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及艺术理念

1.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概括 中国传统建筑源远流长、内涵丰厚。其设计理念可概括为三点:天人合一宇宙观的环境理论――“风水”;以人为本的观念所造就的“礼制――法式”的营造体系;传统空间意识虚实相生、时空一体、情景交融的空间美。这三点是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要领,也是精华最多的部分。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包含着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建筑反映着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自周朝开始,长达三千年的封建社会由礼制规范了社会的人际关系,相应地逐渐产生了建筑的形式制度。清代的“工部则例”与此一脉相承。依照房主的社会地位选择相应的建筑形制,建筑构件的形与数被赋予了礼制的内容。以至于看看建筑的屋顶就可以知道主人的身份,数数堂屋的开间就了解主人的官阶,同居一个院内使用房屋的不同也标识着家庭各成员的长幼尊卑。

在传统空间意识方面,人本主义的精神则更为深刻奥妙。建筑空间艺术的追求是传统设计理念的精华。传统空间意识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漫长的历史中得到充分的首肯和发展。在这一基本单元的基础上实中虚、虚中实、内外交融、组合变化,从而生长出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艺术。传统的空间意识中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院落的层次、空间的序列组织了节奏化的空间。人们在运动中随着逐渐展开的空间变化,方能了解这组建筑的全貌与高潮所在。情景交融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艺术中高层次的追求。中国人能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从无限中回归到有限。

2.中国特色建筑技术的创新 在中国建筑界,由于建筑设计专业设计创作的工作性质,多年来“创新”一词,始终与中国建筑的发展相伴而行。近20年来,我国建筑业坚持实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紧紧抓住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相结合这个核心,在加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提高建筑业科技实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突破性进展。

在地基处理方面,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压(夯)密固结法、加筋复合法、换填垫层法和注浆加固法等四种系列,其中加筋复合法已成为地基处理的主导方法。桩基技术仍然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基础形式,尤其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显得更为重要。

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特别是现浇结构的模板技术,其造价约占混凝土结构总造价的1/ 3。模板技术在新旧并举、不断创新的形势下,已逐步朝着多样化、标准化、系列化、商品化方向发展。不仅研制开发了通用性

较强的组合式模板,还结合工程结构构件的特点和工艺要求,研制开发了用于浇筑竖向构件的大模板、滑动模板、爬升模板,用于浇筑大空间水平构件的飞(台)模、密肋楼盖模壳,可以同时浇筑墙体和楼盖的隧道模等工具式模板。

脚手架是保证高处作业安全的重要设施,它的搭设、安装和设计计算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并已形成扣件式、门架式、碗扣式以及升降爬架式、桥式、吊挂式、悬挂式等多种工具式脚手架,由于它能沿着建筑物攀升和下降,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既可用于结构施工,又可用于外装饰作业,并且能将模板与爬架连接成一体,用于爬模施工。

水泥混凝土是我国建筑工程的主要结构材料。高强混凝土作为现代混凝土技术,由于它是在常规水泥、砂石的基础上,依靠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改善微观结构,使其更加密实并获得高强,因此对混凝土的配制质量要求较高,从而促使预拌混凝土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钢结构已包括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轻型钢结构(包括轻型房屋钢结构和门式钢网架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包括劲性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结构)等,其连接技术已发展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焊接(包括手工焊、半自动焊、全自动焊)、栓焊和自攻螺钉连接,从设计、制造、施工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成套技术,某些领域还处于领先地位

。3.中国传统室内装饰方案在现在建筑学的应用 中国是一个崇尚传统的国家,由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艺术与设计领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室内家具以造型简练的明式风格和注重装饰雕琢的清式风格最有艺术审美价值,而装饰陈设艺术则均以其深透的文化内涵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它们几乎涵盖中国所有传统艺术或设计种类,从青铜器、玉石雕刻、陶瓷、珠宝到织物、书画等等。除此之外,在相关的设计原则及思想分析的理论阐述与研究中也深刻体现出民族内在的审美文化意识与精神,如记成在《园冶》中提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设计方法与价值标准;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论述有关建筑、造物、陈设时则认为应以“宜”为准则,包括“因地制宜”、“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琢”以及孔子提出的“绘事后素”等等设计原则。

“中国风”的特点是它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复古,而是通过中国古典室内风格的特征,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表达对清雅含蓄、端庄风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当代中国装饰

设计审美文化的一个最重要表现和主要形态。从室内家具来讲,目前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选择传统家具(多以明清家具为主)、各种工艺装饰品以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将传统艺术形式的脉络传承下来,在装饰细节上则崇尚自然情趣。另一种则是结合现代材料以现代设计的手法对传统的家具或装饰进行创新,将繁复的装饰凝练成为一种含蓄精雅,温婉雅致的软性装饰柔化硬而直的线条,并且更多的是通过空间布、家具的结构中来体现文化底蕴,表达传统审美的一种意境。我国地大物博,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地方经济、文化背景、气候条件等的影响,形成地方特色,反映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呈现出许多地方性风格特征。

4.风水学在建筑学上的应用 中国有一句格言:风水宝地,人丁兴旺。中国的建筑风水学科是内涵非常丰富的,结合我们中国的建筑设计来讲,把建设风水科学与我们现代的设计理念相融合,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国在21世纪建筑应该具备的特色。风水观就是一种环境观。风水的别称或曾用名包括:堪舆、形法、地理、青囊、青乌、卜宅、相宅、图宅、阴阳。近年来,国内外建筑理论界学术氛围发生变化,加上对景观建筑学、生态建筑学的深刻研究,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同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中的科学性及预见性。由于中国的历史原因,对近代风水理论的研究,中国已大大落后于欧美和东南亚各国。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观里,居住文化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居住文化观又以强调环境的和谐和环境的诗意化、人文化为其目标。无论是影响深远的桃花源模式,还是经久不衰的风水模式,都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观的重要体现。从文化观、环境观的角度审视中国风水,风水的研究才会有更深刻的含义。这些年房地产开发流行的欧陆风、澳洲风只是表层的借用,我国民间传统的建筑美学主要侧重于造园术与风水交流,而与现代中国生活形态直接相关的建筑审美学说并没有成熟的规范,大量住宅是作为城市总体面貌中绵延的背景,只有少数建筑能成为标志性建筑,而我国建筑已从满足有“一席之地”向更高的标准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