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

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6.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②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③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④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2.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1)注意的特点:①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2)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19.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①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②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③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4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

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2.关于学习迁移,主要有哪些理论解释?答:.(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经验类化说;(4)关系转换说;(5)现代认

知结构迁移理论

43.操作技能培训有哪些要求?答:.(1)准确

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4.根据归因理论,如何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以

激发学习动机?答:.(1)一方面,要引导学生

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2)另一方面,

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

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3)一般而言,

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

均是有利的。

45.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

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

46.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

态度与品德。答(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

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

当的奖励与惩罚。

41.怎样培养和组织学生的观察力?答:.(1)

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

务;(2)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

的技能和方法,训练学生按合理的顺序观

察;(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或报

告。

4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一般认为,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

有:(1)流畅性。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

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2)变

通性。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

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对N—N题,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

性越高。(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

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

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44.学生认知风格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

生间的认知风格差异主要表现在:

(1)场独立与场依存。具体场独立方式的人.对

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

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体场依

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

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2)沉思型与冲动型。

在解决问题中,沉思型儿童解决问题的方式倾

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儿童倾向于

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3)辐合型

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

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

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

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的人表现出思维沿着

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

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特征。

45.影响态度和品德学的内部条件有哪些?

(1)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

性的需要,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

件;(2)态度定势。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

对事物的预期与评价,进而影响人是否接受有

关的信息和接收到的量;(3)道德认识水平。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

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取决于已

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46.试述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可以通过以下

方法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

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

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

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提高保

持效果。(2)有效运用记忆术。运用联想的

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

进知识保持的策略。(3)进行组块化编码。

在信息编码过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

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

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

单位,方便记忆。(4)适当过度学习。在学

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的熟练

程度达到150%t寸,记忆效果最好。(5)

合理进行复习。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

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

习,一种是集中复习。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学

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学习。背诵材料也有两种方

法,一种是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阅读,一种

是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43.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学习中的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要。(2)运用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