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型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一大型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一大型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胡江博

(陕西金水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本文以一净水厂为例,对净水厂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为以后城镇供水项目设计人员提供了相关参考。

【关键词】净水厂;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在给水处理中,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是水处理时常用的构筑物。在城镇供水项目中,单池处理水

量在1.0万~2.5万m3/d时,宜采用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综合设计。

本文以西北地区一大型净水厂为实例,对以上两种常用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分析,此水厂设计供水规

模4.0万m3/d,水厂自用水量5%。构筑物分两组设计,每组可独立运行,单组的处理水量为 2.1m3/d,即3

0.243 m /s。

一、网格絮凝池及过渡段设计计算

(一)絮凝池有效容积

3

V=QT=0.243 X 18 X 60=262.44 m

式中:Q —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3/s);V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m3);T —絮凝时间(s),规范要求12~20min 。

(二)絮凝池面积

2

A=V/H=262.44/4=65.61m

式中:A —单个絮凝池面积(m2); V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m3); H —有效水深(m)。

(三)单格面积

2

f=Q/V=0.243/0.12=2.03m 2

式中:f —单格面积(m2);Q—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3/s);v—竖井内流速(m/s),规范要求0.10~0.14m/s。

假设栅格为正方形,尺寸 1.45m X 1.45m,每格实际面积为 2.10m2,计算出分格数为:

n=65.61/2.10=31.24,取整数n=32。

每组池子布置4行,每行分8格,栅格混凝土厚度取0.2m,每个池子净尺寸为:L=6.4m , B=13.0m。

(四)实际絮凝时间

t=nfH/Q=32 X2.1X 4/0.243=18.43min

式中:t —实际絮凝时间(min); n—栅格个数;f—单格实际面积(m2); H —有效水深(m); Q —处

理水量(m3/s)。

(五)絮凝池排泥

泥斗深度取1.0m,泥斗底边宽度取0.4m,斗坡与水平夹角为62 ° > 45 °,符合要求;排泥采用多斗

式排泥,每四格为一组排泥,共设八组,污泥由斗内排泥支管排至排泥管,每组排泥管管口安装快开排泥

闸阀。

(六)絮凝池高度

絮凝池保护高度取0.4m,泥斗深度1.0m,池子的总高度为 5.4m。

(七)过水孔洞和网格设置

过水孔洞的流速分三段,第一段取0.25m/s,第二段取0.17m/s,第三段取0.12m/s。

第一段孔洞尺寸: A i=Q/V=0.243/0.25=0.972m2,取尺寸为 1.45m X 0.7m;

第二段孔洞尺寸:A2=Q/V=0.243/0.17=1.430m2,取尺寸为 1.45m X 1.0m;

第二段孔洞尺寸:A3=Q/V=0.243/0.12=2.025m2 ,取尺寸为 1.45m X 1.4m。

网格设置:前两段安装网格,第一段每格安装2层,共22层,孔眼尺寸为80mm X 80mm,过孔流速为0.28m/s;第二段每格安装1层,共11层,孔眼尺寸为100mm X 100mm,过孔流速为0.23m/s;第三段不安装。

(八)水头损失计算

1 、网格水头损失

局部水头损失公式h n= z v2/2g

式中:h n—每层网格水头损失(m); Z —网格阻力系数,一般前段取 1.0,中段取0.9,; v—各段过网流速(m/s)。

第一段通过网格水头损失:h1= 0.088m;

第二段通过网格水头损失:h2= 0.027m;

通过网格总水头损失:h= h1+ h2=0.088+0.027=0.115m。

2、孔洞水头损失

局部水头损失公式h n=z v2/2g

式中:h n—每个孔洞水头损失(m); Z —孔洞阻力系数,一般取 3.0; v—孔洞流速(m/s)。

第一段通过孔洞水头损失:h1=0.105m;

第二段通过孔洞水头损失:h2=0.049m;

第三段通过孔洞水头损失:h3=0.022m;

通过孔洞总水头损失:h= h1+ h2+ h3=0.105+0.049+0.022=0.176m 。

通过絮凝池的总水头损失为0.291m。

(九)过渡段

絮凝池后设置过渡段,过渡段中间设置配水堰,过渡段宽度取 1.9m,配水堰厚度0.30m。

二、沉淀池设计计算

(一)平面尺寸计算

1、沉淀池清水区面积

2

A 1=Q/q=21000/24/6=145.83m 2

式中:A i—单个沉淀池净面积(m2); Q —单池设计水量(m3); q—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m3/m2?h),

32

规范要求为5.0~9.0m/m ?h,此水厂位于低温地区,宜取小值 6.0,水量可控余地大。

斜管安装结构占用面积按3%计,则总面积为:A= (1+0.03)A i = 150.20m2

2、沉淀池长宽

每组沉淀池的宽度为13.0m,则沉淀池的长度为:L=A/B=150.20/13疋11.6m,斜管安装时会产生无效

长度1X COS60 =0.5m,所以沉淀池长度取12.1m,其中60°为斜管倾斜角度。

3、斜管安装高度

斜管长度取1.0m,斜管管径一般为30~40mm ,本设计取30mm,安装高度h= 1 x sin60° =0.87m。

4、沉淀池总高度

H=h1+h2+h3+h4+h5=0.4+1.2+0.87+1.5+1.2=5.17m ,取H=5.2m。

式中:H —沉淀池总高度(m); h1—保护高度m ; h?—清水区高度,不小于 1.0m;; h3—斜管高度;h4—配水区高度,不小于 1.5m ; h5 —泥斗高度。

(二)沉淀池进水花墙设计

采用配水花墙进水,过孔流速v =0.12m/s , A=Q/V=0.243/0.12=2.025m2,每个孔洞尺寸为0.4m x 0.4m, 则孔洞个数=2.025/0.4/0.4疋13个,池宽13m,水平方向孔眼中心间距1.0m,最外侧孔边缘距外墙0.5m。竖直方向,配水区高度 1.5m,孔洞下边缘距泥斗顶部0.55m。

(三)沉淀池集水设计

沉淀池采用不锈钢集水槽出水。每组布置7条集水槽,集水槽中心间距2.0m,最外侧集水槽中心距外

墙0.5m;每槽集水量q= 0.243/7 = 0.035m3/s,水量超载系数取0.2,故槽中流量Q = 1.2q=0.042 m3/s。集水槽双侧开孔,孔径d= 30mm,孔口流速0.30m/s,则单孔流量q=v n d2/4=0.3 x 3.14 x 0.032/4=2.12 x 10-4,孔数n=Q/q=0.042/2.12 x104=198 个,每侧99个,孔距=12.1/99=122mm ,孔眼从中间向两边排列。

集水槽宽b= 0.9Q0.4= 0.9 x 0.0420.4= 0.28m ;

起点槽中水深H1 = 0.75b = 0.75 x 0.28= 0.21m ;

终点槽中水深H2=1.25b = 1.25 x 0.28 = 0.35m ;

淹没深度取10cm,跌落高度取5cm,槽超高5cm

槽的高度H=H2+0.1+0.05+0.05= 0.55m

(四)沉淀池排泥

泥斗深度取1.2m,斗顶口尺寸为2.6m x 2.4m,斗底尺寸为0.4m x 0.4m,斗坡与水平最小夹角为48

> 45。,符合要求;排泥采用多斗式排泥,每五格为一组排泥,沿与水流垂直方向共设五组,污泥由斗内排泥支管排至排泥管,排泥管单侧排泥至排泥渠,每组排泥管管口安装快开排泥闸阀。排泥渠尺寸L x B x H = 18.5m x 1.0m x 2.5m ;

(五)斜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

水力半径R=d/4=30/4=7.5mm=0.75cm

斜管内水流流速:v=0.243/145.83/sin60=0.1924cm/s

—运动粘度0.01cm2/s (t = 20 C)

Re = Rv/卩=0.75 x 0.1924/0.01 = 14.43V 100,所以水流在沉淀池内是层流状态。

沉淀时间:T=L/ v = 1000/1.924= 520s= 8.7min

三、结语本文以一净水厂为例,对净水厂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并对相关重要问题进行了提示,为以后城镇供水项目设计人员提供了相关参考,必将推动城镇集中供水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流体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 2]李震声,栅条絮凝池设计中过栅阻力系数的确定,《给水排水》2002.05。

[ 3]陈文立王超,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分析,《青年与社会》2013年08。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原则要求 (1)网格絮凝池流速一般按照由大到小进行设计。 (2)反应时间10~30min,平均G 值20~70s ,GT 值10~105 ,以保证絮凝过程的充分和完善。 (3)为使絮粒不致被破坏或产生沉淀,絮凝池内流速必须加以控制,控制值随絮凝池形式而异。 (4)絮凝池内的速度梯度G由进口至出口逐渐减小,G值变化范围100~151 10。 s-以内,且GT 2×4 二、本絮凝池设计水量为100000t/d,厂区自用水量为7%,分2座,每座絮凝池 =100000(1+0.07)/2=535000t/d=2229t/h=0.619m3/s。单组分2组。则Q 总 流量为0.619/2=0.3095m3/s=0.31 m3/s。 三、竖井隔墙过孔流速的计算如下表(以施工图标注尺寸为据)

四、内部水头损失计算 1-10格为前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32-0.25m/s,过网流速为0.3038m/s,(0.3113)。网格孔眼尺寸采用45 mm×45 mm或80 mm×80 mm两种规格进行计算比较,开孔比均约为39.4%,(38.45%);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3056 m,(0.31277);G值约为92.724 s,(93.81). 11-20格为中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2-0.15m/s,过网孔流速为0.21233m/s。网格孔眼尺寸采用105 mm×105 mm,开孔比均约为52.14%;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84646 m;G值约为48.01 s. 21-30格为后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14-0.11m/s,不需设置网格。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26454 m;G值约为25.86 s. 整个絮凝反应池的水头损失合计约为0.4167 m,(0.42387);平均G值约为61.04s,(61.57);GT=67922,(68504.2);符合设计条件要求。[注:括号内数字为网格孔眼45 mm×45 mm的参数] 具体计算情况,请见附表《竖井孔洞及小孔眼网格絮凝反应设备设计计算表》

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

网格(栅条)絮凝池 网格絮凝池的二平面布置和穿孔旋流絮凝池相类似,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留到下一格,上下对焦交错流动,直到出口。 一、使用条件 1.原水水温为~℃、浊度为25~2500度。 2.单池处理的水量以1~万m3/d较合适,以免因单格面积过大而影响效果。水厂产水量大时,可采用2组或多组池并联运行。采用网格或栅条的絮凝池效果相接近,但栅条加工比较方便,用料也省。 3.适用于新建也可用于旧池改造。 二、设计要求 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 2.絮凝池分隔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分成3段,其中前段各格为3~5mim,段端3~5min,末段4~5min; 4.网格或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断较少,末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断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 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s,末段~s; 6.网格或栅条的外框尺寸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前段栅条缝隙为50mm,或网格孔眼为80×80mm,中段分别为80mm和100×100mm; 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s,,中段~s,末段~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因此上部孔洞标高应该考虑沉淀池水位变化时会不会露出水面; 8.网孔或过栅流速,前段~s,中段~s; 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雨5m、直径150mm~200mm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

采用快开排泥阀; 10.网格或栅条材料不可用木料、扁钢、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木板条厚度20 ~25mm,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厚度30~70mm。 三、计算 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如下表 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表

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审批稿

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网格(栅条)絮凝池 网格絮凝池的二平面布置和穿孔旋流絮凝池相类似,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留到下一格,上下对焦交错流动,直到出口。 一、使用条件 1.原水水温为~℃、浊度为25~2500度。 2.单池处理的水量以1~万m3/d较合适,以免因单格面积过大而影响效果。水厂产水量大时,可采用2组或多组池并联运行。采用网格或栅条的絮凝池效果相接近,但栅条加工比较方便,用料也省。 3.适用于新建也可用于旧池改造。 二、设计要求 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 2.絮凝池分隔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分成3段,其中前段各格为3~5mim,段端3~5min,末段4~5min; 4.网格或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断较少,末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断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 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s,末段~s; 6.网格或栅条的外框尺寸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前段栅条缝隙为50mm,或网格孔眼为80×80mm,中段分别为80mm和100×100mm; 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s,,中段~s,末段~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因此上部孔洞标高应该考虑沉淀池水位变化时会不会露出水面; 8.网孔或过栅流速,前段~s,中段~s; 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雨5m、直径150mm~200mm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

一大型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胡江博 (陕西金水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00)【摘要】本文以一净水厂为例,对净水厂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为以后城镇供水项目设计人员提供了相关参考。 【关键词】净水厂;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在给水处理中,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是水处理时常用的构筑物。在城镇供水项目中,单池处理水量在1.0万~2.5万m3/d时,宜采用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综合设计。 本文以西北地区一大型净水厂为实例,对以上两种常用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分析,此水厂设计供水规模4.0万m3/d,水厂自用水量5%。构筑物分两组设计,每组可独立运行,单组的处理水量为2.1m3/d,即 0.243 m3/s。 一、网格絮凝池及过渡段设计计算 (一)絮凝池有效容积 V=QT=0.243×18×60=262.44 m3 式中:Q-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3/s);V-絮凝池的有效容积(m3);T-絮凝时间(s),规范要求12~20min。 (二)絮凝池面积 A=V/H=262.44/4=65.61m2 式中:A-单个絮凝池面积(m2);V-絮凝池的有效容积(m3);H-有效水深(m)。 (三)单格面积 f=Q/V=0.243/0.12=2.03m2 式中:f-单格面积(m2);Q-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3/s);v-竖井内流速(m/s),规范要求0.10~0.14m/s。 假设栅格为正方形,尺寸1.45m×1.45m,每格实际面积为2.10m2,计算出分格数为: n=65.61/2.10=31.24,取整数n=32。 每组池子布置4行,每行分8格,栅格混凝土厚度取0.2m,每个池子净尺寸为:L=6.4m,B=13.0m。 (四)实际絮凝时间 t=nfH/Q=32×2.1×4/0.243=18.43min 式中:t-实际絮凝时间(min);n-栅格个数;f-单格实际面积(m2);H-有效水深(m);Q-处理水量(m3/s)。 (五)絮凝池排泥 泥斗深度取1.0m,泥斗底边宽度取0.4m,斗坡与水平夹角为62°>45°,符合要求;排泥采用多斗

涡流絮凝池设计教案资料

涡流絮凝池计算 1、已知条件 设计流量Q=20000(m 3/d )=833(m 3/d )。 2、设计计算 先按池数为n=4计算。 (1)圆柱部分横截面积f 1。上圆柱部分上升流速采用v 1=5mm/s ,则 f 1=13.6Q nv = 8333.645 ??=11.56(m 3) (2)圆柱部分直径D 1。 D 1= =3.84(m ) (3)圆锥部分底面积f 2= 833360040.7??=0.826(m 3) (4)圆锥底部直径D 2。 D 2= = (m ) 采用D 2=0.356m ,则 圆锥部分实际面积f 2=0.0962(m 2) 圆锥部分底部入口处实际流速v 2= 23600f Q n = 833360040.0926 ??=0.601(m/s ) (5)圆锥部分高度H 2。 H 2= D 1/2=1.92(m ) (6)圆锥部分高度H 1。底部锥角θ=40°,则 H 1= 12D D cot(/2) 4.81()2 m θ-= (7)池底立管高度H 3。 池底立管高度H 3=0.678m (按350m m ×350mm 钢制三通计算)。 (8)每尺容积W 。 W=D 12 2222212112123D ()312H D D D D H D π ??++++??=42.7(m 2) (9)絮凝时间T 。 T=60nW Q =60442.712.3(min)833 ??= T ﹥10min ,故需原尺寸进行调整。由上述计算方法可知,增加池数n 可减少单池容积W ,从而使絮凝时间T 减小,下面按照n=6计算,v 1与v 2不变。 18337.71()3.665f m = =?? 1 3.14()D m ==

毕业论文网格絮凝池

3.242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 1 ?设计参数: 絮凝池分两池,每池的处理水量为0.3125m 3/s 。絮凝时间取12min,絮凝池分 三段:前段放密栅条,过栅流速^栅=0.25m/s,竖井平均流速也井0.12m /s ;中段 放疏栅条,过栅流速为⑷栅=0.0.22m/s,竖井平均流速V 2井0.12m/s ;末段不放栅 条,竖井平均流速 V 3井0.12m/s 。前段竖井的过孔流速 0.30-0.20m/s ,中 段 0.2-0.15m/s 末段 0.14-0.1m/so 2 ?设计计算: (1) 池体尺寸: ① 絮凝池的容积W 为: W=Qt=0.3125 X12 >60=225m 3 ② 絮凝池的平面面积A: 为与沉淀池配合,絮凝池有效水深取3.2米,则絮凝池平面尺寸 A W 225 70.3m 2 ③絮凝池单个竖井的平面面积f 为: 为与沉淀池的宽度相配合,取竖井的长 L=1.6米,宽b=1.6米.单个竖井的实 际平面为Q 1,6 1, 6 2, 56m 2 ,竖井个数 n 为: n f 卷 27.5 个'为便于布 置,取28个。 (2) 竖井内栅条的布置: 选用栅条材料为工程塑料,断面为矩形,厚度为50mm,宽度为50mm ①前段放置密栅条后(栅条缝隙为 50mm): 竖井过水面积为:4水 — 03125 1.25m 2 V 1 栅 0.25 竖井中栅条面积为:A 栅2.56-1.25 1.31m 2 ,需栅条数: 单栅过水断面面积:1.6 0.05 0.08m 2 0.3125 0.12 2.6m 2

所需栅条数:M i △栅131 16.375根,取M i 17根 a i 栅0.08 两边靠池壁各放置栅条1根,中间排列放置15根,过水缝隙数为16个 平均过水缝宽:S1= —50 46.88mm 16 实际过栅流速:斗栅 03125 0.26m/s 16 1.6 0.04688 ②中段设置疏栅条后(栅条缝隙为 80mm): 竖井过水面积为:A2水— 03125 1.42m2 V2 栅0.22 竖井中栅条面积为:A2栅2.56-1.42 1.14m2单栅过水断面积:a2栅1.6 0.05 0.08m2 所需栅条数:M2色栅114 14.25根,取M2=14根a?栅0.08 两边靠池壁放置栅条各一根,中间排列放置12根,过水缝隙为13个。 平均过水缝宽S2 =1600-14 5069.2mm 13 实际过栅流速:v2栅 03125 0.22m/s 13 0.069 1.6 (3)絮凝池的总高: 絮凝池的有效水深为3.2米,取超高为0.3米,池底设泥斗及快开阀排泥.泥斗深取0.6米,则 池的总高H为: H=3.2+0.3+0.6=4.1m。 单竖井的池壁厚为200mm,絮凝池壁厚300mm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作者: ————————————————————————————————日期: ?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1、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 1.1、栅条絮凝池设计 通过前面的论述确定采用栅条絮凝池。栅条絮凝池是应用紊流理论的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平面布置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接错流动,直至出口,在全池三分之二的分格内,水平放置栅条,通过栅条的孔隙时,水流收缩,过孔后水流扩大,形成良好的絮凝条件。 1.1.1网格絮凝池设计要求: (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 (2)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匀成3段,其中前段3-5min,中段3-5min,未段4-5min。 (4)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段较少,未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段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 (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未段0.22-0.25m/s。 (6)栅条的外框尺寸加安装间隙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前段栅条缝隙为50㎜,中段为80㎜。 (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3-0.2 m/s,中段0.2-0.15m/s,末段0.14-0.1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 (8)栅孔流速,前段0.25-0.3m/s,中段0.22-0.25m/s。

污水深度处理设计计算

第3章 污水深度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深度处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 和BOD 有机污染物质,SS 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 絮凝过程就是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以适应沉淀分离的要求。 常见的絮凝池有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网格絮凝池。隔板絮凝池虽构造简单,施工管理方便,但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折板絮凝池虽絮凝时间短,效果好,但其絮凝不充分, 形成矾花颗粒较小、细碎、比重小,沉淀性能差,只适用于水量变化不大水厂。机械絮凝池虽絮凝效果较好、水头损失较小、絮凝时间短,但机械设备维护量大、管理比较复杂、机械设备投资高、运行费用大。网格絮凝池构造简单、絮凝时间短且效果较好,本设计将采用网格絮凝池[8,9,10,11]。 3.1.1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分为1座,每座分1组,每组絮凝池设计水量: s /m 308.0Q 31= (1)絮凝池有效容积 T Q V 1= (3-12) 式中 Q 1—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 3/s ) V —絮凝池有效容积(m 3) T —絮凝时间,一般采用10~15min ,设计中取T=15min 。 3277.2m 60150.308V =??= (2)絮凝池面积 H V A = (3-13) 式中 A —絮凝池面积(m 2); V —絮凝池有效容积(m 3); H —有效水深(m ),设计中取H=4m 。 2m 3.694 2.277A == (3)单格面积 1 1 v Q f = (3-14) 式中 f —单格面积(m 2);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1.3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3.5.2 设计参数 絮凝池设计(近期)2组,每池设计流量为: Q = 3600 ×2429720 ? m 3/d =0.0563 m 3/s 。 絮凝时间t =16min ,设计有效水深h =3.6m 。 3.5.3 设计计算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 :V =Qt =0.0563×16×60=54.048 m 3 絮凝池的有效面积:A 1=V/h =54.048/3.6=15.01 m 2 1) 1~9格为前段,其竖井之间孔洞流速为0.20~0.30m/s ,水过网孔流速为: 前3v =0.25~0.30m/s ; 2) 10~23格为中段,竖井之间孔洞流速为:0.20~0.15m/s ,水过网孔流速为: 中3v =0.22~0.25m/s ; 3) 24~30格为末端,竖井之间孔洞流速为:0.14~0.10m/s ,不安放网格。 本设计前段设置3层网格,中段设置两层网格,末端不设。 水流经过每个的竖井流速v 1取0.12 m/s ,由此得单格面积: f =Q/ v 1=0.0563/0.12=0.47 m 2 设计单格为正方形,边长采用0.7m ,因此实际每格面积为0.49 m 2,由此得到分格数为n =15.01/0.49=30.6格。为方便施工,取格数为30格。 实际絮凝时间为:t = 0.0563 30 3.60.70.7???=939.96s ≈15.6min 絮凝池得平均水深为3.6m ,取超高为0.3m ,得到池得总高度为: H =3.6+0.3=3.9 m , 从絮凝池到沉淀池的过渡段配水区净宽1.4米。 取絮凝池的格墙宽为240mm ,絮凝池外墙取300mm 。 单组絮凝池:长:0.7×6+0.24×5+0.3×2=6.0m 宽:0.7×5+0.24×4+0.3×2=5.06 m 进水管管径的确定:Q=0.05633m /s ,取流速为v=0.3m/s,管径

折板絮凝池计算书

折板絮凝工艺设计计算书 一、主要采用数据 1.水厂规模为40000m3/d ,已经加自用水量,则净水处理总水量应为: Q 设计 =40000m 2/d =1666.67m 2/h =0.463m 2/s 2.设总絮凝时长为:T=17min 3.絮凝区有效尺寸: V 有效 = Q 设计×T ×60=234.6m 3 4.絮凝池的布置: 将絮凝池分为两个并联的池,根据沉淀池的宽度10m ,每个絮凝池的宽度为5m 。且设其有效深度H=3.6m ; 因此有,单个絮凝池的尺寸为13.0×5m ×3.6m (长宽深)。单个流量Q=0.23m 2 /s, 将每个絮凝池分为三段絮凝,第一段采用相对折板(第1~3格)、第二段采用平行折板(第3~6格)、第三段采用平行直板(第7~8格)。折板采用单通道。1~6格折板厚度采用0.06m 。第7~8格为0.1m 。 二、详细计算 一)第一絮凝段: 设通道宽度为B=1.4m ,设计中间峰速v 1=0.3m 2 /s 1)、中间数据 ①中间峰距:b 1 =Q/(v 1 *B )= 0.23 m2 /s 1.4m ?0.3m2 /s =0.55m ②中间谷距:b 2 =0.55+0.355*2=1.26m 2)、侧边数据 ①侧边峰距:b 3 = B ?3b ?4(c+t)2 = 5?3?0.55?4?(3.55+0.4) 2 = 0.885m ②侧边谷距:b 4=0.885+0.355=1.240 3)、速度 ①中间谷距速度:v 2 = Q/(b 2 *B )= 0.2 3 m2 /s 1.4m ?1.260m =0.130 m 2 /s ②侧边峰距速度:v 3 = Q/(b 3 *B )= 0.23 m2 /s 1.4m ?0.885m =0.186 m 2 /s ③侧边谷距速度:v 4 = Q/(b 4 *B )= 0.23 m2 /s 1.4m ?1.240m =0.132 m 2 /s 4)、上下转弯数据 ①设上转弯高度:0.72m 、 上转弯速度:v 上 = Q/(0.72 *B )= 0.23 m2 /s 1.4m ?0.72m =0.228 m 2 /s ②设下转弯高度:0.90m 下转弯速度:v 下 = Q/(0.9 *B )= 0.23 m2 /s 1.4m ?0.9m =0.193 m 2 /s 5)、水头损失 ⑴缩放损失 ①中间渐放段损失: h 1 = ε v12 ?v22 2g =0.00186m (ε 取0.5)

网格絮凝池计算例题

3.2 絮凝 3.2.1 设计要点: (1)网格絮凝池流速一般按照由大到小进行设计。 (2)反应时间10~30min,平均G 值20~70s -1 ,GT 值104~105 ,以保证絮凝过程的充分和完善。 (3)为使絮粒不致被破坏或产生沉淀,絮凝池内流速必须加以控制,控制值随絮凝池形式而异。 (4)絮凝时间6~15min ,絮凝池内的速度梯度G 由进口至出口逐渐减小,G 值变化范围100~151s -以内,且GT ≥2×410。 3.2.2 设计参数 絮凝池设计(近期)2组,每池设计流量为: Q =3600 ×24 1.0510×5.34? m 3/d =0.425 m 3/s 。 絮凝时间t =10 min ,设计平均水深h =3.6 m 。 3.2.3 设计计算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 :V =Qt =0.425×10×60=255 m 3 絮凝池的有效面积:A 1=V/h =255/3.6=70.8 m 2 水流经过每个的竖井流速v 1取0.12 m/s ,由此得单格面积: f =Q/ v 1=0.425/0.12=3.54 m 2 设计单格为正方形,边长采用1.90m ,因此实际每格面积为3.61 m 2,由此得到分格数为n =70.8/3.61=20格。 实际絮凝时间为:t = 0.425 20 3.61.901.90???=611.6s ≈10min 絮凝池得平均水深为3.6m ,取超高为0.3m ,得到池得总高度为: H =3.6+0.3=3.9 m , 从絮凝池到沉淀池的过渡段净宽1.5 米。 取絮凝池的格墙宽为200mm ,即0.2m , 单组絮凝池:长:1.9×5+0.2×6=10.7m

混合和絮凝池设计

混合和絮凝池设计

1.机械搅拌混合池的设计 设计基本要求 浆板式搅拌器的设计参数 搅拌所需功率 例1-1 机械搅拌混合池计算 2.机械搅拌絮凝池设计 设计基本要求 设计规定 设计计算 搅拌器转速计算 搅拌器功率计算 例 2-1 水平轴式浆板搅拌絮凝池计算 例 2-2 垂直轴式浆板搅拌絮凝池计算

混合和絮凝池设计 存在于水和废水中的胶体物质一般都具有负的表面电荷,胶体的尺寸约在0.01~1.0μm,颗粒间的吸引力大大小于同性电荷的相斥力,在稳定的条件下,由于布朗运动使颗粒处于悬浮状态,为了除去水中的胶体颗粒,在水处理工艺常使用投加化学药剂---混凝剂,使胶体颗粒脱稳并形成絮体,这一过程称之为“混凝”;为促使“混凝”过程产生的细而密的絮体颗粒间的接触碰撞凝聚成较大的絮体颗粒,这一过程称之为“絮凝”。只有当胶体颗粒获得完善的絮凝过程产生稠密的大颗粒絮体之后,才能在后序的沉淀池中藉重力被有效地除去。 絮凝作用有两种形式:⑴微絮凝和⑵大絮凝。两种絮凝的基本区别在于涉及的粒子尺寸。微絮凝的粒子围为0.001~1.0μm,其颗粒的絮凝是基于布朗运动或随机热运动而完成的;大絮凝系指大于1-2μm粒子的絮凝,则是通过诱发的速度梯度和粒子沉降速度差来完成。 为了强化絮凝过程,可投加絮凝剂,絮凝剂可为天然的或有机合成的聚合物。 由于“混凝”和“絮凝”两个过程所要求的水力条件是不相同的,在设计中常被置于混合池和絮凝池两个不同的单元去完成。 1.机械搅拌混合池的设计 设计基本要求 对混合池设计的基本要使投加的化学混凝剂与水体达到快速而均匀的混合,要在水流造成剧烈紊动的条件下投入混凝剂,一般混合时时间5~30秒,不大于2分钟。但对于高分子絮凝剂而言,只要达到均匀混合即可,并不苛求快速。混合池的设计以控制池水流的平均速度梯度G值为依据,G值一般控制

第3章 污水深度处理设计计算

第六章 污水深度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深度处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 和BOD 有机污染物质,SS 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 6.1絮凝池 絮凝过程就是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以适应沉淀分离的要求。 常见的絮凝池有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网格絮凝池。隔板絮凝池虽构造简单,施工管理方便,但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折板絮凝池虽絮凝时间短,效果好,但其絮凝不充分, 形成矾花颗粒较小、细碎、比重小,沉淀性能差,只适用于水量变化不大水厂。机械絮凝池虽絮凝效果较好、水头损失较小、絮凝时间短,但机械设备维护量大、管理比较复杂、机械设备投资高、运行费用大。网格絮凝池构造简单、絮凝时间短且效果较好,本设计将采用网格絮凝池。 6.1.1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分为1座,每座分1组,每组絮凝池设计水量: s /m 308.0Q 31= (1)絮凝池有效容积 T Q V 1= (3-12) 式中 Q 1—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 3/s ) V—絮凝池有效容积(m 3) T—絮凝时间,一般采用10~15min ,设计中取T=15min 。 3277.2m 60150.308V =??= (2)絮凝池面积 H V A = (3-13)

式中 A—絮凝池面积(m 2); V—絮凝池有效容积(m 3); H—有效水深(m ),设计中取H=4m 。 2m 3.694 2 .277A == (3)单格面积 1 1 v Q f = (3-14) 式中 f—单格面积(m 2); Q 1—每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 3/s ); v 1—竖井流速(m/s ),前段和中段0.12~0.14m/s ,末段0.1~0.14m/s 。 设计中取v 1=0.12m/s 。 2m 57.212 .0308 .0f == 设每格为正方形,边长为1.7m ,每个实际面积为2.89m 2,由此得分格数为: 251.2489 .23 .69n ≈== (个) 每行分5格,每组布置5行。单个絮凝池尺寸L×B=17.8m×8.8m 。 (4)实际絮凝时间 1 60Q H b a 24t ??= (3-15) 式中 t—实际絮凝时间(min ); a—每格长边长度(m ); b—每格短边长度(m ); H—平均有效水深(m ),设计中取4.3m 。 min 01.1560 308.04 7.17.124t =????= 絮凝池的平均有效水深为4.0m ,超高为0.3m ,排泥槽深度为0.65m ,得池的总高为: 5m 9.40.650.34H =++= (5)过水孔洞和网格设置 过水孔洞流速从前向后逐渐递减,每行取一个流速,分别为0.30m/s ,0.25m/s ,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水厂)

设计计算 一、已知条件 水厂的设计规模为220003m /d ,自用水系数为10%,絮凝池分为两组,则每组的设计规模为: 33322000 1.1/212100m /d 504.167m /h 0.140m /s ?=== 絮凝时间:15min T = 絮凝池分为三段,前段放密网格,过网流速1=0.25m/s v 网,竖井平均流速 1=0.13m/s v 井,絮凝时间14min t =;中段放疏网格,过网流速2=0.22m/s v 网,竖井平均流速2=0.13m/s v 井,絮凝时间24min t =;末端不放网格,竖井平均流速3=0.12m/s v 井,絮凝时间35min t =。 二、设计计算 1、每组絮凝池设计流量: 33322000 1.1/212100m /d 504.167m /h 0.140m /s Q =?=== 2、 絮凝池容积W : 30.01401360109.2m W Q T =?=??= 3、 絮凝池平面面积A : 絮凝池的有效水深=4.1m H 有效,则2/=26.634m A W H =有效 一阶段絮凝池单个竖井的平面面积2/0.140/0.13 1.077m f Q v ===井,取竖井平面为正方形,则一阶段单个竖井边长为 1.04m L f = =,取 1.1m L =则单个竖井的实际面积为2' 1.21m f =。 二阶段絮凝池单个竖井的平面面积2/0.140/0.13 1.077m f Q v ===井,取竖井的平面为正方形,则二阶段单个竖井边长 1.04m L f ==,取 1.1m L =则单个竖井的实际面积为2' 1.21m f =。 三阶段絮凝池单个竖井的平面面积2/0.140/0.12 1.167m f Q v ===井,取竖井的平面为正方形,则二阶段单个竖井边长21.04m=1.08m L f ==,取1.1m L =则单个竖井的实际面积为2' 1.21m f =。 4、竖井的个数: 一阶段竖井个数11/'0.140604/(1.21 4.1) 6.9n A f ==???=,取为7个 二阶段竖井个数22/'0.140604/(1.21 4.1) 6.9n A f ==???=,取为7个 三阶段竖井个数33/'0.140605/(1.21 4.1)8.7n A f ==???=,取为8个 校核: 一阶段絮凝池实际絮凝时间1 1.217 4.1/(0.14060) 4.13min T =???= 二阶段絮凝池实际絮凝时间2 1.217 4.1/(0.14060) 4.13min T =???= 三阶段絮凝池实际絮凝时间1 1.218 4.1/(0.14060) 4.72min T =???= 总絮凝时间:12312.98min T T T ++= 5、竖井网格的布置 选用塑料斗状网格,断面为倒V 型。

机械絮凝池计算

3机械絮凝池 3.1 机械絮凝池尺寸 采用2座机械搅拌絮凝池,则每座池的设计流量为: Q s /m 429.0=h /m 1546=2 3092=33 ; 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5~20min ,设计取 T=20min;则絮凝池有效容积为: 33.515=6020×1546=60=m QT W ; 为配合沉淀池尺寸,絮凝池分三组,每组四格,每格尺寸:3.5m ×3.5m ; 水深:H=3.7m ,絮凝池超高0.3m ,则池子总高度为4.0m ; 絮凝池实际容积:W=7.3×5.3×5.3×4×3=543.9m 3; 实际絮凝时间:T=W /Q=543.9/0.429=1268s=21.13min ; 絮凝池分格隔墙上过水通道上下交错布置,每格设一台搅拌机。为加强搅拌效果,于池子四周壁设置四块固定挡板。 3.2 搅拌设备尺寸 为保证叶轮边缘与池子侧壁间距不大于0.25m ,叶轮直径采用:D=3.0m ,半径为:1.5m 叶轮中心桨板线速度宜自第一档的0.5m/s 逐渐变小至末档的0.2m/s 。本次设计采用采用:v 1=0.5m ,v 2=0.4m ,v 3=0.3m ,v 4=0.2m ; 桨板长度取l=2.0m(桨板长度与叶轮直径之比:l/D=2.0/3.0=66.7%<75%); 桨板宽度取:b=0.14m(1/15<b/l <1/10);

每根轴上桨板8块,内外各4块。装置尺寸见右图: 旋转桨板面积与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 30.17= 7 .3×5.314.0×0.2×8%; 四块固定挡板宽×高=0.10m ×2.0m , 其面积与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 18.6=7 .3×5.310.0×0.2×4%; 桨板总面积占过水断面面积的百分 比为: 图3—2 垂直轴搅拌设备 %%<%%2524.17=6.36+17.81; 叶轮桨板中心点旋转直径: D 0=[(1500-680)/2+680]×2=2180mm=2.18m ; 叶轮旋转角速度分别为: 0.459rad/s =0.5/2.18×2=/D 2v =w 011 0.367rad/s =0.4/2.18×2=/D 2v =w 022 0.275rad/s =0.3/2.18×2=/D 2v =w 033 0.183rad/s =0.2/2.18×2=/D 2v =w 044 桨板宽长比:b/l=0.14/2<1,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表7-27得: ψ=1.10,则: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一、 已知条件 设计规模:处理水量为60000t/d 二、 已知水质条件 常年平均浊度:60NTU 常年平均水温:16C 三、 网格絮凝池的设计计算 由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为 60度,常年平均水温为16C ,符合网格 絮凝池的使用条件: 原水水温为:4.0?34.0C 原水浊度为:25?2500度 以此,此水质可以使用网格絮凝池对原水絮凝。 3.1设计处理水量Q : Q =Q i (1 )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m3d ) Q i :设计规模(m3d ) I 水厂的自用水系数,一般取:5%?10%,设计中取对于一般的 水厂 取5%,本设计采用5%。 则设计处理水量Q 为: ? 3 3 3 Q =Q i (1 ) =60000 (1 0.05) = 63000m /d=2625m /h =0.729m /s 3.2单池设计处理水量Q 2 : Q 2:单池设计流量(m3d )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m3d ) Q 2 N

N :絮凝池的数量,本设计取N=2

则单池设计处理流量Q 2为: 63000 333 Q 2 31500m 3/d =1312.5m 3/h =0.365m 3/s 2 3.3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 : 60 式中: Q 2 :单池设计处理流量(m^h ) T :絮凝时间(min ),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要 求,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 ,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 适当延长。本设计中采用16mi n 3.4絮凝池的面积A : 式中: V :单池的有效容积(m3 H':有效水深(m ),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池高可采用3.0? 3.4m ;絮凝池与斜管沉淀池配套时,可采用 4.2m 左右。本设计考虑使用斜管 沉淀池,因此采用4.2m 。 则:A = — 350 = 83.33m 2 H' 4.2 3.5絮凝池的池高H : H=H +h+ h 式中: H':絮凝池的有效水深(m ) h :絮凝池的超咼(m ),—般取0.3m h '泥斗的高度,取0.6m 则: H=H +h + h' = 4.2+0.3+0.6= 5.3m 3.5絮凝池的分格面积f : 式中:f :絮凝池的分格面积(m2 则: 60 1312.5 16 60 = 350m 3 A =— H' Q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1、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 1.1、栅条絮凝池设计 通过前面的论述确定采用栅条絮凝池。栅条絮凝池是应用紊流理论的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平面布置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接错流动,直至出口,在全池三分之二的分格内,水平放置栅条,通过栅条的孔隙时,水流收缩,过孔后水流扩大,形成良好的絮凝条件。 1.1.1网格絮凝池设计要求: (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 (2)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匀成3段,其中前段3-5min,中段3-5min,未段4-5min。 (4)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段较少,未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段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 (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未段0.22-0.25m/s。 (6)栅条的外框尺寸加安装间隙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前段栅条缝隙为50㎜,中段为80㎜。 (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3-0.2 m/s,中段0.2-0.15 m/s,末段0.14-0.1 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 (8)栅孔流速,前段0.25-0.3 m/s ,中段0.22-0.25 m/s。

(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于5m ,直径150-200mm 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 1.1.2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 (1)池体积 60 QT V = ( m 3) (3.1) 式中:V ——池体积( m 3); Q ——流量(m 3/h ); T ——絮凝时间(min) (2)池面积 1 H V A = (㎡) (3.2) 式中:A ——池面积(㎡); 1H ——有效水深(m) (3)池高 ()m H H 3.01+= (3.3) (4)分格面积 v Q f = (3.4) 式中:f ——分格面积; 0v ——竖井流速(m/s ) (5)分格数 f A n = (3.5) 式中:n ——分格格数; (6)竖井之间孔洞尺寸 2 2v Q A = (㎡) (3.6)

高浓度絮凝池

高浓度絮凝沉淀池 容积絮凝是脱稳胶体颗粒相互碰撞,相互凝聚,凝聚的固体颗粒(矾花)逐渐由小变大的絮凝过程。在絮凝过程中,固体颗粒(胶体和絮凝体)逐步变大,但浓度逐渐变小,容积絮凝的特点是絮凝速度慢,对低温低浊度原水适应性差。 接触絮凝是胶体脱稳后在于与宏观固体表面接触时被吸附而产生的絮凝现象,接触絮凝发生的必要条件是要有足够的宏观固体接触表面。而回流沉淀浓缩后的污泥,投加微砂或粘土都是保持足够宏观固体的有效方法。接触絮凝的特点是絮凝速度快,受原水浊度和温度影响笑小。接触絮凝是澄清池和现代快读过滤的基本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技术原理与污泥循环型澄清池基本相同,其絮凝形式为接触絮凝。二者都是利用污泥回流,在絮凝区产生足够的宏观固体,并利用机械搅拌保持适当的紊流状态,以创创造最佳的接触絮凝条件。 3技术特点 高密度沉淀池与普通平流式混液沉淀池以及污泥循环型澄清池相比,有以下特点: 1、絮凝到沉淀的过渡不用管渠连接,而采用宽大、开放、平稳、有序的直通方式 紧密衔接,有利于水流条件的改善和控制。同时采用矩形结构,简化了池型,便于施工,布置紧凑,节省占地面积。 2、混合与混凝均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便于调控运行工况。沉淀区装设斜管,以进 一步提高表面负荷,增加产水量。 3、采用池体外部的污泥回流管和循环泵,辅以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控制絮凝区 混合絮体浓度,保持最佳接触絮凝效果。 4、絮凝区设有导流筒,不仅有利于回流污泥与原水的混合,而且筒外和筒内不同 紊流强度有利于絮体的成长。 5、沉淀池下部设有污泥浓缩区,底部安装带栅条刮泥机,有利于提高排出污泥的 浓度,不仅可省去污泥脱水前的浓缩过程,而且有利于絮凝区造成的悬浮固体浓度。 6、促凝药剂采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并投加助凝剂PAM,以提高絮体凝聚效果加快泥水分离速度。 7、对关键技术部位的运行工况,采用严密的高度自动监控手段,进行及时自动调控。例如,絮凝—沉淀衔接过渡区的水力流态状况,浓缩区泥面高度的位置,原水流量、促凝药

网格絮凝池设计

网格絮凝池设计 网格(栅条)絮凝池 网格絮凝池的二平面布置和穿孔旋流絮凝池相类似,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留到下一格,上下对焦交错流动,直到出口。 一、使用条件 1. 原水水温为4.0~34.0?、浊度为25~2500度。 2. 单池处理的水量以1~2.5万m?/d较合适,以免因单格面积过大而影响效果。水厂产水量大时,可采用2组或多组池并联运行。采用网格或栅条的絮凝池效果相接近,但栅条加工比较方便,用料也省。 3. 适用于新建也可用于旧池改造。 二、设计要求 1. 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 2. 絮凝池分隔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 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分成3段,其中前段各格为3~5mim,段端3~5min,末段4~5min; 4. 网格或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断较少,末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断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 5. 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末段0.1~0.14m/s; 6. 网格或栅条的外框尺寸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前段栅条缝隙为50mm,或网格孔眼为 80×80mm,中段分别为80mm和100×100mm; 7. 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3~0.2m/s,,中段0.2~0.15m/s,末段0.1~0.14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所

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因此上部孔洞标高应该考虑沉淀池水位变化时会不会露出水面; 8. 网孔或过栅流速,前段0.25~0.30m/s,中段0.22~0.25m/s; 9. 一般排泥 可用长度小于5m、直径150mm~200mm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 10. 网格或栅条材料不可用木料、扁钢、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木板条厚度20 ~25mm,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厚度30~70mm。 三、计算 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如下表 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表 项目公式 QT1. 池体积 Q—流量(m?/h) V,(m3)60 T—絮凝时间(mim) V2A,(m) H' H'—有效水深,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池高 2. 池面积可采用 3.0~3.4m,与斜管沉淀池配套时可采 H,H',0.3(m) 用4.2m左右 Qv f,(m3)0—竖井流速(m/s) v03. 池高 —各段孔洞流速(m/s) v2 A n,f —每层网格水头损失(m) h1 4. 分格子面积 Q2A, (m)—每个孔洞水头损失(m) h22v2 —各段过网流速(m/s) v1 h,,h,,h(m)12 5. 分格数—网格阻力系数,前段取1.0,中段取0.9 ,21v1 h,,(m)11 2g— 孔洞阻力系数 ,2 2v2 h,,(m)226. 竖井之间孔洞尺寸 2g 7. 总水头损失 【例】网格絮凝池计算。设计规模为60000m?/d,絮凝池分两组,可以单独工作。

机械絮凝池计算

3机械絮凝池 3.1机械絮凝池尺寸 采用2座机械搅拌絮凝池,则每座池的设计流量为: 3092 3 3 Q = = 1546 m 3 / h = 0.429m 3 / s ; 絮凝时间一般宜为 15?20min ,设计取T=20min;则絮凝池有效容 积为: 为配合沉淀池尺寸,絮凝池分三组,每组四格,每格尺寸:3.5m X 3.5m ; 水深:H=3.7m ,絮凝池超高0.3m ,则池子总高度为4.0m ; 絮凝池实际容积:W= 3 X 4 X 3.5 X 3.5 X 3.7 =543.9m 3; 实际絮凝时间:T=W /Q=543.9 /0.429=1268s=21.13min ; 絮凝池分格隔墙上过水通道上下交错布置 ,每格设一台搅拌机。为 加强搅拌效果,于池子四周壁设置四块固定挡板。 3.2搅拌设备尺寸 为保证叶轮边缘与池子侧壁间距不大于 0.25m ,叶轮直径采用: D=3.0m ,半径为:1.5m 叶轮中心桨板线速度宜自第一档的 0.5m/s 逐渐变小至末档的0.2m/s 本次设计采用采用:V 1=0.5m , V 2=0.4m , V 3=0.3m , V 4=0.2m ; 桨板长度取l=2.0m (桨板长度与叶轮直径之比:l/D=2.0/3.0=66.7 % QT 60 空3 =5l5.3m 3 60

4 X 2.0 X 0.10 _ 3.5 X 3.7 = 桨板总面积占过水断面面积的 图3 — 2垂直轴搅拌设备 17.81% + 6.36% = 24.17%V 25% ; 叶轮桨板中心点旋转直径: D 。二[(1500-680 ) /2+680 ]X 2=2180mm=2.18m ; 叶轮旋转角速度分别为: 桨板宽长比:b/l=0.14/2 V 1,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表 2v 1/D 0 = :2 X 0.5/2.18 : =0.459rad/s 2v 2/D 0 = =2 X 0.4/2.18 : =0.367rad/s 2V 3/D 0 = =2 X 0.3/2.18 : =0.275rad/s 2v 4/D 0 : =2 X 0.2/2.18 =0.183rad/s w 1 w 4 W 3 W 2 V 75 %); 桨板宽度取:b=0.14m(1/15 V b/l V 1/10); 每根轴上桨板8块,内外各4块。装 置尺寸见右图: 旋转桨板面积与过水断面面积之比 8 X 2.0 X 0.14 3.5 X 3.7 = 17.30 %; 四块固定挡板宽 X 高=0.10m X 2.0m , 其面积与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 1500 |680U54CU *~~140 6.18 %; 百分比为: 戈20 —I ---------------------------- l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