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2019年文档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2019年文档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2019年文档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从生活中来。”他认为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也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身为教育者,可以将这种教育教学法融入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法。那么,如何在平常的美术教学中顺利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内容生活化

关于课程内容生活化,首先可以使课程内容与特定时间相结合。在适当的时间,将美术内容进行实时的提炼,并有效的结合学生的感受和心理特点,以将课程内容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例如在“参观和旅游”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参观和旅游中遇到的趣事进行回顾和分享,并将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融入到作品中。

其次也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特定事件相结合,教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社会上一些比较轰动的逸闻趣事或者新闻事件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大多数的美术教学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作品中获取愉快的感受,但通过一些较为特殊事件也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震撼,以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更深厚的含义。同时这样的方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作动力,从而使学生将情感自然而然的落在画面上。再次还可以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进行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废弃的材料几乎随处可见。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对一些废旧材料进行收集和利用,并加以巧妙思,进行二次创造,让学生任意的发挥想象,根据材料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因材施艺。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回收创造的过程中知道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美,处处可以创造美,以对生活中的事物留心观察。

二、运用“教学做合一”,优化美术教学过程

教育生活化就要求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必须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这也是教育的活力的体现,同时也印证了一个真理:教育活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就采用了“教学做”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变化。比如在进行“小鸟的家”这节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动态的鸟类生活视频和鸟类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对鸟类的认知。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之后我还播放了鸟类的“家”,出现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鸟巢,间杂一些比较特殊的鸟类的巢穴。然后,就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留给学生一些自己的想象空间,并根据一些实际情况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教学的引导作用,学生学到了鸟类生活的一些基本常识,并能自由地进行“再创作”,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美术教学。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中见到的?B类融入美术教学中,真正地做到了“生活化”。在生活化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获得了非常良性的效果。预设的鸟类这一节课,是希望学生能基本将鸟类的“家”画出来,却没想到有两名学生画出了生活中他见到的“保护鸟类”的实例。

将城市里绿化树上的“鸟巢”画了出来,不仅契合主题,更激发了全班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添上了一个圆满的结尾。

三、从身边环境入手,把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教学的意义是这样总结的:“美术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着重强调知识技能和美化生活的作用,要让学生能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学的独特价值。”可以说,生活是创造美的源泉,如果能真正将生活常见的知识融入美术课堂,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非凡的成果。比如在进行“变废为宝”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将生活中丢掉的包装袋、报纸以及一些生活垃圾等收集起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将这些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作用的东西进行改造,变成能体现学生一定想法的“美学艺术品”。于是,有些小组就用废报纸做出了“桥梁模型”“衣服帽子”,有的小组利用废旧的塑料瓶做出了“小家具”,有的小组还用废旧的糖纸做了一幅画……总之,学生的想象力无穷无尽,只要教师给予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能还教师一个异常丰富多彩的世界。

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原材料都司空见惯,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一直以来苦于没有机会发掘,一直都没有发现这部分“宝藏”。自从教师给予学生引导之后,学生每一次见到这些垃圾和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时候,都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发动脑筋思考。

不仅调动了学生观察生活的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思维和实践的发展,当然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不容忽视。

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生活之美带入课堂

美术教学生活化,最终就是要完善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双重认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美,美贯穿与生活的始终。

著名雕塑家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作为美术教师,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开展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课堂教学中,而是应该将眼光放开,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的变化,感受别样的生活美。就比如在进行“春天的色彩”这一课内容的教学时,我就没有停留在主观上让学生自己进行想象,而是给学生两天时间,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春天变化和校外的春天变化。两天以后的课堂上,我问大家:“春天都有什么特点?”每一位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能说出几点来,这对于后续的教育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小学美术是美学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观,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尽可能地让知识与技能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创设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习到的知识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真正做到“以美育人”,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美的陶冶,增强主体意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