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点分析

人物特点分析
人物特点分析

人物特点分析

柴静说,她在采访每一个人之前,都很战战兢兢,到现在她还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采访技巧。有人可能会说,柴静采访有什么特点,王志采访有什么特点,但柴静认为每个人自然会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变成一种模式,那是很可怕的。所以,柴静对于弱势群体,会有亲和理解之态,对于强势群体,则有时会针锋相对。她一直在从自己的新闻经历中汲取营养和教训,然后让下次采访更加完美,她是一个在新闻中成长的人物。

1、关注新闻中的人

在柴静的采访中,一直都有着一股强烈的人文精神。当陈虻第一次找到柴静,邀请她加入《东方时空》,陈虻问柴静:“你对新闻感兴趣的是什么?”柴静的的回答是:“新闻当中的人”。这一点,无论是在《双城的创伤》、《注射隆胸》等调查报道中,还是在《看见》中对姚晨、卢安克等人物的专访里,都得到了很大的体现。新闻的核心是人,柴静把对人的关注,延伸到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把关注弱势群体,看作是记者的一项使命。

最初,只是坐在演播室里工作的柴静,并没有对此领悟很深。当她的电台听众跑到中央电视台门口,问她做电视节目主持人,天天出镜,但是还能找到当年做电台时和听众亲如骨肉的信赖吗?柴静才意识到她失去了做传播最初的东西,她坐在演播室里,没有关注新闻中的人,没有和他们发生共鸣和联系。过后,她在《双城的创伤》中找回自己的初衷,找到她和观众亲如骨肉的感觉。她说,“我想触摸到人的心灵,哪怕是血肉模糊的心灵。”

在《双城的创伤》这期节目中,柴静调查甘肃省双城县几起少年集体自杀的事件,调查的重点,便在于对自杀者苗苗的几个同学的采访。他们都是六年级的孩子,柴静问他们对于死亡的理解,问他们什么是最难以忍受的事,问他们没有想到过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帮忙解决。甚至,在这期节目中,柴静还去抚摸一个哭泣的小男孩的头,她在节目中最后提到,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仍然是迷。触摸到人的心灵,理解新闻中的人,这是柴静的一大特点。

2、柴静式的叙事

柴静擅长讲故事,她用平和的语气,波澜不惊地把故事娓娓道来,虽然平淡,却耐人寻味。这种叙事有时试图揭示真相,有时试图传递道理,有时试图表达情

感。不论何者,她总能成功,而且如水到渠成一般丝毫没有造作的痕迹。柴静的叙事,成为她的一大特点。

柴静经常是写关于她的采访对象的故事,其中她对罗永浩、冯唐、野夫等人的描写,已经是网络争相传阅的经典文章。在这些文章里,她对一些对话细节的抓取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致入微,总能在不大的篇幅里给人触动。这些文字的流传和受追捧,很大程度上是柴静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柴静的直接原因。柴静自2006年开始写博客,刚开始是一些读者回复,甚至是略带调侃的生活博客,没有讲故事的韵味。从她的第一篇博文看起,会看到,她如今这般讲故事的功力,并非天生而成,后来,她的叙事才慢慢成熟。

柴静的叙事技巧,很大程度上与电视新闻的特性有关。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用来听的,因此,主持人的解说要讲故事给观众听。柴静说,她从CBS《60分》的制片人唐·休伊特那里学到一样对她非常重要的东西——电视是用来听的。唐.休伊特说:“与其抓住观众的眼球,不如抓住观众的耳朵”、“好的记者不依靠画面,他们自己创造画面”。柴静在写《征地破局》的稿子时,便学习他的“为耳朵写作”——争取做到“简短”、“没有多余的形容词和副词”、“有话直说,不要害怕写得像人们说的一样”。她把稿子念给实习生听,如果实习生开始玩手里的笔,她就把那段改掉,如果有实习生听不懂的术语,她就用设问和比方来让实习生明白。柴静讲故事的能力,是在一遍遍的改稿中练出来的。

3、从凌厉到沉静,从锐气到宽厚

《看见》制片人李伦说:“央视十年,柴静的变化不是颠覆式的,是成长式的,以前她锋芒、灵动,强调现场的激烈感,在《看见》,她变得更宽厚了。”这就是柴静在新闻中成长的变化:从凌厉到沉静,从锐气到宽厚。在《征地破局》、《村官的价格》、《虎照疑云》等调查报道中,柴静总是在用平淡的语气、平和的表情,提出尖锐的问题。她在《村官的价格》中,对乡人大主席薛长军就选举当日贿选情况进行采访时,便直接针锋相对。

柴静:这个现金放到台上了吗?

薛长军:现金,当时有几个人把它从台子后面抬上来了。

柴静:你们当时没有制止吗?

薛长军:当时你制止不了。

柴静:您去监督这场选举怎么会制止不了呢?

薛长军:我也怕群众围攻我,打我。我也怕这个。

柴静:这个不是您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吗?

薛长军:乡人大主席群众也监督了嘛,不起作用。你到村里采访群众就知道了。

在这样的刚性新闻中,柴静直接用逻辑和提问,甚至是质问来调查事情的真相,这是她在《新闻调查》中常用的对抗式的采访方法。到了《看见》,当她采访李阳家暴事件时,面对同样“强势”的李阳,也用了对抗式的采访方法。而这次采访后,她的反思,则显示她在变得宽容。

柴静:那现在家庭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位置?

李阳:家庭只不过是千万家庭中的一个家庭而已,没有什么位置不位置而言。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事业强人,我相信你会大量的时间扑在工作上,你没有选择的。

柴静: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办法,对我身边的人起到应有的爱和责任,我其实是没有能力来完成一个好的采访的。

李阳:那不是,你只要完成你对你爸爸妈妈的责任,其实丈夫并不是最重要的人。

柴静:你知道伴侣是人类最亲密的关系。

李阳:最亲密也是最丑恶的关系。

柴静:但是如果我们要对一个陌生人,我们要友善,要同情和爱,那我们对我们身边人也一样。

李阳:身边是一个人,旁边是成千上万的人。

这期节目播出后,柴静的采访引来争议,有人说她这次采访就像试图将水桶提起来,但却弄得水花四溅。她将自己的疑惑请教于曾经的采访对象卢安克,卢安克告诉她:“如果你对你的采访要表现什么没有目的,李阳也没有什么要对抗的,而能很自然地表露他自己的东西,不需要在"对抗"上浪费他的口才。”她自己也在一次采访中反思:“有价值观的人从来不会把价值观当成武器,甚至不会当成盾牌,我并没有拿武器去攻击他,但我拿盾牌了,这就是一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