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技术应用论文

软交换技术应用论文
软交换技术应用论文

浅析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摘要]: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方便了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引进。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平台——智能网(in)。智能网的设计思想就是把呼叫连接和业务提供分开,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而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交换引入的目的。

[关键词]:软交换智能网分离

中图分类号:te622.1+5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246-01

引言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一、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

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摘要:在现代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凭借其快速的发展和极其广泛的适用性,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合理高效的管理就能使企业在无法预测快速变化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并扩大竞争优势,最终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对于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指导我国的物流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我国的企业管理和政务管理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信息管理;物流信息系统;企业管理系统;政务系统;信息化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with its rapid development and extremely broad applicabilit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economy, making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ffici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survive in the fierce and unpredictable competition and then exp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finally be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Thus, on the one hand, the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an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Key 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E-government system; informatization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 摘要: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且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着手进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经完成了有关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 关键词:网关、服务器、软交换技术 1.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 功能(IP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内容提要: 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阐述“新课堂”构建的意义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 新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 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20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桑新民教授也曾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也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脱离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必修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甚至取消信息技术必修课提前推行彻底的信息技术整合,则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空中楼阁",势必对我国小学信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通论论文——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学生: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2 -人工智能的概述 ............................................................................ - 2 - 人工智能的发展 ............................................................................ - 3 - 人工智能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 - 3 - 第一个阶段:..................................................................... - 3 - 第二个阶段:..................................................................... - 3 - 第三个阶段:..................................................................... - 3 - 人工智能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 4 - (1).google ................................................................................ - 4 - (2) .i phone ................................................................................ - 4 - (3).工业方面............................................................................. - 4 - (4).军事方面............................................................................. - 5 - (5).游戏方面............................................................................. - 5 - (6).生活方面............................................................................. - 6 - 人工智能发展的意义.................................................................... - 6 - 1.在人类大脑思维方面的意义 ............................................... - 6 - 2.在社会方面的意义 ............................................................... - 6 - 结束语 ............................................................................................ - 7 -

软交换机系统设计

成绩 南京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题目软交换机系统设计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技术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 101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xxxxxxx 设计地点信息楼 C315 指导教师李传森 设计起止时间:2013年12月23日至2013年12月27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1 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1 三、基本原理?1 四、课程设计主要内容?3 五、设计步骤?5 六、参考文献?11 七、设计心得?11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对交换机系统设计和功能设置,培养学生运用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和掌握交换机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学生通过对课程设计内容的实际调试,加强学生使用和管理交换机设备的能力,通过编写设计报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作总结和文字及图形表达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a.课程设计题目:软交换机系统设计 b.设计要求:根据软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对软交换设备进行基本配置,包括:软交换服务器配置、语音网关配置、网络话机配置。 三、基本原理 1、网络拓扑 2、在最基本的V oIP 网络,由软交换服务器、语音网关、网络话机、普通话机、PSTN 拟线路等设备组成。涉及到以太网口、串行接口、模拟语音接口等接口。在本实验中对设备和接口进行初步的了解,进行基础的线路连接。对V oIP 系统涉及的各设备的基本配置项目进行了解和熟悉。 a.软交换服务器 软交换服务器是整个软交换系统平台的核心部件,主要完成软交换平台的呼叫控制、用户认证、号码资源分配、计费等功能。

b.语音网关 在V oIP 系统中,语音网关是在模拟的语音、传真信号与数字的IP 报文之间进行转换、实现V oIP 网络与PSTN 互通的设备,配合软交换服务器使用。较为高级的语音网关还提供了一些附加功能,如内置PBX(电话交换)、为重要电话提供“一机双号”,即该电话既保留了PSTN 直线电话号码,又分配IP 分机号码等等。 背面板接口细节: 以太网接口和控制台口:同软交换服务器。 FXS 接口:FXS(Foreign Exchange Station)是模拟电话接口。它是电话交换系统

软交换的基本知识及其功能应用

软交换的基本知识及其功能应用 摘要随着电信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向下一代网络(NGN)的逐步演进,软交换技术正扮演着关键角色,日益成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进行融合的技术纽带。因此,软交换技术在电信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电信界的高度重视,此文主要论述了软交换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其功能和应用。 关键词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协议功能应用 一、软交换基本知识 (一)、软交换基本概念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概念的最早演进 现阶段的软交换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 集成分组网世界和电路交换网世界; * 具备汇接局和端局能力; * 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 软交换设备位于控制层,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应用服务器、其他软交换设备间采用标准协议相互通信。 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软交换技术的承载控制 (二)、软交换体系的基本要素 软交换功能结构图 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 2、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 3、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三)、体系架构 软交换控制设备(Soft switch Control Device)这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交换)。它完成呼叫处理控制功能、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互连互通功能、应用支持系统功能等。 1、业务平台(Service Platform) 完成新业务生成和提供功能,主要包括SCP和应用服务器。 2、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 目前主要指七号信令网关设备。传统的七号信令系统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所有应用部分都是由MTP承载的,在软交换体系中则需要由IP来承载。 3、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

浅谈通信工程中如何应用软交换技术

浅谈通信工程中如何应用软交换技术 摘要:通信工程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随着通信及信息网络技术的不 断发展,通信工程也将面临着系统的升级换代问题。鉴于通信工程在我国信息技术 时代的重要性,所以加大对软交换技本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软交换技术,特别是软交换技术的核心、软交换技术 的网络构架、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应用前景,同时,也需要新技 术的革新来促进通信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通信工程;应用;软交换技术 前言: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技术也在逐步革新,随之而来 的人们对宽带业务的需也明显提升。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且能够向用 户提供灵活性、多样性的业务以及个性化的服务,软交换技术是通信工程中的核 心技术之一,不仅能够提供全面完善的连接控制、网关管理以及呼叫控制等功能,还能够有效提升通信系统资源管理与分配能力,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软 交换技术就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部分,已经成为了现今业界关注的焦点。下面就 对软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其主要特点以及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1、软交换网络的核心 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 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采用软 交换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信息交换与同步通信,是目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方面 面的现代通信技术,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传统的通信网络是将各种模块都集中起来,通过一台硬件设施实现各个模块 之间的连接。交换机提供的服务与硬件、软件及业务应用绑定在一起,使得开放性差。软交换网络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了出来,分别形成接入网关、中继网关、分组承载网、软交换设备等独立的网络部件和单元,各部件独立发展构成开放 的网络架构,实现了业务与呼叫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这种结构使业务独立于网络,业务的提供更加灵活。 2、软交换技术的网络构架 网络构架主要是软交换技术与传统技术不同的地方,它的特点主要有两点, 一是分层化,另一个特点是构件化。软交换技术的网络构架分为四层,分别是接 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和业务层。接入层的工作主要是提供接入手段,并进行信 息转码,保证网络传递;承载层完成的是承载工作,通过分组将信息传递到目的地;控制层的功能是软交换技术的核心部分;业务层主要提供业务和应用。 3、在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目前是广泛应用于通信工程的技术,接入能力提升,可以同时完 成多种设备的接入,实现开放性的通信过程,并且能够保证设备整体运行,实现 通信的高效率。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中,本文以各电信运营商为例,今后电信发展中应用软交换技术将是必然发展趋势。 3.1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的应用 1)端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这种方式对本地网络形态没有特殊要求,由于演进速度较缓,带来的改造风险也不高;但工程实施难度较高,对支撑系统的影响

信息技术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甘河滩镇中心学校高成 作业一名农村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为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活力。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全国优秀教师主讲的精彩教学光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善用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学《荷花》一课时,我先出示了几幅展示荷花各种姿态的图片,然后出示了“荷花池”的视频资料配以轻音乐。屏幕中一池的白荷花随风舞动,花仙子风姿卓绝,小水珠花叶间滚动,小鱼儿池间畅通无阻游。学生看到此,不禁发出一声声赞叹。接着,我让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学生融情于境,读得是声情并茂。多姿多彩、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音响把学生带入一个丰富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发现美、感受美。 《翠鸟》一课的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静态的翠鸟,呈现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学生动情地读着课文,感受翠鸟的可爱、活泼、机灵,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一颗颗童心被激发,要保护鸟类,要留心观察

鸟类的主题不攻自破。课后再让学生练写自己喜欢的鸟儿时,有写燕子的,有写白鸽的,有写喜鹊的……个个条理清晰,跃然纸上。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达到精神集中、愉悦并存的境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我利用文本资源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保证双基训练落到实处。 二、巧用信息资源,拉近距离,化难为易 农村的孩子见少识薄,而好多课文中的内容抽象,在语言文字方面学生难理解,更谈不上体会情感。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能把学生理解文字与认识事物、体会情感、运用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 《长城》一课表面看文路简单,但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为此我多方搜集资源制成课件。课上,介绍长城的纪录片将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气势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如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学生朗读课文,感悟文本,使情感体验不断加深。 如在教学《检阅》一课时,我设计了以祖国检阅的录像场面为导入,在理解课文时播放配有课文检阅场面及课文朗读的影像资料的环节,让那盛大的场面与学生的生活情景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学生们在铿锵悦耳的奏乐声中懂得了队员们的顾虑、博莱克的处境,体会到了孩子们对残疾同学的保护与关爱,体会到了博莱克的自尊自强。 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教学,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与NGN》练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要说明NGN的定义。 从广义来讲,下一代网络泛指一个不同于现有网络,大量采用当前业界公认的新技术,可以提供语音、数据及多媒体业务,能够实现各网络终端用户之间的业务互通及共享的融合网络。下一代网络包含下一代传送网、下一接入网、下一代交换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网。从狭义来讲,下一代网络特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的分层体系架构。在这种分层体系架构下,能够实现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接入和承载彼此分离,各功能部件之间采用标准的协议进行互通,能够兼容各业务网(PSTN、IP网、移动网等)技术,提供丰富的用户接入手段,支持标准的业务开发接口,并采用统一的分组网络进行传送。 2.简要说明NGN的特点。 下一代网络是可以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构架,有三大特征。其特点如下:(1)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可以按相应的功能划分各自独立发展。部件间的协议接口基于相应的标准。部件化使得原有的电信网络逐步走向开放,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产品来组建网络。部件间协议接口的标准化可以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2)下一代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应实现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分离的目标是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以便灵活有效的实现各种业务。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和接入方式,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同时能够支持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使得业务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3)下一代网络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的网络。能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有QoS保证的传送技术,使NGN能够提供通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保证服务质量。 3.简要说明以软交换为中心的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 4.简要说明下一代网络的各部件之间采用标准协议。 5.简要说明固定电话网向NGN的演进步骤。 6.说明移动通信系统基于R4的核心网的结构。 7.简要说明RTP协议的功能。 8.简要说明SIP协议的功能。 9.简要说明SIP系统中各种服务器的功能。 10.SIP消息有哪两大类?分别说明这两大类消息的发送方向。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变革 内容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对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思维定势带来强烈冲击,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变革 (一)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变革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阶段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

软交换技术概述

软交换技术概述 软交换技术概述 、尸■、亠 前言自从第一款产品在电信市场上成功推出以来,“软交换”这个概念已经成为电信行业中倍受青睐的时髦用语。由于既能执行与基于硬件的传统电话交换机相同的功能,又能同时处理IP 通信,软交换技术承诺可提供许多优势,如轻松整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降低网络成本以及使运营商更快获得收入。 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 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 Server),实现PBX功能(IP 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 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X 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 (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 (软交换)技 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 (Inrerntional SoftSwich Consortium )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IF 、ITU-T 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Swich 论坛ISC 的定义,SoftSwich 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软交换体系架构的主要组成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软交换系统主要应由下列设备组成: 1) 软交换控制设备( Softswitch Control Device )这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 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交换)。它完成呼叫处理控制功能、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互连互通功能、应用支持系统功能等。 2) 业务平台( Service Platform )完成新业务生成和提供功能,主要包括SCP 和应用服务器。 3) 信令网关( Signaling Gateway )目前主要指七号信令网关设备。传统的七号信令系统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所有应用部分都是由MTP承载的,在软交换体 系中则需要由IP 来承载。 4) 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完成媒体流的转换处理功能。按照其所在位置和所处理媒体流的不同可分为:中继网关(Trunking Gateway)、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多媒体网关(Multimedia Service Access Gateway )、无线网关 ( Wireless Access Gateway )等。 5) IP 终端( IP Terminal )目前主要指H.323 终端和SIP 终端两种,如IP PBX、 IP Phone、PC等。 6) 其它支撑设备。如AAA?务器、大容量分布式数据库、策略服务器(Policy Server )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银达镇中心小学:兰立新 教育技术在国内又称电化教育。简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的过程,或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摄取、存贮处理和传输,以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其中教育技术是最为显著的,它是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的产物。它的科技性和先导性决定着它有许多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这些优势和特点必将使之在未来教育中社会化。 首先,信息教育的产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增添了现代思想、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电化教育的产生,打破了教育的围墙。使教育趋于社会化,实现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信息教育技术拓宽了成才之道。由于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教育的开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学龄教育的限制被打破,使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师资、校舍、教材不足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使得更多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发展,知识更新,要求人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即使一流的学者,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终身教育。”信息教育为人们快捷高效大容量地提供教育信息,适应了这一社会的需求。 其次,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媒体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拓展上为其优势的,在教学中起到开阔视野,拓宽听域,调节情绪,活跃思维的作用。它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实现着无限范围上的快慢变化,大小变化,动静变化,远近变化,时序变化等。如“延展”稍纵即逝的科学实验现象,“浓缩”缓慢进行的动物变态发育过程;把基本粒子显微于屏幕之上;将广褒宇宙呈现于方寸之间;使学生得以欣赏已退休多年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华;使异域他乡的文化、科技、教育资料尽为我教学所用…… 信息教育的这一特点解决了教学上的诸多难题,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

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目录 第一章概述 软交换技术发展背景简述 软交换技术原理简述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现状 第二章 **地区网络配置现状与需求分析 现有业务网络的配置现状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目标 新业务的发展对软交换技术的需求 第三章软交换技术的规划的理论基础 软交换技术的协议 软交换技术业务介绍 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技术 软交换技术的过渡策略 第四章软交换应用示例 应用总体目标要求 系统的选型和技术指标 接口配置设计 业务设计 第五章方案实施计划及测试结果分析 方案实施计划步骤方法 测试结果分析 问题与不足

第一章概述 .软交换技术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对通信要求也不再仅仅是基本的语音通信业务和简单的浏览和收发,人们需要的是能够随时、随地、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要求电信运营商能够灵活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电信业务,而基于由不同通信网络提供不同业务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用户“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需求,只有构建一个"全业务网络——即能够同时承载和疏通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网络”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对通信业务的需求。 人类的通信包括话音、数据、视频与音频组合的多媒体三大内容。一直以来,上述三类通信业务均是分别由不同的通信网来承载和疏通。电话网承载和疏通语音业务、数据网承载和疏通数据业务,多媒体网承载和疏通多媒体业务。 电话网的历史最为悠久,其核心是电话交换机,电话交换机经历了磁石式、共用电池式、步进制、纵横制、程控制个发展阶段,其差别在于交换机的实现方式发生了改变。程控制电话交换机的出现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它采用了先进的体系结构,其功能可以分为呼叫业务接入、路由选择(交换)和呼叫业务控制部分,其中的交换和呼叫业务控制功能均主要是通过程序软件来实现。但其采用的资源独占的电路交换方式,以及为通信的双方提供的对等的双向固定带宽通道不适于承载突发数据量大、上下行数据流量差异大的数据业务。 数据网的种类繁多,根据其采用的广域网协议不同,可将其分为、、帧中继和网,由于网具有协议简单、终端设备价格低廉、以及基于协议的业务的开展,基于协议的呈爆炸式发展,一度成为了数据网的代名词。网要求用户终端将用户数据信息均封装在包中,网的核心设备——路由器仅是完成“尽力而为”的包转发的简单工作,它采用资源共享的包交换方式,根据业务量需要动态地占用上下行传输通道,因此网实际上仅是一个数据传送网,其本身并不提供任何高层业务控制功能,若在网上开放语音业务,必须额外增加

教育信息技术论文(一等奖)

浅谈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重大影响 内容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成熟,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空间,所以,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这是一个趋势,更是一个时代的潮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相比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我们也会看到信息技术不仅在语文教学,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优势效果 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无形之中对教育教学产生着变革。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中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那么,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成为了全国各中小学校亟需攻破的难题。当然,信息技术对现代方式的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地方。现如今,我们开始推行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得益于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对新世纪中的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成为了我们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巧妙运用成为我思考的方向。信息技术对新课改当中的语文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1、现代信息技术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老师“表演”得好差是课堂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学生是一个被忽视了内心感受与兴趣爱好的被动接受者。尤其是一些较年长的语文教师,他们深受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其教学过程中,没能充分注意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主观思维。针对这一情况,新课改本着以人为本的目标,还课堂给学生,充分发挥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才能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还课堂给学生呢?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给了老师们众多的选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心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教学情境的催动下,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精神愉悦感动大大的提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也就促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课堂。 《走进大自然》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性的案例。课前导入的这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融合 摘要:随着社会进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中心的数字化时代,当今的课堂教学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替代黑板、又能替代多媒体投影;既能方便地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又能增强师生参与、对话和交互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触控一体机的出现,突破了黑板、粉笔、板擦和教师“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触摸一体机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拓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做一些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融合 在平时的听课和下载的一些课件中,我发现不少教师过于注重课件的整体性和精美程度,课件往往是从“同学们好”开始点击鼠标到“同学们再见”为止,整个课堂流程全部预设得一清二楚,每个环节的内容都被事先写在了点击后出现的页面中,不可更改一次到位。更为有趣的是这里每一个环节都在课件中被事先做好了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以“电脑演示和学生观看”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圈,学生的思维都一致的沿着

这个圈不断的、同步的循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信息技术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切不可让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成为很多领域的基础性工具,成为很多学科向前发展的依托。数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说一般都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对学习数学自然兴趣也就大大减少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语音配合的人性化引导,把难于理解的问题转化成形象的、易于学生接受的问题。为学生减轻了学习负担,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都是从实践生活中得来的,要求学生具有必要的生活经验。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我们合理的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增加经验,而且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多媒体一体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对学生用很大的帮助作用,对老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讲解题目画图,又要勾画板书,这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勾画好板书。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

什么是软交换_软交换介绍

电子知识 软交换(16) 软交换: 利用把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网关分开的方法来沟通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与IP电话(VoIP)的一种交换技术。软交换(SS)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通信网由窄带向宽带过渡,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它继承了电信网集中控制的架构和可靠的信令技术,采用分层的机构实现了呼叫控制和媒体处理相的分离原则。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软交换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包含许多功能。其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开放体系结构。这就为第三方开发新应用和新业务敞开了大门。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用分离(de-coupling of 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 软交换技术三个基本要素是: 1)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 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2)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 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

网络的作用。 3)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目前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 软交换十大功能介绍:一、媒体网关接入功能媒体网关功能是接入到IP网络的一个端点/网络中继或几个端点的集合,它是分组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接口设备,提供媒体流映射或代码转换的功能。例如,PSTN/ISDN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和综合接入网关等,支持MGCP 协议和H.1248/MEGACO协议来实现资源控制、媒体处理控制、信号与事件处理、连接管理、维护管理、传输和安全等多种复杂的功能。二、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以说是整个网络的灵魂。它可以为基本业务/多媒体业务呼叫的建立、保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支持基本的双方呼叫控制功能和多方呼叫控制功能,多方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多方呼叫的特殊逻辑关系、呼叫成员的加入/退出/隔离/旁听等。三、业务提供功能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演进过程中,软交换必须能够实现PSTN/ISDN交换机所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