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典型案例(上半年)说课讲解

公共政策典型案例(上半年)说课讲解
公共政策典型案例(上半年)说课讲解

第一章绪论

案例一、天津全面推行节水措施

案情介绍天津市近日起全面采取节水措施,对市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水资源再利用和水源保护等做出具体规定。

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每户以3人计算,月用水定额为8立方米,按标准水价收费,超过部分加价收费。

严格限制新上耗水量大的用水项目。凡使用自来水和地下水的用户,对超过计划用水部分按累进加价收费。规范洗浴、旅游、水上娱乐等单位或个人的用水管理办法。加强施工用水管理,每平方米建设面积施工用水不得超过0.5立方米。加强对公园、绿地、苗圃、花坛等用水的管理。新建住宅小区实行饮用水与生活用水分流。新建、在建楼房附属绿地和花园必须同时安装水表及节水灌溉设备。对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征收水资源费。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公共政策的导向和管制功能。

解答:(1)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天津市号召群众节水的政策就体现了政策导向功能。

(2)天津市政府对各项用水实行定额管理,即对各项用水超额部分加价收费这种作法体现了政策的管制功能,通过价格的制约来规制社会行为,以此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标。政策的管制功能分为积极性管制和消极性管制两种。

第二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案例一、我国取消市话费、手机入网费

案情介绍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信息产业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规定自2001年7月1日起,取消市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等专项用于邮电通讯建设事业的政府性基金。地方出台的电话初装费以及附加在电话上征收的其它政府性基金项目也同时取消。

据了解,自80年代以来,为解决我国邮电通讯落后的状况,缓解邮电通讯建设资金不足,国家先后开征了市话初装费、邮电附加费、移动电话入网费等政府性基金项目,专项用于邮电通讯事业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电信耗资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国电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已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为切实减轻社会负担,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取消上述政府性基金项目。据悉,消费者在2001年7月1日前已缴纳市话初装费、邮电附加费、移动电话入网费、农村电话初装费,但尚未装机入网的,将获得全额退款。(摘自《中国青年报》2001年7月1日)

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试分析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解答

(1)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政策又能够改善和塑造环境,二者存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公共政策是随着政策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在我国邮电通讯业较为落后时,国家制定了设置初装费、入网费等收费项目,

当我国电讯业蓬勃发展后,政府又出台新政策取消了上述收费项目,这些都体现

了政策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

(3)公共政策对改善和塑造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由于我国政策实行较为得力,促进了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本案例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章政策模型

案例一

案情介绍我国西部地区某县政府召开会议,讨论退耕还林还草的工作,在会场上各位领导经过简单的讨论,最后以多数压倒优势表决通过决定,按照70%还林,30%种草的比例退耕;会上有人提出该县大部分地方不宜退耕还林的看法,但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事实上,该县由北到南,降水量从100毫米到500毫米不等,而在一般情况下林木在500毫米以下降雨量的气候中难以成活。因此,该县所规定的林草比例必然导致北部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国家已多次强调,要以“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工作,但西部地区许多地方未做到这一点。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小组意识理论的知识,分析该县退耕还林政策不合理的原因,并提出你自己的解决方法

解答(1)小组意识理论认为,参与决策的群体成员自觉不自觉地把保持群体一致和创造和谐气氛作为目的,所以往往不能理智地分析各种备选方案,造成决策失误。本案例中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比例就是上述理论的具体表现。

(2)要解决由于小组意识因素造成失误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作为领导者应当避免将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于其他成员;其次,应当邀请有关专家到会,发表意见,并将这一做法逐渐制度化;再次,不要轻易地满足“一致”,在成员很快形成一致意识时尤其要提出疑问。

第四章公共政策制定

案例一、老河兵的判断

案情介绍我国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16中有一段关于河中石兽的故事记载:沧州南面,靠河有座石庙,有一次洪水下来,山门倒进了河里,门前一对石雕的石兽也随之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庙里的和尚募集钱财想重修山门,准备从河里打捞那对石兽。根据习惯判断,和尚们认为石兽可能会被河水冲到下游,所以就派人驾几只小船带上铁耙,顺水打捞。可是捞了十几里也不见石兽踪影。这时恰好一位学究正在庙里讲学,他分析说,石兽质地坚硬而且很重,河沙松弛而且很轻,石头落到沙上就会越沉越深,不可能让洪水冲到下游。只能在原处河底去挖。一位老河兵听了却哈哈大笑说:“凡石头掉到河里,都应到上游去找,因为水冲不动石头,其反激的力量一定会朝着水流的方向把石头底下的沙土冲走,而在那里形成一个深坑,及至石头的一半,石头就会倒转滚进坑里。如是,水不停地流,石头就逐渐滚到上游去了。所以不能在原处去找,而应该到上游去找。”人们顺着老河兵的说法,果然在上游找到了石雕。

根据上述材料,试回答:

(1)老河兵的思维方法属于哪一种?此种思维方法具有什么特点?

(2)和尚们到河流下游去寻找石兽,是受哪一种心理效应的影响?()

A、乐队效应

B、首因效应

C、定型效应

D、旁观者迷

解答(1)老河兵的思维方法属于经验思维。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

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重复性的工作;而经验迁移是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性和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迁移到解决另一类问题上去。

(2)正确选项是C

第五章政策执行

案例一

案情介绍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省倒数几位。199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外生育实行罚款:超生第二胎罚款两千元,第三胎罚款五千元,第四胎以上罚款一万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考虑到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分别可提成30%。政策实施两年后,县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在所不惜。有的群众甚至认为,交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外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金交上去。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请从政策质量,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这一案例中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解答导致该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因素包括:(1)政策质量:主要是政策设计不合理,特别是村、乡从罚款收入中提成,实际上对村、乡干部鼓励计划外生育起到了诱导作用。(2)政策执行主体:执行者思想觉悟较低,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与原政策的根本目标背道而驰。(3)政策对象:群众的思想观念与政策目标差距较大。(4)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措施,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

第六章政策评估

案例一、政府强令盖高房,百姓无奈去堵墙

案情介绍在河北省馆陶县城一条颇具现代风格的大街上,两侧房屋整齐划一。然而细细看去,却发现一些房子只是一堵堵“门窗俱全”的墙壁。许多群众反映,迫于行政命令,他们无奈才采用了这种以墙代房“撑门面”的办法。记者从当地的商户得知,近年来,馆陶县加大了县城改造力度,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县城变得漂亮整洁。但在改造过程中,县里要求临街的房子按地理位置不同必须至少盖三层或四层楼房,以保证县城建设的整齐划一,从而体现“馆陶县县城的发展速度”。

有些群众反应,馆陶县并不十分富裕,一些临街群众实在盖不起政府要求的几层小楼,即使盖起来,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么多的房子也租不出

去,闲着则更是一种浪费。

运用政策评估标准的知识,从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两个方面,对馆陶县政府的县城规划政策给予评估。

解答(1)从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来看,首先,该项政策的投入并没有给当地政府带来相应的收益,因为一堵堵徒有虚容的装饰墙根本没有达到政府的初始目标;其次,从该项政策的社会影响来看,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

(2)从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来看,该项政策不利于当地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满足当地群众的利益,不利于官民关系的协调和改进

第七章政策终结

案例一、为何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屡禁不止

案情介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发泡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高温下使用易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回收和处理难度相当大。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国家经贸委连续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各行业协会也联合发出倡议要求:立即在餐饮经营和食品生产、流通各环节中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餐饮企业不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送餐、打包,生产、流通企业不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包装食品;不进不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包装的任何食品;各地要尽快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可降解的替代品;积极配合执法监督部门的检查工作,切实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各地相关协会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新型替代品的推广工作。

尽管通知和倡议要求一再宣传,还是有一些企业仍在生产、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由此造成的污染仍在加重。看来,若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还须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政策终结的有关知识,分析政策终结中会遇到的障碍,并针对本案例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解答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政策终结有很大难度,本案例也体现了有禁不止的情况。政策终结的障碍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方面的障碍;政策受益者能够从原政策中谋取极大利益时,他们当然会反对政策终结,形成一道巨大的屏障,有时个别政府机构也将因政策终结失去部分利益,这两个方面的心理抵触有时很强烈。(2)社会方面的障碍;当政策终结时,争取公众的支持也非常重要,为此要进行充分的宣传和政府舆论导向。另外政策终结有时还存在法律方面、资源方面、组织方面的障碍。

本案例中要迅速终结旧的政策,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环保观念,并运用科学的评估数据争取多数公众的配合与支持,必要时要动用政府权威对违规者实行惩罚。

南大网院《公共政策学》课后第二次作业

作业名称公共政策第2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18-5-9至2018-6-7 23:59:00 通过分数60 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的特点是匿名登录、匿名答复、匿名统计,不需要群体成员相互见面,从而有利于专家独立提出自己的方案预测意见。 ?A、头脑风暴法 ?B、菲尔德法 ?C、名义群体法 ?D、互动群体法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认为,政策分析的目的不是产生某种一锤定音的政策建议,而是帮助人们对现实可能性和期望之间的逐渐一致的认识。 ?A、查尔斯·沃尔夫

?B、米切尔·怀特 ?C、E.S.奎德 ?D、林德布罗姆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职业型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中注意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对政策分析采取()与分析结合的立场.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制度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公共政策创新的主要实现机制主要有:政策创新触发机制,(),政策创新发展机制。 ?A、政策创新扩散机制 ?B、政策创新采纳机制 ?C、政策创新转化机制

?D、政策创新适应机制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质在于,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提供()的必要知识、理论和模型. ?A、公共政策理解 ?B、公共政策规划 ?C、公共政策协调 ?D、公共政策执行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危机在全社会扩展、正常生活基本中断,国家发出紧急动员命令 ?A、轻型危机 ?B、中型危机 ?C、大型危机 ?D、巨型危机 标准答案:c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精英阶层是恒定不变的,只能来自与上层代表。( F ) 2.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是由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的。( T ) 3.弱势群体往往缺乏利益诉求能力,因此制定公共政策时更应当考虑他们的利益。(T ) 4.政治动员型以公众议程为基点,以政府议程为对象,其目标在于政策方案的执行。( F ) 5.从政策评估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前评估和后评估。( T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精英理论模型 精英模型认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好。即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是由“少数精英人物”决定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少数精英的活动过程。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最后把这些意见汇总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果,供决策参考的分析预测方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政策制定中的心理效应。 答:(1)光环效应(2)首因效应(3)近因效应 (4)从众效应(5)定型效应(6)反衬效应 (7)乐队效应(8)黄灯效应(9)新闻效应(10)颂歌效应(11)当局者迷(12)旁观者清

2. 简述政策议程的内外部触发机制。 答:内部触发机制:(1)自然灾害(2)经济灾难(3)技术突破(4)生态变迁(5)社会变迁外部触发机制:(1)战争行动 (2)地区与国际冲突(3)经济对抗(4)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 3.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和建议,具体是指: (1)评估指标;即确定政策评估得以实施的标准,指标的确立是政策评估的先决条件。 (2)信息;即搜集有关评估对象的信息。 (3)测定;指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4)分析;指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5)建议;是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4. 公共政策具有哪些作用, 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2)管制功能: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 (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的体现。

2016秋《公共政策导论》期末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1、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政治系统的合法化,是政策合法化的必要条件。( F ) 2、 政策对象除了直接政策对象外,还包括与政策执行效果有关联 的间接政策对象。( T ) 3、 一般而言,问题的有效确认比方案的精心设计更为重要。( T ) 4、 收集有关评估对象的各种信息,信息必须只能是客观事实和精 确的数据。( F ) 5、政策模型体现了人们对公共政策的不同思考角度,有了政策模型我们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F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政策终结 答: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和建议,具体是指: (1)评估指标;即确定政策评估得以实施的标准,指标的确立是政策评估的先决条件。 (2)信息;即搜集有关评估对象的信息。 (3)测定;指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4)分析;指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5)建议;是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2、公共政策具有哪些作用? 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2)管制功能: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 (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3、怎样区分公共问题和私人问题? 答:公共问题是指具有广泛影响,且影响程度较大,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是包含于社会问题之中、与私人问题相对应的特殊范畴。其特性是: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部分 第一讲总论(前三章) 第一章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 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 (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 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了解。 ★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 (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 (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 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7.公共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

公共关系习题及详细答案工科说课讲解

公共关系习题及详细 答案工科

试题(一)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B )。 A、经济效益 B、组织形象 C、广告宣传 D、广交朋友 2.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 A )。 A、公众 B、政府 C、新闻媒介 D、企业员工 3.公共关系工作对公共关系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 B )。 A、身体健康 B、能学会说 C、埋头苦干 D、灵活机智 4.组织成功应具备的“7S”中的核心要素是( C )。 A、组织结构 B、组织经营战略 C、员工共同的价值观 D、组织作风 5.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有实在行动的公关活动模式是( D )。 A、宣传性公共关系 B、交际性公共关系 C、社会性公共关系 D、服务性公共关系 6.依据各类公众的共同需求制定的目标是( C )。 A、长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一般目标 D、特殊目标 7.新型控制论传播模式的提出者是( C )。 A、拉斯韦尔 B、韦弗 C、施拉姆 D、香农 8.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A )。 A、塑造形象的意识 B、沟通交流的意识 C、服务公众的意识 D、真诚互惠的意识 9.公共关系工作程序中,最复杂、最多变的关键步骤是( C )。 A、调查 B、策划 C、实施 D、评估 10.调查报告属于哪种符号媒介( B )。 A、有声语言媒介 B、无声语言媒介 C、有声非语言媒介 D、无声非语言媒介 11.公共关系的发源地是( D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12.组建公关部是有效开展公关工作的( B )。 A、行动保证 B、组织保证 C、成功保证 D、重要保证 13.公共关系部是( A )。 A、服务部门 B、领导部门 C、生产部门 D、销售部门 四、判断题 1.伯内斯被称为公共关学之父(F) 2.不受欢迎的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唯一目标(F)

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以下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中不属于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有() A.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性 B. 公共政策的正确性 C. 公共政策的具体明确性 D. 公共政策资源充足性 正确答案: 2. 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来看,知识分子政策是属于() A. 政治政策 B. 社会政策 C. 文教政策 D. 科技政策 正确答案: 3.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 一党制 B. 两党制 C. 多党制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正确答案: 4. 方案规划的基本内容是() A. 方案设计和方案选优 B. 问题界定、目标设计、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抉择 C. 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抉择 D. 方案设计 正确答案: 5.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它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终结的中间环节 B. 它只是整个公共政策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C. 它为公共政策的不断修正提供依据 D. 它对于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正确答案: 6. 公共政策失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 决策者 B. 参与决策的专家 C. 决策的过程与程序 D. 体制 正确答案: 7. 研究公共政策周期的目的是() A. 促进公共政策优化

B. 提高公共政策效率 C. 缩短公共政策周期 D. 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正确答案: 8.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渊源于() A. 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 B.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C.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 D. 公共政策的进步性 正确答案: 9. 在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功能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 10. 公共政策执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是() A. 行政手段 B. 法律手段 C. 经济手段 D. 思想诱导手段 正确答案: 11. 在方案抉择时,应该遵守的最重要的标准是() A. 有利于元公共政策的实现 B.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C. 尽可能少地消耗公共政策资源 D. 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小 正确答案: 12. 公共政策评估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障碍是() A. 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B. 公共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C. 公共政策资源的混合和公共政策行为的重叠 D. 有关人员的抵制 正确答案: 13. 公共政策问题是() A. 某一公共政策所要解决并能够解决的社会问题 B. 指目前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C. 政府或大多数人所觉察到的一种和原有的价值、规范或利益相冲突的情况 D. 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已经纳入公共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2012下半年)(1)

华师公共政策主干课考试复习提纲(2012下半年) 单选题 1.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C)。C、等级决定制 2.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B)。B、极端和绝对 3.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B、组织与实施 4. 前评估是指(B)。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5.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 )。C、林布隆 6.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D、目标取向 7.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B、传统经济学 8.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D)。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9. 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C、委托评估 10.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C)。C、确定政策目标 11.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B)。B、分解 12.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C)。C、对演法 13. 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A)。A、简单多数方法 14.“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C)。C、颂歌效应 15.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B、政策议程的建立 多选题 16.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ABCD)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 17.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ABCDE)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8.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BCDE)。B、替代C、合并D、分解E、缩减 19. (ABC)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A、公共问题B、公共目标C、公共利益 20.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ABCDE )。A、政党B、利益集团C、思想库D、大众传媒E、公民个人 21.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AB)。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22.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 BCD)B、外交政策C、国家安全政策D、政党政策 23.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ABDE)。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童话《皇帝的新衣》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E、指鹿为马 24.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BC )A、政策内容合法化B、决策过程合法化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25. 政策执行中应坚持下列哪些原则( ABCD )A、计划周密B、执行准确C、灵活创新D、全局与局部兼顾 综合分析题 我国北部某县下属的各乡镇竞相开展建设街道的热潮,一些并不富裕的乡镇政府领导为了不落后于其它乡镇也不惜代价,利用各种手段从农民手中集资,居然也在乡镇各大街的两旁盖起了两层至三层的漂亮楼房,整个乡镇的面貌焕然一新。由于D乡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速度较其它乡快了许多,D乡的党委书记还被提拔到县里任职。 尽管D乡在县里和各项评比中获得“卫生乡镇”、“现代乡镇建设之星”等奖项,但绝大部分楼房闲置在街道两旁,无所用途。该县本来就属于贫困县,D乡又是其中较为贫困的乡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可想而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这些整齐漂亮的楼房只成为街道的装点。 然而更为不幸的事也发生了D乡,就在各街道建设完毕后不到两年,其中一条街道太窄,无法与国道衔接必须加宽,否则全市的交通规划就无法实施。这样,新建的长达1公里的楼房被迫拆除,甚至许多楼房到拆除的那一天也未曾被使用过。 一时间,民怨沸腾,议论不断,但事情毕竟已经过去。D乡仍旧处于贫困之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D乡党委书记被提拔到县里,体现了哪种效应的作用? (2)从整体情况看,D乡的政策目标存在哪些问题? (3)D乡之所以能够获得县里的各奖项说明该县的评估存在什么问题? 答:(1)颂歌效应。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众效应 2.实验性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社会组织 C.政府 D.个人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深入 B.内化 C.反映 D.响应 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 D.兰德公司 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九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C.温和性 D.权威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C.系统性 D.倾斜性 8.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 B.协调C.-致 D.排斥 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公共关系教案——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几个关键性人物; 公共关系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授课内容】 导言: 公共关系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源头可追溯到古代社会。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历史形成 一、公共关系的萌芽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是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理论书籍 古罗马凯撒大帝《高卢战记》被誉为是“第一流的公关著作” 中国战国纵横家苏秦“合纵”张仪“连横” 《陈涉世家》中的陈胜“篝火狐鸣”“鱼腹丹书”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传记。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说明他对陈涉的肯定态度。“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二、公共关系的产生 美国是公共关系的起源地,是政治、经济、技术使然。产生过程: 1.1643年《新英格兰的第一个成果》近代史上形成公共关系的开端。 2.多尔曼·伊顿《公共关系与法律职业的责任》首次使用“公共关系”概念。

3.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争取宪法获得批准的活动被称为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公共关系工作”。 4.杰克逊运用于总统竞选活动是现代公共关系的前身和雏形。 第二节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巴纳姆时期――“公共受愚弄”时期 19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菲尔斯·巴纳姆报刊宣传代理人,编造神话,制造新闻、愚弄公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艾维·李――“说真话”时期 艾维·李1903年开办第一家向客户收费的公共关系事务所,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职业公关人员,标志着现代公共关系的问世。因本人在公关咨询方面所作的贡献,被后人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主要采取说真话,讲实情获取公众信任。三、爱德华·伯内斯时期――“投公众所好”时期 爱德华·伯内斯1923年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关系学专著《舆论之凝结》。 首次讲授公共关系课程。1925年教科书《公共关系学》出版,1928年《舆论》出版。 意义:标志着公共关从经验走向科学,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被世界公认为“国际公共公共关系界的泰斗。” 1947年成立第一家公共关系学院,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 1952年美国卡特李普和森特《有效公共关系》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提倡组织与公众结成一种和谐关系。 第三节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发展动力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1903年,艾维·李使公

南大网院公共政策学课后第二次作业

南大网院公共政策学课后第二次作业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公共政策第2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作业名称 起止时间2018-5-9至2018-6-7 23:59:00 通过分数60 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的特点是匿名登录、匿名答复、匿名统计,不需要群体成员相互见面,从而有利于专家独立提出自己的方案预测意见。 A、头脑风暴法 B、菲尔德法 C、名义群体法 D、互动群体法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认为,政策分析的目的不是产生某种一锤定音的政策建议,而是帮助人们对现实可能性和期望之间的逐渐一致的认识。 A、查尔斯·沃尔夫

B、米切尔·怀特 C、E.S.奎德 D、林德布罗姆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职业型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中注意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对政策分析采取()与分析结合的立场.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制度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公共政策创新的主要实现机制主要有:政策创新触发机制,(),政策创新发展机制。 A、政策创新扩散机制 B、政策创新采纳机制 C、政策创新转化机制

D、政策创新适应机制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质在于,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提供()的必要知识、理论和模型. A、公共政策理解 B、公共政策规划 C、公共政策协调 D、公共政策执行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危机在全社会扩展、正常生活基本中断,国家发出紧急动员命令 A、轻型危机 B、中型危机 C、大型危机 D、巨型危机 标准答案:c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公共政策 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答案:1 a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从政治概念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一种行动模式。广义的政策概念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b 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 2 (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且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美国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创立政策学科时曾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3)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4)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决定不做的事都是公共政策。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简单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方案获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3、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 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c公共职能----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 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 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 f 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4、政治行动的基本类型? (1)权力与控制。它认为,政治活动经常表现为一种命令形式而且通常需要武力作为依托。 (2)交易 (3)博弈。运用数学模型解释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彼此冲突与合作的行为模式。 5、怎样理解政治与政策的联系? (1)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2)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中观政治在各个公共政策的领域产生,不仅与政府部门的分散性权力和专业化分工有关,而且与人们的愿望和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3)宏观政治史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6、有哪些价值标准能够影响决策者的行为? a政治价值观——决策者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受其所在政党或政治团体及其服务对象的影响; b组织价值观——各种组织机构都试图运用奖惩手段使成员接受其确定的价值观并照此行事; c个人价值观——保护个人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利益,维护个人的社会声望和历史地位,这些考虑也可能起到决策准则的作用; d公众价值观——决策者在很多时候是从公众利益出发进行决策的; e意识形态价值观——一整套逻辑上的相联系的价值观和信念。 7、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经济自由主义的学术渊源是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现代(经济)自由主义,又称新自由主义,是以哈耶克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认为,市场是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力量,因而极端崇信自由市场经济、反对任

公共关系作业1说课材料

学习-----好资料公共关系作业:试比较巴纳姆,艾维·李,伯内斯公关信条之异同,并以此来论证公关理念的不断进步的过程 投公巴纳姆的公关信条是:凡宣传皆好事;艾维·李的公关信条是:公众必须被告知;伯内斯的公关信条是:. 众所好他的这一编造谎言去欺骗读者.,因此他才会毫无顾忌地杜撰故事, 在巴纳姆看来,宣传出来的都是好事情但从 公共关系显然是一种倒退,,公共关系理念的角度看,做法在他所处的时代颇具代表性,从公共关系意识也为公共关系在其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又是一种进步他开创了有意识利用大众传播的先河的传播角度看. 基础巴纳姆之流才可毫无顾忌,李的公关信条正是针对巴纳姆的错误思想而提出的.因为公众不知情艾维· 主,企业与社会关系的紧张和摩擦,.因此,他主张讲真话,他认为企业与员工地杜撰故事,编造谎言去欺骗读者了解企业和公众只有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要是由于企业主要人员采取保守秘密的做没有将信息发布出去.保守也不能封闭信息,同情 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才能获得生存.即使告知真情对组织不利,真实真相,建立理解,. ,而是应当调整组织的行为秘密,要以公众为中心.他认为,组织进行公关时, 伯内斯则更进一步.他的公共关系核心思想是投公众所好,然后按照公众的意愿进行宣传,掌握公众对组织的期待与要求的态度,确定公众的价值观念,了解公众的 喜好只要把公众感兴.组织当然应该讲真话,组织没必要也不可能把所有实情都告诉公众,才能做好公共关系工作. 趣的,应该知道的事情告诉他们即可.这样使是公共关系走上科学化道路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不少公司, 即在美国风行一时的报刊宣传代理活动. 当时有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发端于19 世纪中叶,为自己企业作夸大和虚假的宣, 和财团发现舆论宣传对公众的影响力, 于是纷纷雇佣专人炮制煽动性新闻全炮制各类假新闻而闻名以制造舆论宣传,,巴纳姆传,巴纳姆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作为报刊代理人,他 因此这一欺骗公众,在根本上与公共关系的宗旨背道而驰.然不考虑公众的利益,不择手段地为自己制造神话,. 世纪下半叶美国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 19 公众受愚弄时期时期也被称为发,写了大量的文章在报刊当时美国经济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新闻界掀起揭露强盗大王丑恶行径的运动与公众建立良好使工商企业领导人意识到取悦公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表,扒粪运动??扒粪运动的冲击,的大门,关系的重要性,纷纷向新闻界请教希望能通过新闻媒介从正面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且打开工厂企业的透玻璃屋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新闻界人士参观企业,使企业从与外界隔绝的象牙塔变成了,并从中获取明度加强了.这样,一种代表企业利益,对公众负责,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帮助企业与公众对话,年创1903 .这一崭新行业的开创者就是艾维李. 艾维李原是纽约的记者,于劳务收入的新职业便应运而生艾维.,代表企业与公众对话,这标志着公共关系这种新职业的产生办了全世界第一家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告就要把真情.艾维李的宣传思想是说真话,他认为一个组织要获得好的声誉,李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理了宾夕法尼亚州的铁路成功地处,如果真情对组织不利,那就应该调整组织的行为.1906 年,艾维李诉公众世纪为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奠定了基础, 开创了公共关系的正确道路. 在19 ,事故和煤矿工人罢工事件他在创立公共关系学方伯内斯. 20 年代与艾维李同为公共关系先驱者的是出生于奥地利的美国人爱德华夫妇创办了美国第一家;1919 年伯内斯年,他被福特汽车公司聘为公共关系经理有其独特的贡献面,.1913 他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关系事业的发展.伯内斯积极从事公共关系实践公共关系公司,进一步推动了公共这公众关系顾问,创造了时也十分重视公共关系研究,1923 年出版了划时代的著作《公众舆论的形成》这是系.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向政府和组织提, 供政策咨询个术语,明确肯定了公共关系不仅是向社会做宣传统论述公共关系的第一部著作.1952 年他又出版了第一本公共关系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伯内斯对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方法的总结, .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他为公共关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是现代公共关系学科的奠基人.他的公共关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投公 众所好,他认为,应该首先了解公众喜欢什么,对组织有什么期待或要求,在确定公众的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再进行组织宣传工作,以投公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众所好. 巴纳姆的信条是“凡宣传皆好事”;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的核心就是“说真话”,他的信条是:“公众必须被告知”“门户开放”;伯内斯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公关策略。从他们的公关信条中可以看出,公关理念从愚弄公众,全然不考虑公众利益、不顾职业道德;到把公众关心的以及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所有情况告诉公众;到先了解公众爱好什么,对企

公共政策导论

离线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对)1.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 (错)2.家庭亲情的淡化、老人晚年的凄凉、社会资源的浪费、儿童家庭教育的淡化反映的是过失性社会问题。 (对)3.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范围、时间、强度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对)4.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方案后果及其效应的准确估计。二是对方案实施细节的详尽规定。 (错)5.政策终结需要大刀阔斧、完全彻底的变革。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渐进决策模型 答:渐进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的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他认为,决策过程并非理性决策理论所说的是一个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的过程,而是一个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相结合的错综复杂的、不断探索的过程。有人又把这种强调利益集团在决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理论称为团体决策模型。 2、结构性社会问题 答:指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在哪里可以发现政策分析人员的身影? 答:(1)大学。对改策与问题领域以及政策过但感兴趣的大学教师,他们主耍从事个人的们研究并且要为争取衍到有关机构给予的项目基金展开一定的竞争。 (2)独立的研究机构和思想库。这些组织有专职的合同制雇员,他们都在从事专业性研究工作。 (3)部内制政策部在政府、政府代理机构在公共团体内部负责研究工作和情报工作的分析人员。

(4)压力集团和院外活动团体.这些利益集团中的政策分析人员通过对政策实施监控和提出各种政策主张及建议寻求对政策制定施加影响。 (5)党内改策部门。一些为支持政党政治活动、维护政党利益而从事政策研究在开发的机构、部门或团体。 (6)自由职业的政策咨询人员。根据签订的合同和所付的酬劳从事政策研究的社会人员。 2、简述政策规划的原则。 答:(1)信息原则;(2)系统原则;(3)预测原则;(4)客观原则;(5)智囊原则;;(6)优化原则;(7)效益原则;(8)可行原则;(9)监听原则;(10)时效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的区别。 答:(一)二者含义不同。 (1)事实前提是指决策活动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 (2)价值前提是指决策者的个人好恶。 (二)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 (1)事实前提指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的角度提出问题,侧重于客观实际的条件; (2)价值前提指从需不需要和值不值得做出决策的角度提出问题,侧重于决策主体的要求。 (三)认识的表现形式不同。 (1)事实前提的判断依据依赖于明显的客观标准,所以往往容易达成共识; (2)价值前提的判断则更多地依赖于人们的价值体系,所以经常引起冲突和矛盾。 (四)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 (1)事实前提对决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动方案的选择上; (2)价值前提对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确定上。 2、试述政策评估障碍何在?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答:政策评估障碍的表现: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 (4)政策问题的负责性; (5)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 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 (1)慎重发动评估; (2)端正思想,加强主观承受力;

第九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说课讲解

第九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一节记者招待会 一、记者招待会 又称新闻发布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举办新闻发布会的因由和时机。 除了高级的政府机关,一般社会组织都不举办定期的新闻发布会,在举办新闻发布会前,一定要慎重地选择发布会的因由和时机。为此要注意两点: 1.是否具有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新闻价值,也就是确定主题。有许多的事件对于一个企业是大事,但新闻单位的人却不一定那么看。如果他们认为企业举行发布会的内容新闻价值不大,可能就不出席。即使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也不在新闻媒介上发消息。一般而言,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营方针的改变,组织领导人的更换,企业的合并,组织的周年庆典,发生了重大事故等等,都是举行新闻发布会的主题。 2.选择发布会的最佳时机。最佳时机的选择,一方面是要考虑企业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上的形势,使自己的新闻发布会尽可能与社会大环境合拍,利用社会的声势,使自己的新闻发布会尽可能与社会大环境合拍,利用社会的声势扩大影响。 (二) 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工作。 1.邀请记者。 2.统一宣传口径。 3.选择主要发言人。 4.准备报道提纲和答案要点。 5.准备好会场。 6.会议主持人的准备工作。 7.准备辅助工具。 8.安排好记者活动。 第二节展览会 一、展览活动的特征及类型 (一)展览活动的特征。 组织主办展览活动是因为展览活动具有其他传播活动所不具备的特征: 1.展览活动是一种复合性的传播方式。 2.展览活动是一种非常直观、形象和生动的传播方式。 3.展览活动能给某一组织提供与公众进行直接双向沟通的机会。 4.这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高效率的沟通方式。 5.展览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活动,往往能成为新闻媒介追踪的对象,是新闻报道的好题材。 (二)展览活动的类型。 展览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内容上划分,可分为综合性展览和专题性展览。 综合性展览通常是由专门性的组织机构或单位负责筹办,不同组织应邀参加的一种全方位的展示活动。综合展示的规模一般很大,参展项目繁多,参展内容全面,综合概括性强。例如世界著名的“日本筑波国际博览会”、我国举办的“改革开放成果展览会“等,都是在

《公共政策学》作业一答案.doc

《公共政策学》作业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指党和国家在处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或指南。 2、行政机关:是指按照法律设定的、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约束的组织。 3、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并呼吁政府出面解决的过程。 4、政策合法化:是指政策方案经由特定的国家机关的审议、修改、通过、批准、签署、公布等程序而获得合法地位或成为法律的行为过程。 5、公共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6、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治经济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取解释、实施、服务、宣传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7、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经过政策评估,为了防止政策消极作用,保护政策积极作用,对过去的、无效的、需要法律化的政策所采取终止措施。 二、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作用。

答:(1)公共政策有引导我国公共事业发展与前进的功能。(2)公共政策具有国家实现职能的作用。 (3)公共政策有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和调整利益分配的作用。(4)公共政策具有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作用。2、列举我国政策议程建立的推动因素。 答:(1)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者; (2)专家学者; (3)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4)政治团体; (5)大众传媒; (6)科学技术进步; (7)突发性的事件或危机; (8)公民个人。 3、影响政策执行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答:(1)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政策结构的合理性; (2)强大的政府和强大的国家能力; (3)适宜的政策环境; (4)政策本身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 (5)政策执行中损益关系的合理化; (6)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力; (7)政策资源的投入程度。 4、简述政策监控的意义。

公共政策试题-A卷

公共政策分析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 D.西蒙 2.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申农 B.维纳 C.贝塔朗非 D.韦伯 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 A.社会抽取能力 B.社会控制能力 C.社会规范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 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 A.三权分立制 B.合议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三权分立制 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 A.议会 B.总统 C.法院 D.执政党 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

A.政策方案择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 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 A.琼斯 B.布鲁尔 C.德龙 D.林德布洛姆 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趋势外推法 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 A.渐进主义 B.行为主义 C.系统分析 D.统计分析 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西蒙 C.拉斯韦尔 D.韦伯

东师-公共政策导论19秋在线作业1答案

公共政策导论19春在线作业1-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阶段的有序性是指政策执行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这是政策执行程序的() A.基本要求 B.重要内容 C.核心要求 D.根本特征 答案:C 2.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答案:D 3.()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A.社会组织 B.政策主体 C.政策客体 D.政策环境 答案:B 4.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也必须同时得到的______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府议程。() A.公民 B.利益集团 C.权威人物 D.军事集团 答案:C 5.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A.政策评估 B.政策制定 C.政策执行 D.政策终结 答案:B 6.()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及其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A.政策主体 B.政策客体 C.官方决策者

D.非官方参与者 答案:B 7.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有关_______为核心,与它保持一致。() A.政策抉择 B.政策制定 C.政策执行 D.政策目标 答案:D 8.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答案:D 9.“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答案:B 10.下列中实属政策问题界定,其宗旨是按照社会公益标准弄清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为政府及有关组织决策议程做准备的是() A.政策方案分析 B.政策问题分析 C.政策执行分析 D.政策结果分析 答案:B 11.()是指一种可以通过实证加以认识的情况。 A.客观条件 B.主观条件#主管定义 C.客观存在 答案:A 12.政策终结在组织方面的障碍主要是由于() A.组织寻求生存发展 B.经费条件紧缺 C.资源配置不合理 D.社会方面的抵抗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