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味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美味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美味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的美味”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

四、指导思想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

五、活动设计背景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乡各不相同,家乡的美食与它的文化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家乡小吃品种丰富,风味各异,学生对家乡小吃虽然都有所了解,但是缺乏系统而深入的认识。开学后,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些同学带着各种各样的小吃作为点心来到学校,当问及他们这些小吃的来历及制作方法时,却是一问三不知。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何不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机会,走近家乡小吃,了解一下家乡的饮食文化,这样既开阔他们的视野,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对家乡饮食文化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呢?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通过和学生的讨论商量,我们确立了“走近家乡小吃”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六、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有关知识,如种类、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2、能力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协作能力,增强其社会调查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与别人,增强自我反思、总结得失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在动手、动脑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调查、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七、活动准备

美食、介绍牌、制作过程拍照、每人一副碗筷

八、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学生将自己与父母制作美食的过程照片选择两幅发给张老师,老师将选择有特色的照片传至QQ群与大家共享。

(二)现场美食PK秀活动

根据教师安排好的区域分组摆放“作品”,并放置作品介绍牌。根据分好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摆放美食和介绍牌,美食需要家长和孩子在家里提前做好;介绍牌学校发到孩子手里后,家长和孩子将其制作好,内容自由设计。

(三)分组介绍

本环节尽量由孩子和家长一起来介绍,每个家庭3分钟,可以从美食的由来、制作的工艺、制作技巧、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感受以及与美食相关传说故事等进行讲述。

(四)学校厨师现场展示

为了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学校还专门聘请了名厨进行现场友情客串,为大家制作一道美味为我们的“秀场”祝兴。

(五)品尝美味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高潮,每组分享品尝展示的美食,学校还提供主食,大家其乐融融共享佳节快乐。

“家乡美味”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适逢2016年春节开学季我校通过开展“欢喜中国年”实践体验活动,鼓励孩子们尝试与家人一起制作家乡美食,和同学比试动手能力,与大家共同感受过年的情趣。此外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孩子在活动过程中领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渗透亲近父母,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初步体验“我”对家乡年的真切感受,从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阳光的健康人格。我们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特作如下总结:

第一、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小吃的品种、来历、制作方法等,搜集有关小吃的来历的民间传说等。

第二,将采访调查表汇总,交流采访后的心得体会,了解一种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并尝试制作一种家乡小吃。

第三,举办“露一手”班会活动,请大家品尝自己的厨艺,并评出“巧手奖”;举办《走近家乡小吃》作文竞赛;举办《走近家乡小吃》手抄报比赛。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家乡小吃的有关知识,如种类、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协作能力,增强了其社会调查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与别人,增强自我反思、总结得失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感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在动手、动脑实践中体会成

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调查、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活动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皮亚杰指出:只有学生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从而产生深刻地理解。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注意了以下几点:

1.讲究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安排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好奇感和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新知,又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2.重视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在活动中,我力求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让学生通过上网、查书、观察、采访、社会调查、动手制作等多种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对水果作全方

位的了解,并增进一些富有时代气息以及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性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

3.发挥创造性。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开放式的活动中,往往能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不仅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还有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射和灵感的涌动。

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准备阶段 (一)家乡特产大搜查 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什么叫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同学之间了解各个地方的特产有那些。 教具:视频、录象。 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放映一些特产的录象(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提问: (1)你喜欢哪那些特产,为什么?(个别提问) 部分学生讲完后,试问学生: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在那里吗?(提问) 师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广西北海的珍珠,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福建武夷山的铁,观音茶,浙江金华的火腿等,都是我国各地著名的特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家乡的特产。 (2)老师提问:像很多地方都生产大米,为什么说我们家乡的海鲜是特产呢?(激发学生)

3、你想调查家乡的什么特产? 根据意愿学生自由分组并选出组长。 4、组长组织围绕本组要研究的特产确定本组要研究的子课题。 5、各小组汇报要研究的子课题,集体讨论。 6、根据子课题,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布置调查任务。 7、引导学生搜索家乡特产。 8、课堂小结。 二、实施阶段 (二)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的直接联系。 教学过程: 1、同学们,我们在大连生活学习这么多年,你知道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吗? 2、现在哪位同学能够把你所了解的情况说给大家同学听呢?

3、同学自由发言。 4、家乡特产资料收集、汇总与整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5、老师总结:其实,特产出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经济发展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6、布置实践要求: (1)要求学生参观特产生产场地,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并向大家介绍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流程,以及技巧。 (2)讲一段关于“大连”的由来。 (3)提问学生:同学们,你家乡的特产是不是也有这样动人的故事呢?搜索有关的故事传说与诗歌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三、展示与总结阶段 (三)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教学内容: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怎样宣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同学们,你们在调查中,你发现家乡的特产是不是有需要改进(改良)的地方? 2、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准备展示。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3000_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3000字范文

为您推荐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制定计划总是在个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多精彩,尽在,欢迎关注! 【篇一】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列为三类课程之一,提到了应有的高度,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成了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自20xx年秋季起,我校开设了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一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亲历和体验中,我校师生做了一些实际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我校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主要工作 1、注重统筹规划,实施分层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我校在课改之初就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制定了《南渡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具体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活动主题,以及活动方法和步骤,并邀请了杨裕前等有关专家来校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分层管理,即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三层管理模式,各年级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年级实际情况制定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班级则根据学校和年级计划再制定出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另外,我校还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则紧密结合本校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同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修改主题的内涵,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年来,我校确定了“以认识计算机病毒”、“我们镇上的水泥厂”、“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走进广告天地”、“远离噪声,享受安静生活”、“传递我们的美——板画设计”、“趣味拼图”等活动主题。通过研究专题的征集,又确定了小组活动的一系列研究性专题,例如“寻访家乡的名人”、“特色家乡菜”、“家乡的方言”等。 2、重视点面结合,鼓励教师参与 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层面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即以综合性实践为主的学科或学科整合活动;二是深层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即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小组活动。前者的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三节综合实践课,在具体实施中采用弹性课时制,一般每周安排半天时间,学生全员参与。有时需外出活动,如参观工厂、远足登山、慰问敬老院老人等,则由学校统一安排集中时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家乡的桥”教学设计走进家乡的桥 一、活动主题名称:走进家乡的桥 二、适用年级:中年级 三、设计意图: 桥梁是人类为了满足交通的需要而对自然所做的一种改造,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按地理条件就赋予桥梁不同的特征。千百座千姿百态的桥构成家乡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色,为无锡增添了璀璨的光彩。 “认识家乡的桥”综合实践方案应运而生。本方案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具体内容遵循以下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学校、班级的特色;真实反映家乡的特色;善于引导学生,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把活动渗透在时时、处处,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开展。 四、背景分析: 我们的家乡无锡烟波浩淼、水网如织,呈现出一片澄明如镜的江南水乡之色。古时的无锡家家临水,户户临桥,桥连着街,街接着巷,无锡石桥之多,堪称天下闻名。无锡的桥不但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留给我们一份有价值的精神遗产。如今,一桥飞架大江南北,各种新颖独特的高科技桥跃然水上,给水乡无锡赋予了现代的元素。 五、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无锡的人文历史、家乡建设、周围环境,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民造福的责任感。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调查能力:调查江南水乡桥梁的类型的,以及这些桥梁的各种特点,采用的材质; (2)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搜集家乡桥梁的各种历史与变迁,及民间传说,形成文字表达,和声像、图片等资料进行汇总归类各种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画一幅美丽的桥,试着为家乡的河道设计既美观又牢固的桥梁。 3、知识目标: 了解桥梁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搜集信息、积累资料、撰写论文、探究家乡桥的丰富内涵,在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桥梁的反展与变迁,桥梁的结构与风土人情,桥梁构造与力学,桥梁的构造与美学,桥梁的名称与人们的愿望,桥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乃至中国桥梁建造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地位与声望。 六、活动时长: 总时长:8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分时长: 第一阶段:“话桥”1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 第二阶段:“摄桥”1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 第三阶段:“画桥”1课时 第四阶段:“研桥”2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 第五阶段:“识桥”1课时 第六阶段:“设计桥”1课时 第七阶段:“写桥”1课时 七、活动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总结范本:_________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是按班级为单位开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选择,生成或改变。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们高度的重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配档,指导按工作配档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自主的组织活动,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长期这样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实际,形成爱家乡、爱社会、爱国家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拓视野。可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够得到纯化,心灵得到升华。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 第 2 页共 6 页

《走进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课题的产生: 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值得我们去留意、去爱惜,不必说初春草长莺飞,夏季青山绿水;家乡用它宽厚的胸怀滋养与哺育着我们,但是,我们对家乡、对家乡丰厚的民族文化又了解多少呢?本次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走进家乡,去了解家乡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及家乡的军垦文化,以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石河子的军垦文化背景深,值得开发挖掘地域资源,但学生对家乡的旅游资源认识比较肤浅,对军垦文化的内涵更是知之甚少。再加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市”,“旅游进课堂”的工作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利用这一时代契机,对学生进行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熏陶是家乡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 二、活动目标: 1、在能力目标上,能对家乡的名胜军垦文化简单考察,调查和实践,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并对家乡红色旅游的状况提出合理建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在情感态度上,让学生懂得是家乡养育了我们,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家乡军垦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3、在认知目标上:了解家乡军垦文化的蕴含,需要我们去保护。 三、活动时间:4周 四、活动思路: 1、在整个活动中,从“家乡军垦文化与名胜”和“热爱家乡、保护军垦文化”两个方面去调查,展开实践活动。 2、在调查汇报交流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协作探究、学习交流、相互欣赏。 3、在调查与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时间能力的提高。 五、活动的实施过程与方法: (一)准备阶段: 1、引出课题:我们的家乡在准噶尔盆地的南缘戈壁明珠石河子,我们的家乡有许多军垦文化、名胜古迹,1、你对家乡了解多少? 2、你了解家乡的历史吗? 查《石河子志》:顾名思义:一条流淌着石头的河。名石河子原是湖名。据清末成书的《新疆图治.土壤志》记载:“绥来县治西有苇湖、草湖五处,即:铃铛湖、花树林子、石河子、马厂湖、张家尾河,纵横共约六七十里。”这一带曾是蚊虫成群的一片沼泽地。 ( 2)、你的家乡有哪些旅游景点? 东大塘、达子庙、林家河、塔西河林场、北湖公园、周总理纪念碑、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犁、井、楼、王震将铜像、世纪公园、西公园等旅游景点。 2、现在情况下,学生说自己的了解。对家乡红色旅游的利用,你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3、分工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由学生自愿结组,选出组长,制定活动计划。 家乡的昨天 学校小导游引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宋建业(中)一行师市领导母隽副师长等(左4)来石河子第三中学,与两基验收评估组一起,六一节期间观看儿童三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对获石河子二等奖的《军垦童谣》表演鼓掌夸赞等。兵团、石河子媒体报道后产生强烈社会反响。 (二)实施阶段 各小组利用4周时间调查、记录。根据教材的要求,设计两份调查表:一份是“家乡名胜军垦文化调查访问”,一份是“家乡红色旅游的调查”,并能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第三阶段:汇报交流

小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小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结合我校学生生存的实际,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拜访、入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题目和办理题目的能力。在这一学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实践热情不断提高,同时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浓重的实践氛围中,同学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以活动为主要情势,强调学生的亲身履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精选公文范文---------------- 1“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办理题目,体验和感受生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学期,我校仔细贯彻市教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筹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化,努力提高西席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诲。学校坚持一月开展一次观摩活动的做法,班班轮流,人人参与。西席从认识上重视起了这门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步体验到有所感悟。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兴味。 一、提高参与的趣味性 轻松愉悦的活动气氛是萌发创造性头脑的最佳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存动的兴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才气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为此,在综合实----------------精选公文范文----------------2践活动的教研活动中,集思广益,确定出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的主题。在具体的操纵过程中,西席们设计一系列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味。 结合我校学生生存的实际,凭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拜访、入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

走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主题的提出 连云港,有着悠长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它的经济、文化及各个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连云港人,学生们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曾经有哪些历史故事、风光、风土人情及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各个方面知之甚少,他们愿意走进家乡、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我们开展了“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在和学生们充分讨论之后,主题确定为“走近家乡——连云港”。 二、活动设想 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值得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探索。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由之路。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4、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作为连云港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时刻准备为自己的家乡再添光彩。 四、活动时间:二课时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小组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2、全班汇报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意愿确定总的活动主题。 3、确定主题后,师生共同确定活动内容,学生将从家乡的历史、家乡的风光、家乡的物产及家乡的发展等方面了解家乡的秀美风光及改革开发三十年来的发展状况。 4、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内容,自由组成小组,全班为4个组,每小组由10—15人组成,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进行组内分工。 5、组员集思广益,根据所选内容共同商讨活动策略,制定活动计划。 6、教师分工,班主任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4位任课教师兼任每个小组的指导教师,负责把握活动进程及活动指导。 (二)活动实施阶段 每小组根据所选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开展走访、社会调查等活动,从而深入了解家乡某一方面的特色。 1、搜集所选内容的相关资料; 2、在本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走访、社会调查、亲身体验等活动,深入了解家乡某一方面的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五年级全册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家乡特产 1. 家乡特产大搜查 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什么叫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同学之间了解各个地方的特产有那些。 教具:幻灯片,录像。 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放映一些特产的录像(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提问:一:你喜欢那些特产,为什么?(个别提问) 部分学生讲完后,试问学生: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在那里吗?(提问) 师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广西北海的珍珠,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福建武夷山的铁,观音茶,浙江金华的火腿等,都是我国各地著名的特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家乡的特产。 二:小组之间相互说说自己家乡的特产; 三:老师设问:像很多地方都生产大米,为什么说你家乡的大米是特产呢?(激发学生)四:小组之间讨论,总结(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呢?) 老师举例说明: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区别在那里? 五:让学生写下自己对家乡特产的认识。 六:引导学生搜索家乡特产。 七:组织学生建立一个调查小组搞一个调查活动。 2.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的直接联系。 教学用具: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小榄生活学习这么多年,你知道我们小榄的特产是什么吗? 师讲诉。 2、现在哪位同学能够把你所了解的情况说给大家同学听呢? 3:同学自由发言。 二、描绘家乡特产: 1、你们可以用照片或图画描绘你最喜欢的家乡特产吗? 2、把描绘好的同学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 3:师讲:同学们,为什么橡胶只生长在海南,而不在其他地方生长呢?武夷山铁观音茶为什么这样出名?(小组讨论) 三、老师总结:其实,特产出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经济发展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四、调查:请每位同学做一个小调查为什么只会家乡出产某种特产。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 五、特产资料欣赏: 武夷山的茶(自然环境,气候,地理位置) 六、实践: 1、要求学生参观特产生产场地,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并向大家介绍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流程,以及技巧。 2、讲一段关于“东坡肉”的来由。 3、提问学生:同学们,你家乡的特产是不是也有这样动人的故事呢?搜索有关的故事传说与诗歌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3、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教学内容: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怎样宣传;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同学们,你们在调查中,你发现家乡的特产是不是有需要改进(改良)的地方? 2、谁来说说? 二、问题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知识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坞墙一中刘西良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几年来,我们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切实重视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 一是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重视了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我们注意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街头管交通,走进商店学营业,走进银行学储蓄,走进车站学服务,走进社区学管理……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是开发文化教育资源。我们还以坚持多年的“诵千古美文,做中华赤子”活动为载体,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二、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二是内容衔接的问题。三是谁来兼课的问题。四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仍是一节课。但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的,为保证效果,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年段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上互相联系,逐步推进,以形成系列;活动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强化效果。 3、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细化过程,做到目标具体,环节明确,组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在一起,时间难以保证,空间难以变换的问题,又可促进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课

《走进蔬菜王国》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精编版

《走进蔬菜王国》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活动设计意图: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在学校的四周,有大片菜园,一年四季,我们的学生都能看到菜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蔬菜。作为农村的孩子,对家乡的蔬菜是比较熟悉的。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蔬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特设计本方案。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利用家乡特有的蔬菜资源,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培养学生亲近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引导在自主开展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多种探究的情感体验。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制定研究计划,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自主评价自己的研究过程,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这个理念。 3、知识和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蔬菜的种类、种植、生长等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组织活动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猜谜语的游戏,好吗? 出示关于蔬菜的谜语: (1)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打一蔬菜)大蒜 (2)大公鸡,绿尾巴,一头埋在地底下。(打一蔬菜)红萝卜 (3)青口袋,红口袋,有人怕,有人爱。(打一蔬菜名)辣椒 (4)远望青灵灵,近看灵灵青,当是竹子没有节,当是木头没有心。(打一蔬菜)葱 2.师:刚才我们猜的谜语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你知道我们家乡的蔬菜还有哪些?你对蔬菜还有哪些了解?(指名回答) 3.昨天老师在班级作了一次有关蔬菜的民意调查: 出示民意调查结果: (1)以下你最爱吃什么?蔬菜(7 )鱼肉(28 )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走进家乡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家乡》说课稿 郧县白浪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金哲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走进家乡》。 一、活动背景 自20XX年9月以来,我校一直在编写《关于整理三省结合部﹑地方课程教材资源的思考与探索》的地方教材。为了更好撰写地方教材,深入了解我镇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及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参与创建“三镇旅游“一体化”的活动,我萌生了开展“走进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的念头。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社会生活等 知识。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2)让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捕捉美。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 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三、设计理念1、本土性 郧县白浪镇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丹江河中段。东北与河南荆紫关毗邻,西北与陕西白浪接壤,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惊三省”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毗邻三镇已就这一地区的旅游“一

体化”发展达成共识,以“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加快建设,合力打响‘三省碑’、‘清代一条街’等旅游品牌”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利用这一契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家乡的旅游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知家乡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建家乡的理想。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它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搜集、筛选、积累、参观、访问、探究、创作、表达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活动准备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 2、收集、绘画、拍摄表现家乡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的资料、图片、照片。 五、活动时间安排: 本活动共用时六周,约计十八课时。 第一阶段(一周):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二周):走进家乡、开展活动。 第三阶段(一周):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第四阶段(一周):展示成果、交流收获。 第五阶段(一周):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六、实施过程及指导策略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学期,我校认真贯彻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从意识上重视起了这门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步体验到有所感悟。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兴趣。在新学期中我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

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校采用以下方法: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 2)、“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

“走进家乡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实施对象:三(2)班全体同学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春节的习俗 ②了解春节的由来 ③了解春节的吃文化

【能力目标】 ①能对于家乡的春节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并组成研究小组,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按照制定的方案开展活动,能对于活动过程对自己和组员作出评价 ②能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有关家乡春节的信息。培养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汇总和应用的能力。 ③能清晰的说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家乡春节的研究,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②通过同学间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培养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体验自己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引导学生从网上或书上查找有关节日的背景资料。 2、引导学生向熟悉当地春节的有关机构和个人进行调查采访。 3、准备好外出活动所需的一些设备,如相机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 ,分组制定计划 1、通过开题课,学生讨论得出研究的总课题《走近家乡春节感受民风民俗》以及研究的3个主题:春节的由来、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吃文化。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组合,分配好人员,选好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含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组织评价。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我看家乡新变化主题教学设计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我看家乡新变化》主题教学设计 (说明:此设计仅供学校参考,不准外传,如果学校有特色主题的也可以以学校特色主题开展。设计还要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情况确定安排多1或2个课时) 1.第一课时:《我看家乡新变化》选题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并能提出2一3个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能从问题中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4、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确定活动主题。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适合探究的问题,以便开展下一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确定研究的主题。 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自然环境等家乡的变化,在本子上写好想研究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家乡的许多事物也在发生着变化,有的十分明显,有的无声无息,你是否发现了呢?课前老师布置大家留心观察家乡的变化,并把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本节课我们看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 二、小组讨论,评价问题的价值性 1、哪位同学说说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微信红包、滴滴打车、生活环境、教师引导学生往同一件事前后发生改变的这个方向探究。) 2、小组交流:你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3、出示问题评价量表,齐读评价量表项目。 选题的依据 最想研究的问题: 评价项目 1、是否感兴趣? 是()否() 2、是否具有研究价值? 是()否()

3、是否具有可行性? 是()否() 4、哪位同学根据评价量表的项目,说说这个问题的价值性、可行性? 5、同学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自评。 三、小组汇报最感兴趣的问题 1、小组内对组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互评,选出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 2、每个小组推荐一个问题,组长汇报,并说清楚推荐的理由。 四、全班交流,评价问题 1、小组或组员可以发表对推荐问题的看法。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提出建议。 五、确定研究主题,提出活动目标和要求 1、确定研究主题 2、提出下一阶段活动目标和要求。 3、活动温馨提示。 六、全体反馈,完成评价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探究,各组确立了想研究的主题,希望你们在研究过程中积极参与,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最后取得成功。 2.第二课时《我看家乡新变化》——方案设计课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明确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与基本格式。 2.学会围绕“我看家乡新变化”主题活动设计各子课题活动方案。 (二)能力目标: 1.能从活动的实施时间、地点、人员分工、内容、过程等方面设计活动方案,并讨论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掌握方案各栏目的设计要求,能准确、完整填写各栏目。 3.能根据建议,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三)情意目标: 1.通过学写子课题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前先设计方案的重要性,增强活动的计划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意识。 二、活动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晰重点。 1.回顾前期选题阶段活动情况。 (1)课件出示已确定的子课题。。 2.板书主题。 (二)学习样例,明确要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先进事迹材料 许昌市郊董庄小学常丹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几年来,我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切实重视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 一是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重视了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我注意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为家庭就餐环境选择适合就餐环境的音乐,为中午练字时间选择合适的音乐,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或根据音乐所渲染的意境选择合适的诗文;音乐进行即兴舞蹈、模特表演等;听音乐想象作文等;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创造音…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中的音乐美,学会生活,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

人。 三是开发科技教育资源。我在进行《在生活中发现音乐美》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上网查询、调查访问、实验研究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向学生打开科技的大门,让他们尽快接受科技新信息,了解科技新成果,认识科技新发展。 二、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二是内容衔接的问题。三是谁来兼课的问题。四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仍是一节大课、一节小课。但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的,为保证效果,我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

走进家乡活动方案

《走进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及课题的确立 1、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信息化的普及、科技的日新月异、生活方式的高速运转,对人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公民应是认知、情感、行为和谐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2、教育现状的需要。长期以来,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死板的接受方法,使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传统教育对活动课程不够重视,使学生远离社会,缺少了解、适应、参与社会的机会。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或得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3、课程改革的需要。新的课程改革方案确立了研究性课程的地位。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制订的新课程计划,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全面发展。 4、本地资源的背景。襄樊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它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其它的众多方面在这些年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值得作为襄樊的每一个公民去深入的了解它,因此它可以成为了学校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的很好的教育资源。 基于以上分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们确定了《走进家乡》这一研究内容,让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的研究涵盖的范围较大,适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同学们围绕这一课题,也能够提出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最想探讨的话题。

二、学生分析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不但有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热情,而且也已初步具备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常识了解,这些为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活动研究目标 1、总目标 激发学生对本次研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并将研究问题进行鉴别和筛选。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预设和猜想,让其学会采用社会调查、资料搜集、网上查询等形式,了解家乡,认识家乡,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2、具体目标 活动目标:1、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概况、主要特产、旅游文化、道路建设等一些知识。 2、运用语文、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设想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小树立为家乡献力的远大抱负。 四、活动周期 1、准备阶段:第一周 2、实践阶段:第二、三周 3、汇报交流,成果展示阶段:第四周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三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它可以使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也打开了视野,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此次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活动的落脚点。教师提供很多机会,让学生从事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知识变成活的。在活动中,不仅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认定和寻找最佳策略。 其次,让我学会了如何指导学生确定主题。可以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也可以发掘学校周围社区教育资源,设计主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融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原来学习是这么快乐的事,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沸腾、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 再次,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深化巩固了知识,这是我们平时课堂里所没有做到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学期来,我和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片快乐的绿洲上一起研究,共同感受、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着,下面也让我进行一番回顾和总结: 一、活动情况 (一)七年级开展了以“童年岁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访、调查、对比、制作“童年岁月卡”、成果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而这份幸福是父母等人用血汗换来的。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5月10日是母亲节,为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我校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了以“母爱无疆——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全校型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走进父母、主题征文、致母亲一封信、我为母亲做件事、主题汇报演出等五个阶段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付出,还让学生收集、利用信息能力、规划意识、动手动脑能力、创新精神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使学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获得知识的学科,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扬个性,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他们已由衷地爱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说到要上综合实践课,大家都乐了……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 二、点滴经验 在专家们的多次专业引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成长着,下面是我这学期来认为比较有成效的几点做法: 1、以前在写活动方案时我只写出活动总目标,没有再细化到每节课的目标,这样导致老师上课时目标不够明确,上课内容较零散,没有突破重难点。发现这个问题后,这学期每节课上课前我都在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更具体的备课,对每节课的活动目标、学生主要活动、教师指导要点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虑,并书写在笔记本上,也因为我这样做所以觉得现在每节课上起来更顺手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学生也能在每节课都能有所获。 2、以前我常常有个困惑就是如何知道学生在课外的活动情况,这学期来我认真地指导孩子们写好“活动记录”“信息卡“考察记录”等,在上课前我都先把孩子们的这些作业收上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