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电子书[新版].doc

会计基础电子书[新版].doc
会计基础电子书[新版].doc

上海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精编学习笔记(1)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网更新:2011-4-13 编辑:lking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活动。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在人类社会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活动中,劳动成果的数量和劳动耗费的数量始终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内容。因为作为经济活动物资基础的经济资源总是有限的,而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会计就是人类对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进行计量与记录而产生出的。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在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劳动者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只能凭借头脑记忆,以后才逐步的发展到刻契记事、结绳记事等原始的计算与记录的方法来记忆生产过程中的所得与所费。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人们对经济利益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加上文字的出现,商品货币的产生又为统一计量尺度提供了物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有必要也有可能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于是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中所得与所费的会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经济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会计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当迈入商品经济社会后会计的内容、方法和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至今日,会计的理论内容不断丰富,会计服务的领域也不断拓宽,会计处理的方法也逐步完善,现代会计已成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在微观和宏观经济管理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一定的方法,对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在人类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计量单位不统一,不可能将不同类别的经济业务事项加以计量、汇总,只有将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并通过一定程序进行加工处理生成以价值量表现的会计数据,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结果。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七种方法。

(1)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有关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有效地、经常地实行会计监督,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

(4)登记账簿

账簿是用来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的簿籍。登记账簿就是将会计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序时、分类地计入有关账簿,并定期结账、对账,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数据。

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容易出判断题)

(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包括: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制造费用)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查核应收、应付款项,并与账面核对,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

(7)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总括反映某一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书面文件。

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核算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1)主要利用货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

(2)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同时也为预测未来提供信息;

(3)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具有二个方面的特征:

(1)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进行的;

(2)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三、会计的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资金指的是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存在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构成了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也称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资金的投入指的是资金的取得,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投入企业的资金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前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债权人权益(形成企业的

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在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同时形成企业的资产,一部分形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是资金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

供应过程是生产的准备过程,在供应过程中,随着采购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

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又是资产的耗费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在产品完工之前,企业的资金从储备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在产品完工后又由生产资金形态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

销售过程是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产品取得收入,企业的资金从成品资金形态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

由此可见,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不同的存在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种运动过程称为资金的循环。资金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称为资金的周转。

资金的退出指的是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是资金运动的终点。

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担负的任务不同,经济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因而其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也完全不相同。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单位在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事项。如商品的买卖、提供劳务等。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就是单位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根据我国《会计法》第十条规定,单位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①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②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③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④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

⑤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⑥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⑦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被称为会计假设或者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是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所作的限定,这种限定并不是凭空的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基础之上的,是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例如,会计的核算范围究竟有多大?对各项会计要素应采用什么计价基础?如何保证各有关方面及时获得会计信息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面对客观经济环境做出合理判断后回答,即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反之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就无从建立起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总结而形成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强调:

(1)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又称为法律主体。根据会计主体的定义可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不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企业内部的某个部门)。(易考判断题)

(2)会计主体简单地说就是能够进行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上具有绝对的独立性,不仅要与其它会计主体分开,而且还要独立于本企业主体的所有者。也就是说,当企业与业主有经济往来时,会计应将业主当作另一个实体,做到往来账面清楚。

会计主体这一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范围从空间上作了有效界定,明确了会计人员应该把握的立场,解决了为谁核算的问题,对于正确地反映一个经济实体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所承担的义务,计算该经济实体的经营收益或损失等,都有重要意义。

会计主体前提的主要意义:

(1)根据会计主体前提可知,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其它主体的经济业务。例如:A公司的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A公司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B公司的经济业务。

(2)会计主体前提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例如:不能把本企业股东或者职工个人的收入作为本企业的收入核算;

(3)该假设前提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它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有关。例如:购买一批原材料,只需要在本企业账中反映原材料增加就可以了,不必反映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在卖方企业的账中反映。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担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企业一旦进入清算,就应当改按清算会计处理。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核算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我国的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期间的划分,为会计进行分期核算、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和应收、应付、递延、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提供了前提。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

由于货币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其它的计量单位,如实物计量和时间计量,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无法在量上进行比较,也不便于汇总经济信息。因此,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收支等情况。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第三节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基础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简称为会计基础,是用于企业确认收入和费用所归属的会计期间,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

用于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的二个原则——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此处讲解顺序稍作调整,但不影响理解)

(一)收付实现制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按照权利的实现和责任的发生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限。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既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要求按照企业实现的经济权利和发生的经济责任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

【例题】根据下列经济业务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计算2006年7月的收入和费用。

(1)7月5日出售甲产品,销售价格4 000.00元,货款存入银行。(销售产品不考虑增值税)

(2)7月8日出售乙产品,销售价格10 0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销售产品不考虑增值税)

(3)7月10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生产车间7月至12月的租金6 000.00元。

(4)7月30日计提本月银行借款利息1 000.00元。

(5)7月31日收到6月销货款4 0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

(6)7月31日收到购货单位预付货款8 000.00元,合同约定下月交货,款项存入银行。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是会计的系统产品,只有符合特定要求的会计信息,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要求。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方面。

1.可靠性

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可靠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2.相关性

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具有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

3.可理解性

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但是,在下述两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要求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

5.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例如:融资租赁的核算、收入的确认(售后回购)、合并报表等会计方法均体现了该原则的要求。

6.重要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受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很多地方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都是基于谨慎原则,如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等。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如本年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下一年收回应收账款时作为收益就属于一个典型的设置秘密准备的例子。

8.及时性

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掌握程度及方法:以上各项不要求把概念背下来,要求辨别每种情况是符合还是违背以上原则,注意选择题。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定义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为了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发生情况及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对错综复杂的会计对象进行科学归类,从而形成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二、资产负债表要素

(一)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再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和存货等。其中: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处于货币形态,统称为货币资产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时常购入的股票、债券或基金等;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再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存货,是指企业再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在产品、半产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其中: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他股权投资等。长期股权投资通常为长期持有,不准备随时出售,投资企业作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益并承担责任。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劳动资料,使用期限长,能够连续参与若干生产经营过程,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基本不变,其价值是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逐渐地、部分地以折旧的形式转移到费用、成本中去,并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由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得确认为负债。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的债务,以及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还无,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

2.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也称为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利。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其中: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或股本)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非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内容通常划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

结构图润下:

三、利润表要素

(一)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营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如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购销活动、金融企业的存、贷款业务等。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作为利得。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根据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内容,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根据重要性要求,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注意:

1)并非所有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企业的收入;(例如接受投资)

2)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

(二)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1.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是企业本期已实现销售的商品产品成本和已对外提供劳务的成本。

2.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以及销售商品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期间费用应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分项目列示,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三)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和投资收益(减损失)后的金额。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后的金额。

四、会计要素的计量

新的会计基本准则规范了会计要素的计量原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规定会计要素在计量时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通俗地讲,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内确认和列示会计要素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项目的入账金额。由于会计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一个项目如果无法确定其入账金额,当然也就无法通过会计系统加以处理和反映。因此,能否可靠地计量,是能否确认的重要标准。例如,甲企业购买了一台机器设备,发票金额为1,000,000元,发生运输费用10,000元,支付安装费5,000元,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应是多少?这就需要通过会计计量来解决。本准则规范了五种会计计量的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是指资产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本准则规定,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根据历史成本计量的要求,即使物价变动,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也不调整,除非国

家另有规定。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点是有据可查,信息可靠,容易验证;可防止企业或有关人员基于某中需要有意改动账面记录;会计处理简单,不必经常调整账目。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模式都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上,尽管对于许多资产的计量引入了公允价值,但历史成本模式的总体框架没有动摇。本准则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二)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的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以库存商品为例,假设期末某企业A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该批商品市场销售价为85万元(不含增值税),估计销售A商品需要发生销售费用等相关税费10万元(不含增值税),则A商品按可变现净值计价为75万元(75=85-10)。必须指出的是,可变现净值计量仅适用于资产的计量,不适用于负债的计量。

(四)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第二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定义和分类

(一)会计科目的定义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划分。

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划分。会计对象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可用图2—1表示: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的不同分类

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兼顾对外报告信息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并根据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2.按其所属会计要素的不同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为了统一财务会计报告,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总分类科目是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统一规定。明细分类科目除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以外,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二)常用会计科目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依据会计准则中关于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规定了企业的会计科目。

其中常用的会计科目及解释如下:

(1)资产类

●“库存现金”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主要反映企业存放在保险箱中的现金。

●“银行存款”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各种其他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预付账款”科目:核算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应收股利”科目:核算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应收利息”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放贷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应收取的利息。

●“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除存出保证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的款项。

●“坏账准备”科目:核算企业应收款项等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

●“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或商品)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或商品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库存商品”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的实际成本。

●“周转材料”科目: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企业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科目。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企业存货的跌价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 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原价。

●“累计折旧”科目:核算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

●“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基建、技改等在建工程发生的耗费。

●“工程物资”科目:核算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价值,包括工程用材料、尚未安装的设备以及为生产准备的工器具等。

●“无形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累计摊销”科目: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

会计基础题

《会计基础习题》 第一章 总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A.政治的发展 B.生产的发展 C.文化、法律的发展 D.消费的发展 2、会计的目标是( )。 A.提供会计信息 B.参与经济决策 C.控制经济活动 D.进行价值管理 3、会计主要利用的计量单位是( ) A.货币计量 B.实物计量 C.劳动计量 D.定额工时 4、企业会计分期存在的依据是( ) A.会计主体 B.权责发生制 C.持续经营 D.货币计量 5、为企业日常会计核算提供依据,界定会计核算范围的前提是( ) A.会计主体 B.会计分期 C.持续经营 D.货币计量 6、下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属于确认当期损益的原则是( ) A.一贯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配比原则 D.客观性原则 7、对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不同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可以避免虚增企业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样做所遵循的原则是( ) A. 重要性原则 B. 谨慎性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 配比原则 8、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 A.购建固定资产支出 B.在建工程人员工资支出

C.购置工程用物资 D.购买办公用品支出 9、下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强调不同会计主体之间提供会计信息的口径一致的原则是( ) A.及时性原则 B.明晰性原则 C.可比性原则 D.一贯性原则 10、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 ) A.收付实现制 B. 权责发生制 C.现值法 D.账面净值法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有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B.《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理》 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D.《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2、会计的基本职能有( ) A.进行会计核算 B.实施会计监督 C.参与经济决策 D.评价经营业绩 3、下列各项支出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有( ) A.生产经营期间生产工人工资支出 B.在建工程人员工资支出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 D.购买专利权支出 4、下列各项会计处理方法中,符合谨慎性原则的有( ) A.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B.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C.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D.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准备 5、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有( ) A.货币计量 B.实质重于形式

上百本财务会计类电子书链接

出纳入门篇: ?出纳专题一站通 ?出纳新手必备知识:上班的那些事 ?出纳库存现金盘点核对系统 ?出纳初学者参与工作的注意事项 基础会计篇: ?《会计大全》精装版 ?免费会计软件 ?基础会计教材电子版 ?财务函数电子书 ?免费会计电子书下载(超值版) ?会计入门——具体事项处理 ?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实训教程 ?《最新企业会计实务操作》扫描版 ?世界著名会计公司做的全套流程资料 ?四大会计事务所财务培训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培训课程下载 ?[推荐]—基础会计教材顺口溜 ?《跟着笨笨干会计》全集 ?课件-高手作帐只用一套 ?会计综合实训资料及课件讲义下载汇总 ?基础会计实训教程 ?会计基础操作规范 ?会计专项实战资料 ?会计综合实战资料 ?《会计实务操作模拟实训》 ?企业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企业财务通则》解读 ?财务人员工作流程【全集】 ?会计科目及主要帐务处理(2009最新版本)?最新企业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 ?纳税项目会计科目的设置及账簿启用

?企业会计每月账务处理(全套) ?一般企业会计月末和月初工作实务 ?会计交接工作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会计从业资格注册、变更、调转登记表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表 ?社保、公积金知识讲座 ?“五险一金”的深入解析—上班的一定要看 ?《通用税务数据采集软件》—免费纳税申报软件下载?《QS纳税申报》软件下载 ?各岗位会计年终总结汇总 ?2009年公司财务工作总结 ?财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示例 ?工行支票和电汇打印程序 ?银行用企业简介 ?财务会计工作细化执行与模板(光盘稿) ?小企业会计录大全 ?K3应用问题集(财务部分) ?会计全套账务处理完整篇 ?日记账管理系统 ?上班那点事之会计【视频】 ?会计凭证装订方法【视频】 ?高手做账只用一套【视频分享】 ?会计实务操作视频课程:出纳实务操作班 ?《跟着笨笨干会计》全集 ?工资表---全年工资随意查(更新版) ?出纳业务术语(电子版) ?会计做假解密电子书 ?普华永道总帐最佳实务 ?【会计故事连载】斑鸠的会计生活 ?成本控制要点应用指南 ?中美会计制度比较(pwc) ?账前消化(老板财务难解决方案视频全集) ?会计基础视频教程(全集)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会计实务分录汇总 ?财务会计ppt(基本讲授完整会计基础知识) ?财务会计案例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2020年8月整理).pdf

2013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 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 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 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5、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6、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7、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 减金额、余额等。 8、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

2016会计基础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 总论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 会计准则体系 本节主要内容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实物计量 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 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

《会计基础》常用会计科目表

会计常用会计科目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财务状况) 收入=费用+利润(经营成果) 资产+成本+费用=收入+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资产类(借:增加,贷减少。借方余额) 库存现,银存款,坏帐准备预付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坏帐准备,预付账款), 四应收,四存货,跌价准备长收款(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原材料,库存商品,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存贷跌价准备,长期应收款), 长股权,长待摊,持有到期投资款(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待摊费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累折旧,在建工程固清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累摊销,工程物资待处理(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工程物资,待处理财产损溢)。 库存现金:是核算企业现金(备用金)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币种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是核算企业银行存款账户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不同银行账户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 其他货币资金:核算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等其他货币资金的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核算企业对外进行的具有交易性(赚取差价)为目的股权、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性科目。 应收票据:是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向客户收取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按照票据总类设置明细账。 应收账款:是核算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应收未收的款项,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 其他应收款:是核算企业除了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暂付的款项,包括:预支差旅费、支付押金和应收租金等。 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 预付账款:是核算企业因采购货物或接受劳务以及其他原因,按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按供货方的名称或预付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在途物资: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质,但尚未运达企业或未验收入库,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 原材料: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物资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库存商品:是核算企业库存产成品或商品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产品或商品品种、规格设置明细账。 长期股权投资:是核算企业对外进行的股权性质的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 固定资产: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的账户。该账户反映的是原价,也就是原始价值。累计折旧:是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磨损(消耗)价值(会计上称之为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 在建工程:是核算企业自行建造或安装固定资产过程中的建造安装成本科目。

会计基础知识电子书

会计基础知识电子书 会计基础知识电子书 会计基础知识电子书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注:大纲和核算定义都把四环节叙述成了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但准则及教材后面的讲解中重视的还是计量,而不是计算。比如经常提到确认、计量和报告,及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 确认 例如,公司新聘请一位销售经理——不用做会计处理 公司新购入一批原料——应该记账。 计量 例如,上面提到的新购原料,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另有117000元的支票存根与其对应——原材料记账金额为100000元。 记录 例如,上面的业务,经确认后确定原料要以100000元记录,根据借贷记账法,应该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都记录原材料增加100000元。 报告 2.会计核算的三项工作 记账→算账→报账。

例如:北京2002年单选题 3.会计核算职能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核算。 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真实性审查,即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确认、计量和报告。 合法性审查,即经济业务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合理性审查,即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定,如是否超支等。 会计监督也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核算和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除了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会计的考试中,最基础的是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有了会计上岗证才能从事会计工作。会计职称的考试叫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后可以参加国家人事部、财务部统一组织的初级考试,考度合格后可以被单位聘任为助理会计师;也可以跨过初级直接考中级,但是考中级要满足从业年限: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处; 3、取得从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202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电子版会计基础

第一章总论 本章重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概念与目的 第二节会计职能与办法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本 第四节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质量规定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概念与目的 本节重要内容一、会计概念及特性 二、会计对象与目的 一、会计概念及特性 (一)会计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重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办法,核算和监督一种单位经济活动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实物计量辅助计量单位,计量成果普通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重要统一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计量单位。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队、公司、公司、事业单位和其她组织统称。未特别阐明时,本教材重要以《公司会计准则》为根据简介公司经济业务会计解决。 (二)会计基本特性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重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备核算和监督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办法 会计办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的手段。会计办法详细涉及会计核算办法、会计分析办法和会计检查办法等。其中,会计核算办法是最基本办法。会计分析办法和会计检查办法等重要是在会计核算办法基本上,运用提供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用法。 (三)会计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和经济管理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当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对象与目的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详细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体现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过程涉及公司所有者(投资者)投入资金和债权人投入资金两某些,前者属于公司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公司债权人权益即公司负债。 2.资金运用(即资金循环和周转) 公司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涉及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派利润等,这某些资金便离开本公司,退出本公司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的 会计目的也称会计目,是规定会计工作完毕任务或达到原则,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钞票流量等关于会计信息,反映公司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状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基础会计教材电子版

目录 第一章会计的差不多概念 (6) 第一节:会计的定义(概念、职能、对象、六要素) (6) 一、会计的概念 (6) 二、会计的职能 (7) 三、会计目标 (9) 四、会计的对象 (11) 五、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14)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差不多前提 (28) 一、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29) 二、持续经营 (30) 三、会计分期 (32) 四、货币计量 (33) 第三节: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 (35) 一、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一般原则 (35) 二、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41) 第四节:会计方法 (46) 一、会计方法的概述 (46) 二、会计的核算方法 (46)

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与借贷记账法 (52) 第一节:会计科目 (52)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53) 三、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不 (55) 第二节:账户 (60) 一、会计账户的概念 (60) 二、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61) 三、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65) 四、账户运用举例 (66) 第三节: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举例、试算平衡) (67) 一、复式记账法 (67) 二、借贷记账法 (69) 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75) 四、试算平衡 (88) 第三章:工业企业一般经济业务核算举例 (95) 第一节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95) 一、汲取投资业务 (96) 二、同意捐赠业务 (97)

三、借款业务的核算 (99) 第二节物资采购业务 (103) 一、材料采购业务 (104) 二、固定资产购建业务 (108) 第三节产品生产业务 (110) 第四节产品销售业务 (116) 第五节其他事项 (123) 第四章会计凭证 (136) 第一节会计凭证概述 (136)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136) 二、会计凭证的作用 (137)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138) 第二节原始凭证 (138) 一、原始凭证的差不多内容 (138)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40)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 (149)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153) 第三节记账凭证 (155) 一、记账凭证的差不多内容 (155)

会计基础电子书[新版].doc

上海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精编学习笔记(1)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网更新:2011-4-13 编辑:lking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活动。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在人类社会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活动中,劳动成果的数量和劳动耗费的数量始终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内容。因为作为经济活动物资基础的经济资源总是有限的,而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会计就是人类对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进行计量与记录而产生出的。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在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劳动者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只能凭借头脑记忆,以后才逐步的发展到刻契记事、结绳记事等原始的计算与记录的方法来记忆生产过程中的所得与所费。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人们对经济利益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加上文字的出现,商品货币的产生又为统一计量尺度提供了物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有必要也有可能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于是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中所得与所费的会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经济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会计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当迈入商品经济社会后会计的内容、方法和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至今日,会计的理论内容不断丰富,会计服务的领域也不断拓宽,会计处理的方法也逐步完善,现代会计已成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在微观和宏观经济管理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一定的方法,对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在人类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计量单位不统一,不可能将不同类别的经济业务事项加以计量、汇总,只有将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并通过一定程序进行加工处理生成以价值量表现的会计数据,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结果。

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蔡建莹_段.pdf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会计基础 第一章总论 本章阐述了 会计概述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记账基础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其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核算 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 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面提供会计信息。—首要 会计核算的2个特点 会计核算的4个环节 会计核算的7种方法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监督的3个特点 三、财务报告目标 (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四、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一般含义 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 价值运动(资金运动) (二)企业会计的对象教材P11 资金的投入 供应过程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生产过程销售过程 资金的退出上缴国家税款 偿还债务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五、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会计基础 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本章阐述了 会计科目 会计账户 第一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按照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第一节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 其统驭关系分类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第一节会计科目 (二)按反映经济内容的性质分类 1、资产类科目 2、负债类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基础会计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会计的定义(概念、职能、对象、六要素) 小提问:你认为会计是什么是账房先生是一种职业还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活动 一、会计的概念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营物质资料的生产管理的客观需要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它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且一开始就以管理的形式出现。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与社会生产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社会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计算生产成果和生活需要,逐步产生了计数和计算的要求。在文字产生以前,这种计算是用“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或凭人们的记忆来进行的。在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对物质资料生产与消耗开始了文字记载,于是就产生了会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会计主要是用来核算和监督政府开支,为官方服务。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欧洲产业革命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生产日益社会化,生产规模日趋扩大,更需要由会计从价值量上来全面、完整、系统的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人类发展到现在,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作为“国际商业公共语言”的会计内涵及外延不断丰富发展。现在会计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小提问:从会计的定义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体会:会计得作用是为了监督,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 二、会计的职能 从会计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一项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即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职能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彼此联系。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核算,实行监督。 1、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单位,对各种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计量,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它要求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其特点表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 ( 1 )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会计核算是对各单位的一切经济业务,以货币计量为主,进行记录、计算,以保证会计记录和反映的完整性。 ( 2 )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各单位必须对客观发生所有经济业务,即涉及资金运动或资金增减变化的事项,采用系统的核算方法体系,按时间顺序,无一遗漏的进行记录。 ( 3 )会计核算应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会计在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的记录、核算、分析,反映经济活动的现实状况及历史状况的同时,发展到事前核算、分析和预测经济前景。 2、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会计的控制职能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 )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量指标来进行监督工作的。由于基层单位进行的经济活动,同时都伴随着价值运动,表现为价值量的增减和价值形态的转化,因此,会计通过价值指标可以全面、及时、有效地控制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 2 )会计监督同样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的监督。 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两种。合法性的依据是国家的各项法令及法规,合理性的依据是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及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监督就无从谈起;而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 三、会计目标 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最终结果。由于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目标当然从属于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或者说会计目标是经济管理总目标下的子目标。在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会计终极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研究会计核算的目标,即向谁提供信息、为何提供信息和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电子版会计基础精选文档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电子版会计基础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2017年会计基础教材电子版下载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会计基础教材电子版下载

第一章 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第五节 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本节主要内容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实物计量 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 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会计基础第二版教材

项目一 会计概述 案例导入 晓菲今年中考,选报了本市一所比较理想的财经类职业学校。晓菲的爸爸、妈妈对此也比较满意,认为财经类职业学校大多为文科类专业,而女儿性格又比较文静,很适合上这所学校学习技能。财经类职业学校开设会计、国际贸易、统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税等专业,经过全家人的商议,决定为晓菲选报会计专业。可是晓菲对会计专业感到很陌生,不了解什么是会计,会计有什么用途,学了会计将来能做什么。爸爸、妈妈对于会计也是一知半解,爸爸认为:“会计就是一项工作,为单位职工报销各种费用,然后记记账、算算账什么的。”而妈妈告诉晓菲:“会计就是一种职业,毕业后在单位当会计,就跟在学校当老师一样,只是职业不同而已。” 思考: (1)和晓菲一样,选择会计专业学习的你知道什么是会计吗? (2)你了解会计的用途吗?知道自己学了会计之后将来能做什么吗?

2(3)晓菲的爸爸、妈妈对于会计的理解表述正确吗? 分析:很显然,这些问题涉及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是每个选择学习会计专业的学 生都想知道的。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会计课程,在本项目中一起学习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会计的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方法与内容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等知识。 模块一 会计的含义 1.1 会计的概念 1.1.1 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 会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结绳记事”和“刻契记数”等记录、计算的方法,这便是会计的萌芽阶段。从会计的萌芽阶段发展到现代的复式记账,从生产的附带部分发展为有专门人员从事的特殊、独立的职能。会计已经成为一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单独工作,并逐渐产生了专门从事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 2.会计的发展 会计从命名和会计机构出现,发展到今天完整的科学体系,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在我国,据史籍记载,早在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的方法。在西汉还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用以登记会计事项。宋代官厅中形成了“四柱清册”,通过“旧管(期初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巴比伦人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与希腊出现了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在这一阶段,主要涉及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账簿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记账法等。 (2)近代会计阶段 近代会计以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为标志,直至20世纪30年代。1494年,

入门会计基础知识

第2章会计基础知识 2.1会计结算种类: 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支票、信用卡、汇兑、委托收款、托付承付、信用证 2.2会计的职能: 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2.3会计基本六要素: ①、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 ②、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③、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④、收入 ⑤、费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 ⑥、利润 2.4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5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两种标准: 权责发生制(应计制)、收付实现制(现金制)

2.6会计恒等式: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7会计游戏规则: 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A、体现总体性要求的一般原则:客观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 B、体现会计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C、体现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D、体现会计修订性惯例要求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2.8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法→根本大法 会计准则→基本规范 会计制度→具体规范 第3章记帐是怎么回事 3.1借贷记帐法的原则:

2018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电子版《会计基础》

第一早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本节王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 的计量单位。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 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 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新手入门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 2.1会计结算种类: 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支票、信用卡、汇兑、委托收款、托付承付、信用证 2.2会计的职能: 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2.3会计基本六要素: ①、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 ②、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③、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④、收入 ⑤、费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 ⑥、利润 2.4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5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两种标准: 权责发生制(应计制)、收付实现制(现金制) 2.6会计恒等式: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7会计游戏规则: 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体现总体性要求的一般原则:客观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 体现会计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体现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体现会计修订性惯例要求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2.8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法→根本大法 会计准则→基本规范 会计制度→具体规范 记帐是怎么回事 3.1借贷记帐法的原则: 借——资产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贷——资产的减少、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