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纳米材料[1]

什么是纳米材料[1]
什么是纳米材料[1]

什么是纳米材料

纳米是英文namometer的译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通俗一点说,相当于万分之一头发丝粗细。就象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并没有物理内涵。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范围的性能。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磁性材料也是如此,象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材料的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诱发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是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例如,存储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400g的磁性纳米棒阵列的量子磁盘,成本低廉、发光频段可调的高效纳米阵列激光器,价格低廉高能量转化的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和热电转化元件,用作轨道炮道轨的耐烧蚀高强高韧纳米复合材料等的问世,充分显示了它在国民经济新型支柱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正像美国科学家估计的“这种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质很可能给予各个领域带来一场革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应用将对如何调整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布局、设计新产品、形成新的产业及改造传统产业注入高科技含量提供新的机遇。研究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它开辟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层次,是知识创新的源泉。由于纳米结构单元的尺度(1~100urn)与物质中的许多特征长度,如电子的德布洛意波长、超导相干长度、隧穿势垒厚度、铁磁性临界尺寸相当,从而导致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物理、化学特性既不同于微观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体,从而把人们探索自然、创造知识的能力延伸到介于宏观和微观物体之间的中间领域。在纳米领域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为构筑纳米材料科学体系新框架奠定基础,也将极大丰富纳米物理和纳米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内涵。世纪之交高韧性纳米陶瓷、超强纳米金属等仍然是纳米材料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纳米结构设计,异质、异相和不同性质的纳米基元(零维纳米微粒、一维纳米管、纳米棒和纳米丝)的组合。纳米尺度基元的表面修饰改性等形成了当今纳米材料研究新热点,人们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度按自己的意愿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利用新物性、新原理、新方法设计纳米结构原理性器件以及纳米复合传统材料改性正孕育着新的突破。1研究形状和趋势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中所产生的纳米技术很可能成为下一世纪前20年的主导技术,带动纳米产业的发展。世纪之交世界先进国家都从未来发展战略高度重新布局纳米材料研究,在千年交替的关键时刻,迎接新的挑战,抓紧纳米材料和柏米结构的立项,迅速组织科技人员围绕国家制定的目标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纳米材料诞生州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和渗透一直引人注目。进入90年代,纳米材料研究的内涵不断扩大,领域逐渐拓宽。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十分紧密,实验室成果的转化速度之快出乎人们预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美国已成功地制备了晶粒为50urn的纳米cu材料,硬度比粗晶cu提高5倍;晶粒为7urn的pd,屈服应力比粗晶pd高5倍;具有高强度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增塑

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晶粒的纳米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希望,根据纳米材料发展趋势以及它在对世纪高技术发展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世界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在部署本来10~15年有关纳米科技研究规划。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nsf)1998年把纳米功能材料的合成加工和应用作为重要基础研究项目向全国科技界招标;美国darpa(国家先进技术研究部)的几个计划里也把纳米科技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日本近年来制定了各种计划用于纳米科技的研究,例如ogala计划、erato计划和量子功能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器件利用的研究计划,1997年,纳米科技投资1.28亿美元;德国科研技术部帮助联邦政府制定了1995年到2010年15年发展纳米科技的计划;英国政府出巨资资助纳米科技的研究;1997年西欧投资1.2亿美元。据1999年7月8日《自然》最新报道,纳米材料应用潜力引起美国白宫的注意;美国总统克林顿亲自过问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研究,决定加大投资,今后3年经费资助从2.5亿美元增加至5亿美元。这说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研究热潮在下一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2国际动态和发展战略1999年7月8日《自然》(400卷)发布重要消息题为“美国政府计划加大投资支持纳米技术的兴起”。在这篇文章里,报道了美国政府在3年内对纳米技术研究经费投入加倍,从2.5亿美元增加到5亿美元。克林顿总统明年2月将向国会提交支持纳米技术研究的议案请国会批准。为了加速美国纳米材料和技术的研究,白宫采取了临时紧急措施,把原1.97亿美元的资助强度提高到2.5亿美元。《美国商业周刊》8月19日报道,美国政府决定把纳米技术研究列人21世纪前10年前11个关键领域之一,《美国商业周刊》在掌握21世纪可能取得重要突破的3个领域中就包括了纳米技术领域(其它两个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从外星球获得能源)。美国白宫之所以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关键时刻突然对纳米材料和技术如此重视,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德科学技术部1996年对2010年纳米技术的市场做了预测,估计能达到14400亿美元,美国试图在这样一个诱人的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美国基础研究的负责人威廉姆斯说:纳米技术本来的应用远远超过计算机工业。美国白宫战略规划办公室还认为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自然》的报道中还特别提到美国已在纳米结构组装体系和高比表面纳米颗粒制备与合成方面领导世界的潮流,在纳米功能涂层设计改性及纳米材料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与欧共体并列世界第一,纳米尺寸度的元器件和纳米固体也要与日本分庭抗礼。1999年7月,美国加尼福尼亚大学洛杉矾分校与惠普公司合作研制成功100urn芯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于1998年制备成功量子磁盘,这种磁盘是由磁性纳米棒组成的纳米阵列体系,10bit/s尺寸的密度已达109bit/s,美国商家已组织有关人员迅速转化,预计2005年市场为400亿美元。1988年法国人首先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到1997年巨磁电阻为原理的纳米结构器件已在美国问世,在磁存储、磁记忆和计算机读写磁头将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最近美国柯达公司研究部成功地研究了一种即具有颜料又具有分子染料功能的新型纳米粉体,预计将给彩色印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纳米粉体材料在橡胶、颜料、陶瓷制品的改性等方面很可能给传统产业和产品注入新的高科技含量,在未来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份额。纳米材料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研究也使人瞩目,正是这些研究使美国白宫认识到纳米材料和技术将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原因之二是纳米材料和技术领域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源泉,新的规律新原理的发现和新理论的建立给基础科学提供了新的机遇,美国计划在这个领域的基础研究独占“老大”的地位。3国内研究进展我国纳米材料研究始于80年代末,“八五”期间,“纳米材料科学”列入国家攀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分别组织了8项重大、重点项目,组织相关的科技人员分别在纳米材料各个分支领域开展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还资助了20多项课题,国家“863”新材料主题也对纳米材料有关高科技创新的课题进行立项研究。1996年以后,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出现了可喜的苗头,地方政府和部分企业家的介入,使我国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入了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的新局面。目前,我国有60多个研究小组,有600多人从事纳米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其中,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和纳米材料研究工作开展比较早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金属研究所、物理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还有吉林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青岛化工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物理研究所、感光化学研究所等也相继开展了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我国纳米材料基础研究在过去1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研究成果。已采用了多种物理、化学方法制备金属与合金(晶态、非晶态及纳米微晶)

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化合物纳米粉体,建立了相应的设备,做到纳米微粒的尺寸可控,并制成了纳米薄膜和块材。在纳米材料的表征、团聚体的起因和消除、表面吸附和脱附、纳米复合微粒和粉体的制取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成功地研制出致密度高、形状复杂、性能优越的纳米陶瓷;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纳米氧化铝晶粒在拉伸疲劳中应力集中区出现超塑性形变;在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磁光效应和自旋波共振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纳米类钙钛矿化合物微粒的磁嫡变超过金属gd;设计和制备了纳米复合氧化物新体系,它们的中红外波段吸收率可达92%,在红外保暖纤维得到了应用;发展了非晶完全晶化制备纳米合金的新方法;发现全致密纳米合金中的反常hall-petch效应。近年来,我国在功能纳米材料研究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一是大面积定向碳管阵列合成:利用化学气相法高效制备纯净碳纳米管技术,用这种技术合成的纳米管,孔径基本一致,约20urn,长度约100pm,纳米管阵列面积达到3mm 3mm。其定向排列程度高,碳纳米管之间间距为100pm。这种大面积定向纳米碳管阵列,在平板显示的场发射阴极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前景。这方面的文章发表在1996年的美国《科学》杂志上。二是超长纳米碳管制备:首次大批量地制备出长度为2~3mm 的超长定向碳纳米管列阵。这种超长碳纳米管比现有碳纳米管的长度提高1~2个数量级。该项成果已发表于1998年8月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英国《金融时报》以“碳纳米管进入长的阶段”为题介绍了有关长纳米管的工作。三是氮化嫁纳米棒制备:首次利用碳纳米管作模板成功地制备出直径为3~40urn、长度达微米量级的发蓝光氮化像一维纳米棒,并提出了碳纳米管限制反应的概念。该项成果被评为1998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四是硅衬底上碳纳米管阵列研制成功,推进碳纳米管在场发射平面和纳米器件方面的应用。五是制备成功一维纳米丝和纳米电缆,该成果研究论文在瑞典召开的1998年第四届国际纳米会议宣读后,许多外国科学家给予高度评价。六是用苯热法制备纳米氮化像微晶;发现了非水溶剂热合成技术,首次在300℃左右制成粒度达30urn的氮化锌微晶。还用苯合成制备氮化铬(crn)、磷化钴(cop)和硫化锑(sbs)纳米微晶,论文发表在1997年的《科学》杂志上。七是用催化热解法制成纳米金刚石;在高压釜中用中温(70℃)催化热解法使四氯化碳和钠反应制备出金刚石纳米粉,论文发表在1998年的《科学》杂志上。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还发表题为“稻草变黄金---从四氯化碳(cc14)制成金刚石”一文,予以高度评价。我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研究已有10年的工作基础和工作积累,在“八五”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几个纳米材料研究基地,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南京大学、中科院固体物理所、中科院金属所、物理所、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化学所等已形成我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基础研究的重要单位。无论从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基础性,还是成果的学术水平和适用性来分析,都为我国纳米材料研究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促进我国纳米材料研究的发展,培养高水平的纳米材料研究人才做出了贡献。在纳米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加快成果转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这些单位仍然是我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研究的中坚力量。在过去10年,我国已建立了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制备纳米材料,研制了气体蒸发、磁控溅射、激光诱导cvd、等离子加热气相合成等10多台制备纳米材料的装置,发展了化学共沉淀、溶胶一凝胶、微乳液水热、非水溶剂合成和超临界液相合成制备包括金属、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离子晶体和半导体等多种纳米材料的方法,研制了性能优良的多种纳米复合材料。近年来,根据国际纳米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建立和发展了制备纳米结构(如纳米有序阵列体系、介孔组装体系、mcm-41等)组装体系的多种方法,特别是自组装与分子自组装、模板合成、碳热还原、液滴外延生长、介孔内延生长等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成功地制备出多种准一维纳米材料和纳米组装体系。这些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纳米结构和准一纳米材料的物性,推进它们在纳米结构器件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评价手段基本齐全,达到了国际90年代末的先进水平。综上所述,“八五”期间我国在纳米材料研究上获得了一批创新性的成果,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基础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应用开发研究也出现了新局面,为我国纳米材料研究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10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论文2400多篇,在国际上排名第五位,其中纳米碳管和纳米团簇在1998年度欧洲文献情报交流会上德国马普学会固体所一篇研究报告中报道中国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已超过德国,在国际排名第三位,在国际历次召开的有关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国际会议上,我国纳米材料科技工作者共做邀请报告24次。到目前为止,纳米材料研究获

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2项;院部级自然科学一、二等奖3项,发明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申请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占50%,已正式授权的发明专利6项,已实现成果转化的发明专利6项。最近几年,我国纳米科技工作者在国际上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称赞。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有关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制备方面的论文6篇,影响因子在6以上的学术论文(phys.rev.lett,j.ain.chem.soc .)近20篇,影响因子在3以上的31篇,被sci和ei收录的文章占整个发表论文的59%。1998年6月在瑞典斯特哥尔摩召开的国际第四届纳米材料会议上,对中国纳米材料研究给予了很高评价,指出这几年来中国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取得了激动人心的成果,在大会总结中选择了8个纳米材料研究式作取得了比较好的国家在闭幕式上进行介绍,中国是在美国、日本、德国、瑞典之后进行了大会发言。

4 纳米产业发展趋势

(1)信息产业中的纳米技术:信息产业不仅在国外,在我国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0年,中国的信息产业创造了gdp5800亿人民币。纳米技术在信息产业中应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网络通讯、宽频带的网络通讯、纳米结构器件、芯片技术以及高清晰度数字显示技术。因为不管通讯、集成还是显示器件,都要原器件,美国已经着手研制,现在有了单电子器件、隧穿电子器件、自旋电子器件,这种器件已经在实验室研制成功,而且可能在2001年进入市场。②光电子器件、分子电子器件、巨磁电子器件,这方面我国还很落后,但是这些原器件转为商品进入市场也还要10年时间,所以,中国要超前15年到20年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③网络通讯的关键纳米器件,如网络通讯中激光、过滤器、谐振器、微电容、微电极等方面,我国的研究水平不落后,在安徽省就有。④压敏电阻、非线性电阻等,可添加氧化锌纳米材料改性。

(2)环境产业中的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对空气中20纳米以及水中的200纳米污染物的降解是不可替代的技术。要净化环境,必须用纳米技术。我们现在已经制备成功了一种对甲醛、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能够降解的设备,可使空气中的大于10ppm的有害气体降低到0.1ppm,该设备已进入实用化生产阶段;利用多孔小球组合光催化纳米材料,已成功用于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对苯酚等其它传统技术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降解效果。近年来,不少公司致力于把光催化等纳米技术移植到水处理产业,用于提高水的质量,已初见成效;采用稀土氧化铈和贵金属纳米组合技术对汽车尾气处理器件的改造效果也很明显;治理淡水湖内藻类引起的污染,最近已在实验室初步研究成功。

(3)能源环保中的纳米技术:合理利用传统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合理利用传统能源方面,现在主要是净化剂、助燃剂,它们能使煤充分燃烧,燃烧当中自循环,使硫减少排放,不再需要辅助装置。另外,利用纳米改进汽油、柴油的添加剂已经有了,实际上它是一种液态小分子可燃烧的团簇物质,有助燃、净化作用。在开发新能源方面国外进展较快,就是把非可燃气体变成可燃气体。现在国际上主要研发能量转化材料,我国也在做,它包括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热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

(4)纳米生物医药:这是我国进入wto以后一个最有潜力的领域。目前,国际医药行业面临新的决策,那就是用纳米尺度发展制药业。纳米生物医药就是从动植物中提取必要的物质,然后在纳米尺度组合,最大限度发挥药效,这恰恰是我国中医的想法。在提取精华后,用一种很少的骨架,比如人体可吸收的糖、淀粉,使其高效缓释和靶向药物。对传统药物的改进,采用纳米技术可以提高一个档次。

(5)纳米新材料:虽然纳米新材料不是最终产品,但是很重要。据美国测算,到21世纪30年代,汽车上40%钢铁和金属材料要被轻质高强材料所代替,这样可以节省汽油40%,减少co2,排放40%,就这一项,每年就可给美国创造社会效益1000亿美元。此外,还有各种功能材料,玻璃透明度好但份量重,用纳米改进它,使它变轻,使这种材料不仅有力学性能,而且还具有其他功能,还有光的变色、贮光,反射各种紫外线、红外线,光的吸收、贮藏等功能。

(6)纳米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对于中国来说,当前是纳米技术切入传统产业、将纳米技术和各个领域技术相结合的最好机遇。首先是家电、轻工、电子行业。合肥美菱集团从1996开始研制纳米冰箱,可折叠的pvc磁性冰箱门封不发霉,用的是抗菌涂料,里面的果盘都采用纳米材料,发展轻工、电子和家用电器可以带动涂料、材料、电子原器件等行业发展;其次是纺织。人造纤维是化纤和纺织行业发展的趋势,中国纺织要在进入wto后能占据有利地位,现在就必须全方位应用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去年关于保温被、保温衣的电视宣传,提到应用了纳米技术,特殊功能的有防静电的、阻燃的等等,把纳米的导电材料组装到里面,可以在11万伏的高压下,把人体屏蔽,在这一方面,纺织行业应用纳米技术形势看好;第三是电力工业。利用纳米技术改造20万伏和11万伏的变压输电瓷瓶,可以全方位提高11万伏的瓷瓶耐电冲击的性能,而且釉不结霜,其它综合性能都很好;第四是建材工业中的油漆和涂料,包括各种陶瓷的釉料、油墨,纳米技术的介入,可以使产品性能升级。

1999年8月20日《美国商业周刊》在展望21世纪可能有突破性进展的领域时,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及从外星球上索取能源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并指出这是人类跨入21世纪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诺贝尔奖获得者罗雷尔也曾说过:70年代重视微米的国家如今都成为发达国家,现在重视纳米技术的国家很可能成为下一世纪先进的国家。挑战严峻,机遇难得,我们必须加倍重视纳米科技的研究,注意纳米技术与其它领域的交叉,加速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雄厚的基础。

编者按:激动人心的纳米时代已经到来,人们的生活即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市场上真正成熟的纳米材料并不是很多。中科院院士白春礼院士认为,“真正意义的纳米时代还没有到来,我们正在充满信心地迎接纳米时代的到来。”

白春礼说,“人类进入纳米科技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纳米器件的研制水平和应用程度。”纳米科技发展到今天,距离纳米时代的到来还有多远呢,白春礼说,“纳米研究目前还有许多基础研究在进行中,在纳米尺度上还有大量原理性问题尚待研究,纳米科技现在的发展水平大概相当于计算机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水平,人类最终进入纳米时代还需要30到50年的时间,50年后纳米科技有可能像今天计算机技术一样普及。”

对于纳米科技,科学的态度是积极参与,脚踏实地地推动这一前沿科技的健康发展,既不需要商业炒作,也不需要科学炒作。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1.煤田、井田、井型的基本概念。 2.井田内的划分方式?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 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绘图表示说明下列井巷名称: (1)立井,暗立井;(2)科井、暗斜井; (3)平硐、岩石平巷、石门;(4)采区上山、下山。 5.阶段内再划分有哪几种方式,各适用于何种条件? 6.绘图说明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 第二章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1.简述壁式体系和柱式体系采煤法基本特征和适用性。 2. 采煤方法的含义是什么?采煤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 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第三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1. 长壁采煤法有那几种主要采煤工艺?说明主要特点及相互关系。 2. 什么是普采工艺系统?普采工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3. 什么是综采工艺系统?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4. 说明综采双滚筒采煤机割煤、进刀方式有哪几种?有何优缺点?及其实用条件? 5. 综采面有哪几种移架方式?及时支护与滞后支护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6. 简述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几何尺寸配套及生产能力配套的基本原则? 7. 试分析影响综采面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8. 简述大采高、大倾角综采的工艺特点及煤壁防片帮、设备防止下滑的措施。 9. 简述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的技术措施。 10. 简述机采工作面开机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1. 试分析工作面的合理长度及影响合理长度的技术因素。

12. 熟悉并掌握工作面作业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3. 绘图说明炮采面单体支架布置形式,并解释以下各词: 正悬臂支架,排距,柱距,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全部落垮法,采空区处理。 14. 简述炮采,机采,综采选择依据。 第四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1. 绘图说明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和生产系统。 2. 不同采煤工艺对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各有什么要求? 3. 说明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和双巷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4. 说明单工作面布置和双工作面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5. 绘图说明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的几种方式及应用。 6. 绘图说明采场通风的几种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7. 受构造影响时区段平巷布置的特点有哪些? 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1. 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分层同采时巷道布置有何特点?分层分采时可有何变化? 2. 对照图5-1简述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分层同采时运煤通风线路。 3. 什么是人工假顶,分层开采中为什么要铺设人工假顶?什么是再生顶板,什么条件可以形成再生顶板? 4. 人工假顶主要有那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5. 假顶下回采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6. 无区段和上山煤柱时,采区巷道布置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7. 说明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的工艺特点 8. 区段布置分层平巷方式有几种,说明其应用。 第六章倾斜长壁采煤法

纳米材料学教案

《纳米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 中文名称:纳米材料 英文名称:Nano-materials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时间:第5学期 总学时:32 总学分:2 二、课程简介(字数控制在250以内) 《纳米材料》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系统地讲授各类纳米材料的概念、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能特征以及表征技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对纳米科学和技术进行认知与了解,帮助他们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其科学视野,培养他们对纳米科技的学习兴趣。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 与相关课程的前后续关系。 预修课程(编号):高等数学B1(210102000913)、高等数学B2(210102000713)、物理化学A1(2)、物理化学A2(2),无机化学(A1)(2)、无机化学(A2)(2)。 并修课程(编号):无特别要求 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对纳米科学和技术进行认知与了解,帮助他们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其科学视野,培养他们对纳米科技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要求 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对未来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着重讲述有关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理论知识的应用。本课程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教学环节还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题,答疑、期末考试等。 五、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1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1纳米科技的基本内涵 1.2纳米科技的研究意义 1.3纳米材料的研究历史 1.4纳米材料的研究范畴 1.5纳米化的机遇与挑战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2学时) 1、教学内容 2.1 小尺寸效应 2.2 表面效应 2.3 量子尺寸效应 2.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2.5 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效应 2.6 介电限域效应 2.7 量子限域效应 2.8 应用实例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及量子尺寸效应。难点: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第三章零维纳米结构单元(4学时) 1、教学内容 3.1 原子团簇

煤矿开采的基本知识.

一、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1、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含碳物质沉积形成的基本连续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2、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3、矿区开发;矿区根据储量、赋存条件、煤炭市场需求量和投资环境等情况,确定矿区规模、划分井田,规划井田开采方式,规划矿井或露天矿建顺序,确定矿区附属企业的类别、数目和生产规模,建设过程等,总称为矿区开发。 4、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 5、立井:直接与地面相通的直立巷道 6、暗立井: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垂直巷道 7、斜井:与地面直接相通的倾斜巷道 8、暗斜井:没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用来联系上、下两个水平并担负提升任务的斜巷 9、上山\下山:服务于一个采盘区的倾斜巷道,上山用于开采其开采水平以上的煤层;下山用于开采其开采水平以下的煤层 11、平硐:直接与地面相通的水平巷道 12、石门: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直交或斜交的岩石平巷 13、煤门:与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煤层平巷 14、平巷;没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沿岩层走向开掘的水平巷道 15、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 16、准备巷道;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服务的运输、通风巷道 17、回采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 18、矿井生产系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人员安全进出、材料设备上下井、矸石出运、供电、供气、供水等巷道线路及其设施 19、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称之为一个阶段 20、水平;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水平面 21、开采水平;简称水平,指地下采煤时,将井田沿倾斜方向按一定高度划分的开采范围 22、采区式划分;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每一块段称为采区 23、分段式划分;在阶段范围内沿倾斜方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长条带,每个长条带称为分段,每个分段沿倾斜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24、带区式划分;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带区内又划分成为若干个倾斜分带,每个分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25、矿井储量:井田范围内煤炭的埋藏量(指井田内可采煤层的全部储量) 26、矿井生产能力:矿井一年内能生产煤炭的数量 27、矿井服务年限:一个矿井从投产到报废的开采年限 1、矿井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工作面,区段运输巷,采区运输上山,采区煤仓,采区下部车场,运输大巷,主要运输石门,井底车场,主井。 2)通风系统:副井,井底车场,石门,大巷,下部车场,轨道上山,中车,区段运输巷,工作面,区段回风,回风石门,回风大巷,风井 3)运料排矸系统:副井,井底车场,石门,大巷,采区运输石门,下部材车,轨上,区段回风,工作面,回收与运料相反 4)排水:工作面,区段运输,采区上山,采下车,运输大巷,石门,水仓。 2、煤田划分为井田主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1.煤田、井田、井型的基本概念。 2.井田内的划分方式?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绘图表示说明下列井巷名称: (1)立井,暗立井;(2)科井、暗斜井; (3)平硐、岩石平巷、石门;(4)采区上山、下山。 5.阶段内再划分有哪几种方式,各适用于何种条件? 6.绘图说明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 第二章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1.简述壁式体系和柱式体系采煤法基本特征和适用性。 2.采煤方法的含义是什么?采煤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第三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1.长壁采煤法有那几种主要采煤工艺?说明主要特点及相互关系。 2.什么是普采工艺系统?普采工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3.什么是综采工艺系统?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4.说明综采双滚筒采煤机割煤、进刀方式有哪几种?有何优缺点?及其实用条件? 5.综采面有哪几种移架方式?及时支护与滞后支护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6.简述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几何尺寸配套及生产能力配套的基本原则? 7.试分析影响综采面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8.简述大采高、大倾角综采的工艺特点及煤壁防片帮、设备防止下滑的措施。 9.简述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的技术措施。 10.简述机采工作面开机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1.试分析工作面的合理长度及影响合理长度的技术因素。12.熟悉并掌握工作面作业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3.绘图说明炮采面单体支架布置形式,并解释以下各词: 正悬臂支架,排距,柱距,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全部落垮法,采空区处理。 14.简述炮采,机采,综采选择依据。 第四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1.绘图说明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和生产系统。 2.不同采煤工艺对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各有什么要求? 3.说明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和双巷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4.说明单工作面布置和双工作面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5.绘图说明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的几种方式及应用。 6.绘图说明采场通风的几种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7.受构造影响时区段平巷布置的特点有哪些? 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纳米材料论文

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摘要:纳米材料在结构、光电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诱人特征,引起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和化学家的浓厚爱好。80年代初期纳米材料这一概念形成以后,世界各国对这种材料给予极大关注。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人们意识到它的发展可能给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学科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它在化工、催化、涂料等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纳米材料特性应用 1. 纳米发展简史 1959年,着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实现根据人类意愿逐个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科技最早的梦想。 1991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碳纳米管,并发现其质量仅为同体积钢的1/6,强度却是钢的10倍,因此称之为超级纤维.这一纳米材料的发现标志人类对材料性能的发掘达到了新的高度。1999年,纳米产品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亿美元。 2.什么是纳米材料 纳米(nm)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0-9米(十亿分之一米),对宏观物质来说,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不如,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为7000-8000nm,人体红细胞的直径一般为3000-5000nm,一般病毒的直径也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对于微观物质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埃相当于1个氢原子的直径,1纳米是10埃。 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nm之间,二是材料此时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 3. 纳米材料的特性 广义地说,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3.1表面与界面效应 这是指纳米晶体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时,微粒包含400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40%;粒子直径为1纳米时,微粒包含有3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99%。主要原因就在于直径减少,表面原子数量增多。再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和5纳米时,比表面积分别为90米2/克和180米2/克。如此高的比表面积会出现一些极为奇特的现象,如金属纳米粒子在空中会燃烧,无机纳米粒子会吸附气体等等。 3.2小尺寸效应

纳米材料答案

1.请阐述“纳米生物材料”、“纳米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内涵,作为生物材料有哪些基本要求?纳米生物学:纳米生物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利用新兴的纳米技术来解决研究和生物学问题;二,利用生物大分子制造分子器件,模仿和制造类似生物大分子的分子机器。纳米科技的最终目的是制造分子机器,而分子机器的启发来源于生物体系中存在的大量的生物大分子,它们被费曼等人看作是自然界的分子机器。从这个意义上说,纳米生物学应该是纳米科技中的一个核心领域。 纳米生物材料: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交叉融合的新型材料,主要指可以进行疾病诊断、治疗、治疗后的随访复查、替换或可对体外生物分子、细胞等进行标记示踪和检测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纳米材料。可分为可用于生物体内的纳米材料和用于体外的纳米生物材料两种。 生物材料的基本要求: 生物材料主要用在人身上,对其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具有四个特性: (1)生物功能性,无毒或毒性极低,不包括癌症在内的其他疾病。因各种生物材料的用途而异,如:作为缓释药物时,药物的缓释性能就是其生物功能性。 (2)生物相容性。可概括为材料和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无毒性、无致癌性、无热原反应、无免疫排斥反应等)。 (3)化学稳定性。耐生物老化性(特别稳定)或可生物降解性(可控降解)且力学性能好。 (4)可加工、制备。能够成型、消毒(紫外灭菌、高压煮沸、环氧乙烷气体消毒、酒精消毒等)。 2.皮米、纳米、微米等尺度之间的换算。 1微米(um)=1000纳米(nm); 1纳米(nm) =1000 皮米(pm) 1皮米(pm)=1000飞米(fm) 3.纳米颗粒的几个重要纳米效应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请解释这4个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当超细颗粒的尺寸降低到与激子波尔半径相当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分立能级以及半导体微粒的能隙变宽的现象。 小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或更长时,对于晶体及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对于非晶体粒子及其表面层附件的原子密度减小,导致电、磁、光、声、热力学等一系列性质的变化的效应,称为小尺寸效应。 表面效应: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因颗粒减小而显著增大,并导致表面原子数、原子几何构型、原子自旋、原子间相互作用力以及电子波谱等急剧改变,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效应,即表面效应。 量子隧道效应:隧道效应是指微小粒子(如电子)具有在一定情况下贯穿势垒的能力。而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有隧道效应,成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 4.纳米颗粒形成的推动力是什么? 是自由能差。 第三讲P2.1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

第二章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 §第一节表面效应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的增加,粒子的表面能及表面张力也随着增加,从而引起纳米粒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所处的晶体场环境及结合能与内部原子有所不同,存在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因而极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而趋于稳定,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1、比表面积的增加 比表面积常用总表面积与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表示。质量比表面积、体积比表面积 (G代表质量,m2/g) (V代表颗粒的体积;m-1) 当颗粒细化时,粒子逐渐减小时,总表面积急剧增大,比表面积相应的也急剧加大。 如:把边长为1cm的立方体逐渐分割减小的立方体,总表面积将明显增加。

随着粒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这是由于粒径小,总表面积急剧变大所致。例如,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 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 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 这样高的比表面,使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越来越多,同时表面能迅速增加。 2. 表面原子数的增加 由于粒子尺寸减小时,表面积增大,使处于表面的原子数也急剧增加.

3.表面能 由于表层原子的状态与本体中不同。 表面原子配位不足,因而具有较高的表面能。 如果把一个原子或分子从内部移到界面,或者说增大表面积,就必须克服体系内部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而对体系做功。 在T和P组成恒定时,可逆地使表面积增加dA所需的功叫表面功。 颗粒细化时,表面积增大,需要对其做功,所做的功部分转化为表面能储存在体系中。 因此,颗粒细化时,体系的表面能增加.。 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

第01章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煤矿开采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了解煤田开发、井田内划分、矿山井巷、矿井生产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主要内容 (1)煤田开发的概念 (2)矿山井巷名称。 (3)井田内划分。 (4)矿井生产运煤、运料、通风等系统。 (5)矿井开拓、采区准备和工作面准备。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煤田、矿区、井田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露天开采与井工开采的概念及区别。 (3)矿井生产系统。 (二)难点 (1)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能力、矿井年产量的联系与去辨别。 (2)通过图形识别出各个矿山井巷的名称。 (3)井田内划分。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板书有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2.实验室参观矿井模型。 3.课堂答疑。 五、课程详细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节煤田开发的概念 1.煤田和矿田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含炭物质沉积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矿田――开发煤田形成的社会组合称矿田。 有时几个矿田开发一个煤田,有时一个矿区开发几个煤田。 矿区由多个矿井(或露天矿)组成。

2.井田 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或露天矿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叫做井田。 井田范围――井田的长与宽。 井田合理走向长度:大型>7000km 中型>4000km 小型>1500km 3.矿井生产能力 小型——0.09、0.15、0.21、0.3兆吨 井型中型——0.45、0.6、0.9兆吨 大型——1.2、1.5、1.8、2.4、3.0兆吨及以上;其中3.0兆吨及以上的矿井也叫特大型矿井,以1兆吨为递升单位。 注意:设计时,不能出现规定值以外数值。 矿井实际年产量与生产能力概念不同。 4.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的概念 露天开采—从敞露的地表直接采出有用的矿物的方法。 地下开采—从地下矿床的矿块里采出矿石的过程。 剥采比—即每采一吨煤需要剥离多少立方米的岩石量。

纳米材料复习题

1.纳米科技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研究范畴是什么? 纳米科技是指在纳米尺寸(一般为1~100nm,但对于很小的原子和很大的分子的物质往往会突破这个下限和上限)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同时利用这些特性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 主要研究范畴: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医学、纳米加工、纳米器件等。 2.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解释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 在纳米材料发展初期,纳米材料是指纳米颗粒和由它们构成的纳米薄膜和固体。 现在,广义的讲,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宏观材料。 3.什么是团簇? 原子团簇是指几个至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粒径小于或等于1nm)。 4.什么是C60? C60分子是由20个六边形环和12个五边形环组成的球形32面体,其中五边形环只与六边形环相邻,而不相互连接;32面体共有60个顶角,每个顶角由一个碳原子占据,这种32面体也可看成是由20面体经截顶后形成的,故又称截顶20面体。 5.什么是碳纳米管? 理想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烯片层卷成的无缝、中空的管体。 6.碳纳米管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①力学特性。碳纳米管的侧面是由六边形碳环组成的,但在管身弯曲和管端口封顶的半球帽形部位则含有一些五边形和七边形的碳环结构。因为构成这些不同碳环结构的C-C共价键是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化学键,所以碳纳米管应该具有非常好的力学性能,其强度接近于C-C 键的强度。 ②电学特性。碳纳米管由于管内流动的电子受到量子限域所致,电子在碳纳米管中通常只能在同一层石墨片中沿着碳纳米管的轴向运动,沿径向的运动将受到很大限制。 ③光学性能。碳纳米管的光学性质主要有光学偏振性、光学相关性、发光性能好、对红外辐射的敏感性等。 7.给出纳米微粒的准确定义? 纳米微粒又称纳米颗粒,或者纳米尘埃,纳米尘末,指纳米量级的微观颗粒。它被定义为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00纳米的颗粒。 8.量子尺寸效应? 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电子能级在高温或宏观尺寸情况下一般是连续的,但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纳米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以及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而使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9.小尺寸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物性均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又称体积效应。 10.表面效应? 表面效应又称界面效应,它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减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11.制备纳米粒子的整体思路有哪两种?

纳米材料的定义

纳米材料的定义 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纳米技术 1)至少有一维处于0.1~100nm; (2)因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或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引起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化学等性质发生十分显著的变化。 .5 自然界的纳米技术 ★人体和兽类的牙齿 ★海洋中的生命粒子 ★蜜蜂的“罗盘”-腹部的磁性纳米粒子 ★螃蟹的横行-磁性粒子“指南针”定位作用的紊乱 ★海龟在大西洋的巡航-头部磁性粒子的导航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等 二、纳米材料性能 纳米材料的微粒特性 纳米微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加, 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导致纳米微粒的热、磁、光敏感特性和表面稳定性等不同于常规粒子,这就使得它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末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这些能隙变宽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3、小尺寸效应 纳米材料中的微粒尺寸小到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边界条件将会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 4、表面界面效应 纳米颗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随尺寸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例如金属的纳米粒子在空气中会燃烧,无机的纳米粒子暴露在空气中会吸附气体,并与气体进行反应。 5、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隧道效应。 §2.2.1 热学性能 纳米材料是指晶粒尺寸在纳米数量级的多晶体材料,具有很高比例的内界面(包括晶界、相界、畴界等)。 由于界面原子的振动焓、熵和组态焓、熵明显不同于点阵原子,使纳米材料表现出一系列与普通多晶体材料明显不同的热学特性,如比热容升高、热膨胀系数增大、熔点降低等。 纳米材料的这些热学性质与其晶粒尺寸直接相关。

纳米材料简介

纳米材料简介 姓名:李猛学号:52100602003 摘要: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文章简要阐述了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发现,国内外的发展以及纳米材料各方面的性能在实际中的应用,并指出了纳米材料发展过程中的缺陷,最后展望了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纳米材料;纳米技术 引言:如果组成材料的物质颗粒变小了,“小不点”会不会与“大个子”的性质很不相同呢?这便是纳米材料的发现者德国物理学家格莱特的科学思路。那是1980年的一天,格莱特到澳大利亚旅游,当他独自驾车横穿澳大利亚的大沙漠时,空旷、寂寞和孤独的环境反而使他的思维特别活跃和敏锐。他长期从事晶体材料的研究,了解到晶体的晶粒大小对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晶粒越小,强度就越高。 格莱特上面的设想只是材料的一般规律,他的想法一步一步地深入,如果组成材料的晶体的晶粒细到只有几个纳米大小,材料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或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吧!格莱特带着这些想法回国后,立即开始试验,经过将近4年的努力,终于在1984年制得了只有几个纳米大小的超细粉末,包括多种金属、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超细粉末。 格莱特在研究这些超细粉末时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众所周知,金属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如金子是金黄色的,银子是银白色的,铁是银白色的。至于金属以外的材料,例如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它们也可以带着不同的色彩,瓷器上面的釉历来都是多彩的,由各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染料更是鲜艳无比。可是,一旦所有这些材料都被制成超细粉末时,它们的颜色便一律都是黑色的,瓷器上的釉、染料以及各种金属统统变成了一种颜色——黑色。正像格莱特想像的那样,“小不点”与“大个子”相比,性能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什么无论什么材料,一旦制成纳米“小不点”,就都成了黑色的呢?原来当材料的颗粒尺寸变到小于光波的波长(1×10-7 m左右)时,它对光的反射能力变得非常低,大约低到小于1%,既然超细粉末对光的反射能力很小,我们见到的纳米材料便都是黑色的了。“小不点”性质上的变化确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著名的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制备出了一种纳米金属,居然使金属从导电体变成了绝缘体;用纳米大小的陶瓷粉末烧结成的陶瓷制品再也不会一摔就破了。 格莱特的发现已经正在改变科学技术中的一些传统概念。因此,纳米材料将是21世纪备受瞩目的一种高新技术产品。

纳米复合材料的相关概念

纳米复合材料的部分基本概念 摘要: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其概念在上世纪中叶被科学界提出后得到广泛重视和深入发展。本论文主要阐述了纳米复合材料概念的各种表达方法,例证了几种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纳米效应做出了具体说明。 关键词:纳米纳米复合材料纳米效应 一、纳米复合材料的定义及例证 20世纪80年代,Roy和Komarneni提出纳米复合材料(nanoeomposites)的定义,与单一组分的纳米结晶材料和纳米相材料不同,它是指材料两相(或多相)微观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达到纳米级尺寸(1~100nm)的材料[1]。 也有学者做如下定义,当颗粒或尺寸至少在一维尺寸上小于100nm,且必须具有截然不同于块状材料的电学、光学、热学、化学或力学性能的一类复合材料体系[2-4]。 目前已经成功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已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例子以及其特备方法和特点。 (1)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是采用溶液插层、原位聚合、熔融插层法进行制备的。 这种材料的由于高分子能进入层状无机纳米材料的片层之间,其分子链段的运动受到了限制而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及材料的尺寸稳定性,而且层状无机纳米材料可以在二维方向得到良好的增强作用。因此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相对纯聚丙烯来说其强度和韧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综合性能优异。 (2)ZnO/Ag纳米复合材料 ZnO/Ag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化学沉积法,均匀沉淀法,喷射热分解法,固相法。 纳米ZnO与普通ZnO微粒相比,具有许多特殊性质:非迁移性、压电性、荧光性、具有光吸收和散射紫外光的能力等。ZnO具有光触媒功能,Ag的加入减少了空穴-电子对的复合,大大提高了其催化性能[5],无二次污染,而且光降解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课程复习题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课程复习题 1.纳米颗粒有哪些基本的效应? 久保理论;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2.什么是超顺磁性?讨论产生超顺磁性的原因。 磁性材料的磁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低于居里点时,材料的磁性很难被改变;而当温度高于居里点时,材料将变成“顺磁体”(paramagnetic),其磁性很容易随周围的磁场改变而改变。如果温度进一步提高,或者磁性颗粒的粒度很小时,即便在常温下,磁体的极性也呈现出随意性,难以保持稳定的磁性能,这种现象被就是所谓超顺磁效应。 超顺磁状态的起源可归为以下原因:在小尺寸下,当各向异性能减小到与热运动能可相比拟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定在一个易磁化方向,易磁化方向做无规律的变化,结果导致超顺磁性的出现。不同种类的纳米磁性微粒显现超顺磁的临界尺寸是不相同的 3.用机械法来制备纳米颗粒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优点:过程简单,大规模生产容易,花费少,不污染环境,没有后续过程的问题 缺点:能源消耗高,难以控制粒子形貌,夹有杂质 4.纳米颗粒材料与相同块体材料的光学性质有何差异? 纳米固体的光吸收具有常规粗晶不具备的一些新特点。 金属纳米固体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变得很弱,甚至消失。 半导体纳米固体中粒子半径小于或等于激子玻尔半径时,会出现激子(Wannier激子)光吸收带(例如,粒径为4.5 nm的CdSexS 1-x,在波长约450 nm处呈现一光吸收带)。 相对常规粗晶材料,纳米固体的光吸收带往往会出现蓝移或红移。 例如,纳米NiO块体的4个光吸收带(3.30,2.99,2.78,2.25 eV)发生蓝移,三个光吸收带(1.92,1.72,1.03 eV)发生红移,与纳米粉体相类似。 纳米结构材料由于颗粒很小,这样由于小尺寸会导致量子限域效应,界面结构的无序性使激子,特别是表面激子很容易形成;界面所占的体积很大,界面中存在大量缺陷,例如悬键,不饱和键和杂质等,这就可能在能隙中产生许多附加能隙;纳米结构材料中由于平移周期的破坏,在动量空间(k空间)常规材料中电子跃迁的选择定则对纳米材料很可能不适用,这些就会导致纳米结构材料的发光不同于常规材料,有自己新的特点。 5.给出采用透射电镜(TEM)观测纳米颗粒粒度的优缺点。 优点:图像为立体形象,反映了标本的表面结构。 缺点:电镜观察法得到的一次粒度分析结果一般很难代表实际样品颗粒的分布状态。 对一些在强电子束轰击下不稳定甚至分解的纳米颗粒以及制样困难的生物和微乳等样品则很难得到准确的结果。

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摘要

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摘要:纳米材料在结构、光电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诱人特征,引起物理学家、材摘要料学家和化学家的浓厚爱好。80 年代初期纳米材料这一概念形成以后,世界各国对这种材料给予极大关注。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人们意识到它的发展可能给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学科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它在化工、催化、涂料等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关键词:纳米材料定义、分类、特性、制备、应用关键词1.纳米发展简史纳米发展简1959 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实现根据人类意愿逐个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科技最早的梦想。1991 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碳纳米管,并发现其质量仅为同体积钢的1/6,强度却是钢的10 倍,因此称之为超级纤维.这一纳米材料的发现标志人类对材料性能的发掘达到了新的高度。1999 年,纳米产品的年营业额达到500 亿美元。2.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nm)是长度单位,1 纳米是10-9 米(十亿分之一米),对宏观物质来说,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不如,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为7000-8000nm,人体红细胞的直径一般为3000-5000nm,一般病毒的直径也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对于微观物质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 埃相当于1 个氢原子的直径,1 纳米是10 埃。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nm 之间,二是材料此时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3.纳米科技的内容纳米科技主要包含:纳米物理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显微学;纳米计量学;纳米制造学等。4. 纳米材料的特性广义地说,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4.1 表面与界面效应这是指纳米晶体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例如粒子直径为10 纳米时,微粒包含4000 个原子,表面原子占40%;粒子直径为1 纳米时,微粒包含有30 个原子,表面原子占99%。主要原因就在于直径减少,表面原子数量增多。再例如,粒子直径为10 纳米和5 纳米时,比表面积分别为90 米2/克和180 米2/克。如此高的比表面积会出现一些极为奇特的现象,如金属纳米粒子在空中会燃烧,无机纳米粒子会吸附气体等等。3.2 小尺寸效应当纳米微粒尺寸与光波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它的周期性边界被破坏,从而使其声、光、电、磁,热力学等性能呈现出“新奇”的现象。例如,铜颗粒达到纳米尺寸时就变得不能导电;绝缘的二氧化硅颗粒在20 纳米时却开始导电。再譬如,高分子材料加纳米材料制成的刀具比金钢石制品还要坚硬。利用这些特性,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此外又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技术等等。 3.3 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态分裂成分立能级。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静磁能、光子能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会出现纳米材料的量子效应,从而使其磁、光、声、热、电、超导电性能变化。例如,有种金属纳米粒子吸收光线能力非常强,在 1.1365 千克水里只要放入千分之一这种粒子,水就会变得完全不透明。3.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纳米粒子的磁化强度等也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过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这种被称为纳米粒子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4.气相法气相法是直接利用气体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物质变成气体,使之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最后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微粒的方法。气相法又大致可分为:气体中蒸发法、化学气相反应法、化学气相凝聚法和溅射法等。2.1.2 液相法(1)沉淀法(2)共沉淀法(1)单相共沉淀(2) 混合物共沉淀6)雾化水解法4)喷雾法5)喷雾干燥法(7)雾化焙烧法3)均相沉淀法5. 纳米材料的应用5.1.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4. 1.在催化方面的应用1. 催化剂在许多化学化工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控制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和反应速度。大多数传统的催化剂不仅催化效率低,而且其制备是凭经验进行,不仅造成生产原料的巨大浪费,使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且对环境也造成污染。纳米粒子表面活性中心多,为它作催化剂提供了必要条件。纳米粒于作催化剂,可大大提高反应效率,控制反应速度,甚至使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也能进行。纳米微粒作催化剂比一般催化剂的反应速度提高10~15 倍。纳米微粒作为催化剂应用较多的是半导体光催化剂,非凡是在有机物制备方面。分散在溶液中的每一个半导体颗粒,可近似地看成是一个短路的微型电池,用能量大于半导体能隙的光照射半导体分散系时,半导体纳米粒子吸收光产生电子——空穴对。在电场作用下,电子与空穴分离,分别迁移到粒子表面的不同位置,与溶液中相似的组分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光催化反应涉及到许多反应类型,如醇与烃的氧化,无机离子氧化还原,有机物催化脱氢和加氢、氨基酸合成,固氮反应,

2 纳米材料基本概念

第二章纳米材料基本概念 ※1. 基本概念 1.1 纳米材料 广义地讲,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纳米材料的分类 ?如果按维数,纳米材料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尺度颗粒、原子团簇等。 ?(2)一维:指在空间中有二维尺度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3)二维:指在空间中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如超薄膜等。 如果按形状,纳米材料可以分为 ?纳米颗粒和粉体、纳米管、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片、纳米薄膜、介孔材料 纳米棒、纳米丝与纳米线: 2. 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 ?团簇(clusters) ?纳米粒子(nanoparticle) ?一维纳米材料(1D) ?量子阱、量子线、量子点 ?纳米孔洞 ※2.1 团簇(clusters) 团簇是各种物质由原子、分子向大块物质转变的过渡状态,或者说,团簇代表了凝聚态物质的初始状态,是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固体之间的物质结构的新层次,有时被称为物质的第五态。 ?团簇作为一类新的化学物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发现。 ?团簇是指几个至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 其粒径小于或等于1 nm,如Fe n, Cu n S m , C n H m和碳族(C60,C70)等等。 团簇的分类: 1)一元原子团簇,如:Na n, Ni n, C60, C70. 2)二元团簇,如:In n P m, Ag n S m. 3)多元团簇,如:V n(C6H6)m 4)原子簇化合物,使原子团簇与其他分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例如,某些含Fe-S团簇的蛋白质分子)。 团簇的特点:团簇往往产生于非平衡条件,很难在平衡的气相中产生。对于尺寸较小的团簇,每增加一个原子,团簇的结构发生变化,所谓重构。而当团簇大小达到一定尺寸时,变成大块固体的结构,此时除了表面原子存在驰豫外,增加原子不再发生重构,其性质也不会发生显著改变,这就是临界尺寸。 原子团簇不同于具有特定大小和形状的分子,不同于分子建议弱的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聚集体以及周期性很强的晶体。其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已知的有球状、骨架状、洋葱状、管状、层状、线状等。除惰性气体外,均是以化学键紧密结合的聚集体。 团簇的幻数: 在各种团簇的质谱分析中,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在团簇的丰度随着所含原子数目n的增大而缓慢下降的过程中,在某些特定值n=N,出现突然增强的峰值,表明具有这些特定原子(分子)数目的团簇具有特别高的热力学稳定性。这个数目N就叫做团簇的幻数。 这种特征,与原子中的电子状态,原子核中的核子状态很相似,表明团簇也具有壳层结构。这与对称性和相互作用势密切相关。 团簇的性质及用途: 团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所含原子数目而变化,其许多性质即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大块固体(或液体),例如幻数和壳结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库仑爆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