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分类

词性分类
词性分类

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

单音节:AA式

高——高高(的)大——大大(的)

红——红红(的)慢——慢慢(的)

双音节:AABB式

老实——老老实实整齐——整整齐齐

清楚——清清楚楚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

马虎——马里马虎胡涂——胡里胡涂

慌张——慌里慌张小气——小里小气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

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1.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2.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1)有专用的,如:

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

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

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

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

不定单位:些、点

(2)有借用的,如:摸(摸了摸、摸一摸)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

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

架次: 计算飞机架数次数的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或十架飞机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

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

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三吨货物运行一百公里,叫“三百吨公里。

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同吨公里。

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的量。如在一秒钟时间内流过五十立

方米,水流量就是“五十秒立方米”。

2.动量词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六)代词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第一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例如:

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

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

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咱”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

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怎么样、多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

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副词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

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

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

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例如:

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

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

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

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

即使……也除非……才

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

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例如: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

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词:

甲乙

白布白跑一趟

老朋友老说不完

怪事怪好看

净水身上净是泥

(二)介词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

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拿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例如: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

〔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

〔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

〔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连根〕拔起来(表对象)

〔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

②他在家里.(动词)

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

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

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③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它们的区别: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

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

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

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

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②。

“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地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

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四)助词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

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

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

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五)叹词

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等。

①哈哈!我猜着了。

②唉呀!这么大的西瓜!

③哦,我想起来了。

④喂!现在开会了。

⑤嗯!我马上就去。

例①表喜悦,例②表惊讶,例③表醒悟,例④表呼唤,例⑤表应答。

1.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

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例如:

⑥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

⑦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

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⑥。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

3.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ō,我懂”。就可以用“哦、喔、噢”等表示。又如叹词“啊”,也写作“呵”等。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通行的写法。

4.另外,叹词可以作句子成分。如“他哼了一声”(作谓语)。“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

音”(作定语)。这属活用。

(六)拟声词

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等。

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把书拿来。(介词)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动词)

☆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

买了一把锁。(名词)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

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

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肃立 B.也许立刻 C.聪明智慧 D.欣然果然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

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

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

4.输得精光。(副词)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

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

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

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

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

A.电灯突然亮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

B.叹词

C.介词

D.拟声词

越发(副词)除了(介词)始终(副词)依照(介词)沿着(介词)

索性(副词)扑通(拟声词)哦(叹词)屡次(副词)何必(副词)

自从(介词)砰(拟声词)啊(叹词)却(副词)

七、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词性

愿意(能愿动词)

孤寂(形容词)

诧异(形容词)

壮举(名词)

贪婪(形容词)

词性的变化

汉语中的许多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会发生变化,也即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因此,要学好词性,必须掌握语境中的词性。请看下面的例子:

1、发明,可作动词或名词。

①这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这里的“发明”指某种成果或产品,是名词。)

②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这里的“发明”指研究开发,是动词。)

2、得,可作动词、助词或名词。

①这件事你得去。(这里的“得”读děi,表示一种意愿,是能愿动词。)

②工资是我的劳动所得。(这里的“得”读dé,相当于“得到的报酬”,因此是名词。)

③这件事你做得对。(这里的“得”读de,用在动词“做”之后,表示补充说明,是结构助词。)

3、上,可作名词或动词。

①桌上有一本书。(这里的“上”,表示处所,是名词。)

②昨天我上南京去了。(这里的“上”表示动作行为,是动词。)

4、在,“在”的用法最为灵活,可作动词、副词或介词。

①星期天,我在家。(这里的“在”后面再没有动词,因此只好自己充当动词。)

②星期天,我在家看书。(这里的“在”后面还有动词“看书”,因此只能充当介词,和“家”合在一起,表示处所。)

③星期天,我在复习功课。(这里的“在”相当于“正在”,表示时间,因此它是时间副词。)

5、啊,可作叹词或语气助词。

①啊!祖国多么美!(这里的“啊”单独使用,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是叹词。)

②祖国多么美啊!(这里的“啊”用在句末,表示一种感叹语气,是句末语气助词。)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许多词性用法很灵活,应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下面几题请同学们仔细辨识:

①老师叫你。②昨天你叫老师表扬了。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④明天我要到上海。⑤请把座位让给她。⑥妈妈让我学做饭。⑦上学时要锁好门。⑧我买了一把锁。

(附参考答案:①动词,②介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动词,⑥动词;⑦动词,⑧名词。)

有这样一则笑话: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上帝住哪儿?”彼得回答:“我知道,上帝住在厕所里。”老师愕然:“住厕所?你怎么知道的?”彼得说:“每天早晨,我都听见爸爸使劲敲厕所的门,一边不停地喊:‘上帝呀,你怎么还不出来!’”这则笑话的可笑之处是因为彼得答非所问,错误地把老师所问的“上帝”与爸爸所喊的“上帝”混为一谈。这实际上牵涉到语言中的词义虚化和词性转化现象。

笑话中,老师所问的“上帝”是指人们头脑中的一个事物、概念的名称,是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神,是名词;而爸爸在敲打厕所时所喊的“上帝”表示的是一种呼唤或感情,相当于“哎呀”、“唉”,其原来的意思已经虚化,词性也由名词转化为叹词。

汉语口语中,有些名词表示的事物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具有至高无上性,如“上帝”、“天”、“地”、“妈妈”等,因此,人们在产生惊讶、赞叹、无奈等感情时,往往会随口呼出,抒发感情。长此以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些名词的本来意思就被虚化,词性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一些只表示呼唤应答或某种感情的特殊叹词。这种语言现象在口语中经常出现。如:

“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吧?”(《变色龙》)

“天”本来一般指天空、天气、季节等,是名词。而在句子中却没有实在的意思,仅表示一种惊讶的感叹,由名词转化为叹词。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皇帝的新装》)

句中的“我的老天爷”本来是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也是指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而在这里其本来的意思已经虚化,仅仅表示一种惊讶、慌张、无可奈何的呼唤和感叹,变成了一种特殊的叹词。

还有一则笑话:小刚和爸爸一起去划船,小刚不小心落水,在水中边挣扎边喊:“妈呀,救命呀!”

爸爸却在船上无动于衷。人们惊奇地问:“那落水的不是你的孩子吗?”“是的。”“那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他说:“他是在喊他的妈妈,管我什么事!”

生活中当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笑话当中小刚所喊的“妈呀”并不是对其母亲的呼唤,只是表示一种惊慌、恐怖的感情。我们在口语中常说的“妈呀,吓死我了”也是属于这种情况。

还有些名词本身带有赞叹、喜爱的感情色彩,有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名词的实在意义被虚化,只表示喜爱赞叹的感情色彩,变成了叹词。如: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皇帝的新装》)

“乖乖”一词在口语中一般是对孩子的亲妮称呼,但在这里却表示一种赞叹的感情,其本来的意思已经虚化,词性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的名词变为叹词。

这类叹词很特殊,因为它们在一般情况下都表现为名词,只有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尤其是在口语当中表示呼唤应答或强烈感情时才虚化了原来的意思,转变了原来的词性,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区别。

课标词汇1600按词性分类单词表中英文对照(完整版)

中考词汇1600按词性分类单词表中英文 名词 ability 能力 accent 口音 airport 机场 action 动作 activity 活动 address 地址advantage 优势,长处ad 广告 advice 建议afternoon 下午agreement 协议,同意air 空气 airline 航班 airplane 飞机accident 事故 animal 动物America 美国 answer 回答 ant 蚂蚁apple 苹果 April 四月 Area 地区 arm 手臂 army 军队 art 艺术、美术 article 文章,论文 Asia 亚洲 Atlantic 大西洋 attention 注意力 August 八月 aunt 姨、姑、婶 autumn 秋天 Australia 澳洲 baby 婴儿 back 后背 bear 熊 banana 香蕉 bank 银行 baseball 棒球 basket 篮子 basketball 篮球 bathroom 浴室 beach 沙滩 balloon 气球 bell 铃、钟(声) behaviour 行为 bee 蜜蜂 beef 牛肉 bike 自行车 bill 钞票,账单 bird 小鸟 birthday 生日 biscuit 饼干 birth 出生 bicycle 自行车 blue 蓝色 boat 小船 body 身体 book 书本 black 黑色 blackboard 黑板 blood 血液 boss 老板 bottom 底部 box 盒子,箱子 boy 男孩 bread 面包

breakfast 早餐breath 呼吸bridge 桥 bus 公车butterfly 蝴蝶brother兄弟brown 棕色brush 刷子cabbage 大白菜cake 蛋糕 call 电话,叫声candle 蜡烛camel 骆驼camera 相机camp 营地,露营Canada 加拿大cancer 癌症 cap 帽子capital 首都,省会car 小车 card 卡片candy 糖果captain 队长,船长cat 小猫cause 原因 CD 光盘 ceiling 天花板 center 中心 cent 一分钱 century 世纪,百年 chair 椅子 chairman 主席 chairwomen 女主席 chalk 粉笔 chance机会 change 变化 cheese 奶酪 chemistry 化学 chess 棋 chicken 小鸡,鸡肉 cinema 电影院 chopsticks 筷子 Christmas 圣诞 church 教堂 child(children) 小孩 China 中国 Chinese 中国人 Chocolate 巧克力 choice 选择 circle 圆圈 city 城市 class 班 college 学院 clothes 衣服 clone 克隆 cloud 云 club 俱乐部 coach 教练 coal 煤炭 coast 海岸 coat 外套 coffee 咖啡 coin 硬币 Coke 可乐 classmate 同学 classroom 教室 communication 交流 competition 比赛 company 公司 composition 作文 concert 音乐会 condition 条件,状况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 汉语(Hànyǔ)又称华语、中国话、中文等~属汉藏语系~至少15亿使用者~是中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亦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欢迎阅读参考!!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1 / 28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2 / 28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词性词性结构短语结构

词性、词性结构和短语结构: 我想,作对联时,除了平仄规则,还有上下联间相同位置也要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这应该是对联最基本的规则。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结构相同,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 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此联上下联遵守了以上规则: 一心--万事,都是偏正式结构;常--且,是虚词相对;忍辱--随缘,是相同的动宾式结构。 一、词性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A.实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如:汽车、友谊、思想、现在、北京、前后。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如:旅游、增加、爱、能、进、是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如:高、好、慢、碧绿。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句子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类词。这三类词配合使用,构成句子的主体。 4、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5、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6、代词:代词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它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咱…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彼此 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些)、哪儿、哪里、几时、怎样、怎么、多少、几多、多么 3)指示代词:这(些、儿、样、里、么、会儿)、那(些儿、样、里、么、会儿)、 B.虚词—— 1、副词: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肯定、否定、语气的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1)程度: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 2)范围:都、只、也、光、单、凡、净、一贯、一概、仅仅、大半、统统、通通、单单 3)时间、频率: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逐渐、终于、马上、已经 4)重复、反复: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屡次、重新 5)情貌:猛然、忽然、欣然、居然、贸然、默默 6)肯定、否定:必、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准保、不、没没有、别、甭 7)估量: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 8)语气: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果真 9)方式:悄悄、暗暗、亲自、一齐、互相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的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的等。1)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 2)表示处所: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 3)表示方式: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

单词按词性分类表

单词按词性分类表 Unit 1 名词 adult challenge comma development disagreement duty essay flashcard friendship grammar learner mistake pronunciation psychologist secret soldier solution term trouble vocabulary 动词 add deal face frustrate impress influence lose matter memorize pronounce realize regard solve 形容词 afraid complete frustrating soft specific spoken unfair unimportant 副词 aloud differently easily fast quickly slowly 连词 unless 短语 be afraid to be angry with break off deal with go by it doesn't matter later on laugh at look up make mistakes make up take notes try one's best Unit 2 名词 airplane attention candy comic death gum insect 动词 cause chat chew terrify waste 形容词 daily on patient 副词 exactly 代词 himself 短语 be terrified of even through give up go to sleep head teacher in the end no longer pay attention to take a decision take pride in to one's surprise used to Unit 3 名词 earring experience importance license member mess newsletter opportunity point present study 动词 achieve concentrate design experience obey pierce race reply succeed volunteer

小学语文词性的分类及用法

小学语文词性的分类及用 法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看说进行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 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初中词性、短语结构类型、句子成分讲解及练习

语法专项训练 词性 【知识清单】 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初中单词按词性分类

. 精品 冠词(3个) 1. a 一个(件 / 只……) 2. an 一个(件 / 只……) 3. the 这;这个;那;那个 连词(24个) 1. after 在……以后 af (阿福)t (他)er (儿) 在阿福走了以后,就剩下他儿子了。 2. and 和;又 3. as 像……一样;如同;因为 4. cause 原因 ca (擦)u (无)se (色) 擦无色的(唇彩的)原因是什么? because 因为 be (是)cause (原因)是因为 5. fore 向前 for (向)e (额)向着额前,即前面 before 在……之前 be (是)fore (向前) 6. but 但是 音:巴特 形:bu (不)t (同) 但是,你毕竟与巴特不同 7. if 如果;假使;是否;是不是 8. neither 也不 9. nor 也不 10. or 或者;还是;否则 11. since 从……以来;……以后 12. that 既然;由于;(引导宾语从句等) 13. though 虽然 14. till 直到;直到……为止 15. until 直到;直到……为止 16. when 当……的时候 17. whether 是否 18. while 在/当……的时候;和……同时 19. than 比 20. so 因此;所以 21. both …and … 两个都;既……又…… 22. not only …but also … 不但……而且…… 23. either …or … 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 24. neither …nor … 既不……也不…… 介词(37个) 1. about a. 在各处;四处 b. 关于 2. after a. 在……之后 b. 在……后面 3. along 沿着 ; 顺着 4. as 作为 ; 当作 5. among a. 在……中间 b. 在(三者或三者以上)之间 6. at a. (表示地点/位置)在 b. (表示时间)在……时(刻) c. (表示动作的目标和方向) 7. before a. 在……前面 b. 在……以前 8. behind 在……后面 9. below 在……下面 10. beside 在……旁边 ; 靠近 11. between 在 (两者) 之间 ; 在……中间 12. by a. 在……旁边;靠近 b. 在……时间 c. (指时间)不迟于 d. (用于被动语态) 被 e. (表示方法、手段) 用 ; 由 f. (指交通工具等) 乘 ; 用 13. down 沿着( 街道、河流)而下 14. during 在……的期间 ; 在……过程中 15. except 除……之外 16. for a. (表示方向) 往;向 b. (表示所属) ……的 c. (表示时间距离) 计;达 d. (说明目的或用途) 为… 17. from a. (表示起点) 从 ; 自 b. (表示开始的时候) 从……起 c. (表示距离) 距 ; 离 d. (表示来源) 来自 18. in front of 在……前面 19. into a. (表示动作的方向)到……内;向内 b. (表示情况和结果的变化)变成 20. in a. (表示位置)在…..里/内/中 b. 在…(时间) c. 穿 ; 戴 d. 在…(情况 / 状况) 中 e. 使用(语言)

汉语词性的分类

汉语词性的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完整版)词性分类和用法短语类型及用法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词性 一、实词: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鲁迅、学生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长江、高原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政治、文化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星期六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美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左、右、里、外(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如“不”和“很”,“不中国”×),而受形容词修饰(如“美丽中国”)。②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例如: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鸟飞上了高高的柳树。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说、打、开始、进行eg:听课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eg:发生地震,有.钱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喜欢、希望、担心、怕eg:恨他 表示使令:叫、让eg:老师叫你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eg:我会了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eg:来一下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eg:我是学生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不听”),心理动词受“很”修饰(“很喜欢”)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eg:雨一直下着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eg:我能算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eg:你走来 ○7语法用法:作谓语例如:他正在听课。小王对他的表弟说了几句话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大、小eg:高高的树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丑陋、疏松、干净eg:漂亮的衣服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eg:走得慢慢的蜗牛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很丑”),能带“的”(“高的”) ②语法用法:作谓语和定语例如:(激烈的)战斗打响了(作谓语)。这棵树太大了(作谓语)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三分之一、5、三万、6倍 表概数(约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②语法用法:作定语和补语,例如:(一艘)小船慢慢地漂了过来(作定语)。我比他大〈一岁〉(补语)。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eg:一尺布一口人一斗米一杆称 ②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eg:开一枪 ③语法用法:作定语或补语。例如:(一辆)马车从我的面前驶过(定语)。他说了我〈两句〉(补语)。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门)、咱们、您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里、多少、怎么eg:你说什么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那儿、其他eg:这儿有水 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语法用法:作定语、主语或宾语例如: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做主语)。(你们的)心真是黑透了(做定语)。真正的勇士永远是我们(做宾语)!

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 (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 单音节: AA式 高——高高(的)大——大大(的)红——红红(的)慢——慢慢(的) 双音节:AABB式 老实——老老实实整齐——整整齐齐清楚——清清楚楚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 马虎——马里马虎胡涂——胡里胡涂慌张——慌里慌张小气——小里小气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

英语 词汇 按词性分类

英语词汇按词性分类(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等) 一、词汇 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没有足够的词汇就无从谈起听、说、读、写。 词汇量的大小决定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初中阶段除要掌握《大纲》要求的800多词汇外,还要扩充500个左右的词汇。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要掌握词的拼读规则,根据规则记忆单词;同时还要根据构词法知识记忆和扩充单词,通过语境理解和记忆单词也是一个最佳学习单词的好方法。目前词汇在中考试题中汉译英的试题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词汇在语境中的运用考查比重越来越大。在进入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时,掌握语音知识是学好英语单词的基础,读准英语音素是拼读音标的前提。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48个音素,要做到会拼读、拼写。有些同学认为中考试题的笔试部分取消了对语音的考查,于是就其次,要注意训练自己听音、辨音和模仿的能力。课堂上,专心听老师的发音和磁带上的录音,争取当堂学会。对于那些比较拗口的单词、短语或句子,课下一定要挤时间反复模仿,直到读准、读熟为止。再次,熟练掌握读音规则,培养自己根据读音规则把字母(或字母组合)与读音建立起联系的能力。因为掌握拼读规则对单词的记忆很有好处。为此要经常复习巩固每单元最后一课的“Listen,read and say”和课本附录中的"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如果不重视这些内容。我觉得这可是很大的缺撼。如果谁能够熟练掌握它,它可就成为你记忆单词的好帮手了。 说到记忆单词,这可是同学们普遍感到头疼的事。尤其是现行的新教材词汇量扩大了不少,记忆的难度就更大了。记不住单词,学好英语就无从谈起。所以突破单词这一难关非常关键。记忆单词的方法很多。 1.按读音记忆单词。实际上在你看单词时就要顺便看一眼音标,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将所有符合规则的单词归类记忆。如:①按开、闭音节记忆,掌握元音字母的读音。Bag: cat, map, sad;cake: name, plane, date; desk: next, set, step, let; these: Chinese, Japanese; hit: big, ship, this, kill; like: side, nice, kite,mine ; not: dog, hot, stop, got; nose: note, those, close, hole ; bus: nut, cup, rubber, dust; use: huge等。②按字母组合记忆,掌握元音字母组合和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如: bee, meet, see, keep等等,ee字母组合读/i:/;chair, ch字母组合读/tS / 。 2.分音节记忆。单词不论长短,如果从第一个字母背到最后一个字母,是 很难记忆的。如:information,共11个字母组成,可以把它“大卸八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

汉语词性及短语分类.doc

语法知识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 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 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 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 表示使令:叫、让;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 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

七年级词汇按词性分类整理

新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词汇分类整理 词类Starter Unit 1 动词are am 副词how 名词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形容词good fine 代词you I 介词 连词 数词 冠词 感叹词hi hello thanks OK 词组与句子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How are you? 词类Starter Unit 2 动词is spell 副词 名词English map cup ruler pen orange jacket key quilt 形容词 代词what this it that 介词in 连词 数词 冠词 a 感叹词please 词组与短语in English 词类Starter Unit 3 动词see can say 副词now 名词color 形容词red yellow green blue black white purple brown 代词my 介词 连词 数词 冠词the 感叹词 词组与短语 词类Unit 1 动词meet 副词too not 1

名词name Ms. telephone number friend China school 形容词nice first last middle 代词your his her she he 介词to 连词and 数词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冠词 感叹词yes no 词组与短语telephone number first name last name middle school 词类Unit 2 动词have 副词here 名词sister mother father parent brother grandmother grandfather grandparent family son cousin grandpa mom=mum aunt grandma dad uncle daughter photo picture girl dog 形容词next 代词those who these they 介词of 连词 数词 冠词 感叹词Oh well bye 词组与句子Have a good day! 词类Unit 3 动词excuse thank help ask find lost must 副词 名词pencil book eraser box schoolbag dictionary teacher help baseball watch computer game card notebook ring bag library classroom e-mail set 形容词welcome some 代词his mine hers me yours 介词about for in at 连词 数词 冠词 感叹词 词组与句子pencil box excuse me What about …? thank you for …You’re welcome. ID card ask … for … a set of … 词类Unit 4 动词come think know 副词where everywhere always 名词table bed bookcase sofa chair desk room hat head radio clock tape player model plane 形容词tidy 2

一词性和短语

一、词性 一)、词语的概念 词语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来词语的特征:一是能够独立运用,二是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句子也能独立运用)当中最小的。 二)、词类 "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 “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 "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 "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1.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2.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

初中单词按词性分类

1. a 一个(件 / 只……) 2. an 一个(件 / 只……) 3. the 这;这个;那;那个 连词(24个) 1. after 在……以后 af(阿福)t (他)er(儿) 在阿福走了以后,就剩下他儿子了。 2. and 和;又 3. as 像……一样;如同;因为 4. cause 原因 ca(擦)u(无)se(色) 擦无色的(唇彩的)原因是什么because 因为 be(是)cause(原因)是因为 5. fore向前 for(向)e(额)向着额前,即前面 before 在……之前 be(是)fore(向前) 6. but 但是音:巴特形:bu(不)t (同)但是,你毕竟与巴特不同 7. if 如果;假使;是否;是不是 8. neither 也不 9. nor 也不10. or 或者;还是;否则 11. since 从……以来;……以后 12. that 既然;由于;(引导宾语从句等) 13. though 虽然 14. till 直到;直到……为止 15. until 直到;直到……为止 16. when 当……的时候 17. whether 是否 18. while 在/当……的时候;和……同时 19. than 比 20. so 因此;所以 21. both…and…两个都;既……又…… 22. not only…but also…不但……而且…… 23. either…or…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 24. neither…nor…既不……也不……

1. about a. 在各处;四处 b. 关于 2. after a. 在……之后 b. 在……后面 3. along 沿着 ; 顺着 4. as 作为 ; 当作 5. among a. 在……中间 b. 在(三者或三者以上)之间 6. at a. (表示地点/位置)在 b. (表示时间)在……时(刻) c. (表示动作的目标和方向) 7. before a. 在……前面 b. 在……以前 8. behind 在……后面 9. below 在……下面 10. beside 在……旁边 ; 靠近 11. between 在 (两者) 之间 ; 在……中间 12. by a. 在……旁边;靠近 b. 在……时间 c. (指时间)不迟于 d. (用于被动语态) 被 由 f. (指交通工具等) 乘 ; 用 13. down 沿着( 街道、河流)而下 14. during 在……的期间 ; 在……过程中 15. except 除……之外 16. for a. (表示方向) 往;向 b. (表示所属) ……的 c. (表示时间距离) 计;达 d. (说明目的或用途) 为… 17. from a. (表示起点) 从 ; 自 b. (表示开始的时候) 从……起 c. (表示距离) 距 ; 离 d. (表示来源) 来自 18. in front of 在……前面 19. into a. (表示动作的方向)到……内;向内 b. (表示情况和结果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