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EE软件系统项目打包和部署实例

J2EE软件系统项目打包和部署实例
J2EE软件系统项目打包和部署实例

1.1J2EE软件系统项目打包和部署实例

1、本项目中的部署视图(Deployment View)

(1)网络拓朴结构

对于系统工程师而言,他最关心的是系统的网络拓朴结构,有多少台服务器,有多少台客户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发出的软件该如何部署到这些平台上去。

(2)部署视图

1)UML部署图描述了一个运行时的硬件结点,以及在这些结点上运行的软件组件的静

态视图。

2)部署图显示了系统的硬件,安装在硬件上的软件,以及用于连接异构的机器之间的中

间件

3)部署图主要是由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联系组成,通过配置图可以了解系统在实际运行环

境中的配置。

(3)配置图的主要作用

部署框图显示网络的物理布局和各种组件的位置,项目管理员、用户、建筑师和部署人员通过Deployment框图了解系统的物理布局和各种组件的位置。

项目管理员可以据此与用户沟通,部署人员可以用来制定部署计划。

(4)配置图中的节点

节点(Node)代表一个物理设备以及其上运行的软件系统,如一台Unix主机、一个PC终端、一台打印机、一个传感器等。

节点有两种类型:处理器(Processor)和设备(Device)。

1)处理器是能够执行软件构件的节点,如主机;

2)设备是不能执行软件构件的节点,如显示器、打印机。

3)节点的图标为三维立方体表示,节点名放在立方体内部(如果有实例,则在名字下面

有一条下划线)。

(5)节点之间的通信

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系统之间进行交互的通信路径,这种通信关联用一条直线表示,表明在节点之间存在某类通信路径,它们通过该通信路径交换对象或者发送消息。

通信类型则放在连接旁边的"《》"之间,表示所用的通信协议或网络类型。

(6)节点实例中的组件

1)可以将可执行的组件的实例包含在节点实例的符号中,表示它们处在同一个节点的实

例上,并且在同一节点的实例上运行;

2)可以通过虚线相关性箭头将不同组件连接在一起,这意味着一个组件使用另一个组件

中的服务(依赖关系,这和其他UML图上使用的符号是一样的)。

3)在组件图中,组件是通用类型而非实例。要显示组件实例,请使用部署图。

(7)用版型来注明通信协议

通信关联支持一个或多个通信协议,每一个都应该使用一个UML版型来描述。前面的例图中你可以看到TCP/IP协议,他们就是使用了这个方法。

下表提供了一个典型的通信关联的版型列表。

HTTP际协议。

JDBC Java数据库连接,一套为数据库存取编写的Java API。

ODBC

RMI远程方法调用,一个Java的通信协议。

RPC经由远程过程调用的通信。

web services SOAP和UDDI的Web Services协议的通信。

(8)本项目中的部署视图

配置建模的目的是把软件系统在网络上的运用方式模型化。它表达运行系统的结构。因此UML部署图经常被认为是一个网络图或技术架构图。

下图所示是本项目中的J2EE 体系架构中所产生的部署视图:用户通过客户机上的浏览器来访问Web服务器,而Web服务器请求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会与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联系来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9)仅仅建模重要的软件组件

的软件组件,而是只需要描述那些对系统的节点至关重要的组件。如果你需要探究软件组件间的关系,你应该创建一个UML组件图作为替代。

2、将该项目中的Web应用程序的*.war和各个EJB组件的*.jar打包为*.ear文件

(1)意义

通过将J2EE Web组件的*.war文件和EJB组件的*.jar打包为*.ear文件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避免对Web应用程序*.war和EJB组件的*.jar文件分别部署,只需要一次性地部署该*.ear 文件即可以。

同时,也可以使得各个组件之间相互访问时,可以采用Local类型的接口进行访问,因为它们在同一JVM中运行。

(2)实现的步骤

在JBuilder中打开本项目中的WebClient的项目

命名该EAR文件为EBookStoreEar和其*.ear文件名称为EBookStoreEar.ear。

点击“Next”按钮,然后选择本项目中所包含的EJB组件为前面的EJB Bean 组件,然后利用“Add”按钮添加前面的业务组件和实体组件的*.jar文件。

然后再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规定本项目中所包含的Web应用程序模块。在本Web 应用程序WebEBook的前面选中“Include”项目。然后再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

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规定RAR(Resource Adapter Archive)文件。由于在本项目中没有该RAR文件,因此不用选择。

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规定J2EE 应用程序的客户端的程序以及其它的外部*.jar文件。由于在本项目中没有这些文件,因此不用选择。

规定本项目中所包含的其它外部属性文件,由于在本项目中没有这些文件,因此不用选择。

最后点击“Finish”按钮,将创建出本项目中的EAR文件。

3、对本项目进行make,以产生出对应的*.ear文件

在该*.ear文件中将包含*.jar和*.war文件。

4、部署该*.ear文件

在部署过程中将出现错误

因为已经在前面将三个组件独立地部署了,从而使得现在的*.ear文件中的各个组件的JNDI的名称与前面的各个独立的组件的JNDI名称相同,因此产生JNDI同名的错误。

可以通过在WebLogic的管理控制台中删除前面的三个组件的方法,然后再次进行部署来解决该问题。

然后再部署该EAR程序将成功

在WebLogic中查看所发布后的结果,展开Deployments节点下的Applications节点下的EbookStoreEar节点,将能够看该*.ear文件中所包含的*.jar 和*.war文件。

5、也可以手动部署

点击上面的“部署新应用程序...”连接

然后,再点击上面的“上传文件”连接,将出现下面的对话框以选择所要部署的*.ear文件。

最后点击“上传”按钮,将出现下面的提示

然后选中所要部署的*.ear文件

点击“继续”按钮

最后点击“部署”按钮以实现部署

6、执行该Web客户端index.jsp页面

再浏览器中输入http://127.0.0.1:7001/WebEBook/index.jsp,其功能与前面的分开部署一样。

软件开发过程详解

软件开发过程详解 软件开发过程即软件设计思路和方法的一般过程,包括设计软件的功能和实现的算法和方法、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编程和调试、程序联调和测试以及编写、提交程序。 生产一个最终能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软件开发过程覆盖了需求、设计、实现、确认以及维护等活动。需求活动包括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问题分析获取需求定义,又称软件需求规约。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规约。设计活动一般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建立整个软件系统结构,包括子系统、模块以及相关层次的说明、每一模块的接口定义。详细设计产生程序员可用的模块说明,包括每一模块中数据结构说明及加工描述。实现活动把设计结果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确认活动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实现完成后的确认,保证最终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维护活动包括使用过程中的扩充、修改与完善。 1.需求分析 1.1 需求分析的特点和任务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获取需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结果是对项目中描述的客户需求的普遍理解。一旦理解了需求,分析者、开发者和客户就能探索出描述这些需求的多种解决方案。参与需求获取者只有在他们理解了问题之后才能开始设计系统,否则,对需求定义的任何改进,设计上都必须大量的返工。把需求获取集中在用户任务上—而不是集中在用户接口上—有助于防止开发组由于草率处理设计问题而造成的失误。有几种原因使需求分析变得困难:(1)客户说不清楚需求;(2)需求自身经常变动;(3)分析人员或客户理解有误。 需求获取、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和验证并不遵循线性的顺序,这些活动是相互隔开、增量和反复的。当你和客户合作时,你就将会问一些问题,并且取得他们所提供的信息(需求获取)。同时,你将处理这些信息以理解它们,并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还要把客户需求同可能的软件需求相联系(分析)。然后,你可以使客户信息结构化,并编写成文档和示意图(说明)。下一步,就可以让客户代表评审文档并纠正存在的错误(验证)。这四个过程贯穿着需求分析的整个阶段。需求获取可能是软件开发中最困难、最关键、最易出错及最需要交流的方面。需求获取只有通过有效的客户—开发者的合作才能成功。分析者必须建立一个对问题进行彻底探讨的环境,而这些问题与产品有关。为了方便清晰地进行交流,就要列出重要的小组,而不是假想所有的参与者都持有相同的看法。对需求问题的全面考察需要一种技术,利用这种技术不但考虑了问题的功能需求方面,还可讨论项目的非功能需求。确定用户已经理解:对于某些功能的讨论并不意味着即将在产品中实现它。对于想到的需求必须集中处理并设定优先级,以避免一个不能带来任何益处的无限大的项目。 1.2.需求分析的一般方法

嵌入式Linux应用软件开发流程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说,嵌入式应用软件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要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调试和维护等工作,软件工程的许多理论对它也是适用的。 但和其他通用软件相比,它的开发有许多独特之处: ·在需求分析时,必须考虑硬件性能的影响,具体功能必须考虑由何种硬件实现。 ·在系统设计阶段,重点考虑的是任务的划分及其接口,而不是模块的划分。模块划分则放在了任务的设计阶段。 ·在调试时采用交叉调试方式。 ·软件调试完毕固化到嵌入式系统中后,它的后期维护工作较少。 下面主要介绍分析和设计阶段的步骤与原则: 1、需求分析 对需求加以分析产生需求说明,需求说明过程给出系统功能需求,它包括:·系统所有实现的功能 ·系统的输入、输出 ·系统的外部接口需求(如用户界面) ·它的性能以及诸如文件/数据库安全等其他要求 在实时系统中,常用状态变迁图来描述系统。在设计状态图时,应对系统运行过程进行详细考虑,尽量在状态图中列出所有系统状态,包括许多用户无需知道的内部状态,对许多异常也应有相应处理。 此外,应清楚地说明人机接口,即操作员与系统间地相互作用。对于比较复杂地系统,形成一本操作手册是必要的,为用户提供使用该系统的操作步骤。为使系统说明更清楚,可以将状态变迁图与操作手册脚本结合起来。

在对需求进行分析,了解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的基础上,系统开发选用何种硬件、软件平台就可以确定了。 对于硬件平台,要考虑的是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内存空间的大小、外部扩展设备是否满足功能要求等。如微处理器对外部事件的响应速度是否满足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它的稳定性如何,内存空间是否满足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运行要求,对于要求网络功能的系统,是否扩展有以太网接口等。 对于软件平台而言,操作系统是否支持实时性及支持的程度、对多任务的管理能力是否支持前面选中的微处理器、网络功能是否满足系统要求以及开发环境是否完善等都是必须考虑的。 当然,不管选用何种软硬件平台,成本因素都是要考虑的,嵌入式Linux 正是在这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2、任务和模块划分 在进行需求分析和明确系统功能后,就可以对系统进行任务划分。任务是代码运行的一个映象,是无限循环的一段代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任务是嵌入式系统中竞争系统资源的最小运行单元,任务可以使用或等待CPU、I/O设备和内存空间等系统资源。 在设计一个较为复杂的多任务应用系统时,进行合理的任务划分对系统的运行效率、实时性和吞吐量影响都极大。任务分解过细会不断地在各任务之间切换,而任务之间的通信量也会很大,这样将会大大地增加系统的开销,影响系统的效率。而任务分解过粗、不够彻底又会造成原本可以并行的操作只能按顺序串行执行,从而影响系统的吞吐量。为了达到系统效率和吞吐量之间的平衡折中,在划分任务时应在数据流图的基础上,遵循下列步骤和原则:

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第1章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1.1 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1.1.1 软件的概念 软件(Software)简单的说就是那些在计算机中能看的着,但摸不着的东西,概念性的说软件也称为“软设备”,广义地说软件是指系统中的程序以及开发、使用程序所需要的所有文档的集合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软件并不只是包括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与这些程序相关的文件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 软件被应用于世界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独立的硬件,使得它们可以协调工作。系统软件使得计算机使用者和其他软件将计算机当作一个整体而不需要顾及到底层每个硬件是如何工作的。 一般来讲,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一系列基本的工具(比如编译器,数据库管理,存储器格式化,文件系统管理,用户身份验证,驱动管理,网络连接等方面的工具)。 2.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用途而被开发的软件。它可以是一个特定的程序,比如一个图像浏览器。也可以是一组功能联系紧密,可以互相协作的程序的集合,比如微软的Office软件。也可以是一个由众多独立程序组成的庞大的软件系统,比如数据库管理系统。较常见的有:文字处理软件如WPS、Word等;信息管理软件;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 ;实时控制软件;教育与娱乐软件。 1.1.2 编程与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的内容是:需求、设计、编程和测试。 (1)需求:不仅仅是用户需求,应该是开发中遇到的所有的需求。比如,你首先要知道做这个项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测试案例中应该输入什么数据......为了清楚地知道这些需求,你经常要和客户、项目经理等交流。 (2)设计:编码前,肯定有个计划告诉你要做什么,结构是怎样等等。你一定要按照这个来做,否则可能会一团糟。 (3)编程:如果在项目截止日,你的程序不能跑起来或达不到客户的要求,你就拿不到钱。

软件开发流程与详细解释

软件开发流程整理2012/4/3 问题定义 问题定义指在项目初期,从客户或用户处获取需求,弄清用户需要计算机解决的问题根本所在,以及项目所需的经费和资源的文档,最终使开发人员与客户就所构建的系统的范围达成一致意见。 用户调查 对用户进行访谈,调查,初步了解项目范围,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项目经费的重要信息。 编写《系统目标与范围说明》 将本阶段的结果写成相应的文档,即《系统目标与范围说明》。 可行性研究 软件可行性分析最根本的任务是用最少的代价,对以后的行动方针提出建议。如果问题没有可行的解释,分析员应该建议停止这项开发工程,以避免时间、资源、人力和金钱的浪费;如果问题值得解,分析员应该推荐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且为工程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 确定项目的规模和目标 分析员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仔细阅读和分析有关的材料,对项目的规模和目标进行定和确认,清晰地描述项目的一切限制和约束,确保分析员正在解决的问题确实是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 收集,研究,分析现有系统的文档资料和使用手册,实地考察现有系统,在考察的基础上,访问有关人员,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完成的基本功能。 建立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根据对现有系统的分析研究,逐步明确了新系统的功能,处理流程以及所受约束,然后使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概括的描述高层的数据处理和流动。

重新定义问题 将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与项目的问题及目标进行比较,重新复查问题定义,工程规模和目标。 导出和评价各种方案 分析员建立了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并进行复查后,要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提出高层逻辑模型的不同方案,即导出若干较高层次的物理解法。根据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估,去掉行不通的解法,得到可行的解法。 推荐可行方案 根据之前可行性研究的结构,应该决定该项目是否值得去开发。若值得开发,那么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并且说明该方案可行的原因和理由。 草拟开发计划 初步确定工程进度表,开发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以及对项目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估计。 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将该阶段的可行性研究过程的结果写成相应的文档,即《可行性研究报告》。 提交审查 用户和使用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仔细审查,从而决定该项目是否进行开发,是否接受可行的实现方案。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要求开发人员准确理解用户的需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化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阶段中的最后一步,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 制定需求分析计划 需求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最困难的工作,这个阶段可能会耗费相当的时间,人力以

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

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一、开发流程图

二、过程产物及要求 本表主要列出开发阶段需要输出的过程产物,包括产物名称、成果描述、负责人及备注,即谁、在什么时间、应该提供什么内容、提供内容的基本方向和形式是什么。 三、过程说明 (一)项目启动 1、产品经理和项目干系人确定项目方向,产品型项目的干系人包括公司领导、产品总监、技术总监等,项目的话则包括客户方领导、主要执行人等。 2、公司领导确认项目组团队组成,包括产品经理、研发项目经理、研发工程师、测试团队等。

3、明确项目管理制度,每个阶段的成果产物需要进行相应的评审,评审有相应的《会议纪要》;从项目启动起,研发项目经理每周提供《项目研发周报》;测试阶段,测试工程师每周提供《项目测试周报》。 4、产品经理进行需求调研,输出《需求调研》文档。需求调研的方式主要有背景资料调查和访谈。 5、产品经理完成《业务梳理》。首先,明确每个项目的目标;其次,梳理项目涉及的角色;再来,每个角色要进行的事项;最后,再梳理整个系统分哪些端口,要有哪些业务模块,每个模块再包含哪些功能。 (二)需求阶段 1、进入可视化产物的输出阶段,产品经理提供最简单也最接近成品的《产品原型》,线框图形式即可。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产生的包括业务流程图和页面跳转流程图。业务流程图侧重在不同节点不同角色所进行的操作,页面跳转流程图主要指不同界面间的跳转关系。项目管理者联盟 2、产品经理面向整个团队,进行需求的讲解。 3、研发项目经理根据需求及项目要求,明确《项目里程碑》。根据项目里程表,完成《产品开发计划》,明确详细阶段的时间点,最后根据开发计划,进行《项目任务分解》,完成项目的分工。 4、研发工程师按照各自的分工,进入概要需求阶段。《概要需求》旨在让研发工程师初步理解业务,评估技术可行性。 (三)设计阶段 1、UI设计师根据产品的原型,输出《界面效果图》,并提供界面的标注,最后根据主要的界面,提供一套《UI设计规范》。UI设计规范主要是明确常用界面形式尺寸等,方便研发快速开发。UI设计常涵盖交互的内容。 2、研发工程师在界面效果图,输出《需求规格》,需求规格应包含最终要实现的内容的一切要素。 3、研发工程师完成《概要设计》、《通讯协议》及《表结构设计》,及完成正式编码前的一系列研发设计工作。 (四)开发阶段项目经理博客 1、研发工程师正式进入编码阶段,这个过程虽然大部分时间用来写代码,但是可能还需要进行技术预研、进行需求确认。 2、编码过程一般还需进行服务端和移动端的联调等。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 第一部分软件需求分析规范 1、引言 本标准规定了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过程和相关要求,以及需求分析阶段的完成标志。它是软件开发规范的组成部分。本标准适用于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所有任务和相关人员,包括项目管理人员、软件需求分析人员、文档编制人员和质量审核人员。 2、参考文献 2.1 GB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2 ISO/IEC 12207:1995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2.3 GXB 02-001 软件开发规范:第一部分软件生存周期 2.4 GXB 01-001 软件工程术语 2.5 GXB 02-007 软件测试规范 3、术语 本标准的术语的定义与GXB 01-001 软件工程术语中的定义相一致。 4、需求分析的任务和过程 4.1 需求分析任务 确定被开发软件的运行环境、功能、册, 性能和数据需求,建立确认测试准则,编写用户手 为概要设计提供需求说明书。 4.2 需求分析过程 需求分析过程由下列步骤组成: 1)确定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 2)人员培训; 3)确定需求分析输入;

4)需求分析; 5)制定确定测试计划; 6)修改开发计划; 7)编制文档; 8)需求分析审查; 9)需求分析文档存档。 5、总体要求 5.1 用户参与 软件需求分析应该有客户指定的人员参加。 5.2 用户确认 需求说明必须明确,经过客户同意,并用合同的方式予以确认。 5.3 面向用户描述需求 应以用户能够理解的形式和术语描述需求,以利于与用户沟通。 6、需求分析流程 6.1 确定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 选定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在一个软件项目内所用的分析方法应该保持一致性析方法:1)结构分析方法,包括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和面向数据结构的分析方法。 2)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在需求分析方法选定后,应确定支持该方法的工具。在一个软件项目内,和工具应该保持一致性和规范化。 6.2 人员培训 针对所选定的设计方法和工具,以及相关的标准对需求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可选项,但对于新的方法和工具,或新的分析人员,培训是必需的。 6.3 确定需求分析输入 需求分析的输入一般包括下列类型的资料:候选分 需求建模语言 这是一个

软件开发 说明完整流程

在软件行业有一句话:一个软件能否顺利的完成并且功能是否完善,重要是看这个软件有多少文档,软件开发文档是一个软件的支柱,如果你的开发文档漏洞百出,那么你所开发出来的软件也不可能会好;开发文档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所开发出来软件的成功与否。 ? 一、软件开发设计文档:软件开发文档包括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有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 1、软件需求说明书:也称为软件规格说明。该说明书对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等做出详细的说明。它是用户与开发人员双方对软件需求取得共同理?解基础上达成的协议,也是实施开发工作的基础。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制目的的就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并使之面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 其格式要求如下:??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2?任务概述? 2.1?目标?

2.2?用户的特点? 2.3?假定和约束?? 3?需求规定? 3.1?对功能的规定? 3.2?对性能的规定? 3.2.1?精度? 3.2.2?时间特性的需求? 3.2.3?灵活性? 3.3?输入输出要求?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3.5?故障处理要求? 3.6?其他专门要求?? 4?运行环境规定? 4.1?设备? 4.2?支持软件? 4.3?接口?

4.4?控制?? 2、概要设计说明书:又称系统设计说明书,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程序系统。编制的目的是说明对程序系统的设计考虑,包括程序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河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程序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其格式要求如下:??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2.2?运行环境?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2.4?结构? 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软件开发的具体流程与管理制度详解26746

版本页 标题:China Advanc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Group信息技术管理制度主题:软件开发管理制度 文档编号: 版本说明:

China Advanc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Group 软件开发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自有软件研发以及外包软件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公司软件研发与管理,分公司参照执行。 第二条本制度中软件开发指新系统开发和现有系统重大改造。 第三条本制度中自行开发是指主要依赖公司自身的管理、业务和技术力量进行系统设计、软件开发、集成和相关的技术支持工作,一般仅向外购置有关的硬件 设备和支撑软件平台;合作开发是公司与专业IT公司(合作商)共同协作 完成IT应用的项目实施和技术支持工作,一般形式是公司负责提供业务框 架,合作商提供技术框架,双方组成开发团队进行项目实施,IT系统的日常 支持由IT技术中心和合作商共同承担,IT技术中心负责内部(一级)支 持,合作商负责外部(二级)支持;外包开发是指将IT应用项目的设计、 开发、集成、培训等任务承包给某家专业公司(可以是专业的IT公司或咨 询公司等),由该公司(承包商)负责应用项目的实施。 第四条软件开发遵循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项目管理涉及立项管理、项目计划和监控、配置管理、合作开发管理和结项管理。软件工程涉及需求管 理、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用户接受测试、试运行、系统验收、 系统上线和数据迁移。 第五条除特别指定,本制度中项目组包括业务组(或需求提出组)、IT组(可能包括网络管理员和合作开发商)。 第二节立项管理 第六条提出开发需求的信息技术部门参与公司层面立项,进行立项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编写《立项分析报告》(附件一),开展前期筹备工作。《立项分析报 告》应明确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第七条应用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将《立项分析报告》上交公司总裁室进行立项审批,以保证系统项目与公司整体策略相一致。

软件开发的完整步骤

软件开发的完整步骤目录 1 问题定义 (4) 用户调查 (4) 编写《系统目标与范围说明》 (4) 2 可行性研究 (4) 确定项目的规模和目标 (4) 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 (4) 建立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5) 重新定义问题 (5) 导出和评价各种方案 (5) 推荐可行方案 (5) 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5) 提交审查 (5) 3 需求分析 (6) 制定需求分析计划 (6) 需求获取 (6) 分析和综合 (6) 协商与沟通 (6) 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6)

需求验证 (7) 修改完善开发计划 (7) 技术审查和管理复审 (7) 4 概要设计 (7) 制定规范 (7) 设想供选择的方案 (7) 推荐最佳方案 (8) 功能分解 (8) 软件结构设计 (8) 数据设计 (8) 制定测试计划 (8) 编写《概要设计规格说明书》 (8) 其他文档编写 (8) 技术审查和管理复审 (9) 5 详细设计 (9) 数据结构设计 (9) 物理设计 (9) 算法设计 (9) 界面设计 (9) 其他设计 (10) 编写《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 (10) 技术审查和管理复审 (10)

6 编码 (10) 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 (10) 制定编码规范 (10) 建立数据库系统 (10) 程序编码 (11) 7 测试 (11) 测试用例设计 (11) 单元测试 (11) 集成测试 (11) 系统测试 (11) 编写《测试分析报告》 (12)

1 问题定义 问题定义指在项目初期,从客户或用户处获取需求,弄清用户需要计算机解决的问题根本所在,以及项目所需的经费和资源的文档,最终使开发人员与客户就所构建的系统的范围达成一致意见 用户调查 对用户进行访谈,调查,初步了解项目范围,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项目经费的重要信息。 编写《系统目标与范围说明》 将本阶段的结果写成相应的文档,即《系统目标与范围说明》 2 可行性研究 软件可行性分析最根本的任务是用最少的代价,对以后的行动方针提出建议。如果问题没有可行的解释,分析员应该建议停止这项开发工程,以避免时间、资源、人力和金钱的浪费;如果问题值得解,分析员应该推荐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且为工程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 确定项目的规模和目标 分析员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仔细阅读和分析有关的材料,对项目的规模和目标进行定和确认,清晰地描述项目的一切限制和约束,确保分析员正在解决的问题确实是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 收集,研究,分析现有系统的文档资料和使用手册,实地考察现有系统,在考察的基础上,访问有关人员,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完成的基本功能。

软件开发过程要求规范

` 软件开发过程规 第一部分软件需求分析规 1、引言 本标准规定了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过程和相关要求,以及需求分析阶段的完成标志。它是软件开发规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适用于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所有任务和相关人员,包括项目管理人员、软件需求分析人员、文档编制人员和质量审核人员。 2、参考文献 2.1 GB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 ISO/IEC 12207:1995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2.2 GXB 02-001 软件开发规: 2.3 第一部分软件生存周期 GXB 01-001 软件工程术语2.4 GXB 02-007 软件测试规2.5 3、术语 本标准的术语的定义与GXB 01-001软件工程术语中的定义相一致。 4、需求分析的任务和过程 4.1 需求分析任务 确定被开发软件的运行环境、功能、性能和数据需求,建立确认测试准则,编写用户手册,为概要设计提供需求说明书。 4.2 需求分析过程 需求分析过程由下列步骤组成: 1)确定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 2)人员培训; 3)确定需求分析输入; 文档Word ` 4)需求分析; 5 )制定确定测试计划; 6 )修改开发计划; 7 )编制文档; 8)需求分析审查; 9)需求分析文档存档。

5、总体要求 5.1 用户参与 软件需求分析应该有客户指定的人员参加。 5.2 用户确认 需求说明必须明确,经过客户同意,并用合同的方式予以确认。 5.3 面向用户描述需求 应以用户能够理解的形式和术语描述需求,以利于与用户沟通。 6、需求分析流程 6.1 确定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 选定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在一个软件项目所用的分析方法应该保持一致性。候选分析方法: 1)结构分析方法,包括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和面向数据结构的分析方法。 2)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在需求分析方法选定后,应确定支持该方法的工具。在一个软件项目,需求建模语言和工具应该保持一致性和规化。 6.2 人员培训 针对所选定的设计方法和工具,以及相关的标准对需求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这是一个可选项,但对于新的方法和工具,或新的分析人员,培训是必需的。 文档Word ` 6.3 确定需求分析输入 需求分析的输入一般包括下列类型的资料: 1)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开发计划; 3 )相关的用户资料,例如,用户工作手册、相关行业的技术规、相关的法律文件等; 4)现有同类系统的资料; 5)软件需求分析相关的标准化文件,如: 软件需求分析规; 软件需求说明书规; 测试规;等。 6.4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包括下列类型的活动: 1)初步需求获取 初步需求获取可采用以下方式: 访谈和会议。分析人员以个别访谈或小组会议的形式开始与用户进行初步沟通。精心准备一系列问题,通过用户对问题的回答获取问题及环境的知识,逐步理解用户对目标软件的要求。

软件开发过程

软件开发过程 现代社会正变得越来越复杂,随之出现的问题也变得复杂了,这样解决问题就成一种生活方式。比如固体废料处理、全球变暖、国际金融、污染、核扩散等问题就是出现时间不长的新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对人类技术和能力的挑战。 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求考虑周全的计划,并需要预先考虑解决方案是否适当的和有效的。对于大多数程序设计的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如此。例如,通过反复试验为移动电话网络编写软件或者为百货公司创建管理程序的过程就 是如此。这样一个解决方案最好的结果是费用昂贵但效果良好,最坏的情况是损失惨重,脱离现实。 每一个研究领域都有器用于设计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使用的系统方法的 命名规则。在科学界,这种方法称为科学方法,而在工程学科中,这种方法称为系统方法。为了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为建立一个有效的且适当的软件解决方案,专业软件开发人员使用一种称为软件开发过程的方法。这个过程由下列四个阶段组成。 阶段1:确定程序的要求 阶段2:设计和开发 步骤1:分析问题 步骤2;选择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算法 步骤3:编写程序 步骤4:测试和修正程序 阶段3:文档编制

阶段4:维护 前三个阶段经常改进并相互影响,直到最终设计和程序被开发出来为止。而且在设计和开发阶段,你可能会发现问题没有被完全明确或分析,需要在初期的步骤做进一步的工作,以完成程序。每一个都将在下面的段落中讨论。 阶段1:确定程序的要求 这个阶段以问题的陈述或对程序的特定要求开始,称为程序的要求。你的任务是确保程序的要求被明确的陈述,而且要理解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例如,假设你收到一封来自主管的简短邮件,邮件内容是说我们需要提供一个关于圆的信息的程序。 这不是一个定义清楚的要求,他没有明确说明一个良好定义的问题,因为它没有准确地告诉我们要求什么信息。立即开始编写程序去解决这个缺少明确表达的问题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为了弄清楚和定义这个问题的陈述,需要做的第一步是向主管咨询准确的定义要产生的信息是什么以及能够提供的数据是什么。 假设你咨询了主管,并且知道升级想要的是计算和显示一个给定半径时求圆的周长的程序。只有在你了解了什么是一个清楚的陈述时,才可以进行下一步。 阶段2:设计和开发 一旦程序的详细说明已完成,形成程序设计过程核心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就可以开始了。这个阶段由下列四个步骤组成。 步骤1:分析问题。这个步骤要求确保问题事实上已经被清楚地说明和理解,并且已经为选择这个问题的算法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只有在你理解了下列内容时,这个问题才能被清楚的定义。 1.必须产生的输出

敏捷开发流程详解

敏捷开发流程详解by yangdl 1敏捷开发流程 ?敏捷软件开发核心是迭代式开发,增量交付。 ?每一次迭代都建立在稳定的质量基础上,并作为下一轮迭代的基线,整个系统的功能随着迭代稳定地增长和不断完善。每次迭代要邀请用户代表(外部或内部)验收,提供需求是否满足的反馈。 ?迭代型的方法就是将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分成多个小的迭代,每一次迭代都由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在内的多个活动组成,每一次迭代都可以生成一个稳定和被验证过的软件版本。 ?迭代建议采用固定的周期(1-4)周,可以每个迭代周期不一定要相同,但迭代内工作不能完成,应该缩减交付范围而不是延长周期。 1.1敏捷流程详解图-敏捷流程图 1.2敏捷流程三种角色及其职责

1.3敏捷开发流程详解 1.3.1流程图详解步骤 1.制定产品需求列表 ?PO收集来自客户、市场、领导等渠道的信息,从业务角度和市场价值编制一份按优先级排序的、明确的、可度量的、合理的产品需求列表; 2.召开计划会议 ?PO召集TM和SM(也可邀请其他利益相关者参加)召开计划会议(发布计划会议和冲刺会议一块开),发布计划主要是说明产品完整交付给客户的计划时间和交付物, ?冲刺计划就是确定该冲刺阶的长度(建议冲刺长度1-4周)、目标和冲刺任务单及其工作量估算

(以理想人天manday=7.5h估算,单位为小时计算),会议时间建议不要超过6h时间; ?在计划会议上就需要进行确认,是否需要使用持续集成;若使用持续集成,团队需要每天下班前至少提交一次私有构建成功的代码到服务器,并且要求写详细的日志信息;若不使用持续集 成,团队每天有完成任务单的情况,都需要在svn上以增量形式发包并通知到相关人员; ?项目计划会议上可以确定每天站立会时间及其规则要求(建议会议时间在15-20分钟左右),每个人回答3个问题:昨天做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今天要做什么。具体问题讨论及其解决, 在私下进行沟通,不要在会议上讨论。站立会上只有TM人员有发言权,其他人员不要干预,SM 主要是维护秩序、规则及其引导作用。 3.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计划会议结束后,TM获取各自的冲刺任务单进行后面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开发和测试是并行工作,必要的文档还是需要输出(如:讨论次数较多的功能点、备选方案很多但最后确认一种、重要功能、业务逻辑复杂的等等)。具体情况,需要 项目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客户要求交付的文档必须要输出; 4.冲刺任务单和燃尽图更新 每天SM需要根据每日站立会上TM反馈的情况,进行更新冲刺任务单和燃尽图或SM和TM之间达成共识,TM各自完成后进行更改状态,这里涉及到的文档都会有相对应的模板供参考使用。 5.迭代周期结束点 ?已到迭代周期结束点,只有哪些经过测试通过的冲刺需求列表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其他未经过测试或测试不通过的不能算是完成。 ?这里要特别注意,所谓的测试通过不是说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才算是通过,这个要根据项目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来定。还没有达到迭代结束点,该冲刺任务需求列表就完成,可以从产品需 求列表中挑选优先级高的进行开发。 6.冲刺评审会议 ?TM需要召开冲刺评审会议,邀请PO、客户或客户代表来参加,由这些客户或客户代表来表决是否满足需求和期望目标。一般会议时间建议不要超过2个小时,参加人员除PO及其相关利益 人来参加外,TM全体成员,也可以邀请其他相关人员参加。 7.冲刺回顾会议 ?迭代输出的增量交付可能会引起原产品需求列表的改变,可能需要更新原产品需求列表;最后TM需要开展本次迭代的好的实践和不足的改进机会,最终稿由SM整理汇总,作为下一次的迭 代的经验参考。回顾会议建议时间不用太长,一般15-30分钟即可,全体人员都需要参加,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