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差量法

高中化学差量法
高中化学差量法

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用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差量法的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差量法原理 .例题祥解(附练习)

差量法原理 .例题祥解

差量法计算,就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求解,其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一、差量法解题的原理

设反应:A+B=C 质量差

a c a-c(或c-a)

x y x-y

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二、差量法解题的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三、事例

1.质量减少的计算

〔例1〕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 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设混合物中有质量为xKClO3

答:略。

2.质量增加的计算

〔例2〕把质量为1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在该反应中,单质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使铁片质量减少,而铜离子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片上。理论上每56g铁参加反应后应能置换出64g铜、铁片净增加质量为64-56=8g。现在铁片增重10.6-10=0.6g并非是析出铜的质量,而是析出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简便进行计算。

〔解答〕设有质量为x铜析出,有质量为yCuSO4参加反应

差量法之二

差量法是利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反应物的混合物或溶液)和生成(包括生成物的混合物或溶液)从始态到终态的差值,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这个差值(量)和反应过程中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但是,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用这个方法时应仔细分析题意,选择有关的化学量的差值,运算会十分简捷。

例1 将盛有12gCuO的试管通入氢气后加热,当冷却后试管内的固体残渣为10g 时,求氧化铜被还原的质量分数?

分析:此题经分析,12gCuO没有完全反应,生成物的残渣10g中也有没有反应的CuO。用常规解法较烦琐,如果用差量法则较为简便。但一定要分析清楚,减重的质量是哪种元素,在这题里减重的是CuO中的氧元素,它与H2结合成为H2O。根据方程式分析:设参加反应的CuO质量为y。

例2 某一盛满硫酸溶液的试管,其质量是47g(硫酸密度为1.4g/cm3),如果用这一试管盛满硝酸溶液(密度为1.2g/cm3),质量为42g,则该试管最多能盛水多少毫升?

分析:用相同试管盛两种溶液,则试管的质量、体积保持不变,如果这两个不变量已知,问题已经解决。但恰好它们均未知,一般解法应设两个未知数,借助密度设联立方程求解。但若用质量差,则可快速求解。

解:如果试管体积为1mL,上述溶液质量差为(1.4—1.2)g,即0.2g。现在试管体积为VmL,质量差为(47—42)g,则

练习:

1、将一定量NaHCO3和Cu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发现加热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则原混合物中Cu的质量分数为。

2、2.1g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7.2的CO和H2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则固体质量增加( A)

A 2.1g

B 2.6g

C 7.2g

D 无法求解

练习:

1、在标准状况下,将448LN

2、H2、和CO2混合气体气体先通入灼热氧化铜,体积减少22.4L,再通入装有过量过氧化钠的硬质玻璃管中,体积减少11.2L。问反应完全后:混合气体由哪些气体组成且各组分的体积分别为多少?

2、在标准状况下,将8LH2和CO2混合气体气体通入装有过量过氧化钠的硬质玻璃管中。反应完全后点燃该混合气体,体积变为2L。问最后剩下什么气体?原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别为多少?

3、 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花引爆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气体体积减少1mL,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又减少5mL,则混合气体中CO、O2、CO2体积比可能为。

4、加热分解7.9g某固体,产生560mL(标准状况)气体A,剩余7.1g固体B。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

练习:

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2、将CO和CO2 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设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 的质量比?

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 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 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 8克 2、 7∶ 5 3 、 11.2克 4 、8∶7 7∶23 5 、28.89%

练习

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仍然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

A 1∶1

B 3∶2

C 7∶

D 2∶7

答案:1、 96% 5、 A 6、 C

练习

用差量法计算下列各题

1、将55克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取处洗涤干燥后,称重为56.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铜的质量各是多少?(11.2克,12.8克)

2、将12.2克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阻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红色物质的质量为12.7克,求原来混合物中铜和铁各是多少?铜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5克,8.7克,67.2%)

3、把10克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取处,洗涤干燥称量,铁钉的质量为10.4克,问有多少克铜析出?(3.2克)

4、把一根重50克的铁棒(过量)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铁棒的质量为50.24克,求参加反应铁的质量和生成铜的质量?(1.68克,1.92克)

5、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称重,铁片质量增加了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生成铜的质量。(112克,128克)

6、将铁片放入Hg(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减少24克,求参加反应和铁的质量和生成Fe(NO3)2的质量。提示:Fe+ Hg (NO3)2=Hg+ Fe(NO3)2

(9.3克,29.8克)

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8克,通入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气体的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各是多少?(7克,11克)

8、将足量的一氧化碳在高温下通过100克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共得到76克铁,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80%)

差量法化学计算题

差量法化学计算题https://www.360docs.net/doc/3e1280510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化学计算突破---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 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写出解题思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复习:差量法

高一化学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任何两个量的差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任何两个量的和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应用以上关系解题的方法即差量法或和量法。 【典型例题】 [例1] 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2432683N Cl NH NH Cl +=+,把1.12L 氯氮混合气(90%氯气和10%氮气)通过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气体(除氨气和水蒸气)体积为0.672L (50%氯气和50%的氮气)问有多少克氨被氧化?(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解析: 解:设反应中有x g 氨被氧化,根据方程式8 mol 氨有2 mol 被氧化, 解之:g x 34.0= [例2] 在500mL l mol/L 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块铁片反应一段时间后,将铁片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铁片质量增加了g 75.0,问析出了多少克铜?反应后硫酸亚铁摩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有g x 铜析出,有y mol 硫酸亚铁生成,根据反应方程式有: 解之1.0,35.6==y g x mol ,硫酸亚铁的摩尔浓度= 2.05 .01 .0=mol/L 。 [例3] 把盛有等质量盐酸的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分别置于托盘天平两端,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都溶解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析: 解:设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分别为g y g x 和。反应后两烧杯中净增加质量相等,设净增加质量都为g m ,则有:

解之)(56 100 g m y = 所以铁与碳酸钙质量比为:675 39256100:5456=m m 。 [例4] 把g 1含杂质(不可燃)的黄铁矿试样在氧气中燃烧后得残渣g 76.0。此黄铁矿的纯度为( ) A. 85% B. 80% C. 72% D. 16% 解析: 解:设试样中含二硫化铁g x ,根据反应方程式: ↑++2322 282114SO O Fe O FeS 高温 1204? : 理论质量差量166328?-? x : 实际质量差量76.01- 解之72.0=x 此黄铁矿的纯度= %,72%1001 72 .0=?选C 。 [例5] 向一定量的碘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黄色沉淀不再产生为止,结果所生成的溶液和原碘化钾溶液的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原溶液有x mol 碘化钾,则加入x mol 硝酸银和y mol 水,因此原溶液中减少的是- I 离子的质量,增加的是加入的- 3NO 离子和水的质量,减增两量相等有: y x x 1862127+=,解得1865x y = ,所以硝酸银的百分比浓度= =?+%10018170170y x x %3.72%10018 65 18170170=??+x x x [例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g 190,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重质量为g 128。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百分含量。 解析: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汇编_第1讲:差量法

第一讲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 2、 7∶ 5 3、 11.2克 4、 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 )(高一试题) A 1∶1 B 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 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 答案:1 、96% 5、 A 6 、C 7、 A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

一、差量法 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 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

高中化学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一、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用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差量法的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3)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是按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反应的,如222C s O g CO g ()()()+=;?H kJ mol =-221/,而其中???m s n g V g (),(),(),?H 分别为24g 、1mol 、22.4L 、-221kJ ,这些差值也都是相关联的且成正比例关系的物理量。所以我们可将这些差值应用于化学计算之中,此即所谓差量法。 二、利用差量法解题的类型 1.质量差量法 ①固体质量差量法 例1:将12.8g 铜片放入足量AgNO 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铜片洗净烘干后,称得质 量为1356 .g ,计算有多少克铜被氧化。 解析:铜与AgNO 3发生反应:Cu AgNO Cu NO Ag +=+22332(),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有64g 铜被氧化,会生成216g 金属银,固体质量增加152g ,它与题中给出固体质量差量构成对应比例关系,可用差量法求解。 解:Cu AgNO Cu NO Ag +=+22332() 固体增加质量?m

差量法原理

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仍然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 A 1∶1 B 3∶2 C 7∶ D 2∶7 答案:1、 96% 5、 A 6、 C 练习 用差量法计算下列各题 1、将55克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取处洗涤干燥后,称重为56.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铜的质量各是多少?(11.2克,12.8克) 2、将12.2克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阻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红色物质的质量为12.7克,求原来混合物中铜和铁各是多少?铜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5克,8.7克,67.2%) 3、把10克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取处,洗涤干燥称量,铁钉的质量为10.4克,问有多少克铜析出?(3.2克) 4、把一根重50克的铁棒(过量)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铁棒的质量为50.24克,求参加反应铁的质量和生成铜的质量?(1.68克,1.92克) 5、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称重,铁片质量增加了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生成铜的质量。(112克,128克) 6、将铁片放入Hg(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减少24克,求参加反应和铁的质量和生成Fe(NO3)2的质量。提示:Fe+ Hg (NO3)2=Hg+ Fe(NO3)2 (9.3克,29.8克) 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8克,通入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气体的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各是多少?(7克,11克) 8、将足量的一氧化碳在高温下通过100克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共得到76克铁,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80%)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

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 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 A 1∶1B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18Pn/(P—q) B 18Pn/q C18qn/P D18qn/(P—q) 答案:1 、96% 5、A 6 、C7、 A 二、平均值法 三、离子守恒法 例题:1、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 A Fe Mg B Fe Al C Fe Zn D Mg Al 2、测知CO和M的混合体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则M气体可能是() A CO2 B N2O C SO2 D SO3 3、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37%,则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 (NH4)2SO4 B CO(NH2)2 C NH4HCO3 D NH4Cl 4、有Zn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4。5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所氢气

九年级化学计算差量法

“差量法”巧解化学计算题2015年遂平县第一次摸底考试最后一道题四、23(5)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称量11克该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去除溶液中的水分,最终得到12.1ɡ氯化钠固体。计算:1.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此题运用差量法解题特别是第一问应用最简便容易。今年我县化学计算得分最低。“差量法”是在化学计算题中常采用一些计算技巧,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运算量,提高运算准确度。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二者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前后有固体质量差、气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等都可用差量法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例1.将12克和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 【解析】2 28 44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气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每28份质量的参加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2,使气体质量增加44-28=16(份)。现已知气体质量增加18克-12克=6克,据此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为x m(气体质量增加) 2△ 28 44 44-28=16 12x 18126克 可求出87.5% 答: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为87.5%。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用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差量法的适用条件: 1.差量法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即差量)列比例式计算的。 2.差量可以是因态、液态物质的质量,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等。 3.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或生成物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4.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5.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 6.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一:课堂引入(差量法的应用条件) 1.差量法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即差量)列比例式计算的。 2.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等。 3.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或生成物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4.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5.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 6.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二:课堂例题讲解 :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题: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 + CuSO4 = Fe SO4 + Cu △m 56 64 8 X (8.4-8)g 56/8=x/0.4g x =2.8g — 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2.8 g。 注意:本题出现的质量差是固体质量差。 2、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例题: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 2.8 g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 解:设左盘加入铁后增重的质量为x 设右盘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y 】 Fe + 2HC1 = FeC12 +H2↑ △m CaCO3 + 2HC1 = Ca C12 + H2O + CO2↑ △m 56 2 54 100 44 56 2.8 x y x 56/54=2.8 g/ x x = 2.7 g 100/56= y/2.7 g y=4.8g 答:向右盘烧杯中加入4.8 g碳酸钙才能使天平平衡。 $ 3、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例题: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 + H2Cu + H2O △m 80 64 16 x (8-7.2) g 80/16= x/0.8 g x = 4g /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之差量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之差量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质量差、物质的量差、气体体积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比例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实际上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变形。 一、基本方法 将“差量”看做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从反应方程式中准确找出“理论差量”和对应于题目的实际差量。 二、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在这种情况下,差量法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能够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出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其它方法来解。 三、原理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是根据差量法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四、基本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 【示例】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解析: 解得x=,将其带入下式可得: w(Na2CO3)==,故A项正确。 答案:A。

点拨:本题用常规的计算方法来解答会比较繁琐,差量法是解答隐含有差量问题计算的一种求解捷径。 五、差量法解题示例 (1)质量差量法 【例题1】在1L 2mol·L-1的稀硝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问:(1)加入铜粉的质量是多少(2)理论上产生NO的体积是多少(标况下)。 解析:根据题意知:硝酸过量,不能用酸性来求解。 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 + 4H2O △m 3mol 2mol (192-60)g n(Cu) n(NO) 解得:n(Cu)=, n(NO)=. 加入铜粉的质量:m(Cu)=×64g·mol-1= g 产生NO的体积:V(NO)=×·mol-1= L 答案:加入铜粉的质量是 g,理论上产生NO的体积是 L。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一:课堂引入(差量法的应用条件) 1?差量法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即差量)列比例式计算的。 2. 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等。 3. 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或生成物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4. 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5?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 6.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二:课堂例题讲解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题:将质量为8g 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 8.4g ,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 + CuSO 4 = Fe SO 4 + Cu △ m 56 64 8 X (8.4-8)g 56/8=x/0.4g x =2.8g 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2.8 g 。 注意:本题出现的质量差是固体质量差。 2、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例题: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 调至天平平衡 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 2.8 g 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 衡? 解:设左盘加入铁后增重的质量为 x 设右盘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y Fe + 2HC1 = FeC12 +H 2 T △ m x = 2.7 g 100/56= y/2.7 g 4.8 g 碳酸钙才能使天平平衡。 3、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例题: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 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 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x CuO + H 2 4 Cu + H 2O △ m 80 64 16 x (8-7.2) g 80/16= x/0.8 g x = 4g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4g 。 CaCO3 + 2HC1 = Ca C12 + H2O + CO2 △ m 56 2.8 2 54 100 x y 44 56 x 56/54=2.8 g/ x 答:向右盘烧杯中加入 y=4.8g

高中化学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专题辅导

高中化学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一. 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是按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反应的,如 222C s O g CO g ()()()+=;?H kJ mol =-221/,而其中???m s n g V g (),(),(),?H 分别为24g 、1mol 、22.4L 、-221kJ ,这些差值也都是相关联的且成正比例关系的物理量。所以我们可将这些差值应用于化学计算之中,此即所谓差量法。 二. 利用差量法解题的类型 1. 质量差量法 ①固体质量差量法 例1. 将12.8g 铜片放入足量AgNO 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铜片洗净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356.g ,计算有多少克铜被氧化。 解析:铜与AgNO 3发生反应:Cu AgNO Cu NO Ag +=+22332(),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有64g 铜被氧化,会生成216g 金属银,固体质量增加152g ,它与题中给出固体质量差量构成对应比例关系,可用差量法求解。 解:Cu AgNO Cu NO Ag +=+22332() 固体增加质量?m 64g 216g 21664152g g g -= m Cu () 1356128076...g g g -= m Cu g g g g ()..=?=0766*******…………答 ②液体质量差量法 例2. 天平两端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内盛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将物质的量都为amol 的铝和镁分别放入左盘和右盘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在哪一盘的烧杯中加入多少克同种金属才能平衡。 解析:开始反应前和反应后均要求天平平衡,实质上是要求最终增加溶液的质量相等,即可利用溶液质量增加这一实质求解。 解:右盘:Mg HCl MgCl H +=+↑222 溶液质量增加?m 1mol 2g 24222g g g -= amol 22ag 左盘:262332Al HCl AlCl H +=+↑ 溶液质量增加?m 2mol 6g 54648g g g -= amol 24ag 由于2422a a >,放入铝的左盘要净重2a 克,设在右盘应再加入镁的质量为m Mg () 右盘:Mg HCl MgCl H +=+↑222 溶液反应增加?m 24g 2g 22g m Mg () 2ag

(完整版)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要尽量避免繁杂的计算过程,巧妙利用简捷的解题方法提高初中化学解题效率.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 例题1有NaCl 和NaBr 的混合物16. 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3AgNO 溶液,得到33.14g 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8.5% B.50% C.52.8% D.82.5% 思路点拨 该反应涉及两个反应:33NaCl+AgNO AgCl +NaNO →↓, 33NaBr+AgNO AgBr +NaNO →↓ . 即NaCl AgCl →,NaBr AgBr →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 设Na 元素的质量为a Na → Ag m V 23 108 1082385-= a 33.1416.1417g g g -= 2385 17 a = 解得 4.6a g = 所以Na% 4.6 =100%=28.5%16.14 ? 答案:A 二、极值法(极端分析法) 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的组成的判断,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恰好为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物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解题方法.运用此方法解题,可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例题2 8.1g 碱金属R 及其氧化物2R O 组成的混合物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12g 无水晶体,通过计算确定该金属的名称. 思路点拨该题若用常规方法很难完成,而用极端分析法则可以事半功倍. 设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假设8. l g 全为碱金属或全为氧化物,有如下关系: →+↑222R+2H O 2ROH H →22R O+H O 2ROH 2M 2(17)M + 216M + 2(17)M +

化学差量法中的差量怎么确定

化学差量法中的差量怎么确定?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用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差量法的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差量法原理 .例题祥解(附练习) 差量法原理 .例题祥解 差量法计算,就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求解,其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一、差量法解题的原理 设反应:A+B=C 质量差 a c a-c(或c-a) x y x-y 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二、差量法解题的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三、事例 1.质量减少的计算 〔例1〕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设混合物中有质量为xKClO3 答:略。 2.质量增加的计算 〔例2〕把质量为1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在该反应中,单质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使铁片质量减少,而铜离子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片上。理论上每56g铁参加反应后应能置换出64g铜、铁片净增加质量为64-56=8g。现在铁片增重10.6-10=0.6g并非是析出铜的质量,而是析出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简便进行计算。 〔解答〕设有质量为x铜析出,有质量为yCuSO4参加反应 差量法之二 差量法是利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反应物的混合物或溶液)和生成(包括生成物的混合物或溶液)从始态到终态的差值,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这个差值(量)和反应过程中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但是,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用这个方法时应仔细分析题意,选择有关的化学量的差值,运算会十分简捷。

(完整版)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 A 1∶1 B 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 答案:1 、96% 5、A 6 、C 7、A 二、平均值法 三、离子守恒法 例题:1、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 A Fe Mg B Fe Al C Fe Zn D Mg Al 2、测知CO和M的混合体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则M气体可能是() A CO2 B N2O C SO2 D SO3 3、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37%,则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 (NH4)2SO4 B CO(NH2)2 C NH4HCO3 D NH4Cl 4、有Zn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4。5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所氢气 0.2克,则另一种种种金属可能是() A Al B Mg C Zn D Cu 分反应,得到14·4克氯化银沉淀,则可能混有的盐(山西省中考)() A CaCl2 B KCl C BaCl2 D MgCl2 6、今取12·7克氯化亚铁样品,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得氯化银沉淀,经干燥后称量质量为30克,已知,样品内杂质为氯化物,则该杂质可能是() A KCl B NaCl C ZnCl2 D BaCl2 答案:1:A B 2:B 3:B 4:A B 5 、A D 6 、B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一、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是按一定量的比例关系反应进行的,因此可以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得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即差量法。 如:2C(s)+O 2 (g)=2CO(g);△H=-221kJ/mol,其中△m(s), △n(g), △V(g),△H分别为24g、1mol、22.4L、221kJ,在这当中,7个数值之间都是相关联的且成正比例关系的物理量,其中包括化学反应前后固态物质质量减小,△m(s)24g,气体物质的量增加△n(g)1 mol气体物质体积增加△V(g)22.4L,反应热△H221kJ由此可得,差值可以应用于有关化学的计算。 二、差量法解题步骤 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值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三、利用差量法解题的类型 1、质量差量法 ①固体质量差量法 例1:将12.8g铜片放入足量AgNO 3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铜片洗净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3.56g,计算有多少克铜被氧化。 解析:铜与AgNO 3发生反应:Cu+2AgNO 3 =Cu(NO 3 ) 2 +2Ag,从反应方程式 可以看出,有64g铜被氧化,会生成216g金属银,固体质量增加152g,它与题中给出固体质量差量构成对应比例关系,可用差量法求解。 解:Cu+2AgNO 3=Cu(NO 3 ) 2 +2Ag 固体增加质量△m 64g 216g 216g-64g=152g m(Cu) 13.56g-12.8g =0.76g ②液体质量差量法 例2:天平两端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内盛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将物质的量都为a mol的铝和镁分别放入左盘和右盘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在哪一盘的烧杯中加入多少克同种金属才能平衡。 解析:开始反应前和反应后均要求天平平衡,实质上是要求最终增加溶液的质量相等,即可采用溶液质量增加这一实质即可求解。

高中化学差量法

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用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差量法的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差量法原理 .例题祥解(附练习) 差量法原理 .例题祥解 差量法计算,就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求解,其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一、差量法解题的原理 设反应:A+B=C 质量差 a c a-c(或c-a) x y x-y 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二、差量法解题的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三、事例 1.质量减少的计算 〔例1〕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 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设混合物中有质量为xKClO3 答:略。 2.质量增加的计算 〔例2〕把质量为1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在该反应中,单质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使铁片质量减少,而铜离子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片上。理论上每56g铁参加反应后应能置换出64g铜、铁片净增加质量为64-56=8g。现在铁片增重10.6-10=0.6g并非是析出铜的质量,而是析出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简便进行计算。 〔解答〕设有质量为x铜析出,有质量为yCuSO4参加反应 差量法之二

九年级化学·差量法在化学计算题中的应用

差量法在初中化学计算题中的应用 【定义】差量法又叫差值法,它是根据题中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求解的方法。它是把化学变化过程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加或减少的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对应量的比例关系求解的方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种技巧,它最大的优点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复杂计算为简单计算。其数学原理是运用了等比例定理,即: 若 b a =d c =k ,则 d b c a --=b a =d c =k (附:等比例定理的证明过程 ∵ b a =d c ,设c =na ,那么 d =nb ,∴d b c a --= = =b a =d c =k ) 一般说来,化学反应前后凡有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密度差、压强差等差量都可用 差量法求解。 【解题步骤】 ①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 ②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列式(对应成比列,注 意单位要一致); ③求解。 一、固体差量 【例1】在某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个质量为1.12g 的铁片,经过一段时间, 取出洗净、烘干,称重,质量变为1.16g 。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多少克?析出铜多少克? 解:设溶解的Fe 为x g,析出的Cu 为y g 。 Fe + CuSO 4 = Cu + FeSO 4 △m 56 64 64-56 x y 1.16-1.12 则x 56=12.116.15664--,故x=0.28g ,同理y=0.32g 答: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0.28g 析出了铜0.32g 。 【巩固练习】 a g Na 2CO 3和NaHCO 3混合物加热至质量减少到 b g ,则混合物中NaHCO 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设原混合物中NaHCO 3的质量为m 。 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固体质量差值△m 168 44 18 62 x 20g-13.8g=6.2g x=16.8g 则混合物中NaHCO 3的质量分数为16.8g ÷20g ×100%=84% 答:混合物中NaHCO 3的质量分数为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