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空间)解决方案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空间)解决方案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空间)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系统介绍与需求分析

一、项目背景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 , 简称IC) 是在共享式学习和开放存取运动背景下兴起的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最早的IC 是1992年8月在美国爱阿华大学图书馆开放的“信息拱廊”。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IC 的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应用和实施。国内学者孙瑾在总结国外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理念的基础上, 从信息共享空间的结构功能出发, 指出: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由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共同构成的、拥有最新技术设备、提供一站式的专业的信息服务、培养用户信息能力和计算机能力、注重协作、供用户共享信息资源、原创作品、交流学术的崭新的空间和平台。可见, IC 既是一种新型的物理设施或空间, 也是一种独特的识别、查询和获取信息的在线环境, 更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在我国, 随着211工程的实施, 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倍受重视,馆舍建设空前高涨, 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在服务创新方面仍然缺乏类似于IC 这种功能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应融入IC 理念, 将资源、技术、空间与设施及服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着手建设一个更适宜学生研究、交流、探讨, 获取资源与服务更加自由便捷的空间, 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二、图书馆现状分析

图书馆现行的服务体系不适应用户需求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学习方式、信息获取方式较之从前发生了很大转变, 图书馆现行的服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用户需求,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馆舍空间分割布局, 功能单一, 不适应用户多样化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

长期以来, 图书馆藏、借、阅、咨四个部分彼此分隔,各成一体, 这种“以馆藏为中心”馆舍分割的空间格局,虽然为用户营造的是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 但是功能单一, 忽视了用

户的需求, 不适应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共同学习的需要。现代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更希望能够在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中与朋友、同学、教授等一起交流心得和体会, 同时可以阅读、上网、喝咖啡、写论文,这种一起学习和彼此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们更多的灵感、获取更多的知识。未来的发展, 促使高校图书馆应该为师生提供一个无部门界限、能够协作和自由交流的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资源分流设置, 软硬件设施缺乏, 不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

图书馆现在大多书刊分离、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分离、文献资源与非文献资源(如工具资源) 分离, 并按文献类型设立专门阅览室, 人为造成了同一学科属性的文献分流,不仅浪费了藏书空间、增加了开放服务单元, 而且不方便读者快捷地借阅到某一学科的全面文献。图书馆软硬件设施(通用软件、专业应用软件以及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无线上网设备等) 缺乏并与书刊分离, 不能为用户提供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搜索或者链接文献全文等一站式集成服务。当今用户更青睐多任务处理(multi2task) 的、“无缝地”分布式信息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应顺应用户需求, 使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在一个阅览室、一台计算机上同时完成信息获取、信息处理、远程学习等几项任务, 实现一站式集成服务。

服务人员分散配置, 人才严重匮乏, 很难满足用户多元化服务需求

图书馆现行的“以部门分割”的服务方式将不同专业人员分散配置在各个部门, 流通部提供图书阅览流通服务;期刊部提供报刊阅览、复印等服务; 信息咨询部提供电子阅览、信息咨询、信息资源检索与培训服务, 分散服务难以实现综合化的服务效益。另外, 国内目前只有几所一流大学图书馆的人员素质构成较高, 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人员构成为: 博士占2 % , 硕士占18 % , 本科占43 % , 专科占19 % , 其它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现状与之相差甚远, 真正既懂专业知识, 又精通图书馆业务者寥寥无几。用户常常为了某一个综合性问题跑遍整个校园, 费劲地为不同的专业题寻找适合的图书馆员或学科专家。开放存取环境下,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不再局限于实体文献, 从过去单一的文献借阅服务需求, 转向既要书本式的文献借阅服务, 又要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服务, 还要信息服务和教学培训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用户更愿意与图书馆员或相关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直接获取知识、信息或者帮助, 完成信息的识别、检索、处理、存储等一系列信息行为。用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对图书馆员的计算机水平、信息获取能力、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三、IC空间数字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众多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新的信息革命为图书馆带来了新的载体资源,各种信息都日益的走向了数字化,数字信息成为了科研的主流信息。数字化的资源图书馆的馆藏和可以利用的电子资源增长迅速,构筑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适应学校教育改革需要,实现图书馆的历史使命,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体验;促进图书馆自身发展,因为在现代的学校中,“交互式学习成为了影响大学图书馆变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的原因,读者对“交互式学习”、“协同学习”、“自由分享”等学习理念以及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习环境更多的是强调协作性和共享性,提供比传统空间中更丰富、更快捷、更人性化的服务,是大学在信息化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环境的要求下,图书馆以“学生或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即基于学生或用户的信息需求、以满足学生或用户信息需求为目标的信息服务工作模式应运而生。

四、IC空间数字环境建设的价值

整合信息获取与信息技术支持

信息共享空间价值在于提供一个汇集及协同的场所,并对信息获取、研究和创造的整个学术过程予以支持。信息资源获取、参考咨询和信息技术是三项比较突出的服务项目。以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通过与用户的交互,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完美规划与设置。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文化价值。

形成信息服务连续体

对图书馆进行精心规划、设计布局,配备性能优良的技术装备和功能强劲的各种专业和常用软件及工具,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和获取平台,营造舒适和温馨的学习环境,配备多种服务人员对读者的信息共享、交流、研讨、协作学习、社交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构建支持学习的集成服务环境

随着教育模式的变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协同式学习方式在高校当下流行,适应新模式下师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图书馆、信息技术部门、学习及教育部门进行战略整合,凑而构建成一个集成服务的学习环境,从而形成一个信息学习、交流与研讨服务空间。

营造支持教学、研讨、交流与学习的协同服务环境

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和知识中心,与其他学习、教育、学术和研究部门一道构成协同同盟,积极参与学校的学习环境、教育环境、学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营造。进一步拓展服务广度与深度,深度融合教育服务、研究服务、知识服务、社交服务等众多内容,从而营造一个支持教学、研讨、社交、交流与学习的系统服务环境。

吸引眼球,引导人流,体验新兴的高科技技术带来的魅力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众多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于多媒体信息、触控、交流等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全新的体验模式,传统图书馆面临着人员流失问题,而信息空间数字环境能够应用当今先进时尚的各种多媒体技术,以一种炫丽的手段进行表现,寓乐于教。从而吸引师生和读者的眼球,进入全新的图书馆,畅游高科技技术所带的无穷魅力。

五、IC空间设计依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2)《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2008

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7

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T50312-2007

7)《国际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ISO/IEC11801

8)《采暖通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10)《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T6510-1996

1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1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70-94

15)《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48-94

16)《广播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50166-92

17)《扩声译音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Y5055-1995

18)《LED显示屏通用规范》 SJ/T11141-2003

19)《防静电工程技术规范》 DGJ08-83-2000

20)《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 GB/T16895.17-2002

2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2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462-2008

2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00

24)《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GB/T19271.1-2003

2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规范》 GB50343-2004

六、IC空间设计原则

1)适用性:智华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围绕图书馆日常公共信息发布及数字多

媒体服务系统应用、管理的需要,符合图书馆工作特点、符合图书馆现代化信息

特点,使多媒体数字化技术成为图书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开拓文化产业的日常

工具。同时能够适应不同的人,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习惯的人员在这里学

习交流,进一步提高人员覆盖率。

2)协同性原则:有利于来到图书馆的读者之间进行协同研讨、交流、学习和分享。

同时也有利于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协同,能够更好的体现图书馆带来的服务,

能够让工作人员之间进行更好的协调,能够更好的为来到管理的读者进行服务。

3)稳定性:智华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采用多媒体智能播控技术、智能中控

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学科技术均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可靠的高科技

技术。同时各种软件套件经过了严格的测试与检验,保证全天候的正常运行。

4)可靠性:智华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不仅提供了设备级的可靠性,同时提供

了链路级别的可靠性,提供了各种冗余机制,保证系统不管在哪个环节出现了异

常,都能稳定,可靠的运行。同时系统设计可靠,即使需要升级或功能增加也无需改变系统结构逻辑设计,即可满足。系统还具备了高安全性,保证系统设备和数据资源的安全。

5)开放性:智华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采用产品化、模块化设计,系统适应能

力强,提供符合业界国际标准的接口,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标准的接口,可自定义,可编程产品,兼容性好,避免系统互联或扩展出现障碍。同时提供子系统整合控制平台。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更新换代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和扩展性。

6)易用性:智华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使用实际需求,提供人性

化的管理与操作界面,同时简化了繁琐的流程,简单易用。

7)先进性:智华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采用的产品与技术均为世界前沿技术,并进

行独有创新,充分体现了新型的数字化特点,同时为图书馆打造一个全新数字环境而努力,数字环境设备网络适应能强,能够自动适应与扩展各种网络环境。8)安全性原则

本设计方案要将人机安全、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等可靠性要点,做为系统建设方案的首要设计原则,以保证系统在运行期间,为用户执行安全防范和服务质量管理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为用户降低系统运行方面的人工和资金成本。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软件系统安全

b)数据安全

c)使用者的安全

d)听课者的安全

e)设备的安全

9)绿色节能:智华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充分体现了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的理

念,设备均采用低碳节能环保设备,也是降低日常能耗、响应国家号召,让图书

馆数字环境信息化系统的成为一个低碳环保的高科技系统。系统的组织和运行机

制均考虑了低碳,节能环保技术。

10)平台化:智华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后台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管理的触屏智能

播控平台,结合业务扩展单元将其他各子系统统一纳入到触屏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同时提供中控系统专用平台,提供各子系统信息的无缝共享、多维度信息源复合、

展项协调统一、设备内容操作控制的统一管理播控平台。

七、IC空间需求分析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用户需求驱动下的服务,而现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触控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学习方式、信息获取方式较之从前发生了很大转变,对现在图书馆的服务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人流的流失,而图书馆又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化的图书馆需要具备多种功能融合为一,让读者和师生充分的体验到研讨、交流、学习、社交、休闲、娱乐和体验等多功能分区。如何提高用户到馆率,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开放的服务,增加图书馆对用户的吸引力,挖掘图书馆的潜力,而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深度整合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舒适的人文环境,专业的咨询人员,开放的软硬件设施,提供技术咨询、帮助服务、技术和科研、学习、交流等内容进行融合,从而形成有利于读者和用户需求的IC空间。

第二部分图书馆设计方案书

八、IC空间数字环境功能设计

8.1.IC空间数据环境设计的目的

吸引学生或用户眼,吸引并将人流引进到图书馆,使图书的价值得到最大化。

展示图书馆文化,体现图书馆理念,突出图书馆优势,宣传图书馆形象,方便图书馆运营管理。

本着绿色、低碳的原则进行智能化设计,以现阶段大环境的整体需求,体现图书馆的环保意识。

IC空间数字环境设计无忧智能IC空间管理平台整合资源,体现图书馆服务至上的准则。

8.2.IC空间数字环境设计理念

人本主义智能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本着以人为本的出发点,结合信息智能化管理机制,用学校和图书馆的视觉化服务塑造自身的形象。服务的视觉化信息最易被人接受,以人本主义的视觉化为第一起点,以实际需求功能为依托,以多元化交互手段为形式,以人的便利性为基本原则,设计一个可感知的独特性服务平台——人本主义智能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8.3.IC空间数字环境影响

直观化信息,展现高科技魅力

互动体验,与传统空间融合,多维展示图书馆形象

全新体验数字化图书馆体验

吸引学生跨入到现代化图书馆,从而颠覆传统图书馆模式

知识、交流、研讨等信息以新颖、创新的模式进行展开

九、IC空间数字环境设计建议参考

注:以下均为参考图片,具体设计要根据图书馆现场环境及图书馆特点等众多因素进行具体的详细的设计。

9.1.IC咨询台

新颖显眼的咨询台设立能够更好的体现学校及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图书馆自身的服务形象。同时也能由图书馆员解答读者遇到的问题,让读者和师生无时无刻都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优质服务。

具体显示效果如下:

9.2.展示空间

展示空间是采用多点触摸技术、大屏幕无缝拼接技术和微软新一代WIN 8 Metro技术开发的多媒体信息交互的展示模式。该展示空间通过时尚流行的多点触摸方式,让您直接触摸信息,体验更新、更酷、更自然的人机交互乐趣。Win8 Metro展示技术及高清显示技术,将生动、丰富、灵活的交互展示效果精彩呈现,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将充分吸引您的眼球。此空间可以展示图书馆大事记,图书馆历史、图书馆宣传等内容,用一种全新的展项方式能够让每个进入馆内的读者和师生从了解到图书馆的大事记开始,提高了图书馆的品牌形象。

具体显示效果如下:

9.3.阅览空间

阅览空间提供不定数量的电脑配备,同时安装各种专业学习工具以及常用学习工具软件等,读者可以在此空间中根据自己的喜好畅游整个互联网,也可以自行检索、浏览、

下载本馆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也可联机自助打印,亦可浏览本馆多媒体光盘或书刊附盘,也可以阅览专业学习资料,同时也能够在线访问IC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具体显示效果如下:

9.4.体验空间

体验空间的设立,是为了能够让读者和师生对当今社会先进的信息技术的一个全新体验,让读者能够更好的认识与学习新技术带来的科技魅力。此空间设立Apple Ipad体验、android pad体验、Surface RT、苹果等众多时下流行的新兴技术体验。

具体显示效果如下:

9.5.互动空间

此空间主要用来小组团队或是几个朋友进行一起交流探讨学习问题,也可以一起游戏娱乐,也可以进行影音分享。

具体显示效果如下:

9.6.研讨空间

研讨空间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属于全封闭式私密研讨空间,一种是半封闭式敞开研讨空间。全封闭式空间主要用与集中的学术研讨,个人作品分享等功能,支持开展团队项目、进行小型的研讨和针对小范围受众的项目演示和发布,可容纳6-10人的空间,空间采用投影技术,无线控制进行交流,配备了投影机、白板、会议桌等。半封闭式研讨空间主要是用于敞开3-4人小团队进行敞开探讨与分享,采用PDP、液晶等屏幕进行现实,并有pad等移动终端进行控制演示,能够让师生体验到现代互动技术与多屏互动的真是体验,采用新颖、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进行研讨,在快乐的互动中完成课题与项目的研讨工作,让人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身心娱乐的超级感受。

具体效果示意图如下:

9.7.音响空间

音响空间主要提供馆藏影片放映、流行音乐欣赏与校园吊饰频道欣赏服务,配备高保证耳机及舒适的沙发,读者和师生在类的至于能够静静的听听音乐,欣赏影片,从而达到身心愉悦。图书馆还是需要一个肃静的地方,有了高保真耳机后,就很好的解决了声音问题,既保证音质的前提下,又可以让人舒服的,懒散的放心心情。

具体显示效果如下:

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摘要】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要求物质的满足,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的追求,而作为精神载体的图书馆也应不断创新、发展,以满足日益庞大的渴望求知的人们。本文以数字化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阐释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现阶段发展状况,探讨了数字化图书馆在构建新型社会主义素质教育中的趋势,并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意见与相应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制度;管理 1 数字图书馆建设概念 数字化图书馆,在英文中译作digital library,意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信息处理等现代化技术,将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图书和文献资料等多媒体信息、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通过互联网成为全球性的虚拟图书馆,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和阅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 数字图书馆特征 2.1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的文献信息给予数字化处理,它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个体文献信息的数字化,还包括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它需要采用信息转换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信息压缩技术,信息储存技术,信息保护技术等。 2.2 资源共享性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范围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几间图书馆之间的数字化,而是涉及整个文化资源领域,主要是实现全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对全社会的信息文化的普及,以传播先进文化为目的。 2.3 以网络为载体 在传统媒体逐渐被淘汰的今天,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搭上网络的快车,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以网络为基本载体,广泛传播信息文化,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实现网络化的信息传播,数字化也就失去了其依托和本来意义。 2.4 信息的虚拟性 原本以进入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进行资源搜索的方式,会因为数字化图书馆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空间)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系统介绍与需求分析 一、项目背景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 , 简称IC) 是在共享式学习和开放存取运动背景下兴起的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最早的IC 是1992年8月在美国爱阿华大学图书馆开放的“信息拱廊”。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IC 的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应用和实施。国内学者孙瑾在总结国外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理念的基础上, 从信息共享空间的结构功能出发, 指出: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由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共同构成的、拥有最新技术设备、提供一站式的专业的信息服务、培养用户信息能力和计算机能力、注重协作、供用户共享信息资源、原创作品、交流学术的崭新的空间和平台。可见, IC 既是一种新型的物理设施或空间, 也是一种独特的识别、查询和获取信息的在线环境, 更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在我国, 随着211工程的实施, 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倍受重视,馆舍建设空前高涨, 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在服务创新方面仍然缺乏类似于IC 这种功能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应融入IC 理念, 将资源、技术、空间与设施及服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着手建设一个更适宜学生研究、交流、探讨, 获取资源与服务更加自由便捷的空间, 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二、图书馆现状分析 图书馆现行的服务体系不适应用户需求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学习方式、信息获取方式较之从前发生了很大转变, 图书馆现行的服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用户需求,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馆舍空间分割布局, 功能单一, 不适应用户多样化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 长期以来, 图书馆藏、借、阅、咨四个部分彼此分隔,各成一体, 这种“以馆藏为中心”馆舍分割的空间格局,虽然为用户营造的是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 但是功能单一, 忽视了用

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目录 1 项目背景 (2) 1.1图书馆概况 (2) 1.2现状和问题 (2) 1.3项目目标 (3) 2 项目范围 (4) 3 系统解决方案 (4) 3.1 技术解决方案 (5) 3.2 业务解决方案 (6) 3.3 系统实施策略 (8) 3.4 实施阶段和交付成果 (9) 4 项目费用预算 (11) 4.1 项目费用一览表 (11) 4.2 硬件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4.3 网络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5 项目实施的组织架构 (12) 6 项目实施的风估 (13)

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项目规划方案设计 1 项目背景 1.1图书馆概况 某某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年。她历史悠久、藏书丰富、建筑宏伟、环境幽雅,文化底蕴浓厚。她是学校的图书文献信息中心,是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术等活动的重要机构,是育人德学的核心机构,也是学校服务社区的窗口。 图书馆现由@@馆和@@馆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其中@@分馆1987年建成使用,建筑面积0.4407万平方米。@@分馆2006年建成交付使用,建筑面积4.3265万平方米。入口门禁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可以采集进馆人员的数据和产生详细的进馆记录,各种不同功能的阅览室20多个,可同时接纳*000多位读者进馆阅览。馆内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阅览部、网络技术部、学科建设服务部、办公室等部门,现有工作人员120人。经过50余年的发展,我馆馆藏纸本文献总量已达*25万余册(件)、中外文期刊近4800余种。除纸本资源外,在图书馆网站上还运行有Ei、SD、 CNKI、万方、书生等商家的电子期刊论文全文或摘要、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电子图书、报纸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供全校师生使用。 1.2现状和问题 现状:某某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上,馆内有500多个有线信息点,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图书馆,每层公共区域都为读者配备了检索机;图书馆网络中心也通过兆光纤与学校网络中心相连,可供千读者获取图书馆文献信息;与省内高校图书馆和省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建立协作,可以跨空间享用资源。图书馆建设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1999年已实行馆藏资源的微机化管理; 2006年新馆采用“大开间、大开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1.1总体结构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主要起到一个基础支撑作用,使XX地理信息可以统一管理和对外发布服务,集约化资源,减少重复投入建设,各委办局可以基于此平台搭建自己的专业应用系统。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支撑平台包括地理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和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服务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主要对XX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更新、管理;共享交换服务平台主要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和对外发布服务。 1.1.1数据中心功能仓库 数据中心提供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功能的管理设计工具、支持数据操作的功能插件和设计应用系统工具——数据中心资源设计器,并在框架方面提供给用户多种常用数据管理的功能和扩

展接口。 1.1.2数据中心数据仓库 为了实现用户更好地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分类、集中地管理,数据中心引入“数据仓库”的理念和数据组织管理方式。它由数据中心数据仓库、数据中心工作空间、视图界面和系统菜单四大部分组成,系统菜单主要是实现对数据中心工作空间中的图层进行相关的编辑操作,视图界面是在对应的视窗中显示、查看数据容和属性。 1.1.3数据中心设计器 数据中心设计器把数据资源和功能资源有效的进行管理,按需定制用户关心的目录系统;工作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编辑、维护和修改。 1.1.4工作流编辑器 业务工作流设计器主要完成业务流程的定义、流程活动的权限配置、活动功能配置;工作流监视器主要负责监视各个流程的状态;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负责解释业务过程的过程定义,驱动过程和活动的执行,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并提供支持用户操作的接口。

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存储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存储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他包括电子图书资源库、图书管理系统(含借阅)、文献检索系统等,电子图书资源库由于面向全校开放,用户访问量将来会比较大,所以需要配备高带宽的存储设备;而对于图书管理系统和文献检索系统需要对系统和数据库都进行备份,部分用户信息需要容灾。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有什么不同? 数字图书馆必须完成传统图书馆的任务,并在更高程度实现传统图书馆的功能。首先,数字图书馆能完成搜集信息资料的任务。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料不仅包括传统图书馆资料(如书、杂志)的数字化,而且还应包括新的数字化数据,如超文本。传统图书馆中的资料一般都是线形的,假设读者是从前向后阅读。超文本是指在文档中嵌入一些链接,通过这些链接,读者可以从一个文档到另一个文档,所以超文本是非线形的。数字图书馆中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因此,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多媒体的信息资源库。 数字图书馆能完成对资料的整理和组织工作。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料内容、形式多样,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地组织,显然难以利用。在传统图书馆中,分类、索引和摘要是管理资料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在数字图书馆中依然可用。除此以外,数字图书馆中还有一些新的方法,如动态索引。在传统图书馆资料的数字化形式上建立的索引称静态索引,比较稳定。数字图书馆中有些信息存在期很短,需要为其建立动态索引。动态索引能适应信息的快速变化。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数字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基于Internet/Intranet分布式环境、能够针对用户的需要提供信息服务的分布式海量信息系统,其基本功能包括: (1) 提供用户交互式信息浏览、查询,具有基于内容和知识的检索

图书馆信息化系统集成方案

图书馆信息化系统集成施工方案-NComputing 目前来说教育行业的信息化步伐正在不断的深入改革发展,以往的旧PC,旧机房,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都在使用笨重的电脑,免升级*易维护*按需分配*集中存储的NComputing虚拟化桌面越来越受关注和欢迎。一台主机多个学生用户共享,这是如何办到的呢?什么样的主机配置可以带动一个教室机房的学生用户呢?通俗点说,多台服务器多个资源池能帮助企业升级数据库,能让用户享受更好的体验和上网效果,但是服务器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不足百分之五十,所以虚拟化技术在不断发展,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也越来越受重视。但是教育行业不需要做复杂的方案设计,通过NC共享式会话虚拟桌面就可以完美体验PC效果了! 就拿教育行业图书馆来说,图书馆有信息检索查询、电子阅览室、会议室、培训教室......等等,使用电脑办公应用的地方实在是多。然而繁琐笨重的台式机维护难度大,有些配置又跟不上应用导致体验效果差。不断的更换一体机,台式电脑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采用vSpace服务器+NComputing终端+存储的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将为IT信息中心的老师带来更多助力,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未来五到十年的应用。NComputing创新的分享式用户虚拟桌面技术,它是市场唯一一家提供服务端(桌面虚拟化软件)-核心协议(UXP协议)-客户端(交付终端设备)集为一体的。

图书馆信息化虚拟桌面方案其优势在于运算集中在服务器端,通过智能分布式计算带来出色的响应能力和定制化的用户体验,并通过基于服务器的模式提供管理和安全。相对于传统PC作对比,桌面客户端NComputing具备以下优势: 操作简单方便 云终端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用,学生无须具有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只需会操作鼠标、键盘即可,系统在成功配置完毕后,上课时只要打开主机电源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启动、关机速度快,学生可以像使用电器一样随意开关机,不用担心不小心关机会对电脑造成损坏。 管理方便 云终端的日常维护真正接近“零”维护。安装、升级软件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其它所有云终端即可使用最新软件,不需对其一一升级、安装操作。不必每天都在手忙脚乱的安装程序,设置系统,易于管理。 安全可靠 云终端无软、光驱和硬盘等硬件设备,防止病毒从内部对系统的侵害;通过服务器上的权限设置,学生无权更改计算机任何设置,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得以保障;外界因素导致死机、断电等问题,不影响当前操作,重新开机后可继续上一步工作或者学习。 功耗低 50台规模、按照每周12课时,一年上课35周计算 时间:12*2/3*35=280(小时)(按40分钟一节课) 功率:云终端:0.005kw PC:0.25kw 用电成本: 云终端:50*280*0.005=70 kw/h PC:50*280*0.25=3500 kw/h 绿色环保,小巧美观 云终端采用最先进的存储芯片技术,解决了传统硬盘噪音大,散热高的问题,整机采用超薄机箱设计,运行安静,占用体积小

智慧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智慧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2013年4月

1、引言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是“智慧郑州”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郑州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智慧城市”理念和框架,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建立了全市多源、多尺度、多时态的城市空间数据管理平台,提出并实现了跨行业、跨部门、跨平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模式,打破了城市不同行业、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在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市政建设、交通监管、城市网格化管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州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是“智慧郑州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 图1智慧郑州中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定位 2、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构建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简称“UGIS”。是一种运用计算机硬、软件及网络技术,实现对城市各种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输入、存贮、查询、检索、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以处理城市各种空间实体及其关系为主的技术系统。它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也是一种城市现代化管理、规划和科学决策的先

进工具。郑州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可概括为数据中心、系统平台、业务应用三个方面。 图2 平台构建图 2.1云计算数据中心 云计算数据中心即全市建立一个地理空间云数据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更新、维护和分发全市核心地理空间信息。该数据中心集成全市域7446.2平方公里范围内历年的9大类30余种数百层的城市空间基础和专题信息,具体包括基准数据、基础地图数据、扩展地图数据、地籍地政数据、自然资源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政务地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其他数据等,建立了丰富详实的城市空间信息数据库,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需要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管理和更新维护机制。在组织管理上,采用了“集中建库管理、分工更新维护”的工作模式,空间数据集中存储在全市统一的数据中心,空间数据生产、加工和应用的相关部门按照分工负责数据的生产、更新和维护,做到“数源法定、部门联动、分工负责”,保证了数据的权威性、可靠性、现势性和有效性;在数据组织方法上,提出了“分层存储、分幅更新”的数据组织与更新策略,兼顾了数据生产、数据管理的需要,提高了数据组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2系统平台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涉及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

活动方案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案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案 【篇一: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一、系统简介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外,图书馆内的阅读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 通讯技术的成熟,现在人们已经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处理、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实现资料的查询和阅览。人们的需求是科技发 展最强大的推动力,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是现代化的视听阅览室,它也是学校教育现代 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来说,阅览室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阅览室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数字化是现代阅览室的标志和归宿。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将逐步 淘汰纯粹的文字阅览和音像资料阅览,建立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已成 为当今信息化社会的一大趋势。 学校既要为学生创造集中教学的环境,又要重视创设学生个别化学 习环境。如果说课堂作为学生集中式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存在,那么 数字化视听阅览室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场所也是不可缺少的。 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学校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字化视听 阅览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将对学生信息获取、传输和加工 处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终生学习的社会,而终生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要培养具 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就要求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会学习。为学生建设 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正是数字 化图书馆解决方案的设计目标。 二、系统功能 1.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社会,信息量大,在有限时间里,要获得大量信息与知识, 在传统阅读、学习模式可望不可及。数字图书馆内包含大量的传统、现代信息资源,象图书、电子图书、教学光盘、视频资料、声频资 料等,教师与学生可同时获取大量信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2.视听阅览 传统图书馆借书,一般要先查书名索引卡,填索书单,由图书馆工 作人员进书库找书。不过经过这些手续,也可能因书已借出而借不

泛雅学习空间-超星数字图书馆

泛雅学习空间 建设方案 1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目标 (3) 三、建设原则 (4) 四、App应用系统 (5) (一)学习空间 (5) (二)应用中心 (6) (三)教学类应用 (7) 1.教学互动系统 (7) 2.教研系统 (21) 3.教师培训系统 (24) (四)资源类应用 (28) 1.资源搜索系统 (28) 2.电子图书 (30) 3.名师课程 (30) 4.报纸 (30) 5.云阅读 (31) (五)基础工具类应用 (33) 1.微博系统(短句) (33) 2.Blog系统(长篇) (33) 3.相册 (33) 2

4.收藏 (33) 5.小组 (34) 6.学习计划 (34) 五、技术选型 (34) 六、服务 (35) 七、建设步骤 (36) 一、建设背景 网络学习空间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与学习环境,能够为师生个人提供知识管理与自主学习服务,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互动、教研协作与沟通交流服务,为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学管理与考核服务,其目标是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建设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努力推动个人自主和教学互动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部提出的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三通?±工程之一。网络空间能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方法限制,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能真正体现信息技术对以校园内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把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和学习中去,对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二、建设目标 1,建设实现泛雅学习空间云平台,为每一位注册的师生提供一个独立的个性的学习空间。 2,建设开放的泛雅app应用系统,允许定制私有的应用市场,为师生提供完全自主的应用软件选择机制。允许第三方应用的接入。 3,建设实现核心教学类应用,为师生提供一个灵活的,功能强大的在线辅助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效率以及教研工作的效率。 3

成都图书馆解决方案5.7

成都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 目录 一.数字化图书馆概述 1.1数字图书馆概念 1.1.1什么是数字图书馆 概念: 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功能 形式 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图书馆具有的基本特点 1.1.2 关于城市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的理解 (1)公共图书馆的特点 ①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②公共图书馆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 (2)与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比较 (3)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的目标 1.2 数字图书馆的现状与发展 (1)国外数字图书馆发展概况: (2)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 (3)国内外较成功的数字图书馆 二、成都图书馆的需求分析 2.1、概述: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成都市图书馆 2.1.1、成都图书馆概况 2.2.2、项目概况 2.2.3、项目任务目标 2.3、成都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社会需求浅析 2.3.1、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需求 2.3.2、公众服务需求 2.3.3、公共图书馆现代化管理需求 三、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经营模式初探 3.1 运作模式市场化 3.2产品与服务 3.2.1产品: 3.1.2服务 四、总体设计思想

4.1、数字图书馆主要功能模块4.2、数字图书馆工程设计要求4.2.1、网络平台子系统要求 4.2.2、数据业务要求 4.2.3、图像业务要求 4.2.4、安全和管理功能要求 4.2.5、服务子系统 4.3、技术实施原则 五、系统集成方案 5.1、成都市图书馆软件解决方案5.1.1、书刊管理系统 5.1.2、文献制作及全文检索系统5.1.3、数字光盘发布系统 5.1.4、电子阅览室系统 5.2 硬件解决方案 5.2.1主机系统设计 5.2.2、主机系统总体设计 5.3、网络系统设计 5.3.1、方案设计概述 5.3.2、方案设计描述 5.3.3、网管软件的选择 5.4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5.5数据备份 5.6网络管理综述 六、系统实施及计划进度 6.1、机构设置 6.2、实施步骤 6.3、目的管理方法与制度 6.4、系统实施方式 七、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7.1、技术培训 7.1.1、IBM技术培训 7.1.2、Cisco专业培训 7.2、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 7.2.1、和光公司技术支持的承诺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策划方案

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而言,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环境 现代数字图书馆本质上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海量数据库及其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为当前的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 2000/XP,Unix或Linux等。网络环境以Internet为基础进行设计,网络功能要强大,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TCP/IP、ISO10161等。

硬件设备 数字图书馆硬件设备要紧包括数字图书馆专用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和存储设备等。 数字图书馆服务器的组织与安排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充性。软盘、CDROM、DVDROM、硬盘、硬盘阵列、光盘阵列以及NAS等是数字图书馆常见的存储设备。在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中数据的灾难备份及恢复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对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所需的硬件设备选型时,应参考第三方评测及推介机构在大量横向对比分析基础上的推举结论和建议。设备选型应遵循适用与节俭原则。一个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投资的重点是在数字资源,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昂贵的硬件设备是不合时宜的。

软件系统平台 完整的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软件系统平台包括制作系统、公布系统、应用平台等。制作系统实现将原始资料数字化,公布系统是将制作系统数字化后的数据公布到数字图书馆之中,供用户和读者使用。应用平台关于用户和读者来讲是进入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入口,为用户和读者提供了使用界面,并将网站治理平台、全文检索系统、阅读器等集成在一起,提供用户和读者使用。网站治理系统应包括数据追加、网站维护、用户治理、流量监控等功能。 全文检索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系统必不可少的核心部分,数字图书馆的易用性专门大程度上通过全文检索系统得以体现。一般全文检索系统提供了分类检索、标题检索、作者检索等检

信息共享空间中的知识流与知识转移机制

?L I BRARY AND I N FORM A TI ON SERV ICE ? 信息共享空间中的知识流与知识转移机制 3 盛小平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州510006 〔摘要〕认为利用知识转移层次、知识类型、知识生命周期、知识转移时间作为四维坐标可以描述I C 的知识流及其知识转移机制。这种知识转移机制包括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4个部分。其中,社会化可通过交流、观察、模仿、探究性学习来实现知识转移;外部化可通过记录和整理、溯因推理、对话、合作学习来实现知识转移;组合化可通过通讯媒介、知识组织、综合学习来实现知识转移;内部化可通过培训、同化、行动、交互学习来实现知识转移。 〔关键词〕知识转移 信息共享空间 图书馆〔分类号〕G250 Knowledge Flow and Knowledge Tran sfer M echan is m i n the I nfor ma ti on Comm on s Sheng Xiaop ing School of Econom ics and Manage ment,S outh China Nor 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 〔Abstract 〕Knowledge fl ows and knowledge transfer mechanis m in inf or mati on commons can be described by use of four di m ensi onal coordinates including level of knowledge transfer,knowledge type,knowledge lifecycle and knowledge transfer ti m e,while knowledge transfer mechanis m is composed of s ocializati on,externalizati on,combinati on and internalizati on of knowledge .Knowledge transfer may be realized by s ocializati on thr ough communicati on,observati on,i m itati on and exp l orat ory learning,by externalizati on thr ough record 2ing,arrange ment,abductive reas oning,dial ogu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by combinati on thr ough communicati on mediu m,knowl 2edge organizati on and synthetic learning,by internalizati on thr ough training,assi m ilati on,acti on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 〔Keywords 〕knowledge transfer inf or mati on commons library 3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E 2Knowledge 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08M -03)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09-09-25 修回日期:2009-12-24 本文起止页码:16-20 本文责任编辑:杜杏叶 在当今知识时代,快速有效地传递与获取知识是保证个人或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信息共享空间(I n 2 for mati on Commons,I C )的出现不仅引发了图书馆服务 模式的变革,而且对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图书馆与相关机构之间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知识转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知识转移既有助于用户更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知识资源,也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尽管一些学者对图书馆知识转移模式、过程、策略、机制等问题作了广泛探索,然而并没有阐述信息共享空间的知识转移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初步分析。 1 知识转移定义与影响因素 1.1 知识转移定义 对于什么是知识转移,好像众所周知,其实并未形 成统一的定义。舒兰斯基(Szulanski )指出:“知识转移是组织内或组织间跨边界的知识共享,即在一定的情境中,知识从源单元到接受单元的传播或转移过 程”[1] 。阿拉维和莱达(A lavi and Leidner )认为,知识 转移是知识在不同主体之间的移动过程,它由知识的传输和知识的吸收两个过程共同组成 [2] 。利亚纳盖 (L iyanage )等人则提出一种操作性定义,认为“知识转 移是识别、获取那些已经存在的(可利用)知识,并随后应用这种知识建立新观念或改进现有思想以使某种过程(或行动)相比之下更加迅速、完善或安全。因此,知识转移本质上既是利用可存取的资源即知识,也是如何恰当地获取与吸收这些知识以便使事情进展得更有效率和效力”[3] 。 总而言之,知识转移既是一种交流行为,即知识从一个地方、个人或所有者向另一个地方、个人或所有者 61

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数字一词已经走进了社会行业中的各个领域,我们正在步入一个由数字、网络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现在数字已经成为信息的载体。信息存取实现了自由化,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化,知识传播范围拓展了,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了,信息资源价值也提升了。那么如何构建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供给用户一个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平衡、融合的信息保障环境,是数字化进程中的图书馆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及影响 数字化技术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影响,就是“馆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馆藏不再仅仅是对文献的物质拥有和物权占有,馆藏概念的核心已超越了文献的承载者——物,而更加贴近文献的本质,即实物所承载的对象——信息。数字化文献在网络的交流平台上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作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既包括图书馆实际拥有的基于物权转移的实体资源,又包括在使用中不发生物权转移,图书馆只具有使用权的虚拟馆藏。也就是说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涵盖了馆藏中未数字化的以纸为介质的印刷型文献、单机版电子文献和馆藏中已数字化的电子信息等实体资源,以及图书馆通过网络途径以协议或授权服务方式获得的网络数据库或网络信息等虚拟资源。即图书馆本馆的实体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内的资源以及网上免费资源等各种类型,共同构成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可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具有雄厚基础的传统实体文献资源和强有力的信息组织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决定了二者不可能一支独秀,而要协同共建。因为对图书馆的用户来说,更关注的是所需信息的可获取性,而不是资源类型和信息存放的位置,因此对于图书馆来说,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的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图书馆应不断探索寻求网络环境下两种资源的最佳结合点。 二、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发展特点 信息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对图书馆来说,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对各种媒介信息进行筛选、整序、组织,使信息更好地成为传播给用户利用的资源,在用户需要时可以无障碍地获取。就是说,这些资源的类型可以多元化,获取渠道可以多元

数字图书馆简介

综述数字图书馆的现状及国内外的模式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这一概念以来,全球开展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已近十几个年头。我国图书情报界、IT业界自1995年左右开始对这一领域跟踪研究,1998年开始全面升温,迄今无论是在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还是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准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关于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各有看法,至今尚未形成一致认同的定义。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环境,它将收藏、服务和人带到一起以支持数据、信息乃至知识的全部相关流程,包括从创造、传播、使用以及保存的全过程。另一种说法: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因特网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是没有时空限制的、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的知识中心 对其概念的界定可以从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着手,特征如下:(1)资源数字化(2)流通网络化(3)管理自动化(4)资源共享化(5)人员素质综合化二、数字图书馆的现状 在全球信息建设狂飙突进热潮中,定位为面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的数字图书馆,始终被视为重中之重,在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将其列入国家信息基础建设重大项目。目前,信息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财富。数字图书馆将改变以往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的传统方式,借助网络环境和高性能计算机等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最大限度地突破时空限制,成为实现公民终身教育的大课堂。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势必将

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 从我国国内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数据库服务业大约比日本、欧盟晚10年,比美国晚20年左右,并且还没有建成实用化的联机网络数据库,与国外相比,我国数据库起步较晚,但发展却较快。据国外相比,我国数据库起步较晚,但发展却较快。据国从1991年的806个上升到1038个,占世界数据库总量的1/10。目前国内主要的数据库主要有中国期刊网、重庆维中文期刊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数据、万方、超星、方正、中国数字图书馆、国研网、新华财经网、书生等。14J在这些数据库的建设基础上,数字图书馆逐渐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开通了200多家大大小小的数字图书馆,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包括: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网上数字图书馆”、北京世纪超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超星数字图书馆”、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等等。 许多大学图书馆也开通了数字图书馆业务。目前,一些数字图书馆已经初具规模,如超星数字图书馆设文学、历史、法律、军事、经济、科学、医药、工程、建筑、交通、计算机、环保等十几个分馆,拥有经过图像扫描加工的数字图书馆10万多种,并且以正在以每天600种的速度递增,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也以每天600种的速度递增,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也以每年7万种授权图书、100万篇报刊文献的速度不断增长,中国数字图书馆现已经加工数字化图书20多万种,而其“网上中文图书馆”也每天保持着以20万页文字的数字化的速度增长。数字图书馆在本质上就是一个集数据库应用平台、信息资源电子商务平台与资源数字化加工服务平台于一体的巨大数据仓库,以互联网为平台,面向全球用户提供

博奥汉通图书馆数字化加工方案

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图书期刊数字化解决方案 北京博奥汉通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 1 -方案概述...................................................................................................................................... - 2 -图书数字化解决方案.................................................................................................................. - 2 - 图书数字化的工序 (3) 图书数字化的种类 (4) 第一类全文图像化,有简单的目录索引 ...................................................................... - 4 -第二类全文文本化,可全文检索 .................................................................................. - 4 -第三类全文图像文本化,可全文检索 .......................................................................... - 5 -第四类基于原版原样的,可全文检索 .......................................................................... - 5 -优秀的加工团队.................................................................................................................. - 9 -低廉的价格.......................................................................................................................... - 9 -完善的服务.......................................................................................................................... - 9 -与传统图书数字化的比较. (10) 正确率................................................................................................................................ - 11 -加工速度............................................................................................................................ - 11 -单位价格............................................................................................................................ - 11 -图书数字化的过程.. (11) 公司简介.................................................................................................................................... - 13 -联系方式:尹经理.................................................................................................................... - 13 - 前言 ——————————————————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起动,信息化已成为国际潮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 与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1.1总体结构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主要起到一个基础支撑作用,使XX地理信息可以统一管理和对外发布服务,集约化资源,减少重复投入建设,各委办局可以基于此平台搭建自己的专业应用系统。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支撑平台包括地理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和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服务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主要对XX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更新、管理;共享交换服务平台主要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和对外发布服务。 1.1.1数据中心功能仓库 数据中心提供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功能的管理设计工具、支持数据操作的功能插件和设计应用系统工具——数据中心资源设计器,并在框架方面提供给用户多种常用数据管理的功能和扩

展接口。 1.1.2数据中心数据仓库 为了实现用户更好地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分类、集中地管理,数据中心引入“数据仓库”的理念和数据组织管理方式。它由数据中心数据仓库、数据中心工作空间、视图界面和系统菜单四大部分组成,系统菜单主要是实现对数据中心工作空间中的图层进行相关的编辑操作,视图界面是在对应的视窗中显示、查看数据内容和属性。 1.1.3数据中心设计器 数据中心设计器把数据资源和功能资源有效的进行管理,按需定制用户关心的目录系统;工作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编辑、维护和修改。 1.1.4工作流编辑器 业务工作流设计器主要完成业务流程的定义、流程活动的权限配置、活动功能配置;工作流监视器主要负责监视各个流程的状态;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负责解释业务过程的过程定义,驱动过程和活动的执行,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并提供支持用户操作的接口。

浅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浅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摘要]在21世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网络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图书馆要体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宗旨,必须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成果,加大力度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图书馆;提高;信息化建设 在21世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网络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图书馆要体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宗旨,必须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成果,加大力度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的交流中心,而它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各个方面,例如:技术设备和工作方式的现代化、人员素质和工作内容的现代化。由于我国的信息网络技术与国外相比起步晚、发展慢,每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有足够的经费去建立大而全的藏书规模,因此很多图书馆的书籍资源并不是特别丰富。这就充分需要一个简便快捷的检索工具来作为支撑,而目前的网络检索工具种类还没有准确概念,使用方法和特点都存在很大差异,若普及工作不到位,用户便不了解如何选择检索工具,这就导致了图书馆的服务仅限于文献的传递而不是只是的传递。基于以上现状,本论文简单提出了几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完成从印刷型文献收集到电子版文献收集 在信息化的时代,随着数字化、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文献资源日益丰富。随着Internet等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图书馆电子化和纸质图书数字化已经成为现实。图书馆在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的配置上,肯定会逐渐向电子型文献倾斜。而在许多图书馆的藏书中仍保存着大量陈旧的书籍,其中除了人文和社科方面的专题研究资料有继续保留的意义,其他的书籍都可转化为电子图书的形式。师生可通过馆藏书目检索阅读网上的全文图书,从而解决学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所急需。同时也可以解决图书馆的经费支出,而且也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便捷。各种图书从过电子媒体便可一目了然,方便读者阅读和整理。 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传统的图书馆建设中,将图书和信息资源的采购作为最重要的方面。而在当前形式下,馆内的检索设施、网络设备以及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应同信息资源的采购列入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过去人们的观念里总是认为图书馆越大越好,藏书越多越好,但是对信息化图书馆建设而言,电子资源显得更加有优势。电子型文献传递日趋成为文献传递的主流,而数据库、光盘和网络上的电子信息资源与传统的文献信息相比,其传递方式是不同的。信息资源必须转换为机器可读形式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实现存取,信息基础设计的升级是搞好信息服务最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也是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日趋老化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在IT技术装备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实现检索、采集、分析、加工和提供无缝连接,提升服务水平,杜绝盲目建设和相互攀比。在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