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2003年生物化学试题

中科院2003年生物化学试题
中科院2003年生物化学试题

2003生物化学

一.是非题(共25分)

1.多肽链的共价主链形式可以是双链或单链()

2.分子量相同的两种蛋白质,如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数亦相同,,其摩尔消光系数可能不同()

3.胰岛素元的降血糖活性是胰岛素的1/10左右()

4.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5.丝-酪-丝-甲硫-谷-组-苯丙-赖-色-甘十肽经胰蛋白酶部分水解后,溶液中将有两种肽段存在()

6.核酸在pH3.5的缓冲液中电泳时,是从正极向负极运动的()

7.核糖体上蛋白质生物合成时,催化肽键合成的是核糖体RNA()

8.tRNA转录后加工有剪接反应,它是有蛋白质催化的()

9.核酸降解成单核苷酸时,紫外吸收值下降()

10.RNA连接酶的底物是RNA,DNA连接酶的底物是DNA()

11.DNA的复制方法有多种,滚动式复制方式通常以双向方式进行()

12.色氨酸操纵子(trpoperon)中含有衰减子序列()

13.对正调控和负调控操纵子而言,诱导物都能促进基因的转录()

14.RecA蛋白只能与单链DNA结合,并发挥NTP酶活性()

15.在克隆载体pBSK质粒中,利用完整的lacZ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白色转化菌落表明重组质粒含有插入片断()

16溶菌酶水解的底物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聚合物()

17.激素受体都具有酪氨酸受体结构域()

18.在底物的浓度达到无限大又没有任何效应剂存在的条件下,酶催化反应为零级反应()

19.蛋白质可接离的基团都来自其侧链上的基团()

20.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它所含的酸性氨基酸残基和碱性氨基酸残基的数目比例有关()

21.心碱脂是一种在中性pH下带正电荷的磷脂()

22.生物膜上有许多膜固有蛋白,他们的跨膜肽段大多呈α螺旋结构()

23.生物膜以脂双层结构为骨架,虽然细胞的不同膜由不同的磷脂组成,但脂双层的两个单层的磷脂组成是基本一致的()

24.NADH氧化时的P/O比值时3()

25.生物膜是离子与极性分子的通透屏障,但水分子是例外()

二.选择题(共20分)

1.胰岛素的功能单位是

1. 单体;

2. 二体;

3. 四体;

4. 六体

2.1mol/L硫酸钠溶液的离子浓度为

1. 2;

2. 3;

3. 6;

4. 8

3.某蛋白质的pI为8,在pH6的缓冲液中进行自由界面电泳,其泳动方向为

1. 像正极方向泳动;

2. 没有泳动;

3. 向负极方向泳动;

4. 向正负极扩散

4.今有A,B,C,D四种蛋白质,其分子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D,在凝胶过滤柱层析过程中,最先洗脱出来的蛋白质一般应该是

1. A;

2. B;

3. C;

4. D

5.噬菌体展示可用来研究

1.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2. 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

3. 核酸-核酸相互作用;

4. 噬菌体外壳蛋白性质

6.DNA合成仪合成DNA片断时,用的原料是

1. 4种dNTP;

2. 4种NTP;

3. 4种dNDP;

4. 4种脱氧核苷的衍生物

7.酒精沉淀核酸时,下列何种长度核苷酸不能被沉淀

1. 10;

2. 20;

3. 50;

4. 100

8.反密码子IGC可以识别的密码子是

1. GCG;

2. GCA;

3. ACG;

4. ICG

9.真核RNA聚合酶2最大亚基C末端重复序列的功能是

1. 磷酸化使RNA聚合酶2与其它转录因子解离,促进转录的起始与

延伸;

2. 乙酰化使RNA聚合酶2与组蛋白竞争结合与DNA上,促进转录的

起始与延伸;

3. 甲基化使RNA聚合酶2活化,促进转录的起始与延伸;

4. 三者都有

10.GAL4因子能够结合于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并激活基因的转录,它的DNA结合结构域属于

1. 锌指结构;

2. 亮氨酸拉链结构;

3. 螺旋-环-螺旋结构;

4. 螺旋-转角-螺旋结构

11.NA聚合酶1的功能是

1. 转录tRNA和5sRNA基因;

2. 转录蛋白质基因和部分snRNA基因;

3. 只转录rRNA基因;

4. 转录多种基因

12.在真核细胞内,着丝粒是指

1. 两个构成染色体DNA分子的连接区域;

2. 一段高度重复的序列与组蛋白结合形成异染色质区;

3. 染色体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能够促进与纺锤体的相互作用;

4. 大约430bp长的一段序列,两端为两段高度保守的序列

13.下列哪种酶的巯基参与催化肽键断裂反应

1. 羧肽酶Y;

2. 胃蛋白酶;

3. 木瓜蛋白酶;

4. 胰凝乳蛋白酶

14.达到反应平衡时,决定酶催化反应中底物转化为产物比率的参数是

1. 酶的比活力高低;

2. 酶的Vmax大小;

3. 酶的转化数;

4. 酶的Km

15.自然界通过光合作用生成大量的植物干物质,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淀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

16.能催化蛋白质的谷氨酸及天冬氨酸的羧基侧肽键断裂反应的酶是

1. 枯草杆菌蛋白酶;

2. 胃蛋白酶;

3. 嗜热菌蛋白酶;

4. 金黄色葡萄糖球菌v8蛋白酶

17.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

氯霉素;抗酶素A; 2,4-二硝基苯酚;β-羟基丁酸

18.蛋白激酶A催化蛋白质上氨基酸残基的磷酸化,它是

1. 酪氨酸残疾;

2. 组氨酸残基;

3. 丝氨酸残基;

4. 门冬氨酸残基

19.钠钾ATP酶催化一分子ATP水解时,同时

1. 泵出2Na+,泵入2K+;

2. 泵出3Na+,泵入3K+;

3. 泵出2Na+,泵入3K+;

4. 泵出3Na+,泵入2K+;

20.动物细胞质中游离Ca+2的浓度大约是细胞外的

1. 1/1000;

2. 1/200;

3. 1/50;

4. 1/10

三.填空(共25分)

1.肌红蛋白分子中的辅基含有——离子(金属),在正常状态下,该离子的化合价为——

2.在朊病毒致病过程中,其分子中的——结构转变为——结构,从而使其分子产生——

3.Northern杂交是用——鉴定——

4.真核生物主要有三类DNA聚合酶:DNA聚合酶1,DNA聚合酶2和DNA聚合酶——;他们分别催化rRNA,mRNA,和——的转录

5.——通过结合反式因子,改变染色质DNA的结构而促进转录

6.λ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后通过——重组而进入溶源状态

7.在同源重组过程中,常常形成——中间体

8.大肠杆菌DNA依赖的RNA聚合酶由α2ββ‘σ五个亚基组成,——亚基与

转录启动有关

9.天然染色体末端不能与其他染色体断裂片断发生连接,这是因为天然

染色体的末端存在——结构

10.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称为——

11.酶活性调节控制包括,酶的别构调节(或正负反馈调节),可逆的化学修饰,酶原活化,激活蛋白或抑制蛋白的调控。此外,还有——和——调控等

12.多酶复合体具有自身调节的机制,第一步反应一般是限速步骤,可被其他反应产物——。这种作用被称之为——,催化这步反应的酶往往是——。

13.紧密偶联的线粒体内膜在状态4时的跨膜电位为——伏特

14.磷酸酯酶C水解磷脂酰胆碱,生成——和——

15.蛋白质识别磷酸化酪氨酸残基的结构域是——

1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胰岛素受体分子的结构域功能的共同特点是受体的胞内区都具有——

四.问答题(10*8)

1.某一单链蛋白质,经过实验测得,在20摄氏度时其解折叠反应

(N<=>D,其中N为该蛋白质的折叠态,D为非折叠态)的平衡常数是1.0*10^(-8),试求该种蛋白质在该条件下折叠反应的自由能.

(R=1.9872cal/(mol*K)或R=8.3144J/(mol*K))

2.何谓蛋白质组,简述其研究特点。

3.请你尽可能多地列举RNA生物功能的种类

4.说明基因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意义

5.简述反转录(还原)病毒HIV的结构特征及其可能的致病机理

6.简述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组蛋白的种类,组蛋白修饰的种类及其生物学意义

7.如何用实验证明双功能酶所催化的2种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在同一催化部位

8.为什么说体外蛋白质复性或折叠与细胞内蛋白质折叠的机制是不同的

9.试管内偶联线粒体加琥珀酸与ADP产生状态3呼吸耗氧时,在分光光度计下检测到线粒体内源NAD+还原。这有那几种可能的机制?最后证明是何种机制

10.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指的是什么?试举两个第二信使的例子与他们在细胞内的主要作用。

中科院200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大题 (上海命题 ) 参考答案

次序可能要挑一下:

由我作出, 仅供参考而已!!

1. dG''=-

2.303RTlnK.

2.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及研究技术路线(转自37度医学网,谢谢!!)

基因组(genome)包含的遗传信息经转录产生mRNA,一个细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表达的所有种类的mRNA称为转录子组(transcriptome)。很显然,不同细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转录子组包含的mRNA的种类不尽相同。mRNA经翻译产生蛋白质,一个细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表达的所有种类的蛋白质称为蛋白质组(proteome)。同理,不同细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所表达的蛋白质的种类也不尽相同。蛋白质是基因功能的实施者,因此对蛋白质结构,定位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将为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提供直接的基础。

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因此生命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实验技术的发展。以DNA序列分析技术为核心的基因组研究技术推动了基因组研究的日新月异,而以基因芯片技术为代表的基因表达研究技术为科学家了解基因表达规律立下汗马功劳。在蛋白质组研究中,二维电泳和质谱技术的黄金组合又为科学家掌握蛋白质表达规律再铸辉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就是指研究蛋白质组的技术及这些研究得到的结果。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试图比较细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蛋白质表达的异同,对相关蛋白质进行分类和鉴定。更重要的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要分析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和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1.蛋白质鉴定:可以利用一维电泳和二维电泳并结合Western等技术,利用蛋白质芯片和抗体芯片及免疫共沉淀等技术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研究。

2.翻译后修饰:很多mRNA表达产生的蛋白质要经历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糖基化,酶原激活等。翻译后修饰是蛋白质调节功能的重要方式,因此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对阐明蛋白质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3.蛋白质功能确定:如分析酶活性和确定酶底物,细胞因子的生物分析/配基-受体结合分析。可以利用基因敲除和反义技术分析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功能。另外对蛋白质表达出来后在细胞内的定位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蛋白质功能的了解。

4.对人类而言,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最终要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主要指促进分子医学的发展。如寻找药物的靶分子。很多药物本身就是蛋白质,而很多药物的靶分子也是蛋白质。药物也可以干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基础医学和疾病机理研究中,了解人不同发育、生长期和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及不同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的特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这些研究可能找到直接与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相关的分子,进一步为设计作用于特定靶分子的药物奠定基础。

不同发育、生长期和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不同的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是不一致的,因此对蛋白质表达的研究应该精确到细胞甚至亚细胞水平。可以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达到这个目的,但该技术的致命缺点是通量低。LCM技术可以精确地从组织切片中取出研究者感兴趣的细胞类型,因此LCM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原位技术。取出的细胞用于蛋白质样品的制备,结合抗体芯片或二维电泳-质谱的技术路线,可以对蛋白质的表达进行原位的高通量的研究。很多研究采用匀浆组织制备蛋白质样品的技术路线,其研究结论值得怀疑,因为组织匀浆后不同细胞类型的蛋白质混杂在一起,最后得到的研究数据根本无法解释蛋白质在每类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虽然培养细胞可以得到单一类型细胞,但体外培养的细胞很难模拟体内细胞的环境,因此这样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很难用于解释在体实际情况。因此在研究中首先应该将不同细胞类型分离,分离出来的不同类型细胞可以用于基因表达研究,包括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LCM技术获得的细胞可以用于蛋白质样品的制备。可以根据需要制备总蛋白,或膜蛋白,或核蛋白等,也可以富集糖蛋白,或通过去除白蛋白来减少蛋白质类型的复杂程度。相关试剂盒均有厂商提供。

蛋白质样品中的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可以通过二维电泳进行分离。二维电泳可以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按照等电点和分子量差异进行高分辨率的分离。成功的二维电泳可以将2000到3000种蛋白质进行分离。电泳后对胶进行高灵敏度的染色如银染和荧光染色。如果是比较两种样品之间蛋白质表达的异同,可以在同样条件下分别制备二者的蛋白质样品,然后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二维电泳,染色后比较两块胶。也可以将二者的蛋白质样品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然后两种蛋白质样品在一块胶上进行二维电泳的分离,最后通过荧光扫描技术分析结果。

胶染色后可以利用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成像,然后通过分析软件对蛋白质点进行定量分析,并且对感兴趣的蛋白质点进行定位。通过专门的蛋白质点切割系统,可以将蛋白质点所在的胶区域进行精确切割。接着对胶中蛋白质进行酶切消化,酶切后的消化物经脱盐/浓缩处理后就可以通过点样系统将蛋白质点样到特定的材料的表面(MALDI-TOF)。最后这些蛋白质就可以在质谱系统中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蛋白质的定性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构建数据库或和已有的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实际上像人类的血浆,尿液,脑脊液,乳腺,心脏,膀胱癌和磷状细胞癌及多种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样品的二维电泳数据库已经建立起来,研究者可以登录www.expasy.ch/www/tools.html等网站进行查询,并和自己的同类研究进行对比分析。

LCM-二维电泳-质谱的技术路线是典型的一条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路线,除此以外,LCM-抗体芯片也是一条重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路线。即通过LCM技术获得感兴趣的细胞类型,制备细胞蛋白质样品,蛋白质经荧光染料标记后和抗体芯片杂交,从而可以比较两种样品蛋白质表达的异同。

传统的蛋白质研究注重研究单一蛋白质,而蛋白质组学注重研究参与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的所有的蛋白质种类及其与周围环境(分子)的关系。因此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通常是高通量的。适应这个要求,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工具通常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系统,通量高而速度快,配合相应分析软件和数据库,研究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最多的数据。中科院2003生物化学大题 (上海命题 ) 参考答案(续)

由我作出, 仅供参考而已!!

3.RNA功能很多,比如:

翻译模板(MRNA),连接子(TRNA),ribozyme,Gene

silencing,翻译阻遏(micRNA),构成翻译机器rRNA--------一些也是ribozyme但是不全是,RNA的剪接/切,RNA

editing(如guide RNA),Genome,DNA复制引物等.

4. 基因芯片是最重要的一种生物芯片,是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强弱判断靶分子的数量。用该技术可将大量的探针同时固定于支持物上,所以一次可对大量核酸分子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效率低等不足。它能在同一时间内分析大量的基因,使人们准确高效地破译遗传密码。这将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又一次意义深远的科技革命。

5.HIV有两条+RNA衣壳和包膜,其受体为CD4,为反转录病毒,侵染后,整合入淋巴细胞GENOME,并引起淋巴细胞凋亡.

6。组蛋白的类型和修饰及意义;

7。如何证明双功能酶催化的两个反应是不是在同一个催化位点;

8。蛋白质体内外的折叠复性有何不同;

9。有关呼吸状态3时,NAD+被还原的机制;

10。第二信使,举例说明作用机制。

参考答案:

6.修饰有Pi化,甲基化,乙先化等,意义:我查了一份材料但是现在不在手边,我自己不知道,等几天我补上.组蛋白的类型尽人皆知,还有些类H1

PROTEINS.

7.考:(1)双功能酶(2)活性中心(或催化位点)的测定.

双功能酶:在生物体内共价修饰后有不同与未共价修饰的不同时的酶活

性的酶.不要把共价修饰答成化学修饰,这可能被抓住---------可以被理解为人工修饰.

活性中心(或催化位点)的测定.对共价修饰的不同的酶与未共价修饰的用同样的方法测定活性中心(或催化位点)的测定,看是不是一样,比如定点突变,X-RAY,动力学等.

8.主要是两点;

一.体外 PROTEIN

FOLDING是从头FOLDING;体内FOLDING是边翻译边FOLDING,两者最后都要调整.

二.体外PROTEIN

FOLDING是从变性条件下开始FOLD,而且无PPI,PDI分子伴侣的帮助;体内FOLDING不是从变性条件下开始FOLD,而且有PPI,PDI分子伴侣的帮助.

9.改日再答。

10.第二信使就是胞内信使,举例说明:略.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 绪论 一.名词解释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 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 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二.是非判断题 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错) 2、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错) 3、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理论。(对) 4、《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错) 三.填空题 1、运动时人体内三个主要的供能系统是___、___、____。 2、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是____。 3、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____。 1、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系统 2、《运动生物化学概论》 3、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四.单项选择题 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 B. 1968年 C. 1966年 D. 1979年 2.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下列那种学科发展起来的()。 A. 细胞学 B. 遗传学 C. 生物化学 D. 化学 3.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 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 C. 研究物质的代谢 D. 营养的补充 4. 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人体 B. 植物体 C. 生物体 D. 微生物 1、A 2、C 3、A 4、A 五.问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1 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 2 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 3 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 一.名词解释

2017年中科院生物化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生物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医学、农学、药学及食品等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探讨生物体的物质组成以及分子结构、性质与功能,物质代谢的规律、能量转化及其调节控制等。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及调控方法,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了解生物化学的最新进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考试形式 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 三、考试内容 1.蛋白质化学 考试内容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考试要求 ●了解氨基酸、肽的分类

●掌握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建议了解即可) ●理解氨基酸的通式与结构 ●理解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的概念及亚基 ●掌握肽键的特点 ●掌握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核酸化学 考试内容 ●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分类 ●核苷酸的结构 ●DNA和RNA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DNA的三级结构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核酸的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结构单位及核苷酸的性质 ●了解核酸的组成、结构、结构单位及核酸的性质 ●掌握DNA的二级结构模型和核酸杂交技术 ●了解microRNA的序列和结构特点 3.糖类结构与功能 考试内容 ●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 ●糖聚合物及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糖链和糖蛋白的生物活性 考试要求 ●掌握糖的概念及其分类 ●了解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作用 ●了解旋光异构 ●掌握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理解糖的鉴定原理

【高考生物】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2.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 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 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

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主要有:、、、。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出来。每题判断正误2分,论述2分,共16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与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 4.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中科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历年考研资料真题(1996年-2007年).doc

中科院1996生化与分子 一、是非题:10分。每题答对得1分,打错到扣半分,不答者倒扣。1、米氏常数(Km)是与反应系统的酶浓度无关的一个常数。 2、与肌红蛋白不同,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组成,因此提高了它与氧的结合能力,从而增加了输氧的功能。 3、维生素D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都在靶细胞核内。 4、凝胶过滤法可用于测定蛋白的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蛋白质先从柱上流出,分子量大的后流出。 5、两条单独肽链经链间二硫交联,组成蛋白质分子,这两条肽链是该蛋白的两个亚基。 6、哺乳动物无氧下不能存活,因为葡萄糖酵解不能合成ATP。 7、体细胞(双倍体)DNA含量约为生殖细胞DNA含量的两倍。 8、真核生物的基因不组成操纵子,不形成多顺子mRNA。 9、光合作用的总反应中,H2O中的氧参入到葡萄糖中去。 10、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核糖体中的RNA的数目和种类是相同的。 二、选择题:20分。答错不倒扣分。 1、从血红蛋白规水解得到的氨基酸的手性光学性质: A.都是L型的;B。都是左旋的;C。并非都是L型的;D。有D型的也有L型的。 2、生物膜的厚度在 A.100nm左右B.10nm左右C.1nm左右 3、真核生物中经RNA聚合酶Ⅲ催化转录的产物是A.mRNA B.hnRNA C.rRNA和5SRNA D.tRNA 和5SRNA 4、消化系统的水解酶,大多是以非活性的酶原形式合成出来的,但也有例外,如 A.核糖核酸酶B.羟肽酶C.胃蛋白酶 5、在染色体中DNA的构型主要是 A.A型B.B型C.C型D.Z型 6、超过滤于凝胶过滤 A.是两种性质不同,用处不同的蛋白质制备方法 B.是一种性质,但表现方法不同的蛋白质制备方法 C.是同一种方法的两种名词 7、研究蛋白质结构常用氧化法打开二硫键,所用的化学试剂是 A.亚硝酸B.过氯酸C.硫酸D.过甲酸 8、雄激素对物质代谢最显著的一项重要作用是 A.促进肝脏糖原分解B.增加脂肪贮存C.加强蛋白质的同化作用D。钾、钙、磷等物质的吸收 9、核苷酸从头合成中,嘧啶环的1位氮原子来自A.天冬氨酸B.赖氨酸C.谷氨酰胺D.甘氨酸 10、羧肽酶C专门水解C端倒数第二位是哪个氨基酸形成的肽链 A.精氨酸B.赖氨酸C.脯氨酸11、将RNA转移到硝基纤维素膜上的技术叫 A.Southern blotting B.Northern blotting C.Western blotting D.Eastern blotting 12、甘氨酸的解离常数分别为K1=2.34和K2=9.60,它的等电点(PI)是 A.7.26 B.5.97 C.7.14 D.10.77 13、对一个克隆的DNA片段做物理图谱分析,需要用A.核酸外切酶B.限制性内切酶C.DNA连接酶D.脱氧核糖核酸酶 14、原核生物基因上游的TATA盒一般处于什么区 A.-10 B.-35 C.-200 D.1K 15、通常使用什么测定多肽链的氨基末端 A.CNBr B.丹磺酰氯C.6N HCl D.胰蛋白酶16、蛋白质的变形伴随着结构上的变化是 A.肽键的断裂B.丹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C.一些侧链基团的暴露D.二硫键的折开 17、生物膜主要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其主要通过什么相连接A.氢键B.离子键C.疏水作用D.共价键 18、粗糙型内质网系的主要功能是 A.糖类的合成B.脂类的合成C.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D.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19、脂肪酸的合成中,每次肽链的延长都需要什么参加A.乙酰辅酶A B.草酰乙酸C.丙二酸单酰辅酶A D.甲硫氨酸 20、PPGPP在下列情况下被合成 A.细菌缺乏氮源时B.细菌缺乏碳源时C.细菌在环境温度太高时D.细菌在环境温度太低时 三、填空题(6题共40空格,共40分) 1、按劳取酬Michaelis公式,当V分别为0.9vmax和0.1Vmax 时,它们相应的底物浓度的比值[S]0.9/[S]0.1应为。 2、染色质中的DNA主要是以与结合成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并形成串珠状的结构。 3、一个有效的自杀性抑制必须具备:⑴⑵⑶。 4、核酸中的嘌呤环有四个氮原子,生物合成时分别来自、和。 5、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6、核苷三磷酸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能量和磷

中科院338生化真题(完整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生物化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 分) 1.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 2.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3. 反密码子(anticodon): 4. 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 5. 甲基化酶(methylase): 6.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7. 配体(ligand): 8. 启动子(promoter): 9. 转染(transfection): 10. cDNA: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20 分,请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并将答案写在

题号后) 1.核酸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峰在哪一波长附近? A.280nm B.260nm C.200nm D.340nm 2.在鸟氨酸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水解而得 A、鸟氨酸 B、胍氨酸 C、精氨酸 D、精氨琥珀酸 3.下列哪个氨基酸含有两个羧基? A.赖氨酸 B.谷氨酸 C.色氨酸 D.甘氨酸 4.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A.溶液pH 值等于pI B.溶液pH 值小于pI C.溶液pH 值大于pI D.水溶液 5.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 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

C.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D.肽键的断裂 6.下列哪个激素可使血糖浓度下降? A.肾上腺素 B.胰岛素 C.胰高血糖素 D.糖皮质激素 7.参与嘧啶合成的氨基酸是 A、谷氨酸 B、赖氨酸 C、天冬氨酸 D、精氨酸 8.有关转录的错误叙述是: A、RNA 链按3′→5′方向延伸 B、只有一条DNA 链可作为模板 C、以NTP 为底物 D、遵从碱基互补原则 9.反密码子CAU 所识别的密码子是:A.CUA B.GUA C.AUG D.GTA 10.糖代谢中间产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A.6-磷酸葡萄糖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 A 卷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 卷) 一. 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4 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25 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 节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壹门学科。 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 合。 2.据化学组成,酶能够分为: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 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 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俩条呼吸链,壹条为: NADH 氧化呼吸链,壹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壹条为FADH2 氧化呼吸链,壹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 CO2和H2O 时,则释放ft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壹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 中。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 指标主要有:、、、。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ft来。每题判断正误2 分, 论述2 分,共16 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 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和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 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壹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所有的氨基酸都能够参和转氨基作用。 4.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25 分) 1.简述三大营养物质(糖原、脂肪、蛋白质)生物氧化的共同规律。 2.从葡萄糖至1,6-2磷酸果糖生成消耗多少ATP?消耗ATP的作用是什么? 3.糖酵解过程可净合成多少分子ATP?根据运动实践谈谈糖酵解是何种运动状态下的主要 能量来源。 4.描述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三个步骤) 5.乳酸消除的意义是什么? 五.总结三大功能系统的特点(10 分)。

中科院2007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 1. 重组修复 2. 转座子 3. C4 途径 4. 正前馈作用和正反馈作用 5. RNA 剪接和可变剪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并将答案写在题号后)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代谢的中间产物的是: A. 葡萄糖-6-磷酸 B. 丙酮酸 C. 胆固醇 D. 乙酰辅酶A 2. 在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的四个时相中,用于准备DNA 合成的是: A. M 期 B. G1 期 C. S 期 D. G2 期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转录前水平调节的过程是: A. RNA 编辑 B. 染色质丢失 C. 染色体DNA 的修饰和异染色质化 D. 基因重排 4. 下列各项中,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 DNA 双螺旋模型 B. PCR 仪的发明 C. RNA 干扰技术 D.抑癌基因的发现 5.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表观遗传调控的是: A. DNA 甲基化 B.组蛋白乙酰化 C. mRNA加尾 D. RNA 干扰 6. 大肠杆菌中,参与转录终止调控的是: A. TATA box B. ρ因子 C. snoRNA D. RNaseP 7. 正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的产物被称为: A. 阻遏蛋白 B. 诱导因子 C. 激活蛋白 D. 增强子 8. 既可利用上游启动子,又可利用下游启动子的RNA 聚合酶是: A. RNA 聚合酶I B. RNA 聚合酶II C. RNA 聚合酶III D. RNA 聚合酶IV 9. 用来研究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是: A. 酵母双杂交技术 B. 原位杂交技术 C. RACE 技术 D. SAGE技术 10. 能够引起细胞内蛋白降解的反应是: A. 泛素化 B. 去泛素化 C. 磷酸化 D. 去磷酸化 11.双缩脲发应用来测定: A. 肽 B. 糖 C. RNA D. DNA 12. 抗霉素A 对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抑制的作用点在: A. NADH 脱氢酶附近 B.琥珀酸脱氢酶 C. 细胞色素氧化酶 D. 细胞色素b 附近 13. 氨基酸在掺入肽链前必须活化,氨基酸的活化部位是: A. 内质网的核糖体 B. 可溶的细胞质 C. 高尔基体 D. 线粒体 14. T4 DNA 连接酶催化的连接反应需要能量,其能量来源是: A. ATP B. NAD C. GTP D.乙酰CoA 15.组蛋白的修饰可引起核小体的解离,这种修饰是: A. 糖基化 B. 腺苷化 C. 磷酸化 D. 乙酰化 16. 磷酸化酶激酶活性的发挥依赖于:

习题-运动生物化学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 B. 1968年 C. 1966年 D. 1979年E1982年 2.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 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 C. 研究物质的代谢 D. 营养的补充 E. 研究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 3.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特异性的是() A. 酶蛋白 B. 辅基 C. 辅酶 D. 金属离子 E .变构剂 4.酶促反应速度(V)达最大反应速度(Vm)的60%时,底物浓度[S]为() A. 1 Km B. 2 Km C. 1.5 Km D. 2.5 Km E. 3 Km 5.下列哪个化学物质不属于运动人体的能源物质。() A.葡萄糖 B.维生素C C.氨基酸 D.软脂酸 E.糖原 6.酶分子中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基团是() A. 结合基团 B. 催化基团 C. 碱性基团 D. 酸性基团 E. 疏水基团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 A. 低温可以使酶失活 B. 催化的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 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D. 最适温度随反应的时间而有所变化 E. 以上全对 8.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 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 B. 必需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 C. 一般来说,总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相对集中,形成酶的活性中心 D. 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活性中心形成的过程 E. 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 9.一种酶作用于多种底物,其天然底物的Km是() A. 与其他底物相同 B. 最大 C. 最小 D. 居中 E. 与Km相同

中国科学院大学611生物化学(甲)2015年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答案 科目名称:611生物化学(甲) 智从教育独家编辑整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总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的一种方式。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2.蛋白质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布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常见的有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3.糖苷:糖苷(glycoside)单糖的半缩醛羟基很容易与醇或酚的羟基反应,失水而形成缩醛式衍生物,称糖苷。非糖部分叫配糖体。糖苷有α、β两种形式。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转录的过程 答:分为起始、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起始包括对双链DNA特定部位的识别、局部(17bp)解链以及在最初两个核苷酸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第一个核苷酸掺入的位置称为转录起点。

起始后起始因子离开,核心酶构象改变,沿模板移动,转录生成杂交双链(12bp),随后DNA 互补链取代RNA链,恢复DNA双螺旋结构。延伸速度为50nt/s,酶移动17nm。错误几率为10-5 2.真核生物细胞作为宿主表达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1)该体系能识别和除去外源基因的内含子,剪接加工成熟的mRNA。 (2)能对翻译后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使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 (3)用作受体的哺乳动物细胞易被重组DNA转染,其有遗传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真核生物基因转移载体都附有标记基因,以便于转染外源基因的细胞的筛选。外源DNA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常用的由磷酸钙转染法,电穿孔转染,脂质体包裹转染,显微注射及DEAE-葡聚糖转染技术。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可采用免疫荧光抗体,免疫沉淀及免疫印迹等方法进行。例如,抗虫棉,外源基因是杀虫的。例如,转基因奶牛,外源基因表达产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3.答:乳酸循环的形成的是由肝脏和肌肉中的酶的特点所致。肝内糖异生活跃,又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6-磷酸葡萄糖生成葡萄糖;而肌肉中糖异生作用很低,而且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肌肉中生成的乳酸不能异生成葡萄糖。但肌肉中生成的乳酸可经细胞膜弥散入血,经血液运送到肝脏,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为肌肉摄取利用,这样就构成了乳酸循环。其生理意义是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而引起的酸中毒。 4.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1).代谢都经过三羧酸循环

中科院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考博

中科院发育所06年生物化学考博试题 1.试举5例说明绿色荧光蛋白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2.真核生物逆转座子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3.一蛋白用SDS聚丙电泳分离后为一条带,请问,这个蛋白是否只有一种成分,如果还有其它成分如何分离,鉴定纯度 4.真核生物表达各水平上的调控机理 5.举两篇05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Cell Science Nature的文章,要国内通迅地址,要写出作者或单位,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6.请在生化角度评价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2生物化学(博士) 注:请将试卷写在答题纸上;不用抄题,但要写请题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名次解释:(20分) 二、以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为例说明细胞中的膜结构及其功能。(12分) 三、在研究位置基因的功能时往往采用推定的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功能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比较来推断,你认为这种比较应采用什么原则?为什么?(12分) 四、真核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常常失去生物活性,为什么?举例说明。(12分) 五、简述信号肽的结构特点、功能和从蛋白质产物中切除的机理。(12分) 六、分子筛、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醇化蛋白质的方法,你如何根据所要分离、纯化的蛋白质的性质选择使用。(12分) 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用此方法检测样品中的抗原和抗体?(12分) 八、某一个蛋白,SDS凝胶电泳表明其分子量位于16900于37100标准带之间,当用巯基乙醇和碘乙酸处理该蛋白后经SDS凝胶电泳分析仍得到一条带,但分子量接近标准带13370处,请推断此蛋白质的结构?为什么第二次用前要加碘乙酸?(8分)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0-2001生物化学(博士) 200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试题 1.酶蛋白的构象决定了酶对底物的专一性,请描述并图示酶与底物相互关系的几种学说。(20分) 2.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如何证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DNA复制有何不同?(20分) 3.概述可作为纯化依据的蛋白质性质及据此发展的方法。(20分) 4.简述酵解和发酵两个过程并说明两者的异同。(15分)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

得分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得分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2.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 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 , . 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 , ;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主要有: , , , . 得分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出来.每题判断正误2分,论述2分,共16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与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 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 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 4. 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得分 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三大营养物质(糖原,脂肪,蛋白质)生物氧化的共同规律. 2.从葡萄糖至1,6-2磷酸果糖生成消耗多少ATP 消耗ATP的作用是什么 3.糖酵解过程可净合成多少分子ATP 根据运动实践谈谈糖酵解是何种运动状态下的主要能量来源. 4.描述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三个步骤) 5.乳酸消除的意义是什么 五.总结三大功能系统的特点(10分).

中科院考博真题 生物化学试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年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 核小体 2.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 3. 自噬(Autophagy) 4. 光合作用 5. 受体 6. 异染色质 7. 反密码子 8. 片层(β-sheet) 9. 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10. 免疫共沉淀 (Immunoprecipitation) 二、简答题(每题5分,请任选6题,共计30分。不建议作答超6题,若超6题,则选得分较少的6题计入总分) 1. 简述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有哪些酶完成,这些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第1页共2页

2. 简述两种以上研究DNA与蛋白质结合的方法及其原理。 3. 简述光合作用五大复合体及其功能。 4. 简述Chip-seq的原理。 5. 简述ATP在生物体内的重要生理功能。 6. 列举植物中两种以上发挥重要功能的萜类化合物(或衍生物),并说明其功能。 7. 简述植物体中RNA聚合酶的种类及功能。 8. 举例说明亲和性标签纯化蛋白的方法和原理。 三、论述题(每题8分,请任选4题,共计32分。不建议作答超4题,若超4题,则选得分较少的4题计入总分) 1. RNA的功能有哪些? 2.论述植物激素与受体互作产生效应的分子机理(Auxin或ABA任选一种) 3. 常见的组蛋白修饰有哪些?选三种论述其功能。 4. 论述CRISPR/Cas9系统的工作原理及Cas9蛋白酶的功能。 5. 何谓cDNA文库,建立cDNA文库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6. 论述生物膜分子结构和生物膜结构的分子模型。 四、实验分析题(每题9分,请任选2题,共计18分。不建议作答超2题,若超2题,则选得分较少的2题计入总分,需写明实验设计原理,主要流程和实验要点) 1. 请用三种以上方法证明一个蛋白质含有磷酸化修饰。 2.已知一个基因的转录特异受红光诱导,请设计两种不同实验筛选调控该基因红光诱导表达的关键因子。 3.检测植物基因组织表达特异性的方法有哪些?论述其原理及优缺点。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第2页共2页

中科院生化分子

大肠杆菌转录起始过程需要RNA 聚合酶全酶,其中__σ_____因子辨认起始点,而β 亚基和___β′____亚基组成了催化中心。转录的终止反映在____终止子___。 所有信号肽的位置都在新生肽的N 端。()错 【解析】信号肽是指存在于蛋白多肽链上的在起始密码子之后能启动蛋白质运转的一段多肽序列,该序列常位于蛋白质的氨基末端,但也可以位于中部或其他地方。 遗传密码的特性和在基因传递中的意义,以及遗传密码是如何被破译的。 (1)遗传密码的特性及其在基因传递中的意义 ①遗传密码是三联子密码 1 个密码子由3 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特异性地编码1 个氨基酸。 ②密码子的连续性 遗传密码以5′→3′方向、非重复、无标点的方式编码在核酸分子上。阅读mRNA 时以密码子为单位,连续阅读,密码间无间断也没有重叠,AUG 为甲硫氨酸兼起始密码子。UAA、UAG 和UGA 为终止密码子。因此要正确阅读密码,必须从起始密码子开始,按一定的读码框架连续读下去,直至遇到终止密码子为止。若插入或删除一个核苷酸,就会使以后的读码框发生错位,称为移码突变。 ③密码子的简并性 一种氨基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密码子,对应于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除甲硫氨酸(AUG)和色氨酸(UGG)只有一个密码子外,其他氨基酸都有一个以上的密码子。密码的简并性可以减少有害突变,在物种的稳定性上起一定作用,还可以保证翻译的速率。 ④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中,前两对碱基严格遵守碱基配对原则,但第三对碱基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摆动”,因而使某些tRNA 可以识别 1 个以上的密码子。tRNA 识别密码子的个数由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的性质决定。 a.反密码子第一位碱基为A 或C 时,只能识别1 种密码,分别为U、G; b.反密码子第一位碱基为G 或U 者可以识别2 种密码,分别为U 和C,A 和G; c.反密码子第一位碱基为I(黄嘌呤)时可识别3 种密码(U、C、A)。 如果有几个密码子同时编码一个氨基酸,凡是第一、二位碱基不同的密码子都对应于各自独立的tRNA。 ⑤密码的通用性与特殊性 a.通用性:所有生物几乎都使用同一套密码子。密码子的通用性说明生物有共同的起源,有助于生物的进化的研究。 b.特殊性:线粒体及少数生物基因组的密码子有变异,人线粒体中UGA 编码Trp,而不是终止密码子;AUA编码Met,而不是Ile;AGA 和AGC 是终止密码子,而不编码Arg。 ⑥密码的防错系统 密码的编排方式使得密码子中一个碱基被置换,其结果常常或是编码相同氨基酸或是以理化性质最接近的氨基酸取代。从而使基因突变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即密码的编排具有防错功能,密码表是一个故障-安全系统,是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最佳选择 质粒的复制类型有两种:受到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的称为_严紧型质粒_______,不受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称为_松弛型质粒_______。 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 感受态细胞是指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CaCl2 等化学试剂)的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外源DNA 的载体分子通过的细胞。将构建好的载体转入感受态细胞进行表达,可以检验重组载体是否构建成功。感受态细胞作为重组载体的宿主可以进行后续实验,如蛋白质表达纯化等工作。 凝胶阻滞试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 凝胶阻滞试验是一种体外分析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基本原理是蛋白质与DNA 结合后增加相对分子质量,没有结合蛋白的DNA 片段跑得快,结合蛋白的DNA 跑得慢。凝胶阻滞试验可以用于检测DNA结合蛋白、RNA 结合蛋白,并可通过加入特异性的抗体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库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 二.是非判断题 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 2、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 3、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理论。 4、《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 三.填空题 1、运动时人体内三个主要的供能系统是____、____、____。 2、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是____。 3、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____。 四.单项选择题 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 B. 1968年 C. 1966年 D. 1979年 2.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下列那种学科发展起来的()。 A. 细胞学 B. 遗传学 C. 生物化学 D. 化学 3.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 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 C. 研究物质的代谢 D. 营养的补充 4. 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人体 B. 植物体 C. 生物体 D. 微生物五.问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绪论 一、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二、是非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错 三、填空题 1、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系统 2、《运动生物化学概论》 3、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四、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A 五、问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1)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 (2)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 (3)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答: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40-50年代有较大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的专著《运动生物化学概论》,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到60年代,该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运动生物化学已

《运动生物化学》的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1.多糖: 由多个(>1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糖类,不溶于水,皆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又称细胞呼吸。 3.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低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进行补充的氨基酸。 4.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着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即称之为运动性疲劳。 5.高住低训:利用高原或人工低氧环境进行的训练统称为高住低训。 6.运动营养品:是指适用于专业和业余运动人群食用的、能满足运动人体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具有特定运动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及口服制品。 7.α-氨基酸:是指在紧连羧基的碳原子上同时连有了一个氨基丁氨基酸。 8.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多个双键的脂肪酸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或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9.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10.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代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11.缓冲溶液:一种弱酸和该弱酸盐所形成的、具有缓冲酸碱能力的混合溶液。 12.双糖:由2分子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水解后又生成2分子单糖。 13.酶活性:酶所具有的催化能力称为酶活性,或酶活力。 14.转氨基作用:是某一种氨基酸与α—酮酸进行氨基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另一种氨基酸。 2.简述糖的有氧氧化分哪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 葡萄糖生成的丙酮酸,在细胞质中进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经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而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NADH+H+等可经过呼吸链传递,伴随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H2O和A TP。 3. 什么是β-氧化?一次β-氧化包括哪几个步骤?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C2O和H2O,其碳链的断裂是在β位碳原子出发生的,故把脂肪酸的氧化分解称为β—氧化。每一次β—氧化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4个步骤。 4.简述血糖的生物学功能。(1) 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供能物质(2)血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3)血糖是运动肌的燃料 5.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1)乳酸阈强度训练法(2)最大乳酸稳态强度训练法(3)高住低训法(4)高原训练法 6.什么是高住低训?高住低训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机制是什么? 答:高住低训是指运动员居住证高原或模拟的高原上,而在1000米以下的平原训练。机制:运动员居住在模拟高海拔的低氧环境下,刺激运动员自身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提高机体的造血功能。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并维持在高水平,引起红细胞总量增加, 随之最大摄氧量增加,因此,提高了运动员的有氧耐 力。 7.简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1)丙酮酸转化 成丙氨酸,减少乳酸生成,有利于缓解肌肉内环境酸 化和保障糖分解代谢畅通;(2)肌肉中氨基酸的α —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合成丙氨酸,避免血氨过度升 高;(3)丙氨酸生成葡萄糖,可以维持血糖浓度,保 证运动能力。 8.简述脂肪的供能特点。(1)储存能量多。体内糖原 的储量较少,而脂肪的储量可高达体重的10%-20% 以上,并可长期储存。(2)供能效率高。体内氧化脂 肪的供能价值可高达37KJ/g,而氧化糖原和蛋白质 分别只有17kJ/g和16kJ/g。(3)占居空间少。脂肪可 以无水状态存在,而1g糖原须结合2-3g水,所以1g 无水脂肪储存的能量是1g水合糖原的6倍多。 9.运动员合理膳食营养的原则是什么?对于运动员 的膳食营养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应遵循“四 多”和“三少”原则。“四多”是指主食、蔬菜、水 果、奶制品的摄入量应较多。“三少”是指油脂、肉 类、油炸食品的摄入应少。 建议:1、自由地摄入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占膳 食总热量的55%-60%,甚至70%。2.适量地摄入蛋白 质。3.生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 入。4.运动前、中、后使用运动饮料。5.控制脂肪的 摄入量,特别是要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6.注意早 餐和午餐的质量。 10.简述经典的糖原填充法的实施步骤。(1)在比赛 前一周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2)后3天继续减量运 动,膳食中糖减至每日250-350g(3)赛前两天每天 食用糖类500-700g 11.酶的命名原则有哪些?并举例说明。(1)根据酶 的底物命名。如水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分别 称为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2)根据酶催化 的反应性质来命名。①催化底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 酶,类称为氧化还原酶,包括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 氢酶、过氧化酶等;②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的酶类, 称为水解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3) 根据酶的特点来命名,如胃蛋白酶。 12.运动员膳食营养的常见问题有哪些?1、碳水化合 物摄入不足2、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3、部分维 生素摄入不足4、三餐摄食量分配不合理5、钙摄 入不足6、运动中忽视了水和无机盐的及时补充 四、论述题 1. 试分析400米跑运动的供能特点、训练方法、疲 劳特点及在运动前后应注意的营养问题。答:(1)供 能特点:是糖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三种供能系 统兼有的混合代谢。随运动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 从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有氧代谢供 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度。(2)训练方法:乳酸阈 强度训练法、最大乳酸稳态强度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高住低训法。(3)疲劳特点:中枢疲劳、外周疲劳、 局部疲劳、整体疲劳、骨骼肌疲劳、心血管疲劳、呼 吸系统疲劳等。(4)注意营养问题:各种食物的能量 比例要合理;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食物应 当是浓缩的,体积重量要小;合理的每日食物摄入量; 合理的进食时间 2.合理补液对运动能力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进行科 学合理的补液? 答:合理补液可以降低运动过程的心率、降低体温、 保持血浆流量。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具有重 要的作用。补液的原则是保持水平衡和少量多次的补 充。(1)运动前补液:运动前两小时补液400~600ml; 运动前15分钟左右补液100~300ml,补充的饮料中 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和糖。(2)运动中补液:一 般每隔15~20分钟,补液150~300ml,或每跑2~3公 里,补液100~200ml,每小时总量不超过800ml。(3) 运动后补液:脱水后的复水越早越好,补液量可根据 体重的丢失情况确定,应补充含电解质及糖的运动饮 料,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切忌暴饮,忌饮纯水。 3.试述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及其生物学意义。运动 后影响乳酸消除的因素有哪些?P55 答:1、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第一,在心肌、骨骼 肌内氧化成CO2和H2O;第二,在肝、肾经糖异生 作用转变成为葡萄糖或糖原;第三,经汗、尿排出体 外;第四,在肝内合成脂肪、丙氨酸等。(1)乳酸直 接氧化成CO2和H2O。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心 肌、骨骼肌及其他组织能从血液中吸收乳酸,在乳酸 脱氢酶作用下脱氢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再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2O和H2O并释放能 量。(2)乳酸异生成葡萄糖或糖原。在肝内异生成葡 萄糖或糖原,肝葡萄糖再进入血循环系统补充血糖的 消耗,或扩散入肌细胞再合成肌糖原,称为乳酸循环。 意义:(1)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乳酸可随血循环入 心肌和氧化能力强的骨骼肌,进行优化释能或者肝脏 作糖异生的底物,加速肝糖原、肌糖原的恢复,维持 血糖的平衡。(2)乳酸代谢可防止因乳酸过多而引起 的代谢性中毒,对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有积极作用。(3) 乳酸的汽清除使酵解终产物不断移去,有利于糖酵解 继续进行,以维持糖酵解的供能速率。 4. 试述运动员应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补糖。(1)运 动前补糖:①大量运动前数日增加膳食中糖类比例占 总能量的60%-70%,在赛前一周内逐渐减少运动量, 同时逐渐增加糖量至70%。②运动前4小时内补糖一 般为4g/kg,运动前2-4小时补糖一般为1-5g/kg,运 动前2小时内补糖一般为以液体含糖饮料为主,浓度 应低于8%。(2)运动中补糖:运动中每隔30-60分 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一般不超过 60g/h,于20-60g/h,一小时内不超过80g,分3-4次 补充。(3)运动后补糖:运动后开始补糖的时间越早 越好,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 补糖。运动后即刻补充液体糖至少0.7g/kg,24小时 内补充糖量9-16g/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