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

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
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

一、发展性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思想发展的四个时期

1、验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通过量化的方法评价,考察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2、目标中心时期(20世纪30-50年代)。强调结果和目标的一致性,出现了质的萌芽。

3、标准研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以布鲁姆引领的美国教育改革,根据评价表准衡量评价的结果出现了评价是为了改进的思想。

4、结果认同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提出“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为此,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间的相互协商、沟通、理解和让步;同时,提出评价标准多元化的问题,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总之,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最新思想,同时又是针对我国现行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了解并掌握发展性课程评价是新一轮课改中必须开展的工作。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核心思想

采用人本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303)。

教学和评价一体化;评价为促进发展提供依据;评价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303)。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

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多元化。

形成性评价

概念: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最初是由美国的斯克里

(G.F.Scriven)在其1967 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形成性评价的目标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活动质量所进行的评价。而不是判断优劣,评定成绩。形成性评价应该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进程有计划地进行评价,一次形成性评价的对象是活动京城某一阶段的全部内容。

形成性评价的类型

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指的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该观点认为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成功或失败只能用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地具体事实说明。

变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关注“我们怎么知道学生知道了什么”,要求定期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

发展性评价(development assessment)是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它针对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1。

发展性评价和形成评价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1、两者都追求的是质性评价理念。

区别:

1、形成性评价包发展性评价,是上位概念。

2、形成性评价是根据学生的表现判断教学的效果进而调整教学计划,而发

展性评价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性,在平等对话协商的条件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过程性评价含义

过程性评价不是对微观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的评价, 也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在理念上有本质的区别

1、在价值取向上, 形成性评价虽然对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关注, 实际上还是属于目标取向, 衡量的是一个较小的时段的学习效果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程度。

2、在评价内容上, 形成性评价虽也列出情意领域的学习效果目标, 但这类学习效果是渗透在学习过程中的, 不关注过程的本身, 就无法评价这种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

因此,形成性评价实际上只是评价了智能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主要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性评价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 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主张对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 强调对过程的关注, 设计多种力图展示学习过程的评价工具, 包括质性的、描述性的、展示性的评价手段, 促进这一评价理念的落实。

3、在评价方法上, 形成性评价倾向于量化的评价工具, 强调客观性试题和标准化测验。

4、在评价的功能上, 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过程性评价则重视评价在确认学习质量、回流导向和学会评价等三个方面的功能。

在评价主体上, 形成性评价没有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客体、被诊断的对象, 是被动的。

形成性评价实际上只是评价了智能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主要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性评价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 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主张对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 强调对过程的关注, 设计多种力图展示学习过程的评价工具, 包括质性的、描述性的、展示性的评价手段, 促进这一评价理念的落实。

因此,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上位和下位的关系。

1亓文涛,乔爱玲.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11):89-92

自我评价及发展目标

自我评价及发展目标

自我评价及发展目标 【篇一:2013年三年发展规划自我评价】 2013—2016年学校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自查报告 在县教育局和督导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研讨下,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并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把均坪镇中心小学建设成为一所合格制学校。一年过去了,我们围绕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学校上下努力奋进,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现将一年的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住发展机遇,改善办学条件 以学校常规管理为契机,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硬件水平。学校先后粉刷了学生教室和学校部分墙面,重新修整了教师办公室,更新了1台电脑、一个多媒体教室。这些硬件设施的增添,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倡导人文管理,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1.制定规章制度。学校根据上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制定(或更新)了一系列的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并严格按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实施管理。 2.发扬民主管理。我校还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参与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 3.完善奖励机制。我校逐步完善了《均坪镇中心小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制定了《均坪镇中心小学教学成果奖励方案》。 三、加强校本培训,建设和谐的师资队伍

我校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每两周一次班主任(或教研组长)会、每三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等,增强教师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教师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开展了青年教师赛教课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发展规划项目的研究,以科研活动带动教师的发展,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比赛竞赛活动,一年来有多名老师获得各级各类项。学校教导处邹晓暤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副校长戴联健被评为优秀教师。 四、深化德育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我校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德育目标,采取“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相结合,基本实现了学校满意、学生满意、社会满意的“三满意”目标,做到了扎扎实实抓德育,事事处处皆育人。 1.德育渠道网络化。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接待日活动。同时,我校十分重视家访工作,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家访。我校建立校讯通,大加让学生家长宣传,目前已有50%的家长申请加入校讯通,这样一来,学生、教师和家长有了更好的沟通方式。 2.环境建设人文化。我校围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的办学理念,对校园环境进行统一设计布置。另外,对教师办公室、功能室、学生教室均根据其特色进行了文化建设。通过这些校园文化的布置,营造了生动活泼、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德育活动系列化。学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手抄报、黑板报、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进行了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教育。学校开展了禁毒征文、庆祝国庆中秋手抄报、小学生讲故事以及庆祝六一儿童节等活动。 五、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

关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相比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养体系明显“瘦身”,更加体现“核心”的价值。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微博]、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 究方案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1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摘要: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及运用。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等习惯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等方面出发,探寻新课堂教学理念下提高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的延续,它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接受知识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仅仅把作业当成任务来完成,教师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方式单一化,让作业发挥不了最好的作用。所以,通过何种方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从实际出发,增加作业设计趣味性。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大多单调枯燥,脱离生活实际,致使学生不理解题目含义,无法正确理解题目意图,从而错误率较高,让学生失去对作业的兴趣。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那么,我们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生活环境,从他们喜爱的事物、熟悉的事物出发。 五年级下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要求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这种知识是学生可以通过数一数了解,课堂上仅需要教师总结。针对这一知识特点,我提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查一查它们的顶点、棱、面各有多少。并让学生在收集的几何体中寻找数学信息,找到了容积单位,这样不仅牢固掌握了新课知识,而且为学习《容积的单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年级学习分数时, 给出这样一道题: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加上相等的数,新分数与原分数相比,是变大,还是变小?通过计算,学

一年级数学作业建设规划及评价标准

2018-2019学年上学期一年级数学作业建设规划及评价标准通过学习《郑州市教育局中小学作业规划设计》,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学期我的数学作业规划设计制定如下: 一、作业量 布置的数学作业不要多,在学生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使每次完成作业的时间较少些。而且本期的数学作业我会进一步的把握作业的难度与完成时间,使作业布置科学合理。我想:课堂正式作业题目在4道左右,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周末作业量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二、作业形式 变“枯燥”为“有趣”。布置的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 1、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再如教学《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学生相互之间玩一玩。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令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游戏的地、学习的乐园。

2、情境式作业 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生动的情境式作业,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如学习完“10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今天我当家”的情境活动,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架,让学生自主购物,算一算“20元钱可以买什么?”“30元钱可以买什么?”“你最喜欢买什么?”“共要花多少钱?”……这样,将枯燥的”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题目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 3、绘画式作业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在学完《有趣的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绘制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校园,并涂上颜色。又如学了面积,画一画家庭装修设计;学了时间,画一画一天的安排;学了路程,画一画旅游分布图。这样就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三、分层次作业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作业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设计。可设计落实课标要求的基础训练题、发展思维的思辨型训练题和拓展延伸训练题。在思维训练中体现不同的教育对象的不同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适当降低难度,以掌

教学质量的发展性评价与过程监测

教学质量的发展性评价与过程监测 考试评价招生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瓶颈,也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当然,有问题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陈旧落后的教育质量观、教育评价观和存在局限的考试招生制度。转变教育质量观、教育评价观,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加强教育质量过程监测,切实实施发展性评价,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 一、教学质量过程监测的背景及其价值 学习质量、学业成就、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及其评价问题,一直是国际上具有高关注度的问题。教学质量是指以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为根本方向,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育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身心素质变化的结果。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学生品德行为、学科能力和学业水平、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和学习投入等方面。纵观三十年来的研究,这一问题涉及学习质量的领域、维度和具体指标的划分;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学习质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习质量中的学科能力表现;学业质量监测技术及其应用等多方面的问题。从总体上说,当前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现实要求。

1. 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现实挑战。 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是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一直存在着标准单一、评价主客体关系不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突出。从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来看,过于注重知识习得水平的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学科关键素养的标准明显不足,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都缺乏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评价标准。在评价的主客体上,明显缺乏第三方评价,缺乏类似英国的QCA、美国的TIMSS、NSEE,以及OECD的PISA等评价机制或机构。在评价方式上,只有知识考试的水平评价。而对学校发展评价、学生发展评价、教师发展评价等方面,又过于注重经验评价。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的不足,导致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成为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 与国际先进经验相比较,我国在教育质量管理、监测与督导体系上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都没有明确研制并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基本标准、学科关键能力表现标准,绿色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第二,教育质量过程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发展方式等方面,我们还缺乏科学的常态化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技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尚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第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库尚未建立。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建设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平台,成为加强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教育评价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江油厚坝小学学校郭先林 一、课题的提出 1、现实背景 课外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高度统一。这种由老师留作业的形式所强化的是学生的被动学习,而且由于作业是统一留的,大家都一样,可实际上学生每个人的学习状况并不一样,结果是优等生们要为那些早已熟练掌握的内容而苦苦练习,重复训练;而后进生们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完成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作业。这就好比是老师给同一尺码的鞋子让所有的学生去穿,其结果必然是有的人要小脚蹬大鞋,有的人要削足适履。这些“一刀切”的作业,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使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 大部分学校布置的数学课外作业,只重视理论知识考察的题目,倾向于应试教育,而且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课外作业产生厌倦感,为了交差而完成作业,缺乏内在动力,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再加上我们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工厂职工(冶炼厂、食品厂经常开夜工)、或在外打工,接触子女的时间比较少,不能很好地督促子女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于是,拖拖拉拉的完成作业,延误了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 2、研究意义 新的形势、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头号问题是:作业的内容大多是机械地抄记、重复地套用,思维训练价值低,较难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得厌烦,教师批得也累。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选择以学生课外作业为突破口,结合南街学校小学生分布的特点,精心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数学或非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家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发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提高数学作业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怎样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内化新知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内化自己的能力,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作业也是老师了解学生、检验教学效果的窗口,是进行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调整教学方法的指南,因此,作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然而,目前多数数学作业却是模仿性作业多,创新性作业少,封闭训练作业多,开放性作业少,机械重复计算作业多,探究体验作业少,众所周知:“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此作业怎能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作业发挥最大作用,成为高效作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作业 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性。 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所以我们设计作业时要尽量使题目的形式多样化。 (1)可以设计游戏类作业: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这样

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2)可以设计操作类作业,如学习完平面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制七巧板,并拼出最具想象力的图案来;学习了“厘米、米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身边各种物体的长度,以及操场的长度和宽度,上学的路程等等;学了“角的初步认识”后布置学生动手摆一摆:3根小棒能摆成什么图形,有几个角?4根小棒呢?5根小棒呢?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布置让学生亲自将一枚一元硬币从距地面50厘米处自由落下,边操作边统计硬币下落后正面和背面朝上的次数,记录10次、20次、30次的正面朝上的次数,让学生从操作中发现规律。 (3)可以设计开放型作业,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测量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4)可以设计实践探究型作业。探究性作业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励学生乐于学习,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学习了“>、<、=”和“1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设计了一道答案不唯一的作业:2+()>6,2<()-()。学生通过思考,

数学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舒兰市第九小学刘琳 一、课题的提出 1、现实背景 课外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高度统一。这种由老师留作业的形式所强化的是学生的被动学习,而且由于作业是统一留的,大家都一样,可实际上学生每个人的学习状况并不一样,结果是优等生们要为那些早已熟练掌握的内容而苦苦练习,重复训练;而后进生们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完成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作业。这就好比是老师给同一尺码的鞋子让所有的学生去穿,其结果必然是有的人要小脚蹬大鞋,有的人要削足适履。这些“一刀切”的作业,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使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 大部分学校布置的数学课外作业,只重视理论知识考察的题目,倾向于应试教育,而且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课外作业产生厌倦感,为了交差而完成作业,缺乏内在动力,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再加上我们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工厂职工(冶炼厂、食品厂经常开夜工)、或在外打工,接触子女的时间比较少,不能很好地督促子女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于是,拖拖拉拉的完成作业,延误了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 2、研究意义 新的形势、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头号问题是:作业的内容大多是机械地抄记、重复地套用,思维训练价值低,较难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得厌烦,教师批得也累。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选择以学生课外作业为突破口,结合南街学校小学生分布的特点,精心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数学或非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家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发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提高数学作业的实效性。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摘要:在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资源,探寻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提高新课堂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作业评价有效性 作业是课堂的延续,小学数学作业更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把作业当作任务来完成,,敷衍塞责,草草了事,。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摆在众多数学老师眼前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实际出发,增加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大多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生活趣味或单一的重复,致使学生不爱写。这也就发挥不了作业在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熟悉的事物。例如在学习“容积单位”时,有一个选择合适的容积单位填空这种题型,学生怎么训练还是准确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回家找找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上有容积单位,他们分别是多少。第二天学生都找来了很多答案比如:一瓶纯牛奶有250毫升,一瓶大可乐有1.25升,一壶食用油有10升,一个蓄水桶有30升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着手,学生都能积极地去发现去寻找。通过这次作业学生对升和毫升的大小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再做这种需要选择合适的容积单位填空时,准确率大大提高了。

二、从全局出发,确保作业难度层次化。 传统的作业设计所有的学生都做一样的题目,长期以往,学优生觉得题目太简单不屑一顾,而学困生又觉得题目太难根本不会做。因此就产生了尖子生不突出,而学困生又跟不上的现象。新课标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客观差异的。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体现作业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一样的作业。使学困生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使大多数学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所拓展,同时让学优生能更加开拓思维。例如在学习完乘法分配率时我布置了这样三个星级的作业。 一星级:32×48+32×52 25×(4+20)59×170-70×59 二星级:125×88 45×101 36×99+36 三星级:470×680+4700×32 一星级的作业是很基础的套用乘法分配率的公式就行,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巩固基础。二星级作业在一星级的作业上有所加深,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率,学会观察融汇贯通所学知识才能做,能让中间层次的学生巩固知识并学会应用。而三星级的作业结合了前面学习的其他知识,给学优生思考和挑战自己的空间。不同层次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能帮助学困生巩固基础也给学优生挑战自己的机会,激发学习斗志。 三、从创新意识出发,使作业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作业总是“纸上谈兵”,大多在作业本和练习册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和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和策略的研究 江山市解放路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作业评价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起着巩固课堂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总结本课得失,制订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作用。而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创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作业评价体系,也能让学生在作业评价中得到快乐,享受快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二)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1、在传统作业批改中,客观性、公正性有余,人文性严重不足。 作业的批改只是在作业本上划勾、划叉,然后给个干巴巴的分数,有些老师给学生的作业打等级但事实上也是“换汤不换药”。在平时,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拿着红笔,一脸怒气,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划着红红的叉,有时气的难过,把那个不争气的学生叫来,劈头盖脸地训斥着。可见,教师没有把作业批改当作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交流的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会荡然无存,作业也成了学生的一种包袱、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去投入的活动,大大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而且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形式,是一种人文活动。有效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作业本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 2、传统作业批改,仅仅从知识学习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作业。 教师往往根据学生书面作业的正误或对错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平和技能水平,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知识显现是作业的主要内容,但完成作业的过程,学生的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种种情绪都蕴藏其中,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本其实蕴涵着一个学生个性特征,反映着学生的

最新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2009-09-17 08:32:04)转载▼ 标签:教育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为了使各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以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特拟定本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依据: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五、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份。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①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②表现性评价;③即时性评价;④档案袋记录。 1、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丰原中学数学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作业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数学组结合本校实际,于2014年3月确立了《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并于2014年4月被临渭区教研室确立为区重点课题。本课题周期为一年(2014年3月——2014年12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由数学组长闫瑰利担任课题负责人,刘卫峰,赵彦虎,张晓,王春娟,王艳,韩云侠,刘艳,郭利荣,吴孟社郭崇婕11位老师共同参与研究。 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课题实施阶段工作,结题阶段工作也基本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作业模式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出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有效性的途径、方法与策略,探索出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模式,以改善本地教师的作业模式,提高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质量。 2、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作业,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数学素养上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有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3、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作业观,提高中学数学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作业类型与形式的研究:探索如何拓展作业类型与形式,中学数学作业都有哪些类型和形式,各种作业类型和形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作业,有效的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兴趣。 2、作业数量的研究:探索作业数量和巩固知识以及学生学业负担的关系,作业数量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要完成多少数量的作业才能最有效的巩固知识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作业内容的研究:根据中学数学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特点,应设计什么内容的作业才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的作用,如何选择作业内容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作业。 4、作业批改的研究:探索作业批改的形式、方法和策略。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才能最有效的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 5、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探索在新课程下中学数学有效作业的标准,影响中学数学作业有效的因素,促进中学数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之间的关系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为了搞好此项课题研究,我们学校进行了认真规划,成立了课题工作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 1.在学校进行了开题后,培训了参与研究的教师,布置了研究工作。 2014年5月,我们学校进行了开题。课题组全体老师11人全部参加了开题活动。在开题会上,课题负责人做了开题报告,布置了近期的研究工作。详细讲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价值和目标、研究的方法及过程等。之后,我校校长做了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通过开题培训活动,参与研究的老师理解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明确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数学作为初中的三大教学科目之一,其教学质量一直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课后作业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衡量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根本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然而在现今的课后作业的布置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作为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如今课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标签: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教学提高 小学数学的作业作为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在当今的情况下,数学课程的课后作业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课后作业的针对性不强,作业量偏大,很多作业都是简单的问题重复;还有布置作业的质量差,应用意识较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真正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的练习能够真正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是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去研究的课题。 一、丰富作业形式,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课后作业中,其内容的布置主要是针对这一天的课程知识来进行布置,作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刻板,学生很容易对课后作业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作业的质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丰富作业的形式,运用合理的作业布置情况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布置一些符合学生现今情况和兴趣点的作业形式。比如,按照当天的教学情况,布置一些学生喜欢的动手作业,丰富作业的内容形式,提高学生对于课后作业的兴趣。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课,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正方体,然后按照课本中“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步骤,自己验证和推理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将枯燥的习题练习转变为游戏性的作业。通过这样的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变成了知识探索的参与者,使学生在进行课后作业的学习时,让学生从单一的课后作业形式中摆脱出来,提高学生对于课后作业的兴趣,有了参与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而提升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二、精简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探索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时主要采用的是“题海战术”,即通过大规模、机械重复的练习,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练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限制,使学生在重复机械的劳动中逐渐麻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这一模式,改变课后习题的布置形式,多布置一些启发性、探索性的题目,同时精简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和策略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和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起着巩固课堂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总结本课得失,制订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作用。而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创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作业评价体系,也能让学生在作业评价中得到快乐,享受快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一、作业评价的现状研究 数学作业呈现给我们的一直是单纯的红批白字,多年来好象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无论是老师、孩子还是家长都早已习惯于这样的形式,细细看,显得无情、冷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此产生了畏惧感,缺少热情,许多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调动。 提及数学作业的评价人们除了以“√”和“×”来判断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错,再就是以分数或以等级、第几来衡量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其原因是教师与家长过分强调数学课程甄别,忽视改进与激励;过分关注对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视数学学习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作业评价方式、工具单一,

忽视数学综合素质和学生发展的评价;过于注重量化评价,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 二、作业评价的方式 1、不同作业类型的作业评价方式 根据学生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当然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1)基础型作业的评价:课堂中,集体评议,教师适时表扬;课后的老师全部批改,适当的时候可学生互相批改。以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学生对自己错误原因的深刻认识。 (2)思维训练型作业:教师集体讲解,让好的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为中间生和后进生打开思路,活跃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实践型作业:集体交流反馈和家长反馈意见相结合。家校合作,效果明显。 (4)学生自创作业:学生集体评价,教师适时点评,好的收进作业集。使学生渐渐理解每种题目类型设计的真正意图。 2、不同评价主体的作业评价方式 (1)教师书面作业评价方式 批改作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获取反馈

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发展目标 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经营机制,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把福州建成农业基础牢固,工业相对发达,第三产业繁荣,高新技术发展,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科技教育比较先进,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社会稳定,风气良好,环境优美,人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历时平均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大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坚持以提高产业素质、效益和技术层次为中心,以提高综合配套能力和产业关联度为重点,合理确定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质的提高。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多样性的优势,搞好农业的综合开发,实现闽台农业合作,突出发展外向型农业,生产特色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进一步加强电子、轻纺、化工、机械、建筑五个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发展水产、房地产、建材、旅游四个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主要是围绕金融商贸、科技信息和闽台交流三个重点,形成以中心城为中心、城乡结合,以批发为主、批零结合,以专业为主、专业和综合结合的市场体系;推进与国际接轨,逐步建立综合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化、系列化、社会化的第三产业体系。 3.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动社会进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服务保障,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增强“三废”治理能力;提高绿化水平,保障生活质量。把福州建设成为科技进步、教育先进、文化繁荣、精神文明、卫生整洁、生态平衡、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大城市。 4.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从改善城市整体功能出发,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多渠道筹集资金,优先保证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争取本世纪末,基础设施在总体上基本适应经济建设、对台“三通”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规划期末,基础设施总体水平要从基本适应型向适度超前型转变。 5. 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遵循“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强化专业分工与协作,提高资源配置整体效益”的原则,按区域经济发展的层次性展开布局,增强福州作为全省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先导,以保税区为窗口,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建设沿国道、沿闽江、沿海岸线的经济增长带,积极参与闽东南经济发展的战略分工,加强闽台的合作与交流,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实现闽江口经济圈的全面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推动福州向东拓展,向南延伸,逐步形成产业布局的圈层结构。福州中心城为核心圈层,集中布局金融、商贸、文化信息、行政管理、综合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中心城外围邻近各城镇为第二圈层,主要发展科技中心,大专院校,旅游和高科技、低物耗、少污染的工业;第三圈层为第二圈层之外的市域范围,主要发展城郊型农业、旅游业和大型工业区等。引导和加强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发展水平,让小城镇为广大农村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发挥联系城乡“桥梁”的作用。

发展性学生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 篇一 记得上课时,老师课件上出现过这样一个案例:2021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看到这,不禁让人心寒,中国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到底是怎样的 学生?, 所谓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传统的学生评价受到了更普遍的 质疑和批判。 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的主要特 征表现为:第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贴上等级的标签,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第二,评价注重过程。评价考虑评价对象的过去,重 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立足于学生发展过程的需要,不断收集学 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判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第三,尊重个体差异。评价目标、标准是动态的,具有层次性、差异性。尊重学生的 起点和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潜力,帮助学生确定个性 化的发展目标。第四,评价内容丰富、全面。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且注重综 合素质的考察。第五,评价主体多元,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尊重和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 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既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又关注他人评价的导向功能, 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第六,评价方法多样。不 仅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另外还综合运用笔试、口试、作业、课堂提问、成长记录袋等 多种方法收集评价信息。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由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主要表现为: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体系不科学;过于注 重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单一;偏重智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德育实效性差;更多关注书本知识,不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影响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应突出发展性功能学生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 学生的发展,改变传统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因此,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 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我国的新课改,也对学生评价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也提出提出, 以发展性评价观为指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改进的发展性 评价制度。 要回归教育评价的本体功能,就必须把“评价”看作是教学本身的一部分。过去的教 育评价之所以功能窄化、异化,根本原因在于:评价与教学相分离,评价游离于教学过程 之外;换言之,我们不是为了促进教学而评价,而是为了给学生分等、分级而评价。要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