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镊原理及其应用

光镊原理及其应用
光镊原理及其应用

光镊原理及其应用

摘要:激光的发明使得光的力学效应走向了实际应用。本文介绍了光镊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科学方面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光镊;光的力学效应;生物科学;应用

1 引言

光镊是A. Ashkin[1]在关于光与微粒子相互作用实验的基础上于1986年发明的。光镊在问世之初被看作是微小宏观粒子的操控手段,并渐渐成了光的力学效应的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近20年来光镊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光镊已成为研究单个细胞和生物大分子行为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

2 基本原理

光镊的基本原理在于光与物质微粒之间的动量传递的力学效应。对于直径大于波长的米氏散射粒子来说,光镊的势阱原理可以用几何光学来解释[1~3]。如图1(a)所示。入射光线A将光子的动量以辐射压的形式作用于粒子小球,力的作用方向与光线入射方向相同。A经过若干反射、折射后,以光线A’出射。入射光线的辐射压减去出射光线的辐射压为粒子小球所受的净剩力F A。图1(b)为作用力简图,实际力的作用过程较此复杂,A’应为所有(包括反射光透射光)出射光线辐射压的合力,但结果与此相似,小球受轴向指向焦点的力。

对于直径小于激光波长的瑞利散射颗粒,适用于波动光学理论[1]和电磁模型。波动光学理论(也是光镊的基本理论)认为,在光轴方向有一对作用力:与入射光同向正比于光强的散射力和与光强梯度同向正比与强度梯度的梯度力。在折射率为n m的介质中,折射率为n p 的瑞利粒子所受的背离焦点的散射力为[1]

F scat =n m P scat/ c (1)

这里P scat为被散射的光功率。或用光强I0和有效折射率m = n p / n m表示为

(2)

对于极化率为α的球形瑞利粒子所受的指向焦点的梯度力为

(3)

这样,在焦点处形成势阱的标准为指向焦点的梯度力与背离焦点的散射力之比大于1,即两者的合力指向焦点,即有

(4)

若粒子小球在横向(垂直于光轴方向)偏离中心位置,也会受到一个指向光束中心的作用力使小球锁在焦点处。该力与光阱效率、光功率成正比[2],即有

F =Qn m P / c (5)

其中,Q为光阱效率;P为激光功率;c为真空中光速。在介质和激光功率已定时,光阱力与光阱效率成正比。由几何光学理论模型[2,4]计算得到的光阱效率与粒子小球偏离焦点位移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粒子小球在偏离光阱中心(焦点)的位移不超过小球半径r 的范围内,光阱效率曲线可近似为直线,即光阱效率与以小球半径为单位的位移成正比。而光阱力又正比于光阱效率,故小球所受光阱恢复力在小球半径范围内大致正比于小球位移,即有

F = - kx (6)

其中,x为小球的位移;k为光阱的刚度。

可见,粒子小球在光束焦点附近所受的力均指向光束焦点,由此可揭示在高度汇聚的光束焦点处存在指向焦点的势阱。

另外,A. Ashkin等的一系列关于汇聚激光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的实验,也是第1次从实验的角度证实了早在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Johannes KepIer提出的“彗星的尾巴总是背向太阳的原因是受到太阳光的压力”的假说和James Clerk Maxwell于1873年在他的电磁学理论中论证过的光辐射压。

3 光镊在生物细胞中的应用研究

光镊的发明使光的力学效应走向实际应用,使人们在许多研究中从被动的观察转而成为主动的操控,同时光镊对于捕获微小粒子、测量微小作用力及生产微小器件等许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对细胞操控的研究

光镊能够操控细胞使其稳定地停留在样品池中,以供研究者观察。1987年,A. A shk in 和J. M. Dziedzic[5]用光镊对细菌进行了捕获和操作。燕山大学吕巍等人[6]在毛细管中对生物细胞进行了光微操纵实验,实现了光镊沿光束纵向和横向操作毛细管中的生物细胞,同时也体现了光镊可间接操纵微粒。同时光镊还可用来测量细胞表面的电荷[7],因为细胞表面电荷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凋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2对细胞应变能力的研究

细胞内部的应变能力在通常情况下是很难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单一的生理学或者形态学参数很难定义细胞的生存能力。光镊是对活体细胞进行非侵入微观操纵的有利工具,能够诱导细胞产生应变。

其发出的近红外连续激光能够诱导线虫类C. elegans发生应变。根据C. elegans特殊的应变能力,发现在不同的激发波长、激发功率和照射时间内,C.elegans的应变也各不相同。这种方法可在其他动植物细胞中进一步推广应用[8]。

3.3对细胞横向光阱力的研究

对红细胞横向光阱力方面的研究[9],在该研究中以射线光学计算模型为基础,同时运用类似于求解轴向力的方法[10],得出了横向力计算公式,对几何尺寸远大于光波长的米氏球状粒子所受激光微束横向光阱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粒子只有在小于粒子半径的区域内才能被捕获,而不是在整个粒子半径区域,实验中还可以测量作用在粒子上力的大小和粒子的运动速度。微粒大小、相对折射率等对光阱力也产生一定的影响,适当选取各实验参数可增强微粒的捕获稳定性。细胞横向力的研究对光镊的理论有进一步的指导意义。

4 光镊技术在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

染色体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遗传载体,它是由DNA、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以特殊且复杂的方式构成的。这些组成均是微小结构,从几十微米到几十纳米,对他们的精细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光镊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科学家们揭开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奥秘铺平了道路,现将光镊技术在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4.1光镊技术探索DNA(或RNA)凝聚及其力学特性

生物分子非常小并不能使光镊直接操纵,往往用一个微米尺度的电介质球粘在分子上作为操作柄,这就便于操作者移动分子的位置和施加力,从而实现了对生物分子的精确控制,光镊技术可用于探索这些生物系统在分子层面的工作模式,如DNA连接酶如何译码或如何消化DNA,动力蛋白如何沿分子轨道移动,以及RNA和蛋质分子如何折叠、展开。Case 等[11]利用该技术,他们研究MukBEF蛋白质与DNA凝聚过程中的作用,探索了DNA的凝聚过程。在实验中,聚苯乙烯微球被粘附到一段双链DNA的两端,两个球分别被光阱和微吸管捕捉,将微吸管从光束拉开,可得到DNA的力一伸展的关系曲线。他们发现这种DNA 的力一伸展关系曲线的变化率,比裸DNA的力~伸展关系曲线的变化率大;当力达到17pN 时,锯齿状振荡叠加存原小平坦的曲线,说明DN√卜MukBEF蛋白质复合物经历了包含连续个别凝聚事件;当力被撤去,DNA就回到凝聚态;而外力小于但接近17pN时,或因单个MukBEF蛋白质分子的构型改变,重凝聚很慢以至于可观察到35nm的单个凝结步骤;非常奇妙的是,当同一个的DNA被重复扯动时,可重现这种锯齿状振荡,而且其峰值点位置及量值并不随实验次序而变。

为解释上述现象,Case等提出:A TP作用下的MukBEF蛋白质聚合物,是沿DNA链由相邻MukBEF蛋白质分子的端部相互作用而形成;同一MukBEF蛋白质二聚体的两个端部较弱的分子内作用使DNA凝聚。另外,利用单光镊系统测量了在基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R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转录速度和作用力,如图2(a)所示。将RNA

聚合酶通过小球固定在样品池底部,DNA的末端粘一聚苯乙烯小球,用光镊夹住此小球,当开始转录后,小球逐渐被拉离光阱,在开环状态下,根据小球的运动便可得到RNA聚合酶的转录速度,而在闭环状态下,根据反馈量便可得到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如图2(b),图2(c)所示。这些实验的探索,为研究DNA与凝聚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4.2光镊技术研究染色体及其成分的动态或静态力学行为

生物大分子通常被束缚在直径约lttm的聚苯乙烯小球上,而介质小球则通过光镊技术被俘获在光阱中,通过光镊对单分子进行扭转、弯曲、拉伸操作来研究其力学特性。Schaferc[l2]首先将RNAP固定在溶液的表面上,转录过程RNAP牵引DNA链,进而带动束缚在DNA 上的介质小球向表面运动。Bustmante等研究了单个DNA的非线性弹性拉伸应变的静力学特性,为研究DNA单分子构型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基础口[13]。Brouhard[14]等利用光镊研究了DNA分子的非线性弹性性质和DNA聚合链特征性运动对生物材料的粘弹性影响。Mihardja等人利用光镊系统拉伸单根核小体,研究了DNA与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15];Zhang等人用光镊系统研究了染色质重组复合物SwI/SNF以及SRC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16],他们的研究为探索DNA的压缩过程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光镊技术对染色体及其成分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为染色体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但是,这种外加的力学过程使得生物大分子处在非生理状态。所以,如何利用光镊技术在生理状态下观察染色体及其成分的力学特征将是光镊技术在染色体研究中的新的方向。

5 结语

一种能够将细胞或细胞器从复杂环境中取出,在保持它的生长环境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和观察的工具,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个体活细胞所梦寐以求的,而今光镊的诞生使之梦想成真了。光镊为科学家们探索神秘的生命的动力原拉开了序幕,这在生物技术上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光镊也是多学科联合深入研究微观物质的重要技术。在人类向生命的奥秘挑战,向光子时代和生物时代前进的过程中,光镊必将成为重要装备和加速器。

参考文献:

[1] A Ashkin, J M Dziedic, J E Bjorkholm, et al. Observation of a single-beam gradient force optical trap for dielectric particles[J]. Opt. Lett.. 1986, 11(5):288-290.

[2] A Ashkin. Forces of a single-beam gradient laser trap on a dielectric sphere in the ray optics regime[J]. Biophysical Journal, 1992, 9(1):65-68.

[3] J P Barton, D R Alesander, S A Schoub. Theoretical determination of net radiation force and torgue for aspherical particle illuminated by a focused laser beam[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989, 63(6):715-717.

[4] X C Yao, Z L Li, B Y Cheng. Increasing transverse stability of optical tweezers by using dual-G[J]. Chinese physics, 2000, 61(2):569-582.

[5] A Ashkin. JM Dziedzic. Optical trapping and manipulation of viruses and bacterie[J]. Science, 1987, 235:1517-1520.

[6] 吕巍, 朱艳英, 沈军峰, 等. 毛细管中生物细胞的光微操纵实验研究[J]. 激光与红外, 2010, 40( 5 ):467- 470.

[7] 严秋劳, 张镇西, 喻有理, 等. 细胞表面电荷的光镊测量方法及应用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 2008, 17( 2):261- 264.

[8] Guenther Leitz, Erik Fallman, Simon Tuck, et al. Stree response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aused by optical tweezers: wavelength, power and time dependence[J]. Biophys J, 2002, 82( 4): 2224- 2231.

[9] 高秋娟, 朱艳英, 李亚林, 等. 光镊对血红细胞横向光阱力的研究[J]. 激光与红外, 2008, 38( 3): 208- 210.

[10] Tan Ailing. Design of dual trap optical tweezers with a single light source and trap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earch[M]. Shin JinShan, 2000: 19- 21.

[11] CASE R B, CHANG Y P, SMITH S B, et al. The bacterial condensin MukBEF compacts DNA into a repetitive, stable structure[J]. Science Express, 2004, 5681(305):222--227.

[12] SERVICER F. Watching DNA at work[J]. Science, 1999, 283(6):1668—1669.

[13] BUSTAMANTE C, SMITH S, LIPHARDT J, et a1. Single molecule studies of DNA mechanics[J]. 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e Biology, 2000, 12(10):279--285.

[14] BROUHARD G J, SCHEK H T, HUNT A J. Advanced optical tweezers for the study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mechanics[J]. IEEE Trans on Biomed Eng, 2003, 50(1):121—125.

[15] MIHARDJA S, SPAKOWITZ AJ, ZHANG Y, et a1. Effect of force on mononucleosomal dynamic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 103(6):15871—15876.

[16] ZHANG Y L, SMITH C L, SAHA A, et a1. DNA translocation and loop forrnation mechanism of ehromatin remodeling by SWI/SNF and RSCE[J]. Molecular Cell, 2006, 24(4):559--568.

NanoTweezer新型激光光镊系统,NanoTweezer显微镜纳米操控转换装置

Opto Fluidics公司显微镜纳米操控转换装置NanoTweezer — NanoTweezer新型激光光镊系统 单细胞、单分子牵引应变

无标记纳米粒子尺寸和成像(Label Free Nanoparticle Sizing and Imaging) 纳米功能化及镀层分析(Nanoparticle Functionalization and Coating Analysis) Nanophotonics Based Optical Tweezing - Smallest Particles Ever! 系统亮点:

NanoTweezer新型激光光镊系统的优势:该系统的光学谐振器(A&B)可以增强由波导产生的光学梯度的强度。 传统的机械镊子夹持物体时必须用镊尖接触物体,然后施加一定压力,物体才能被夹住。而光镊则不同,它是基于光的力学效应使物体受到光束的束缚,然后通过移动光束来迁移或翻转物体。与机械镊子相比,光镊夹持和操纵物体的方式是温和而非机械接触的,能够无损伤地捕获和操作微小的活细胞及纳米量级的颗粒。光镊为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可以预见,在21世纪,作为纳米科技和生命科学领域得力工具的光镊技术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必将成为本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用波长为1064纳米的激光将凝聚物移动了近半米,而过去通常采用的磁学方法,只能将凝聚物移动很短的距离. 图2是用光镊搬运聚苯乙烯小球组合成的863图样 1)简洁、操纵捕获能力强: 该系统配备强大的光学捕获系统,可以在5分钟内将显微镜变成纳米操纵工具,进行不同细胞、病毒、核酸、金属纳米粒子、碳纳米管、蛋白的捕获。 2)优于传统光镊系统: 该系统采用以芯片为基础的光子共振捕获技术,可以实现多种应用,如操作远远小于传统的光学镊子的样品,并保持粒子结构不被破坏;实行新类型的试验和分析;避免表面化学;创造新的纳米结构;保留了生物分子方面的基础上,改变了背景的解决方案;捕获单一的细菌,并观察它的分裂等。 3)系统联机能力强: 能与科研级正置显微镜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代码:PE123037 参考学分:3 参考学时:48 课程管理系部:计算机系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开发人员: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团队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数据库管理及开发人员的基础支撑课程。 2.课程定位 根据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培养学生基于当今主流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开发能力,确立了本课程作为开发后台数据库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如今各类信息系统、动态网站、移动应用的开发都需要使用后台数据库,数据库已成为当今计算机时代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开发过程,为软件开发、动态网站的创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前导课程:程序设计基础 后续课程:网页设计、JSP动态网页开发、.NET编程技术、高级编程技术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整个课程通过一个实际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驱动,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讲练结合教学过程。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原理和工具的使用。 本课程的理论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实践环节安排在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机房进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讲授知识,指导项目设计,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以达到教学目标。 (1)项目贯穿教学

以学生管理系统等数据库为载体开展教学,贯穿数据库的整个开发过程,包括:概念模型设计、关系模型设计、创建与维护数据库、创建与维护表、对表的查询、建立存储过程、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安全等。 (2)任务分解知识点 明确每堂课的任务、子任务,教学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融入相关知识,以达到“任务完成,知识掌握,本领学会”的教学目的。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在一体化教室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讲练结合的教学过程。教师讲解项目、分解任务、传授知识、演示示范;学生重复操作过程,学习知识技能;做拓展项目,如“选课管理”数据库、“图书管理”数据库、“活期存单”数据库等可供学生选做。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表1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选取难易度适中的案例、项目,加以分解、序化,兼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创设学习情境,学生按照工作流程,合作完成一个小型项目的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工作。

光电子器件与技术

《光电子器件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Photoelectron Apparatus and Techniques 课程代码:26105420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理论课(选修)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开课学期:6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0 修订年月:2006年6月 执 笔:张学习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是以应用为主的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其任务是掌握光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典型的光电子器件的工作方式,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光电子器件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使用和分析光电子器件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光控器件的基础 1、光电器件的物理基础; 2、激光信号调制的理论基础; 3、波导器件的理论基础和波导器件传光的基本理论。 (二)电、磁光控器件 1、空间光调制器; 2、电光调制器; 3、磁光调制器和调制器件。 (三)典型的声光控制器件 1、声光器件的控制作用; 2、声光控制器件的类型与参数; 3、声光器件的应用。 (四)无源光波导控制器件 1、波导开关器件; 2、几何光学波导器件; 3、无源光波导调制器。 (五)半导体激光器件 1、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与分类; 2、典型的半导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目前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六) 固体激光器 1、固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关键技术; 2、新型固体激光器的应用。 本章知识点为:固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DPSSL的特性与关键技术。 (七) 高能激光器 1、高能激光器的特性; 2、高能化学激光器和自由电子激光器。 (八) 高速光电探测器件 1、光电二极管、分离探测器的应用; 2、多元探测器及其应用和发展。 (九) 电荷耦合固体成像器件 1、CCD电荷耦合器件的工作基本原理; 2、CCD器件的特性与应用。 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32。具体分配参见下表: 序号 课 程 内 容 理论学时

软启动工作原理

软启动工作原理 软启动器电动机的应用 1、软启动器工作原理与主电路图 软启动器采用三相反并联晶闸管作为调压器,将其接入电源和电动机定子之间。这种电路如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主电路图见图1。使用软启动器启动电动机时,晶闸管的输出电压逐渐增加,电动机逐渐加速,直到晶闸管全导通,电动机工作在额定电压的机械特性上,实现平滑启动,降低启动电流,避免启动过流跳闸。待电机达到额定转数时,启动过程结束,软启动器自动用旁路接触器取代已完成任务的晶闸管,为电动机正常运转提供额定电压,以降低晶闸管的热损耗,延长软启动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工作效率,又使电网避免了谐波污染。软启动器同时还提供软停车功能,软停车与软启动过程相反,电压逐渐降低,转数逐渐下降到零,避免自由停车引起的转矩冲击。软启动与软停车的电压曲线见图2,3。 2 软启动器的选用 (1)选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软启动器有旁路型、无旁路型、节能型等。根据负载性质选择不同型号的软启动器。 旁路型:在电动机达到额定转数时,用旁路接触器取代已完成任务的软启动器,降低晶闸管的热损耗,提高其工作效率。也可以用一台软启动器去启动多台电动机。 无旁路型:晶闸管处于全导通状态,电动机工作于全压方式,忽略电压谐波分量,经常用于短时重复工作的电动机。 节能型:当电动机负荷较轻时,软启动器自动降低施加于电动机定子上的电压,减少电动机电流励磁分量,提高电动机功率因数。 (2)选规格:根据电动机的标称功率,电流负载性质选择启动器,一般软启动器容量稍大于电动机工作电流,还应考虑保护功能是否完备,例如:缺相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逆序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 3、Alt48软启动器的特点 Alt48软启动器启动时采用专利技术的转矩控制。转矩斜坡上升更快速,损耗更低。具有电动机和软启动器综合保护功能,能全时连续检测电机电流,提供电机可靠和完整保护,这种保护功能在启动结束后旁路仍能起作用,这是其它软启动器都不具备的。 Alt48在保持加速力矩的同时,实时计算定子和转子的功率。在整个加速周期连续计算电机功率因数和定子损耗,通过检测电压和电流来计算功率因数,并扣除定子损耗,得到实际的转子功率和电机力矩。 4 Alt48软启动器的应用 设计采用一拖二方案,见图4,即一台软启动器带两台水泵,可以依次启动,停止两台水泵。一拖二方案主要特点是节约一台软启动器,减少了投资,充分体现了方案的经济性,实用性。

《光镊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光镊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光镊原理及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Optical tweezer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开课学期:2 学时:16 学分:1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激光生物学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中以激光微束光阱效应为基础的光镊技术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研究的有力工具,已成为当前生物物理学中新方法和新仪器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光子技术和生命科学相互交叉与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课程教学目标:让光镊在生命学科及其他应用领域中的作用与地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获得光镊的基本知识,掌握光镊相关技术。通过课程小论文与研讨,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开放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教学主要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 光镊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光镊技术的理论研究、光镊技术的应用研究 国内外光镊技术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光镊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光镊技术的描述、光镊的基本原理、光辐射压力、 梯度力和散射力、二维光学势阱、基于激光微束的三维光学势阱 第三章 光镊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 光镊理论计算的意义、粒子分类与计算方法、光阱力与光操纵束缚条件第四章 光镊的系统构成与技术性能

传统光镊的原理、系统构成、激光器和显微镜的选取、多光镊技术 第五章 光纤光镊技术 远场光纤光镊、近场光镊 第5章 光镊技术的发展应用 光镊技术在生物学方面应用、光镊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光镊与其它技术的结合应用 对学生的要求: 1、 对光镊原理方法有明确认识。 2、 对光镊系统的性能、参数能深入了解,并能自由运用。 3、 能够了解光阱力的计算方法。 4、 有查阅外文资料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及方法 教学方式 1) 教学与科研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专家讲授与教师专题讲座相结合,拓展学生知识面 3)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 4)中、英双语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5)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手段 将多种现代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课程教学之中,多方位多途径地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以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2)课件与电视录像片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六、调查、参观、实践、实验内容 七、主要参考资料 [1]《光镊原理、技术和应用》李银妹编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2]《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Method 》 高本庆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年 [3][《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美]Weng Cho Chew 著聂在平,柳清伙译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年 [4] Ashkin A. Optical trapping and manipulation of single cells using infrared laser beams. Nature, 1987, 33: 256-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后答案 第一章 选择题 1、A。 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通常分为三级模式的总体结构,在这种模式下,形成了二级映像,实现了数据的独立性。其中三级模式结构指的是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二级映像指的是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对于外模式/模式映像,当模式改变时,相应的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应的改变,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而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来编写的,外模式不变,应用程序就没必要修改,这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对于模式/内模式映像,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变了,模式/内模式映像会作相应的改变,以使模式保持不变,而模式不变,与模式没有直接联系的应用程序也不会改变,这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逻辑独立性指的就是当模式改变时,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需要改变,所以选项A正确。C选项的内模式改变,模式不变指的是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所以C选项不正确,B选项中前后两句与C选项相比顺序不符,所以B选项不正确。D选项中,应为“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不应为“外模式”,所以D选项不正确。 2、B。 DB指的是数据库(DataBase),DBMS指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S指的是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A指的是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Data指的是数据。

由书中概念易得DBS(数据库系统)包括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和控制DB(数据库),而DB载入、存储、重组与恢复Data(数据)。所以B选项正确。 3、C。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有:⑴、实现数据共享;⑵、减少数据冗余度;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⑷、数据的独立性;⑸、安全保密性;⑹、并发控制;⑺、故障恢复 由以上可得C选项错误,应改为数据冗余度“低”。 4、C。 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DBMS 是把用户对数据的操作转化为对系统存储文件的操作,有效地实现数据库三级(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转化;MIS指的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由以上概念可知,位于用户和数据库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DBMS。所以C选项正确。 5、C。 书中图1.6明确指出模式/内模式映像把概念数据库与物理数据库联系起来,所以C选项正确。 6、C。 数据库有这样三层关系,第一层和第三层不能直接发生关系,所以D选项不正确,内模式与外模式没有直接关系,应改为“模式与应用程序不变”。

光镊原理

1.1光镊技术简介 光镊是以激光的力学效应为基础的一种物理工具,是利用强会聚的光场与微粒相互作用时形成的光学势阱来俘获粒子的【4】。1969年,A. Ashkin等首次实现了激光驱动微米粒子的实验。此后他又发现微粒会在横向被吸入光束(微粒的折射率大于周围介质的折射率)。在对这两种现象研究的基础上,Ashkin提出了利用光压操纵微粒的思想,并用两束相向照射的激光,首次实现了对水溶液中玻璃小球的捕获,建立了第一套利用光压操纵微粒的工具。1986年,A. Ashkin等人又发现,单独一束强聚焦的激光束就足以形成三维稳定的光学势阱,可以吸引微粒并把它局限在焦点附近,于是第一台光镊装置就诞生了【5,6】。也因此,光镊的正式名称为“单光束梯度力势阱” (single-beam optical gradient force trap)。 由于使用光镊来捕获操纵样品具有非接触性、无机械损伤等优点,这使得光镊在生物学领域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这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光镊在生物学的应用对象由细胞和细胞器逐步扩展到了大分子和单分子等。目前,光镊常被用来研究生物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的运动过程【7-10】,也常被用来测量生物过程中的一些力学特征【11-14】。 1.2光镊的原理与特点 众所周知,光具有能量和动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人们经常利用了光的能量,却很少利用光的动量。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自然光和照明光等的力学效应都很小,无法引起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或观察到的宏观效应。而科学家们利用激光所具有的高亮度和优良的方向性,使得光的力学效应在显微镜下显现了出来,在这里我们要介绍的光镊技术正是以这种光的力学效应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1.2.1光压与单光束梯度力光阱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既有能量的传递,也有动量的传递,动量的传递常常表现为压力,简称光压。1987年,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理论论证了光压的存在,并推导出了光压力的计算公式。1901年,俄国人П.Н.列别捷夫用悬在细丝下的悬体实现了光压的实验测量【15】。此后,美国物理学家尼克尔、霍尔也

常用光电子器件介绍

主要光电子器件介绍 【内容摘要】 光自身固有的优点注定了它在人类历史上充当不可忽略的角色,本文从几种常见的光电子器件的介绍来展示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光纤通信光电子器件 【正文】 光自身固有的优点注定了它在人类历史上充当不可忽略的角色,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优点也越来越突出。 将优点突出的光纤通信真正应用到人类生活中去,和很多技术一样,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宏观上来看,光纤通信主要包括光纤光缆、光电子器件及光通信系统设备等三个部分,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光电子器件。 1、光有源器件 1)光检测器 常见的光检测器包括:PN光电二极管、PIN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目前的光检测器基本能满足了光纤传输的要求,在实际的光接收机中,光纤传来的信号及其微弱,有时只有1mW左右。为了得到较大的信号电流,人们希望灵敏度尽可能的高。 光电检测器工作时,电信号完全不延迟是不可能的,但是必须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否则光电检测器将不能工作。随着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不断提高,超高速的传输对光电检测器的响应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其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光电检测器是在极其微弱的信号条件下工作的,而且它又处于光接收机的最前端,如果在光电变换过程中引入的噪声过大,则会使信噪比降低,影响重现原来的信号。因此,光电检测器的噪声要求很小。 另外,要求检测器的主要性能尽可能不受或者少受外界温度变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2)光放大器 光放大器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省去传统的长途光纤传输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光-电-光的转换过程,使得电路变得比较简单,可靠性也变高。 早在1960年激光器发明不久,人们就开始了对光放大器的研究,但是真正开始实用化的研究是在1980年以后。随着半导体激光器特性的改善,首先出现了法布里-泊罗型半导体激光放大器,接着开始了对行波式半导体激光放大器的研究。另一方面,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光纤拉曼放大器。80年代后期,掺稀土元素的光纤放大器脱颖而出,并很快达到实用水平,应用于越洋的长途光通信系统中。 目前能用于光纤通信的光放大器主要是半导体激光放大器和掺稀土金属光纤放大器,特别是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倍受青睐。1985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首次研制成掺饵光纤,1989年以后掺饵光纤放大器的研究工作不断取得重大

软启动器工作原理与主电路图

软启动器工作原理与主电路图 2010年02月22日星期一 11:00 1 软启动器工作原理与主电路图 软启动器采用三相反并联晶闸管作为调压器,将其接入电源和电动机定子之间。这种电路如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主电路图见图1。使用软启动器启动电动机时,晶闸管的输出电压逐渐增加,电动机逐渐加速,直到晶闸管全导通,电动机工作在额定电压的机械特性上,实现平滑启动,降低启动电流,避免启动过流跳闸。待电机达到额定转数时,启动过程结束,软启动器自动用旁路接触器取代已完成任务的晶闸管,为电动机正常运转提供额定电压,以降低晶闸管的热损耗,延长软启动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工作效率,又使电网避免了谐波污染。软启动器同时还提供软停车功能,软停车与软启动过程相反,电压逐渐降低,转数逐渐下降到零,避免自由停车引起的转矩冲击。软启动与软停车的电压曲线见图2,3。 2 软启动器的选用 (1)选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软启动器有旁路型、无旁路型、节能型等。

根据负载性质选择不同型号的软启动器。 旁路型:在电动机达到额定转数时,用旁路接触器取代已完成任务的软启动器,降低晶闸管的热损耗,提高其工作效率。也可以用一台软启动器去启动多台电动机。 无旁路型:晶闸管处于全导通状态,电动机工作于全压方式,忽略电压谐波分量,经常用于短时重复工作的电动机。 节能型:当电动机负荷较轻时,软启动器自动降低施加于电动机定子上的电压,减少电动机电流励磁分量,提高电动机功率因数。 (2)选规格:根据电动机的标称功率,电流负载性质选择启动器,一般软启动器容量稍大于电动机工作电流,还应考虑保护功能是否完备,例如:缺相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逆序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 3 Alt48软启动器的特点 Alt48软启动器启动时采用专利技术的转矩控制。转矩斜坡上升更快速,损耗更低。具有电动机和软启动器综合保护功能,能全时连续检测电机电流,提供电机可靠和完整保护,这种保护功能在启动结束旁路后仍能起作用,这是其它软启动器都不具备的。 Alt48在保持加速力矩的同时,实时计算定子和转子的功率。在整个加速周期连续计算电机功率因数和定子损耗,通过检测电压和电流来计算功率因数,并扣除定子损耗,得到实际的转子功率和电机力矩。 4 Alt48软启动器的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版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D 4. C 5. D 6. B 7. A 8. B 9. D 10. B 11. C 12. D 13. D 14. D 15. B 16. C 17. D 18. A 19. D 20. A 21. D 22. D 23. C 24. A 25. C 二、填空题 1. 数据库系统阶段 2. 关系 3. 物理独立性 4. 操作系统 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6. 一对多 7. 独立性 8. 完整性控制 9. 逻辑独立性 10. 关系模型 11. 概念结构(逻辑) 12. 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和递归 13. 宿主语言(或主语言) 14. 数据字典 15. 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16. 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 三、简答题 1、简述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数据的特点: A、数据不保存。 B、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C、数据不共享。 D、数据不具有独立性。(2)、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 A、数据以文件的形式长期保存。 B、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C、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 D、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 E、数据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特点: A、数据结构化。 B、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底。 C、数据独立性高。 D、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2、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数据管理的规模日趋增大,数据量急剧增加,文件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要求,数据库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数据共享和更高的数据独立性,进一步减少了数据的余度,并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石墨烯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石墨烯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摘要: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的二维自由态原子晶体,有着优异的机械性能、超高的热导率和载流子迁移率、超宽带的光学响应谱,以及极强的非线性光学特性。且因其卓越的光学与电学性能及其与硅基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石墨烯受到了各领域学科的高度关注。本文重点综述了石墨烯在超快脉冲激光器、光调制器、光探测器、表面等离子体等光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字:石墨烯;光调制器;光探测器;超快脉冲激光器;表面等离子体; 1、前言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具有独特的零带隙能带结构,是一种半金属薄膜材料。石墨烯不仅有特殊的二维平面结构,还有着优良的力学、热学、电学、光学性质。其机械强度很大,断裂强度比优质的钢材还要高,同时又具备良好的弹性、高效的导热性以及超强的导电性。石墨烯又是一种禁带宽度几乎为零的特殊材料,其电子迁移速率达到了1/300光速。由于石墨烯几乎是透明的,因此光的透过率可高97.7%。此外,石墨烯的加工制备可与现有的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工艺兼容,器件的构筑、加工、集成简单易行,在新型光电器件的应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人们已利用石墨烯开发出一系列新型光电器件,并显示出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2、石墨烯的基本性质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并且能分解为零维富勒烯,也可以卷曲成一维碳纳米管,或堆积成为三维石墨。石墨烯力学性质高度稳定,碳原子连接比较柔韧,当施加外力时,碳原子面就会发生弯曲形变。 在理想的自由状态下,单层石墨烯并非完美的平面结构,表面不完全平整,在薄膜边缘处出现明显的波纹状褶皱,而在薄膜内部褶皱并不显,多层石墨烯边缘处的起伏幅度要比单层石墨烯稍小。这也说明了石墨烯在受到拉伸、弯曲等外力作用时仍能保持高效的力学稳定性。 在一定能量范围内,石墨烯中的电子能量与动量呈线性关系,所以电子可视为无质量的相对论粒子即狄拉克费米子。通过化学掺杂或电学调控的手段,可以有效地调节石墨烯的化学势,使得石墨烯的光学透过性由“介质态”向“金属态”转变。 石墨烯的功函数与铝的功函数相近,约为4.3eV,因此在有机光电器件中有望取代铝来做透明电极。近年来所观测到的显著的量子霍尔效应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证实了石墨烯是未来纳米光电器件领域极有前景的材料。 3、基于石墨烯的光调制器 3.1 直波导结构石墨烯光调制器 光学调制是改变光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参数,并通过外界各种能量形式实现编码光学信号的过程。对光学调制器件的评价有调制带宽、调制深度、插入损耗、比特能耗以及器件尺寸等性能指标。大多数情况下,光在

施耐德软启动的原理及应用

施耐德软启动的原理及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软启动的原理与运行特点,以及MCC 控制柜的作用与功能。 关键词:软启动器;交流电机;电机起动性;MCC;控制柜,价格,参数。 1、软启动器的性能及特点 软启动器对电机电流的检测,控制输出电压按一定线性加至全压,限制励磁启动电流,实现电机的软启动,它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能力,能避免在工作中受高电压和强电子的扰动。软启动器采用数字控制触发,在软启动过程中是恒电流平滑加速,避免了对电网的冲击,启动电流可根据现场负载的需要在30 %~70 %Ue (Ue 为额定电压)范围内连续可调。可以对软启动器参数进行调整,以最小电流获得最佳转矩,软启动器对机械方面的优点是可减少机械应力,延长电动机及附属机械使用寿命。启动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载进行设定,对启动时间进行最佳优化,在该时间范围内,电动机转速缓慢上升,具有缺相,三相不平衡,过载,过流等电机的全方位保护。性价比高,操作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安装调试方便,具有可控硅过热和过电压保护。 2工作原理与运行特点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转矩Ma 直接与所加电压的二次方有关,也就是说,只要降低电机接线端子上的电压就会影响这些值。软启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三相反并联晶闸管的导通角使电机的端子电压从预先设定的值上升到额定电压。 2.1软启动的主要启动方式 (1)电压双斜坡启动详见说明,在启动过成中,电机的输出力矩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在启动时提供一个初始的启动电压Us ,Us 根据负载的大小可调,将Us 调到大于负载静摩擦力矩,产生最佳启动特性。这时输出电压从Us 开始按一定的斜率上升,电机不断加速。当输出电压达到达速电压Ur,电机也基本达到额定转速。软启动器在启动过程中自动检测达速电压,当电机达到额定转速时,使输出电压达到额定电压。 (2)限流启动:就是电机的启动过程中限制其启动电流不超过设定值的软启动方式。其输出电压从零开始迅速增长,知道输出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电流限值Im ,然后保持输出电流I < Im 的条件下逐渐升高电压,直到额定电压,使电机转速逐渐升高,达到额定转速。连轧厂冷剪机中用的软启动器采用的是限流启动,减少传统方式中的在启动过程中有很大的长时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数据概述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有关,操作系统的类型决定了能够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文件的访问必须经过操作系统实现才能实现 C.数据库应用程序可以不经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读取数据库文件 D.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用户隐藏了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和文件名 2.下列关于用文件管理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D A.用文件管理数据,难以提供应用程序对数据的独立性 B.当存储数据的文件名发生变化时,必须修改访问数据文件的应用程序 C.用文件存储数据的方式难以实现数据访问的安全控制 D.将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有利于用户对数据进行分类,因此也可以加快用户操作数据的效率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特征的是C A.提供了应用程序和数据的独立性 B.所有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因此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C.用户访问数据时,需要知道存储数据的文件的物理信息 D.能够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可靠性,即使在存储数据的硬盘出现故障时,也能防止数据丢失 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是D A.相互调用 B.数据库管理系统调用操作系统 C.操作系统调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D.并发运行 6.数据库系统的物理独立性是指D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数据的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7.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有效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属于A A.系统软件B.工具软件 C.应用软件D.数据软件 8.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下列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组成部分的是B A.数据库B.操作系统 C.应用程序D.数据库管理系统 9.下列关于客户/服务器结构和文件服务器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客户/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库存储在服务器端,文件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存储在客户端 B.客户/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处理后的结果数据,文件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包含客户所需数据的文件

变频器软启动的原理

摘要:简要介绍了电动机软启动装置组成、特点以厦与传统启动装置的比较。结合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会司生产制造的风机机组低压辅机系统的特点,阐明了电动机软启动装置的应用。 电动机软启动装置;传统启动装置;低压辅机系统 引言 低压辅机系统(如盘车电机、润滑油泵、液压油泵等)是风机机组重要的辅助系统,其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风机机组的安全性能。 电动机软启动装置是一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动机启动装置,该装置融合了最新的现代控制理论和专用电动机保护技术及先进的软件技术,既能改变电动机的启动特性,保证电动机可靠启动,又能降低启动电流,减少对电网的冲击,并且可以和网络进行通讯,实现智能控制。无论从功能、性能、负载适应能力、维护及可靠性等方面都是传统的启动设备(如:星/三角、自耦变压器、磁控式启动装置)无法比拟的。所以,这种智能型启动装置取代上述传统的启动装置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1电动机软启动装置组成 电动机软启动装置采用单片机进行逻辑控制。如图1所示,一般由电压检测、电流检测、旁路接触器、驱动电路、控制系统和键盘显示器等组成。 2电动机软启动装置选择 电动机软启动装置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它的启动方式和停车方式。 电动机软启动装置一般有以下几种启动模式: 限电流启动模式就是限制电机的启动电流,主要用于轻载启动和对电机启动电流有严格要求的场合。电压斜坡启动模式就是把电机电压由小到大斜坡线性增加,主要用于重载启动和对启动电流要求不严格而启动平稳性较高的场合。突跳启动模式就是在电机启动时,先给电机施加一个较高的固定电压并持续一段时间,以克服静阻力距,主要用于重载启动,但是突跳时会给电网造成冲击。转矩控制启动模式就是把电机的启动转矩由小到大斜坡线性增加,主要适用于重载启动。电压控制启动模式就是保证启动电压压降不变的情况下,使电机发挥出最大启动力矩,主要用于轻载启动。 电动机软启动装置一般有减速停车模式、自由停

单光纤光镊的研究解读

单光纤光镊的研究 1 绪论 1.1 概述 光学捕获理论则是建立在光的辐射力基础上的。当光辐射场与物体的相互作用时会使物体受到光辐射力的作用。而激光捕获就是利用激光的这一效应实现对微粒的稳定捕捉的。 由于光镊是利用光束实现对微粒非机械接触的捕获,而且捕获距离远大于捕获对象的尺度,因此在捕获过程中不会产生机械损伤也不会影响粒子周围的环境。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光镊可作为力的传感器实时测量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也使得光镊不但是操控微粒同时还是研究微粒静态和动态力学特征的理想工具。但由于显微镜的常规光镊仪器体积庞大,价格昂贵还有几何尺寸等问题限制了常规光镊作为生物粒子微操纵工具的应用。而新发展的光纤光镊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它利用光纤出射光场构成光镊,使光阱操纵与光学显微镜分离。从而改善常规光镊仪器所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为止,光镊已被广泛应用于对细胞、细胞器和染色体的捕获、分选、操纵、弯曲细胞骨架、克服分子马达力引起的细菌旋转动力、测定马达蛋白作用力、及对膜体系进行定量研究。除此以外,光镊技术还被应用于微小颗粒的捕获、排列和显微制造等领域。随着光电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光镊技术的进步,光镊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2 光镊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光镊是单光束梯度力势阱的简称,是基于光作用于物体的辐射压力和梯度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势阱。

1.2.1 光镊技术的背景 1864年,英国数学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场理论,提出辐射场携带动量,论证了光压的存在,并推导出了光压力的计算公式;1901年,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用悬在细丝下的悬体制成扭称实现了光压力的实验测量;1905年,爱恩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光是一群以光速运动的、既有质量又有动量的光子流;1909年,德拜给出了线偏振电磁波作用于均匀球形粒子的辐射压力的理论,但由于光辐射压极其微弱,同时也因没有足够强的光源,所以无法进行实验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激光的发明给辐射压力的研究提供了高强度、高准直度的光源。 在1968年,苏联科学家Letokhov提出了利用光场的梯度力来限制原子的想法;1969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Ashkin等人首次实现了激光驱动微米粒子,此后他又发现微粒会在横向被吸入光束。在研究了这两种现象后,他又利用相对传播的两束激光实现了双光束光阱;1970年,Ashkin等首先提出能利用光压操纵微小粒子的概念,利用多光束激光的二维势阱成功夹起并移动了水溶液中的小玻璃珠,后来这种激光夹持微粒的技术经过不断改进,所能捕获的粒子越来越小;直到1986年,Ashkin等人采用大数值孔径显微物镜会聚单束激光,在水溶液样品池中实现了对介电微球的三维光学捕获。这标志着“单束光梯度力阱”的诞生,简称为“光镊”。 1.2.2 光镊技术的应用 (一)生命科学领域 由于光镊可以实现对生物活体样品非接触无损伤的捕获和操纵,因此光镊技术的应用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生物学方面,特别适合于生物大分子、生物细胞的研究,如人们可用光镊对细胞、细胞器及染色体进行捕获、分选、操纵、弯曲细胞骨架、克服分子马达力引起的细菌旋转动力、测定马达蛋白作用力及对膜体系进行定量研究。Ashkin首先将光镊技术应用到生物领域,实现对病毒和细菌的捕获与操纵。利用光镊技术实现激光诱导细胞融合,下图为骨髓瘤细胞融合过程。

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4 “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重点专项(以下简称“本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发展信息传输、处理与感知的光电子与微电子集成芯片、器件与模块技术,构建全链条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研发体系,推动信息领域中的核心芯片与器件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支撑通信网络、高性能计算、物联网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本重点专项按照硅基光子集成技术、混合光子集成技术、微波光子集成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芯片、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和器件工艺技术6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49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在核心光电子芯片、光电子芯片共性支撑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芯片、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和器件工 —1—

艺技术5个技术方向启动19个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总经费概算6.75亿元。凡企业牵头的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专项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 各研究任务要求以项目为单元整体组织申报,项目须覆盖所申报指南方向二级标题(例如:1.1)下的所有研究内容并实现对应的研究目标。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指南任务方向“1.核心光电子芯片”和“2.光电子芯片共性支撑技术”所属任务的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指南任务方向“3.集成电路与系统芯片”、“4.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和“5.器件与工艺技术”所属任务的项目实施周期为4年。基础研究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参研单位总数不超过6个;共性关键技术类和应用示范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分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核心光电子芯片 1.1多层交叉结构的光子集成芯片(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聚焦基于硅基多维度交叉结构的光子集成芯片,—2—

光镊原理及其应用

光镊原理及其应用 摘要:激光的发明使得光的力学效应走向了实际应用。本文介绍了光镊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科学方面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光镊;光的力学效应;生物科学;应用 1 引言 光镊是A. Ashkin[1]在关于光与微粒子相互作用实验的基础上于1986年发明的。光镊在问世之初被看作是微小宏观粒子的操控手段,并渐渐成了光的力学效应的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近20年来光镊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光镊已成为研究单个细胞和生物大分子行为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 2 基本原理 光镊的基本原理在于光与物质微粒之间的动量传递的力学效应。对于直径大于波长的米氏散射粒子来说,光镊的势阱原理可以用几何光学来解释[1~3]。如图1(a)所示。入射光线A将光子的动量以辐射压的形式作用于粒子小球,力的作用方向与光线入射方向相同。A经过若干反射、折射后,以光线A’出射。入射光线的辐射压减去出射光线的辐射压为粒子小球所受的净剩力F A。图1(b)为作用力简图,实际力的作用过程较此复杂,A’应为所有(包括反射光透射光)出射光线辐射压的合力,但结果与此相似,小球受轴向指向焦点的力。 对于直径小于激光波长的瑞利散射颗粒,适用于波动光学理论[1]和电磁模型。波动光学理论(也是光镊的基本理论)认为,在光轴方向有一对作用力:与入射光同向正比于光强的散射力和与光强梯度同向正比与强度梯度的梯度力。在折射率为n m的介质中,折射率为n p 的瑞利粒子所受的背离焦点的散射力为[1] F scat =n m P scat/ c (1) 这里P scat为被散射的光功率。或用光强I0和有效折射率m = n p / n m表示为 (2) 对于极化率为α的球形瑞利粒子所受的指向焦点的梯度力为

光镊技术在原子物理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光镊技术在原子物理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信息工程系 王 坚 [摘要] 激光陷阱和控制、操作中性微小粒子的光镊技术是以光的辐射压原理为基础的,利用光与物质间动量的传递的力学效应形成三维梯度光学陷阱。光压的实际应用在20世纪激光诞生后才得以实现。由于激光突出的高方向性、高相干性、高亮度产生的辐射压高于一般的光,所以使得基于光压原理的光镊能够被发现并运用。光镊能够捕获和操纵微米尺度粒子成为捕获操纵粒子独特且有效的手段,并且这种方法在物理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本文简要回顾了早期光镊技术在原子物理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以及当代光镊技术研究的最新成就。 [关键词] 激光陷阱,光镊,激光 1. 引言 光镊是基于光的力学效应的一种新的物理工具,它如同一把无形的机械镊子,可实现对活细胞及细胞器的无损伤的捕获与操作。光镊的发明正适应了生命科学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层次的研究趋势,也为生物工程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仅仅20年光镊的应用已展示其在物理和生命科学领域中无限美好的应用前景。 2. 光镊技术原理 2.1光压原理 光镊技术是基于光压原理的,光压原理在牛顿和开普勒时期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应用。光的压力原理早期只有在天文学中有些应用,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7世纪初提出彗尾之所以背向太阳的原因是,其受到了太阳辐射光压的作用力。因为只有在天文学研究中当光的强度和距离都非常大的时候,光压对物质的影响才会明显的表现出来。1873年Maxwell 从光的波动理论角度根据电磁理论推导出了光压的存在(电磁辐射压)并且给出了垂直入射到部分反射吸收体表面的光束的光压为: ()R c E p +=1 其中,E 为每秒钟垂直入射到12m 上的能量,c 为光速,R 为物体对光的反射系数。

异质结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异质结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光电子器件中,往往包含一个或多个异质结。这是因为异质结是由具有不同的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的半导体组成的,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晶体生长技术控制异质结势垒的性状,因此异质结在扩大光电子器件的使用范围,提高光电子器件性能,控制某些特殊用途的器件等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在光纤通信、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如下: 1异质结光电二极管 光电二极管是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工作的器件,工作时要加上反向偏压,光照使结的空间电荷区和扩散区内产生大量的非平和载流子,这些非平衡载流子被内建电场和反向偏压电场漂移,就会形成很大的光电流。其工作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2.1 光电二极管的工作特性曲线 光电二极管往往作为光电探测器使用,此时希望它有宽的光谱响应范围和高的光电转化率。在包含有异质结的光电二极管中,宽带隙半导体成为窄带隙半导体的入射窗口,利用此窗口效应,可以使光电二极管的光谱响应范围加宽。图2.2(a)画的是由宽带隙E g1和窄带隙E g2两种半导体组成的异质结,在入射光子能量满足E g1>hv> E g2的条件下,入射光就能透过半导体1而被半导体2吸收。显然,透过谱与吸收谱的曲线重叠部分是该光电探测器的工作波段范围。图2.2(b)是同质结光电探测器响应的情况,

显然同质结的工作波段范围是很窄的。 光子能量/ev 12 E =E 入射光光子能量/ev 12E >E 入射光 (a )(b ) 图2.2 异质结光带二极管和同质结光电二极管的光谱特性 2异质结光电晶体管 图2.3分别是InP/InGaAs 异质结光电晶体管的典型结构图和能带图。发射区由宽禁带的n 型InP 材料做成,基区和收集区由窄禁带的InGaAs 材料做成。光电晶体管工作时一般采用基区浮置的方式,以减少引线分布电容。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加电压,使发射极对基区正向偏置,而集电极对基区反向偏置。入射光子流照在宽带发射区上,当光的波长合适时发射区基本是透明的,光在窄带区中靠近宽带一侧被吸收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被发射结的自建电场所吸引从基区向发射区漂移,而空穴将流向基区。如果光在宽带区中也部分吸收的话,电子和空穴的流动方向也是这样的。因为基区是浮置的,电子和空穴这样的流动将促使发射极的电位更负,而基区的电位更正。这相当于发射结的p-n 正向偏置更加强。也就是说,光的吸收和光生载流子的流动等效于在光电晶体管的发射结上加了一个正向的信号。从而是发射区向基区注入更多的电子。这些电子以扩散的方式通过基区到达基区和集电区的边界,被方向偏置的集电极收集成为集电极电流,从而完成放大的目的。所以,光电晶体管不但能用于检测光信号,还能将光信号转换成的电信号放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