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7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7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我第一次上初三,对初中阶段的知识框架和命题趋势都不熟悉,正在在不知道如何更有效的中考复习的时候,迎来了这次中考数学研讨会。我也很荣幸的参加了今年数学中考研讨会,通过为期一天的学习,我对今年的命题趋势和后阶段的中考复习备考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内容如下:3月31日上午,顾老师主要从《几何与图形》部分中考试卷特点与复习建议进行讲解,首先分析了近三年中考及2017年样卷数学试卷特点,(1)内容比例较稳定(2)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稳定(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立足于课本,回归课本)(3)论证运算难度基本稳定。其次,出示一些高频考点如选择题填空题中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视图、圆的有关计算、三角形、圆、相似三角形;解答题全等三角形、四边形、有应用背景的三角比的计算(直角三角形);最后还讲解了复习策略:(1)重课本、抓“落实”;(2)

从中考命题的趋势来看,教材仍是考试命题之本,所以要注重看教材的定义、概念、性质、运算法则、例题、习题等。针对上述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

一、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做好三轮复习。

第一轮:基础复习

一定要打好基础,以便为下一阶段的“专题复习”乃至最后一阶段的“强化训练”作好充分准备,要上好每一节复习课,上复习课老师不

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知识进行重点梳理,把握学科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已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以便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对复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首轮复习过程中,配合做一些相关练习很有必要,但要注意难度不能过大。搞好第一轮复习是做好下两轮复习的必要条件。

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用学科内的不同主干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题复习”可按照中考题型分为“填空、选择专题”、“规律性专题”、“探索性专题”、“阅读材料专题”、“开放性专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应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并将近几年中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真正把握其命题方向和规律,然后制定应试对策,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轮:强化训练

此轮复习的重点是查漏补缺,同学们在通过前两轮复习之后,对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及其命题规律已有了清楚认识,这时就可以进行强化训练了。进行强化训练,要用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

二、注重复习方法技巧,做有效学习

(1)善于思考: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过多地依赖同学和老师。千万不能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就请教同学和老师,应给足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老师讲的题、与同学讨论的题易忘,自己做的题、特别是做错后改正过来的题便不易忘记。

(2)精选精练: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而且要追求做题的质量。要精选精做,讲效果。只追求数量,什么问题都模棱两可,知道的越多反而越糊涂。对于老师精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触类旁通。

三、中考复习中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1、应加强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

研究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研究考试说明,研究中考复习策略。在平时的考试中,教师可以模拟中考命题,试题来源于课本改编或自编,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着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所制定的复习计划不够合理、具体

好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考的数学复习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理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进行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

第二轮:进行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

第三轮:进行查缺不漏。

3、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4、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5、多研究《新课标》,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

6、调整好心态,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是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不光是学生,老师也一样。其次,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最后,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

总之,在深入研究复习备考策略的同时,还应结合学生实际,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训练和指导,把复习备考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这就是我参加中考研讨会后的心得,我会借助这次的学习心得和自己的努力,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中考试题汇编——浮力 一、选择题 1.(2017衡阳,6,2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 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 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 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收到的浮力较大 2.(2017郴州,18,2分)如图所 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 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 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 、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 A、F B.则()A.P甲<P乙,F A=F B B.P甲<P乙,F A>F B C.P甲>P乙,F A=F B D.P甲>P乙,F A<F B

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ρ铝=2.7g/cm3,g取10N/kg.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0.8N B.铝块的体积是100cm3 C.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4.6N D.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5.(2017广东,7)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 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 系是F 甲=F 丙 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北京卷:独钓寒江雪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北京卷:独钓寒江雪 导语: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北京卷:独钓寒江雪 漫天雪飘,满目苍茫。银装素裹,无限风光。迤逦峻岭,雾霭缥缈。苍松古柏,冰河小桥。一舟一杆一壶酒,醉卧江畔钓春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许就是这般景致吧。 千里长安,繁华落尽,只落得那满心悲伤。一场永贞变革,一夕被贬他乡,数十载光阴便在这寂寥的永州度过。满腔热忱被岁月淡漠,一身热血被时光沉息,柳宗元心中剩下的或许只有那无尽的孤独了吧。 一日日的消磨,从年少意气磨成了未老先衰,却也终归是遇到了自己的柳暗花明。他在这里度过了悦然的春,如茶的夏,温煦的秋,霜寒的冬。他找到了“水尤清冽”的小石潭,找到了“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的钴鉧潭,找到了“响若操琴”的石涧。他在贬谪的永州得到了重生,纵情山水,求得了灵魂上的安宁。 纵使他现在仍一身蓑衣独钓于这江雪之上,但我想,他的心中,应是住着一位光风霁月的翩然少年,纤尘不染,白衣飘飘。他们一起恣意畅谈,他寄予他金玉良言,他回应他真知灼见,一如彼此心中那个河清海晏的安澜盛世。他许是爱上了这孤独吧,爱上了这忧美淡然的孤独。 境由心生,心生万物。 心若止水,静若孤舟。 孤独,是荆轲口中所吟唱的那句悲壮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他于这易水之上的侠客之情。孤独,是苏武手中那永屹不倒的大汉旌节,那是他在这北海之畔的赤子之心。孤独,是庄子的“扶摇直上九万里”,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

闲”,是...... 孤独,是能窥见大千世界的一扇门,是能化解千种忧愁的一眼泉,是能映射星河万里的一方净土。

2017年天津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

2017年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 1.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 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2.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 变化是() A.凝固B.液化C.升华D.凝华 3.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白云” 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C.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 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4.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确的是() 5.下列有关压强知识的说确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液体部有压强 B.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 C.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会升高 D.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6.如图中磁体两极间磁感线的画确的是() 7.某学校的前、后两个门各装一个开关,传达室有红、绿两盏灯和电池组,若

前门来人闭合开关时红灯亮,后门来人闭合开关时绿灯亮,图中的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8.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能的方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 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 C.气缸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 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9.在家庭电路中,从进户开始要顺次安装下列元器件再接用电器,其先后次序正确的是() A.电能表、保险装置、总开关 B.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 C.保险装置、电能表、总开关 D.总开关、电能表、保险装置 1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表示数变大的是() 1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 1、f 2 的甲、乙两个 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坐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f 1<f 2 D.f 1 >f 2 12.当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由U 1(U 1 ≠0)增大到U 2 时,通过它的电流由I 1 增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此 ---卷 ---上 ---答 ---题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号生考 _______________ 名姓 _____________ 校学业毕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无锡市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 ,) - 、---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个正确) 1.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和二胡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 (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频率 -2--.---电--- 影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中介绍:“在无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年轻的双 手刚刚创造出全球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太阳能电池能直接将光能转化 为电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太阳能只能转化为 电能 B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C .硅是是制作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 D .太阳能电池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电能来源 3.下列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乘车时系好安全带 -C --.---运---动鞋底部有凹凸不平的槽纹 () B .在自行车转轴处加润滑油 D .列车的钢轨要铺设在枕木上 4.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A .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 --- C ---.-“- 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 D ---.-- 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 5.我国选手武大靖在 2018 年平昌冬奥会短速滑男子 500 m 决赛中, 以 39.584 s 的成绩夺冠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他的速度与下面哪个速度最接近 ( ) A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 B .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D .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 6.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棋子 A 、 B 应该等大 B .茶色玻璃板可以用来成像茶色玻璃板 D .棋子 A 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会变大 (第 6 题) (第 7 题) 7.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导体棒 A B 应该用 铁棒 B .只要开关闭合,灵敏电流计 G 指针就会偏转 C .只要导体棒 AB 水平向右运动,灵敏电流计 G 指针就会偏转 D .开关闭合后,导体棒 AB 水平向右运时,灵敏电流计 G 指针会偏转 8.学校运动会上 4 100 m 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两位运动员 应该 ( ) A .都站在原地不动 B .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 .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 D .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 站在在原地不动 9.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 200 N 的重物 G ,竖直向上的拉力 F 为100 N ,重物 被提升 1 m ,不计绳重和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做的额外功是 100 J B .动滑轮的重力为 50 N C .拉力做的总功是 200 J D .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是 2 m (第 9 题) (第 10 题) (第 11 题) 10.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做功冲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冲程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 13内能

内能--13年中考试题汇编2017. 2017中考试题汇编——内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76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山东枣庄,.(,

)正确的是( A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B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 .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 .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答案】C 【解析】解: A、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非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故A错误;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 D、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2201732)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江苏无锡,)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 A B .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非常小C D .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分子是可分的【答案】D

【解析】解: 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桂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 正确.故选D. 【考点】扩散现象. 3201733分)如图所示,瓶内有一贵州遵义,,.(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

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B.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 D.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答案】A 【解析】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 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三篇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三篇 导读:本文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考满分作文历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它占据语文试题的“半壁江山”,而且还负载着更多非考试因素的其他社会性功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供大家阅读。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单车,在路上 几天前,一张老照片刷了屏:一位父亲骑着28式自行车,前面坐着小女儿,后面坐着大女儿,照片说明这样写道“坐过大杠的,麻过脚的,夹过手的,颠得屁股疼的,别过脚后跟的,请点赞——六一了,致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网友纷纷转发,追忆起与28式自行车相关的点点滴滴,早已觅不见踪影的老自行车,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怀。单车,是自行车的文艺说法,在中国,它有过很多种称呼,也有着多重意义。曾经,它是新奇和时髦。作为舶来品,它和许多外来事物一样被以“洋”冠名,直到现在还有许多老人称之为“洋车子”。20纪初的一天,平日只能看看紫禁城上四角天空的末代皇帝溥仪,突发奇想攀上宫墙窥看外面的世界,瞬间被一辆疾驰而过自行车吸引,他也要骑车!无奈深宫大殿处处是高高的门槛,根本无法畅快通行,溥仪来了个任性的命令,锯!这个历史细节,除了反映一位末世君主在极端压抑中的抗争,是否还意味着一种隐喻——一个世界风云变幻的时代,新事物、新思潮对旧秩序、旧制度的无视

和突破? 曾经,它是奢望和梦想。《金婚》中蒋雯丽饰演的女一号为了给女儿买一双鞋,放弃评上优秀教师才得到的自行车券时,满脸的纠结和难舍。在物质贫乏、生活用品凭票供应的年代,一辆自行车就是一件奢侈品,众人心心念之,却终难获得。作为大众公认的结婚必备“大件”,它的地位如同今天的房子和钻戒。曾经,它是无奈和辛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的普及让中国有了自行车王国的别称,一群衣着暗淡(外国人称蓝蚂蚁)面容疲惫的人,骑着自行车汇成汹涌的车流,上班、下班、买菜、接送孩子,自行车承载着一个个人生、一个个家庭和一个时代的重量。顶风、冒雨、失灵的刹车、扎爆炸的车胎、断掉的链条,涉及了多少窘迫、艰辛、煎熬和困顿,也许只有那些亲历者知道。一句“关键时候掉链子”,说尽了人们与自行车的恩怨情仇,也说明了在从前,自行车到底有多重要。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用一个标签来注明自行车的身份。它是诗和远方,骑行在花果飘香的田野、浓荫匝地的小路、阳光明澈的高原,悠游山水间,心灵与自然交汇,已是一种优雅的时尚。它是轻松和便利,就在我们这个小城,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如空降兵般出现在大街小巷、只要简单操作一番就能随时开始随时结束一段行程。它是强身健体的运动器材、它是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我们生活里,单车还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世界的样子变得那么快,常常让我们无法预知,单车,在路上,载着人们奔往幸福的方向。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从二八大杠到公路车 我想看山河。于是挤出不多的钞票,换来公路车丈量身边一

2017北京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清晰版)

2017北京中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30 分,每小 题 2 分) 1.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杯B.陶瓷碗C.铁锅 D.塑料勺 2.图 1 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4.下列家用电器中,将电流热效应作为工作原理的是 A.电视机B.电热水器 C.抽油烟机 D.电冰箱 5.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积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6.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7.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cm 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cm 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s1=s2 B.s1h2 D.h1=h2

8.图 2 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9.图 3 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10.下列选项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用湿手按已接电源的插座上的开关 B.及时更换家庭电路中绝缘皮老化、破损的导线 C.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用湿布擦拭电视机 D.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11.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试卷和答案

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2分)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 A.响度大B.音量高C.音色优美D.传播速度快 2.(2分)WiFi上网是当今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它传递信息用到的是() A.红外线B.紫外线C.电磁波D.超声波 3.(2分)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 A.分子非常小B.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是可分的D.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 4.(2分)铜常被用来制作导线,因为它具有() A.良好的导电性B.良好的导热性C.良好的弹性D.较大的硬度5.(2分)以下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6.(2分)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B.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 C.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D.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 7.(2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可用铜丝代替熔丝 B.电冰箱的金属外壳应该接地线 C.控制电灯的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 D.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电极 8.(2分)可燃冰是一种藏在深海海底的新型能源,1m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m3的天然气和0.8m3的水,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能源

B.1m3可燃冰比0.8m3的水质量小 C.可燃冰形成在压强较大的环境中 D.相同体积的可燃冰和天然气完全燃烧后,可燃冰释放的热量多 9.(2分)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将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ml.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物质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 10.(2分)射箭时,拉开的弓弦能将箭射出,箭离开弓弦后还能继续飞行,小明根据这一现象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弓弦对箭施加的力改变了箭的运动状态:②弓弦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③箭由于惯性作用仍能继续飞行;④在空中飞行的箭若不受任何力作用,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①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都正确 11.(2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12.(2分)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大小关系”时,我们一般需要先预设一个电压值,实验中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为预设值不变,现采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探究,器材:学生电源(6V)、滑动变阻(20Ω,1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20Ω)及导线若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潘德高老师整理提供 1.(2017·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走.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士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蒌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甩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家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看,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采烤烤,剐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浙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卦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旱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姜。背姜里是满满的一背蒌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末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2017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满分作文欣赏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说纽带”一题,表面看只是对词语的解说;早在2005年,北京卷就出过“说‘安’”的题目。但它毕竟与以往大不相同,原因在于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从题干材料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一带一路”这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文化的交流”需要纽带,让人想到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文化课题;“历史的传承”需要纽带,叫人联想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社会的安宁”需要纽带,叫人联想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完善;“校园的和谐”需要纽带,又令人想起校园霸凌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纽带”的多义性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但前提是学生的视野和情怀要跟得上这份选择。要谈出时代感,就不能只待在教室里死读书,要关注时代,关注国家,拥有广阔的视野。作为议论文,要展现逻辑性和思想性,又不能局限于搜集信息、了解现状,更要探求原因与价值,阐释利弊和方略,拥有当前时代和当下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担当。 写这个作文时可以一层一层讲起,更有层次感。比如上来可以先说人与人之间需要纽带,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纽带,这个纽带是一种价值上面的认同,再一层一层引申出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个交流之间要产生认同,要包容,要互学、互建。所以作文要层层递进。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题,可谓是“中国梦”的具象化。设想国家在32年后的样貌,本质上是将学生放在“蓝图设计师”的位置,因此有没有自觉的担当精神,有没有厚重的家国情怀,从基础上影响着整篇文章的质量。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32年后50岁,恰好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这篇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他们

2017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7中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3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杯B.瓷碗 C.铁锅 D.塑料勺 2.图 1 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4.下列家用电器中,将电流热效应作为工作原理的是 A.电视机B.电热水器 C.抽油烟机 D.电冰箱 5.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积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6.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7.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8cm 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4cm 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s1=s2 B.s1h2 D.h1=h2

8.图 2 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9.图 3 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10.下列选项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用湿手按已接电源的插座上的开关 B.及时更换家庭电路中绝缘皮老化、破损的导线 C.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用湿布擦拭电视机 D.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11.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和二胡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2. 电影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中介绍:“在无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年轻的双手刚刚创造出全球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太阳能电池能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只能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C.硅是制作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 D.太阳能电池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电能来源 3. 下列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乘车时系好安全带 B.在自行车转轴处加润滑油 C.运动鞋底部有凹凸不平的槽纹 D.列车的钢轨要铺设在枕木上 4. 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 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 5. 我国选手武大靖在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决赛中,以的成绩夺冠,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他的速度与下面哪个速度最接近()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 B.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6. 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棋子、应该等大 B.茶色玻璃板可以用来成像 C.方格纸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 D.棋子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会变大 7. 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棒应该用铁棒 B.只要开关闭合,灵敏电流计指针就会偏转 C.只要导体棒水平向右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就会偏转 D.开关闭合后,导体棒水平向右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 8. 学校运动会上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 A.都站在原地不动 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 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在原地不动 9.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的重物,竖直向上的拉力为,重物被提升,不计绳重和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做的额外功是 B.动滑轮的重力为 C.拉力做的总功是 D.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是 10. 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做功冲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冲程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 B.该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该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随着汽油的燃烧,汽油的热值会减小 11. 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电阻丝和分别密封在两只完全相同 的烧瓶中,且,瓶中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718年各地中考真题汇编声音专题(含解析)

专题1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2017?泰安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答案】B 【解析】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B正确;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声音的综合利用 2、【2017?自贡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答案】D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3.【2017?长沙卷】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答案】C 【解析】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各种介质”中,A错误;

B.物体振动一定产生了声音,并不代表一定听到了声音,人听到声音,还需要传播到人的耳朵里,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正确; D.真空中不能传声,D错误;故选C 考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 【2017?菏泽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传播的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A错误。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光传播的较快,故B错误。 C.喇叭播放的歌曲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也是噪声,故C错误。 D.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为答案。 考点:声现象 5.【2017?枣庄卷】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 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答案】C 【解析】 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B 错误; C、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正确; D、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2017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2017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精品文档 2017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2016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猴年的春晚,我听到一声之前从没有听过的曲子“老腔”——那黄土地黑皮肤锣鼓喧天吼声震颤八百里山川河岳的歌!我愿意把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归结为一个词——接地气!“老腔”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不适合浅斟吟唱。很简单,在大西北粗砺的风沙中,阳春白雪扎不下根来,浅斟吟唱传不到远处,它吼出的是底层草根心里的呐喊,它体现的是生民发展的原生态艰难岁月。 “老腔”牵系着那么多,承载着那么多——俗称之为民俗,雅称之为文化!它有令人震撼的力量,因为它的真实,它的本色,它的温情,也因为它深深扎根于这片热土的执着——它荣,他们荣;它辱,他们辱;它兴,他们兴;它衰,他们衰! 陈道明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上发飙,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却被几位评委贬低得一无是处。陈道明怒斥:你们对传统文化毫无理解,居然就直接否定了这个节目。你们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了……震撼,真的不在于文化程度有多高,无所谓见识有多广,而在于能不能放弃那种矫揉造作的势态,以赤子之心感受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与虔诚。 1 / 5 精品文档 老腔、秦腔、花鼓的传承者们,骨子里就是一种这样动人的虔诚。只是我们误解了这种虔诚,甚至蔑视地称它为“愚昧”。于是我们看到令人落泪的一幕——义

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百鸟朝凤》仅仅是吹唢呐吗?错,它坚守的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中,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它表达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中华大地,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它的激情,只为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的人而奔泻,而我们的文化便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吞吐千年,涵纳古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期待如“老腔”般的传统艺术能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老腔变红腔!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本文以立论深刻、流畅自然、层层深入而被阅卷组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 1.文思泉涌,立意高卓。作者的思维与情感应问而笔尖舞动,直击要害,一针见血地指出,“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在于“接地气”。深刻地揭示出老腔粗犷个性的根源在于大西北这一片粗犷的热土。 2.底蕴深厚,自成一格。作者的笔触并不停滞于对老腔的感悟,而是把老腔扩展到“秦腔、花鼓”等传统的接地气的艺 2 / 5 精品文档 术唱腔形式;作者又对以“老腔”为代表的中华民间传统艺术演唱形式所遭遇的逼仄与尴尬处境给予揭示与评价,体现作者对老腔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忧思和赞美。 3.层层深入,引人思考。全文层层深入,思绪纵横,开阖自如,力透纸背,激情磅礴,在感人肺腑的同时,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迪。成功公式:立意高卓+底蕴深厚 2016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神奇的书签 我,是一枚书签,一枚神奇的书签。由竹子切下雕成,也透着修竹独有的芬芳。或许是在油墨中浸润了太久的缘故,将我拿在手中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静心,

2017年北京各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中的科普阅读题(二)docx

2017年北京各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中的科普阅读题(二)1,(房山区)五、科普阅读题(共6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长征五号》回答41题。 长征五号 2016年11月3日,伴随着一声长啸,我国新一代大型运 载火箭长征五号腾空而起,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火焰推动火箭 上升,火光映红了天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 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首飞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火箭在大 直径、大结构、大推力的同时,还能保持最轻的自重。除了智能减 载、优化结构外,我国科研人员还通过更换材料、优化工艺等措施 在制造环节减重。例如,一开始火箭大量使用钢螺母,结构强度大、 质量大。经过试验,科研人员将大量螺母替换成钛合金材料,减轻 了几百千克。 长征火箭助推器的斜头锥有着优异的气动外形,对减小空气阻 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斜头锥不仅圆润,而且还很强悍。头锥不足0.1m2的前捆绑点处,能够承受约3×106N压力。所以在发射瞬间,每个助推器需要将底部支撑点的推力最高效地传送到头锥内侧的那个前捆绑点上,带动火箭起飞。 41.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升空时是将内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 (2)用钛合金替代钢螺母是因为钛合金的密度比钢的密度。(选填“大”或“小”) (3)头锥处受到的压强约为 Pa。 (二)阅读《二十四节气》回答42题。 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30日,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节气是反应天气气候和 物候变化、掌握农事节气的工具。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 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 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那节气在古代是如何确定的呢?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 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 为圭表。这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经过长期的观测,中国古人不仅 知道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时最短,而且还知道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太 阳正当头,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太阳斜射,表影最长。于是, 人们就以连续两次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一年的 长度。例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之间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约有365天了。 随着不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进行记忆。 42.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划分的。 (2)圭表的影子是_____________现象。(选填“光沿直线传播”或“光的反射”)(3)霜降是指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蒸气遇冷凝结变为霜,这种物态变化是。 2,(燕山区)五、科普阅读题(共6分)

(完整版)2017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7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律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 2.如图所示,在蹄形磁铁的磁场中放置一根导体棒AB,它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使导体棒快速向右运动,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是能转化成了电能. 3.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4.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了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5.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通常表示力的作用点,此即为力的图示.如图所示,物体A同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40N和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2=60N的作用.请按照图中力F1的图示,用相同的比例(标度)在图中画出F2的图示. 6.一个质量为500g的货物,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入太空.与发射前相比较,该货物的惯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农作物的秸秆可以回收加工制成秸秆煤.完全燃烧0.5kg的秸秆煤可放出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可使水温升

107J/kg,C水=4.2×103J/(kg?℃)]. 高到℃[已知q 秸秆煤=2.1× 8.如图所示,将一把薄木尺的长度用多层报纸紧密地覆盖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报纸的上表面积为0.25m2,则大气对报纸上表面的压力为N;在木尺右端快速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要将报纸掀开,则力F至少为N(假设报纸对木尺的压力全部作用在木尺的最左端,大气压取1.0×105pa,报纸和薄木尺的重力忽略不计).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a是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引出的导线接头.a 与b处相接时,电压表示数为6.0V;使a与b处断开,然后与c处相接,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4.5V,这时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V. 10.车床照明灯的额定电压是36V,它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24Ω,则该照明灯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是W,工作30min,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的热量是J.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

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试卷(附答案)汇总

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题,共24分,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融化﹣凝固(放热)B.雾生成﹣液化(放热) C.露产生﹣汽化(吸热)D.霜形成﹣升华(放热)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4.一位同学用20s,从一楼走到三楼,他上楼时的功率可能是() A.1.5W B.15W C.150W D.1500W 5.下列实例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 B.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C.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 D.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 6.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7.电冰箱的压缩机(电动机)是由温控开关S1控制,冷藏室中的照明灯是由门控开关S2控制,压缩机和照明灯既能单独工作又能同时工作,下列电路中,符合上述特点的是() 8.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调节了平衡螺母 C.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 9.如图所示的充电鞋垫,利用脚跟起落驱动磁性转子旋转,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就能给鞋面上的充电电池充电,这种充电鞋垫的工作原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