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复习题

食用菌栽培技术复习题
食用菌栽培技术复习题

食用菌栽培技术

名称解释

1.菌落

由孢子萌发或转接的菌丝块形成的菌丝群落叫菌落,通常是由中心点向四周呈辐射状扩展。

2.变温结实

食用菌形成原基和子实体时,其生长环境的温度必须有较大的温差变化,这种食用菌的出菇方式就是变温结实。

3.木腐型食用菌

以木质素为主要碳源的食用菌。野生条件下生长在死树、断枝等木材上,栽培时可以用段木或木屑等做材料,如香菇。

4.子实体

是食用菌着生孢子的器官,通常食用菌被食用的部分都是子实体。

5.同宗结合

由同一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初生菌丝自行交配并产生子实体的有性生殖方式。

6.生理性病害

又称非侵染性病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不良的环境条件,如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使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减产或品质下降。

7.覆土栽培

栽培食用菌时,对栽培料进行覆土的一种出菇方式。

8.原种

是由母种转接到装有麦粒等固体培养基质的菌种瓶或袋中经过培养后形成的。

9.代料栽培

用其他的材料作培养基质,代替食用菌原始生长状态所用的培养基质的栽培方法。

10.食用菌的初级加工

食用菌在加工过程中,仍保持着子实体的感官外貌,原料外貌没有发生巨大变化,从加工产品的形状、特征仍能识别出食用菌的种类。

11.食用菌

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

12.菌种

人工培养并可供进一步繁殖或栽培使用的食用菌菌丝体,常常包括供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在内,共同组成繁殖材料。

13.异宗结合

同一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初生菌丝间不能自行交配,只有不同交配型的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初生菌丝之间的交配,才能完成有性生殖过程。

14.生物学效率

鲜菇质量与所用的干培养料的质量百分比。

15.木腐型食用菌

以木质素为主要碳源的食用菌野生条件下生长在死树、断枝等木材上,栽培时可以用段木或木屑等做材料。

16.组织分离法

从食用菌的组织体上切取一块组织,使其在培养基上萌发而获得纯菌丝体的方法。

17.气调储藏

采用调节储藏环境中气体成分和浓度的办法来进行产品保鲜的一种储藏方。

18.生料栽培

培养料不经过灭菌处理,直接接种菌种从而栽培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19.食用菌的深加工

利用分离提取技术,除去食用菌中的糟粕,提取其精华成分而生产成的产品。它使食用菌本身的质地、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产品的外表特征反映不出加工前食用菌的特征。20.花菇

是香菇在特定环塊条件下发育而成的,表面有裂纹。

21.栽培种

由原种转接、扩大到相同或相似的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直接应用于生产栽培的菌种,也称三级菌种。

22.便染性病害

也叫传染性病害,包括竞争性杂菌、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

23.熟料栽培

以经过高压或常压灭菌后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这种栽培方式称为熟料栽培。

24.草腐型食用菌

以纤维素为主要碳源食用菌。野生条件下生长在草、粪等有机物上,栽培料应以草、粪等为主要原料。

25.孢子分离法

在无菌条件下,使食用菌产生的孢子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萌发,长成菌丝体而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26.母种

又称试管种、一级种,是将经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移接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培养而得到的纯种。

27.恒温结实

子实体分化时不要求温度的变化,变温刺激对子实体分化无促进作用。

28.生理性病害

又称非侵染性病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不良的环境条件,如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使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减产或品质下降。

29.熟料栽培:

以经过高压或常压灭菌后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这种栽培方式称为熟料栽培。

30.利用分离提取技术

除去食用菌中的糟粕,提取其精华成分而生产成的产品。它使食用菌本身的质地、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产品的外表特征反映不出加工前食用菌的特征,它只是浓缩了该食用菌的精华成分。

31.孢子分离法

在无菌条件下,使食用菌产生的孢子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萌发,长成菌丝体而获得纯菌种方法。

32.气调储藏

采用调节储藏环堍中气体成分和浓度的办法来进行产品保鲜的一种储藏方法。

33.菌丝体

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菌丝群,称为菌丝体。

选择

1.杏鲍菇自然条件下生长在(D)

A.柳树B队松树

C.芦苇

D.刺芹

2.下列食用菌是子囊菌的是(D)

A.香菇

B.草菇

C.双孢蘑菇

D.羊肚菌

3.目前还不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是(D)

A.金针菇

B.猴头菌

C.茯苓

D.美味牛肝菌

4.盐溃保存食用菌主要利用的原理是(B)

A.增加食用菌的水分

B.增加渗透压

C.提髙水的流动性

D.改善食用菌的品质

5.花菇栽培时需要改变的环境因素是(D)

A..酸碱度

B.生长激素

C.添加钾离子

D.温湿度

6.自然条件下白灵菇生长在(C)

A.杨树

B.槐树C阿魏D.芦苇

7.需要经过低温处理才能出菇的是(A)

A.白灵恭

B.灵芝

C.草菇D茶树菇

8袋栽金针菇时装半袋料是因为(B)

A.使菌盖变大

B.增加菌柄长度

C.利于搬运

D.防治虫害

9.下列常用来治疗胃溃疡的食用菌是(D)

A.灵芝

B.猪苓

C.茯苓

D.猴头菌

10.下列属于木腐菌的是(C)

A.双孢蘑菇

B.鸡腿菇

C.金针菇

D.巴西蘑菇

11.下列不能直接用来栽培香菇的树种是(C)

A.杨树

B.桦树

C松树 D.柳树

12.造成灵芝栽培时出现鹿角状子实体的环境因素是(D)

A.温度B湿度C.光线D光线

13.香菇菌袋转色时应促使其表面菌丝(C)

A直立浓密B全部死亡C.出现倒伏不用变化

14.花菇栽培时需要改变的环境因素是(D)

A.酸碱度B生长激素C添加钾离子D温、湿度

15.栽培草菇的培养料适宜的pH只是(D)

A.3---5

B.6--7

C.5--6

D.8--9

16.食用菌培养料中的麸皮主要提供(B)

A.碳源

B.氮源

C.磷

D.钙

17.袋栽金针菇时装半袋料是因为(B)

A.使菌盖变大B增加菌柄长度

C.利于搬运

D.防治虫害

18.杏鲍菇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在(D)上。

A.榔树

B.松树

C.芦苇

D.刺芹

19.制作麦粒原种时应该将麦粒(B)

A.煮得很烂

B.煮至无白心但不裂开

C.煮开即可

D.不用煮

20.需要经过低温处理才能出菇的是(A)

A.白灵菇

B.灵芝

C.草菇D茶树菇

21.受伤后易产生褐变的是(D)

A.灵芝

B.猪苓C茯苓D.双孢蘑菇

22.平菇组织分离时应选取菌丝的部位是(D)

A.菌盖

B.菌环

C.菌褶D菌柄和菌盖交界处

23.盐渍保存食用菌主要利用的原理是(B)

A.增加食用菌的水分

B.增加渗透压

C.提高水的流动性D改善食用的品质

24.双孢蘑菇栽培时二氧化碳浓度偏高,出现(A)

A.菌柄长

B.子实体成簇生长

C.子实体个体过大D菌柄粗

25.下列不属于无性繁殖的是(C)

A..母种转接C组织分离

B.孢子分离D菌索分离

26.银耳的伴生菌是(B)

A.木霉

B.香灰菌

C.青霉

D.密环菌

27.银耳的伴生菌是()

A.木霉

B.香灰菌

C.青霉

D.蜜环菌

28.双孢蘑菇栽培料需要进行发酵(B)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29.食用菌培养料中的麸皮主要提供(B)

A.碳源

B.氮源

C.磷

D.钙

30.下列食用菌是木腐菌的是(C)

A人鸡腿菇B草菇

C.金针菇D竹荪

31.下列食用菌中属于同宗结合的是(B)。

A.香菇B草菇C滑菇D金针菇

32.下列真菌中是银耳的伴生菌的是(D)

A.木霉B蜜环菌

C青霉D香灰菌

33.下列食用菌栽培时必须覆土的是(B)

A.香菇B双孢蘑菇

C金针菇D猴头菌

34.双孢蘑菇栽培时二氧化碳浓度偏高,出现(C)

A.子实体个体过大

B.子实体成簇生长C菌柄长D菌柄粗

35.食用菌培养料中的麸皮主要提供营养元素的是(B)

A.碳源B氮源

C.钾

D.生长因子

36.香菇菌袋转色时应促使表面菌丝发生的改变为(D)

A.直立浓密

B.出现倒伏

C全部死亡D不用变化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食用菌培养料中用作氮源的材料有(肉质)、(胶质)豆饼粉、棉籽饼粉、蚕蛹粉以及禽畜粪等。

2.食用菌培养料中常用作碳源的材料有(锯木屑)、(棉子壳)稻草、玉米秸秆和麦秸等。

3.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酸碱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光线。

4.食用菌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级。

5.羊肚菌是属于(子囊菌)门的食用菌,双孢蘑菇属于担子菌门。

6.常见的厌光型食用菌有(双孢蘑菇)等,常见的喜光型食用菌有(香菇)和木耳等。

7.食用菌菌种的分离方法有(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

8.菌丝体生长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生长延缓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停滞期。

9.典型伞菌目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包括(菌盖)、(菌柄)和菌褶、菌环、菌托。

10.菌柄与菌盖的着生种类有(中生)、(偏生)和侧生三类。

11.按照栽培食用菌所需培养料碳源的不同,可将食用菌分为(草腐)型和(木腐)型两类。

12.食用菌是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提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

13.按照子实体发育所需温度不同,可将食用菌分为低温型食用菌(中温型食用菌)、(高温型食用菌)和广温型食用菌。

14.食用菌的初级加工方法有(盐渍)、(唐渍)干制、罐藏和冻干。

15.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分层包括(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生长因子等.

16.常见的草腐塑食用菌有(双孢蘑菇)、(草菇)和鸡腿蘑等。

备选:子实体矿质元素二氧化碳生长因子担子菌菌核子囊菌氧气

17.食用菌在真菌分类中绝大部分属于(担子菌),极少数属于(子囊菌)。

18.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生长因子).等。

四、简答题(共38分1

1.如何进行双孢蘑菇培养料的发酵?〔15分)

答:培养料的前发酵干粪在堆料前一周用水拌湿,拌湿前干粪先捣碎过筛,拌湿后作成方形堆,髙度不超过一米。第三天翻堆一次;秸秆在堆料前2?3天亦要预堆,预堆时先将秸秆截段并使其吸足水分。其它如饼肥亦要在堆料前粉碎并密闭熏蒸2?3天。先用草料铺底,厚约20?3厘米,草上撒一层粪料,粪厚5厘米。草粪间隔地堆叠上去,直至堆髙1.5米为止,顶层用粪肥全面覆盖。建堆完毕,堆中插一支温度计,以便观察堆温上升情况,顶部晴天用草被覆盖,避免风吹日晒,雨天覆盖塑料薄膜,严防雨水渗人。

翻堆翻堆就是把处在料堆下面的培养料翻到上面,上面的翻到下面,四周的翻到中间,翻堆时间和次数根据材料和气温条件灵活掌握。一般堆料后,堆温上升到65?70度:后即可翻堆。

添加辅助物质结合翻堆添加辅助物质,第一次翻堆时添加石膏和石灰,第二次翻堆时加入过磷酸钙50%,余下的50%在第三次翻堆时加入。

培养料的后发酵将前发酵结束第三次翻堆后三天,温度达50度以上时〉的培养料趁热搬进房内,上架堆成15?18厘米厚,或在床架中间按平铺数量堆成垄式,两侧不堆。然后紧闭门窗,用煤炉或蒸气加热,使料内温度尽快在1?2天内上升到57?60度,维持6?8小时,

随后通风降温到50?55度,维持3?5天进行控温发酵。最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降温。

发酵料腐熟后的标准为粪、草由金黄色或黄绿色转变为褐色或咖啡色。要求手握培养料成团,松手落地即散,捏紧料时稍有点水珠即可。草茎要有弹性,但又稍拉即断。无粪臭味、酸臭味及其它腐败气味,也不能有氨味

2.获得食用菌母种的可能途径有哪些?

(1)菌种供应单位引进

(2)组织分离

(3)孢子分离

3.如何做平菇的组织分离?

(1)选择品质优良,朵形正常、肉厚、无病虫的种菇供组织分离。

(2)分离时应在接种室或超净工作台内进行。先用酒精棉球将手擦拭消毒,再用镊子夹取酒精棉球将菇体消毒。

(3)用手将菌柄撕开,但手千万不得碰撕裂面,避免杂菌污染。

(4)将解剖刀或剃须刀片经酒精灯火焰灭菌后,从菌柄和菌盖交界部位切取大豆或绿豆粒大小的组织块。以无菌操作方法,将切取的组织块用接种针移至母种试管斜面培养基的中部; 也可用无菌接种针从菌柄和菌盖交界部位直接钩取一块组织块并移至斜面培养基。

(5)塞好棉塞,注明菇种、分离日期及地点。

(6)放到251的温箱中培养,1?2d后,检査有无污染,污染的试管要及时挑出。一般7?10d菌丝即可长满斜面。如需纯化,再挑取尖端菌丝移接到母种试管斜面培养基进行培养。

4.简述水分和空气湿度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答:水分是食用菌细胞的巫要组成成分,菌丝体和新鲜菇体中约有90分的水分。食用菌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都是通过水来完成的,机体内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都是在水中进行的。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料。培养料的含水量是影响菌丝生长和出菇的重要因素,只有含水量适当时才能形成子实体。培养料含水量可用水分在湿料中的百分含量表示。一般适合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在60%左右。

食用菌的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阶段所要求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同,大多数食用菌的菌丝体生长要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的相对湿度为80%?95%。如果菇房的相对湿度低于60%,侧耳等子实体的生长就会停止;当相对湿度降至40%?45%时,子实体不再分化,已分化的幼蔽也会干枯死亡。

菇房的相对湿度也不宜超过965^,菇房过于潮湿,易招致病菌滋生,也有碍子实体的正常蒸腾作用。

5.举例说明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答:食用菌的营养类型主要有四种:

①腐生菌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枯死的木本、草本植物中吸收,目前能够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基本属于腐生菌类,如香菇、草菇、银耳等。

②共生菌类不能独自从枯死的木本、草本椬物中吸收营养,必须靠活的树木供给养分,且树木和菌类双方互利,如松口蘑、牛肝菌等。

③兼性寄生菌类兼有上述腐生菌和共生菌的特征。如蜜环菌,既能在枯木上腐生,也能和兰科植物天麻共生。

④弱寄生菌类既能在枯木上腐生,也能在活木上寄生,但以腐生为主,所以称为弱寄生菌类,如黑木耳。(每点2分)

6.简述菌种的退化原因。

答:在食用菌菌种传代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某些原来优良的性状渐渐消失了,出现长势差、出菇迟、产量不高、质量不好等现象,泛称为“退化”。菌种退化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纳为遗传物质的改变以及外界栽培生产环境的影响。

①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或分离可以造成菌种退化。许多食用菌是容易杂交的,而现在的菌种又多是杂合性的,即它的细胞核是杂合的,在遗传性上会出现分离。

②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由于培养条件不适合,其中包括营养、温度、湿度、pH值、杂菌感染等,不能满足菌种的生活要求,使食用菌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以至暂时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不能表现优良种性。此外,就某一菌株而言,随着培养和使用时间的延长,个体的菌龄越来越大,新陈代谢机能逐渐减低,失去抗逆能力,或失去高产性状,以至失去其使用价值。

7.简述金针菇的栽培特点。

①袋栽金针菇装料时只装半袋。

②菌丝体成熟待出菇时,料面应进行搔菌处理。

③出菇时,拉直菌袋或套袋,以保持菌柄直立和促进菌柄伸长。

④金针菇的出菇温度较低。

⑤栽培黄色金针菇时,应降低菇房的光照强度。

8.写出食用菌栽培袋的常压灭菌和蒸汽髙压灭菌的特点及其所用的温度、压力和时间。

答:高压蒸汽灭菌的特点是灭菌速度快,时间短,灭菌彻底,但每次灭菌量少,而且投资较髙。通常需用1. 4?1. 5 的压强温度约127度,灭菌1. 5?2h。

常压灭菌的特点是灭菌温度不高,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不易破坏;同时常压灭菌灶容量大,投资小,经济实用,其不足之处是灭菌所需时间长,能源消耗量大,有时会灭菌不彻底。通常用自然压力的蒸汽进行灭菌,温度达到100度:后保持8?12小时或更长。

9举例说明空气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答:食用菌是好气性菌类,氧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食用菌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在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经常通风换气是一项重要的栽培措施。

过髙的CO2浓度会影响食用菌的呼吸活动,高浓度的CO2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如双孢蘑菇的菌丝体在10%的CO2浓度下,其生长量只有在正常空气中的浓度越髙,其生长速度越低。

在食用菌的子实体分化阶段,即从菌丝体生长转到出菇阶段时,微量的CO2浓度对双孢蘑菇和草菇子实体的分化是必要的。子实体形成后,子实体的旺盛呼吸对氧气的要求也急剧增加,这时0.1%以上的CO2浓度对子实体就有毒害作用。如双孢蘑菇,当菇房中的CO2浓度大于1%时,往往出现菌柄长,开伞早等品质下降现象。

为了防止环境中CO2积贮过多,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适时适量的通风换气,是确保子实体正常发育的一项关键措施。

10.举例说明食用菌对碳源的要求。

答:凡是构成食用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物质,称为碳源物质或碳源。碳源物质通过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食用菌可利用的碳源很广泛,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单糖、有机酸等。单糖、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食用菌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大分子有机物质,食用菌不能直接吸收利用,要靠自身产生的胞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解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如香菇在菌丝生长期纤维素和木质素同时降解,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a)和葡萄糖苷酶以及半纤维素酶的活性,从菌丝生长阶段开始逐渐提髙,到菇蕾生长时达到活性高

峰,采菇开始后酶活性迅速降到一个较低水平;而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只在菌丝生长阶段出现,在子实体形成时即消失。

11.举例说明食用菌对生长因子的要求。

答:生长因子又称生长因素,是指机体本身不能利用简单物质合成而必须靠外源提供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统称为生长因子。

食用菌生长发育中需要某些生长因子参与新陈代谢活动。如硫胺素、核黄素、泛酸、叶酸、烟酸、吡哆酵和生物素等。食用菌对生长素的需要量啤少,但不可缺少,一旦缺少,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如硫胺素以辅酶的形式促使香菇、双孢蘑菇菌丝体中贮存的养分顺利地转移到子实体中,促进香菇、双孢蘑菇形成子实体。

马铃薯、麦麸、米糠、麦芽和酵母中都含有丰富的雍生素,用这类原料配制培养基时就不必另外添加维生素。

12.简述白灵菇后熟和催营的方法。

答:白灵菇属于变瘅型出菇的菌类。菌袋在发菌室内培养40?50天,菌丝长到袋底时,即可搬入出菇房内上架或在发菌室内进行后熟处理:在20?22度的温度下继续培养30天左右。不进行后熟处理的菌袋,出菇率较低。

低温诱导催营的方法是在0度处理7天,或在0?13度的出菇棚内保持昼夜温差10度以上处理10?15天。不经过低温或变温处理的菌袋,一般不出菇或出菇甚少。

13.简述食用菌生产中发生竞争性杂菌的原因。

(1)装料不当。

(2)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3)菌种不纯,有杂菌污染。

(4)接种过程无菌操作不规范引人杂菌。

(5)培养环境不清洁增大了杂菌污染机会。

14.简述酸碱度值(PH)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作用及栽培时的注意事项。

答:酸碱度值(PH)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及酶促反应的速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的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菌丝体生长所需要的基质酸碱度不同,大多数食用菌喜偏酸性环境,菌丝生长的PH值在3?6.5之间,最适139值为5. 0?5. 5。大部分食用菌在口只值大于7. 0时生长受阻,大于8.0时生长停止。

栽培食用菌时必须使其在适当的酸碱环境条件下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被食用菌利用的大多数有机物在分解时,常产生一些有机酸。如糖类分解后常产生柠檬酸、延胡索酸、琥珀酸、醋酸、草酸等。这些有机酸的产生与积累可使基质PH值降低。同时,培养基灭菌后的值也略有降低。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应将值适当调高,或者在配制培养基时添加2“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作为缓冲剂;如果所培养的食用菌产酸过多,可添加少许碳酸钙作为中和剂,从而使菌丝生长在PH值较稳定的培养基内。

15.简述食用菌栽培时对氮源的要求。

答:凡是能被食用菌用来构建细胞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物质或氮源。氮素是食用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必不可少的原料。食用菌所需要的氮源物质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尿素、氨、铵态氮、硝态氮等。食用菌的菌丝体能直接吸收氨基酸、尿素、氨和铵盐等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不能直接吸收,必须经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食用菌常用含氮丰富的马铃薯汁、酵母汁、玉米浆和蛋白胨等作氮源,食用菌虽然能够利用无机氮,但一般生长缓慢,而米糠、麦麸、豆饼粉、棉籽饼粉、蚕蛹粉和马粪等都是良好的氮源。氮源的多少对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有很大的系。一般而言,菌丝体生长期培养料中的碳氮比为15?20:1,出菇期为30?40:1。不同的食用菌对碳

氮比的要求有—定的差异。

16.举例说明矿质元素对食用菌的作用。

答:矿质元素是食用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主要功能是构成菌体的成分;作为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调节渗透压、氢离子浓度、氧化还原电位等。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矿质元素等。

磷是构成食用菌细胞中主要物质核酸、磷脂或辅酶等的组成元素。磷可参与代谢转化中的磷酸化过程,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在高能磷酸键中贮存能量。磷酸盐还是重要的缓冲剂之一。食用菌利用磷的形式一般是磷酸盐,如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肌醇六磷酸钙镁、磷酸甘油酸钠等。

硫是构成食用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胱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生物素、硫胺素、硫辛酸、辅酶I、环化胆碱硫酸、含硫或巯基的酶等的组成元素。

镁主要影响酶系统的活性,是己糖磷酸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肽酶、羧化酶以及与磷酸代谢有关的酶的激活剂。镁在细胞中还起着稳定核糖、细胞膜和核酸的作用。

钾是许多酶的激活剂,钾对糖代谢有促进作用,钾还可以控制原生质的胶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等除了可以作为钾源以外,还对调节和稳定13只值起重要的作用。

钙是某些酶的激活剂,对维持细胞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有一定作用,还与控制细胞的透性有关。食用菌的钙素来源为各种水溶性的钙盐。

微量元素铁、钴、锰、锌等微量元素对食用菌的生理作用也很重要。铁是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辅酶铁卟啉的组成成分,锰是多种酶的激活剂,钴是维生素氏2 的成分;铜是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的组成成分。

17简述草菇的栽培特点。

①温度髙:菌丝生长要求35度左右,出菇要求30度左右;

②生长快:从接种到采收仅需要2星期左右;

③产量低:一般生物学效率在15%~30%;

④易开伞:每天采收2次以上,采后要及时销售。

18.简述食用菌深加工的特点。

答:食用菌的深度加工是利用分离提取技术,除去食用菌中的糟粕,提取其精华成分而生产成的产品。

特点:它使食用菌本身的质地、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产品的外表特征反映不出加工前食用菌的特征,它只是浓缩了该食用菌的精华成分。

1.举例说明菌柄与菌盖的着生关系的种类。

①中生一一菌柄着生于菌盖的中央,如双孢磨菇、口蘑、草菇、金针菇等;

②偏生一菌柄着生于菌盖的偏心处,如香菇等;

③侧生^菌柄着生于菌盖的一侧.如侧耳等。

2简述温度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①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食用菌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繁殖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快。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开始产生不良影响时,如果温度继续升高,食用菌的细胞功能就会受到破坏,以致造成死亡。

②各种食用菌按其生长速度可分为三个温度界限,即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超过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的范围,食用菌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因此.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温度的调节,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抑制或杀死有害杂菌.保证食用菌的稳产高产。

③不同食用菌的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需要的温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食用菌在

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分化、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温度也不一样。

19.举例说明食用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答:食用菌在自然界中常与其他的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共处同一环境中,彼此间发生着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伴生:伴生关系是微生物间的一种松散联合,在联合中可以是一方得利,也可双方互利。银耳与香灰菌就是一种典型的伴生关系。

(2)共生:有些食用菌能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彼此受益。能与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菌根真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养料提供给植物,并分泌吲哚乙酸等物质,刺激植物根系生长,而植物则把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给真菌。

(3)竞争:竞争是生活在一起的两种微生物为了自身生长而争夺有限的养料或空间的现象。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污染杂菌,一旦杂菌的生长占据了优势,将会导致整个食用菌生产的失败,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防治杂菌生长。常见的竞争性杂菌包括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及酵母菌等。

(4)拮抗:拮抗是一种微生物产生某种特殊的代谢产物或使环境条件改变,从而抑制或杀死用菌蔺丝生长有拮抗作用。

(5)寄生:寄生是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表面或体内,前者从后者的细胞、组织或体液中取得啻养^常使寄主发生病害或死亡。

(6)哨食:危宵食用菌的鼠类、螨类和昆虫的幼虫,通常啃食食用菌菌丝或子实体造成减产或降低商品价值。

4.简述银耳母种的制作方法。

答:银耳的阑种是银耳和香灰菌两种阐的混合体.人工栽培的银耳菌丝体的健壮生长和子实体的生氏发疗都箔要与杏灰菌混合培养,即将两种相应的菌丝体混接在一种培养基上的过程。

制作母种时,先在培养基上接种银环菌丝,当其长成直径约1厘米的菌落时,在离银耳菌丝2厘米!处接种香灰菌丝.等两者长在一起时,母种的制作即告成功。

20.法栽培食用菌时.如何减少通风对菇房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答:山外界温度超过最适出菇温度时^夜间或早误通风;

外界温度低于最适出菇温度时,中午气溢高时通风;

二外界湿度低时喷水后通风。

21.简述盐水双孢蘑菇的生产过程。

(1)漂洗护色采下的新鲜蘑菇削平菇柄,用0.5%的氣化钠溶液漂洗,以除去菇体表面的杂物和护色。

(2)漂烫(杀青)清水或将5%一6%的盐水烧开,倒人漂洗过的双孢蘑菇,煮至蘑菇熟而不烂。

(3)冷却将漂烫的蘑菇立即放人流动的冷水中冷却或用4?5只水缸连续轮流冷却。

(4)盐溃盐溃方法有两次盐溃法和多次加盐盐溃法2种。

两次盐溃法:先把菇放到浓度为15%?16%的盐水中盐溃3?4天,然后将菇捞起,沥干,再放到23%?25%盐水内。有条件的,在开始几天,最好每天转缸1次,发现盐水浓度低于20“时,应立即加盐补足,或倒出一部分淡盐水,再倒人饱和盐水调整。盐溃1周后,当缸内盐水浓度不再下降,稳定在22波美度左右时,即可装桶。

多次加盐盐溃法:将冷却后的蘑菇装人木桶(或陶瓷缸中〉,每天加人一定量的食盐(为菇和盐水总重量的4%?5%),使咸度每天提高4?5度,直到咸度稳定在22波美度以上时,停止加盐。

(5)装桶与调酸将已盐溃好的盐水蘑菇捞起,沥去盐水,装人塑料桶内。然后在桶内灌满新

配制的22波美度的盐水,用0.4%~0.5%^柠橡酸溶液调节值至3?3.5,并加盖封存。评分标准:每项2分,两次盐溃法和多次加盐盐溃法答对一项即可得2分。

22.简述食用菌初级加工的特点。

答:(1)原料外貌没有发生巨大变化,从加工产品的形状、特征仍能识别出食用菌的种类。初级加工技术比较简单,可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也可以工厂化大规模生产。

(2)食用菌产品的初级加工技术主要有盐渍技术、糖渍技术、干制技术、罐藏技术和速冻加工技术。

23.食用菌生产中发生竞争性杂菌的原因有哪些?

答:(1)装料不当。

(2)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3)菌种不纯,有杂菌污染。

(4)接种过程无菌操作不规范引入杂菌。

(5)培养环境不清洁增大了杂菌污染机会。

24.写出食用菌栽培袋的常压灭菌和蒸汽高压灭菌的特点及其所用的温度、压力和时间。

答:高压蒸汽灭菌的特点是灭菌速度快,时间短,灭菌彻底,但每次灭菌量少,而且投资较高。通常需用1. 4?1. 5kg/cm2的压强温度约127℃,灭菌1. 5?2h。常压灭菌的特点是灭菌温度不髙,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不易破坏;同时常压灭菌灶容量大,投资小,经济实用,其不足之处是灭菌所需时间长,能源消耗量大,有时会灭菌不彻底。通常用自然压力的蒸汽〔100℃)进行灭菌,温度达到100℃后保持8?12小时或更长。

25.如何用贴附法做平菇的孢子分离?

答:(1)将接种针在酒精灯上灼烧,然后将接种针迅速插人斜面培养基的中间位置,使产生的水蒸汽冷凝到试管壁上,再用接种针勾取一小片刚破膜的成熟菌褶,贴附于与斜面相对应的试管内壁上,并使试管斜面朝上,平放在培养箱内,过数小时后,在试管斜面上就落下(2)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将贴附在试管壁上的菌褶取出,并用接种环将孢子涂散,使其均匀分布在整个试管斜面上。

(3)将试管放人25℃温箱中培养1?2周,观察菌丝生长情况,选菌丝纯洁、粗壮、生长旺盛的试管进行保存并做出菇试验。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方案1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方案1 《食用菌培训技术》培训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培训期限 1、招生对象:具有初中或相当初中文化程度的残疾人,生活能够自理。 2、培训期限:20天。 二、培训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概念与分类。 2、重点掌握平菇、香菇、银耳、黑木耳、杏鲍菇、白灵菇、金针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 3、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具有食用菌栽培专业技能。 2、具有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技能。 3、具有食用菌管理技术和收获贮藏的技术技能。 4、具有食用菌加工技术技能。 三、教学要求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平菇、香菇、银耳、黑木耳、杏鲍菇、白灵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熟悉菌种的培养、配方、接菌、田间管理、杂菌污染的防治、害虫的防治、采收等方法,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四、教学计划安排

1、总课时:120课时 2、理论知识课时数:60课时。 3、技能操作课时数:60课时。 五、培训计划表 课时分配表 理论知识部分实验部分 总课总课内容内容时时 6 6 食用菌基础知识平菇栽培 10 6 菌种的制作香菇栽培 4 6 平菇栽培技术食用菌母钟培养基配制 1 4 6 香菇栽培技术母钟无菌操作 4 6 灵芝栽培技术银耳栽培 4 6 鸡腿菇栽培技术黑木耳栽培 4 6 银耳栽培技术杏鲍菇栽培 4 6 黑木耳栽培技术原种制作 4 6 杏鲍菇栽培技术原种接种(无菌操作) 4 6 金针菇栽培技术白灵菇栽培 4 白灵菇栽培技术 4 食用菌病虫害及防治 4 食用菌产品的储藏与加工 60 60 合计 总课时:120课时 六、教学内容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教学目的:使全体学员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高产技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介绍常见的食用菌 二、学习食用菌丰产栽培技术 塑料大棚丰产栽培与食用菌常规栽培技术基本相同~我们以典型的低温品种香菇、典型的高温品种紫木耳以及大多NT中温型品种的平菇为代表~采用塑料菌袋栽培的方法~简介其大棚综合丰产栽培技术。1.大棚香菇丰产栽培技术1.1栽培准备工作从接种到出菇约需90,120天~整个生长期约300,330天~一般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室内降温条件下制备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4厘米~圆形,菌块~秋末冬初出菇。香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2?~适温为10,28?~子实体的生育温度为5,25?~适温为12,17?~栽培方式为床架式~一个棚内安排宽65厘米的栽培床6行~主走道宽50厘米~其它走道宽35厘米~中间床架分上、中2层~包地面为3层立体式。两边床架设一层床面~包地面为2层。紧靠大棚两边的两行床不设床架~只在地面E栽培一层。每2层床面间隔距离为50,60厘米~床沿高20厘米~地床床沿可用红砖拱立排成。整个大棚地面用红砖面平~或将面整平再种香菇。其栽培方式可分固体原种栽培或液体菌 种制作后栽培二种。主要措施为:斜面母种一原种,摇瓶菌种,一,液体栽培种,一栽培袋菌种脱袋排放一菌块恢复生长和转色培养一出菇管理一采收。排放菌种前先在床面上垫上地膜~先垫一边~再将菌种脱袋~成排均匀摆放在床面上。排完一个床面~将另一边地膜覆盖于菌块之上~不必盖紧盖严~便于通气。以后精心培管~待转色、出菇~直到采收后床膜才予以撤换。1.2转色、出菇管理出菇前~菌丝有一段转色的生理变化~这一期间~棚温要保持在20,23?之间~还要掀盖地膜

食用菌栽培技术基础性实验

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食用菌栽培技术基础性实验》 实验项目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建议学时数每组人数必选/可选 1 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2 2 必选 2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2 3 必选 3 高压蒸汽灭菌 2 4 必选 4 母种的转管及分离技术 2 1 必选 5 主要病虫害的识别 2 3 必选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常见与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和腹纲的一些种类,它们由双核菌丝分化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是有性孢子着生的器官其孢子外生在担子上,并聚集成一层子实层,但它们的子实体(担子实)形状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故为我们认识食用菌类别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能找出食用菌次生菌丝的特征,分辨伞菌的微观构造;熟练制作标本片,能在显微镜下快速找出目标;并能分析图像不清的原因或排除显微镜的某些故障。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1. 器具:光学显微镜、尖头镊子、解剖刀、解剖针、解剖剪、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火柴、蕃红染色剂、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等。 2. 材料:平菇、草菇、香菇、蘑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的斜面菌种与平板菌落,及其各种鲜子实体,胡萝卜。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内容 1.次生菌丝体的观察(菌苔形态及微观形态的观察) 2.子实体的观察(外观形态及菌褶微观构造的观察) (二)方法步骤 1、次生菌丝体的观察 (1)肉眼观察 从颜色、菌丝生长势、爬壁力、有无无性孢子、菌苔边缘特征等方面进行识别。 (2)显微镜观察 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蕃红,用无菌接种针拨去气生菌丝,取其下绿豆粒大一薄片培养基置于蕃红染液中。放盖片,颠吸水纸后用手指适当按压,将培养基压碎,使其均匀平展于载玻片上。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设施农业栽培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热爱农业、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知识,能够对食用菌进行分类识别,熟练掌握食用菌的菌种生产技术,并能根据播种期与生产量,确定出合适的各级菌种的生产时间与制种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制订食用菌生产计划,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食用菌菌种的概念,能够分辨出各食用菌种类。 (2)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 (3)掌握食用菌生产中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4)熟悉平菇、香菇、木耳、双抱菇、鸡腿菇、金针菇等主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栽培关键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实施 1.教学建议 (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交融渐进式教学方式,把知识的传授融人到技能训练中,实现“教、学、做三合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在做的过程中引入社会上的新技术和新技能,再通过各小情境的学习、知识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使传统知识与新技术相呼应。 (2)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实习实训等参与食用菌生产全过程,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编写建议 (1)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行业专家对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参照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的相应职业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应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现场指导、参观调研、技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

丹麻镇锦州村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 为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要求,围绕丹麻镇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 为导向,以食用菌示范基地为基础,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狠抓落实,突 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逐步整体推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路 子。 二、任务目标按照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项目安排,积极开展创业富民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累积技术和管理经验搞好示范基地,并作为锦州村食用菌种植技术现场观摩、培训和推广中心,带动锦州村民规模化种植食用菌,从而达到创业富民的目的。 三、工作重点 示范优质品种:主要是双孢菇、平菇等。 集成高产技术:本着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种化,良种良法配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利用农作物秸杆栽培食用菌,拉长生物链条,开发高蛋白食品。 加强病虫害防控:优先采用科学育种、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天敌、灯光诱杀等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菇体生长期杜绝施用化学农药,无菇期适量使用低残农药,在突出生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掌握适时适期防治,把病虫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 该技术通过利用选育低温型优良食用菌品种进行反季节栽培,实现低温、高海拔地区成功栽培食用菌的目的,对于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对食用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1.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技术。根据锦州村特殊气候条件,采用反季节栽培模式,推广应用优质 高产、适销对路及价值较高适宜反季节栽培的低温双孢菇、平菇和香菇,针对锦州村冷凉气候特点, 采用塑料大棚设施或空置平房,进行栽培。菌种生产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母种、原种、 栽培种生产。 2.培养料选用。栽培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保持适宜的颗粒度和一定的吸水能力。培养料采用通风发酵处理和高压、常压灭菌,达到防霉速生增产的效果。 双孢菇具体配比如下(以100 平方米用料计算):稻草3500斤,牛粪3000斤,过磷酸钙100 斤,石膏100斤,石灰60斤、尿素30千克、发酵剂5 千克、农药若干。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具有显著子实体的大型真菌,常称为菇、蕈、菌。 2、真菌:是一大群具有真核、能产生孢子、无叶绿素的一类以腐生或寄生为主的低等真核生物。 3、菌丝: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 4、菌丝体:菌丝不断进行生长、分支交织而成的菌丝集体。 5、菌丝束:菌丝菌丝平行排列的绳状结构。 6、菌索:不少担子菌类菌丝体生长至某一阶段后菌丝缩合,形成粗绳索状复杂的组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菌索。 7、菌髓:是指伞菌菌褶或齿菌类的菌刺中央部分或菌管之间的菌丝层。 8、菌核:由菌丝体密集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休眠体。 9、子实体:具有结实能力的双核菌丝组织化形成的肥大多肉的菇、蕈、耳等称为子实体。 10、菌盖:高等真菌,尤指层菌纲中的子实层支撑部分。又称菌帽,多位于菌柄之上。 11、菌柄:子实体的支撑部分,也是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组织,一般生于菌盖中央,有的偏生或侧生。 12、菌褶:伞菌菌盖下呈放射状排列的薄片。 13、菌环:部分伞菌残留在菌柄上的内菌幕。 14、菌托:伞菌中的鹅膏菌属和苞脚菇属及腹菌中的鬼笔目等真菌,外菌幕较厚,当这些真菌子实体成熟时,常有部分外菌幕残留在菌柄的基部,发育成杯状、苞状或环圈状构造,统称为菌托。 15、生长因子:是一类对食用菌正常生长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6、微量元素:凡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17、常量元素:凡是生物的生长所需浓度在1/10000~1/1000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18、碳氮比:培养基或培养料中所含碳元素与所含氮元素的比值。 19、氮源:凡能提供食用菌菌丝生长所需氮素的营养物质。 20、碳源:是构成食用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也是食用菌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源。 21、天然培养基 22、合成培养基 23、半合成培养基 24、液体培养基 25、固体培养基 26、半固体培养 27、灭菌 28、消毒 29、防腐 30、干热灭菌 31、湿热灭菌 32、病原病害 33、非病原病害 34、食用菌的深加工 35、平菇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资料来源于江西贵溪象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江国志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常见食用菌的栽培及管理技术;了解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技术。 重点与难点 1、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2、不同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 3、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常见种类、栽培方法、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 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 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平菇栽培 一、概述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真菌。侧耳属的子实体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侧耳属是一个大家族,共有30多种,有很多名优品种,除平菇外,还有阿魏菇、鲍鱼菇、杏鲍菇、风尾菇、榆黄蘑、姬菇等。人们通常所说的平菇泛指侧耳属中许多品种,俗名冻菇、北风菇等。其中较著名的为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金顶侧耳等,普遍栽培的大多为糙皮侧耳。 平菇是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总产量仅屈居蘑菇之后,列为第二。人工栽培起源于德国,始于1900年。我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1972年由河南省刘纯业用棉籽壳生料栽培成功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

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 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实验名称建议学时数每组人数必选/可选 1 原种、栽培种的培育2学时4人必选 2 菌种保藏及复壮2学时4人必选 3 平菇袋栽4学时4人必选

实验一、原种、栽培种的培育 一、实验教学目的 能制作适宜培养料,独立完成接种前的准备工作,用无菌操作法准确进行原种、栽培种的接种。并通过培养观察,分析自己的接种结果。 二、实验基本原理 母种、原种、栽培种都是具有统一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代,品性相同,只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健壮。菌种生产就是从母种开始,到栽培种为止。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在接种时接的菌种级别不一样。两菌种培养基的配方可以相同,也可有所区别,由于栽培种经过了母种及原种两次的驯化,其培养基可比原种培养基更粗放些。 三、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在该实验中,涉及到了农学类和生物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微生物学(菌丝降解纤维素等,…)、仪器分析(……),…… 四、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1. 器具:菌种瓶、棉塞、打孔棒、菌种袋、接种耙、大镊子、酒精灯、火柴、酒精棉球、标签、高压灭菌锅、接种箱、消毒药品等。 2.材料:棉籽壳、麸皮、蔗糖、石灰粉、过磷酸钙、母种、原种等。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内容 1、培养料的配制 2、菌种瓶及菌种袋的分装 3、原种的接种 4、栽培种的接种 (二)方法步骤 两菌种的生产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接种时取接的菌种不一样。 1.培养基的配制 (1)配方与配制 ①颗粒培养基(麦粒、玉米粒等) 配方:粮食粒98.5%,石膏粉1%,碳酸钙0.5%。 配制:将洗净的粮食粒洗净,用1%石灰水泡胀,文火煮沸15~20min(熟而不烂,勿破皮),捞出晾至无明水后拌入余料。原种多使用颗粒培养基。

食用菌栽培技术汇总

食用菌栽培技术——香菇 一、概述 香菇又名香蕈、香信、香菰、椎茸,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是一种自然接种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开始培育纯菌种,改用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法。70年代中期出现了代料压块栽培法,后又发展为塑料袋栽培法,产量显著增加。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香菇 生产的第一大国。 香菇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7种为人体所必需。所含麦角甾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有增强人体抗疾病和预防感冒的功效;香菇多糖有抗肿瘤作用;腺嘌呤和胆碱可预防肝硬化和血管硬化;酪氨酸氧化酶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双链核糖核酸可诱导干扰素产生,有抗病毒作用。民间将香菇用于解毒,益胃气和治风破血。 香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品之一,其一级品为花菇。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香菇菌丝白色,绒毛状,具横隔和分枝,多锁状联合,成熟后扭结成网状,老化后形成褐色菌膜。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菌盖直径5~12厘米,扁半球形,边缘内卷,成熟后渐平展,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鳞片。菌肉厚,白色。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内实,常弯曲,长3~8厘米,粗0.5~1.5厘米;中部着生菌环,窄,易 破碎消失;环以下有纤维状白色鳞片。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 2.生活条件 (1)营养 香菇是木生菌,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淀粉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碳源,但要经过相应的酶分解为单糖后才能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种有机氮和无机氮作为氮源,小分子的氨基酸、尿素、铵等可以直接吸收,大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胨就需降解后吸收。香菇菌丝生长还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以磷、钾、镁最为重要。香菇也需要生长素,包括多种维生素、核酸和激素,这些多数能自我满足,只有维生素B1需补充。 (2)温度 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低于10℃或高于30℃则有碍其生长。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20℃,并要求有大于10℃的昼夜温差。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香菇品种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种温度类型,其出菇适温高温型为15~25℃,中温型为7~20℃,低温型为5~15℃。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基内的含水量,二是空气湿度,其适宜量因代料栽培与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①代料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0%~68%,空气相对湿度85%~90%。 ②段木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5%~5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0%~60%,空气相对湿度80%~90%。 (4)空气 香菇是好气性菌类。在香菇生长环境中,由于通气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氧气不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会受到明显的抑制,这就加速了菌丝的老化,子实体易产生畸形, 也有利于杂菌的滋生。新鲜的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5)光照 香菇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强光能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散射光,光线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细长,质量次,但直射光又对香菇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 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 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 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 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 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

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②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内工作。③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内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 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酵好原料。 3、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袋内.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 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47MPa,126℃)蒸汽灭菌。在灭菌锅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 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接种前需按常规消毒方法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用75%酒精对双手及接种工具和塑料袋消毒,之后用石碳酸喷雾消毒1次,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接种时料内温度应低于30℃。接种过程应迅速,以防污染,接种完成后立刻封紧袋口。接种量应尽量大,尽量放满培养料袋的洞中,保证菌丝布满培养料表面,可有效防比杂菌污染。 5、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以25℃为最宜,料内温度不能超过30℃。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重点讲授黑木耳、香菇、榆黄蘑、滑菇、平菇、杏孢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同时从食用菌的生产方案设计、菌种的培养、配方、接菌、田间管理、杂菌污染的防治、害虫的防治、采收等各个环节做出详细的介绍,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从而为广大学生和食用菌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要运用微生物学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实践。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概念与分类。 2. 重点掌握黑木耳、香菇、滑菇、平菇、金针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 3. 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具有食用菌栽培专业技能。 2.具有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技能。 3.具有食用菌管理技术和收获贮藏的技术技能。 4.具有食用菌加工技术技能。 三、教材 推荐使用教材: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推荐参考书目: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版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0版 、课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概念及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熟悉:食用菌的价值及与农业的关系。 了解: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及毒菌。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的概念 一、食用菌的概念 二、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3、通过平菇、香菇、金针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4、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二、实验容 1. 代料栽培培养基的制备 2. 培养基的灭菌 3. 接种 三、实验原理(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利用食用菌子实体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四、实验材料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 (1)食用菌:香菇、平菇。 (2)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 (1)试剂: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 (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菇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 (1)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 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 3 搅拌,直至均匀。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侧培养水分培养料搅拌好后,用于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适合,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在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3)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4)灭菌 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5)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6)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23- 25℃培养室,堆放高度三至四层,空气湿度60%-65%,每周翻堆一次,使上下发菌一致,同时挑出污染的栽培袋丢弃,

食用菌栽培教学计划

食用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食用菌产业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产业特点,其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有记载的不少于850种,著名的有1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已超过60种,有一定生产规模的30种左右,除了已商业性栽培的常见菇类,如平菇、香菇、金针菇、滑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的生产得到巩固外,各种新开发或新引进的珍稀食用菌,如姬松茸、真姬菇、杏鲍菇、灵芝、阿魏菇、白灵菇、茶薪菇、杨树菇、大球盖菇等也引起各地菇农的重视,成为继常见品种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栽培品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地完善成熟,我区的下岗职工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次培训的人员大多是有一定食用菌基础的职工,因而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地把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进行推广,使广大下岗职工快速脱贫致富,推动我区食用菌事业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黄毅教授38年的研究成果,全书讲述了食用菌栽培的基础知识,讲解了食用菌类的基础知识、制种方法,详尽地讲述了香菇、蘑菇、秀珍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滑菇、黑木耳、银耳、草菇、鸡腿蘑、灵芝及竹荪等15种商业性较强的食用菌栽培步骤、操作要点,以及食用菌的保鲜加工、病虫害防治方法。 教材内容主要分基础篇、制种篇、栽培篇、保鲜与加工篇、病虫

害防治篇,共计二十四章,73节。具体包括:绪论、第一章大型真菌的形态与发育;第二章大型真菌的生态;第三章食用菌的生理;第四章菌种类型、制种设备与菌种场布局;第五章菌种培养基的制备;第六章灭菌与消毒;第七章菌种的分离、提纯、扩大、培养与保存;第八章香菇栽培;第九章蘑菇栽培;第十章平菇栽培;第十一章秀珍菇栽培;第十二章金针菇栽培;第十三章杏鲍菇栽培;第十四章白灵菇栽培;第十五章茶薪菇栽培;第十六章滑菇栽培;第十七章黑木耳栽培;第十八章银耳栽培;第十九章草菇栽培;第二十章鸡腿蘑栽培;第二十一章灵芝栽培;第二十二章竹荪栽培;保鲜与加工篇第二十三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篇第二十四章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教材重点主要有:掌握常规、特殊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掌握消毒、灭菌技术;熟练掌握接种技术;掌握菌种培养的条件;掌握菌种质量鉴定与保藏的主要方法;掌握常规和一些稀特菌类的栽培技能;掌握一定的食用菌加工方法。 教材难点有:菌种类型、制种设备与菌种场布局;灭菌与消毒;菌种的分离、提纯、扩大、培养与保存;香菇、蘑菇、秀珍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滑菇、黑木耳、银耳、草菇、鸡腿蘑、灵芝及竹荪等15种食用菌栽培技术。 本册教材共安排150学时的讲授内容,350学时的实践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员较为系统的掌握食用菌生产理论,提高对食用菌基本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

平菇栽培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平菇的形态特征、生长过程及生活条件。 2.初步掌握平菇的栽培技术。 3. 学会测量平菇生长过程中的相关参数。 二、实验原理 平菇担孢子成熟后,就会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开始萌发、伸长、分枝,形成单核菌丝,当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结合,并同时进行锁状联合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子实体经不同的发育阶段成熟,最后又形成孢子,完成了平菇的生活史 平菇属木腐生菌类。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平菇在0-3℃始形成孢子,但以12-18℃时形成最好。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4-27℃,高于35℃时,生长菌丝易老化,变黄;低于7℃,生长缓慢。菌丝抗寒能力较强,能而-30℃的低温。 平菇耐湿能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很差。含水量过高,也会影响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平缩;高于95%时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 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缓。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照不足,原基数减少,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直射光强光下不能形成子实体。平菇是好气性真菌,恢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在3-1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平菇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有棉籽壳、锯木屑、秸秆三大类。 平菇的栽培方法有很多:按培养料分,有段木栽培和袋料栽培。 本实验采用养料栽培中的代料栽培。 三、实验材料 棉籽壳,废棉,玉米蕊, 石灰或石膏:调整ph向碱性 碳酸钙:调ph向酸性 磷钾肥:磷酸钙,磷酸二钾氢等,补充磷,钾,钙,促进微生物分解活动,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无机盐类(石膏,碳酸钙)补充s和Ca,固定气态氮,加速基质分解 有机氮源辅料:(木屑,麦麸)促进菌丝生长,增强长势 纤维类(棉籽壳,椴木):主要C源 菌袋:装料 圆锥木棒:在料堆上打透气孔 长柄温度计:测料堆温度 覆盖物(编织袋,麻包等):盖住料堆 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四、栽培料处理

食用菌栽培技术复习题

食用菌栽培技术 名称解释 1.菌落 由孢子萌发或转接的菌丝块形成的菌丝群落叫菌落,通常是由中心点向四周呈辐射状扩展。 2.变温结实 食用菌形成原基和子实体时,其生长环境的温度必须有较大的温差变化,这种食用菌的出菇方式就是变温结实。 3.木腐型食用菌 以木质素为主要碳源的食用菌。野生条件下生长在死树、断枝等木材上,栽培时可以用段木或木屑等做材料,如香菇。 4.子实体 是食用菌着生孢子的器官,通常食用菌被食用的部分都是子实体。 5.同宗结合 由同一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初生菌丝自行交配并产生子实体的有性生殖方式。 6.生理性病害 又称非侵染性病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不良的环境条件,如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使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减产或品质下降。 7.覆土栽培 栽培食用菌时,对栽培料进行覆土的一种出菇方式。 8.原种 是由母种转接到装有麦粒等固体培养基质的菌种瓶或袋中经过培养后形成的。 9.代料栽培 用其他的材料作培养基质,代替食用菌原始生长状态所用的培养基质的栽培方法。 10.食用菌的初级加工 食用菌在加工过程中,仍保持着子实体的感官外貌,原料外貌没有发生巨大变化,从加工产品的形状、特征仍能识别出食用菌的种类。 11.食用菌 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 12.菌种 人工培养并可供进一步繁殖或栽培使用的食用菌菌丝体,常常包括供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在内,共同组成繁殖材料。 13.异宗结合 同一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初生菌丝间不能自行交配,只有不同交配型的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初生菌丝之间的交配,才能完成有性生殖过程。 14.生物学效率 鲜菇质量与所用的干培养料的质量百分比。 15.木腐型食用菌 以木质素为主要碳源的食用菌野生条件下生长在死树、断枝等木材上,栽培时可以用段木或木屑等做材料。 16.组织分离法 从食用菌的组织体上切取一块组织,使其在培养基上萌发而获得纯菌丝体的方法。 17.气调储藏 采用调节储藏环境中气体成分和浓度的办法来进行产品保鲜的一种储藏方。

食用菌栽培技术导学

食用菌栽培技术导学 同学,你们好! 欢迎你参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课程学习,很高兴能在这里为你提供《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如果你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我联系,我将尽我所能为你提供服务。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可作为种植类专业成人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和短期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课程。 第一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食用菌栽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丰富菜篮子工程的新兴农业项目。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从而为广大学生和食用菌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介绍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介绍常见的优良品种及其最实用的、最新的栽培技术。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培养农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本课程是种植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在学习微生物基础以后开设的一门实用技术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要运用微生物学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实践。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远距离教育课程由多种媒体组成。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提供的媒体有:主教材、录像教材及网上辅导等。 教科书是主媒体,学生必需从头到尾系统通读,最好两遍。从学期开始就制定阅读计划。应当指出,教科书只提供了大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录像教材是结合图片、标本讲解重点、难点及学科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提供的媒体,自主选择,经过刻苦学习,学好本课程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对于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食用菌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应重点记忆、理解、描述、比较、分析。了解的内容包括最新的方法和最新动态,知道为什么即可。 第二部分 教材 1.文字教材 主教材《食用菌栽培技术》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 2.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配合主教材,主要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演示、图片等。 教学环节 1.电视课 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2.面授、自学和考试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认真领会教学要求,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可作为种植类专业成人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和短期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课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食用菌栽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丰富菜篮子工程的新兴农业项目。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从而为广大学生和食用菌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介绍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介绍常见的优良品种及其最实用的、最新的栽培技术。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培养农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本课程是种植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在学习微生物基础以后开设的一门实用技术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要运用微生物学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实践。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远距离教育课程由多种媒体组成。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提供的媒体有:主教材、录像教材及网上辅导等。 教科书是主媒体,学生必需从头到尾系统通读,最好两遍。从学期开始就制定阅读计划。应当指出,教科书只提供了大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录像教材是结合图片、标本讲解重点、难点及学科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提供的媒体,自主选择,经过刻苦学习,学好本课程也是完全可

食用菌栽培原理

微生物的应用---食用菌栽培 姓名:王凤敏 班级:12级园艺1班 学号:222012325012105

微生物的应用---食用菌栽培 摘要: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 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而食用菌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通称蘑菇、菇类。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食用菌不仅味美、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而且有多种抗病治病的药用保健价值。 关键词:微生物,食用菌,真菌 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食用蘑菇。约95%的食用菌属于担子菌纲; 少数属于子囊菌纲。全世界食用菌总共约有500种,中国在80年代中期见于报道的近350种,迄今人工栽培的50种左右。所有食用菌均属异养型生物。依生活方式的不同,食用菌可分为寄生、共生、腐生三种类型。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并兼具食疗价值的食品,食用部分为具有产孢结构的子实体。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约为鲜重的3~4%或干重的20~40%,介于肉类和蔬菜之间,含氨基酸种类齐全。此外,还有较多的核酸和各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PP(烟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元 (麦角甾醇) 等。矿物质的含量亦较丰富,尤其含磷质较多,有利于人体各项生理机能的调节; 此外,银耳、木耳、猴头等还兼有多种特定的滋补或医疗用途。广义的食用菌还包括利用发酵作用进行食品加工的丝状真菌和酵母菌。 一我国食用菌发展的现状 我国食用菌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国、出口国和主要的消费国。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量呈现出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产值仅次于粮、油、果、菜,居第五位。 我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平菇、香菇、黑木耳、毛木耳、金针菇、猴头菇、杏鲍菇等,占总产量的80%以上。“回归自然,向往绿色,讲究保健,关注安全”是现代食品消费的新潮流。食用菌作为健康食品,已经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食趣”。 二我国食用菌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食用菌将成为人类开发蛋白质资源的一项重要产业,在人来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凸显。 食用菌是现代生态农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 1)、食用菌是高效、优势的产业,发展食用菌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振兴农村经济。 2)、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食用菌有利于扩大农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3)、食用菌是绿色、环保产业,发展食用菌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4)、食用菌是科技型、节约型产业。发展食用菌有利于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三生态类型

《食用菌栽培技术》模拟练习题2014-通识2-03-31

浙江师范大学《食用菌栽培技术》模拟练习 通识②(2014.04.01) 考试时间:2014.04.15,晚上18:30~20:30 考试地点:16-401(1~50号);16-403(51~94号) 一、是非题(8分,每小题1分,共8小题) 二、名词解释(12分,6小题,每小题2分) 1、食用菌:食用菌俗称菇或蕈,是一类可供食用的真菌的总称;大部分属于担子菌纲如蘑菇、香菇、 平菇、金针菇等,少数属于子囊菌纲如冬虫夏草、羊肚菌等;营养体为分枝状菌丝体;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活。 2、组织分离法:指通过菇体组织分离纯种的方法。 具体步骤:选择种菇→表面消毒(75%酒精或0.1%升汞)→撕成两半→取菌柄菌盖交界处→小块菌肉→移入PDA→培养→观察→转管→纯种。 3、菌丝体:许多菌丝相互交错成的网状物。 4、巴氏消毒法:采用60~70℃的温度处理15~30min的消毒方法。如双孢蘑菇培养料在后发酵期间, 为进一步消灭病虫杂菌,就采用巴氏消毒法,一般是在60~62℃下,保持4~7h。 5、恒温结实型:结实温度保持恒定不变可以形成子实体。如白蘑菇、黑木耳、草菇、猴头、灵芝等。 6、变温结实型食用菌:结实温度保持恒定不变,不能形成子实体,只有变温才能结实的食用菌。 如香菇、平菇、金针菇等,一般用8℃~10℃温差的低温刺激。 7、母种(一级菌种):用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等方法培育的菌丝体称为母种。 8、原种(二级菌种):把母种扩大到木屑、棉籽壳等为主的培养料上的菌种称为原种。 9、子实体分化时期:指食用菌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这一时期,即原基形成时期。 10、消毒:是一种杀死或清除物体表面微生物的过程。如进行食用菌组织分离时,子实体表面要用0.10 % 升汞或75 %酒精进行消毒。 11、防腐: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以达到物质不腐败和霉变的过程(如:盐渍平菇)。 12、灭菌:即彻底灭菌,即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死物体中的所有微生物使物体完全无菌。 13、食用菌的生活史:指食用菌从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发育,又产生孢子的整个生长过程。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 绪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植物食用菌学的定义、论 第一节概述 一、概述 食用菌(Edible Fungi)是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的统称,或“可形成可食子实体的大型真菌”,俗称蘑菇。而“蘑菇”通常是指有明显伞、柄之分的伞菌,食用菌中大多数属 此类,因而得名。 1、俗称:蘑菇:一般指伞菌 菌蕈:蕈→草生菌;菌→木生菌耳:胶质子实体 茸:多毛 芝:革质苓:块菌 荪:膜质 2、在真菌分类中真菌门: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5%(食用菌中) 担子菌亚门:95%(食用菌中)半知菌亚门 二、食用菌及其产业的基本特征: 1、种类繁多:全世界菇类:4000 多种,其中可食的2000 余种。我国有(已报道)720 余种菇类。华南:345 种,其中可食:140 多种;有毒:40 多种;大多:未认识; 人工栽培:100 余种,有商业价值的20 余种。 大宗人工栽培食用菌:双孢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金针菇、滑菇等。平菇属:金顶侧耳、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姬菇)、凤尾菇、佛罗里达侧耳、 鲍鱼菇、白灵菇、杏鲍菇、袖珍菇等。 木耳:黑木耳、毛木耳、白木耳、金耳、榆耳、云耳、血耳、大光木耳、橙耳、槐耳、石耳、茶耳等。还有:猴头、竹荪、灵芝、蛹虫草、鸡腿蘑、茶薪菇(杨树菇)、巴西菇(姬松茸)、舞茸(灰树花)。小宗:花脸、榛蘑、亚侧耳、大球盖、长根菇、真姬菇、大杯蕈、高大环柄菇、黄伞、牛舌菌、金福菇、大斗菇、松毛菇、草仙菇、金口蘑、双环林地蘑、牛肝菌、羊肚菌等。 2、优质蛋白质食品:除具备食品的三要素:嗜口、安全、营养外,还符合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开发食品资源,必须符合“天然、营养、保健”。 药用保健作用:健康食品 无污染而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嗜口性:好吃,又十分丰富的香、鲜味,又具有十分良好的口感。香菇:香味浓郁、口感滑脆;鸡枞:味如鸡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