这个部分使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板书:夸张衬托),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板书:功成身退不慕荣华富贵)。 (2)这个部分使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使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板书:排比铺陈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木兰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木兰诗教案篇一 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 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 1.文学常识: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的“乐府双璧”。 2.字词注音: 鞍鞯(anjian),金柝(tuo),辔头(peitou),云鬓(bin)。 3.全班朗读全文。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 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9.作业: 小作文:英雄花木兰,战场杀敌寇。(仿民歌形式,可适当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续写木兰在战场上是如何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 字数:100-150字。 教师小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写作内容,激励学生大胆设计勇于开拓。 木兰诗教案篇二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木兰诗》导学案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1 、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2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3 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积累;理清故事情节。学习难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花木兰。千百年来,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燕()山() 可汗( 机杼) ....) 胡骑() ()气金柝( 朔...)()(理云)(傍地走鞍鞯nbì..()头雄()阿()zǐipècí.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1)旦辞爷娘去().(2)唯闻女叹息().(3)出郭相扶将().(4)木兰不用尚书郎()..(5)朔气传金柝()..(6)策勋十二转()..(7)军书十二卷()..(8)赏赐百千强().三、知识积累 1.简介郭茂倩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祖籍太原,编有《乐府诗集》等。 2、简介“乐府” 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祖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四、初读感知 1.诗歌诵读。 ①听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把握情感。 ③小组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这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木兰的哪些故事?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合作探究. 1.这首叙事诗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概括出主要信息。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坚持唯物史观,不管历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 第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已知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距离的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 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后两段 (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 过渡语: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一个问题一起翻译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小组合作完成)(15分) 要求: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将疑难句子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有的死了,壮士(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军旅生活之苦)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士兵的铠甲上。 古今义区分: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常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市场、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过渡语:疏通文意之后,大家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 2、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离家---从军---立功---拒赏---回家(提示) 过渡语: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那她是个什

木兰诗教学设计(优秀)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杨玉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孝顺父母。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6’)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20’) 1、诗歌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2’)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木兰诗公开课第二课时教案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特色: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相信今天这个女子也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她为我们树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榜样。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兰诗》,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二、温故知新:拼音、重点字词的解释 ?(1)木兰当.户织 ?(2)愿为市鞍马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 )出郭相扶将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雄兔脚扑朔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这首诗讲述了花木兰哪些故事或场景?给每一自然段拟定一个四字小标题。 四、小组交流,认识木兰形象 自由朗读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以“我从文中_____读出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概括人物形象。 (1)本文由木兰户织引出故事情节,由“当户织”可见木兰是一个勤劳的女子。(2)“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交待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这体现了她深明大义,忠孝皆备,勇敢果断。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几句展现了木兰从军征途遥远,行军神速,木兰既心情急切的奔赴战场,又很深切的思念亲人。既写出了木兰的儿女深情,又展现了她的英雄气概。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说明了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战争。展现了她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反映了她不慕名利、淳厚质朴的优秀品质 (6)回到家中木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反映了她当时回家后的喜悦心情,恢复女装的激动心情,这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对正常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8 木兰诗

8木兰诗 课题木兰诗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了解课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 3.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4.复述故事情节。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木兰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勤劳朴实、坚毅勇敢的优秀品 质。 课 前 预 习 作品 简介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 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写作 背景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 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 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距离黄河不远。 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 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 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

黑山、燕然山一带。 文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读准字音唧.唧(jī)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 ..(kè hán) 鞍鞯 ..(ān jiān)辔.头(pèi)溅.溅(jiān)燕.山(yān)啾.啾(jiū)朔.气(shuò)金柝.(tuò)策勋.(xūn)霍.霍(huò)阿姊.(zǐ)云鬓.(bìn) 重点实词赏赐百千强.:有余。胡骑.:战马。 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 出郭.相扶将:外城。双兔傍地走.:跑。 著.我旧时裳:穿。朔.气传金柝:北方。 军书十二 ..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 通假 字 对镜帖.花黄(同“贴”,粘贴) 古今异义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门第)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 策勋十二转.(古义:次今义:旋转) 雌兔眼迷离 ..(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将.军百战死(名词,将领) 出郭相扶将.(动词,搀扶) 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