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培育领军型企业,迈向价值链高端(最新)

心得体会:培育领军型企业,迈向价值链高端(最新)

在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省委书记X针对X要在哪些方面解放思想提出了六大类问题,其中“如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全产业链控制力的领军型企业”这个问题,对我们启发很大。X是世界水晶之都、全国硅产业大县,当前硅产业已步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的关键阶段。为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专题调研,分析产业现状,查找痛点堵点,制定整改计划,力求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切实服务企业发展,推动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争当“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排头兵,交上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摸清底数,扬优展长,守住“规模集聚”基本盘

X境内石英储量3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70%,硅产业发展步伐稳健,先后获批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产业集聚区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呈现出“国内有位置、国际有影响”的特色优势。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目前,X拥有硅工业企业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0多家,产品种类达上千种,形成了高纯晶体硅产业链、石英玻璃制品产业链、新型电光源产业链等五大完整的产业链体系。X石英照明灯具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优质压电石英晶体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硅微粉、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原料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

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先后发展起亚洲最大的石英玻璃管企业——太平洋石英,亚洲最大的熔融石英企业——桃盛熔融石英,全国石英玻璃制品产量最大、品种最全的企业——福东正佑照明电器等。引进了晶海洋半导体材料、中材高新、咖萨克水晶等一批国内外硅产业龙头企业。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打造了X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南大X新材料研究中心、北大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相继入驻并开展业务。X企业研发的连熔法生产高纯度光纤用石英外包管、自恢复保险丝用直径3mm石英玻璃管等硅产业核心技术获评“中国好技术”。

找准痛点,查漏补缺,减少“多而不强”失分项

今年上半年,国家出台光伏产业“531”新政,降低光伏补贴标准,引导光伏产业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进步,给包括X在内的全国光伏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产品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谁能抢占价值链高地,谁就能赢得市场。在X,晶海洋半导体最初只从事多晶硅铸锭,随后逐步升级技术,探索多晶硅切片制造,建设硅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引入金刚线切片工艺,产能由1MW增长到2GW,单位能耗下降了45%,到2020年,销售收入将突破百亿元大关。但是,X大部分硅产业企业开发的硅产品,仍停留在原料初加工阶段,档次低端,结构单一,缺乏上下一条龙的系列产品,

缺乏竞争力强的领军型企业。大型硅产业企业凭借规模、技术优势,能在产业发展中保持引领地位。在X,太平洋石英一开始只是从事石英管生产的小企业,后来不断研发新工艺,开创了石英管制造及石英砂提纯核心技术,打破了国际厂商对高纯石英砂产品的垄断,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石英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但总体上说,X大部分硅产业企业规模小、产品少,科技含量低,生产粗放化,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不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突出重点,多管齐下,做好“转型升级”大文章

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正积极落实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扶持硅产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硅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着力建设“一中心、一基地”,即全国有影响的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重要的硅材料生产基地。

加强政策引领,释放产业潜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企业发展清障搭台。对上加强政策对接,争取把X硅产业列入国家、省市主要产业优先培育计划,力争在项目、资金等政策上对X重点倾斜。对内推动产业集聚,出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拿出2700万元兑现工业发展奖补资金,加快建设硅材料科技产业园。对外扩大双向开放,立足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引进捷克水晶企业,鼓励重点企业走出去,拓展欧美市场。

培育领军企业,增添转型动力。持续强化政策落地,健全企业难题交办等制度,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实施优强企业培育计划,鼓励大型硅产业企业强强联合;鼓励硅工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对于开发半导体等尖端产品方面的技改项目,按照实际投入的10%给予奖励。实施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推动晶海洋在主板上市,推动弘扬石英、沃鑫高新材料等一批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对首次上市的企业奖励200万元。实施高新企业培育计划,加大特色型、科技型、成长型“三型”企业扶持力度,对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确保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用好研发平台,激发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持续加大投入、打牢研发基础。发挥行业共性技术平台的引领作用,强化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聚要素、攻难题、搭桥梁、促转化”功能,重点攻克精密硅基陶瓷制备、光通讯等技术难题,服务硅产业科技创新大局。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开展省级及县级专利资助,鼓励企业创建省级“三站三中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奖励20万元。发挥权威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