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及应用(1)教学内容

对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及应用(1)教学内容
对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及应用(1)教学内容

对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及应用

物流系统评价是系统分析中复杂而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利用模型和各种数据,从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对系统现状进行评价。对物流系统评价需要有一定的量化指标,这样才能衡量物流系统实际的运行状况。一般把衡量系统状态的技术经济指标称为特征值,它是系统规划与控制的信息基础。对物流系统的特征值进行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特征值体系,有助于对物流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有助于准确反映物流系统的合理化状况和评价改善的潜力与效果。

物流系统特征值的主要有物流生产率和物流服务质量。物流生产率即以一定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投入)完成某种预测的服务(产出)的过程。物流系统的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能源和技术,各项投入在价值形态上统一表现为物流成本。物流系统的产出,就是为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提供的服务。衡量物流系统投入产出转换效率的指标称作物流生产率,它是物流系统特征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生产率通常包括实际生产率、利用率、行为水平、成本和库存五个方面的指标。物流服务质量是对物流系统产出质量的衡量,是物流系统特征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物流系统的产出,可将物流质量划分为物料流转质量和物流业务质量两方面。

物流生产率包括实际生产率、利用率、行为水平、成本和库存五个方面的指标。实际生产率是指系统实际完成的产出与实际消耗的投入比。如人均年仓储物品周转量,运输车辆每年货运量等。利用率是

系统实际利用的部分与实际投入总量之比。例如运输车辆的运力利用率,仓储设施的仓容利用率等。行为水平是系统实际的产出与期望的产出之比。例如每人每小时完成的实际件数与定额件数之比。成本,物流系统的各项投入,在价值形态上统一表现为物流成本。库存是物流系统劳动占用形式的投入,库存的数量大小与周转快慢是物流系统投入产出转换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这方面的指标有库存周转天数、库存结构合理性等。物流服务质量是“用精度、时间、费用、顾客满意度等来表示的物流服务品质”,可具体划分为物品流转质量和物流业务质量。物品流转质量是对物流系统提供的物品在数量、质量、时间、地点上的正确性评价。物流业务质量是对物流系统所进行的物流业务在时间、数量上的正确性及工作上的完善性的评价。

根据不同的衡量目的,物流系统特征值的衡量对象可以是整个物流系统,,也可以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废弃物物流子系统,还可以是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等物流职能,乃至各职能中具体的物流活动,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物流系统常用的评价指标有物流目标质量指标、仓库质量指标、运输环节质量指标、库存管理指标和生产计划指标。

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主要是为物流运输企业、企业的运输部门对自身运作效率、服务质量的评价。物流运输服务的客户也可以通过这套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外部评价,通过对各个方面及综合评价,企业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通过评价,也可以为企业

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角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平面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上都有角,角的数量与形状经常是多边形特点的具体表现。例如,三角形有三个角,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就是看它们的角是什么角。又如,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就在它们的角上,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没有直角。可见,角的知识是学习多边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认识角,获得一些关于角的初步知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 小学数学一般分两次教学角的知识,本单元第一次认识角,只是初步认识。所涉及的知识不是很多,也比较简单。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角的图形,角的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例2直观认识直角例3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练习九 练习和应用全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只要求学生形成角的表象,认识角的图形,体验角有大小,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认识直角很重要,它是区分锐角与钝角的标准。以后辨认多边形的特点,认识垂直,画垂线,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高,都离不开直角。本单元只是直观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学段还会继续教学关于这些角的知识。 1. 从现实情镜里提取角,利用图形建立角的表象,通过操作感受角有大小。 初步认识角,只要求学生能形成角的初步表象,不给它下定义。教材只是呈现角的图形,让学生直观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例1及其“试一试”直观认识角,其教学过程大致分成四步:从物体表面提取角;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做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 “角”作为一个数学概念、一种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中某些物体上的所谓的角不是一回事。教学角,应该联系实例引出,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但是,从现实情境中引出角必须十分谨慎,避免生活中的一些“角”干扰数学上角的表象的形成。 例题在三角尺、纸工袋的两条相邻边上,以及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上套了红线,引导学生注意物体表现的两条边以及钟面上的两根针。然后隐去实物,只留下红线勾画的三个图形,指出“这些图形都是角”。教材还另外画出一个角,用它代表所有的角,并利用这个图形讲解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形状,了解角的结构。学生把代表所有角的那个图形保持在头脑里,就形成了关于角的初步表象。上述的活动是一项保留本质数学内容、排除非本质成分的活动,能使学生既感到数学的角与物体表现有联系,在物体表面上可以找到数学的角,又不局限于物体表面的角这个认识层面,因为留下在头脑里的是数学的角。 学生在例题里,得到对角的“静态”体验。他们很可能片面地认为角是指一个点和两条线。为此,“试一试”指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张开或者合拢活动角的两条边,感受角会变大或变小。这是对角的“动态”体验。像这

公开课: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公开课: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3分钟) 教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吧? 学生:喜欢。 那好,我们来玩一猜图形的游戏。 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四边形,可是 它被练习本盖住了。 (1)能猜出来吗? 学生: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2)不可能是哪个图形? 学生:正方形 (3)现在呢,不可能是哪个图形? 学生:长方形 (4)不可能是哪个图形? 学生:平行四边形 教师:那到底是什么图形呢?这个四边形大家认识吧?对,就是梯形。 (二)引入课题,引发猜想。(2分钟) 老师:这个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梯形的认识。【板书课题:梯形的认识。】

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梯形的特征。(9分钟) 老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发现了吧,现在把你的想法和四人小组里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12分钟) 老师:大家交流结束了吧?谁来把你们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先说说梯形的特征: 学生一:你来说?学生二:你来说?学生三:你来说? 小结并板书:【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不平行。】 老师:第二组那些图形不具备这些特征?学生:第二组中第3个和第5个图形不具备这个特征。 老师:为什么第3个图形不是梯形?学生:没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 老师:为什么第6个图形不是梯形?学生:第6个图形不是四边形。 5.归纳总结梯形的概念。(15分钟)

老师:请你想一想为什么这些也都是梯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谁能用一句比较简练的话来说说什么是梯形? 学生一:你来说?学生二:你来说?学生三:你来说? 小结并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四)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18分钟) 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个梯形,老师画了一个梯形,和你想的一样吗? 梯形这个四边形很有趣,很特殊,因为它的四条边都一个特别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仔细观察,想一想,什么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学生: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那么,什么是梯形的腰

《角的初步认识》设计理念与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设计理念与教学反思 篇一:《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板书设计】 边 顶点边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课的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物品中引出角,并通过观察实物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形成表象 本节课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设计了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三、给学生创设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 教师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做角环节,

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认识,做活动角,并在活动、相互交流中发 现角是有大小的,进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一层扣一层,层层体现教师放手、学生自主参与。不足之处: 1、各项活动中,应再大胆放手,让学生多说,发表自己看法,尝 试总结,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其探索研究,归纳总结 的能力。 2、示范画角时,应画上角的符号,并对学生作以指导。 篇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撮镇中心小学施晓燕教学任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 识角。 3、知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角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学会画角,初步感知与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学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尝试、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感受生活中的角,理解和掌握角的特点及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三、教学难点: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 五、学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两根不同颜色的卡纸条(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左右)。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校园情景图。 师:瞧!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在开心的做早操,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做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活动探究 1、自学例1 (1)找出图上的角并指给同桌看。 (2)告诉同桌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的实物图。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直尺画角。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图形、图钉、两个硬纸条、铁丝、活动角、蓝角、红角各一个、三角板(师生)、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很多图形,今天老师就考考你们(在黑板逐一贴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学生说出是什么图形) 师:(出示五角星形)那这个呢? 生:五角星。 师:哦,真厉害,谁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 生:因为有五个角。 师:真聪明!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一起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揭示课题并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图形中的角。 1、分类。(把黑板上的图形卡片分类。) 师:你能把这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按有没有角分成两类。 2、摸角。 (1)师:五角星有角,那三角板有角吗?(有谁能给大家指一指哪里有角?(学

生指出的角都是一个点) 师:老师明白了,原来角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啊(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角吗? 生:不是,只是一个点。 师:对,摸一摸这个点,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这个尖尖的点只是角的一部分,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师:那角除了有个顶点,还有什么?(两条线)这两条线,我们把它叫做角的边,摸一摸这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小结:所以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我们在指角的时候,不仅要指出角的这个点,还要指出这两条直直的边。(示范指角) (2)同桌互相指一指角。 (二)感知生活中的角 1、寻找主题图中的角 过渡:太棒了,我们来玩个寻宝游戏好吗?(好) 师:(出示主题图)在这美丽的校园里藏有许多角,我们把它们找出来。 指名说说在主题图上找到的角。 2、寻找身旁物体表面的角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很多的角陪伴着我们,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指名说说在教室里找到的角。 3、欣赏有角的图片。(伴音乐) 师:生活中处处都藏有角,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有很多发现。 (三)认识角 过渡:这么多物品有角,那下面这三个物品有角吗?如果有,它们的角又分别在哪里呢?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八册P46-4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梯形的认识过程,了解梯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 建立梯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很棒,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师:看来这些都难不到大家,那么下面这个平面图形大家认识吗?

师:这是一个梯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梯形。(导入课题: 认识梯形)。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 多媒体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这些是什么图片,红色线段围成的 图形是什么? 2、 小组合作,想办法自己做也个梯形,在小组里交流。 3、 师:各小组做的非常好,拿出你们手中的梯形与以前学过的平行 四边形比较,有什么区别? 板书(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4、 师:再拿出刚才做好的梯形,能不能量出这个梯形互相平行的一 组对边的距离?想一想,怎样画出线段再测量梯形的各条边都有自己的名称。 5、 请先阅读课本第47 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并观察右边图,说一 说梯形各边的名称及梯形的高。 上底 下底 6、 师:出示一个等腰梯形跟我们做的梯形相比, 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两腰相等) 7、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同学量一量书上47页中间的那个 梯形。我们把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如有分歧,可用尺检验) 在这些梯形中分别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画出高。 2、想想做做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 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想想做做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 不同的画法吗?(可分成两个梯形或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4、想想做做4,用粗细、颜色不同的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不同的梯形, 并记录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再画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记录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5、想想做做5,用两张长方形纸叠在一起,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用这两个梯形能拼成哪些图形?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践、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的贯穿于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再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的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纵观这节课,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节课我注意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认识角;在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尽量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和答案。 3、给每个学生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 在这节课上我尽量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我先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给多数学生以发言的机会。所以,这节课上平时不举手的孩子也能积极地表现自己。 虽然,这节课有以上成功之处,但也有很多不足,现就自己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1、在教学设计上还存在问题,这一节课虽在我预设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由于学生在找角、摸角、折角、做角和画角这一动手操作过程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在验评教学效果时,时间仓促,还拖堂了。今后,我必须在设计教学环节上好好下功夫,深钻课本,认真学习,整理重难点,再根据主次备课,安排好时间。 2、在教学时,教师讲解稍多,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能做到完全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杨佳英 教学设计说明: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指一指、画一画、折一折、玩一玩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2、引导学生从实物角逐步抽象出几何角。 3、理解角有大有小及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 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自主学习实践突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活动角、各种形状的纸片、直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角”。小朋友认识这个字吗? 师: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角呢?那你能指指身边的角吗?

学生一般指的都是“点”,噢,原来角是这样的,教师就在黑板上画“· ”。 师:那角应该是怎样的呢?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想的样子完整的指出来? 生;讨论并互相指角。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一)找角,感知角的特征。 师;(课件出示闪动的角提示)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 请你观察一下这些物体,用刚才的方法指一指藏在这些物体表面的角。 师:刚才小朋友们在许多物体上找到了角,可以说角处处可见。为了更好的认识角,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会变成怎样的呢。 (出示各种角) [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突破本节课难点。] (二)折角,了解角的组成。 师;拿出你手中的纸片,看看它有几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没角的同学能不能让它变出角来。 生:折角。(用水彩笔标出,然后师选出大小不同的各一个贴在黑板上) 师:用手摸一摸你折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头是尖尖的,边是直直的。) 教师归纳:(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一个角)介绍弧线。 唱一唱。 师:同学们刚才做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学唱《角的歌》: 我的名字叫做角;我有边儿是两条;一个顶点两条边;所以我叫角角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重难点妙招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重难点妙招 石泉县饶峰九年制学校xxx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找找角

(一)、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 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学习目标:知道角是什么样子的。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各称。 (二)、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表面也藏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成员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集体交流)师: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你就能发现更多数学知识。(多媒体演示:美丽校园的主题图。突出: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你能把角找出来吗?(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请学生上台找出各种物体的角。指出的在物品上显出角)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讨未知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 的学习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梯形。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 1、教具:实物投影、图形等 2、学具:图形、剪刀、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引出梯形 2、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平面图形? 2、师:你们都了解有关梯形的哪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梯形的呢?(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出示相关的图,并请学生指一指)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认识梯形的特征 (1)师:请同学们把口袋里的图形取出来,挑出你认为是梯形的图形。(口袋里只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师:这里面没有我们想要的梯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从这些图形里面(只剪一刀)变出梯形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做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汇报?(学生们交流剪的方法、感知梯形的特征) 师:谁愿意说说梯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检验一下你们剪出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2、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师:根据你们学习图形的经验,你能说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 (2)师:阅读书上有关梯形各部分名称的内容,并在自己剪的梯形中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3、认识等腰梯形 (1)师:在你们所剪的梯形里面有没有两腰都相等的梯形呢?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图形里面剪出来吗?我们给这样的图形起一个什么名字呢?(等腰梯形) (2)讨论:所有的梯形都是等腰梯形吗? 1、小结

优秀教案课程《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圆纸片,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纸片,带孔木棒,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之星送给这节课发言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有?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生:指角?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

小学数学《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梯形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实验实验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新课标指出:这一学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情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方法: 本课设计理念为: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0篇汇总)word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资料是学生今后进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资料之。《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资料,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角的初步认识虽然资料简单,可是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中有关角的概念有很模糊,要想把角的概念讲清楚并不容易。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尽可能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出发,并经过确定角、找出生活中的角、做活动角、画角等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开始从美丽的学校情境图入手,给学生介绍园丁手中拿着的剪刀,张开的图形和做操小朋友伸开的两臂构成的图形就是角。让学生在这幅情境图中找出剩余的角,学生汇报时,并用闪烁角展示出来,采用直观法,生动形象,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许许多多物体表面都存在角。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二、探究新知 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仍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如何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角,我是这样做的。首先,经过张开的剪刀,钟表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

三角尺上这三幅图,在学生找出后,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抽象出来的三个角,比较观察找到角的共同点,讲解顶点和边。然后经过确定角来加深对角概念的理解。其次,经过折角、做活动角让学生发现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它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分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两边岔开得越小,角就越小。利用这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尊重了学生认知的特点。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最终,讲解画角的方法加深对角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课堂的结尾,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让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从而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回顾。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第2篇 “教学不仅仅是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经过自我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片空间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动手操作、讨论、质疑问难、自学、暴露自我,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角”在低年级学生的画笔下早已出现,但它叫什么?是怎样组成的?角的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38~39页的主题图、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5题。 【教学提示】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所以本节课宜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有研究性、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学习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用尺子正确画角。 【教学准备】 剪刀、钟表、三角板、角的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出示课件:主题图) 将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指导学生观察,相互说一说。在学生汇报交流时,通过“图中的正在做操和踢球的学生,拿三角板的老师、修剪花草的老爷爷……”引出角。进一步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儿有角,并随着学生的汇报(老师三角板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用红线标出图中的角,进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那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1:有正在做操的学生。 生2:有踢球的学生。 生3:有拿三角板的老师。 生4:有修剪花草的老爷爷。 师:再仔细观察,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 生:角。 师:你能看到哪儿有角? 生1:老师三角板上的角。 生2:老爷爷剪刀上的角。 生3: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 ……

最新小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7册P71例二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教学难点: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说一说学过的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梯形” 教师导入:图3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四边形像什么?(梯子)这就是梯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梯形?(板书课题:梯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梯形 (1)出示图形继续演示课件“梯形”出示梯形实物图

教师提问:①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梯子、木箱、槽子)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 ②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测量,全班同学测量书上144页此图. (2)交流测量结果. 通过检查测量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演示课件“梯形各部分名称”) 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角的初步认识》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角的初步认识 具体内容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校园 生活情境,图中可以找到很多角。如球 门上的角、三角板上的角、剪刀上的角、 钟面上指针形成的角等。由此引出角的 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 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进行 观察的能力。 (2)由于主题图存在透视问题,为 了不干扰学生的认知,教材没有在其中 用红线标示出角,只在后面例题的情境 图中进行了标示。主题图中的角,涵盖 了锐角、钝角和直角,其中以直角最多, 其原因有二:一是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学生最容易感知;二是它是认识锐角、钝角的基础。另外,图中的角有的是固定的、静态的,如球门上的角等;有的是动态形成的。如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剪刀上的角等。从而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并初步渗透角的大小的知识。 教学建议 在观察主题图、找生活中的角时,注意用角的标示图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角。 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物体上“尖尖的部分”称作角,如牛角、羊角等,这与数学上的角的意义并不相同。教学时,应将这种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加以区分。如,要提供恰当的、精心选择内容的主题图;也可以用色线标示出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的角,并呈现出整体,以利于学生感知。另外,找角活动结束后,应让学生对比观察找出来的这些角,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感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用课件隐去实物,只留下一些角的图形,从而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1)例1呈现了主题图中的3种实 物图,并用色线标出了实物中的角,进 而展现了从3种实物图中抽象出的角 (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感受从 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角的过程。 (2)抽象出的3个角,类别、开口 方向、所画的角两边的长短都有不同, 这些不同更能突出角的特征:一个顶 点、两条边,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角。 (3)做活动角、折角的活动可以使 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同时渗透比较角的 大小的方法——叠合法,并体会到角的 大小与所折的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4)例2以两幅动态的图展示了画角的步骤与方法,同时加深学生对角的认 识。 (5)“做一做”第1题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第2题巩固角的画法。 教学建议 (1)在活动中突出角的构成特点。 教材通过指角、找角、做活动角、折角、画角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角,尽 管这些活动方式各异,要求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明确角的构成特点。教 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点,突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 象。如在折角前要让学生先说一说要折出一个什么样的角,这个角的顶点、两条 边分别在哪儿,其他活动也应如此。 (2)帮助学生动态地理解角。 教材中呈现了静态的角,也呈现了动态的角,如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例1 中的活动角等。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动态的角帮助学生理解角的特征及角的大 小变化,形成对角全面而系统、正确的认识。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同心县第一小学:杨东波【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66页的教学内容,教学梯形的认识和给梯形画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和垂直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梯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梯形的概念以及梯形各部分名称,了解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以及给梯形画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描一描,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经历认识梯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知道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能过直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些都为新课的教学作了一定的识铺垫和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但很难准确地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 【教学重点】 建立梯形的概念,了解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给不同位置摆放的梯形画高。 【教学关键】 通过各种动手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梯形特征的理解。 【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活动引领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认一认、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学一学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 【教学课时】 共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 齐读课题:梯形的认识 2、初步认识梯形。 这是什么图形? 生:梯形。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梯形? 生:……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独立段的教学内容。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却不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指、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设定:“结合生活情景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领悟角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会用尺子画角,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把“角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与两条边叉口张开的程度关,张得越开角越大,反之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作为本课的难点来进行突破。作为低段数学教研组的第一堂教研课,多少感觉有些压力。上完课之后,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由“角”字带给你的想法到情景图中找、指角再到揭示课题,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在猜、折、做、画等各种数学活动中认识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交流。各环节过渡比较自然,而且自我感觉流畅。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2、注重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1)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的画角和相应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练习之后通过巧妙剪角游戏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潮,很可惜,没有达成。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㈠地位与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课程,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础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折角、摸角、找角以及利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等。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良好的基础。 ㈡说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把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方面: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㈢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角的特征,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长短无关。 二、教法与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基于这一点,我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课一开始我出示三张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然后出示角,设疑:这个是什么图形呢?预习的同学能说出它的名字,其他同学不确定,这时老师给予肯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引入,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㈡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三个活动来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