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 civil技术讨论汇总

midas civil技术讨论汇总
midas civil技术讨论汇总

有关模型建立的基本问题

1、关于MIDAS截面面输入的讨论

问:请问fem2000兄,为什么只有变截面能导入已定义的PSC截面,必须先定义PSC截面,而其他变截面为什么不能导入(除PSC之外),且手工输入葙梁截面数据似乎太慢了,请问有还有没有其他便捷的输入截面方法,最主要的是解决葙梁截面输入,如桥博的节线输入,坐标输入,我觉得MIDAS 的输入法应该不会比其他软件差的(单位新买的正版的MIDAS,小弟在初步学习之中)

答:(1)以在EXCEL里面编辑好,在拷贝到截面表格里面哦

(2)在添加截面时候,有个导入功能,可以导入原先做过截面数据!如以前有相同或类似的就方便了许多。不妨试下。

(3)可以充分利用midas的截面特性计算器以及mct文件编辑器,截面的cad图你该有吧?将cad图存成dxf文件,导入截面特性计算器,不过要注意图形文件不能有面域,只能是线,因为他可以进行批量计算,所以你只要将所有截面放到一张图里,然后进行计算,最后导出mct文件,假若说是变截面,可以用mct的命令流将你得到的mct文件进行编辑,然后就可以导入变截面了。

(4)mct命令窗口中对各项mct命令都有提示,只要点插入命令你就能得到那个命令的命令流格式,如果对各项所代表的意义不明白可以参考在线帮助,相对来说,要比ansys的命令流好学多了,毕竟他有中文帮助。

你从spc导出来的mct文件里面给出的是section里的value格式,你可以参照value跟tapered 之间的差别,将你得到的value截面1,2拷贝到tapered形式里作为i,j截面,以此类推,然后修改其中的部分不同内容,就会得到了你想要的。

在编辑的时候推荐你用ultraedit编辑器,主要的方便之处是它可以进行行快和列快的转换,至于说怎么能提高编辑的效率,可以慢慢摸索,只要熟练了,看起来麻烦的事也会变得非常简单。 (5)MIDAS变截面输入可以采用变截面组的方式!一个变截面的梁,可以定义变截面组,变截面组里面包括你所需要的变截面单元,此时把变截面组的所有单元设成一种变截面类型,变截面组的i端就是变截面的i端,j端就是变截面的j端!在变截面组里面i端到j端的截面特性是均匀变化的,可以定义成按线形或者多项式变化!变截面组可以再转换成变截面,此时,每个变截面组里的单元都会赋予不同的截面类型,同时,变截面组也会被删除!

注意:在截面对话框的“数值表单”中定义的变截面不能使用该功能。

(6)用截面特性计算器以后导入的截面默认的都是等效的矩形截面,如果要显示是箱形截面你应该在截面数据\变截面下选择合适的箱形截面然后输入数值。这样的到的才是箱形截面,如果这里面没有你要的截面你也可以用mct来编辑。

2、建模中如何快速生成单元

问:各位好

想问一个midas中很基础的问题,就是我在建立了大量的节点后,想再生成单元,有没有方便一点的办法,能不能像ansys中一样可以做一些循环什么的,还请指教!

答:(1)midas没有类似的循环,不过想实现批量的编辑也不难,利用mct文件的编辑,你可以先建立了节点然后利用节点重新编号的功能,对建立的节点按一定规律重新排列,然后在ultraedit(一种文本编辑工具,非常方便,可以使用列编辑)里面进行编辑,第一列是单元号,当然是1,2,3,4。。。依次排列,第二列是单元类型,批量输入你的类型,第五列输入i端节点,你直接就把第一列的单元号copy过来就可以了,然后第二列的可以将第一列的内容去掉1,把后面的拷贝过来,至于说其他的参数,如果你的单元都是同类的,都可以批量输入。当然以上所说的都是没有单元交叉的情况下才适合,不过这样编辑几次应该有的单元都能得到了。以下是mct命令的例子:

*ELEMENT ; Elements

; iEL, TYPE, iMAT, iPRO, iN1, iN2, ANGLE, iSUB, EXVAL; Frame Element

; iEL, TYPE, iMAT, iPRO, iN1, iN2, iN3, iN4, iSUB, iWID; Planar Element

; iEL, TYPE, iMAT, iPRO, iN1, iN2, iN3, iN4, iN5, iN6, iN7, iN8 ; Solid Element

; iEL, TYPE, iMAT, iPRO, iN1, iN2, REF, RPX, RPY, RPZ, iSUB, EXVAL ; Frame(Ref. Point) 1, BEAM, 1, 1,1,2,0

2, BEAM, 1, 1,2,3,0

3, BEAM, 1, 1,3,4,0

4, BEAM, 1, 1,4,5,0

5, BEAM, 1, 1,5,6,0

(2)其实还有一个办法。

比如你建立了101个节点,要组成一根梁,就要加100个单元。

你可以胡乱先建立100个单元,这个是容易的。

然后选择这些单元,查询-》单元详细表格。

在excel里输入

1 2

2 3

...

复制,到midas里那个表格中粘贴,ok了

(3)这个办法好像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操作起来也不是很方便,“胡乱先建立100个单元”这好像只有对全部单元都在一条直线上很容易,如果不是一条直线上,连接节点也会很麻烦,不过manifold提到的利用midas的表格功能还是不错的,表格也很有用处。

3、midas中刚性连接与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的区别

问: 请教midas中刚性连接与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问题

答:(1)刚性连接=主从节点

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刚臂

(2)刚性连接的功能是强制某些节点(从属节点)的自由度从属于某节点(主节点)。包括从属节点的刚度分量在内的从属节点的所有属性(节点荷载或节点质量)均将转换为主节点的等效分量。

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只是使得被连接的两个节点具有相同的自由度,没有刚性连接的从属关系,一般用于一个节点已经有约束的情况。

再问:谢谢了,不过我还有一些不明白之处,主从约束是什么意思啊?还有当刚臂传递剪力时是不是还要产生由剪力与刚臂长度产生的二次弯矩啊?再问一下如何模拟梁单元的双支座?不好意思啊,我的问题可能很菜!

再答:(1)所谓主从约束,是老的FEM软件里的说法,是指两个或多个节点在特定自由度上其总体矩阵(刚度、质量、荷载)取相同的编号。

主从约束和刚臂有很多区别,在结构分析时要注意区分。

主从约束可以在节点的某个自由度上建立,没有距离效应,而刚臂顾名思义,所有自由度都连接在一起,存在你说的剪力二次弯矩。

(2)如manifold所说:

刚性连接=主从节点

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刚臂

而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中讲到:9.刚臂的定义

在主菜单中选择模型>边界条件>刚性连接,定义主从节点间相关关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到底应该怎样定义刚臂?是在刚性连接中还是在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定义?

按我的理解应该有两种刚臂:一种是考虑主从关系的,应该在刚性连接中定义;另外一种是不考虑主从关系(两者属于平行关系)的,应该在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定义!

考虑主从关系的有支座模拟,不考虑主从关系有墩梁固结!

(3)归纳一下大家的看法,在midas中,弹性连接的刚接就是形成刚臂单元(由于刚臂用来模拟共节点但不同坐标,可以认为同编号的节点间形成了一个刚臂单元),主要用来模拟墩梁固结位置和同位置左右截面不同的情况。在这里我有一个小问题就是,为什么midas中将墩梁固结处应本共节点的位置设置成两个节点,可能是程序中不像平面程序共节点之间自动形成刚臂,不过计算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因为在有限元分析中,都应该是加入一个[A]矩阵来处理的,只是midas中需要指定刚臂。而主从约束,是对于两个节点而言的,顾名思义主要是模拟两个节点自由度之间的关系,在有限元分析中,增加一个自由度方向上的主从约束关系相当于增加一个约束方程,在实际计算中采用充0置1法,也就说,主从自由度改变了总刚的阶数,只是为了计算方便,才保留原结构的刚度矩阵阶数不变,这是两者分析上的不同。而且刚臂位置是一个单元,象m兄说的,有个距离,因此存在二次弯矩,而主从约束一般是同一个位置的两个节点。

4、MIDAS 坐标系的问题

问:这两天看了下MIDAS,对于它的坐标系定义搞的不是很清楚,单元坐标系是怎么定义的,哪位高手详细指点?

答:(1)参考MIDAS用户手册第二本有介绍;

(2)我用的是MIDAS CIVIL,而不是MIDAS GEN,两者在坐标系的定义上面基本一致,但也有不同,civil有个用户坐标系的概念,即UCS。

按照他们定义的坐标系,对于梁单元x轴是由N1指向N2,我就不清楚怎么确定的N1,N2呢,就是说里面有个方向问题了。

UCS用户坐标系这个概念也让人费解,有什么作用的呢,好像和单元坐标系又不是一回事。

我还想到一个问题,建模的时候选择截面,怎么确定截面的方向问题呢?举个例子,一个竖直杆,平面上截面的x向和y向不同,那么建模的时候怎么确定了这个截面的x向和y向的方向的呢? (3)你所说的梁单元n1、n2确定x轴的问题属于单元的局部坐标系,具体操作的时候先确定的点为n1,也就是你在连接单元的时候,先点的节点为n1,或者说扩展的时候被扩展的点为n1,这个不难确定,同时在确定了单元局部坐标系的时候默认的局部坐标系的y,z轴也就确定了,如果要修改局部坐标系的y,z轴与整体坐标系y,z轴的夹角,需要更改这里面的一项参数,就是贝塔角,具体的贝塔角的规定可以参考帮助文件。在确定局部坐标系的yz轴的时候,程序默认的是这样的:当局部坐标系x轴平行于整体坐标系的x轴,也就是单元平行于整体坐标系x轴,那么其他两个坐标轴也分别与整体坐标系的对应两个坐标轴平行,若单元平行于整体坐标系y轴,则单元局部坐标的z轴与整体坐标系z轴平行,以此类推。其它几种形式自己可以建立单元找到规律。

至于说用户坐标系对于作整体计算分析基本上用不上,主要是用于快速建立复杂模型,绝大多数实际结构的平面和立面是比较复杂的,但即使多么复杂的平面和立面也都是有规则的几何体组成的。用户可以为各几何体分别建立坐标系,在各自的坐标系上分别建模,这就是用户坐标系的用处。

最后这个问题,你可以看到,在midas的截面里面只有y,z轴截面的y,z轴默认的与局部坐标系的y,z轴是分别平行的。

另外还有一个节点局部坐标系的概念,你可以定义节点的局部坐标系,这个主要用于弯桥之类的作约束时用,可以用节点局部坐标来确定你所需要的边界条件。

前、后处理中的相关问题

1、拱桥稳定系数的计算问题

问:近日设计一座下承式系杆拱桥(钢管混凝土),用midas进行屈曲分析时发现5阶稳定系数是负数,百思不得其解。按说解刚度矩阵的时候负根是假根,应该去掉的,为何程序里会出现负值呢?请大家帮忙看看。

答:(1)稳定系数出现负值是反向加载地意思,如果你的实际结构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只看正值地计算结果就可以了。因为机械上很多情况都是荷载可以反向加的,而这个软件本身又是通用有限元的内核,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2) 拱桥的稳定分为面内失稳和面外失稳,在拱肋的横向支撑不够或拱截面的抗扭刚度不大的情况下,面外失稳一般先于面内失稳(。

系杆拱桥吊杆中的力为非保守力。拱肋发生横向位移时,吊杆也发生倾斜,但是吊杆的下端由于受到桥面系侧向刚度的约束而无法产生与上端同样大小的横向位移。这种情况下,吊杆的拉力会有使拱肋回归原位的一个分力,这个分力能提高拱轴的面外稳定性。

算出来的结果为负,极有可能使吊杆非保向力的影响。

2、civil中有关“荷载组增减系数”和有关施工阶段的讨论

问:MIDAS中移动荷载工况里的子荷载工况中有个“荷载组”增减系数,哪位知道是什么意思?

接上题,如果说两个车道的话,那么加载时,最少为一个车道,最多是两个车道,这个时候是不是系数应为2呢?

答:(1)MIDAS中"分析"里"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默认的"最后施工阶段"是用户定义的第一施工阶段,当我改变最后施工阶段的定位时怎么计算后又回到默认值了?

(2)那个系数通常取1就行了,与车道数也没关系,车道折减系数系统也已经默认如他表中所示了,如果你计算时有需要,所用的不同于系统的系数,你可以用这个增减系数来改变。

3、用midas建立自锚式悬索桥模型的讨论

问:如何用midas建立自锚式悬索桥模型?midas的悬索桥建模助手好像只能见地锚式悬索桥,现在想建自锚式的,用midas的索单元如何建模呢?我用cable单元建了个经典算例的模型,即一根无应力索长为100米的索,一端固定(坐标0,0,90),另一端从(0,0,30)沿水平线移动到(100,0,30),且升温100度,线膨胀系数为6.5e-6,弹性模量为3e7KN/m2,面积为1m2,单位长度重量10kn.求任意位置时索端水平及竖直分力大小。

答:(1)用ansys建立吧,现在midas还没有这个功能,不用建模助手自己建立模型是可以的,不过不能调成桥状态,只能用其他软件调出成桥状态后再将成桥索力导入midas成为几何刚度,所以midas模型只能在别的软件的帮助下建立成桥模型,而且还只能用于活载、屈曲、抗震等成桥后期的计算。总而言之,它不能自己调出成桥、不能模拟施工张拉吊杆的过程,只能算成桥以后的情况。所以建议还是暂时不要用midas做自锚式吊桥

(2)新版本也就是6.3.7版本已经可以了,建模助手里面考虑了自锚式悬索桥的计算,决定自锚式悬索桥形状的精确分析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确定整体结构形成前状态(无应力索长状态),第二个阶段确定包含加劲梁、索塔墩等全部结构体系形成后的状态。悬索桥建模助手用于前面所述的确定整体结构形成前状态(无应力索长状态)的程序,建模助手内部又经历了两个步骤的分析过程。第一个步骤使用Ohtsuki博士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简化的初始平衡分析,在此阶段通过输入的加劲梁的均布荷载和Y、Z方向的垂度确定主缆的水平力和其三维坐标。第二个步骤为精确的初始平衡分析阶段,是使用前一步骤得到的主缆坐标和水平张力,通过非线性分析计算准确的索无应力长状态。

4、有关用MIDAS计算曲线梁的讨论

问;用midas建立曲线梁模型怎么办,是用单元》建立曲线并分割成线单元》么?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从模型上看,内弧与外弧自重相等,即外弧侧有空隙,内弧侧重叠,那么对自重情况下的扭转有影响,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

答:(1)如果你的模型中心线是规则的曲线,则可以用单元》建立曲线并分割成线单元》,如果是不规则的,需要先在cad里面划分好单元然后导入节点坐标,如果单元划分的足够细那么外弧侧有空隙内弧侧重叠的现象就不会很明显,我想要想很精确的模拟内外侧的差异如果建立单梁模型好像还没有哪个软件可以模拟得很好,只有建立实体或者板单元的模型,但是一般又没有建立板活实体模型来进行整体计算的,所以大部分还是用另一种近似的方法,梁格法。事实上个人认为如果是等宽的窄曲线桥如果曲线半径不是很小只要单元划分细一些,计算是没有问题的。

再问:难道单元划分细了计算就精确了么?我觉得只是视觉上的效果,对于计算应当一样,对于反力,内弧与外弧自重一样,单元划分详细程度对反力应当没影响的,还请解答?

答:说得没错,所以我才说只要建立单梁模型你就很难实现所谓的内外重力不等,除非你另外加等效的扭矩,如果真要计算自重的扭矩你可以在梁单元上加均布扭矩,加二期恒载的时候同样也要加均布扭矩。如果想比较精确的模拟的话就像上面说得你只能用板单元或者实体单元了,但这又不太实际,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比较麻烦的梁格法,说麻烦主要是他的梁格划分要满足单个梁格的中性轴要保持与原截面的中性轴一致才能计算比较准确,如果计算对象是变宽的的曲线梁要满足个要求将会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过程。

MIDAS地震荷载输入的问题

问:请问一下,在MIDAS中如果要输入地震荷载,一定要手算结构的质量吗?我想,应该不会,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哪个命令可以让程序帮助我完成。所以,请有经验的朋友帮助一下。 答:您好!

中国规范里地震作用的分析有基底剪力法、振型分解法、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动力弹性时程分析、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等。

在MIDAS程序里的实现:

基底剪力法: 在"荷载>横向荷载>静力地震荷载"中定义. 该方法因为需要层的概念,有些通用有限元程序不提供该方法。

振型分解法: 在"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中定义. 在后处理上MIDAS提供振型参与质量系数,供设计人员判断所取振型数量是否足够。并提供规范规定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剪重比、每层各构件所负担的剪力等。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需要先做结构分析和设计。然后在"设计>静力弹塑性分析控制"等命令中实现。提供梁、柱、桁架、剪力墙的Pushover分析。

动力弹性时程分析: 在"荷载>时程分析数据"中定义.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开发完毕。模块增加预计在7~8月份。

定义结构的自重: 在"荷载>自重"中给出Z的系数"-1"。

将结构的自重转化为质量: 在"模型>结构类型"中将自重转化为质量。推荐使用转化为X、Y、Z 方向(当不计算竖向地震时,可选转化为X、Y方向)。

将活荷载转化为质量: 根据规范要求应将部分活荷载转化为质量。在"模型>质量>将荷载转化成质量"中实现。

另:MIDAS的计算楼板和筏式基础(可自动布桩)的程序MIDAS/SDS正在优惠销售(5000元)。该程序可计算无梁楼盖(包括不平衡弯矩的冲切计算)。楼板配筋计算是按有限元分析进行的,并考虑了梁、柱、剪力墙的刚度协调。还可进行楼板振动分析(可用于居住性能评价-该功能将为结构人员增加新的饭碗)。

MIDAS程序将不断进取,使之更适合于中国的工程设计要求。

MIDAS预应力损失计算分析

Midas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计算是相当出色的,加上空间分析的能力,是我花很大精力学习和研究的原因。

预应力混凝土桥,两个问题最重要,一个是预应力损失,一个是收缩徐变。无论是使用什么软件,一定要彻底详细的搞明白细节。所以我对Midas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做了些验证。

还是用“后张铰接板”的例子,桥博和Midas对比。

首先说明桥博中的设置:

6中预应力损失

(1)摩擦系数=0.3 偏差系数=0.0066

(2)钢束回缩:各0.006

(3)无

(4)按先1,2,后3,4的顺序张拉。

(5)这个是固定的0.07*1395=97.65

(6)施工阶段设置为第一阶段10天,安装结构,张拉钢束,第2阶段:收缩徐变1000天

由于在midas里不能象桥博那样分别输出,所以分别考虑这些损失。

首先把所有损失关闭,除了摩阻损失项系数

梁格法研究

问:最近在研究梁格法,看了不少的论文,也看了论坛上不少的贴子,感觉基本上都是汉勃.利那本书上的东西,我有几个疑问:

1.划分截面后要保证梁格截面与原截面行心保持一致,对单箱单室,可以对称划分,对单箱双室,顶底板分别在1/3处划开,所以对单箱单室和单箱双室还是好划分的,但对单箱多室就不是蛮好划分了,我看有的论文上有一种说法就是对于多室可以在各相邻两腹板中间划开,行心不需要保证一定要在一线上,但在计算惯性矩时仍按整体结构的主轴计算,不知这样到底行不行?

2.梁格法的截面特性特别是抗扭惯性矩是要按相关公式计算后调整的,因为软件计算不准,现在一般计算采用的就是桥博与midas了,桥博中我看截面特性的调整一般只有一个自设定抗扭惯矩,midas中可以直接修改截面特性的数值,难道在实际计算中真的要一个一个截面去调吗,那样的计算工作几乎很难完成并且很容易犯错的

不知道各位大侠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是怎么作的,希望一起交流,谢谢!!!

答:1.划分截面后要保证梁格截面与原截面行心保持一致,理论上要求这样,但在MIDAS中出于建模方便,各个纵梁截面形心不一定要在一直线上。

(2)1.划分后的截面中性轴偏离了原整体截面的中性轴,应该对各个截面特性计算完毕后,利用移轴公式换算成整体截面的参数特性。

2.扭转可按照箱梁扭转的相应理论进行计算,但应考虑箱梁约束扭转效应,一般乘1.15系数。

再问:是不是用midas分析箱梁必须使用梁格法建模啊 可不可以直接使用自带的截面形式 直接采用梁单元建模呢?望高手指点

答:选用哪种方式建模只是进行不同的假设而已,取决于结构的特点和你要求的精度。

单梁模型是假设梁的横向是刚性的。当梁的宽度比跨度小很多时适用。

梁格模型考虑了梁的横向弯曲作用和扭转变形作用。

板单元和实体单元考虑了泊松比的影响,计算结果最为准确,但也最麻烦。

问:在做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时,计算结果中增加了postcs工况,此工况下的内力及位移含义是什么? 解释一下postcs的含义,用法,以及采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1)Postcs阶段的模型和边界为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定义的“最终施工阶段”的模型。再问:你说的,我早已核实过。模型分析的最后阶段的结果与postcs结果不一样。

例如:我把某桥的施工控制分析模型分了100个工况进行模拟,其中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第100

阶段就是成桥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二期恒载阶段,增加了52kN/m的均布荷载)。

计算完毕后。在后处理模式下,第100阶段的计算结果(主梁内力和位移)与postcs下的结果不一样。不是差的一点。

还是望高手解释一下postcs是什么意思。弄不明白这个含义,就不知道结果的意义。

答:midas帮助中荷载组合里面有说明

Postcs阶段的模型和边界为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定义的“最终施工阶段”的模型,荷载为该最终施工阶段上的荷载和在“基本”阶段上定义的没有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类型的所有其他荷载。

23m预应力空心板梁格分析反力计算的困惑

问:最近分析一23m的预应力空心板,采用纵梁加虚拟横梁的方法,截面采用civil 2006的PSC数值型截面,可以显示真实截面形状。分析时横梁采用二型截面,释放横梁之间的弯距约束。具体的约束见模型:遇到的问题:

1.采用模型中的约束,计算第二阶段的支座反力,有些是正的,有些是负的,不合理,但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

2.修改模型中的越束,即将释放梁端部的约束的数值逐渐的修改变化,一直变为1,可以看出支座反力趋向合理,但 不知原因所在?实际上我也见过有人完全释放约束的,但不知道我的模型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

3.如果修改模型中的支座越束,将每个支座的RX全部约束,结果同2的修改,应该比较符合实际,但实际上不知道要不要约束这个RX?

请诸位帮忙看看我得模型,多谢!

答:对铰接空心板,我自己做过详细的比较,发现其内力包括反力的横向分布受横向刚度的影响很大,内力数值对横梁的刚度以及边界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在计算中很难找到确定性的建立模型的方法。

所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用传统的办法计算其横向系数,然后进行单梁计算,空间梁格模型我还从来没见过谁曾经成功模拟过,所以就铰接空心板来说,空间梁格模型是一种代价大而不可靠的方法。其根本原因,我认为铰接空心板的线铰且只传剪力的力学机理,属于力法范畴,根本不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目前狭义上的有限元法能解决的。

当然空间模型可能带来的一个好处是下部,比如盖梁计算的方便,能建立统一模型的话,会让盖梁设计更加经济。

请教:连续梁施工阶段支座反力不对称与桥梁预应力的关系

问:本人属初学者,请教问题如下:

本人所建模型如下如附件(为70+120+70m变截面边续梁),在建模过程中发现:若不导入合拢段预应力束,则各施工阶段的支座反力均左右对称,但若是在模型中导入合拢段预应力钢束,则在各施工阶段中的支座支反力不对称。

请问大侠:本模型左右不对称的原因是否是支座设置不当吗?

若不是,请教为什么在MIDAS中,合拢段预应力束会对施工阶段的支座支反力产生影

响?这是不合常理的。

答:你首先要保证结构的支座,预应力束的位置、张拉力、张拉顺序等都是对称的。

另外,预应力会对施工阶段的支座反力产生影响。

如果结构、预应力都对称的话,按道理,你的支座反力应该对称的,要是有差别应该也很小。

最终整体结果的不对称是由ZD9的钢束错误引起的,而你所说的施工过程中从CS5开始的反力不对称是正常的结果,因为从CS5开始激活的主梁都是与跨中合龙段预应力钢束有关的,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中的“截面特征值变化”选项中你选择的是“钢束引起的变化”,所以程序在计算截面特形时会考虑预应力钢束孔道引起的变化,由于这些阶段还没有长拉预应力钢束和注浆,所以计算的时候截面特性是扣除孔道的,如果你选择了“常量”,则结果肯定是对称的。

midas中如何模拟各种支座

问:在建立桥梁结构的计算模型时,会遇到各种类型支座,不知道各位都是怎么模拟的?是不是用弹性连接进行模拟?同时支座也有一定的高度,具体应该怎么考虑?

请教各位大侠给予回复

答: (1)对于支座的模拟,板式橡胶支座比较容易清楚地模拟,具体的模拟可以采用相应的梁单元,该梁单元的单元长度为板式橡胶支座的橡胶层厚度,需要查表得到总厚度后计算其中钢板的厚度,然后总厚度减钢板厚度,因为钢板起的作用只是限制橡胶的横向变形。支座材料的弹性模量可以有形状系数计算得到66s-162就是了。对于其他支座,一般来说就是用约束或者弹性支撑了,如

果该方向是固定的,就输入一个很大的k值,无法准确用梁单元来模拟。

具体的我是这样做的,大家参考一下:

板式橡胶支座刚度采用三维弹性连接器来模拟计算: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竖向刚度计算):

SDx = EA/l

单元局部坐标系y、z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横、纵刚度计算):

SDy = SDz = GA/l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平面内转动刚度计算):

SRx = GIp/l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SRy = GIy/l

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纵向转动刚度计算):

SRz = GIz/l

式中:EG为板式橡胶支座抗压、抗剪弹模;A为支座承压面积;Iy,Iz为支座承压面对局部坐标轴y、z的搞弯惯性矩;Ip为支座搞扭惯性矩;l为支座净高。

固定盆式支座以较大的刚度约束板体的位移而放松对转动的约束,故模拟在墩顶设置一个横、纵、竖三维抗压、抗剪的大值,各方向抗弯的小值,即SDx=SDy=SDz=+∞,而SRx=SRy=SRz=0的弹性连接。

(2)个人觉得如果按楼上所说的用弹性连接器来模拟板式橡胶支座的话存在一定问题,就是无法判断支座是否出现局部脱空,因为支座不但会出现整体脱空还会出现局部脱空,判断是否局部脱空就需要从支座角点是否出现拉应力来判断,但是弹性连接是无法观察角点应力的。

另外,逐项输入弹性连接的刚度不但麻烦而且还容易出错,假如按楼上所说的l为支座净高的话,模拟是错误的,应该是支座中橡胶层的总厚度,如果了解板式橡胶支座的原理就会知道,钢板的厚度对弹模是没有影响的,钢板只起限位作用,因此不能把钢板也作为受力结构的一部分。 (3)个人观点: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竖向刚度计算):

SDx = EA/l

单元局部坐标系y、z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横、纵刚度计算):

SDy = SDz = GA/l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平面内转动刚度计算):

SRx = GIp/l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以上三项应该可以这样模拟

但是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SRy = EIy/l

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纵向转动刚度计算):

SRz = EIz/l

(4)支座刚度模拟应如wentao8401兄所言!

对于bridgedlut (井中蛙) 兄所提“无法判断支座是否出现局部脱空,因为支座不但会出现整体脱空还会出现局部脱空,判断是否局部脱空就需要从支座角点是否出现拉应力来判断,但是弹性连接是无法观察角点应力的”,既然无法通过观察弹性连接的角点应力来判断,那不妨通过节点位移来判断支座的受力状态:支座上节点位移向下——受压,支座位移向上——抗拔!

问:midas gen 如何进行大跨度楼板的震动频率计算?

答:(1)个人经验:midas gen的面单元没有内部剖分功能,和线单元的变形协调需要硬剖分、公用节点,所以用起来不方便,不推荐采用,推荐改用Sap2k。

(2)可以看一下附件里的资料。

问:midas gen 如何进行大跨度楼板的震动频率计算?

答:(1)个人经验:midas gen的面单元没有内部剖分功能,和线单元的变形协调需要硬剖分、公用节点,所以用起来不方便,不推荐采用,推荐改用Sap2k。

隔震结构怎样建模?

问:最近单位在做一个砌体结构抗震的课题。

我们想把隔震技术应用到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中,现在先尝试用Midas模拟隔震后的结构,看看效

果怎样。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

1、在墙体下加入橡胶垫隔震支座,应该怎么建模呢?如果是用Midas软件,在“边界条件”下有“节点弹性支承”、“弹性连接”、“一般支承”几种,都具有定义相对剪切刚度等的功能,不知到又什么区别?隔震支座用哪种比较好?

2、建模时候支座地方是建立两个节点,用弹簧单元连接起来;还是建一个节点就行了呢?

3、是不是只能用时程分析法?振型反应谱法不适用呢?(《抗震规范》12.2.2条)

小弟以前没做过隔震方面的计算,很多东西不太懂,多谢指点。

答:

第一个问题,可以查阅Midas手册和隔震垫的产品参数,那里比所有人都能把参数的问题讲得更清楚;

第二个问题,都可以;若你关心隔震层剪力变形等反应值,用线连接;

第三个问题,只能用时程分析 或者等效静力方法

"第三个问题,只能用时程分析 或者等效静力方法"

请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不适用的原因是因为长周期谱缺失吧

因为隔震垫参数里面的有效刚度和有效阻尼都是假定的 所以不能用振型分解法

振型反应谱中是振型线性整体组合的,而时程分析振型是按照时间间隔组合。由于阻尼器产生的阻尼矩阵随着时间及位移变化,属于非线性,因此无法用振型分解法。

MID AS施工阶段分析的边界问题

问:在用MIDAS做施工阶段分析时,我看到有的模型没有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支架支撑作用,而是直接定义成桥后的边界支座情况,整个施工过程中边界也并未发生变化,直接按成桥边界处理。不知这样做是否合理?像桥博,在施工阶段也是考虑支架的支撑作用的。本人不解,诚请各位高手指教!答:施工阶段的位移与施工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应该考虑各施工阶段的边界变化。

问:简单的框架模型,内力为何出现异常?请大侠指点!三根次梁,中间的次梁的应力是正的,其余两根应力均为负。一般来说,这三根次梁的应力不会相差这么大吧。至少应该是同正同负的。 答:你显示的应该是组合应力中的最大值,次梁的应力自然有正有负,你显示一下上翼缘的应力会发现次梁的应力全部显示为正值,而显示下翼缘的应力则全是负值。而最大值 则取正负应力的绝对值中最大那个。

midas混凝土设计配筋的问题

问:midas混凝土设计配筋时,实配钢筋显示时有钢筋,为什么选择所需配筋时全部为0哪?请各位师兄指教!

答:单位改为cm就看到了

midas怎么考虑离心力加载

答:首先进行一般的移动荷载分析,在后处理利用移动荷载追踪器功能获得某项结果的最不利加载位置和荷载,然后通过按JTG D60-2004的4.3.3条计算离心力系数,将其与最不利荷载相乘,用梁单元荷载中集中荷载方式(局部坐标系)加载到最不利加载位置。因为离心力不考虑冲击的影响,而程序中提供的最不利荷载中包括了冲击系数,所以在将离心力与最不利荷载相乘时应除以(1+ )。 双塔结构中midas能否象sap一样用“刚性连接”模仿刚性楼面

问:双塔结构中midas能否象sap一样用“刚性连接”模仿刚性楼面,如果能的话,每层刚性连接的主、从结点如何设置?可以任选每层中一个节点做为主结点么?

在层数据中设置刚性楼面对双塔结构好像不太好,每层加板单元的话计算量又太大

答:可以"刚性连接"!!

MIDAS如何考虑框架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问:请问用MIDAS做过框架结构师兄,框架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在哪里调整?

答:使用命令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特性值系数,在其中设置相应方向刚度的调整。

连续梁施工阶段支座反力不对称与桥梁预应力的关系

问:本人所建模型如下如附件(为70+120+70m变截面边续梁),在建模过程中发现:若不导入合拢段预应力束,则各施工阶段的支座反力均左右对称,但若是在模型中导入合拢段预应力钢束,则在各施工阶段中的支座支反力不对称。

请问大侠:本模型左右不对称的原因是否是支座设置不当吗?

若不是,请教为什么在MIDAS中,合拢段预应力束会对施工阶段的支座支反力产生影

响?这是不合常理的。

答:(1)你首先要保证结构的支座,预应力束的位置、张拉力、张拉顺序等都是对称的。

另外,预应力会对施工阶段的支座反力产生影响。

如果结构、预应力都对称的话,按道理,你的支座反力应该对称的,要是有差别应该也很小。

(2)检查模型要仔细,其实你都已经找到问题所在了,只要在认真一点就找到错误了,如果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并且对称施工,结果肯定是对称的,既然只有加了合龙段钢束才出现问题,就仔细检查合龙段钢束好了,必然是钢束不对称的,看一下你的ZD9,只定义了一半。

再问:ZD9钢束不对称是一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奇怪的不是两个墩的支座反力不对称,而是因输入合拢段钢束后导致单个墩的两个支点反力不对称。

即:若在模型中不输入合拢段钢束,则在各施工阶段,墩与墩之间、单墩两侧支点间反力均对称; 若在模型中输入合拢段钢束,则自第四个施工阶段,墩与墩之间、单墩两侧支点间反力开始不对称。

这样的结果让人感觉很是奇怪!

再答:最终整体结果的不对称是由ZD9的钢束错误引起的,而你所说的施工过程中从CS5开始的反力不对称是正常的结果,因为从CS5开始激活的主梁都是与跨中合龙段预应力钢束有关的,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中的“截面特征值变化”选项中你选择的是“钢束引起的变化”,所以程序在计算截面特形时会考虑预应力钢束孔道引起的变化,由于这些阶段还没有长拉预应力钢束和注浆,所以计算的时候截面特性是扣除孔道的,如果你选择了“常量”,则结果肯定是对称的。

(5)

关于纤维单元输入与结果查看的问题

问:请问,进行非弹性时程分析时,

1、定义了纤维单元后,如何分配啊?

2、能输出钢筋、砼纤维应力-应变曲线吗?

3、如何输出梁柱弯矩-转角关系曲线、及弯矩-转角滞回曲线?

答:1、首先需要定义纤维材料特性,然后在纤维截面分割中把各种特性赋予截面中相应的部分。

3、可以输出弯矩-转角即M-phi曲线。

问一个局部升降温的问题

问:正常情况下,局部升降温引起的上下缘应力应该相反嘛,但是我的一个模型是上下缘相同,查了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截面输入的有问题?

答:你使用的是什么单元,如果是梁单元,施加单元温度荷载,则无法模拟上下缘应力的真实情况,需要使用温度梯度功能来处理。如果你使用板单元来建模对梁单元做细部分析,可以施加单元温度荷载。

刚架桥整体温变下墩梁固结点弯矩为何无法自平衡?

问:我建模计算一个5*20m箱梁,联端为双支座模拟,1-4#独柱墩与梁固结。温度工况均匀升降温,发现在此工况单独作用下,墩梁固结处弯矩无法自平衡。按照结构力学,墩梁固结处两边梁的弯矩与墩弯矩在此节点之和(正负根据弯矩的方向确定)应该为0才对。很是疑惑,烦请精通人士看一下我的模型是在哪里出现了问题。非常感谢计算模型

箱梁整体升温25度,结构My

ST:升温25度1号墩墩梁固结处MY的效应

左侧梁单元:15,Amy=2541KNm

右侧梁单元:16,Bmy=2900KNm

墩顶单元:73,Cmy=3500KNm

按照固结点处的弯矩自平衡和三个单元的弯矩方向,A+B=C才对,可是2541+2900=5441远远大于墩顶弯矩3500KNm

部分结果

回答上题:按照结构力学,墩梁固结处两边梁的弯矩与墩弯矩在此节点之和(正负根据弯矩的方向确定)应该为0才对。

首先,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正常的,与结构力学里的概念并不矛盾,但是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定理和结论都有它的适用范围,都是以一定的假设或规定为前提的,如果不遵循假设或规定而去套用它,结论肯定是错误的。

既然是按照结构力学,那么结构力学里面的共用节点和你有限元计算时的共用节点就要统一,你模型中的主梁截面使用了偏心功能(中下部),midas的偏心功能主要是为建模方便,但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理解它的原理,实际上他在计算时将节点和截面上的质心之间用一个刚臂连接,最终计算完成输出结果时仍旧会按质心的连线来输出,所以,你看到的实际结果是主梁质心处的弯矩和墩与梁底交接处墩的弯矩,只要墩有剪力存在,他们当然是不平衡的,由于墩顶和主梁截面质心之间的距离,必然会有产生一个弯矩的作用,你用墩的剪力与这个距离相乘,也就是0.6848x2835=1941,与3500相加,就是5441,相加以后比较的结果就统一在在主梁截面质心那个点了,仍旧符合结构力学里面的概念。

23m预应力空心板梁格分析反力计算的困惑

问:最近分析一23m的预应力空心板,采用纵梁加虚拟横梁的方法,截面采用civil 2006的PSC数值型截面,可以显示真实截面形状。分析时横梁采用二型截面,释放横梁之间的弯距约束。具体的约束见模型:遇到的问题:

1.采用模型中的约束,计算第二阶段的支座反力,有些是正的,有些是负的,不合理,但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

2.修改模型中的越束,即将释放梁端部的约束的数值逐渐的修改变化,一直变为1,可以看出支座反力趋向合理,但 不知原因所在?实际上我也见过有人完全释放约束的,但不知道我的模型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

3.如果修改模型中的支座越束,将每个支座的RX全部约束,结果同2的修改,应该比较符合实际,但实际上不知道要不要约束这个RX?

答:对铰接空心板,我自己做过详细的比较,发现其内力包括反力的横向分布受横向刚度的影响很大,内力数值对横梁的刚度以及边界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在计算中很难找到确定性的建立模型的方法。

所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用传统的办法计算其横向系数,然后进行单梁计算,空间梁格模型我还从来没见过谁曾经成功模拟过,所以就铰接空心板来说,空间梁格模型是一种代价大而不可靠的方法。其根本原因,我认为铰接空心板的线铰且只传剪力的力学机理,属于力法范畴,根本不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目前狭义上的有限元法能解决的。

当然空间模型可能带来的一个好处是下部,比如盖梁计算的方便,能建立统一模型的话,会让盖梁设计更加经济。

下面将江安老师的回复附上,大家可以讨论:

在您的模型是空心板梁,中间是绞接,这样模拟绞接是对的。但是,在安装了横梁后,我们可以看到,中间任何一根梁上面,实际上在Rx方向转动是自由的,从模型上来[$shy]讲,是约束不够;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一般端头设置二个支座,每个支座都能提供DZ,实际效果就是相当于能提供Rx。而如果用的是橡胶支座,只要有一定的宽度,也[$shy]是能实际上提供Rx的约束的,所以,我认为,这个Rx应该要设置的。

我原来的模型是T梁,中间用湿接缝连接,所以,用的是刚性连接。刚性的横梁连接二根纵梁后,就能提供Rx方向的约束,所以,约不约束,效果差不多。

感谢您的提醒,在这里,我们又可以在Rx约束方面注意到:空心板梁及T梁的梁格在建立模型中要考虑Rx,其中空心板梁一定要考虑,而T梁则可以不考虑。

关于midas中从属节点的问题

问:我在用midas计算混凝土结构的时候,软件提示警告:自动释放从属节点的约束,(如:[警告]自动解除从属节点的自由度。节点=670,自由度成分=X-位移 [警告]自动解除从属节点的自由度。节点=670,自由度成分=Y-位移

[警告]自动解除从属节点的自由度。节点=670,自由度成分=绕Z-轴旋转)节点均为柱底支座节点 我该如何处理,还是不用理它,请高手指点

答:节点670有重复约束的自由度,程序已经自动解除了,你可以再检查一下看节点670的约束是不是你想要的约束。

好像是因为我的层数据有问题(因为是体育馆看台节点的标高太多了),现在把层数据删掉就可以了。关于mct文件导入的问题

由于midas的mct文件的导入导出非常方便,在进行批量修改的时候我经常将模型导出成mct文件,然后利用查找替换,或者其他的方式进行批量修改,可是在做一个工程的时候发现我修改了一个附加扭矩的荷载然后导入,在恒载下竟然得到了与原模型不同的计算结果,为验证是否是因为我的操作不当造成了结果不同我又重新将原模型导出mct文件,然后原封不动的导入得到另外一个文件,

计算,结果竟然还是得到了与原模型不同的计算结果。具体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还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我的操作错误。

因此提醒大家最好少用mct得导入,如果要做批量修改,一个比较保险的方法就是:

1、先导出mct文件,然后复制你要修改的那一部分命令跟参数,放到另一个文本,做批量修改。

2、删除模型中你要修改的那一部分,利用工具栏中的mct命令窗口,将修改以后的那部分命令流复制到mct命令窗口,运行。

这样你就能比较保险的计算了。

另外我用的是正版的6.3.5版本的Midas/civil,附上两个结果的对比,从图上可以看出反力的差别。

请帮忙用midas2006将mcb导出mct

问:请哪位兄台帮忙用midas2006将mcb导出mct,我用的是6.7.1版的。

答:midas2006与midas6.7.1的mct的格式是不一样的。

不能直接导过去,如果手动改的话,工程量会很大的。

Midas如何加拱桥吊杆力

问:用初始荷载,还是用预应力中的初拉力荷载?(柔性吊杆)

答:模拟吊杆的方法

(1)可以采用等效节点荷载(可能不太理想)

(2)建立梁单元布置预应力钢束,张拉预应力钢束,但查看吊杆组合应力时会出现压应力,但内力确是受拉?这个问题是否可以忽略?

(3)采用初拉力荷载需要转化为桁架单元吧,但是在结果中查看吊杆内力,却与初始加载差别很大,而且计算结果与前面两种方法有较大差别。盼高手解释?

再答:用索单元+初拉力荷载的方法是正确的,至于说结果内力和杆内力不同:本来就应该不同的,

你可以去看看和有关的书籍

再答:初拉力荷载,计算结果中吊杆内力同施加的荷载内力不同,这也是正常的。你可以在一个工况中添加这个荷载,在这个工况中不要加入其他荷载,计算后查看结果,你会发现在这个工况,吊杆内力就是你施加的荷载。但是当你把自重等其他荷载都算在内时,吊杆的内力当然和你施加的荷载不等了啊。如果要相等,也简单,建立几个施工工况,最后一个施工阶段,张拉吊杆,这样计算的吊杆力就是你施加的吊杆张拉力,OK!

再答:吊杆选择只受拉(索)单元时,如果查看组合内力时,吊杆内力肯定与荷载工况不同相关,我原想表达的是:我只建立吊杆这个单独的工况,没有加入其它荷载工况。吊杆内力远远小于初拉力。附上我只加入了吊杆初拉力的模型。模型中吊杆初拉力为4200kN。

至于说索的结果内力与吊杆内力不同,我也承认,可是我单独看结果中加载的索力,总应该一致吧?或者说我加载的初拉力是错误的,对初拉力理解错误?我理解的初拉力就是预应力张拉的张拉力。

再答:大概的看了一下楼上的模型,我想说明几点:

1、你如果想查看吊杆的力应该到施工阶段去看,在成桥阶段查看的时候吊杆的内力并不等于你的初始张拉力。

2、你的定义吊杆的时候直接将吊杆定义为一个直径为116mm的圆形截面,如果转换到15.24的预应力钢绞线,那么应该是75根(每根15.24的钢绞线面积为140mm2),我不知道楼上的是否是想描述里面是钢绞线外面是钢管套护的结构?如果是那么你定义的截面应该是有问题的。

3、而且一般的时候也都是将只受拉单元用桁架单元来模拟,因为只受拉单元在荷载工况组合时会出现如下提示“[警告] 在只受拉/只受压桁架上使用的荷载组合结果无效。”故一般建议将只受拉单元用桁架单元模拟。

楼上说的这三条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好像都没有回答前面提出来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理解midas中索的初拉力的以下含义:

midas中的初拉力分为体内力和体外力,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索初拉力控制选项就有体内力和体外力两种。该选项仅适用于索单元,不适用于预应力钢束。在预应力荷载中给索单元加初拉力后做施工阶段分析时,如果选体内力程序中将以一定的变形量的方式加载到单元中,犹如给单元加一温度荷载一样。索内最终张力与索两端的锚固条件有关。当索两端完全锚固时,索内张力为所加初拉力;当索两端完全自由时,索内张力为零(可以类比加温度荷载时的自由伸缩)。在预应力荷载中给索单元加初拉力后做施工阶段分析时,如果选体外力程序中将做为荷载加载在索两端。当该阶段只有该索力作用时,索的张力不变;当该阶段有其他荷载作用或下一阶段有其他荷载作用时,索力会有相应变化。非施工阶段分析时,对于斜拉桥和悬索桥的初拉力程序内部按体内力进行处理。

sunsamuel的模型并没有做施工阶段分析,因此这里的初拉力是按体内力来计算的,而此时的约束相当于弹性约束,因此张拉以后的内力会小于你所赋予的初拉力。要想实现索张力就等于初拉力就应该设定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索初拉力控制选项选择体外立,并且在在某一施工阶段激活初拉力,就会得到你所需要的张拉力。

仔细看了

bridgedlut 的回复,实在太精辟了。非常谢谢解答,midas这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初拉力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等于张拉力。感觉很像用ansys link10单元降温模拟体外预应力。 xkm:这个是我模型的设置的问题,是原来采用梁单元+预应力钢绞线残留,见笑了。

继续向bridgedlut兄提问哈:

一般吊杆都需要二次张拉才能达到设计值,比如某一吊杆第一次张拉力为500kN,第二次补张拉至700kN。那么此时如何模拟?

我的一种方法是建立两荷载组,第一组张拉力为500,第二组为700,然后在补张拉施工阶段,钝化第一组,激活第二组,结果好像不对 ,因为第二组上去以后结果内力、应力变化剧烈(2倍),不符合我的认识。或者不钝化第一组?

另外一种方法是,建立两组荷载组,第一组为500,第二组为200,然后在补张拉施工阶段,激活第二组,不钝化第一组。但这样没办法考虑补张拉施工阶段吊杆内力增量。

体如何处理呢?

记得好像bridgedlut兄以前在论坛上提到添加替换的功能,不过自己没有试过。

可以在荷载组中将不同阶段的索力定义为不同的组。然后加载在不同施工阶段中。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索初拉力选项中选择体外力,然后会出现两个选项,“添加”和“替换”。当选择添加时,索的初拉力为累加;当选择“替换”时,表示将索力调整到某值(该阶段被激活的索力荷载值)。

例如你所说的一个阶段索力是100t,调索后是200t,如果你选择了“替换”选项,你需要分别定义100t,200t两个荷载组,分别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激活;如果你选择了“添加”选项就应该定义两个100t的荷载组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激活。

你可以按照上面说得试试看,不用钝化荷载组,一直用激活命令。选择添加的话个人感觉应该是考虑补张拉施工阶段吊杆内力增量。

疑问=未解决问题为什么我系杆拱拱肋上加很大的力,拱肋上下缘应力不变,弯矩有很大变化。 midas模拟系杆拱(刚性系杆)系梁梁中的预应力用体内束和体外束计算结果相差很大,用体外束计算的结果和手算的差不多,为什么?

谢谢前辈们的指点。还有一些疑惑:

在吊杆张拉阶段(只施加初拉力),CS恒荷载下吊杆内力=初拉力,但此时CS合计是考虑了前面结构变形(荷载作用),那么程序里面实际的吊杆内力我认为应该=CS合计。

后续施工阶段或者成桥阶段,一般是按照施工阶段合计+成桥阶段移动荷载等来查看内力的。

这里就出现一个矛盾的地方:我们最初给的初拉力并不等于实际张拉时的张拉力,在不考虑预应力损失的情况下以及分批张拉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施工张拉力就应该等于吊杆力。那么如何给定施工时张拉力呢?是否按照相应施工阶段的CS合计?不知道我的理解有没有问题。

对这个问题小弟也很迷惑,假如选择体外力,并选则添加选项,那是否表示在某一阶段激活吊杆力后,吊杆实际的内力为前一阶段吊杆内力与本阶段张拉力的叠加呢(本阶段无其它荷载)?

还有,如不施加张拉力,拱桥自身本可平衡,而施加了张拉力(体外力)后会导致系梁、拱肋的内力重新分配,有时拱肋内甚至弯矩会增加很大,那么就与拱桥的受力原理似乎有些不符,那张拉的目的是什么呢

现在我的理解是,体内力体外力都可以用,只是两种手段而已。体外力就是你在那个阶段加多少,就是实际张拉多少。体内力其实可理解为降温,其值与吊杆实际张拉内力不是等号关系,而需通过结果看吊杆实际内力。体内力的值并不是我们关心的吊杆内力。

答:不能同时执行 特征值分析和静力几何非线性分析。

问:出现下边错误提示一般是哪里的原因?

正在生成分析/后处理用数据。

正在计算结构整体重量。

完成生成分析/后处理用数据。

保存模型数据。

检查模型数据。

[错误] 不能同时执行 特征值分析和 静力几何非线性分析。

答:这个很容易理解,前者是线性分析,后者是非线性分析,在midas里面不能同时执行。

有限元中 单元阶次 的定义是什么?

问:有限元中 单元阶次 的定义是什么?

答:要是单元的节点仅仅是它的顶点,比如4节点四面体,8节点六面体单元都是一阶单元,或线性单元;如果单元的边上还有中间节点就是二阶单元,如10节点四面体,20节点六面体单元;另外还有三阶单元等,这里的阶次其实就是单元插值函数(形函数)的阶次。高阶相对低阶的精度要更高一些。

请教MIDAS中计算斜拉索索力松弛的方法和原理

问:问了MIDAS技术支持答复说是需启用非线性分析(我分析的桥梁跨径较小,原来只进行了线性分析),对此有两个困惑:

1、和线性分析相比,启用非线性分析时还有相应的其余哪些项要设,比如“体内力、体外力”,比如边界条件是否要设为“变形前”。。。

2、MIDAS里对索的松弛计算原理是怎样的?技术支持还没给我答复

答:MIDAS技术支持确认过后答复是MIDAS目前不能计算斜拉索的松弛,而国产桥梁分析软件QJX 和桥博好像也都不能计算斜拉索的松弛。

midas怎么考虑水平地震力和竖向地震力?

问:竖向地震力在那儿定义?没有找到定义的接口

答:(1)反应谱分析工况里面选择Z方向,注意质量转换的时候要勾选Z方向以及竖向地震力的反应谱调幅系数

(2)在分析工况下面有调幅系数,或者在定义反应谱的时候就定义这个系数

(3)MIDAS好像不可以按《抗规》5.3条计算静力的竖向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到是可以考虑竖向,偶现在试用的结果显示有点奇怪,也正在找这方面的资料。

midas复制层数据时问题

问:[错误] 在单元 6859 输入的节点不正确。同样的节点号 2456 输入在节点输入区域号 1 和 2。是什么原因

答:就是同一个节点号,在同一个单元里出现了两次。

midas复制层数据时问题

问:[错误] 在单元 6859 输入的节点不正确。同样的节点号 2456 输入在节点输入区域号 1 和 2。是什么原因

答:就是同一个节点号,在同一个单元里出现了两次。

midas中的菜单快捷键如何保存?

问:midas中的菜单快捷键都无法使用?需要自己定义?如果自定义好了,应该如何保存这些自定义?如果重装的话,这些键又需要重新定义一次?

有什么保存的好办法?

答:(1)命令行的快捷命令不错,推荐使用:

如创建单元,只要输入CE即可调出对话框等。

(2)可以保存为文件

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的区别

问:MIDAS GEN 中可以进行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的设计,但我对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两者的概念有些模糊,想向各位高手请教一下。

答:(1)我觉得中震弹性设计的概念就是计算地震力的时候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按照中震情况下的地震烈度来取,而中震不屈服这个概念很少听到,倒是大震不屈服分析很多

(2)中震弹性设计就是在中震时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中震不屈服的设计就是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中震进行计算。

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的设计在MIDAS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

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即在定义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

3、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3、定义荷载组合时将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

4、将材料分项系数定义为1.0,即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取用材料强度的标准植。

5、其它操作均同小震设计。

(3)中震下弹性与不屈服主要是考虑材料特性与地震作用来说的——

弹性设计时,构件内力取设计值并考虑荷载分项系数计算,材料为强度设计值。

不屈服设计时,构件内力组合值系数取1,材料为标准值。

至于这2种放大内力计算中震,都是按照放大地震作用后评估结构抗震性能。还是值得再商讨的,毕竟仅仅放大了地震力而没有考虑构件的塑性发展。

关于MIDAS细部分析应用的问题

问:用MIDAS分析一个H型钢柱支架。柱子双向受弯,同时还有扭矩作用。

考虑到常用结构分析软件,不能计算这样复杂受力构件。我就尝试用MIDAS板单元分析。建模形式和变形状况如图所示。

计算发现,这样细化分析结果有些问题,好像稳定应力体现不出来,而这样开口薄壁构件在弯扭作用下的扇形应力也没法显现。所以计算结果往往偏小。

而我拿MIDAS的计算结果与SAP2000比较了一下,这两个程序比较接近。是不是用有限元这样分析不妥。

不知道我的看法是否正确,请高手指点,谢谢。

答上:从结果图形看,应力并不是很大,要想效果比较明显应该使用较大的荷载,另外不知道万工建模时用的是薄板还是厚板单元,这个模型尽管也可以用薄板计算,但是相对来说厚板计算更为准确,薄板单元是根据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开发的,而厚板单元是依据铁木辛柯梁理论开发的,厚板单元理论考虑了横向剪切应力的影响。事实上厚板单元不但可以分析厚板,利用降阶积分,也可分析薄板。

再答上:另外,我觉得你想看的应力结果可能不是图中显示的sig-YZ而应该是von-Mises应力和Tresca应力,这两种结果在midas里面分别以sig-eff和Max-shear来表示,也叫做有效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你可以使用具有平面内旋转自由度的厚板单元建立模型查看一下有效应力的结果。

再问:我用的是厚板单元计算的。厚板计算结果中包括上部应力和下部应力,两个应力结果是不同的。

不过,我觉得好像薄板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因为H型钢的板厚只有6mm,8mm。

我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些应力的方向和含义。我需要和我自己建立的方法作比较。

用本例进一步分析表明:

1、Midas中,P-Deta与线性分析结果相同;

2、P-Deta和非线性分析不能同时使用;

3、几何非线性用Newton-Raphson方法可以分析;

4、几何非线性用弧长法和位移控制法,计算出错;

5、Newton-Raphson方法的结果与我采用的双力矩分析结果较为吻合;

6、本例中具有较明显的几何非线性特征。

答:1、这个结论下得有问题,对于这个例子,P-Deta与线性分析结果相同与Midas无关,跟计算软件无关,因为P-Deta效应本来指的就是结构在横向力(弯矩或剪力)和轴力作用下,轴力对结构刚度的影响造成的结构非线性效应,本例中荷载只有弯矩和扭矩,并没有轴力,所以没有P-Deta效应,无论用什么软件分析P-Deta与线性分析结果均会相同。

2、civil新版本中已经可以同时使用了。

3和4、通常使用NR法计算时比较容易收敛,弧长法和位移控制法,计算出错并不是说不能用这两种方法计算,而是与你设定的非线性分析控制参数有关,一般来说这两个方法对计算收敛的条件要

求比较高。

5、如果你用其他两种方法,计算也收敛,则结果应该也会非常接近。

再问:说明几点:

1、这个例题,我在用Midas分析的同时,也用sap2000算了一下。用sap2000分析时,线性结果与P-DETA结果相差较多。

2、本例中,在柱顶也施加了一个竖向轴力。

3、我这里的Midas还没有升级。其他两种方法我在抽空试一下。

谢谢。

答:如果是加了竖向力结果肯定是有差别了,不好意思,看上面的模型说只有弯矩和扭矩以为是荷载的原因,那就是这个原因了:在Midas中,P-Delta效应分析仅限于桁架单元、梁单元(包括变截面梁单元)和墙单元。板单元还考虑不了P-Delta效应,要想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就用非线性分析吧。问:对于这个例题,我用Midas和sap2000作了比较:

1、板单元,Midas中P-DETA和线性分析结果一样;

2、sap2000,考虑P-DETA和线性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别。

两个软件有区别。

今天用Midas分析上面的例子。

我改变扭矩做个比较,发现有些结果异常。

减小扭矩,钢柱扭转变形反而大了,柱子转了好几圈,这是不可能的。

而sap2000和双力矩计算都正常。不知道Midas有什么问题?

今天又试了一下Midas,发现出问题的原因了。是程序单位设置的问题。

采用N,mm单位制,计算结果就不对,迭代次数多,计算时间长,计算变形和应力较大。

采用kN,mm单位制,计算结果比较合理,迭代次数减少,计算时间也缩短了,数值都正常了。

这是不是Midas的一个小bug?

自答:我又试了一下,应该是找到问题关键。主要是我在设置钢柱顶板厚度的时候出现的问题。 1、如果顶板设置的太薄,采用线性计算时不会有问题,采用几何非线性计算时,就可能出现变形过大的现象,我把图形放上来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在这里,顶板取了0.1mm厚。

了。就没有上图中的屈曲破坏的形态了。

预应力施加失败!

问:一个简单的简支梁计算,施加预应力钢束,分阶段张拉预应力,但是计算结果标明预应力不起作用,请教其中原因。计算模型见附件,Midas版本是Civil2006(V7.2.0 Release No.2)。

答:楼主预应力荷载就是定义成施工阶段荷载(CS)的,模型的问题在于预应力钢束特性值定义中“管道每米局部偏差的摩擦影响系数”输入的值太大,大于正常值好几个数量级,所以得到的结果都被摩擦损失掉了,按照规范输入正确的摩擦系数就能得到预应力的作用结果了。

钢束工具问题:

我使用的时候有些复杂的线型可能会无法导出“圆弧”类型钢束的数据,但可以转出“样条”类型的钢束。关于插入点是大家提议较多的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也欢迎不吝赐教啊!

请问一下:提示竖弯钢束及平面钢束长度不一致,错误是怎末会事?还有钢束插入点坐标必须在DXf 文件中标出吗?

钢束插入点在dxf文件中不必标出,但在工具中最好给出,否则在导入到civil后钢束虽然形状正确,但位置错误也不合要求。

钢束坐标确定的是钢束的形状,钢束的插入点则决定了钢束在梁体中的位置。

关于竖弯和平弯长度不一致的提示:目前的容许误差是2mm,以后计划修改为误差为钢束总长的0.2%。超过此误差,则提示钢束形状不一致。

midas中定义的截面是否可以导出为CAD格式

问:midas中定义的截面是否可以导出为CAD格式的?如果不能导出,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查已经建好的模型中某个截面的尺寸(顶板、腹板、底板等)定义是否正确?

答:导出DXF就可以 选择上截面中心+形状

检查模型直接看截面特性就好啦

树形菜单关闭后如何恢复

问:刚学MIDAS,不小心把界面左边的树形菜单关闭了,请问怎么显示啊

答:(1)对着菜单栏,点击右键就可以了。偶也是。

(2)点一下选择工具条上的“工作目录树和前次对话框”按钮,就行了

(3)点击工具--用户定制--树形菜单(里面可以像CAD一样设置)

midas中如何模拟各种支座

问:在建立桥梁结构的计算模型时,会遇到各种类型支座,不知道各位都是怎么模拟的?是不是用弹性连接进行模拟?同时支座也有一定的高度,具体应该怎么考虑?

答:(1) 对于支座的模拟,板式橡胶支座比较容易清楚地模拟,具体的模拟可以采用相应的梁单元,该梁单元的单元长度为板式橡胶支座的橡胶层厚度,需要查表得到总厚度后计算其中钢板的厚度,然后总厚度减钢板厚度,因为钢板起的作用只是限制橡胶的横向变形。支座材料的弹性模量可以有形状系数计算得到66s-162就是了。对于其他支座,一般来说就是用约束或者弹性支撑了,如果该方向是固定的,就输入一个很大的k值,无法准确用梁单元来模拟。

(2) 具体的我是这样做的,大家参考一下:

板式橡胶支座刚度采用三维弹性连接器来模拟计算: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竖向刚度计算):

SDx = EA/l

单元局部坐标系y、z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横、纵刚度计算):

SDy = SDz = GA/l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平面内转动刚度计算):

SRx = GIp/l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SRy = GIy/l

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纵向转动刚度计算):

SRz = GIz/l

式中:EG为板式橡胶支座抗压、抗剪弹模;A为支座承压面积;Iy,Iz为支座承压面对局部坐标轴y、z的搞弯惯性矩;Ip为支座搞扭惯性矩;l为支座净高。

固定盆式支座以较大的刚度约束板体的位移而放松对转动的约束,故模拟在墩顶设置一个横、纵、竖三维抗压、抗剪的大值,各方向抗弯的小值,即SDx=SDy=SDz=+∞,而SRx=SRy=SRz=0的弹性连接。

(3) 个人觉得如果按楼上所说的用弹性连接器来模拟板式橡胶支座的话存在一定问题,就是无法判断支座是否出现局部脱空,因为支座不但会出现整体脱空还会出现局部脱空,判断是否局部脱空就需要从支座角点是否出现拉应力来判断,但是弹性连接是无法观察角点应力的。

另外,逐项输入弹性连接的刚度不但麻烦而且还容易出错,假如按楼上所说的l为支座净高的话,模拟是错误的,应该是支座中橡胶层的总厚度,如果了解板式橡胶支座的原理就会知道,钢板的厚度对弹模是没有影响的,钢板只起限位作用,因此不能把钢板也作为受力结构的一部分。 (4)个人观点: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竖向刚度计算):

SDx = EA/l

单元局部坐标系y、z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横、纵刚度计算):

SDy = SDz = GA/l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平面内转动刚度计算):

SRx = GIp/l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以上三项应该可以这样模拟

但是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SRy = EIy/l

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纵向转动刚度计算):

SRz = EIz/l

(5)支座刚度模拟应如(4)所言!

对于bridgedlut (井中蛙) 兄所提“无法判断支座是否出现局部脱空,因为支座不但会出现整体脱空还会出现局部脱空,判断是否局部脱空就需要从支座角点是否出现拉应力来判断,但是弹性连接是无法观察角点应力的”,既然无法通过观察弹性连接的角点应力来判断,那不妨通过节点位移来判断支座的受力状态:支座上节点位移向下——受压,支座位移向上——抗拔!

如何输入单箱双室截面中靠中腹板处的倒角?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实例

案例1 授权管理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案情简介 2003年4月,A公司某项目经理部与B公司签订了加工定作合同,约定B公司帮该项目经理部加工橡胶制品若干,合同中特别约定:“货款必须按合同所约定的账号结算,否则造成经济损失,全部由定作方(即A公司某项目经理部)承担。”合同履行中,A公司项目经理部按指定账户向B公司支付了货款10万元。2003年6月,B公司业务员C(合同经办人)在没有出具书面收款授权的情况下,要求A公司项目经理部向其付款,A公司项目经理部未严格审查,以现金方式向C支付了15万元。后C从B公司辞职。B公司拒绝承认收到业务员C的15万货款,由此引发诉讼。 二、裁判结果 法院一审认定,合同约定货款必须向B公司指定帐户支付,B公司未授权业务员C收款,C收款属于个人行为,因此一审判决A公司败诉,A公司向B公司支付15万元货款、违约金和利息的义务。 三、管理建议: 本案例反映了授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授权管理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签订合同时必须要求签约对方单位的合同签订人(对方的法定代表人除外)出具书面的授权委托书,必须严格审查对方合同签订人的 代理权限、代理期限等事宜。 2、合同中约定,必须支付到对方单位指定账户的,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约定将款项付到合同指定账户。若需要付到其他账 户,必须要求对方单位出具书面的委托付款书。 3、支付合同款项时,尽量通过银行电汇或者银行票据进行,不得将现金、现金支票以及收款人一栏为空白的转帐支票直接付给对方的合 同经办人。 4、代债权人向其他人付款时,必须要求债权人出具书面的委托书。 5、分包单位的材料领用人,也必须是经过分包单位授权现场人员。如施工中由对方代理人以外的人,代领了材料,事后必须要求对方的 现场被授权人及时签字确认领用材料的数量和材料单价。 6、必须妥善保管签约单位出具的授权委托书原件。若在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对方提供的授权委托书是复印件或者是传真件的,一定 要注意及时索要原件。 7、原则上要求项目经理部必须留存分包队伍合同签订人、材料领用人、分包工程款的领用人、分包结算签订人的有效身份证件的复印件。 案例2 分包合同中约定的管理费,会被法院以非法所得收缴 一、案情简介 2003年8月,A公司与B交通设计院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约定A公司将某路面改造工程承包给B交通设计院总承包施工。B 交通设计院于同年9月与个人黄某签订了《某路面改造工程施工合同》,将其总承包的工程肢解后部分分包给黄某组织的施工队施工。B 交通设计院按分包价的 4.5%提取管理费,其他一切费用及税金由黄某承担。此后,B交通设计院从黄某处收取管理费20万元。后双方因结算争议诉争至法院。 二、裁判结果 B交通设计院在与A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后,将所承包的工程肢解分包给黄某个人施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 二十九条第三款“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强制性规定;同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 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四条“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 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 得。”的规定,法院依法做出民事制裁决定书决定收缴B交通设计院获取的非法所得— 4.5%的管理费,同时其仍应向黄某支付剩余工程款。三、管理建议 本案例中反映出的是,分包合同中约定收取管理费所导致法律责任问题。为规避此类法律风险,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分包合同应当回避“总包单位收几个点管理费”或者“总包合同清单价下浮X%做为分包单价”之类的表述,这种约定及有可能会被人 民法院认定为非法所得,将被予以追缴,还有可能被处以罚款。2005年1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 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 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2004年3月19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以赣高法[2005]52号文下发的关于印发《二00四年全省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中,更明确的指出:“对超越资质承揽工程的,对因其超越资质而取得的非法所得予以收缴。承包方不具有法定资质的,对间接费和其他 直接费予以收缴。转包、违法分包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收取管理费的,对该收取的管理费部分予以收缴。” 2、分包合同的单价的约定应当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确定,并以清单列明,工作量的确定要采取根据现场施工签认工程量的方式确定。 另外,分包合同中不得出现委托分包单位施工的字样,否则诉讼中法院有可能将分包合同关系认定为委托关系,导致分包单位的对外债务 由总包单位承担。

土木工程材料实例分析

工程实例分析 1、石膏饰条粘贴失效 现象:某工人用建筑石膏粉拌水为一桶石膏浆,用以在光滑的天花板上直接粘贴,石膏饰条前后半小时完工。几天后最后粘贴的两条石膏饰条突然坠落,请分析原因。 原因分析: ①建筑石膏拌水后一般于数分钟至半小时左右凝结,后来粘贴石膏饰条的石膏浆已初凝,粘结性能差。可掺入缓凝剂,延长凝结时间;或者分多次配制石膏浆,即配即用。 ②在光滑的天花板上直接贴石膏条,粘贴难以牢固,宜对表面予以打刮,以利粘贴。或者,在粘结的石膏浆中掺入部分粘结性强的粘结剂。 2、石膏制品发霉变形 现象:某住户喜爱石膏制品,全宅均用普通石膏浮雕板作装饰。使用一段时间后,客厅、卧室效果相当好,但厨房、厕所、浴室的石膏制品出现发霉变形。请分析原因。 原因分析: 厨房、厕所、浴室等处一般较潮湿,普通石膏制品具有强的吸湿性和吸水性,在潮湿的环境中,晶体间的粘结力削弱,强度下降、变形,且还会发霉。 建筑石膏一般不宜在潮湿和温度过高的环境中使用。欲提高其耐水性,可于建筑石膏中掺入一定量的水泥或其它含活性SiO2、Al2O3及CaO的材料。如粉煤灰、石灰。掺入有机防水剂亦可改善石膏制品的耐水性。 3、水玻璃表面处理 现象:把水玻璃涂在粘土砖表面,可以提高抗风化能力;但涂在石膏制品表面则会使石膏制品破坏,请讨论其原因。 原因分析: 水玻璃浸入粘土砖表面,可使材料更致密,提高风化能力;但浸入石膏制品,水玻璃与石膏反应生成硫酸钠晶体,在制品孔隙内产生体积膨胀,使石膏制品破坏。 4、挡墙开裂与水泥的选用 现象:某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浇注两周后拆模,发现挡墙有多道贯穿型的纵向裂缝。该工程使用某立窑水泥厂生产42.5Ⅱ型硅酸盐水泥,其熟料矿物组成如下: C3S 61%;C2S 14%;C3A 14%;C4AF 11% 原因分析: 由于该工程所使用的水泥C3A和C3S含量高,导致该水泥的水化热高,且在浇注混凝土中,混凝土的整体温度高,以后混凝土温度随环境温度下降,混凝土产生冷缩,造成混凝土贯穿型的纵向裂缝。 防止措施: 首先,对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宜选用低水化热,即C3A和C3S的含量较低的水泥。其次,水泥用量及水灰比也需适当控制。 4、某机场道肩混凝土破坏 现象:某机场道肩混凝土于1995年7-11月施工,当年10月就发现网状裂缝,次年6月表面层开始剥落。该混凝土使用某立窑水泥厂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该厂当时生产的熟料呈暗红色,还有一些白色物质。钻取破坏与未破坏的混凝土各加工成试件,未被破坏混凝土强度可满足设计要求、密实、颜色为正常的青灰色。而已破坏的混凝土强度大大下降,低于设计值,劈开可见砂浆层与集料之间粘结疏松。经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已破坏混凝土试样有大量Ca(OH)2和大量CaCO3。 原因分析: 经有关单位研究认为,该混凝土破坏主要是由于水泥质量不稳定所致,水泥中有一定

最新版工程案例分析案例

A 某县饮料厂为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该厂生产经济效益很好,供不应求,厂方决定增加一层。加层设计由该县丙级设计院设计,由县建筑公司施工。加层设计时对基础进行验算,再加一层无问题,对加层梁柱进行了计算,但对原框架结构没有进行计算。工程于1990年12月开始,施工过程中自然条件,施工管理良好,材料质量亦无问题,1层、2层工人生产照常进行,在加层吊装屋面板接近完工时,加层部分及2层突然倒塌,造成25人死亡,30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1)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常见的原因有哪些?该工程质量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分为几级,是如何规定的?该工程质量事故属于几级重大事故?(3)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常见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有:①违背建设程序;②工程地址勘查原因; ③未加固处理好地基;④设计计算问题;⑤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⑥施工和管理问题;⑦自然条件影响;⑧建筑结构使用不当。该工程质量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设计计算问题,在加层时,未对原一、二层结构进行验算。 (2)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分为四级: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重大事故;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重大事故;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重大事故;死亡2人以下,或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重大事故。该工程质量事故属于二级重大事故。 (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①进行事故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②分析调查结果,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③确定是否需要处理,若需处理,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④事故处理;⑤检查事故处理结果是否达到要求;⑥事故处理结论;⑦提交处理方案。 某办公楼建筑面积2750m2,是一栋4层建筑,建筑物层高3.Om,总高24m,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上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框架结构,主体结构采用C25混凝土,砖砌填充墙,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四层混凝土部分试块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请法定检测机构对实际结构进行检测鉴定,检测结构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1)该质量问题是否需要处理,为什么?(2)如果该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论证达不到要求,需要进行处理,可采用什么处理方法?处理后应满足哪些要求?(3)根据工程质量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工程质量事故分成哪两类,是如何规定 的?如果该质量问题进行加固补强造成经济损失1万元,则该事故属于哪一类? (1)该质量问题可不作处理。原因是混凝土试块强度不足是在试块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而经法定检测机构对实际结构经测试论证后能够达到要求,因此可不作处理。(2)对该质量问题可采取的处理方案有:封闭防护、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 处理的基本要求是:①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②重视消除事故原因。③注意综合治理。④正确确定处理范围。⑤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⑥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⑦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⑧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3)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一般事故指补 救当中经济损失一次在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或者人员重伤2人以下,且无人员伤亡的事故。重大事故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机械设备损坏、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该质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1万元,因此该质量事故属于一般事故。2A315022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某综合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10层,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养护过程中发现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常细小的裂缝,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经分析该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良,使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而造成的混凝土干缩裂缝。 (1)造成该工程楼板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原因是什么?(2)为避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干缩裂缝,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3)该楼板的干缩裂缝会产生什么危害?可采取何种处理方法? (1)造成该工程楼板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成型后,施工单位对混凝土养护不良,使表面水分蒸发快,

ansys工程实例(4经典例子)解析

输气管道受力分析(ANSYS建模) 任务和要求: 按照输气管道的尺寸及载荷情况,要求在ANSYS中建模,完成整个静力学分析过程。求出管壁的静力场分布。要求完成问题分析、求解步骤、程序代码、结果描述和总结五部分。所给的参数如下: 材料参数:弹性模量E=200Gpa; 泊松比0.26;外径R?=0.6m;内径R?=0.4m;壁厚t=0.2m。输气管体内表面的最大冲击载荷P为1Mpa。 四.问题求解 (一).问题分析 由于管道沿长度方向的尺寸远大于管道的直径,在计算过程中忽略管道的端面效应,认为在其长度方向无应变产生,即可将该问题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选取管道横截面建立几何模型进行求解。 (二).求解步骤 定义工作文件名 选择Utility Menu→File→Chang Jobname 出现Change Jobname对话框,在[/FILNAM] Enter new jobname 输入栏中输入工作名LEILIN10074723,并将New log and eror file 设置为YES,单击[OK]按钮关闭对话框 定义单元类型 1)选择Main Meun→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te命令,出现Element Type 对话框,单击[Add]按钮,出现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对话框。 2)在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复选框选择Strctural、Solid、 Quad 8node 82,在Element type reference number输入栏中出入1,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3. 定义材料性能参数 1)单击Main Meun→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出现Define Material Behavion 对话框。选择依次选择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选项,出现Linear Isotropic Material Properties For Material Number 1对话框。 2)在EX输入2e11,在Prxy输入栏中输入0.26,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3)在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n 对话框中选择Material→Exit命令关闭该对话框。 4.生成几何模型、划分网格 1)选择Main Meun→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Circle→Partail→Annulus出现Part Annulus Circ Area对话框,在WP X文本框中输入0,在WP Y文本框中输入0,在Rad1文本框中输入0.4,在Theate-1文本框中输入0,在Rad2文本框中输入0.6,在Theate-2文本框中输入90,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2)选择Utility Menu→Plotctrls→Style→Colors→Reverse Video,设置显示颜色。 3)选择Utility Menu→Plot→Areas,显示所有面。 4) 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Reflect→Areas,出现Reflect Areas拾取菜

工程造价实例分析

工程造价实例分析

泰州市盛和花园四期42#楼工程造价实例分析 一、工程概述 泰州市盛和花园四期42#楼工程,该工程招标形式为邀请招标,计价方式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施工合同类型为固定总价合同。合同约定当工程发生变更、签证时合同价款予以调整,材料价格以《泰州工程造价管理》2004年第3期指导价为结算依据,任何政府及相关部门文件均不予调整。该工程招标控制价为1594851元,中标价为1479065.54元,合同价为1479065.54元,送审价为1729961元,审定价为1476246.92元,核减为253714.08元,审定价与合同价相比造价减少 0.2%。 二、工程造价分析 1该工程原图纸设计部分圈梁断面为250*240,实

际施工时断面设计变更为300*240,原合同数量为91.67m3,变更后数量为98.37m3,造价增加2106.21元。原图纸设计部分有梁板板厚9CM,实际施工时设计变更厚度为10CM,原合同数量为323.97m3,变更后数量为326.99m3,造价增加873.59元。原图纸现浇板上未设计板面抗裂钢筋,实际施工时设计变更增加板面抗裂钢筋,原合同钢筋数量为84.95t,变更后数量为89.41t,增加造价14841.77元。因施工时设计变更增加部分圈梁高度,造成墙体体积减少,KP1砖墙原合同数量为528.19m3,变更后数量为521.49m3,造价减少1260.60元。原图纸瓦屋面未设计挂瓦条,实际施工时设计变更增加30*40木挂瓦条,挂瓦条数量增加990.30m,造价增加2980.80元。原图纸设计房屋四周为砼散水,实际施工时变更设计为四周种花草,造价减少2142.15元。以上造价的变化是由于设计变更造成

有限元工程实例分析

悬臂梁问题有限元法报告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 班级:_____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一、分析的问题—悬臂梁问题

二、悬臂梁结构离散 三、计算和结果分析 ㈠计算 ⑴数据的输入: *****control parameter***** 10,8,4,20,1,0,1,0,1,5 *****element information***** 1,2,4 1,4,3 3,4,6 3,6,5 5,6,8 5,8,7 7,8,10 7,10,9

*****coordinates of node***** -0.500,0.000 0.500,0.000 -0.500,1.000 0.500,1.000 -0.500,2.000 0.500,2.000 -0.500,3.000 0.500,3.000 -0.500,4.000 0.500,4.000 *****degree of freedom***** 17,18,19,20 *****load***** 1,1,10 3,1,10 5,1,10 7,1,10 三.数据分析

四.讨论 根据弹性力学解和有限元解对比,对悬臂梁问题,应力σx的有限元结果与弹性力学结果的误差值在X方向上有中心向两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在中心位置,两者运算的结果基本相同。对于应力σy 的有限元结果与弹性力学结果的误差值趋于稳定!弹性力学的结果与x大小基本上无关,但是有限元解显示有一定关系,且随x 的增加,误差增大逐渐增大,但不太明显。 三结点常单元的有限元方法能达到一定精度。但要用尽量少的单元达到较高的精度,要运用精度更高的高阶单元。 运用有限元结算和弹性力学计算,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对于二者之间的互相校核和对比,有利于工程实例的计算,使理论值和实际值相差不大,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和可靠!

最新版工程案例分析案例

某县饮料厂为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该厂生产经济效益很好,供不应求,厂方决定增加一层。加层设计由该县丙级设计院设计,由县建筑公司施工。加层设计时对基础进行验算,再加一层无问题,对加层梁柱进行了计算,但对原框架结构没有进行计算。工程于1990年12月开始,施工过程中自然条件,施工管理良好,材料质量亦无问题,1层、2层工人生产照常进行,在加层吊装屋面板接近完工时,加层部分及2层突然倒塌,造成25人死亡,30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1)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常见的原因有哪些?该工程质量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分为几级,是如何规定的?该工程质量事故属于几级重大事故?(3)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常见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有:①违背建设程序;②工程地址勘查原因; ③未加固处理好地基;④设计计算问题;⑤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⑥施工和管理问题;⑦自然条件影响;⑧建筑结构使用不当。该工程质量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设计计算问题,在加层时,未对原一、二层结构进行验算。 (2)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分为四级: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重大事故;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重大事故;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重大事故;死亡2人以下,或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重大事故。该工程质量事故属于二级重大事故。 (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①进行事故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②分析调查结果,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③确定是否需要处理,若需处理,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④事故处理;⑤检查事故处理结果是否达到要求;⑥事故处理结论;⑦提交处理方案。 某办公楼建筑面积2750m2,是一栋4层建筑,建筑物层高3.Om,总高24m,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上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框架结构,主体结构采用C25混凝土,砖砌填充墙,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四层混凝土部分试块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请法定检测机构对实际结构进行检测鉴定,检测结构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1)该质量问题是否需要处理,为什么?(2)如果该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论证达不到要求,需要进行处理,可采用什么处理方法?处理后应满足哪些要求?(3)根据工程质量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工程质量事故分成哪两类,是如何规定 的?如果该质量问题进行加固补强造成经济损失1万元,则该事故属于哪一类? (1)该质量问题可不作处理。原因是混凝土试块强度不足是在试块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而经法定检测机构对实际结构经测试论证后能够达到要求,因此可不作处理。(2)对该质量问题可采取的处理方案有:封闭防护、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 处理的基本要求是:①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②重视消除事故原因。③注意综合治理。④正确确定处理范围。⑤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⑥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⑦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⑧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3)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一般事故指补 救当中经济损失一次在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或者人员重伤2人以下,且无人员伤亡的事故。重大事故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机械设备损坏、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该质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1万元,因此该质量事故属于一般事故。2A315022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doc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 ======单选题部分====== ? 1.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当现场出现结构板双层双向钢筋的上层钢筋下陷的问题时,我们的处理建议是(C ) o A 地下室顶板上需堆载施工时,必须明确设计使用荷载,均匀堆放施工材料,避免超载施工 o B 在浇捣柱砼前,柱钢筋未作定位,钢筋无法与上层柱筋对齐,产生弯折 o C 加强钢筋工程的阶段性验收及砼施工旁站控制 o D 地下室后浇带大梁梁底无保护层,严重违反规范要求,影响梁使用寿命 ? 2.室内墙地面饰面工程施工时,现场出现内墙大面空鼓裂纹问题的原因是() o A 商品砼坍落度过大,面层收缩形成裂纹 o B 内墙粉刷砂浆配合比失控,强度很底,黄砂含泥量高且为细砂 o C 外墙干挂石材收口于铝合金窗顶处,雨水渗入干挂石材空腔内流向窗顶部位,从窗顶薄弱处渗入室内 o D 因房屋交付时,室内为毛坯,阳台进行地砖施工,室内外高度接近一致,阳、露台地砖为干粉砂浆铺贴,当雨水飘落到地面后从砖缝渗入干粉砂浆层,且阳、露台多为内坡,渗入雨水在干粉层内于墙根部位形成积水,积水沿砖墙渗入室内。 ? 3.以下不属于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决定的是() o A 强度 o B 和易性 o C 经济性 o D 坍落度 ? 4.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混合材和水中的碱(Na2O或K2O)与()中的活性成分反应,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若干午(数年至二、三十年)逐渐反应,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导致混凝土失去设计性能 o A 原料 o B 骨料 o C 水泥 o D 水

======多选题部分====== ? 5.以下属于外墙面工程施工时出现的现场问题的是() o A 阳台外边梁上在进行室内装修后收口不合理,影响外观 o B 屋面露台防水未施工,墙面石材施工已完成,施工程序颠倒,墙根与屋面露台防水无法施工 o C 门厅前正面自由落水不合理 o D 窗顶装饰线两边出现大小头现象 ? 6.预留预埋应按设计图纸要求事先翻样制作,并注明(),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的加固进行检查,保证拆模后预留预埋位置的准确,浇筑后及时复测,出现偏差及时调整 o A 位置 o B 标高 o C 尺寸 o D 形状 ?7.防水工程包括() o A 地下室防水 o B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如厨卫间) o C 屋面防水 o D 外墙的防渗漏 ======判断题部分====== ?8.屋面工程施工中,现场出现屋面顺水条间距未满足规定要求;屋面平整度差,引起局部用多根小木方支垫的问题时,我们的处理建议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每道施工程序按规范标准施工。(顺水条间距按照绿城规定执行) ?对错 ?9.滑模施工时应随时采用仪器或吊锤法检查滑升体系的垂直、扭转、倾斜等状态,对其结构的中心和边缘均应同步观察。 ?对错 ?10.模板决定了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和观感,在支设模板前应进行研究和策划形成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并报工程管理科审批 ?对错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实例分析与创新

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实例分析与创新 [工程实例分析1—1]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分析 现象:某施工队原使用普通烧结粘土砖,后改为表观密度为700kg/m3的加气混凝±砌块。在抹灰前采用同样的方式往墙上浇水,发现原使用的普通烧结粘土砖易吸足水量,但加气混凝土砌块虽表面看来浇水不少,但实则吸水不多,请分析原因。 原因分析:加气混凝土砌块虽多孔,但其气孔大多数为“墨水瓶”结构,肚大口小,毛细管作用差,只有少数孔是水分蒸发形成的毛细孔。因此,吸水及导湿均缓慢,材料的吸水性不仅要看孔数量多少,还需看孔的结构。 [工程实例分析1—2] 测试强度与加荷速度 现象:人们在测试混凝土等材料的强度时可观察到,同一试件,加荷速度过快,所测值偏高。 原因分析:材料的强度除与其组成结构有关外,还与其测试条件有关,包括加荷速度、温度、试件大小和形状等。当加荷速度过快时,荷载的增长速度大于材料裂缝扩展速度,测出的数值就会偏高。为此,在材料的强度测试中,一般都规定其加荷速度范围。 [工程实例分析1—3] 水池壁崩塌 现象:某市自来水公司一号水池建于山上,1980年1月交付使用,1989年6月20日池壁突然崩塌,造成39人死亡,6人受伤的特大事故。该水池使用的是冷却水,输入池内的水温达41℃。该水池为预应力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圆形结构,池壁由132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拼装,接口处部分有泥土。板块间接缝处用细石混凝土二次浇筑,外绕钢丝,再喷射砂浆保温层,池内壁未设计防渗层,只要求在接缝处向两侧各延伸5cm的范围内刷两道素水泥浆。 原因分析如下:(1)池内水温高,增加了对池壁的腐蚀作用,导致池壁结构过早破损。(2)预制板接缝面未打毛,清洗不彻底,故部分留有泥土;且接缝混凝土振捣不实,部分有蜂窝麻面,其抗渗能力大大降低,使水分浸入池壁,并对 钢丝产生电化学反应。事实上所有钢丝已严重锈蚀,有效截面减少,抗拉强度下降,以致断裂,使池壁倒塌。(3)设计方面亦存在考虑不周,且对钢丝严重锈蚀未能及时发现等问题。 [工程实例分析1—4] 材料微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现象:某工程灌浆材料采用水泥净浆,为了达到较好的施工性能,配合比中要求加入硅粉,并对硅粉的化学组成和细度提出要求,但施工单位将硅粉误解为磨细石英粉,生产中加入的磨细石英粉的化学组成和细度均满足要求,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不好,水泥浆体成分不均,请分析原

软件工程实例分析

第八章综合应用 本章通过一个实例——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介绍按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开发软件的全过程。由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学生比较熟悉,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编程语言采用较易掌握的Visual Basic,提供的设计、实现、测试是系统的,核心源代码以文字方式说明。 在实际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往往需要一个团队集体完成,所以分工合作、协调工作能力、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同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开发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采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也可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过程没有标准答案。为了突出重点,对系统进行了简化。 8.1“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立项背景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师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为了适应数字化信息环境,一种成功的跟踪最新技术,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孕育而生。 某综合性大学的图书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该校的教师和学生。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教职工约3000人、学生20000人左右,馆藏各类图书近200多万册,期刊近4000多种,图书馆工作人员约90人,每天的借阅量近千册。在图书馆的图书数量不断增加、读者数目不断增长,对图书馆信息管理自动化和准确化要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图书馆信息管理工作网络化,以及实现网络查询和统计一体化而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为图书馆管理员提供一个个性化的界面,将读者需要的各种服务集中起来,图书管理员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使用所有服务;也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服务,读者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图书和借阅情况查询。从图书信息的输入到读者借阅图书信息的管理,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完成。 虽然图书馆在某些局部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但尚未建立起真正的集成自动化系统,大部分业务工作仍靠手工完成。由于图书馆陈旧的管理手段给读者和图书馆管理员带来的很多操作上的不方便,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并使图书馆管理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所以下决心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 本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在原有手工系统的基础上,增强数据库管理技术,增加图书信息的管理、读者信息的管理、读者借书和还书信息的管理等功能。通过进一步收集、整理、存储关于图书、读者的主要数据,以及原有系统的作业流程信息,为日后建立数据仓库做好准备。 本系统采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管理员可以针对不同需求分类、排序、查询、统计,方便读者和其他部门根据自己的需求准确、快速地查询图书信息,实现以计算机辅助形式代替传统的手工查找形式,减轻图书信息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从而使图书和读者管理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8.2 可行性研究 在项目可性行研究阶段,分析人员对图书馆工作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同主要领导、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对手工工作情况、工作流程、所完成的任务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新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初步调查。初步调查研究的结果成为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8.2.1 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

软件工程案例分析实例

密级: 文档编号:第 2.0 版分册名称:第册/共册 湖南关西汽车涂料有限公司 在线招聘系统 需求说明书 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工程实习开发小组

目录 1. 引言 2 1.1 编写目的 2 1.2 背景 2 1.3 定义 2 1.4 参考资料 2 2. 任务概述 3 2.1 目标 3 2.2 用户特点 3 2.3 条件和限制 3 3. 需求规定 4 3.1 功能规定 4 3.1.1管理端 4 3.1.2客户端 6 3.1.3用户权限管理 6 3.2 性能规定 6 3.3 数据要求 7 3.3.1湖南关西在线招聘系统的输入数据 7 3.3.2湖南关西在线招聘系统的输出数据 7 3.3.3湖南关西在线招聘系统的数据管理能力 7 3.3.3.1 湖南关西在线招聘系统的目录树结构 7 3.3.3.2 湖南关西在线招聘系统业务流程图 8 3.3.3.3 湖南关西在线招聘系统数据流程图 9 3.3.3.4 湖南关西在线招聘系统的检索 9 3.3.3.5湖南关西在线招聘系统的更新 10

3.4 属性要求 10 3.4.1 可使用性 10 3.4.2 安全性 10 3.4.3 可移植性 10 3.5 其他要求 10 3.6 设计约束 10 3.7 故障处理要求 10 4. 运行环境规定 10 4.1 设备 11 4.2 支持软件 11 4.3 网络支持 11 4.4 外部接口 11 4.4.1 用户界面 11 4.4.2 硬件接口 11 4.4.3 软件接口 11 4.4.4 通信接口 11 5. 支持信息 12

更改记录

1.引言 本文件的编制是为了让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开发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整个项目中软件产品开发设计与实现的根据,也是软件产品的测试和验收的依据。 1.1编写目的 本设计说明书的预期读者为湖南关西汽车涂料有限公司在线招聘系统管理员及系统开发人员。 1.2背景 企业的招聘一直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地理区域等方面的因素的制约使以往单一的招聘模式不能够满足企业和应聘人员的要求。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企业内部的管理已走向信息化管理。而企业的招聘方式也有原来单一的招聘方式扩展到网络上来。企业通过自己的招聘网站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第一时间发布招聘信息。极大的扩大了招聘的广度。同时,各个应聘者也能直接通过网络递交简历,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提交申请。 企业在线招聘系统分为管理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其中管理端是企业招聘信息发布、管理、应聘信息的管理及人才库管理、入厂手续办理等内容进行管理的平台。客户端是应聘者了解应聘信息,上传简历,添写职位申请的平台。因此使用优秀的企业在线招聘系统是对企业招聘信息化管理非常必要的。基于上述原因,湖南大学软件学院为湖南关西汽车涂料有限公司开发了这套企业在线招聘系统。 1.3定义 定义关键词如下: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Web browser:万维网浏览器 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 ODBC:Open DataBase COmmectivity(开放数据库连接) IPO —— Input & Process & Output(输入、处理、输出) B/S 服务器浏览器模式 1.4 参考资料

工程造价实例分析

永兴花园18、20#楼工程造价实例分析 一、工程概述 永兴花园18、20#楼工程,该工程招标形式为公开招标,计价方式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施工合同类型为固定总价合同。合同约定当工程发生变更、签证时合同价款予以调整。该工程招标控制价为5902864元,中标价为4059471元,合同价为4059471元,送审价为4293952元,审定价为4140944元,核减153008元,审定价与合同价相比造价增加2.01%。 二、工程造价分析 1.该工程基础开挖时发现土质达不到设计要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设计变更采取砂石回填、增加基础断面、增加钢筋配置,签证砂石垫层数量79.58立方米、造价8039元;签证带型基础数量20.32立方米、造价5461元;签证钢筋数量7.242吨,造价32196元。以上造价的增加是由于地质原因造成的。 2.原铝合金门窗招标时暂定综合单价为200元/平方米,实际施工时经双方共同认定综合单价为212元/平方米,造价增加9480元;电子对讲门招标时暂定综合单价为2000元/樘,实际施工时经双方共同认定综合单价为2500元/樘,造价增加4000元;SBS防水招标时暂定综合单价为24元/平方米,实际施工时经双方共同认定综合单价为27元/平方米,造价增加2148元;外墙涂料招标时暂定综合单价为18元/平方米,实际施工时经双方共同认定综合单价为20.2元/平方米,造价增加12408元。以上造价的增加是由于招标控制价编制人员对市场价格不了解,造成暂定价设置偏低。 三、总结 1.设计单位在设计图纸时未充分考虑现场地质情况,造成施工时设计变更,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2.该工程在招标时暂定价设置偏低,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3.一些签证在未经造价工程师审核的情况下,由业主代表、监理代表进行了签证。 4.现场签证是一项非常细致而严肃的工作,它直接涉及到发、承包双方的利益。任何一项签证必须在时间性、合理性、合法性、准确性、可操作性上经得起考验,否则将是低价中标占领市场、变更签证赢得利润,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困难。

价值工程及案例分析

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施工方案的评价 价值工程围绕七个问题而展开: 1、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它的用途是什么? 3、它的成本是多少? 4、它的价值是多少? 5、有无其他方法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 6、新方案的成本是多少? 7、新方案能满足要求吗? 从本质上讲,价值工程活动实质上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价值工程以方案的功能分析为重点,通过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改进方案,达到提高方案价值的目的。 在价值工程方法中,价值是一个核心的概念。价值是指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这些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用公式可表示为 价值=功能/费用 运用价值工程的功能指数法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评价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确定各项功能重要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功能重要系数=∑(该功能各评价指标得分*该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指标得分之和 常用的功能指数计算方法: 1、0-1评分法的运用。0~1评分法的特点是:两指标(或功能)相比较时,不论两者的重要程度相差多大,较重要的得1分,较不重要的得0分。在运用0~1评分法时还需注意,采用0~1评分法确定指标重要程度得分时,会出现得分为零的指标(或功能),需要将各指标得分分别加1进行修正后再计算其权重。 2、0~4评分法的运用。案例仅给出各功能因素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各功能因素的权

重需要根据0—4评分法的计分办法自行计算。按0~4评分法的规定,两个功能因素比较时,其相对重要程度有以下三种基本情况: (1)很重要的功能因素得4分,另一很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0分; (2)较重要的功能因素得3分,另一较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1分; (3)同样重要的功能因素各得2分。 二、计算各方案的成本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某方案成本系数=该方案成本(造价)/各个方案成本(造价)之和 三、计算方案功能评价系数 计算公式为 某方案功能评价系数=该方案评定总分/各方案评定总分之和 式中:某方案评定总分=∑(各功能重要系数*该方案对各功能的满足程度得分) 四、计算各方案的价值系数 方案价值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某方案价值指数=该方案功能评价指数/该方案成本指数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

第七节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 本节应把握的要点: 通过实例及实例分析,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要点】 本节通过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系统地表达针对实际工程应提出的主要勘察要求,针对结构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与勘察相关的实际问题,就其采用的方法展开分析,指出采用该方法的原因和适用条件并提出相关设计建议,。 实例1.1:某大学城新校区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技术指南(提纲) 1.工程实例 1)工程简介 (1)前言; (2)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 2)地质条件 (1)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2)环区道路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3)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3)道路地质条件及地基处理 (1)地基处理的方法分类及适用范围; (2)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和设计要求; (3)环区道路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案和建议。 4)建筑地基及基础 (1)地基基础的设计依据; (2)建筑地基基础分类和适用范围; (3)建筑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和设计原则; (4)浅基础; (5)桩基础。 5)检测与监测 (1)道路施工监控; (2)道路路基质量检测; (3)建筑物变形监测; (4)建筑物地基基础检测。 6)相关图表。 2.实例分析

1)本例为说明新建大学城或大型工业园区等项目的开发主管部门,先期制定的本区域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技术指南(提纲),其目的在于使读者对相关资料有接触性了解; 2)前言部分可包括园区位置、周围自然环境等; 3)一般情况下,对大型园区分期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在技术指南中应将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予以明确,便于技术上统筹考虑; 4)园区地质条件,可以提供园区地质情况的大致变化规律,此部分内容属于可行性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通过相关调查及对已有相关地质资料的分析,摸清园区范围内地质情况的主要分布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为下阶段勘察和结构设计提供基础性资料,此研究报告与实际情况越吻合,对园区建设的指导意义就越大; 5)大型园区建设往往投资大、周期长,采取分区域、分阶段合理选用安全可靠而经济实用的基础形式或地基处理方案,对节约建设投资意义重大。 实例1.2:福建龙岩会展中心工程初步勘察说明 1.工程实例 [12]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集会议、展览和观演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公共建筑,地上五层(无地下室), 结构最大高度45m,总平面为椭圆形,长轴167m,短轴122m,总建筑面积50000m2与勘探相关的设计数据:框架柱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约22500,钢筋 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平面共分为六个温度区段,每区段结构长度约70m。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采用钢桁架结构)。 kN。 2)勘探孔的布置及孔深要求 (1)依据总平面布置,本次勘探共布置勘探孔21个(图1.7.1),其中控制性勘探孔7个(图中用实心圆表示),一般性勘探孔14个(图中以空心圆表示)。 (2)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适合本工程的基础形式并结合当地勘探经验确定,此处提供孔深的一般要求,供勘探单位参考选用。 ①一般勘探孔,孔深不宜小于15m; ②控制性勘探孔,孔深不宜小于30m,并不小于进入稳定基岩层内3m; 应特别注意,本工程框架柱下的地基承载力要求。孔深还应满足提供相应变形计算参数的要求。 依据“勘察规范”规范的规定,设计提供的勘探孔布设和孔深要求只可作为勘察单位确定勘察方案时的参考。上述勘探孔的布置和孔深,勘探单位认为有必要时,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与设计另行商定。 3)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 (1)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价,查明场地内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

第5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

第五节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 【要点】 本节通过工程实例,进一步说明箱基及筏基的设计受力特点及设计要点,主要涉及: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通过采取改变梁(板)高度、地基处理、设置后浇带等手段,满足高层建筑与低层裙楼之间地基承载力的不同要求和解决沉降差异问题。 实例6.1:北京建宏大厦梁板式筏基设计 1.工程实例 1)工程概况 北京建宏大厦建于北京团结湖公园北岸,由A、B、C三栋塔楼组成,地下三层、地上26层,建筑高度100m,其中A栋为独立塔楼,B、C栋为大底盘塔楼,总建筑面积87000m2,总平面布置如图6.5.1。 图6.5.1 建宏大厦总平面布置图 2)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为第四系冲洪积层,自上而下主要土层分布及持力层选择见表6.5.1,地下水位位于天然地面下10m处,基底标高:A栋:-18.900,B、C栋塔楼-15.300,裙房-14.000。 主要土层分布及持力层选择表6.5.1

3)上部结构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楼盖。 4)基础设计 采用变高度梁板式筏基,A栋设单向次梁(见图6.5.2),B、C栋设十字交叉次梁,基础梁截面尺寸见表6.5.2。 基础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表6.5.2 图6.5.2 A栋基础平面图 2.实例分析 1)本工程因地下水位较高,采用梁板式筏基可以充分利用筏基梁之间的格子空间,设置集水坑等排水设备,故采用梁板式筏基。 2)基础梁板在周边适量悬挑可以改善基础梁板的受力状况,使基础梁板配筋趋于均匀,

但设置悬挑梁板也给基础的外防水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结构设计可通过在基础梁、板顶面做坡等方法,改善基础外防水的施工条件。 3)梁板式筏基可以适量节省混凝土用量,在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 4)本工程A 栋(图6.5.2所示),中部剪力墙集中布置,其布置的区域面积为楼层平面面积的13%,除承担全部剪力墙重量外还承担着40%的楼面荷重,其总重量约为楼层总重量的50%,导致中部墙体下基础应力高度集中,基础梁的剪力和梁底部的弯矩很大,造成这些部位的基础梁配筋极大,图6.5.2中轴线2-B 交点下基础梁的下部钢筋需33根直径32的HRB335级钢筋,箍筋需6肢直径16间距100的HRB335级钢筋。 5)由于基础底板的刚度与基础梁相比差异很大,因此底板配筋不大,配筋直径25间距100的HRB335级钢筋。 6)从施工的综合效果分析,采用梁板式筏基,施工难度大,劳动力成本较高。 实例6.2:中国电信通信指挥楼/北京电信通信机房楼工程平板式筏基设计 1、工程实例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立交桥西北角,东二环路朝阳门北大街西侧,南邻朝阳门大街,总建筑面积78900m 2,地下共四层作为机房和车库,中国电信楼通信指挥楼地上14层,北京电信通信机房楼地上18层,建筑最大高度83m ,总平面布置如图6.5.3。 图6.5.3 中国电信通信指挥楼/北京电信通信机房楼总平面布置图 2)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本工程基础持力层为第四纪沉积的卵石,圆砾⑤层,局部为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⑥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⑥1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⑥2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230=。 3)上部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