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办。

”其此之谓乎?

翻译: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

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虽有嘉肴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古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翻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够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解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e)。命,《尚书》中的一种文字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

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着作,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着作的汇编。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表示推测。 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狼的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

狼的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 导读:《狼》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

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狼的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 1.狼文言文原文翻译 2.狼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 4.狼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5.卓茂传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 6.蝜蝂传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 7.蒲松龄《狼》原文以及翻译 8.狼的文言文翻译和原文

22《礼记》二则(经典)

22 《礼记》二则 第1课时 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 嘉肴(jiā 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 ②弗食(不) ③不知其旨也(味美) ④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⑤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 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⑧教然后知困(困惑) 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3)古今异义词 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解析版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1. 【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____) 自反.(____) 自强.(____) 教学相长.(____) 弗.食(____) 其旨.(____) 【答案】(1). yáo(2). fǎn(3). qiǎng(4). zhǎng(5). fú(6). zhǐ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写出正确的拼音即可。注意“肴”“长”“弗”字的读音。 2. 【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教然后知困 (3)教学相长也 【答案】(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教/然后知困 (3)教学/相长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文言文阅读要注意断句的练习,朗读时根据文意和语境的需要进行停顿,通常连续的两个动作之间、句首发语词之前需要停顿。本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句意和句式特点划分即可。 3. 本文主要讨论了______和______的关系。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继而引入 “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出“____________”这个结论。【答案】(1). 教(2). 学(3).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4).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5). 教学相长【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分析文章论述思路的能力。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为了论述“教学相长”,先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谈起,再到“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学相长”。 4. 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 B.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C.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D项,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和学的关系,告诉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故选D。 5. 课文要阐明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为什么开头却谈到“嘉肴”? 【答案】用类比的手法引出本文的核心内容,手法巧妙,由浅入深,合乎思维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对文章的分析能力。本文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据此回答即可。 6. 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题,考查的是学会与同学、老师交往。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地方不足;学习中,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据此回答即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7.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七下文言文《狼》原文注解及练习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狼》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chí()担持刀dān 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iè() 二、填空。 1、《狼》选自,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字,号,世称,山东淄川人,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名称,“志”是的意思,“异”是。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惧狼→()→() 三、理解默写 1、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2、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3、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4、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5、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礼记二则-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 一、课文翻译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大门。 闭:关(门)。 谓:叫作、称作。 大同:指理想社会。 译文: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关。这叫作理想社会。 二、问题归纳

《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

《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 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 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希望 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 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 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 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 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 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 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 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 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 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 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

《狼》全文翻译

《狼》全文翻译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个屠夫在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没有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两)狼。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他)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环顾田野里有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在那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它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面前。 久之,目似瞑,益暇甚。 很久,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狼。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屠夫正想要走,转身看见柴堆的后面,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另一只狼在柴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用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已入半,止露尻尾。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屠夫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夫)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诱惑敌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归纳

《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 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礼记》 《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分为四类:记礼节条文;阐述周礼的意义;解释《仪礼》之专篇;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背景材料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文章中心概括 《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3.写作特点 (1)运用类比手法。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兑.(yuè)命》曰“兑”通“说”,指的是 ①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②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主旨 ③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穷苦,艰难 ④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⑤教学相长.也 今义:增长 (3 ①学:学.学半(动词,教导) 学学.半(动词,学习) ②其: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 (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形容词 不知其旨.也 旨:原意为甘美,文中指甘美的 ①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善.也 善:原意为好的,文中指好处 (5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有些知识)理解不了。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③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6)问题探究 ①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答:学和教都很重要,教学相长。全文运用

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

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虽有嘉肴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古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够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解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e)。命,《尚书》中的一种文字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着作,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着作的汇编。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表示推测。 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本文是关于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感谢您的阅读!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狼 蒲松龄 《狼》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

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礼记》二则知识点整理

《虽有嘉肴》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亲身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 说理浅显易懂。(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2.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 相长”的观点。 3.《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也。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 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 4.《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 ①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③最后引用《兑命》“学学半”进一步补充论证。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6.“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两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是主从关系。 7.《虽有嘉肴》语言有何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 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狼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狼(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看,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退);及走,(狼)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通“早”,早上)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通“值”,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译文: 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有了计策,于是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焦虑的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颚,那个形状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于是由于屠夫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爬上树去找鱼,狼的遭遇也太可笑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 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 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 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之:用在主谓之 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 ,推举。 修:培养。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 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 注释 亲其亲:第一个“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

“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 ,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 一、课文翻译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⑤《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 大道之行也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⑥是谓大同。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导读: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狼 蒲松龄 《狼》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

《虽有嘉肴》 一、基础积累 1.重点词汇释义 (1)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因此) (3)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4)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 2.重点虚词 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其此之谓乎(语气词,表示推测)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 3.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古今异义 (1)教然后知困(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2)不知其善也(善:古义:好。今义:善良。) (3) 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4)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意义) (5) 然后能自强也(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6)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提高今义:增长) 词类活用 1.弗食,不知其旨也。(旨: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 2. 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3. 不知其善也。(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5.作家作品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共49篇。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6.主题解读 本文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述了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7.重难点解析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在现代教育学中,“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引发教师的思考,使教师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8.整体感知 1..划分文章层次。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观点的? 3.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4.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5.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6.请试概括归纳本文主旨。 答案: 1.第一层(第一句)运用类比,从反面阐述学的重要性。 第二层(第二句——第四句)论述教和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第三层(第五句)引用《兑命》的话,印证观点。 2.“教学相长”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狼其一文言文原文翻译

狼其一文言文原文翻译 导读: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下是狼其一文言文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狼 作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字词 1.词性活用现象:

礼记大同篇 原文及翻译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記大同篇 原文繁體字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②,事畢,出遊於觀之上③,喟然而歎④。仲尼之歎,蓋歎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與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8)。男有分,女有歸(10)。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11),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12)。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13),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14),城郭溝池以為固(15)。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18),以功為己(19)。故謀用是作(20),而兵由此起(21)。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22)。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23),以考其信(24),著有過,刑仁講讓(25),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26),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记大同篇 原文简体字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②,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③,喟然而叹④。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与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8)。男有分,女有归(10)。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11),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2)。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13),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14),城郭沟池以为固(15)。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18),以功为己(19)。故谋用是作(20),而兵由此起(21)。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22)。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23),以考其信(24),著有过,刑仁讲让(25),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26),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狼》对照注释及翻译

狼 (原文、注释及翻译)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屠户回家卖完通“只”仅仅剩下路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跟随走很 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惧.,投.(之.)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害怕扔它代狼把停止仍然跟从屠户非常害怕,就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复.(以.骨.)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再把骨头扔它停止可是,表转折先前 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停了下来,而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到来扔完可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起追赶像旧,原来又跟了上来。担子中的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非常紧张为难。担心受到它们的攻击往旁边看野外,野地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害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堆积柴草它的,代麦场覆盖、遮蔽。小山于是、就跑靠 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倚靠在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它的、柴堆放松,卸下拿上前、名作动注视的样子指对方对着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一会儿径直离开其中像狗一样、名作状蹲坐面前凑足音节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又数好像闭眼神情、态度空闲突然跳起用砍头 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