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道教基础知识


一、 道教的起源与形成

?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古老的宗教
? 形成于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 思想渊源:鬼神崇拜、神仙信仰与方术、黄老学说

(一)鬼神崇拜
? 殷商时代:自然崇拜发展到信仰天神、崇拜鬼神。出现了类似的宗教管理仪式。如巫祝。
? 周朝:鬼神崇拜更加系统,天神、人鬼、地祇。成为道教多种神教崇拜的来源。
(二)神仙信仰与方士方术

? 战国时期以后(公元前475-221)我国思想界出现了一种神仙学说
? 方士和神仙家
? 先秦古籍记载了仙人、仙境、仙药
? 阴阳五行家与神仙家结合形成方仙道,成为道教信仰神仙的来源

仙人、仙境的描述
? 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约若处之,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而游乎四海之外。
? 列子:“国无率长”、“民无嗜欲”人们“无夭殇”无爱憎、无利害、无畏忌、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美恶不滑其新、山谷不踬其步……那里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年谷常丰。
(三)两汉之黄老道
? 黄是黄帝,老是老子。他们是先秦道家的旗帜。
? 受儒家和佛家影响,推崇黄帝、尊崇老子,汉武帝以后逐渐形成黄老道
黄帝和老子成为道教后来信仰的至尊之神。
(四)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1.太平道
2.五斗米道
1.太平道
? 汉成帝时(公园32-公元前7年)甘忠可将黄老道与儒家内容相结合造作《包元太平经》,创立了太平道
? 于吉编辑成《太平青领书》即道教相传的《太平经》
? 东汉末年,张角——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
《太平经》主要内容
? 1.奉天地、顺五行、澄清大乱、天下太平
? 2.宣传”生”意义:将修仙与善孝慈等德行结合,认为积德可以长寿。
2.五斗米道
? 沛国(江苏沛县)人张道陵创立
? 为什么叫五斗米道 ?谢米,信米(五行、五德)
? 五斗米道有自己的教义教规 1、诵习《五千文》;2、不妄祀;3、有罪首过;4、符水治病;5、用章表与鬼神誓约;6、修路;7、行黄赤之道立二十四治,;8、收信米五斗。
? 五斗米道已形成道教集团,有其独特的 组织体系,初建二十四治(教区的中心)。
二、老子及其他道教人物
? 老子
? 倪子(儿子)
? 孙子
老子
? 老子——被道教崇奉为道家的宗师,道教的教主。
? 老子:大智慧不说话、不写文章
道德经被逼而写
? 老子西游至幽谷关,西度流沙。
? 幽谷关守关官员尹喜求道,
? 老子过关拿不出关牒,结
果被逼传道,留下
《上下五千文》
倪子
? 倪子——计然子,范蠡(春秋时人)的老师。范蠡助越王勾践

复国所用的就是道家的学说,
? 范蠡——“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孙子
? 孙子——春秋时齐人孙武,他的军事哲学思想,正是由道家思想而来,所著《兵法》十三篇,处处表现了道家的哲学。
? 孙子兵法超越了时空,直到几千年的现代,仍离不开他的军事哲学的范畴
庄子(庄周)
? 阐述、发扬、诠解老子最清楚正确的,最透彻
? 所著《庄子》一书,唐玄宗时代又尊称《为南华经》。
? 《庄子》:政治、军事、教育经济等各方面,乃至对个人修养——修道、养气、立身处世等都有大用处。
晋代著名道教学者葛洪
? “我命在我不在天,长生可为,方术有效。”
? 主张为追求长生而积极探索自然和生命的奥秘。
三、道教基本教理教义
? “道”与“德”
? 贵己重生
? 性命双修
? 慈、俭、谦
“道”与“德”
? 《常清净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宇宙生成演化的基本理论:从空虚无形的道首先生出混沌的元气,元气分为阴阳二气, 阴阳二气交感冲和而化生天地万物。
太极图

? 自然无为,无形无名,既看不见摸不着,又不可言说的特性;
? 大道无形无名,却孕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
? 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无时不存。
? 宇宙间的天地万物,都来源于一个神秘玄妙的母体——道。

? 自然的始祖
? 万法所有的法则

? “德”——德的意思是得道。
? 认识和体验到按照道的自然法则修身、养性、处世。
传统八德
男人八德:
孝悌忠信礼仪廉耻
女人八德:
孝顺和睦慈良贞静
贵己重生
? 道教的人生观——以贵己重生的价值观为本,探讨如何使个人精神快乐和生命永恒的问题。
? 人的生命最为重要,身外之物、天下与自身相比,身外之物为轻 。
? 人不受名利物欲的牵累和损害,是首要的行为准则
性命双修
? 性即道性,也称自然真性。它是人本来固有的。修性即是修心,人通过修炼复归清净无染的自然本性。
? 命即生命。从道教本身立场来说,如果只言修性,而不讲炼形长生,那就与主张“见性成佛”的佛教没什么区别了。所以道教主张性与命都要修炼。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慈,即如父母慈爱子女般地爱护宇宙的完事万物维护宇宙的和谐。
? 俭,即去奢念,清心寡欲,澹泊自守。
? 不敢为天下先,即不逞强称霸,要谦虚,柔弱自守。
? 故道教主张维护和平,反对战争。
四、道教所崇奉的神和仙
?


? 真人与仙人

(一)神
? 三清尊神
? 四御
玉清原始天尊
原始天尊生于天地之前,元气之始,故名原始。
开天辟地的原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 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



太清道德天尊(老子)
? 先天地而生
? 无世不在,无时不存
玉皇大帝
? 称昊天金爵至尊上帝,为总执天道之神。如人间之皇帝。
? 玉皇大帝掌管天上地下一切天神、地祇和人事的死生禍福。


中天紫薇北极大帝
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之神。

勾陈上宫天皇上帝
? 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后土皇祗
称承天效法土皇地祗,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
其他神
? 天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河岳山川等神团之大神,城隍、土地、财神、门神等。

(二)真人与仙人

? 真人:一般说,道教的真人,大都是受到帝王奉诰的仙人。
? 如唐代奉庄子为南华真人,奉列子为冲虚真人。

何为仙人?
? 《释名释长幼》:“老而不死曰仙”。
? 仙与神有所不同,天神好比执政管事的,如人间帝王和下属官吏。仙则是不管事的散淡人,犹如人间的名士和富贵者。
? 神享有祭祀,仙则大都由得道而成,并不一定得到祭祀。

仙之分类
? 仙有天仙、地仙、散仙。
? 天仙可能为天神
? 地仙则只在人间
? 散仙则天上人间飘忽不定
“八仙”
? 铁拐李、汉钟离、张国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 “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



五、道教的道术

? 占卜、符录、祈禳(rang)、禁咒诸术
外丹、内丹
? 炼气诸术

占卜、符录、祈禳、禁咒诸术

? 占卜是表达神的神的意旨,道士为人占卜以预示吉凶;
? 符录是天神旨令与众神的名录;道士为人书符录是以“驱鬼辟邪”
? 祈禳是道士举行的一种仪式,道士为人做祈禳以“驱灾求福;
? 禁咒(神咒、神祝)是天神的语言,念咒以去灾、退鬼、避猛兽。
(二)外丹、内丹

? 外丹:用铅汞及其它药物配置后,在炉火中烧炼而成的化合物。初步炼成的叫“丹头”只能作为点服食。再进一步炼,便炼成了可以服食的丹药,即仙丹。
? 内丹:是人自身修炼而来。修炼者以己身为炉灶(人身即丹鼎),以身中之精气为药物,以神为运用,在己身中修炼,使精气神聚凝不散而成为仙丹,称为内丹。
(三) 炼气诸术

? 服气:亦名吐纳、食气,即吸收天地间之生气
? 行气:也称炼气,也泛指一切气法。服气在于服外气以养身,行气则重点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

或者用气抗拒外界某种事物的侵袭。
? 胎息:指炼气能不用口鼻呼吸,如在胞胎中。胎息是指服自身内气(元气),身不衰老,内食太和元气为首,清净自炼,达到长生久视。
? 导引:是肢体运动与行气、按摩、漱咽相配合的一种健身治病的方法。


(四)内观守静等修真之术

? 内观(内视):“慧心内照,名曰内观”。
? 守静:守静使神不出游。人如能清净自居,除去俗念妄想,便可使神长存于身,百病不加,凶邪不入,守静不止,长生不死。
? 存思:使外游之神返回身中的修炼方法。内观、守静的目的是存神,使神不外游。而存思的目的是使外游之神返回身中。行存思之法借有一定的仪式和程序。
? 守一:即使意念专注于身中之某一处,守气、守神,静身存神。一般守一多指守“丹田”。
? 辟谷:断谷、休粮。即不食五谷和肉类。
(五)黄赤之道(房中术)
? 道教书籍中有很多阐述
? 本是将房中禁忌及驱病之术,后被曲解。。后世道教信徒反对此术。

六、道教的宗派

? 正一道(天师道 ):张道陵所创立。正一道主要从事附录斋醮。
? 全真道:全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至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该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
? 真大道教(大道教):金熙皇统年间,沧州人六德仁创立。立教宗旨九条。其教以无为清静为宗,真常慈俭为宝,
? 太一道:金熙宗天眷属年间(公元1138~1140))创始人为卫州(河南汕县一带)肖抱珍。其教传“太一三元发录”之术。顾名太一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