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鲲鹏”象征意象解读

《逍遥游》“鲲鹏”象征意象解读
《逍遥游》“鲲鹏”象征意象解读

《逍遥游》“鲲鹏”象征意象解读

摘要:“鲲鹏”是庄子在《逍遥游》里为我们这个民族创造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象征意象,更多地承载着人类超越自身的精神品格。通过庄子笔下“鲲鹏”的“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求解性”的分析,把“鲲鹏”确定为人类超越自身的精神象征。在中国文化的血脉里,“鲲鹏”从此成为志趣高远、精神豪迈、追求自由的象征。

关键词:哲理象征荒诞求解

《逍遥游》是以“鲲化为鹏”来开篇的,庄子以充满想象的恢宏浪漫之笔,创造了这一光照千秋的艺术形象,也创造了中国文化血脉里超越自我的精神品格。《逍遥游》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1] (P.1 )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乘旋风直上九万里,而小泽里“抢榆枋”的蜩与小鸠却不以为然。在“鲲化为鹏”的故事里,也许隐藏着庄子更深的用意,作者为何要将它们放在一起加以描述,其真实的用意是什么?可以说“鲲鹏”只不过是庄子用来表达己意的象征物而已。正如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形象都是“有意味的形式”一样,“鲲鹏”也是一个具有丰富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

一、“鲲鹏”的本质特征具有“哲理性”

(一)超越自我看问题

庄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跳出此界看此界的观看角度和立场。当庄子站在大地上仰望苍穹,他看到的是湛蓝的天空,可天空真的是有颜色的吗?真的“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苍苍之色是天空的本色吗?庄子发出了疑问。显然“大鹏”是庄子放出去的“心灵”,是庄子把自己的“心灵”安放在了“大鹏”的身上,以此来鸟瞰世间万物、人间百态,宛如凌空高悬的镜子。人在看待外在世界时,永远都是盲人摸象的认知状态。但如果人能够跳出自我眼界的局限,变“小我”为“大我”,变“自我”为“全我”,像“鲲化为鹏”那样,以“鹏”的方式观看世界,就能够接近“真我”的认知状态。正可谓白居易《登灵应台北望》描绘的那样:“登高始见人寰小,对远方知色界空。回首却归朝市去,一稊米落太仓中。”现实生活里,我们站在地面上对摩天大楼经常会叹为观止,可如果我们坐在凌空的飞机上俯视大地的时候,还会有对摩天大楼叹为观止的感觉吗?同样都是摩天大楼,在地上观看与在天上观看,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觉,心灵和眼界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的评价与判断。人类看待外在世界经常是一种苏东坡《题西林壁》描绘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人类很难认识自己,所以苏格拉底总是自称一无所知,他的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罗曼·罗兰说:“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也能替明日的信仰开路。”庄子的伟大就在于他对大家都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发出疑问。我们知道苹果落地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多少人对此熟视无睹,而牛顿却有新的思考。天空的颜色应该说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常见意象举隅)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

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诗歌意象大全精简篇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意)。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这些在诗歌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就是意象。对于今天的中国古典诗歌爱好者来说,从意象入手来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不失为一条捷径。笔者搜集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稍加整理说明,希望对大家阅读和分析中国古典诗歌有所帮助。 1.飞鸟:自由的灵魂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回日夜思念的故乡。 崇尚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向往隐迹江湖的生活,愿与悠闲自在的鸥鸟为友,忘却世间的争斗。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辞官回乡后,则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诗句表现自己的耕读之乐。众鸟安居巢中,诗人爱其庐宇,人鸟之间有种幻化为一的感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的飞鸟的诗人看来都是快乐自由的。天遥地阔中一只飞鸟,在诗人看来,可能是孤凄无伴、漂泊无依的,而这种孤独漂泊的感情,无疑正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反应: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处,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 苏轼以飞鸿踏雪、一去无踪,暗示人生偶然无定的感慨,形象优美生动,哲理高妙玄远,让人发悟,也使人惆怅。 2.青山:身与心的家园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从人与青山的自然关系来看,山脉通常是人类居住环境中最恒定、最醒目的存在之一,故乡山脉的轮廊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已《送休师归长沙宁觐》),“青山”在诗歌中常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 3.离愁与乡愁:寒衣处处催刀尺 ——中国古曲诗歌中的“捣衣”和“砧声”意象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晚年出川、滞留巫峡时所作组诗《秋兴八首》之一,表达了诗人于霜红枫叶、丛菊盛开的秋天忧心国事、思念故园的心情。此诗结尾,诗人将浓郁乡情化为古典诗歌中极为常见的一组意象:寒衣刀尺,高城暮色,以及穿透暮色、逾越城垣的急促的砧声。 寒衣、刀尺和砧声,反映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中人们以家庭为生产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1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作者情感的载体,包括景、物、事、人) 2 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3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墨梅》)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营造出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 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例如:折柳: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长亭:在中国古典诗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芳草: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松柏: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

古典诗词语言的暗示性

古典诗词语言的暗示性 摘要:中国诗词简约而不失丰富,含蓄而不失形象,轻灵而不失厚重。这些特质使得诗词的语言具有了暗示性,而暗示性是借助诗词语言的词性、意象、标题、注释等来传达其极耐寻味的内容和情感的。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语言暗示性 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一文中,把欣赏中国诗比作文艺欣赏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但简短却可以有悠久的意味,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这种看法正如一位诗人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就告诉我们,中国诗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无穷妙境来展现其无穷魅力,这就是中国诗歌的暗示性。 一、一言一语溢情思 春天的柳树,摇曳飘逸,仿若翩翩起舞的少女,撩动古今词作家的情怀。柳树能如此撩动人的情思,这和枝叶的绵长细柔分不开,如果枝条长着肥厚宽大的叶子,美感定然不存。所以柳树有了枝叶恰如其分的点缀,才充满了美感。而中国古典诗词正如那一棵棵柳树,那精妙的语言正是舞动的枝叶。有了这些“枝叶”,诗词才会流溢光彩,引读者走进多姿多彩的诗词百花园,撩动读者的情思,给人留下深秘的静默。真正有如此神妙功效的,当属形容词、动词,其次为叠词、表颜色的词。 中国诗词篇幅短小,犹如象牙雕刻。要用短小的篇幅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所选词语表现力一定要强,而形容词是汉语中表现力最强大的词,也是中国古诗人喜爱用的一类词。他们选用最生动、最形象的形容词,准确精妙地再现当时的生活,几百上千年后,人们读之,仍如临其境,如观其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能够获得丰富的美的享受,这就是形容词暗示性的威力。如王安石的《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此诗一个“乱”字,引人遥思远怅:残月下,驿站里,昏灯中,孤床上,思乡而路遥,思国而病缠身,引得诗人心烦意乱。更有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又能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故“乱”字有含蓄不尽之妙。读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我们能感受到它除了传达老年杜甫的漂泊无依,颠沛无告,政治失意外,更告诉我们难以言传的怅惘、失落之情,这种情怀不单是作者的,也是读者的。 袁枚说过:“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一首好诗的标志就是把人(物)写得生动、形象、准确,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活”的印象。动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活”,它只用一两个字含蓄地点拨读者,给你以仙女散花般的想象的自由。言在此而意在彼,不用明说什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杨柳 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 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等。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 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 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 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等。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 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 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梧桐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 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 来,往往就是梧桐树叶先行凋落。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 为古人常用手法。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 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李 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煜《相 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写尽凄凉悲伤之情。 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徐再思《水仙子》“一 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吴文英《唐 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 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杜牧《雨》“一夜不眠 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梅花 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 子 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 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 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 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 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 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 操。 兰 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 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 兰一般的品质。

归纳古代诗歌意象完整版

归纳古代诗歌意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芳草:1.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 梅花:傲霜斗雪,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松柏:孤直、顽强菊花: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美女的容颜牡丹:高贵、富贵 扬花:飘零、离散 柳树:分别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供参考学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场所类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高贵、富贵;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 1、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代指音讯。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怅。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

归纳古代诗歌意象

归纳古代诗歌意象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芳草:1.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 梅花:傲霜斗雪,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松柏:孤直、顽强菊花: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美女的容颜牡丹:高贵、富贵 扬花:飘零、离散 柳树:分别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北岛诗歌夜意象分析

第11卷第1期 2009年2月 滁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 TY Vol.11No.1 Feb.2009 作者简介:王亚斌(1976-),男,安徽泗县人,硕士,滁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收稿日期:2008-10-10 北岛诗歌夜意象分析 王亚斌 (滁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徽滁州239012) 摘 要:在北岛的诗歌创作中,夜意象的营造是一个重要内容。北岛诗歌中的/夜0,并非仅仅作为抒写情思的时空背景而存在,而是有着丰富深邃的内蕴。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形态、作家的心理构成以及创作的思维机制有重要关系。北岛诗歌中的夜意象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和审美价值。关键词:北岛;诗歌;夜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09)01-0030-03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北岛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北岛/国内的诗歌作品最主要的是表达一种怀疑、否定的精神和在理想世界的争取中,对虚幻的期许,对缺乏人性内容的苟且生活的拒绝。对于社会、人生的弱点和缺陷的 批判,希望能达到人类历史的普遍本质0。[1]187 国外作品则 转移为对普遍人性问题的探索处理。不论国内还是国外作品,北岛都对/夜0情有独钟,对夜色特别敏感,夜间的情绪活动十分丰富。笔者以5北岛诗歌集6(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为文本进行统计,共有57首诗中出现了夜的意象,出现频率之高,意象之繁,令人惊叹。深入理解这些诗歌中的夜意象,不仅对准确认识北岛大有裨益,而且也有助于对北岛诗歌整体风貌的进一步把握。 一、夜意象的成因 5说文6:/夜,舍也。天下休舍。从夕,亦省声。0夜是休舍栖息的时刻。夜是温馨安谧的,同时,夜又是黑暗神秘的。夜能够进入文学创作文本,融合了诗人主观心灵与意志,是带有某种特定意蕴与情调的艺术形象,成为诗歌抒情达意的基本审美结构单位。北岛诗歌中大量夜意象的出现与特殊的社会形态、诗人心理构成以及创作思维机制有着一定的联系。 北岛诗歌中夜意象的形成首先缘于当时特殊的社会形态。自从意识把人从自然中凸现出来,把个体的人从群体中分拣出来,个体与身处其中的现实一直存在着矛盾。文革十年,人们的全部生活被政治所覆盖。当人们生存的诸多层面被遮蔽,生活的复调被挤压为单一的声部独唱时,生活中就会出现荒诞,形成荒诞的时代生存状态。/文革0中,人妖不辨,黑白混淆。正直、善良、人性被摧残殆尽,而丑恶、出卖、奸邪却畅行无阻,现代迷信的制造者们把中国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一个超级精神病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0,这样冷峻而富有哲理的诗句正是北岛对异化社会的精确写照。/文革0期间,/太阳城0里的人民陷入拜神年代对/信仰0的迷信,/太阳城0实在是黑暗之城:爱情是/荒芜的处女地0,自由是/破碎的纸屑0,命运是/随意0地敲打,生活是/网0,, 其次,北岛诗歌中夜意象的形成与诗人的心理构成有重要关系。在文革的影响下,北岛没有完成高中学业,之后,当过混凝土工、铁匠等,这样的经历使他所有曾经的崇拜与希望全部化为泡影,北岛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心理危机。那时生活表面的金粉渐渐剥落,露出了人间的真相和生存的残酷,因而他更重视面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更重视对世界的质询与拷问。北岛说:/我被他(食指,笔者注)诗中的那种迷惘与苦闷深深触动了,那正是我的朋友们以至一代人的心境。0[2]290受食指的影响北岛走上诗歌道路。作为对抗权威和暴戾现实的艺术抗议方式,北岛提出/诗人应该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0[3]的诗歌主张。 北岛说:/我的诗受外国影响是有限的,主要还是要求充分表达内心自由的需要,时代造成了我们这一代的苦闷和特定的情绪与思想。0[4]文革黑夜在北岛心灵上的沉重撞击,使迷惘、孤独、痛苦和绝望在他的诗歌中以夜意象表现出来。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北岛成为一位/午夜歌手0,诗中夜的意象几乎成为那个梦魇世界的影像志。对此,陈超有精当的概括:/在这里我们看到,不是-夜莺.之类纤柔甜美的鸟儿引发了他诗歌最初的声音,而是在动荡而压抑的年代,-鹞鹰.(猛禽的一种,像鹰而比鹰小,羽毛灰褐色)教会了-歌声游泳.。而作为养育与训导象征的-父亲.,也没有给他们这一代带来明亮稳定宽阔的前程,反而是让他们-确认了黑暗.。但又恰好是在黑暗中裂骨爆发出来的诗歌-闪电.,通向并构成了特定年代的-经 典.0。 [5] 再次,思维机制在北岛诗歌夜意象的形成中也有重要作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型原理认为:从力的角度看,物理世界的力(黑暗)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而产生生理世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温州乐清白象中学,浙江乐清325603) 摘要:诗歌语言本身具有暗示性,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暗示性有奇妙的用处,用暗示性寻找那些微妙的言外之意则成了诗歌鉴赏的一把钥匙。拟从题目、作者、注释、意象四方面阐述如何利用暗示性寻找诗歌的言外之意。 关键词:暗示性;诗歌语言;诗歌鉴赏 诗词鉴赏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重要方面。读懂并且会鉴赏古代诗歌,有各种方法,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他说:“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综观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暗示性在其中起着弥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巧妙利用暗示性寻找那些微妙的言外之意则成了解答此题的一把钥匙。 下面从四方面来论述古诗语言的暗示性。 1 题目的暗示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是诗歌明亮的眼睛,是诗歌的灵魂和主旨,认真审视可以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打下基础。好的作品是很注重提炼题目的,古诗题目尤其讲究。如王维诗《山居秋暝》,题目中“秋”为“秋天”之意,“暝”即“傍晚”,“秋暝”也就是“秋天的傍晚”的意思。写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等,这就含蓄地告诉读者此诗的意境。阅读鉴赏时,抓住题目进行分析,就能迅速捕捉住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 如2005年广东卷14题:“从首句…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若只从诗歌本身分析,对学生来讲颇具难度,然而若能跳出范围,扣准题目,这道题将迎刃而解。《春日登楼怀归》,“怀归”一词即道出作者情感变化了。“归”,归家,作者想起了家乡。而“怀”则带有怀想思念之意,因此这中间的感情变化自然是因联想起家乡,触景生情,说尽思乡之情了。如果不借助于题目,回答时便会很难答到要点上。可见题目可暗示出诗人的思路。题目除可暗示诗歌的思路外,当然也可暗示诗歌的内容。以这首诗为例: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你会以为其内容写的是新妇初见公婆前不安的心理,但如果知道它的题目是《闺意进张水部》,那么便可以知道这是用闺房之意来询问张水部自己文章是否入时。 2 作者的暗示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诗品出于人品,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外化表现。一位作家选择什么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是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另外,由于作家的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不同,在创作中会形成不同风格。如李白和杜甫,他们都是我国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他们的作品都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但是由于个人的经历、所处环境、各人气质的不同,作品的艺术风格也迥然不同。李白的诗歌主要表现的是其飘逸和浪漫。杜甫的沉郁诗风,是对现实生活的如实描绘。 此外,陶潜的诗之所以多素心之语,是因为他不是功名人士;辛弃疾词“英雄出语多本色”,正是他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苏轼的豪迈旷达、李清照的婉约柔美等,也皆如此。

归纳最全古代诗歌意象复习课程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芳草:1.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 梅花:傲霜斗雪,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松柏:孤直、顽强菊花: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 美女的容颜牡丹: 高贵、富贵 扬花: 飘零、离散 柳树: 分别以折柳表惜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