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娃哈哈与乐百氏 中国饮料市场的营销策略

案例 娃哈哈与乐百氏 中国饮料市场的营销策略
案例 娃哈哈与乐百氏 中国饮料市场的营销策略

例6 娃哈哈与乐百氏:中国饮料市场的营销

策略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案例6 娃哈哈与乐百氏:中国饮料市场的逐鹿

娃哈哈与乐百氏:中国饮料市场的逐鹿

目录

?企业背景

?龙虎斗:乐百氏与娃哈哈的市场角逐

?娃哈哈的营销谋略

?乐百氏,今天你怎么了?

?娃哈哈与乐百氏的比较

〖企业背景〗

(一)杭州娃哈哈

1987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14万元借款,成立了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从卖4分钱一支的棒冰开始了创业历程。1989年,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成立,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天然食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轰动了大江南北,娃哈哈取得了巨大成功。1991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1991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拥有100多名员工和6000多万元银行存款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000多名员工,

并已资不抵债的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

引入国际战略合作伙伴。1996年,娃哈哈以部分固定资产作投入与法国达能等外方合资成立五家公司,引进外资4500余万美元,随后又引入追加投资2620万美元,先后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大量具有九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民族品牌,娃哈哈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2年,公司生产饮料32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8%,约占全国饮料总产量的16%,占饮料十强企业总量的38%;完成销售收入75亿元,实现利税17亿元,在全国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乳饮料、瓶装水、八宝粥市场占有率仍稳居第一。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企业,在全国15个省市建有46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员工近万名,总资产达49.6亿元,至今尚未有银行贷款。公司拥有占地2500余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和价值3.3亿美金的60余条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已形成年产饮料400万吨的生产能力。15年来娃哈哈共为国家创利税近87亿元,上交税金23亿元,累计销售产值334亿元,并连续四年荣获中国饮料行业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第一,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食品饮料企业。“娃哈哈”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在2003年8月23日公布的“2003中国500强企业年度排行榜”中,娃哈哈位列第155位,比上年上升了21位。

(二)广东乐百氏

1989年,何伯权、杨杰强等五人揣着中山市小榄镇政府出资的95万元,创办了中山市乐百氏保健制品有限公司,他们与中山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医药学院、广

州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合作,成功地开发出新一代人体高级天然保健饮品——“乐百氏”乳酸奶,并开始生产销售乳酸奶。

从中山小榄镇,乐百氏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创业之初,他们开始是租赁广州乐百氏的“乐百氏”品牌,生产乳酸奶,以广东为主要市场。随着产品被消费者的广泛接受,乐百氏的市场不断扩大,乐百氏由广东走向全国,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

1992年,乐百氏在北京大学征集到集团名称“今日”,并随后成立广东今日集团,开始了乐百氏的大规模扩张。

1994年,乐百氏从当时风头正劲的马俊仁手中以1000万高价买下马家军的“神秘配方”,成为新闻热点;并将此配方命名为“生命核能”口服液,开始生产保健品。随后,首次在全国拍卖经销权,热闹非凡的场面让国人大开眼界。

1997年,广东今日集团以一亿元的资金购买了广州乐百氏的“乐百氏”商标,改变了长期租用商标的状况,彻底拥有了乐百氏商标。

1998年,广东今日集团花天价请国际知名顾问公司——麦肯锡进行咨询。

2000年3月,广东乐百氏集团宣布与法国达能正式合作,合资组建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2001年8月,乐百氏的内部机构重组正式开始。改革后的乐百氏,在总裁何伯权以下设立五个事业部、一个销售总部和八个职能部门,事业部分为瓶装水、桶装水、牛奶、乳酸奶和茶饮料等。同时广东乐百氏集团营销总部撤销,四位乐百氏创始人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和彭艳芬分别离开营销、生产、供应、财务等部门,负责创新、人力、行政、助理等职能工作。随着权力中心的转移,昔日被业界传为佳话的乐百氏创业“五人组合”,就只剩下何伯权一个人了。一个由总裁和十五个总经理组成的更加扁平化的决策体系,取代了从前的“五人会议”。

从1993年起,乐百氏成为全国乳酸奶市场的第一品牌,1993年到1998年,连续六年保持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荣列“中国最具竞争力民族品牌”称号。乐百氏产品家族拥有乳酸奶、纯净水、液体牛奶、果冻布丁等4大系列几十个品种,以及反斗星、第一步、生命核能等产品。1997年,乐百氏在总部建成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纯净水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的投资达2亿元。1995年至1998年,还分别建立了上海、宁夏、黑龙江、湖北、四川、江苏和河北7大区域生产基地,从而形成了以中山总部为中心,覆盖全国东西南北中各大区域,产能结构布局合理的生产体系,为企业的高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产品就近及时而源源不断地供应全国各地市场,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龙虎斗:乐百氏与娃哈哈的市场角逐〗

在我国的儿童乳酸奶市场上,娃哈哈和乐百氏并驾其驱,一统天下。它们相互竞争,相互促进,通过竞争两个公司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二者的竞争从1992年的乳酸奶市场开始,1996年扩大到瓶装水市场。

1989年,中山乐百氏保健制品公司开发出了“乐百氏”乳酸奶并投放市场,到1993年乐百氏已成为乳酸奶市场的第一品牌,从1993年~1998年,连续六年保持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1992年,杭州娃哈哈推出娃哈哈果奶加入了乳酸奶市场的竞争,由于娃哈哈在儿童营养液市场上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因而十分顺利地进入了乳酸奶市场,销售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乐百氏的第二品牌。娃哈哈先后推出了儿童营养液、果奶、纯净水、八宝粥、红豆沙、绿豆沙等30多个品种。乐百氏也推出了乳酸奶、钙奶、纯净水、矿泉水、牛奶、果冻布丁、反头星、第一步和生命核能营养液等几十个品种。

乐百氏与娃哈哈是势均力敌的竞争者,两个公司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它们的竞争是围绕乳酸奶和纯净水两条线来展开的。1995年,针对我国少年儿童33.2%钙质摄入量不足的问题,乐百氏在国内率先推出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乐百氏钙奶,产品在市场上掀起了钙奶的高潮。1996年,为应对乐百氏的竞争,娃哈哈推出了由国际营养学院推荐,维护健康和营养平衡,有利于少儿钙质吸收的AD钙奶。1998年,乐百氏采用国家“八五”重点科研攻关的成果,推出首家由国家卫生部签发保建食品证书的AD钙加双岐因子的“乐百氏健康快车”。同年,娃哈哈推出200毫升的大容量、低价格AD钙奶;1999年乐百氏亦推出同类的乐百氏AD钙奶,并在产品包装上广泛使用深受儿童喜爱的“旋风盖”。两公司在乳酸奶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促进了市场的产品更新,进一步拓展了市场。

1996年,娃哈哈与乐百氏的竞争从乳酸奶推进到了“纯净水”市场。1996年,娃哈哈率先推出“娃哈哈纯净水”,用国内歌手景岗山为形象代言人。通过大规模的密集式广告战略,使“娃哈哈纯净水”迅速成为国内纯净水市场的第一品牌。乐百氏迅速作出反应,以“27层净化”为卖点,推出乐百氏纯净水。由于卖点独特,品牌形象好,销售通路畅通,乐百氏大有后来居上的势态。随后,乐百氏请黎明为形象代言人,“纯净你我”进一步加大其在纯净水市场的推广力度。

娃哈哈纯净水的成功,促动了娃哈哈的品牌的延伸,1998年,娃哈哈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乐百乐也着手推出乐百氏Tea茶饮料。

尔后,这两家中国最大的瓶装水生产企业都与法国达能集团进行了合资,不知今后的市场还能否再见二者的激烈争斗。

〖娃哈哈的营销谋略〗

分析中国饮料行业的不同营销风格,一是以旭日升、农夫为代表的“广告派”;二是以一些地方杂牌为代表的“功利派、游击派”;三是以乐百氏、统一等企业为代表的“技巧派”;四是以娃哈哈等为代表的“稳健派”;五是以可口可乐等为代表的“规范派”。这五种流派,只是风格不同而已,无所谓好坏,市场竞争导向就是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为标准,关键是看企业如何扬长抑短,适应国情、民情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吴晓波)(一)娃哈哈的通路策略

娃哈哈在产品经销上采取了“让利首先要让利经销商”、“设立区域独家经销商制度”、“经销商保证金制度”等策略。利益的有序分配,让经销商有利可图,实现双赢。企业的产品销售首先要解决好谁来卖的问题,尔后才能解决谁来买的问题。娃哈哈销售网络建设的成功在于:

1、厂商之间实行双赢的联销体制度

娃哈哈在全国31个省市选择了1000多家具有先进理念、较强经济实力、有较高忠诚度、能控制一方的经销商,组成了能够覆盖几乎中国的每一个乡镇的厂商联合销售体系,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联销体制及保证金制度不仅有效杜绝了坏帐、呆帐,使娃哈哈的资产结构更加合理、流动性更强,而且大大激发了经销商的积极性,变一家企业在市场上单打独斗,为上千家企业合力与对手竞争,大大提高了娃哈哈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构建稳定有序的共享网络

娃哈哈在联销体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特约二批商营销网络,逐步编织了以封闭式蜘蛛网态的营销体系,不仅加强了娃哈哈产品的快速渗透力,同时也提高了经销商对市场的控制力,从而达到布局合理、深度分销、加强送货能力、提高服务意识、顺价销售、控制窜货

等。现在娃哈哈的营销网络可以保证新产品在出厂后一周内迅速铺进全国各地60万家零售店,同时与大江南北、沿海内陆广大消费者见面。

3、与经销商共创品牌

娃哈哈在联销体和特约二级网络的基础上实行了销售区域责任制。明确了经销商的权利和义务。经销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企业共同做品牌的长远战略规划,大大提高了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对产品的认同感,而且自觉地加强了责任感,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厂商达成了共识:市场是大家的,品牌是共有的,利益是共同的。

娃哈哈的通路战略是:永远坚持搞代理制,从联销体网络构建到区域责任制、特约二批网络建设、封闭式销售、把二批和零售商发展为娃哈哈的联销体网络成员。娃哈哈1000多人的销售队伍完成80亿的销售额,有人称娃哈哈是中国通路做得最成功的企业。

(二)娃哈哈的品牌策略

品牌的基础是市场销售,市场销售的动力主要靠:渠道通路上的推力和广告传播上的拉力。

娃哈哈一贯注重广告投入,坚持广告策略的经济有效、喜闻乐见、品牌个性。叫好不叫卖、华而不实的广告娃哈哈坚决不采用;娃哈哈纯净水是公认的全国第一品牌,销量占全国瓶装饮用水的47%,从1996年娃哈哈纯净水面市时当红歌星景岗山“我的眼里只有你”,至1998年毛宁的“心中只有你”再到1999年王力宏的“爱你等于爱自己”,娃哈哈坚持运用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明星歌曲广告策略,“健康、青春、活力、纯净”这一品牌核心内涵日益凸显出来,在消费者心中区别于其它众多品牌。

“健康快乐”是娃哈哈人孜孜以求,努力塑的品牌个性。娃哈哈一直在努力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娃哈哈在产品、品牌战略上的中国特色,成功地塑造了娃哈哈品牌:“中国的、亲切的、健康的”象征,非常品牌:“健康的、快乐的、时尚的”象征,因为它恰

如其分地体现中国大众的消费需求,它与消费者贴得很近。这就是娃哈哈产品、品牌生命力的根本。

(三)娃哈哈的经营管理

娃哈哈坚持一切为市场服务,一切信息来源于市场。只有充分掌握市场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对市场的反映做出准确的决策。宗庆后一直坚持花1/3以上的时间跑市场,用敏锐的市场感觉去把握千变万化的市场动态。

娃哈哈的培训体系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讲形式。在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方面,主要是通过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的传帮带,使全体员工形成一种务实、敬业、团结向上的好风气。在营销思想和方法方面,主要是通过销售通报,平均二三天一份,内容涵盖从销售政策到营销理论,从批评、表扬到方法传授,内容全面、方法实用、学习方便,同时节省费用。

同样,娃哈哈没有依据常规的现代管理理念来创立“市场部”或“营销策略中心”,而是采用了简单的市场督导机制,来替代了这些程序复杂、机构庞大的组织功能。

吴晓波先生把娃哈哈的营销模式归纳如下:

★纵观娃哈哈15年发展历程,其营销模式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国营的糖酒批发公司及其下属的二、三级批发站紧密合作,借用其现有的渠道进行推广。

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中期,随着沿海省份各种专业及农贸市场的兴起,个体私营的批发商以其灵活多变的机制优势把国营糖酒公司原有的渠道网络冲得七零八落,中国农村城镇市场出现了一个大重组,娃哈哈及时顺应这一变化,与各地市场中的大户联手,很快编织起一个新的、无比灵活的市场网络。正是通过成千上万个大小经销商,娃哈哈的产品渗透到了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

到了1996年前后,随着中国保健品、饮料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战团。它们纷纷仿效娃哈哈,向农贸和专业市场大力进军,连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品牌也开始把营销重心下移,在县级市场与娃哈哈一争高下。厂商与经销商的关系变得复杂微妙

起来,其存在的弊端便一一浮出水面:首先是多头经销,公司无法控制市场;二是冲货现象严重;三是一旦市场出现暂时的滞销现象,都会造成恐慌性的降价。

第三阶段:娃哈哈开始淡出农贸市场,摒弃原有的粗放式的营销路线,进而开始编织自己的“联销体”网络。娃哈哈的营销组织结构是这样的:总部——各省区分公司——特约一级批发商——特约二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终端。

★其运作模式是:每年开始,特约一级批发商根据各自经销额的大小打一笔预付款给娃哈哈,娃哈哈支付与银行相当的利息,然后,每次提货前,结清上一次的货款。一批商在自己的势力区域内发展特约二批商与二批商,两者的差别是,前者将打一笔预付款给一批商以争取到更优惠的政策。娃哈哈保证在一定区域内只发展一家一级批发商。同时,公司还常年派出一到若干位销售经理和理货员帮助经销商开展各种铺货、理货和促销工作。

★对于竞争,娃哈哈则体现出作为一家成熟的市场强势企业的自信和能力。宗庆后对此的策略基本上是:以我为主,进行适度调整,避其锋芒,以持久力取胜。

★蜘蛛战役。娃哈哈悄然开始了一场雄心勃勃的营销网络建设工程:宗庆后要在未来三年内构筑起一个全封闭式的全国营销网络。

宗庆后判断,中国市场的终端之争,首先将在批零渠道展开。娃哈哈的野心,是在三年之内把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县域级饮料销售商都聚集到自己的旗下。宗庆后理想中的娃哈哈网络是这样的:娃哈哈在一个区域内只选择一个批发商,该一批商只卖货给自己的二批,二批只向划定区域内的三批商和零售店铺销售。整个销售网络是在一个近乎全封闭的、规范化的系统内进行的。这可能是当今中国市场上最具雄心和创造力的一个营销试验:娃哈哈试图把数十年如一的自然性流向一变而为控制性流向。一旦这一营销网络建成,价格的规范和产品的推广自然可以收发自如,用宗庆后自己的话说就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乐百氏,今天你怎么了?〗

乐百氏总裁何伯权在谈到乐百氏时说,“1998年以前,乐百氏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创造奇迹,乐百氏人的吸引力、乐百氏品牌号召力、乐百氏公司的影响力都在不断提高。1998年以后,业绩的增长出现了徘徊,乐百氏的品牌力、产品力、行动力、招待力乃至企业活力出现危机。”但是,尽管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何伯权在这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却没有拿出强有力的办法改变现状。何对此的解释是,主要担心企业引发震荡,阻碍了公司的发展。他这样形容乐百氏三大拳头产品的基本状况:瓶装水“战火纷飞,危机并存,誓不退让”;乳酸奶“在势不利、稳中求变、曙光初露”;牛奶“大敌当前,全面革新,自强不息”。

何伯权痛陈失误说,乐百氏的转折点出现在1998年。这一年,乐百氏的销售额增长速度公为了33.3%,远远低于1997年85.3%,并且从那时起乐百氏的销售额增长率就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平均仅为25%左右。与此同时,它的竞争对手娃哈哈的销售额增长率是乐百氏的几倍以上,两者之间的差距迅速拉大。

他说,乐百氏与娃哈哈的差距拉得这么大,主要有四个因素。

第一个是,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搞得早,宗庆后的手里有了钱,拓展业务自然游刃有余。

第二个是,娃哈哈比乐百氏早几年前选择中央台,而广东人普遍不看中央台,何伯权自然不知道中央台的广告威力。同时农村市场非常广阔,当乐百氏发现当中的玄机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何伯权说,“我们要去重新抢夺已经被娃哈哈占领的农村市场,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过娃哈哈。”

第三个是,乐百氏错误地放弃了广东市场。何伯权说,“我们要去重新抢夺已经被娃哈哈占领的农村市场,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过娃哈哈”。何伯权说,“娃哈哈在浙江市场的销售占到它的总销售额的10%以上,而乐百氏只够娃哈哈这个比例的零头。”

第四个是,娃哈哈在1998年推出了非常可乐,这也是何伯权最为懊悔的一件事。现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娃哈哈的非常可乐已经成为企业的支柱产品,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贡献来源。

(一)不成功的“生命核能”

1994年,乐百氏从当时风头正劲的马俊仁手中以1000万元的高价买下马家军的“神秘配方”,并将此配方命名为“生命核能”营养液,开始保健品生产,随后,首次在全国拍卖经销权。“生命核能”营养液,是一种功能完善,但又毫无目标对象的营养液,其对什么人、什么疾病均有效。正是什么都治,也就什么都不治。“生命核能”营养液轰轰烈烈上场,却有点草草收场。“生命核能”营养液没有给乐百氏带来更多的利润,但至少乐百氏在品牌知名度上却大获其意。

(二)“今日可乐”的夭折

1998年,乐百氏也准备上碳酸饮料项目,何伯权甚至连产品的名字都已经想好了,叫“今日可乐”。不过,最后乐百氏选择了茶饮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乐百氏的茶饮料并未获成功。何伯权说,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乐百氏选择的时期太过超前,在几年前茶饮料在中国仍处于启蒙阶段,必须花大力气去推广,不像现在市场已经打开,随便哪家企业都可以钻进去做。继旭日升的冰茶之后,康师傅和统一成为中国茶饮料市场的霸主。

不过,他认为,乐百氏没有把茶饮料做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架构限制了这个产品的发展。何伯权说,当时乐百氏的酸奶和水供不应求,我们是在这个基础上推出茶饮料

的。他一直认为,倒闭或者走下坡路的企业,除了管理糟糕和多元化影响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很多企业靠一个产品起家,就再也没有办法成功推出第二个产品。他的“何氏理论”似乎很容易找到印证对象,比如三株、飞龙、巨人、太阳神等等。所以,乐百氏把酸奶做到全国第一后,就逐步开发后面的阶梯产品,水、茶、果冻等一个个产品先后冒了出来。

何伯权说,乐百氏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这些产品分开来做,所有的人都围绕这些产品开展工作,这样麻烦接踵而来。很明显,大家都不想花力气去推新产品,因为集团每年都有销售增长指标,“比如给一个分公司下达1000万的销售任务,他们只要把心思稍微放在水或酸奶上面,就可以轻松完成。但如果把精力放在茶饮料上面,取得的销售额可能只有300万。因为有退路,谁也没有把力气花在新产品上面。”他认为,过去的架构很多时候分不清各自的责任,也有很多制度形同虚设,执行力不够是很严重的问题,“再大的构想,能否实现的关键就在于执行,不折不扣的执行。”

在何伯权看来,除了大规模的央视广告外,娃哈哈的成功与非常可乐有很大关系。〖娃哈哈与乐百氏的比较〗

(一)广告

娃哈哈的广告风格对立竿见影提升知名度特别有效。乐百氏广告走的则是知名度与美誉度平衡协调上升的路线。

娃哈哈的广告片一般都具有超强的传播力,一下子就能让人记住,如酸奶采用了朗朗上口的广告歌,茶饮料巧妙地移植了周星驰的无厘头等。乐百氏的影视广告爆发力不强,广告的即效性差,然而传达品牌核心价值较准确,广告画面精致,质感高贵,给人以高雅、有品位的感觉。乐百氏的广告所蕴含的品牌气质要有较高的学识和审美情趣才能读懂。所以尽管乐百氏在全国市场落后于娃哈哈,但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大城市乐百氏却远远领

先于娃哈哈。在上海,从大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到处是乐百氏,而娃哈哈的铺货率相对较低。

娃哈哈的广告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

娃哈哈纯净水“我的眼里只有你”、“爱你等于爱自己”

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乐百氏的广告

乐百氏,今天你喝了吗?

乐百氏纯净水,27层过滤

乐百氏纯净水,纯净你我

娃哈哈知名度高,但品牌缺少丰满度,品牌气质上略嫌粗糙。

乐百氏品牌知名度在三级市场与农村市场低于娃哈哈,但品牌美誉度高,品牌气质洋气、优雅、有品味。这种差异是由品牌的VI、影视广告等所决定的。

娃哈哈在全国市场特别是农村的知名度超过了乐百氏。实际上在三级市场,农村的消费者不知道乐百氏或对乐百氏只有模糊印象熟悉度很低的大有人在。这并不奇怪,连可口可乐在一、二、三级市场的知名度都只有78%,这还是在调查者的提示下的知名度,未提示下的知名度就更低了。娃哈哈敢于进军可乐市场主要就是依仗自己在农村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可口可乐,在农村的营销网络比可口可乐完善多了,再加上娃哈哈还可以扬起低价的利刃冲击市场。

乐百氏也非常了解自己在知名度上的劣势,并一直在动脑筋改变这一劣势,在1997~1998年曾一度想投标王,图谋在品牌知名度上赶超娃哈哈。由于饮料业科技含量较低,品质趋于同质化,影响市场竞争胜负的主要是品牌和通路能力。

(三)营销渠道

娃哈哈采用“联销体模式”,与经销商利益捆绑得十分紧密,大家成为一条船上的人,比一般经销商体系忠诚度高且经销积极性强。而且,每年底经销商要提前打款,预付下一年的货款,使娃哈哈的资金十分充裕。

乐百氏更多依仗内部分公司系统来推动通路的畅顺。对社会经销力量利用较少,分公司建立成本高,主要建在大中城市,无法一竿子插到农村,故往往三级市场与农村市场的深度分销差。

但乐百氏的营销目标管理方案非常科学有效,被许多企业学习和仿效。乐百氏的分公司系统对市场反应灵敏,能有效地贯彻总部意图,高效展开整合营销传播活动,因为除电视广告外的许多传播工作如公关活动需要一支优秀的队伍在各区域市场实施。所以乐百氏在传播上走的是有机整合之路,平面广告、终端陈列、公共关系都运用得有声有色,娃哈哈的传播则对电视广告依赖多些。

乐百氏娃哈哈

产品乳酸奶、纯净水、茶饮料、生命

核能

乳酸奶、纯净水、八宝粥、非常

可乐

广告电视、报刊、公关(注重形象)电视

品牌现代、Robust 传统、中国化

通路全国设立分公司联销体

营销现代营销观注重中国特色

思考问题

1、饮料食品的营销渠道应如何选择?在新品上市之初,许多厂家都急于选择一家区域总经销商,试分析选择区域总经销商的利弊?

2、对比分析乐百氏与娃哈哈的广告营销策略?

3、乐百氏能否重建辉煌?拟定一份乐百氏的振兴计划?

4、实战模拟:以你所在的城市市场为例,假如你是某饮料的区域市场经理,请制定一份详尽的年度营销计划。

资料来源:

1、吴晓波,胡宏伟.平常渠道非常控制——娃哈哈集团市场营销案例.南风窗.2001-11-21.

2、梅波,黄钙.大重组四元老让位,乐百氏总裁痛陈失误.21世纪经济报道.2001-9-24.

(营销案例)平常渠道非常控制娃哈哈集团市场营销案例

平常渠道非常控制 ——娃哈哈集团市场营销案例 2001年11月8日晚,央视广告招标经过漫长的10多个小时的竞争终于尘埃落定,娃哈哈集团以2015万元的价格,“独霸”了明年一二月份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之间的黄金广告时间。 看来,明年又将是娃哈哈集团大有作为的一年。 娃哈哈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区的一家校办企业,成立于1987年,是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从卖4分钱一支的棒冰开始创业的。1989年,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成立,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天然食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产品一炮打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传遍大江南北。1991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同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仅有100多名员工但却有着6000多万元银行存款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毅然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000多名员工,并已资不抵债的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 1996年,公司以部分固定资产作投入与法国达能等外方合资成立了五家公司,引进外资4500余万美元,随后又引入追加投资2620万美元,先后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大量具有九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使娃哈哈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0年,公司生产饮料22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利税12.70亿元,利润9亿元,饮料产量约占全国饮料总量的15%,占全国“饮料十强”产量的37%。主导产品娃哈哈果奶、AD钙奶、纯净水、营养八宝粥稳居全国销量第一,其中乳酸奶饮料、瓶装饮用水的产销量已跻身世界大厂行列。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在全国十省市建有40余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总资产44亿元的中国最大食品饮料企业。取得如此辉煌成绩,娃哈哈独特的营销策略是其驰骋市场成功的关键,本案例分析了娃哈哈市场营销链的控制方法、解决冲货问题的策略、营销体制定等问题,请看本期“娃哈哈集团市场营销案例”。 1控制与促销: 娃哈哈的促销重点是经销商,公司会根据一定阶段内的市场变动、竞争对手的异动以及自身产品的配备而推出各种各样的促销政策,针对经销商的促销政策,既可以激发其积极性,又保证了各层销售商的利润,因而可以做到促进销售而不扰乱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 ★对“最后一公里”的营销概念的理解各异,有的说是服务,有的说是质量,有的说是品牌,而娃哈哈却认为是:“利益的有序分配”。有序必然就要有控制,控制在营销渠道中最重要的就是价差、区域、品种和节奏。 ★价差指的是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经过的所有批零通路。就饮料、家电等产品而言,一般有三到四个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高价的产品如果没有诱人的价差分配,无法引起经销商的积极性,而低价产品如果价差控制得当,仍然可以以量大而为经销商带来利润。有序地分配各级经销层次的利益空间,不但是生产商的责任,更是其控制市场

娃哈哈SWOT分析

1.娃哈哈集团简介: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四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这3家跨国公司。在中国26个省市建有10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在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销售分支机构,拥有员工近2万名,总资产达121亿元。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先进的食品饮料研发检测仪器和加工工艺,主要从事食品饮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生产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八大类近100个品种的产品,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 第一。?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娃哈哈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已连续10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食品饮料企业。娃哈哈坚持诚信经营,二十年来累计向国家上交税金68亿元,资助教育和各类社会公益事业2亿多元;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二十年累计采购各类农副产品价值达78亿元,直接和间接解决了40万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在中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东北老工业区投资建厂近40家,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娃哈哈企业文化(“家”文化):

娃哈哈“家”文化的主要内容: 1、娃哈哈宗旨: 娃哈哈健康你我他欢乐千万家 2、娃哈哈精神: 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3、娃哈哈经营哲学: 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 1 / 5 4、娃哈哈座佑铭: 先将诚信施于人才能取信于人 5、娃哈哈工作要求: 认真严格主动高效 6、娃哈哈行为准则: 忠诚创新负责亲情 7、娃哈哈工作作风: 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 8、娃哈哈人才观: 唯德唯才有用即才人皆为才 9、娃哈哈团队意识: 道相同心相通力相聚情相融 10、娃哈哈核心价值观:

平常渠道非常控制——娃哈哈集团市场营销案例

2001年11月8日晚,央视广告招标经过漫长的10多个小时的竞争终于尘埃落,娃哈哈集团以2015万元的价格,“独霸”了明年一二月份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之间的黄金广告时间。 看来,明年又将是娃哈哈集团大有作为的一年。 娃哈哈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区的一家校办企业,成立于187年,是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从卖4分钱一支的棒冰开始创业的。198年,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成立,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天然食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产品一炮打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传遍大江南北。1991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同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仅有100多名员工但却有着6000多万元银行存款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毅然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000多名员工,并已资不抵债的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1996年,公司以部分固定资产作投入与法国达能等外方合资成立了五家公司,引进外资4500余万美元,随后又引入追加投资2620万美元,先后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大量具有九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使娃哈哈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0年,公司生产饮料22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利税12.70亿元,利润9亿元,饮料产量约占全国饮料总量的15%,占全国“饮料十强”产量的37%。主导产品娃哈哈果奶、ad钙奶、纯净水、营养八宝粥稳居全国销量第一,其中乳酸奶饮料、瓶装饮用水的产销量已跻身世界大厂行列。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在全国十省市建有40余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总资产44亿元的中国最大食品饮料企业。取得如此辉煌成绩,娃哈哈独特的营销策略是其驰市场成功的关键,本案例分析了娃哈哈市场营销链的控方法、解决冲货问题的策略、营销体制定等问题,请看本期“娃哈哈集团市场营销案例”。 1控制与促销: 娃哈哈的促销重点是经销商,公司会根据一定阶段内的市场变动、竞争对手的异动以及自身产品的配备而推出各种各样的促销政策,针对经销商的促销政策,既可以激发其积极性,又

娃哈哈非常可乐营销案例分析

案 例 分 析 团队名称:启飞队 团队口号:启飞启飞,启力腾飞 团队成员:雷美红管文娟 陈善飞米国保 目录 一.案例背景 (3) 二.案例回放 (3) 三.市场分析 (3) 四.产品SWOT分析 (4) 五.SWOT分析小结 (5) 六.战略定位分析 (6) 七.营销策略(4P)分析 (7) 八.结论 (8) 九.问题与建议 (9)

一、案例背景 21世纪是一个民族情绪高涨的时代,同时也是个民族品牌缺失的时代。人们不禁感叹改革开放了,国民收入和民族影响力都大大提升了,为什么民族企业品牌会在国外品牌的入侵下一个个应声倒下?民族品牌的竞争力到底缺失在哪里?民族品牌又该如何在国外强势品牌的攻击下突围逆袭? 让我们回顾历史,1998年一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让我们不禁看得了民族品牌强盛的希望。本次案例就是针对1998—2001年的时间段分析展开的。 二、案例回放 1998 年,娃哈哈经过十多的历炼,两年多的精心研制,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在饮料界主动扛起了向国际大品牌挑战的民族工业大旗。自投产以来,非常可乐异军突起,2001年年产销量已超60万吨,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民族品牌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非常可乐的开发、推广成功进一步稳固了娃哈哈的发展基石,提高了娃哈哈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娃哈哈的新世纪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领域。 三、市场分析 众所周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两乐”在华投资了大量资金建立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以及厂房生产线,并以其百年老店的品牌优

势早已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现已经占领了大城市市场份额的80%,非常可乐要想在大城市直接与两大巨头交锋占领市场几乎不可能。所以非常可乐将它的目标市场设定为“两乐”市场力量薄弱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的农村市场。 四、产品SWOT分析 1.优势 1)民族品牌优势。娃哈哈是中国驰名商标,在占人口约70%的中国农村,娃哈哈的知名度相当高。 2)市场网络优势。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娃哈哈在全国各地拥有上千家实力强大的经销商以及分销网络。而且非常可乐与纯净水、果奶的客户群几乎一致,用户粘性较高。所以非常可乐可以充分利用娃哈哈原来的销售渠道将产品迅速推向市场。 3)价格优势。饮料业属于典型的“设备生产型”产业,一流的设备意味着一流的生产效率、较低的生产成本。如果娃哈哈能引进比洋可乐更为先进的生产线,那么非常可乐已经与洋可乐站在同一生产成本起跑线上。同时,娃哈哈的管理费用、人力成本低于洋可乐,因此,非常可乐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售。 2.劣势 1)心理劣势。一些喝着可口可乐长大的青少年选择可口可乐,并非因为它是最好喝的饮料,而只是一种习惯。事实上,口味并不是可乐抓住消费者的决定因素。可口可乐在消费者中的心理优势是非常可乐的强大对手。

娃哈哈企业案例分析

娃哈哈企业案例分析 (一)企业发展历程 娃哈哈成立于1987年,是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从卖4分钱一支的棒冰开始创业的。1989年,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成立,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天然食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产品一炮打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传遍大江南北。1991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1996年,公司引进外资,先后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大量具有九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2000年,公司生产饮料22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利税亿元,利润9亿元,饮料产量约占全国饮料总量的15%,占全国“饮料十强”产量的37%。2012年,娃哈哈年产饮料达到了1266万吨,拥有了160多种产品,170家子公司,8000多经销商,上百万的零售商。 (二)成功分析: 1.独特的营销策略 娃哈哈营销提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新产品研发和推广的速度显著加快。一般来说,饮料行业的新产品研发推广周期一般为6个—12个月,产品形成上亿元规模一般需要3年—5年。娃哈哈原有新产品

推广的周期大致为5个—10个月,而现今娃哈哈将这个周期缩短到3个月左右。在营销上,宗庆后注重节奏和速度,善于御势、蓄势、造势、借势和乘势,他明白以速度抢时间,以时间换空间的重要性。在价格体系上,一直以“利益有序分配”为分销基本原则的娃哈哈,悟到了一个新境界———价格体系。娃哈哈采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定位,倒推到零售、二批、经销商、销售人员,留够各级最有竞争力的价位空间,不仅确保了产品成功,而且获得了丰富利润。在注重速度与节奏的营销战略思想指导下,娃哈哈在新产品推广上有战术创新。因为价差体系的有效运用,公司有足够的营销费用空间,娃哈哈一改过去全国统一的促销政策(公司给2%左右的促消费),让各地市场自己设计、申报促销费用额度(一般8%左右)。 娃哈哈的成功,并不只是简单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速度,其背后是企业营销战略的一种转变,营销体系和执行系统整体的升级和提速。 2.多领域探索经营,不惧失败 自从这家企业进军饮料以来,就已经开始不断将“触角”伸向各种饮料之外的领域。这家企业似乎想做一个全能选手,在所有的行业中都能大展拳脚:从瓶盖、瓶坯以及设备的加工制造,到果冻、瓜子、童装、矿业等产品的批量入市,娃哈哈的产品无处不在。由此可见,娃哈哈的多元化扩张“历史”已经很多年了,但遗憾的是,无论前几

7娃哈哈与宗庆后-营销案例

《市场营销案例》之七 娃哈哈与宗庆后 神话与童话 87年,当宗庆后戴着草帽、蹬着平板车走街串巷,叫卖棒冰、文具的时侯,还不会想到10年后他会是一个左右中国饮料市场格局的人。那时,他有的只是一个梦。15年过去了。2002年夏日的一个下午,当宗庆后坐在我们面前,纵论“天下英雄谁敌手”的时候,完全是“一切尽在掌握”的气定神闲。15年纵横沙场的波诡云谲,此时已经化成一种平静,一种平静的智慧。 宗庆后有理由“坐而论道”。15年间,他已经筑起了一个饮料王国。如今,当年的“小不点儿”已成长为拥有资产55亿元、在全国19个省市建有50余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年销售收入可达70亿元的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巨人。2002年1至7月,娃哈哈公司饮料总产量达212万吨,约占全国同行业总份额的17%,比上年同期增长16%。实现利税12.2亿元,利润8.5亿元,成为浙江省第一创利大户。“娃哈哈”品牌驰骋全国。 这个神话,是从一个童话开始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从一首“娃哈哈”儿歌开始的。作为一个从小学校园里孵化出来的企业,宗庆后看到最多的是孩子;而孩子,让他看到了娃哈哈的立足点和未来。杭州市清泰街160号,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小厂。这个娃哈哈掘出“第一桶金”的地方,此时一片寂静。娃哈哈走出去了,它已经从一个儿童品牌,走向一个成人品牌、一个大众品牌。 但现在,娃哈哈又要回来了,回到儿童世界。反正宗庆后看到了孩子的喧哗,也看到他所离不开的童话。 走出“水世界” 多年以后,当宗庆后站在西子湖畔,细细回味娃哈哈走过的每一步时,肯定会将思绪停留在2002年。这一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做了一个选择。同1991年娃哈哈小鱼吃大鱼兼并杭州罐头厂、1996年牵手达能、1998年上马可乐一样,这个选择又是一道坎儿。娃哈哈还能像前几次一样,一跃而过之后呈现出一马平川吗? 5月20日,北京。杭州娃哈哈童装公司在北京金玉大厦举行了“娃哈哈七彩童年”健康童装首次展示发布会。娃哈哈盛传多年的多元化,就此迈开了第一步。而这一步竟是童装,既出乎众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其实,对于娃哈哈品牌的延伸,外界早就有种种猜测。以中国食品饮料业龙头老大的身份,娃哈哈已经完成了品牌大厦的构造,宗庆后虽然十分稳健,但绝不会停留在这个阶段上。 实际上,在纯净水、可乐、奶饮料等系列产品疯狂赢利的时候,娃哈哈已经感受到了市场饱和的危机。全国饮料市场的大格局已经形成,能大刀阔斧开辟的地方已经不多,现在能做的只是在边边角角的修修补补。这对娃哈哈来说,已经不能满足。尽管建更多的饮料企业是娃哈哈一直在做的,也是合资方达能所希望的,但同时,娃哈哈的资本积累也越来越大。用宗庆后的话说,就是“一分钱银行贷款都没有”,倒是存在银行的存款,有10亿元之多。寻找下一个利润增长点势在必行。但在什么领域拓展,对于外界来说则是一团迷雾。当浙江当地的电视台重新出现娃哈哈的发家产品“儿童营养液”广告时,不少人以为娃哈哈可能要重新杀回保健品。因为此时,娃哈哈已经和英国一家保健品公司建立了一家合资保健品生产厂。但娃哈哈还没有重操旧业的打算。宗庆后说:“现在进入保健品,市场时机还不成熟。” 也有人说,娃哈哈兼并了一家酒厂,可能要开始造酒了,宗庆后说:谁说的,我会造酒吗?也有人说,娃哈哈维生素含片成功上市,正是为其进军药业铺路。但宗庆后的想法是,药业的条条框框太多,麻烦。那么,冲击世界市场呢,就像许多企业成功那样?但宗庆后说:“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儿。”这是个伏笔。宗庆后有自己的小九九。饮料出口是不现实的,但建厂海外并非不可做。可如果这样,娃哈哈将直接面对的是世界饮料业的巨头。到时候了吗?宗庆后的稳健个性,使他不会贸然出击。 而童装,正是宗庆后觊觎已久的“藏宝”之地。他只是潜伏在那儿,等待最佳的出击时刻。现在他等到了。 作为一家以儿童保健食品生产起家的企业,娃哈哈从儿童产品身上迅速掘出的“第一桶金”,多年以后仍让娃哈哈人津津乐道。同时,童装的庞大市场也让在“水世界”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宗庆后心动不已。据娃哈哈所做的一项调查,中国0—14岁的少年儿童有2.87亿,占总人口的22.5%。而童装的年产量却只有6亿多件,平均每个孩子每年不足3件。因此,生产童装将拥有一个庞大的市场空间。 实际上,这也是宗庆后怀抱多年的一个夙愿。早在娃哈哈的创始之初,这个小学校办企业就希望把自己做成一个包含各种儿童产品的品牌,只是当时苦于资金、技术、人力,无法实现。现在宗庆后怀揣着足够的资本,而技术也可以“借树上墙”。 不仅童装,儿童日化用品也早在宗庆后的考虑之中。宗庆后表示,如果童装做得成功,将只是娃哈哈多元化经营的开端,接下来将让饮料在娃哈哈集团中所占的份额逐渐下降。在宗庆后的规划中,合作项目涉及一系列儿童产品,包括玩具。 编织童话 娃哈哈选择此时进军童装行业,显然是有备而来。不然,宗庆后不会一张口,就要切10亿元的蛋糕。这是娃哈哈做事的“宗氏风格”。 要是没看准,或切不来这么大的蛋糕,宗庆后也不会下手。实际上,作为一个并非以技术取胜的产品生产企业,娃哈哈锻造了自己的“独门秘笈”。要不然,很难在市场上东突西进,如入无人之境。譬如“不去吃第一口螃蟹”、“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的”。如果一个行业已经被证明是可以做的,宗庆后就会迅速跟上,兵团作战。而到最后,娃哈哈总能超越那些先行者,后来居上。 进军童装,娃哈哈一开始就不想浅尝辄止,留有退路。宗庆后夫人施幼珍女士亲自出马担纲娃哈哈童装公司董事长,就是最好的说明。显然,娃哈哈不想把这件事搞砸。也有人有疑虑:童装毕竟是一个新的行业,虽然娃哈哈是一个儿童品牌,但那是做饮料,换到服装行业可行吗?而厂房在哪儿?商店又在哪儿? 的看法不一样,宗庆后并不十分强调娃哈哈做童装的品牌效应。虽然娃哈哈这个品牌本来就是广受儿童喜爱的品牌,在儿童饮料市场已有坚实基础,进军童装业应该可以发挥品牌优势。宗庆后坦言现在是一个健忘的时代。 宗庆后最为看重的是设计和面料。为此,他曾专程到欧洲考察了面料市场和设计风格。众多国际知名的服装制造商和高等服装学院加入,这足可以使宗庆后放心。 20日的媒体展示会上,北京少儿艺术团的小模特,现场展示了四大系列百余款娃哈哈健康童装。这组由法国巴黎设计师Daiel设计的童装,无论是“金色童年”系列,还是“潮流狂想”系列,得到了到场来宾的一致赞赏。童装公司董事长施幼珍女士说:娃哈哈秉承服务于孩子的宗旨,特别注重童装的健康、舒适、漂亮三大特色,公司将严格按照国际及国家有关绿色环保标准组织生产,从面料选择、设计风格、童装规格上都更人性化,不仅采用绿色环保面料,确保无毒害、无污染,同时注重吸湿性、透气性、柔软性、保暖性等健康元素,而且在服装设计上更符合东方儿童体形特点,穿着更舒适。

娃哈哈的案例分析

娃哈哈的案例分析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 生产企业,全球第四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这3家国公司。在中国29个省市建有10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在 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销售分支机构,拥有员 工近3万名,总资产达268亿元。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以及 先进的食品饮料研发检测仪器和加工工艺,主要从事食品饮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生产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八大类近100个品种的产品,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2010年,娃哈哈集团营业收入达到550亿元,纳税45亿元,利润60多亿元。娃哈哈 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已连续10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食品饮料企业。 娃哈哈坚持诚信经营,泽被社会。二十年来累计向国家上交税金68亿元,资助教育和各类社会公益事业2亿多元;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二十年累计采购各类农副产品价值达78亿元,直接和间接解决了40 万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在中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东北老工业区投资建厂近40家,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父——宗庆后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因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经营能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200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2005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等荣誉,并光荣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连任十一届人大代表。 宗庆后先生是娃哈哈的“教父”,“灵魂”。没有宗庆后就没有娃哈哈。有关宗庆后与娃哈哈的最新资料,可参见新书《宗庆后与娃哈哈一个著名企业的深度研究》。 2010年,宗庆后更是创造了中国福布斯榜的第一位。 最近动态 法国达能集团和娃哈哈集团2010年08月宣布,双方已达成友好和解 方案,将终止其现有的合资关系,该方案目前尚须得到中国有关政府部门的

哇哈哈分销渠道案例及分析

哇哈哈分销渠道案例及分析 哇哈哈集团简介:成立于1987年的娃哈哈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区的一家校办企业,到1991年,创业只有3年的娃哈哈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同年,娃哈哈兼并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公司合资。娃哈哈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四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这3家跨国公司。其主导产品娃哈哈果奶、AD钙奶、纯净水、营养八宝粥稳居全国销量第一。其中乳酸奶饮料、瓶装饮用水的产销量已跻身世界大厂行列。哇哈哈成功的四大法宝:集权管理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保证金制度捍卫企业资金安全;联销体激发经销商热情;科技创新确保哇哈哈经久不衰,朝气蓬勃。其中有两个因素是渠道的作用。所以以下对其做描述和分析。 哇哈哈渠道发展过程:1987年校办企业施行代售制,1989年营养食品厂,进行第一阶段渠道建设,1991年,哇哈哈集团成立,进行第三阶段渠道建设,1996年全国化战略实施,进行第三阶段渠道建设。哇哈哈是以代售起家的,既是代售直接指向渠道末端,其缺点是无法形成完整的价值传递网络。到第一阶段时,哇哈哈渠道迅速铺展,与国有的糖醋酒批发公司及其下属的二三级批发站紧密合作,借用现有的渠道进行推广。到期一阶段后期,农贸市场兴起冲击了国营糖醋酒批发公司的原有的渠道网络使得哇哈哈的渠道混乱、铺货困难。第二阶段渠道变革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与各地大客户联手,编制新的渠道网络,营销重心下移,渗透到各个地域。到后期哇哈哈的举措屡步维艰。从抢食现象到竞争白热化使得经销商与厂商的关系十分微妙。哇哈哈出现了多头经销、冲货现象、暂时停滞引起恐慌性降价的现象。第三阶段全国化战略使哇哈哈放弃了粗放式的营销经营路线向细化渠道网络方向发展,创造性的导致了联销体模式的产生。(见表1) 哇哈哈渠道发展阶段(表1) 哇哈哈渠道现状:渠道结构——联销体。从哇哈哈的方面来说可以避免店大欺客、加强对经销商的控制。经销商上说可以实现了与哇哈哈的共赢,获得稳定的供货商。 哇哈哈渠道的优缺点、优点:保证金变相预付款政策化被动为主动,将经销商绑进了哇哈哈战车。2以最低的成本有效利用了经销上的社会关系、资金、人员、仓库、配送等各项资源。缺点:不利于老产品的平衡退出。 近期发展目标:未来3-5年,哇哈哈将继续立足主业,再饮料业继续做强做大,并逐步向海外市场进军,寻求更多、更广的商机。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哇哈哈集团争相高新技术产业进军。目前,哇哈哈正向着3-5年没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力争早日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目标阔步前进,使中国的哇哈哈成为世界的哇哈哈,实现基业长青。渠道变革方向1经销商——批发商——终端(原有)2经销商——终端(新增)。变革过程:2009年提出缩小现有的经销商的辐射半径、减少其经营品种,同时增加经销商的数量。2009年提出经销少扩建二级批发商网络,或者经销商自己做终端。2010年提出渠道调整将一部分原来的二级批发商晋升为经销商。优点分析:更深的分销,渠道进一步下沉,将有助于哇哈哈把市场做得更透;另一方面,缩短了渠道的中间环节,对终端市场的变化掌握的更为及时;再者减少渠道上分钱的人,放出一部分利润来,给新增经销商新的获利机会,有助于哇哈哈培养一个经销商团队,而不是简单依赖现有的经销商,进而达到多条腿走路,将市场控制权进一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娃哈哈案例

中国民族饮料业的一个奇迹 ――娃哈哈集团的营销案例 一、公司背景介绍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娃哈哈公司)成立于1991年,其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成立于1987年,其创始人是宗庆后。创办之初,经销部以为区属小学提供服务为主营业务。1989年开始生产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同时企业更名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1991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有偿兼并了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杭州罐头食品厂,创造了“小鱼吃大鱼”的奇迹。兼并后,娃哈哈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完成了“由小到大”的历史跨越,从此开始逐步步入规模经营之路。 娃哈哈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在全国27个省市建有7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在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销售分支机构,拥有员工近2万名,总资产达76亿元,至今尚未有银行贷款。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先进的食品饮料研发检测仪器和加工工艺,主要从事食品饮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已形成年产饮料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及与之相配套的制罐、制瓶、制盖等辅助生产能力,主要生产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八大类60多个品种的产品,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1998年“娃哈哈”被国家工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自1998年以来,娃哈哈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一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中国最大且效益最好的食品饮料企业。2003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这4家跨国公司。 二、公司发展介绍 1、娃哈哈公司的产品开发 (1)进军儿童保健品市场――儿童营养液诞生 1989年,宗庆后在为区属小学生提供服务时发现儿童厌食、偏食现象严重,家长们为此非常头痛,这触发了宗庆后开发儿童营养液的灵感。随后宗庆后对市场上的38种营养品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产品都属于老少咸宜的营养液,产品功能的覆盖面广,细分不明确,在解决儿童“胃口”问题的营养品方面市场还是一片空白。随后在浙江医科大学朱寿民教授的帮助下,宗庆后开发出了国内第一

案例娃哈哈营销策划

案例娃哈哈营销策划 宏观微观环境分析 —娃哈哈蓝莓冰红茶 一、 二、 三、前言......................................................... ........................................................... ...... 2 摘要......................................................... ........................................................... ...... 2 环境分析......................................................... (2) 宏观分析:....................................................... (2)

1. 经济环 境: ...................................................... (4) 2. 文化环 境: ...................................................... (4) (二) 微观分析:....................................................... (5) 1. 竞争者状 况 ........................................................ . (5) 2. 消费者情 况: ...................................................... .. (6)

娃哈哈集团市场营销案例1

娃哈哈集团市场营销案例 来源:猎商企业参谋 娃哈哈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区的一家校办企业,成立于1987年,是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从卖4分钱一支的棒冰开始创业的。1989年,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成立,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天然食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产品一炮打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传遍大江南北。1991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同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仅有100多名员工但却有着6000多万元银行存款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毅然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000多名员工,并已资不抵债的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1996年,公司以部分固定资产作投入与法国达能等外方合资成立了五家公司,引进外资4500余万美元,随后又引入追加投资2620万美元,先后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大量具有九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使娃哈哈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0年,公司生产饮料22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利税12.70亿元,利润9亿元,饮料产量约占全国饮料总量的15%,占全国“饮料十强”产量的37%。主导产品娃哈哈果奶、AD钙奶、纯净水、营养八宝粥稳居全国销量第一,其中乳酸奶饮料、瓶装饮用水的产销量已跻身世界大厂行列。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在全国十省市建有40余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总资产44亿元的中国最大食品饮料企业。 取得如此辉煌成绩,娃哈哈独特的营销策略是其驰骋市场成功的关键,本案例分析了娃哈哈市场营销链的控制方法、解决冲货问题的策略、营销体制定等问题。 1控制与促销: 对“最后一公里”的营销概念的理解各异,有的说是服务,有的说是质量,有的说是品牌,而娃哈哈却认为是:“利益的有序分配”。有序必然就要有控制,控制在营销渠道中最重要的就是价差、区域、品种和节奏。 价差指的是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经过的所有批零通路。就饮料、家电等产品而言,一般有三到四个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高价的

娃哈哈营销渠道分析

娃哈哈营销渠道分析 ——森往食品研发中心(整理) [摘要] 从最初的校办工厂到如今的世界第五大饮料生产商,娃哈哈在十八年的时间里谱写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神话。在这场传奇式的发展经历的背后,就是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娃哈哈的“联销体”营销模式。面对着可口可乐、百事的直营终端思路,面对着健力宝的批发市场模式,“联销体”给资金、品牌都不占优势的娃哈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生存武器、自卫武器、进攻武器。 [关键词] 经营;战略;联销体;发展 一、“联销体”概述 娃哈哈的一级经销商每年年底必须将该年销售额的10%作为保证金一次性 打到娃哈哈账户,娃哈哈为此支付高于或相当于银行存款的利息,此后每月进货前经销商必须结清货款娃哈哈才予发货。 一级经销商主要承担物流商的作用,负责仓储、资金和送货到终端等服务,管理每个地区的二级批发商。同时娃哈哈的各省分公司会派人帮助经销商管理铺货、理货,以及广告促销等业务。 1.在娃哈哈构建“联销体”的46个分厂及几十家销售分公司中,至今都没有一个分厂或者销售分公司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即既无经营权,亦无资金控制权。所有的资金、分配权利全部都集中在总公司手中。 2.娃哈哈的营销由总经理宗庆后一人控制,不仅仅掌握了在各地的特约二级批发商,更每年亲自到各地去接见各级经销商,了解情况,布置任务。 3.实行返利激励和间接激励相结合的全面激励制度,每年公司根据市场实际推出各种各样的促销政策,提供一定比例的促销费用,并派出销售人员帮助经销商做好市场,既可以激发其积极性,又保证了各层销售商的利润,因而可以做到促进销售而不扰乱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 4.坚持构建蛛网式销售网络。娃哈哈试图从联销体网络构建到区域责任制、特约二批网络建设、封闭式销售,把二批和零售商发展为娃哈哈的联销体网络成

娃哈哈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娃哈哈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一、娃哈哈公司基本情况 娃哈哈创建于1987年,在创始人宗庆后的领导下,从踩着三轮车代销棒冰、汽水和校簿开始艰苦的创业历程白手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集团,为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有66个基地、170余家子公司,拥有员工3万名、总资产320多亿元。 公司产品涉及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婴儿奶粉等九大类150多个品种,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24年来,公司坚持把食品饮料主业做强做大,通过产品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一直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势头,年均增长超60%。2011年,全年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8.55亿元,同比增长23.65%,实现利税123.34亿,同比增长10.54%,上缴税金54.43亿元,同比增长19.10%,各项经济指标连续第14年登上中国饮料行业榜首,位列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48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60位。 娃哈哈在自身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创立24年来,累计上缴税金243亿元,资助各类公益事业超3亿元,先后获得了1000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二、娃哈哈公司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 娃哈哈公司目标市场从一开始的单方面儿童市场发展到现在的多个子市场,是由他的市场定位定位而出的。产品定位分多种,而娃哈哈是选择了市场空隙,将产品定位为单一的功能。1988 年是娃哈哈的初创期,而它却将产品首先定位在儿童营养液这个少人问津的产业市场调研,确认潜在的竞争优势,有效地、准确地向市场传播定位信息。众所周知,中国人口众多,而其却放弃了这个巨大的市场,仅仅将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在 3 亿的儿童市场。娃哈哈就这样不失时机地瞄准“儿童开胃”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立即全力以赴、义无反顾地开始研制一种新型的儿童营养液。上市第一个月,杭州当地的销售量便突破15万盒,第

娃哈哈市场营销项目策划书

娃哈哈市场营销策划书 企业名称:娃哈哈 专业:市营一班 策划者:斯 联系方式: 策划完成时间:2015-5-2

目录 一、公司背景 二、策划目的 三、市场状况分析 四、产品分析 五、营销战略 六、产品策划 七、包装定价策略 八、娃哈哈具体推广方案建议

一、公司背景 娃哈哈集团创建于1987年,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这4家跨国公司。在全国26个省市建有10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在全国除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销售分支机构,拥有员工近2万名,总资产达 121亿元。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先进的食品饮料研发检测仪器和加工工艺,主要从事食品饮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生产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八大类近100个品种的产品,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200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娃哈哈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已连续10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食品饮料企业。 二、策划目的 本策划通过对中国饮料行业和娃哈哈营销的分析,以及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及具体的推广方案建议,为娃哈哈公司日后的营销策划工作和其他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市场状况分析 1、优势(S) (1)产品形式丰富。娃哈哈集团生产销售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八大类近300个品种的产品。 (2)创新意识强,新产品推出多。娃哈哈每年的新品销售贡献率平均达20%-30%,涌现出营养快线等多款经典产品。 (3)优质的营销渠道,产品铺市迅。一月之,产品可铺到全国数百万个零售点,这种铺市速度惟有康师傅可匹敌。 (4)跟进意识强且速度快,并与同类产品有差异化。娃哈哈八宝粥、非常可乐、娃哈哈果汁饮料、瓜子、激活等产品属于典型跟进型产品。跟进中创新,既减少市场风险,同时又差异化创新发展。 (5)品牌认识度高。娃哈哈一直坚持建设代表质量和信誉的品牌形象,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很高。 (6)公司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强,员工素质高。 2、劣势(W) (1)品牌创新的晦涩乏力。没有创新的跟随使得娃哈哈牛奶、果汁、国汽、乐酸乳等在市场上反映平平。 (2)营销渠道模式的优势逐渐削弱。娃哈哈“蛛网”般的营销网络,由于产品线丰富,在网络建设上排他性特征明显。这种壁垒般的渠道建设,成为娃哈哈长久以来争胜市场重要的核心营销竞争力。但是,大批的模仿、跟进,使娃哈哈的营销渠道优势逐渐削弱。 (3)娃哈哈的广告促销相对与其他饮料品牌而言较弱。 3、机会(O) (1)饮料行业生命力强,是经久不衰的行业,可持续性强,仍有强大的发展空间。

娃哈哈案例分析

娃哈哈渠道案例分析 201190328 姚苗苗小组成员 201190332 崔宇微 专 市场营销业 班 级级 09

- 1 - 娃哈哈渠道案例分析 ——娃哈哈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一、渠道管理知识点: 1、渠道定义:一种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所移动的路径。 2、《娃哈哈联销体协议简介》内容: 协议中规定联销体成员的责任: ①结清历史欠款。 ②给娃哈哈打一定金额的保证金(一般为年预计销售额10%)。 ③在保证金额度内订货,每月可分两次结清货款,超过保证金额度的订货必须先 打款。 ④不得以低于公司规定的最低价格出货。 ⑤保证特定区域内的铺货、配送。 娃哈哈方的责任: ①区域内独家供货。 ②根据对方保证金金额,按月返还略高于银行利率的返息(如当年银行月息为 1.2%,则娃哈哈的返息为1.5%;若银行月息为0.8%,则娃哈哈的返息为1%)。 ③保证金金额内最优惠价供货。 ④产品紧张,保证金金额内优先发货。 ⑤年底根据对方销量和公司利润状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返利(俗称模糊返利)。 ⑥负责广告促销等市场支持工作。 3、娃哈哈的《保证金制度》内容: (1)保证金制度--经销商先付货款,企业后交货; (2)保证金=年任务/10X1.17; (3)年初缴纳; (4)优惠政策:高于银行利率。 4、销地产定义,在产品的销售区域组织生产,然后在当地销售。利用销地产可 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销售环节。 二、娃哈哈企业简介

(一)娃哈哈企业概况 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浙江杭州人,生于1945年10月,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浙江大学MBA特聘导师。1987-1991年,任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厂长;1991年至今,任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10年9月,宗庆后以财富800亿元成为2010年中国首富,这是中国第一次有“饮料大王”成为全国首富。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建于1987年,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三大- 2 - 饮料生产企业拥有总资产300亿元,员工近30000人,2009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32.14亿元,同比增长31.62%;实现利税125.67亿元,增长82.61%,上交税金38.01亿元。 (二)娃哈哈集团产品 娃哈哈集团旗下主要产品——多元化发展:包括饮用水、碳酸饮料、乳品、茶饮料、罐头食品、功能饮料、凉茶、植物饮料、(大厨艺)营养湿面、利乐包系列、果汁饮料、HELLO-C、果乳系列、呦呦系列、啤儿茶爽、医药保健品、瓜子、爱迪生奶粉。 (三)娃哈哈的制胜之道 宗庆后的四大法宝:(1)集权管理提升企业运转效率;(2)保证金制度捍卫企业资金安全;(3)联销体激发经销商销售热情;(4)科技创新确保娃哈哈经久不衰,朝气蓬勃。 三、娃哈哈渠道发展过程 1、第一阶段渠道建设 迅速蹿红,迅速铺货,与国有的糖酒批发公司及其下属的二、三级批发站紧密合作,借用其现有的渠道进行推广。弊端:农贸市场兴起,冲击国营糖酒批发公司原有的渠道网络,渠道混乱,铺货困难。 2、第二阶段渠道建设 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与各地大户联手,编织新的渠道网络,营销重心下移,渗透到各个地域。弊端:第二阶段后期举步维艰,出现抢食现象,竞争白热化,经销商与厂商关系微妙,多头经销,冲货现象严重,暂时停滞引起恐慌性降价。 3、第三阶段渠道建设 鉴于第二阶段的经验,第三阶段渠道开始变革,实行全国化战略,放弃粗放式营销路线,细化渠道网络,创造性渠道变革“联销体”,自此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发挥作用,创造了一个奇迹。 4、综上,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娃哈哈案例分析

娃哈哈渠道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姚苗苗 201190328 崔宇微 201190332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 09级

娃哈哈渠道案例分析 ——娃哈哈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一、渠道管理知识点: 1、渠道定义:一种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所移动的路径。 2、《娃哈哈联销体协议简介》内容: 协议中规定联销体成员的责任: ①结清历史欠款。 ②给娃哈哈打一定金额的保证金(一般为年预计销售额10%)。 ③在保证金额度内订货,每月可分两次结清货款,超过保证金额度的订货必须先打款。 ④不得以低于公司规定的最低价格出货。 ⑤保证特定区域内的铺货、配送。 娃哈哈方的责任: ①区域内独家供货。 ②根据对方保证金金额,按月返还略高于银行利率的返息(如当年银行月息为1.2%,则娃哈哈的返息为1.5%;若银行月息为0.8%,则娃哈哈的返息为1%)。 ③保证金金额内最优惠价供货。 ④产品紧张,保证金金额内优先发货。 ⑤年底根据对方销量和公司利润状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返利(俗称模糊返利)。 ⑥负责广告促销等市场支持工作。 3、娃哈哈的《保证金制度》内容: (1)保证金制度--经销商先付货款,企业后交货; (2)保证金=年任务/10X1.17; (3)年初缴纳; (4)优惠政策:高于银行利率。 4、销地产定义,在产品的销售区域组织生产,然后在当地销售。利用销地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销售环节。 二、娃哈哈企业简介 (一)娃哈哈企业概况 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浙江杭州人,生于1945年10月,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浙江大学MBA特聘导师。1987-1991年,任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厂长;1991年至今,任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10年9月,宗庆后以财富800亿元成为2010年中国首富,这是中国第一次有“饮料大王”成为全国首富。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建于1987年,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三大饮料生产企业拥有总资产300亿元,员工近30000人,2009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3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