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考试大纲【模板】

《电路基础》考试大纲【模板】
《电路基础》考试大纲【模板】

《电路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电路基础》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衡量学生理解、掌握电路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分析计算方法的程度,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电路的能力。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电路基本分析方法,能对一般电路进行正确计算;理解各种元器件的基本电路结构和特性;能较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路问题和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掌握一般问题的分析思路,具备进一步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能力和基础。

一、集总电路的分析基础

⒈ 考试内容

(1)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计算,参考方向。

(2)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3)电阻元件:伏安特性、欧姆定律、功率计算。

(4)独立电源: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伏安特性曲线。

(5)受控源:受控源的概念、符号、计算。

⒉ 考试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其参考方向,掌握电路中电位、电压、电流、功率等物理量的分析计算。

(2)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概念、参考方向及其应用。

(3)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4)理解电源的概念、电流源和电压源的计算方法,理解电源的基本性质。

(5)了解受控源的概念、符号、计算。

二、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⒈ 考试内容

(1)电路等效变换:电阻串并联等效变换、电路短路断路的概念、电阻星形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实际电源的电路模型及其等效变换、含独立源支路的等效电路。

(2)支路电流法。

(3)网孔电流法。

(4)节点电压法。

(5)叠加定理。

(6)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

⒉ 考试要求

(1)掌握电路等效变换:电阻串并联等效变换、实际电源模型及其等效变换、含独立源支路的等效变换,理解电阻星形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2)理解电路短路断路的概念。

(3)理解支路电流法的原理,掌握应用支路电流法进行电路分析计算。

(4)理解网孔电流法的原理和解题步骤。

(5)了解节点电压法的原理和解题步骤,理解节点电压和参考电压的概念和计算。

(6)掌握叠加定理的概念,掌握应用叠加定理进行电路分析计算,掌握叠加定理的应用范围。

(7)掌握戴维宁定理的概念,理解应用戴维宁定理进行电路分析计算。

三、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

⒈ 考试内容

(1)动态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

(2)电容、电感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初始值的计算。

(3)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4)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

⒉ 考试要求

(1)掌握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概念和伏安特性公式、单位换算。

(2)掌握换路定则,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初始值的计算。

(3)了解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的推导过程,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时间常数τ。

(4)掌握应用三要素分析计算一阶电路。

四、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

⒈ 考试内容

(1)正弦量的特征: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

(2)相量分析法基础:复数的表示,正弦量的相量表示,电阻、电感、电容的相量表示,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电阻、电感、电容的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3)复阻抗、复导纳。

(4)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串联、并联电路分析。

(5)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素。

(6)正弦稳态电路的频率特性:串联谐振、并联谐振。

(7)三相电路分析:对称三相电压的概念、相量表达式、三相对称负载的星形接法和三角形接法。

⒉ 考试要求

(1)掌握正弦量的特征: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的概念和计算。

(2)了解复数的代数、指数、极坐标形式,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相量图的画法,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的相量表示,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的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和分析计算。

(3)理解电阻、电感、电容的复阻抗、复导纳,理解复阻抗、复导纳等效变换,掌握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

(4)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串联、并联电路分析计算。

(5)理解正弦稳态电路的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了解功率因素的提高方法。

(6)了解正弦稳态电路的幅频、相频率特性,理解串联谐振、并联谐振。

(7)了解对称三相电压的概念、相量表达式、三相对称负载的星形接法和三角形接法。

Ⅲ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二、试卷内容比例

集总电路的分析基础约占30%

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约占30%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约占20%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约占20%

三、试卷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占20%

填空题占20%

判断题占20%

简答题占20%

计算题占20%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中等题、难题,三种试题分值的比例为3:5:2。

Ⅳ参考书目

《电路分析简明教程》(第2版),傅恩锡,杨四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模板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一)内容比例 地球与太阳系、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约30% 地貌、土壤约50% 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自然地理区划约20% (二)题型比例 填空题与选择题约30% 解答题约70% 二、其他

自然地理学 一、地球及太阳系 考试内容 本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及太阳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理坐标系统、地球构造及表面特征、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的形成及构造,以及火山与地震的分布和相应形成的地貌特征。 本部分难点在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掌握矿物的鉴定、三种岩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火山和地震的概念和理论; 重点在于掌握时区、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地质构造; 考试要求 1、太阳系及主要行星的特点 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3、经纬度的划分 4、地球的圈层结构分布 5、三大岩性的转换模式 二、大气和气候 考试内容 本部分包括大气的层结结构,以及各层的特,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类、气候带的划分方法、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变化的可能性。 难点是对大气环流的理解; 考试要求 1、大气的组成、热能来源及循环; 2、掌握基本概念(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冰晶效应、降 水量等)以及水汽的凝结现象、降水的形成过程; 3、大气环流的地理意义及形成的天气现象; 4、气候带的形成; 三、海洋和陆地水 考试内容 本部分包括地球上水资源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世界大洋及其区分、海水的组成及理化性质、海水的运动;河流、水系和流域的区分、河流的补给及流域的水量平衡、河流的分类、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湖泊与沼泽的特点、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岩石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及地下水分类、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 重点是河流的分类、补给,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地下水的分类,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和运动;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是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规律; 考试要求 1、水资源分布特点 2、河流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影响 3、水量平衡理论及计算 四、地貌 考试内容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XXXX》课程标准 (黑体,三号,居中,1.5倍行距) 一、课程概述(黑体,四号,加粗, 1.5倍行距。下同) (一)制定依据(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 下同) 本标准依据《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xxx》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20磅。下同)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XX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XXX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是校企(院)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 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医院”、“课堂与车间合一”等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四)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分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附件一: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课程标准写作指南 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 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 一、课程定位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 “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 三、课程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

电子电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0432001 二、课程名称:电子电路基础 三、课程性质:本科录音艺术专业B2类可选专业基础课 四、学时与学分: 周学时:2,总学时:36(一学期);总学分:2。 五、开课单位:作曲与音乐音响导演系 六、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为音响工程方向和音乐音响导演专业的学生奠定电子学理论基础。 1、掌握电路、电子线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电压、电位、电流、功率)的含义、参考方向、参考极性、理解并会应用基尔霍夫两定律。 2、掌握电阻电路的串并联化简方法。掌握主要的网络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 3、了解电磁感应的理论。掌握录音、摸音、消磁和杜比降噪的原理。 4、了解半导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及场效应管(MOS)的构造、参数及外特性。 5、掌握二极管的应用:整流、检波、限幅、稳压。 6、掌握三极管的放大原理,并了解交流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微变等效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γiγo的计算)。 7、了解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8、了解三极管的开关特性。掌握各种基本门电路(与、或、非、与非、或非、异或、同或)。 9、掌握一般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和一般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七、教学形式: 课程采用理论讲述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以计算机为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动手能力。 八、课程教材: 李源生主著《电工电子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九、参考教材: 秦曾煌著《电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童诗白著《模拟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杨志忠著《数字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十、考查与考试: 学期末,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闭卷考试。 1、容易度 本课程考试内容难易度适中。 2、题型

本科计算机考试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 [2010年修订版]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旨在遵循网络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重在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应用能力,全面提高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考试合格者应达到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相应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求的水平。 考试对象 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自2004年3月1日(含3月1日)以后入学的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学生,应参加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所有专业的高中起点与专科起点本科学生。 考试目标 针对全国高校网络教育本科层次所有专业的学生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学习的基本特点,要求参试者从使用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多媒体、网络与Internet 等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 考试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类、应用范围及特点;信息的基本概念。 2. 考试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2010年修订版)·358·

(3)理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4)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5)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 考试内容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数据存储的概念。 2. 考试要求 (1)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了解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个部件的主要功能; (3)理解计算机数据存储的基本概念; (4)了解指令、程序、软件的概念以及软件的分类。 (三)信息编码 1. 考试内容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2. 考试要求 (1)了解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及数制转换; (2)了解字符编码。 (四)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 考试内容 微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 2. 考试要求 (1)理解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概念; (2)了解CPU、内存、接口和总线的概念; (3)理解常用外部设备的性能指标; (4)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二、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一)Windows基本知识 1. 考试内容 Windows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及相关知识。 2. 考试要求 (1)了解Windows运行环境; (2)了解Windows桌面的组成; (3)理解文件、文件夹(目录)、路径的概念;“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模板(参考)

课程标准 【注:以下内容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板填写: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填写A 模板;项目化课程 填写B模板;整周实训课程填写C模板;其它课程填写D模板】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说明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还是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 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本课程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专业能力定位,服务于哪些岗位要求开设本课程的;如是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职业素质或者能力定位,服务于从事哪些职业工作要求开设的课程;专门为掌握知识、拓展专业素质开设的课程可以按照传统的描述方式。 (二)先修后续课程 除说明本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外,还应说明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说明课程设计的理念;其次在分析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说明学习情境中教学内容选取和排序思路。 最好能用表格描述通过学习领域学习来培养行动领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

三、课程目标首先描述课程的总体目标。用具体、明确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 的能力目标一一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用XX做XX”。这里所说的“做”,是指“完成专业任务”,不是指“掌握知识”。所以,“能理解XX概念,能掌握XX定义,能回答XX 问题”之类,都不是我们要求的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①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②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③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④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⑤按照规范操作的能力;⑥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⑦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⑧事故的处理能力;⑨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⑩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应首先分析本课程直接服务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需要本课程的哪些知识、能力、素质,再联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说明本课程在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 【然后分类叙述具体目标,采用如下三种目标的描述:】 (一)能力目标 【注:尽可能使用清晰、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知识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知道”“了解”“懂得”“掌握”“熟悉”之类的动词;能力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物流仓储管理软件”;素质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获得、形成、树立、提高、发挥、发展”等词。】 1.*** (1) ① 2. 3. (二)知识目标 1.*** (1) ① 2. 3. (三)素质目标 1 ***

《某》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学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项目课程不再严格区分理论与实践、理论(含实验)、实训课程统一称为课程,编写课程标准。同时将考试大纲、考核大纲融入。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参考样板:(课程性质,几十字)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能力。它要以……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课程的基础(和别的课程的关系)。 (二)设计思路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 参考样板: 1、(课程总的设计思想)该课程是依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 二、课程目标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进而说明各种基本电路的应用范围、效率和形式。重点介绍常用基本器件、整流、滤波、稳压、放大电路等,同时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主要参数及应用。 (2)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理解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 (4)掌握常用器件的识别和简单测试。 (5)掌握单级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6)掌握整流电路的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7)掌握本门电路的符号及逻辑功能、基本触发器的符号及逻辑功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等技能训练课程的衔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模型、实物、示教板、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注意因材施教,对部分内容的应用实例可适当取舍,充分提高课 堂教学的效果。 (2)在教学叙述时,注意前后呼应和一致性。例如,在介绍器件时,可依结构、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具体应用这一思路进行;讲放大电路时,可将典型电路讲清讲透,然后再延伸到一般电路、实用电路。以典型带动一般;对整流电路,注意二极管整流和晶闸管整流的对比,突出其区别,以加深印象;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强调其外部特性和功能。教师备课时适当参阅相关参考书,吃透教材。

2019高考考试大纲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教育部考试中心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微信搜索:爱尚政治课(aszzk888),了解更多)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容。 选考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容及题型示例 思想政治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 货币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讲课讲稿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课程标准 (黑体,三号,居中,1.5倍行距) 一、课程概述(黑体,四号,加粗, 1.5倍行距。下同) (一)制定依据(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 距。下同) 本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20磅。下同)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是校企(院)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医院”、“课堂与车间合一”等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四)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分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视觉营销课程标准模板(电商专业)

视觉营销课程标准模板(电商专业)

《视觉营销》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由企业电商课程组开发制定。 《Photoshop》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以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启发性为原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以通过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为着眼点,以淘宝网店为教学活动载体,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中做、做中学”。 一、学习领域定位 (一)本学习领域课程对应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应的职业或岗位工作任 务领域) 1、Photoshop 基础知识 ①Photoshop的工作界面:菜单栏、工具箱、工具属性栏、控制面板、图像窗口、状态栏的组成和功能。 ②图像与色彩: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的色彩模式、常用图像文件格式。 ③图像文件的基本操作: 文件的基本操作、图像显示与控制、图像与画布的调整、颜色的选取。 ④重点:Photoshop的工作界面;色彩模式的概念;常用图像文件格式的概念及转换;图像与画布的调整。 2、图像的编辑 ①选择区域: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创建选择区域;选区的修正、变换、存储和调出;选区的移动、复制、增加、减少等操作技巧。 ②绘画工具:建新笔刷、编辑修改笔刷、定义笔刷、装载笔刷等操作技巧。 ③图像的填充与描边:描边命令、填充命令、油漆桶工具、渐变工具的应用。 ④编辑工具:历史记录控制面板的应用、橡皮擦、图章工具、修复工具、模糊、锐化和涂抹工具、减淡、加深和海绵组工具的应用。 ⑤重点:选区的建立与编辑;各种编辑工具的属性设置、命令面板的设置与应用。 3、图层 ①图层的基本操作: 图层控制面板的应用;新图层的建立;图层的编辑;图层蒙版的应用。 ②图层样式: 图层混合选项的应用;图层效果的应用;图层样式的应用。 ③图层中蒙板的使用;图层的效果控制与编辑;文本层的概念及操作。 ④重点: 图层的编辑与图层蒙板的应用;图层效果的应用。 4、路径 ①路径的基本操作: 路径工具的应用;创建路径的方法;编辑路径的方法。 ②路径控制面板: 创建路径;复制路径;显示和隐藏路径;删除路径;路径与选区互换; 路径的填充与描边。 ③形状工具组: 几何图形工具;直线工具;自定义形状工具。 ④重点:路径的编辑、路径与选区互换;路径的填充与描边。 5、文字的编辑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of circuit 课程编号:1510064002 课程计划学时:80(授课学时:64 实验学时:16) 学分:4.5 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本章重点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功率的计算、电路元件特性、以及基尔霍夫定律,难点是参考方向的概念及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全章课堂讲授6学时,实验1学时。 第一节电路及电路模型 要求了解电路的作用(考核概率1%),理解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考核概率1%),掌握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考核概率80%)。 1.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2.电路的作用: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变换,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3.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 第二节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理解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考核概率50%)。 第三节电功率和能量 理解功率的定义(考核概率50%),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考核概率80%)。 1.功率的定义 2.功率计算方法 第四节电路元件 要求了解电路集总参数的概念(考核概率1%)。

考试大纲(模板)

《机械制图》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画法;掌握用换面法求线段实长、平面图形真形的方法。 (2)能正确使用一般的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初步掌握徒手画草图的技巧。 (3)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一般的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的装配图。在绘图和读图过程中,具有相应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能严格遵守《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会查阅本课程所涉及的标准结构、标准零件以及《极限与配合》等的国家标准。 (5)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发展概况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计算机绘图系统的组成及图形输入偷出设备的主要功能,并会初步运用绘图软件绘制简单的机械图。 此外,在本课程的学习和作业训练的过程中,考生还应注意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学习本课程之前,需有金工实践的知识,同时本课程与中学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也有一定的衔接关系。本课程涉及到的有关结构、工艺等专业知识,应在有关的后续课程中获得解决。 本课程只能为考生的绘图、读图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该能力还需要通过后续课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本课程计算机绘图部分的教学要求,也仅限于二维的范围,为能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还须在有关后续课程中补充三维的计算机绘图内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内容除绪论外,包括: I.投影基础部分 Ⅱ.制图基础部分 Ⅲ.机械图部分 Ⅳ.计算机绘图基础部分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要求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在具体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中,还要求理解有关投影法的基本知识和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正投影图的主要特点及优点,为以后学习点、线、面的投影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为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为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第三节为机械工程上常用的两种图示方法。第四节为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镇江高专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 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 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 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 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 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 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 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 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课程标准模板模板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级、三年制)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教务处处长签印: 批准日期: 经济贸易学院 二○一四年二月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一、教学对象 国际市场营销课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 同时也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具体介绍国际市场营销业务流程的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商务类课程, 能够让学生掌握在国际市场中开展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 二、学分与学时 34学时2学分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 专业课、素质拓展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国际市场营销课是一门具体介绍国际市场营销业务流程的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商务类课程, 能够让学生掌握在国际市场中开展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 经过学习和实践, 学生应了解国际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等环境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 学会识别和分析各国、各地区重要的, 具有环境独特性的方法和原则; 提高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差异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掌握解决和处理国际市场营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拓展学生的视野, 活化学生的思维, 提

升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指学生修读本门课程与专业计划中其它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即应先修的主要课程, 以及本课程修完后才能继续修读的主要课程。 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章节) ⒈某一章的内容不多时, 能够以”章”为单元, 提出该章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 见下文中的第一章) 。某一章内容较多时, 能够以”节”为单元, 分节次提出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 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一节) , 单元与单元之间留一空行。 ⒉”目的要求”中对不同教学内容, 规定要求学生掌握的深广度, 应采用体现教学要求层次的关键词。例如: 理论知识部分可用”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 要求对教学内容能够深入透彻, 牢固记忆, 并能灵活运用。 熟悉: 对教材内容清楚地理解, 并记住其中主要内容。 了解: 对教材内容一般了解, 今后需要应用时会进一步查阅有关材料。 ⒊”主要内容”中列出该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中分讲授内容、自学内容( 见下文中的第一章) 。如果没有自学内容, 能够不写( 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一节) 。 ⒋当整章或整节为自学内容时, 则在”章( 或节) ”后注明”自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五节晶闸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 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重点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 电路。 【了解】:放大的概念。 【难点】: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第一节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第二节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模板】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采购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型:B类(理论+实践)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1. 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物流管理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采购方式(包括询价采购、招标采购、网上采购等)、采购谈判、采购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实施招标采购、网上采购的能力、采购市场调查和分析的能力、采购谈判的能力、对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能力。它以《物流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仓储管理》课程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1、该课程是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物流业务运作”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采购管理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

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48。以基于工作过程得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以采购管理过程中常用的采购方式(包括询价采购、招标采购等)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1.3课程开发思路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学院“小学校、大课堂”的办学思路和“校企融合、同兴共赢”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分析,构建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 ●融合职业资格标准,推行双证书制; ●校企合作,共建新型实践教学基地;

最新版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说明】1.“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编码”、“学分数”、“学时数”等必须与2016版培养方案一致。 2.“课程类别”需填写“通识教育课”或“专业教育课”;“理论课”或“实践环节”;“必修” 或“选修”。例如:专业教育课/理论课/必修。 3.“开课单位”需填写系(部)名称。例如:电工基础教学中心。 4.“适用专业”需填写专业的全称。 二、课程介绍 1.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对先修的要求: 对后续的支撑: 【说明】着重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关联。包括:“对先修的要求”,列出先修主要课程,并简要说明学生的学习准备要求;“对后续的支撑”需列出后续支撑的主要课程,并简要说明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的学习获得情况。 2.本课程的特色与简介 【说明】需结合我校及本专业实际,说明本课程的设置理由,同时着重从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从课程的定位、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总结和提炼特色。 三、课程教学目标

四、课程主要内容 【说明】如课内设有实验等环节,应一并列出。 五、课程教学模式 【说明】列出可使用的主要教学模式,如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任务式、研究式、体验式、翻转式、混合式、分组式、辅导式、实验及其它。 六、课程考核方法与标准 1.考核方式: 【说明】考试或考查。 2.计分方式: 【说明】考试课应为百分制,考查课应为五级分制或两级分制(其中,通识教育任选课为两级分制)。 3.评价方式 【说明】评价方式包括笔试、面试、口试、操作测试、技术技能演示、总结、报告、设计、大作业、实验报告及其它。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应对评价方式的组成、所占比例及评分标准进行明确表述。 七、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建议教材 [1]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ISBN号 …… 2.参考资料 [1] …… 八、审核信息 【说明】1.制订人:填写参与制订的课程负责人、课程组成员的姓名及职称; 2.审核人:填写专业负责人或系部负责人的姓名及职称。 【提示】请将文稿中各说明项在课程标准制订完成后删除!

零基础学习电路知识

电路设计基础知识 电路设计基础知识(1)——电阻 导电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着电阻,用符号R 表示,单位为欧姆、千欧、兆欧,分别用Ω、KΩ、MΩ表示。 一、电阻的型号命名方法: 国产电阻器的型号由四部分组成(不适用敏感电阻) 第一部分:主称,用字母表示,表示产品的名字。如R 表示电阻,W 表示电位器。 第二部分:材料,用字母表示,表示电阻体用什么材料组成,T-碳膜、H-合成 碳膜、S-有机实心、N-无机实心、J-金属膜、Y-氮化膜、C-沉积膜、I-玻璃釉膜、X-线绕。 第三部分:分类,一般用数字表示,个别类型用字母表示,表示产品属于什么类型。1-普通、2-普通、3-超高频、4-高阻、5-高温、6-精密、7-精密、8-高压、9-特殊、G-高功率、T-可调。 第四部分:序号,用数字表示,表示同类产品中不同品种,以区分产品的外型尺 寸和性能指标等 例如:R T 1 1 型普通碳膜电阻a1} 二、电阻器的分类 1、线绕电阻器:通用线绕电阻器、精密线绕电阻器、大功率线绕电阻器、高频 线绕电阻器。 2、薄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合成碳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 阻器、化学沉积膜电阻器、玻璃釉膜电阻器、金属氮化膜电阻器。 3、实心电阻器:无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器、有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器。 4、敏感电阻器:压敏电阻器、热敏电阻器、光敏电阻器、力敏电阻器、气敏电 阻器、湿敏电阻器。 三、主要特性参数 1、标称阻值:电阻器上面所标示的阻值。 2、允许误差:标称阻值与实际阻值的差值跟标称阻值之比的百分数称阻值偏差,它表示电阻器的精度。 允许误差与精度等级对应关系如下:±0.5%-0.05、±1%-0.1(或00)、 ±2%-0.2(或0)、±5%-Ⅰ级、±10%-Ⅱ级、±20%-Ⅲ级 3、额定功率:在正常的大气压力90-106.6KPa 及环境温度为-55℃~+70℃的 条件下,电阻器长期工作所允许耗散的最大功率。 线绕电阻器额定功率系列为(W):1/20、1/8、1/4、1/2、1、2、4、8、10、16、25、40、50、75、100、150、250、500 非线绕电阻器额定功率系列为(W):1/20、1/8、1/4、1/2、1、2、5、10、25、50、100 4、额定电压:由阻值和额定功率换算出的电压。 5、最高工作电压:允许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在低气压工作时,最高工作电压 较低。 6、温度系数:温度每变化1℃所引起的电阻值的相对变化。温度系数越小,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